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宋朝名相范仲淹呢?

作者&投稿:洪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在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才子~

宋朝是个群星汇粹的年代,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沈括、岳飞、朱熹、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等等一大批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中光彩夺目的人物。宋朝因为极其重视文教,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中国文化至此更趋精深成熟,所以更方面的人才也就不断的涌现了。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重要的是宋朝许多名人文化大家,都是出身贫苦。范仲淹、欧阳修都是单身家庭出身,自幼贫寒。范仲淹一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嫁朱姓的人家。范仲淹从小生活极其艰苦,喝粥度日苦读。欧阳修年少时家里买不起笔纸,他母亲用芦秆画地教他识字。最终两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文化大家,朝廷重臣,国之栋梁。范仲淹、欧阳修或许命运相近,两人成为真正的朋友。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都是欧阳修培养扶植起来的文化大家。苏轼又培养了著名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陆游是曾巩的学生,陆游、辛弃疾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的交往聚会组成了文化沙龙、文学俱乐部。宋朝民间涌现了许多的文学社体,总之宋朝是文化人的天堂。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宋代涌现许多著名画家主要有范宽、郭熙、赵佶、李唐、马远、夏圭、张择端等。最能代表中国画最高艺术水平的就是宋代山水画的博大与意境!宋代山水画家人才辈出,各有专长和创造,北宋李成的塞林平远,范宽的崇山峻岭和雪景,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绘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微变化,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马远、夏圭高度剪裁而富有诗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与刘松年共称南宋四家。

宋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宋朝诗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有各个方面的知识财富。但这个宝库,我们认知开发的极少。宋朝的诗歌是唐朝诗歌的延续、再发展与突破。宋朝的诗人更广泛、诗篇更丰富。诗歌的种类、形式在宋朝达到丰富。宋诗创作数量空前丰盛。北京大学正在编纂《全宋诗》,据初步统计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为《全唐诗》的四倍。《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收词人百家,词作四百多篇。

宋代多高产诗人,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但现在只留存的一小部分。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留下的诗篇就更少了。那么多伟大的诗人写了那么多首诗歌,我们更多的人只能有机会读到他们几首诗,可以说连皮毛都没接触,别说体会他们的精骨了。宋诗反映社会视野较前有所拓展,切入生活力度有所深化。宋与唐的时代气象与氛围不同,诗家又勇于创新,因而形成与“唐音”殊异的“宋调”。宋词作为新兴的合乐诗体,既可传诵于文士案头,又能流播于乐人歌喉,强化了它的娱乐性和传播力,拥有众多接受群体。

宋是中国文明的第二次浪潮。不仅使神韵文明向绝对化发展,还使平民文化发展起来。戏艺,有滑稽剧、杂技、傀儡戏、皮影戏、说话、杂剧等等。其中杂技就有上百种。宋人小资情节严重,宋词中抒发的感情大多都是抒发那种浅斟低唱的闲情逸趣。宋词体现了宋朝稳定的政治局势、繁荣丰富优越的社会生活。娼妓业的兴盛起源于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繁荣。宋代的娱乐业则分得更明确,大致分为了“官妓”、“声妓”、“艺妓”、“商妓”四类。宋代的“妓”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妓”。大部分可以买艺不买身。她们大多数相当于现代的文艺工作者。她们一般都是才貌双全的,有的人对琴、棋、歌、诗、书、画、等有很深造诣的,有的可以称上是那个方面的艺术家了。“官妓”是最为人们仰慕。她们不只是相貌出众,还非常有才华的。她们品貌、学识、才智和艺术趣味都非常出众超群。现在的演员明星、或从事文艺工作的女人都难以比上她们,因为以前的红楼女子是从小培养、不断的熏陶出来的,而现在的一些演艺界女士,长得漂亮点只上两年学就有可能成为明星……可以说一个宋代的名妓,要比现代的女明星强不少。

茶文化是在宋代时才达到艺术的境界。宋朝的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茶,而是茶饮料。有的要加糖,有的要加盐,要加各种作料的茶。这是有无数种喝法的茶饮料与茶文化,遗憾的是像宋朝大多数的工艺、文化一样没有遗留到现在。宋时已有各种花瓣茶流行叫卖。宋还有斗茶之风。蔡襄在《茶录》中介绍建安斗茶,特别推重当地所产的一种半发酵的白茶。宋人用各种漂亮的、精致的瓷碗的饮茶,其中兔毫盏、天目碗等都是当时有名的茶具。民间根据兔毫盏色泽的微妙不同又分称“金兔毫”、“银兔毫”。宋代茶盏分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四种。“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矮纸斜行闲做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鸡唱三声天欲明,安排饭碗与茶瓶”“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宋朝的诗歌里就时常渗透着茶文化。“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于霞。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也写出这么悠闲具有小资情节品味的品茶诗。宋徽宗《大观茶论》二十篇文章介绍茶文化。宋代茶文化是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综合体现,是雅俗共有的文化。

玉文化是在宋时开始流向民间的。由于宋徽宗对玉器的过分喜爱。导致玉器在宋代空前发展,世俗化倾向的玉雕空前发达。宋的玉器玩味大增,礼性大减。宋代出现了玉雕市场和专门贩卖玉器的商铺。市民成为玉器的玩赏者、拥有者。佩带玉器受到广大的市民阶层及文人墨客所追捧流行。除玉雕之外,宋的木雕、竹刻、漆器、铜器、金银器、牙角器、碑帖、印章、及笔墨纸砚等等都有极高的造诣。这些都表明宋的文化艺术的高超深厚。虽然宋代开

宋代是中国文发展的又一高峰。表现之一是各种文体都十分繁荣;二是文学批评的自觉、发达;三是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四是作品的数量惊人。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散文方面,韩愈等人发起的古文运动在唐末五代一度衰颓之后,得到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为紧密地把道统与文统结合起来,使得宋代的古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合实用的文体;诗歌方面,作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趋于通俗化,最终形成了与唐诗迥异其趣的宋诗;词,在宋代达到了颠峰状态;通俗文学在宋代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以话本、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我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诗文、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岁丧父,2岁母亲改嫁,他凭什么奋斗成千古流芳的北宋名人?

在有着求全责备传统的中国,一个人物无论多么优秀,总能被人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唯有范仲淹,似乎很少有人能够找到他的缺点来做文章,可以说近乎完美了。

以“三不朽”标准衡量范仲淹

在立德方面,他自幼失父,随母改嫁,苦学得仕,复姓、养母;为朝官直言敢谏,为地方官则为民兴利;可谓忠孝皆全。范仲淹生不谋利,死无余财,“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宋史·范仲淹传》)于公于私,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公认。——是其德之立也高。

在立功方面,范仲淹从27岁踏入仕途,37年间共担任过京官20个,地方官35个,最后在青州任上因忙于赈灾而患重病,死在迁官路上,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套用一句小说家的俗话,他武能安邦:组织了抵御西夏的军事防御体系,扭转了宋朝屡战屡败的局面,迫使西夏停止入侵,与宋议和;文能治国:他担任宰执时,发动庆历新政,这是继北魏太和年间冯太后之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史上又一次全面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每到一任都有德政惠民,民间立祠达十八处之多。如在兴化县主持兴修的捍海堤,今尚存其遗迹,民受其惠,以至当地多有以范为姓者。——是其功之立也大。

在立言方面,范仲淹成就也不凡。其为一代文学大家自不必说,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讲,范仲淹亦不愧为一大家。——是其言之立也重。

范仲淹文学成就为人所熟知,他的《岳阳楼记》,他的《渔家傲·秋思》,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常人不知他另一方面的成就:一代大儒,宋学开山

他在学术史上的成就,往往不为人知。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范仲淹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功绩。

儒学发展到宋朝,产生了一个转折点——宋学。

宋学是儒家发展的一个繁荣阶段,理学、心学等各家都包括在内。在宋学兴起的过程中,范仲淹扮演了一个“历史推手”的角色。

其一,他以体制的力量推动宋学的兴起。

学校与科举是宋学兴起的重要因素,而范仲淹对学校和科举制度都向着有利于宋学发展的方向施以过改进。范仲淹平生极为重视教育兴学。天圣四年,他母亲去世,他丁忧守制三年。守母丧期间,他受晏殊之邀,主持早年曾就读的应天书院(又称睢阳学舍或南都学舍,是宋初四大书院之一)的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仲淹常宿学中,督训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由是四方从学者辐凑,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者,多其所教也。”

这说明他对教育有着较深切的实践经验。他在地方官任上,以兴学为急务,如在睦州(1034年)、苏州(1035年)、饶州(1037年)、润州(1039年)、越州(1040年)、邠州(1045年)等地,都有兴学之举。宋代有四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天圣、景祐年间,是各地方政府自发的兴学运动,第二次是庆历、嘉祐年间,朝廷下诏令天下州县都立学,使得教育机构全面普及。天圣、景祐的兴学运动中,范仲淹是一个身体力行者。而庆历兴学,则是他登高一呼的功效了。

庆历兴学运动的另一项措施是建立太学。宋代国子监本有国子学,是教学机构。但它只面向高级官员子弟招生,学生很少,教师也由出身传统的科举得第者出任,在社会上影响很小。庆历新政期间,诏立太学,面向底层官员及庶人子弟招生,生源大为扩大。教学方法也得到改进:

“庆历四年,…建太学于京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先生(胡瑗)之法以为太学法。”

而后石介、孙复、胡瑗、李觏等人先后经他推荐到太学出任教官(直讲)。这几个人在经学上的立场,都主张义理之学的,他们在最高学府执教,对于学风改变之力可想而知了。

其二,为宋学兴起准备了一批人才。

范仲淹一生“乐得天下之英材,异于世俗之常见”,举荐贤人不遗余力。而且范颇有识人之明。他举荐的武将,如狄青、种世衡后来都成为一代名将;而他拒不推荐石介担任台谏,其后石介的表现果然如他所言。他对致力于学问的人才关注更多,宋学早期人物多曾受过他的影响,如李觏、欧阳修、孙复、胡瑗、石介、张载、王安石等,或游其门下,或曾受其荐引、鼓励。范仲淹实为当时文坛领袖。李白求见韩朝宗,有“生不愿封万户侯,只愿一识韩荆州”的名句。用之于韩朝宗,实属夸张;若以之况范仲淹,则恰如其分。

其三,从学术思想来讲,范仲淹本人即是宋学之重镇。

范仲淹自幼苦读,治学本诸《六经》,以义理见长。据《宋史》载: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

由于长期从事军政实务,他没有太多撰述。但为数不多的篇章,已经足以开启一代学风了。范仲淹治学最重《易》,其次是《春秋》。史称范仲淹长于《易》,其来有自,非妄言也。范仲淹有“忘忧曾扣《易》,思古即援琴”之句,说明他以《易》作为个人修养之助。在他的各类文章中,援《易》之处比比皆是。

他对《易》的研究成果,较为集中的体现在《易义》、《四德说》、《易兼三材赋》、《制器尚象赋》、《穷神知化赋》、《蒙以养正赋》等篇目中。

他涉猎又广,于释、老皆有很深的造诣,与佛、老、隐逸之士的交游颇多,是以他虽崇儒,排释、老则不如后来者那么激烈。

钱穆先生指出:

“盖自朝廷之有高平,学校之有安定,宋学规模遂建。后人以濂溪为为宋学开山,乃或上推之于陈抟,皆非宋儒渊源之真也。”

钱先生以胡瑗和范仲淹并列为宋学渊源,否定周敦颐为宋学开山,已发前人之未覆。若从以上所列诸项综合考之,则惟有范仲淹才当得起宋学开山之语。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才学过人,文武兼备,无论是在朝中主政,还是在外领兵抵御外敌,心系天下,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何评价宋朝名相范仲淹呢?回答如书:范仲淹,北宋时期文化巨人。王安石评价范仲淹是“一世之师”。朱熹评价范仲淹是“范文正杰出之才”。他活跃于北宋宋神宗时期,参与了多项国家政策的改革。他对中国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不朽贡献。

范仲淹终生坚持穷则思变的改革精神,范仲淹极力倡导且毕生身体力行的“先忧后乐”精神,深深感动了后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其巨大。

我认为宋朝名相范仲淹真的很公正,而且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因为他真的很爱人民,为人民服务。


范仲淹的励志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不仅自己为官清廉,教育子女也极其严格。范仲淹一生历任高官,但范家一直清贫俭约家风纯朴。 天圣三年,范仲淹任兴化县令,负责治理水患。许多前任都是简单地修修堤坝应付而已,范仲淹却亲自去海边,与当地居民商讨良策。民工们开始修堤筑坝时,范仲淹不是坐在高堂之上而是现场指挥。 有一次,白天...

范仲淹简介50字左右?
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查看更多快速导航主要影响主要作品人物评价轶事典故史料索引人际关系后世纪念艺术形象人物生平合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回顾“北宋名臣”范仲淹人物生平土豆小厨房10万播放|0...

范仲淹的小故事
1.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中了进士,得到真宗赵恒的接见,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范仲淹政绩斐然,如安抚江淮的蝗灾、修建“范公堤”等,但由于喜欢给高层“挑刺”,仕途就像乘电梯般,上上下下,几起几落。章献太后刘娥当政时,他一会儿指责仁宗赵祯不该率领百官给太后...

御史即将被斩首,朱元璋只因其祖先大呼刀下留人,这个是什么历史故事...
这位大臣就是范从文,他的祖先是范仲淹,因为朱元璋非常喜欢范仲淹,对范仲淹有一种崇拜额心情,所以朱元璋就饶过了范从文。朱元璋是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并没有接受过很多的文化教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有的文学家很崇拜。范仲淹不仅是个文学家,同时他也是北宋时期的出了名的政治家。朱元璋小的时候深受官吏...

北宋三代儒将平定百年边患,为何还说“北宋无将”?
一、范仲淹:“人中之龙”文臣将,知兵善战戍边防 提到范仲淹,人们就会想起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思想,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被后世称为“人中之龙”&...

宋朝大门阀,大家族有哪些?
1、折氏家族,抗击契丹的家族 2、范仲淹家族 3、王安石家族 4、三槐王氏家族和真定韩氏家族,这个是外交家族,出使外邦的家族 5、呼延家族,这个你肯定知道,将领家族 6、钱氏家族,宋朝的开国大将---钱守俊的家族,而且后代也出了几位皇后 7、柴家 8、理学家朱熹家族,朱熹家族出过王妃,驸马等贵族...

很多朝代仅凭一个名相就能兴国,北宋十几个为何不行?
虽然北宋也有范仲俺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两次改革,但因朝廷上下的反对势力太大,再加上宋仁宗、宋神宗对改革的支持态度不坚决,最终失败。后来又因新旧两党频繁斗争,互相拆台,才使北宋朝政在宋神宗之后变成一锅粥。所以说,历朝历代重用名相的目标都为强军强国,以打赢对外战为目标,再加上皇帝坚决支持...

速求古代名人学习的故事
评论 收起 小癞皮1234 2008-10-11 · TA获得超过154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8.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

南宋大臣江万里是怎样的人?历史是如何评价江万里?
另外还有刘南圃、刘辰翁、欧阳守道、邓光荐等都是他的学生。兄宰相,弟尚书,联璧文章天下少;父成仁,子取义,一门忠孝世间稀。后人把这样一副楹联镌刻在都昌江万里老家古心堂的门楣上,正是对一代名相最客观、真实的评价,也体现了后人对他的无限崇敬和怀念之情。

江万里的后世评价
南宋理宗时,江万里任待御史,其母病危,江万里因公务繁忙不能脱身,只是派其弟回家探望,当他亲自返家里,其母已病故。这时,朝中有人诽议说他“不忠不孝”,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罪状,江万里因此在家赋闲12年。宋度宗即位,度宗念江万里之远见卓识,任命他担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逢权臣贾似...

韩城市17121317643: 请用简短精练的语言评价范仲淹这个人物 -
夔浅赛进: 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和阔达的胸襟.一心为天下,千古流芳,一代名臣!

韩城市17121317643: 评价范仲淹 -
夔浅赛进: 我觉得他是一个大家啊,一心为天下,千古流芳,一代名臣,好,然而,历史上忠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范仲淹最后官降、而没死,是万幸了

韩城市17121317643: 《宋史·范仲淹传》说明范仲淹具有怎样的品质 -
夔浅赛进: 答:乐善好施,养济族人,心怀百姓的品质.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性情刚毅、为人谦和,对亲至孝、心怀家国.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韩城市17121317643: 范仲淹最适合与谁可以进行对比评价 -
夔浅赛进: 首先把三个人被贬谪之后的心情简单的列出来: 范仲淹:心胸宽大,没有为自己而过多的感到悲哀,而是依旧关心天下兴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欧阳修:不在乎贬谪,与民同乐的思想,同样是乐.做法是和一群老百姓玩啊喝酒啊.(醉能同其乐) 柳宗元:凄凉,悲哀,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无比的寒心和痛苦.做法是去到处去游山玩水派遣情怀,结果越来越悲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韩城市17121317643: 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理解 -
夔浅赛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为人正直耿介,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民生问题较有作为(出生,童年) 三次离京贬官(范君此行,愈为光耀),皆因为朝廷法制(可参考百科“范仲淹”) 晚年为西北抗击西夏边防的统军,成绩还不错.后调回,不久病死. 在任官期间,对于应天府书院(商丘)教育发展和文化发展有所贡献. 因封建王朝的落后性,好多问题不能够很好解决.最主要农业发展问题(地震,洪水,旱灾,虫灾,战争等).官员们并不是都尸位素餐的.还有好多纠结的事情.可联想现在所倡导的“服务”观念.

韩城市17121317643: 对范仲淹的评价
夔浅赛进: 噗,支持“聪明过人,大有作为”

韩城市17121317643: 简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夔浅赛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励了无数的人为国捐躯.

韩城市17121317643: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说明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
夔浅赛进: 说明范仲淹胸怀国家,心系天下.表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韩城市17121317643: 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
夔浅赛进: 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