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湖梦》有感

作者&投稿:姓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读《西湖梦》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西湖梦》有感1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余秋雨先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用吞吐千年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了中国千百年的辛酸。

秋雨先生是个文人,他所面对的风景是千百年的谓叹;他所面对的天空是千百年的感动;他所面对的大地,是一个个悲喜剧,一段段历史的叠影。我是个俗人,只能呷一口清泉,跟随着他的脚步,透过袅袅的雾气,去追寻千百年的沉重。

在先生的《自序》中,先生就已提到他出游的目的是寻找精神与体魄的呼应,深邃与青春的应和,学识与游戏的成辅。我相信,他做到了,他用苍凉的笔触回忆华夏文明的兴衰,他用深邃的辞藻与古今文人惺惺相惜。

文章中不乏出彩之处,最让我震惊感触的一篇文章是《西湖梦》。

我本该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西湖对于我,近在咫尺。我在杨柳依依时游过湖,在荷花盛开时泛过舟,在秋风萧瑟时听过雨打残荷之音,在漫天大雪时登过湖心亭。可是,我面对的西湖仅仅是西湖,仅仅是一片静静的湖,即使美丽到虚幻,精致到缥缈,它依然是单薄的,平面的,脆弱的。

可是先生笔下的西湖是不同的,他以文人的视角立体地展现了西湖的美。从小耳熟能详的故事,在他的述说下,展现出异常的光彩和魅力。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文人呵,文人的心胸是如此广博,跨越千年;文人的心思是如此细腻,体察入微;文人的想法是如此剔透,把所有人的心思琢磨得如此清明。

他把西湖刻画成一个端庄秀气的女子,精致雍容。在他眼里,西湖早已不仅仅是一片湖,它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的象征,是文人心中的一种念想,他读到的不是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而是传世的檄文;他看到的不是刻龙雕凤的亭台,而是慷慨的遗恨;他欣赏的不是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江山,而是历史的震颤。群塔入云,藤葛如髯的美景是对一位位文人名士千古的缅怀的悲伤,对一个个脱世出尘的奇人异士的欣赏和激叹。

文人是最浪漫的,在他眼里的苏小小没有了低下的身份,她只是个女子,一个恬然适然,至情至性的女子,一个努力追寻美丽的女性。浪漫的文人对她没有轻薄,没有蔑视,只有理解和尊重,欣赏她的超逸,羡慕她的潇洒。

西湖变得放达而无执,浮滑而随意,宁静淡泊,苦寂超逸,这样的西湖盛大到缥缈,虚无到厚实,也许着才是西湖,立体的,饱满的西湖。

我站在西湖前,俯下身去,静静地掬起一捧清水,竟有咫尺天涯之感。我到底是个粗人罢,若没有先生的指引,现在的西湖也仅仅是西湖吧,细细看着手中的水慢慢滴流,我的心蓦地一惊!是先生啊,用厚重的历史,带我卷入西湖的精神与荣耀,使它变得立体而饱满。这不禁让我这个与西湖毗邻而居的人羞恼万分。

可现在,面对着这似曾相识,美丽依旧的西湖,我茫然了,西湖依旧用它的微波抚荡着我的心灵,可我不知,这次,年轻的我,是否依旧浅薄。

《文化苦旅》中这样的文章比比皆是。在陷身这样真正的文人面前,我惟有颔首低眉,在他不吝的赐教下,摸索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读《西湖梦》有感2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最是天堂西湖梦。谈到西湖,苏轼的那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恐怕是历代中把西湖之美描绘到极致的诗了。江南就是水的故乡,在着江南拂柳晓岸,有着的是浓浓的水文化,这南人也有着那份淡淡的对水的情结。而西湖就是江南水的典范,犹苏州园林之与江南园林般的地位。杭州自古便是历史名城,说到水,这江干胜在宏伟,西溪犹是清纯,而西湖却深胜谙抚媚之道,想到西湖总是那么一幅画面,云淡风轻,微风吹拂,抚柳依依,有位伊人,在水一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施粉黛,展颜一笑,倾城倾国。伊人美景,相映生辉,人比花娇,以莫过于此吧。西湖的美就是如此的,说不出的悠久与典雅,,宛若西子在喃喃诉说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往事。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乘早"西湖出名的很早,所以正如秋雨先生在西湖梦中说的那样,因为西湖出名过早,反而是找不到那份归属感了。随着时间的逝去,属于历史文化的积淀也越来越浓重。她,在我看来就是娴静江南深闺的小姐,但受盛名之累,西湖总是热闹的,历朝历代,无论名人雅士,皇亲贵胄,还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多多少少,也在这一方土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而这样的一份热闹,到了尽头的热闹不过也只是一份极致的冷清与孤单。历史的长河慢慢的流淌,慢慢的悠悠的冲刷着留下的每一个印记,直至完全磨平。这样的西湖到底是孤寂的,没有陪伴的知己,没有人懂自己的内心。在西湖的痕迹中还是有人留下了不可抹灭的痕迹,像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来到了杭州,走近了西子湖畔,走的时候不仅留下了传世的诗作,还有那长长的生命的堤坝,苏堤和白堤,在西湖岸畔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两位父母官想的不过是为当地百姓谋福祉,但不成想却为西湖浓墨重彩的历史上添上了最为瑰丽的两笔。中国的文人总有郁结的愁绪,,或多或少在仕途上受到了挫折,对世事丧失了信心,索性来到了这幽静的西子湖畔,过上隐士的生活,林和靖隐遁深山,湖畔边,柳暗花明,茅屋疏篱 ,鹤妻梅子,把酒临风,对月当歌,还有那如画的美景,还不知是羡煞了多少人呢。如此的生活确实能让受挫的文人们寄情于西湖之中,忘却烦恼,所以自古以来这西湖也成了文人才子避世归隐的好去处了。

西湖不仅优雅娴静的江南闺秀还是豪情万丈的北地儿女。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了这些身心俱疲的人们,他们在西湖找到了自己的归属。西湖的娴静优雅令人着迷,她的无私容怀令人着实令人倾倒。西湖的灵气,,秀气,确是让无数代的迁客骚人沉醉于此。几百几千年的沉淀才凝聚了那么一方宝地啊。

美景如画,美人如诗,钱塘名妓,苏小小。那一首同心诗“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美人如梦,纵是出生于淤泥,然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冰清玉洁。湘妃竹制的伞下,着了素色长衫裙衣的女子,惦着小脚,踏过青板路,如此的没人着实让着如画的美景都抖落了几分颜色。可惜自古红颜薄命,19岁的豆蔻年华确是常卧病榻,最终香消玉殒,可怜可叹。小小之墓长眠于西湖之畔,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恐是她一生的.宿命,也是她夙愿吧。徘徊在湖畔,仿佛从远处飘来了一阵飘渺的歌声,如歌如泣,或许这歌声正寄托了小小的哀思吧。

来到断桥下,忽的想起了那褪下蛇衣,化作人形,舍弃千年道行的白娘娘,雾霭漫漫,才子佳人,伞下相遇,相知,相爱,遂在这许下三世之诺言。西子湖畔,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可是人妖相恋,触犯天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留下的不过是被背弃后的一声哀叹。或许是上天怜悯,让她最终的归宿亦归于西湖的雷峰塔顶。用自己的一生来陪伴西湖,或是西湖不忍,用自己漫长的岁月来为她抚平创伤。

那吟到“秋风秋雨秋煞人”毅然赴死的鉴湖女侠秋瑾,那座铜像依然屹立。时战乱纷起,民不聊生,辛亥惊雷,这位爱国志士,有着不输男子的胸襟与气魄,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直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遥望,远处岳飞祠,于谦的陵墓好像在眼前,凝思,或许正是这些人为西湖弱不禁风的外表下铸就了一份铮铮铁骨。柔媚中揉进了不屈的气质,让她脱离凡俗,有了自己的灵魂。

西湖就是用她无私博大的胸怀来容纳了依楼卖笑的苏小小,英勇无惧的秋瑾,还有那绝非人类的白娘娘。这几个被历史赋予了传奇色彩的美丽女子却是为这西湖水都染上了浓艳的色彩。西湖之所以被称为西湖,正式因为她背后令人难忘的故事吧。

他们的存在,让人难以忘记西湖,而西湖的存在,让人难以忘怀这些传奇。他们化作西湖的魂,为西湖千年的灵魂注入新的活力。西湖容纳了他们,融为了一体,让他们的品质得以为后人所铭记。现在走到西湖边,依然是美景如画,只是先人们已逝,留下的只有那一缕缕清香,那一湖水在悠悠的诉说美丽往事。忆江南,最忆是西湖。沉思,浅笑。忽的明白,历史犹如风尘,想那秦皇汉武寻访蓬莱,只是梦寐长生不老,结果变成了一抔黄土,风一吹过,不过一缕青烟,就飞烟灭,浮华褪去,留下的不过是满地的废虚。世间本没有无限的生命,有的只是不灭的灵魂罢了。




贺新郎游西湖有感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请结
横两个方面的反复对比,一层递进一层、一环扣住一环地表现出来的。明末张岱《西湖梦寻》康熙刻本王雨谦批语说:“宋室君臣不以精神注燕汴,而注之一湖。”南宋小朝廷的最终覆亡,其主要原因盖在于此。而词人处在宋亡之前,即已逆料到这一历史悲剧的不可避免,可见他在政治上还是很有预见的。

千古悲情宋六陵:皇陵被盗,而且居然三次!
但是,宋六陵亦可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境遇最为悲惨的帝王陵园(绝对没有之一)。 宋六陵的悲惨遭遇,还得从一个“心理变态”的和尚说起: 杨琏真珈(生卒年不详),党项族人,元朝江南释教都总统——负责掌管江南佛教事务,也是元朝政府派往江南“去汉化”的急先锋。据张岱(1597—1689年?)《西湖梦寻》等记载,由杨琏真...

历史上姓张的诗人
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5、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寺庙到底什么内涵,谁有读后感四百字左右_百度知...
如果没有阔大的胸襟,如果没有游历过祖国的大山大川、名城重镇,如何能写得出这样的奇句。 而在《西湖梦》中,作者则是如此点染苏小小的心灵世界: “由情至美,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而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帖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转捩,...

文及翁的《贺新郎、游西湖有感》的翻译及裳析
一层递进一层、一环扣住一环地表现出来的。明末张岱《西湖梦寻》康熙刻本王雨谦批语说:“宋室君臣不以精神注燕汴,而注之一湖。”南宋小朝廷的最终覆亡,其主要原因盖在于此。而词人处在宋亡之前,即已逆料到这一历史悲剧的不可避免,可见他在政治上还是很有预见的。。。

新蔡县18813005313: 西湖梦读后感 -
禽所上生: 西湖,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圣地,作者余秋雨感受着西湖的美,避不开这汪湖水沉浸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于是提笔,记下了西湖的种种.西湖梦,是令人憧憬的,是令人向往的,是保留在人们心中那小小的归属地,为之奋斗的.西湖梦,初...

新蔡县18813005313: 求《西湖梦》的作者观点+自然环境描写的好段落 -
禽所上生: 在《西湖梦》中,作者把西湖看作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常用意象把西湖当作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在作者的叙述中,西湖是抽象的虚幻的,盛大然而缥缈.作者借西湖这个陈旧的梦境带来的疏离感,阐述了群体性文化人格日趋黯淡....

新蔡县18813005313: 作文《秋雨》400字左右急用 -
禽所上生: 在暑假读的诸多书中,余秋雨的散文最令人难以忘怀.特别是《西湖梦》,读后口留余香,爱不释手. 文章结构层次鲜明,十分清晰.每一小节都谈论到了一个主题,但各小节与文章最终写作目的是相照应的.作者的联想十分丰富:明代正德年...

新蔡县18813005313: 《西湖梦》余秋雨 -
禽所上生: 1. 白堤--自断桥起至西泠桥止,全堤长三里许.该堤旧称"白沙堤".白居易(乐天)诗:"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即纪此堤之景.人们常将此堤误为白乐天所筑,其实是错误的.白乐天所筑之堤在钱塘门旧址之北,由石函桥北至武林门.古今白堤,四季皆美:春来桃红柳绿恍仙境,夏日十里荷花载舟行,仲秋万顷湖平长似境,寒冬断桥残雪砌琼玉.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 这种在西湖内筑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景观和环境的需要,水利方面的作用主要是疏浚水系,改善进排水,不是农田水利.3.A

新蔡县18813005313: 张岱《西湖梦寻》的翻译是什么? -
禽所上生: 张岱《西湖梦寻》的翻译是: 我生不得时,离开西湖已经28年了,但西湖没有一天不在我的梦中出现,而梦中的西湖也从未有一天离开过我. 以前甲午年我两次来到西湖,像涌金门商家,祁家,钱家,余家的庄园 ,只剩下一堆瓦砾.我梦中西...

新蔡县18813005313: 《西湖梦寻》的全文解释 -
禽所上生: 我生不得时,离开西湖已经28年了,但西湖没有一天不在我的梦中出现,而梦中的西湖也从未有一天离开过我. 以前甲午年(顺治十一年(1654)、南明永历八年)丁酉 (此指清顺治十四年(1657)、南明永历十一年)(我)两次来到西湖,...

新蔡县18813005313: 读了西湖我的感受是什么 -
禽所上生: 正像祝勇在这篇《感受西湖》中说的那样.当一个人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时.他一定会“觉出那些美文的局限乃至艳俗”,西湖的博大与深邃让人觉得“西湖不是湖,西湖是一个灵魂”.作者着力描画的西湖其实是他心中的西湖,就像陶渊明的南山与梭罗的瓦尔登湖.文章极其深刻地写到了白居易、苏东坡等巨匠消逝在历史深处,而西湖则永远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永远以她明澈的波荡涤着人的心灵.

新蔡县18813005313: 关于余秋雨的《西湖梦》的几个小问题、
禽所上生: 谴责了中国文化人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 批评了他们为了自卫和自慰而清除了志向.

新蔡县18813005313: 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的《西湖梦》篇中,鲁迅的口头评语:“至于西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 -
禽所上生: 这本书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于文化散文专辑.在文献中被称为他们的文学天赋飞行,敏捷的思维,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将享受.他的历史散文是独一无二的,一般人没见过,以为普通的人都没有想到,在美妙的文字,读者一步一步到文化意识的河流,启狄折澌,导致的喜悦,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历史学家.此外,还有宣扬著名的文化趋势的文章“上海”和“钢笔和墨水的祭读者熟悉的回忆散文的文化情感理论.散文文本并不容易,和写的历史和文化的手段,更加困难.玉的历史散文,也许人们可以两者兼得.

新蔡县18813005313: 西湖梦 余秋雨 阅读题答案 -
禽所上生: 1、答: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2、答:作者对林和靖式的 “急流勇退”持否定批判的态度.他认为对个人而言,这是志向不能实现于社会就干脆消除了志向的一种自卫和自慰;对社会而言,它又使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不道德,甚至取消了民族精神文明的突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