阳明先生之致良知

作者&投稿:国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阳明先生认为其本门学问三字即可概括即“致良知”,而良知即天理,是心的本体。良知即天理,即心的本体,这里的心是个人之心吗?不是,阳明先生虽未明言,这里的心是心应为公心,推之于人类社会则是亿万万人的公心,如推之于整个万物生灵,则是万物之公心,而不是某个个人之心。这亿万万人的公心,万物之公心究竟是什么呢?先生亦没有明言,而是由个人之心去体察。所谓致良知就是要发现自己的本心,而这本心不是跟随自己的心而随心所欲,而是以万物之公心为标准。正如道德经所讲“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

        个人该如何致良知?这亿万万人的公心,万物之公心,并无完全确定的标准,更不像一个数学算式一样的明白无误,需要我们每个个人从自己的内心去认识去把握,这就是致良知的功夫所在。而公心既然没有标准,要靠个人去理解去认识,因此必须强调一个“诚”字,诚就是不欺天、不欺心,不欺己,只要至诚,见本心,见良知并不难。阳明先生发扬大学的宏旨,只是讲一个诚字,未有诚才见真正的大学之道。如以个人之心凌驾于万物之公心,欺心、欺天,那就入魔道了。

      阳明先生言,儒释道到最高处,除有细微的差别外,道理都是相通的。但佛家却有私利,为了成其个人之佛,抛弃人伦,父母不认作父母,亲情不认作亲情,这却不是公心了。虽讲不着相,其实才是着相了。道家讲道法自然,这是很妙,却又以成仙成神诱人,也是为其一家之私利。万物皆有盛衰,何其一家能成其不朽?良知即天理,天理即人心,人心我所固有,无须外求,只需要一个诚字就可见天理如日月之明。心无纤染,廓然大公,发散出去,见父母自然孝,见兄弟自然悌,见朋友自然信,切实下功夫行之,终至圣人。


如如不动、此心光明的“阳明先生”,亦复何言?!
阳明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首倡“ 知行合一”,他说:“行是知之成,知是行之始。知善知恶是知,好善恶恶是行”。知行合一是致良知的一个非常高的境界。什么叫知行合一呢?就是知得真切,知得笃实,便是行;行得明觉,行得省察,便是知。所以如果你真的知道一个事,表现是什么呢?就是你真的能够做到。然后你要想真...

王阳明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知道国吧很多古文帝
当时之世,紫禁城中,皇帝昏聩,数年不朝;朝堂之上,*佞当道,良善遭恶;市井之中,百姓好淫,不死进取,可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在这个时候,王阳明提出“致良知”之说,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人的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强调主观立志和主体精神的力量,强调人的自我更新,倡导学习要自求自得,提倡人们“发明本心,固受自...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主旨,那么“致良知”究竟是何意?
这几句也不难看出王阳明的格局是很宽广的,对于事物本质的 探索 是极致的,也是理性的,并不是一味的唯心主义者,而是将世间万物都与心结合在一起,用心去体会万物存在的意义,并将其根源性问题剖析明了,从而达到“致良知”的最高境界。以上仅是一些粗浅的个人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也希望能有...

大道至简一一吾心自是致良知
孔子的弟子所及辑论语虽有二十多篇,但其核心思想不外乎仁,阳明先生的弟子所辑《传习录》围绕着心来展开,理解了心即理,那么对于致良知、事上练、知行合一就能够体察得明白。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时提出了心即理,吾心自足,不假于物。心是一切行为的主宰,天下无心外之事,无心外之理。这就是所谓...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1、致良知的意思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语出《孟子·尽心上》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

致良知文言文
明兴百有余年,文教虽盛而流弊亦浸以滋,先生亦不得已而揭“致良知”一语以示人,所以挽流弊而救正之,无非发明孔门致知之教,而羽翼斯道之传.要其指归,则“良知”即“道心”也,“致”即“精一”也,即周子之所谓“纯心”,程子之所谓“定性”也.夫岂外诸儒而别立一门户耶?是故良知皆实理,致知皆实学,固...

与杨仕鸣原文和译文
这篇文章的背景是杨仕鸣的哥哥去世了,杨仕鸣写信给阳明先生请他帮哥哥写墓志铭,并在信中讨论了致良知的问题。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阳明先生强调了致良知的不要为了致良知而致良知,阳明心学不是落空的学问,要在修炼上狠下功夫。每天都要不断擦拭灰尘,让良知之心越来越明亮,不光是大是大非,即使...

阳明心学 | 阳明三变:格竹、龙场悟道、致良知
黄宗羲总结为“学凡三变”。”学凡三变”可以“龙场悟道”为界标,分为前“三变”和后“三变”两个阶段。前“三 变”为“泛滥于词章”、“遍读考亭遗书”和“出人佛老”;后“三变”为“以默坐澄心为学的”、“专提致良知三字”和“所操益熟,所得益化”。阳明弟子德洪则认为:先生之学...

《致良知》每日心得感悟大全
亦如文中提到卫武公90高龄还不忘学习,学无止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我们正处大好年华,正是学习的好时节,更应加倍努力,且温故知新,每天坚持学习阳明心学,跟随阳明先生每天照见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的心会越来越光明!1.5分 今天得分:9.5分 累计得分:68.5分 巩义市致良知学习2群责善组 2018年4月12...

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阳明先生”即王阳明,其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而天理在人的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故选A。点评: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本题还可以这样考查:禅宗语云:“菩提本无...

江汉区18656417080: 王阳明关于“(致)良知”的话有哪些? -
杨宋活力: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

江汉区18656417080: 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
杨宋活力: 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

江汉区18656417080: 王阳明格物致知的来源 -
杨宋活力: 阳明先生的格物是涤非,致知是致良知. 格物致知意即格去内心污粕之物,以达到人初始本生之良知. 朱子之格物是穷析物理,致知是使自己知道了解. 格物致知即透彻研究某物,使自己完全理解其特性.

江汉区18656417080: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怎样理解 -
杨宋活力: 良知是指既是道德意识,也指你自己的最高本体.致者,本身即是兼知兼行之过程也.这句话其实就是心学的最高法旨 ---知行合一(这句话不用解释了吧.).

江汉区18656417080: 王阳明心学的良知是什么? -
杨宋活力: 王守仁的所谓“致良知”则是心之本体,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最高本体.

江汉区18656417080: 王阳明的致良知 中的良知到底是什麽意思 -
杨宋活力: 这个问题已经被人讨论了几百年,这里我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的解释说法: “良知”思想是王阳明心学体系的理论核心“, 良知”说起源于《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 也;所不滤而知者,其良知也.”在孟子那里“良知”是一种不...

江汉区18656417080: 王阳明的至良知的“良知”从哪里获得 -
杨宋活力: 在王阳明看来,致良知说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 ,譬之如行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王阳明的致良知说,从理论上来讲:既可以上溯到孟子的“良知良能”,又可以从《大学》中找到直接的...

江汉区18656417080: 王守仁(王阳明)的学说,概括来说有那些观点? -
杨宋活力:[答案] ♀梦£茹′☆ 是正解.但是不要忽略了四句教,其实理解阳明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四句教融会贯通.这是我在别处写过的解释,再复制一遍:(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自己的理解;第一句,心的本体如...

江汉区18656417080: 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和知行和一是什么意思 -
杨宋活力: 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就能成为圣贤. 知行合一是指为了防止伪善流行,提倡言必行行必果

江汉区18656417080: “致良知,行知合一”是什么意思?
杨宋活力: 咦 傻伟 你也喜欢这个? 我做个总结—— “致良知,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方法论的两个构成部分. 良知,即人的本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心,自己的罗盘,自己的哲学. 与朱熹的观点不同,阳明先生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而要如何成为圣人,如何达到自己的本心,就需要某种途径,这个途径就是所谓的“格物致知”.世间万物的道理都隐含在自己本身中,能够格物,就能够达到自己的良知. “知行合一”说起来简单,就是把知识与行动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用以致学.讲起来是废话,太肤浅. 没有丰富的阅历,思想的积累,我们很难真正理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