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怎么理解?

作者&投稿:辕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是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中初悟“格物致知之旨”之时的心理状态描述,表明了之前对于“格物致知”的含义有所误解,以至于在寻求圣贤之道的过程中费尽周折,不得其门而入。
但王阳明先生的这段话,却又引来长期的误解和误读。这段话中的“始知”表示学问的新起点。“圣人之道”表示成为圣贤的途径,阳明先生在12岁就立志成为圣贤,但在悟道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尽管涉猎儒家、道家、佛家、兵家等许多学问,但始终找不到一条成就圣贤的正确途径。直到“龙场悟道”才发觉之前的方法有误,并醒悟仍有许多学习儒学的人士执迷于书面知识,以书面知识为“知”。正是由于执迷于前人的经验和误读,才导致没有真正理解如何能成为圣贤的真谛。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句话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之前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只要“格物致知”就能成为圣贤,但是并没有通俗易懂地揭示如何成为圣贤的途径;或者说他所提供的实践方法在现实中并不可行,仍缺少一些重要的辅助环节和阶梯。由于历代读书人在自我实践中无法取得实效,对于“格物致知”一语究竟是什么意思,令人十分迷茫,实践无门。
也就是说,“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短短一句话中包含了历代向往圣贤之道人士的无奈与心酸。但是,直到现代,许多人还一直对这句话望文生义,人云亦云,并没有从阳明心学的本原去理解这个问题。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吾性”二字。这二字不明,则相关意见就不能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什么是性?凡读过《礼记 · 中庸》就能知道,在古代的理解中,“性”就是与生俱来长存事物内部的东西,因此将其归属于“天命”。按现代词语来表述就是事物(包括人)的“自然属性”,或称“本性”,或称“本能”。
《礼记 · 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已说得十分清楚。《荀子 · 正名篇》也强调“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唐朝韩愈在《原性》中说:“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
可见古人对于“性”的基本认知相对统一,只不过在“性”的内部构成和梯度性方面有不同的见解。也就是说,“性”与今天的人们所理解的“本性”字义相近。正因为“性”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每个人刚出生之时,人的“自然属性”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因此,《论语 · 阳货》说,(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此,“吾性”的真正本意就是“我自身拥有的与生俱来的本性”,泛化的含义就是不随人的意识而改变的“事物的自然属性”。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军事家,他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句话的意思是,王阳明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学习,认识到圣人的道理就在自己的本性中,而不是外在的权威或经典所规定的。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和修养,发掘自己内在的智慧和道德,达到成为圣人的境界。
这句话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自我信任和自我肯定的态度,即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必依赖外在的认可或规定。这种态度在个人成长和成功中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人们克服自我怀疑和焦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处圣人之势行圣人之道,天下莫忿出自?
出自《庄子·知北游》王阳明认为圣人之道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贵州提出什么的哲学理念。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贵州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哲学理念,意思就是:圣人的道理并不是向外索求于事物的理,人本来独立,任何的觉受当由自己承担,不该只做孤独的情态去解释;另一层意思正是指出人具有自己完成自己的心体,认识此心体才是自家体会的根本关键,更是...

阳明先生被选入《古文观止》的这篇文章,为何如此励志?
“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呼跃而起,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自此,阳明先生的生命完成了一次极限中的跃升,这一刻,他的心已经从龙场中彻底走出。 超越小我,莫不始于立志! 立志,让阳明先生于忧患中保持“常快活”的功夫,让他在绝境中激发大我,让他时刻能够以更高...

阳明心学 | 圣人之学,以无我为本
【原文】予与叔贤处二年,见叔贤之学凡三变:始而尚辞,再变而讲说,又再变而慨然有志圣人之道。方其辞章之尚,于予若冰炭焉;讲说矣,则违合者半;及其有志圣人之道,而沛然于予同趣。将遂去之西樵山中,以成其志,叔贤亦可谓善变矣。圣人之学,以无我为本,而勇以成之。予始与叔...

王阳明是如何追求圣贤之道以及提出“心学”,包含哪些命题
王阳明在陆九渊的思想上,提出了“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的理念。所谓心即理,王阳明认为“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圣人之道,就是宇宙间最高的“天道”。正所谓“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心即理也,可以说是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深层解...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在龙场期间,王阳明结合自己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等学说,史称龙场悟道。

困境,是最好的磨砺
王阳明如果不是在困境当中读《周易》,几乎是不可能有所谓“龙场悟道”的。关于阳明悟《易》的历程,《玩易窝记》记载说“阳明子之居夷也,穴山麓之窝而读《易》”。到了龙场之后,他从早到晚读《易》,而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

吾性自足
阳明哲学的智慧熠熠生辉:在圣人的教诲中,阳明先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他强调,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而非向外寻求指责与抱怨。当我们专注于自我,那个瞬间,力量如泉涌般无穷无尽。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切的源泉,只需倾听内在的声音,就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源泉。立志的旅程始于内心...

圣人之道,悟性自足
圣贤之学,乃性命之学,是用生命实践的生活中的,好多人都认为,圣贤文化都离我们很远,那是我们的不知,也存在着我们的错知错见。圣贤文化是靠我们去实践的,知道了再去做,是有了正知正见。也是知行合一。阳明先生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是告诉我们,圣贤的大道,是靠我们去实践,去悟,只要听话...

阳明心学的名言有多少句
王阳明的心学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2、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4、昔镜未开明,可以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亦难住脚,此入圣之机也。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6、凡学之不勤,必其志...

广平县18447539178: 龙场悟道”的故事是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说明王阳明领悟到... -
度昌维戈:[选项] A. 发明本心 B. 圣人托梦 C. 格物致知 D. 知行合一

广平县18447539178: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讲解(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度昌维戈: 一、一、格物就是有担当1、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2、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

广平县18447539178: 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 -
度昌维戈:[选项] A. 圣人托梦 B. 内心自省 C. 行万里路 D. 读万卷书

广平县18447539178: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和现实意义(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
度昌维戈: 一、心即理1、心即理,告诉我们要自己观照自心,觉悟自心,达到明心见性,王阳明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天理之心即圣人之道,良知之心就是天理之...

广平县18447539178: 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度昌维戈: B 试题分析:“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ACD三项均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陆王心学的寻求理的方法.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是维护封建统治和束缚人们的思想的工具.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广平县18447539178: 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为什么必然会提出知行合一? -
度昌维戈: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三大理念的第二条. 如果把心即理看成一把宝剑的剑柄,知行合一就是那把宝剑的剑锋. 心即理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 由心即理,你可以把人生看成一场修行,万物皆备于我.由心即理,你会拥有一个独立、自尊、无...

广平县18447539178: 龙场顿悟的历史记载 -
度昌维戈: 王阳明年谱(1508年)记载了王阳明龙场顿悟的经过: 三年戊辰,先生三十七岁,在贵阳. 春,至龙场.先生始悟格物致知.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与居夷人鳺舌 难语,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旧无居,始教之范...

广平县18447539178: “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阳明() -
度昌维戈:[选项] A. 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 B. 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 C. 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 D. 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广平县18447539178: 王阳明的到底如何理解?又怎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度昌维戈: 知行合一 通俗的理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个理解虽然不能算是错,但是只是对于“知行合一”四个字的浅显的理解了.王阳明认为知与行本就是一体,知就是行,行就是知.比如说看见美女心里欢喜,不是先看见美女,然后才去欢喜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