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进京,清政府不跑,全力抗击,能有几成胜算?

作者&投稿:邱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果八国联军进京,清政府不跑,全力抗击,能有几成胜算?为什么?~

1900年是可怕的一年。这一年,八国联军打着保障外交官和侨民安全的旗号入侵中国。他们先后攻占了大沽、天津、北京,中国最高统治者慈禧随光绪西逃。与此同时,她下令清亲王奕劻和李鸿章与八国联军和谈,最后签订了《辛丑条约》,羞辱了国家。
庚子事变时,北京附近集结的清军约有10万人,清军武库中的武器与盟军差距不太大。盟军在天津和北京投入兵力5万,进攻北京时只有1.6万。如果慈禧下令清军抵抗到死,北京军民会打一场漂亮的保卫战来保卫首都,挫败联军的进攻计划。在那个年代,武器装备的差距还没有拉开,决定战争胜负的还不是武器而是人。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从19世纪初开始,战无不胜的大英帝国三次入侵阿富汗(1838-1842年,1878-1881年,1919年),尽管投入巨大,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被打死。你可能不相信阿富汗人手中的武器。它们是刀和斧头。但正是用这些原始武器,他们袭击了英国驻军。数百名英国士兵被摧毁,英国军队及其家人的尸体随处可见。结果英国官兵惊呼,“上帝啊,阿富汗所有居民都拿起武器反抗我们!”
1841年在喀布尔,仅经过一天的战斗,英军就被打死,英军残部和一万六千人狼狈逃离,但撤退的过程并不容易。撤退的英军不断遭到阿富汗人的袭击,不是被俘就是阵亡,只有一名医生活着回来。而且英国人在1919年第三次入侵阿富汗的时候,已经有了汽车、收音机、机枪、重炮,但是都惨败了。难道大清军队跟联军的武器差距比那时候的阿富汗军队跟英军差距还大吗?
事实上,当盟军入侵中国时,只要清军奋力抵抗,盟军就很难取胜。1900年6月,联军在廊坊、洛带、杨村被义和团人包围。面对死于非命的中国人,近代持枪的联军无能为力。丢下三百多具尸体后,西摩率领的军队仓惶出逃,被迫沿北运河返回天津。在6月中旬的大沽口战役中,守军浴血奋战,击毁敌舰6艘,打伤敌兵200余人。因为守备司令罗荣光死了,清军失去了指挥权,要塞沦陷了。
天津保卫战期间,清军董福祥部在老龙头火车站,与联军展开了无情的战斗,杀死了500多名俄军士兵,并数次占领车站。张德成领导的义和团和清军一师也英勇顽强,包围了紫竹林。曾有一段时间,盟军布设的雷区被“火牛阵”夷平,冲进租界。聂世成的清军也在城南的广海寺一带打得十分惨烈。八里台一战,聂士诚被打了七枪,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激战的第14天,联军付出了900多人伤亡的代价,用化学武器(发射毒气炮)对付中国军民,终于攻占了天津。
由此可见,如果慈禧加强城防,修防御工事,囤积粮食和战略物资,做好全面的守京准备,下定决心与北京同生共死,再向八国宣战,城中军民都要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联军突破北京的难度和代价都很大。而且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已经被义和团破坏,联军的辎重和战略物资都很难运输。如果清军再一路攻击其运输线,联军的后勤保障得不到保障,必然陷入绝境。
即使联军付出惨重代价攻占北京,清军和人民也要誓死抵抗。在巷战中,联军会挣扎着陷入困境。起初慈禧被一群鹰派大臣忽悠了。她觉得清军无敌,义和团刀枪不入。她把打败洋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义和团上,没有为持久战做物质和思想准备。因此,1900年6月21日慈禧颁布了《宣战诏书》,几天后就后悔了,因为对东交民巷的进攻持续了20天,义和团神话被粉碎了。慈禧吓坏了,打算讲和。
7月初,慈禧第三次派遣李鸿章到北京,任命他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准备与洋人和谈。7月16日,慈禧下令清军立即停止对法国大使馆的攻击,同时给在广州的李鸿章发了紧急电报。慈禧在盟军进京前夕仓皇出逃,途中第一个指示就是议和。有了这样的领袖,北京军民还有保卫城市的决心吗?首先是慈禧没有打持久战的决心。
联军侵华时,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南方大臣对慈禧扶植义和团反洋政策不满。他们隔岸观火,与李鸿章达成默契,提出东南互保。同时,他们不断写信给慈禧,要求她镇压义和团运动,与外国人和谈。这些政府官员的态度不会影响北方将军。即使慈禧决定坚守阵地,她的士气也是松懈的。
所以面对洋人的攻势,清军没有反抗的决心,杨村保卫战只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守军被解除了武装。抗敌总司令李秉恒更加懦弱,他像洪水一样崩溃和撤退。于是联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北京的门户通州,到达北京城下。慈禧早就打算穿上苦女人的衣服出逃,一场灾难即将开始。
慈禧从未下定决心反抗。她开始考虑利用义和团运动来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力。后来,她想如何惩罚那些打仗的大臣,平息外国人的愤怒。关键是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民心尽失,没有人愿意为清朝去死。
所以即使慈禧愿意打仗,北京保卫战也无法进行,因为军队士气涣散,没有战斗力,没有人愿意为她效力。

如果八国联军进京,清政府不跑,全力抗击,能有几成胜算?为什么?
我觉得即使这样,获胜的可能性也并不太多。
因为我们都知道等到清朝晚期的时候,整个局面都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清朝的一些八旗军已经不堪一击了,而且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达成,他们对于慈禧太后也不是太认可或者是有自己的势力,他们也不想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潮剧都会非常复杂,而且很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所以也就使得这八国联军能够比较轻松的打到皇帝跟前。
我觉得这个事情非常复杂的特别是我们校注意的是八国联军当时使用的武器饰品的而且那个时候八国联军的一些武器也已经非常先进了,特别是在很多情况之下,这些八国联军的军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且这些军队都联合在了一起,这就使得他们的人数上有了一定的优势,相比于之前的那一些战争,其实这个战争它的影响力更大一些,特别对于清朝来说影响更大一些。
因为我们都知道等到这个时候清朝其实已经是病入膏肓了,所以很难有一种力量能够阻止他们的一个入侵,所以在很多情况之下我们都是非常被动的,而且在当时的清朝也没有一支军队能够抗衡八国联军,所以我认为这现在的情况来说如果要是让清朝的军队抗击八国联军的话我觉得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很多人都不明白他们是在做的是什么?
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按照当时的实力来说也是没有办法进行比拟的,所以如果要是两方都比较坚持着坚持下去的话,可能结果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好,而且这个事情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就有可能会形成一个不好的结果,总之这个事情我觉得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而且很多情况之下是受到客观条件制约的,如果要是把客观条件再完全的等同一下,那我觉得它的结果也可能是有差异的,毕竟当时的情况就是非常复杂的。
所以如果把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话,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并不是太大,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总的形势就是这样的,所以如果要是进行简单的相互对抗的话,可能清朝的军队也没有那么大的实力,也没有那么好的装备可以对抗。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相关评论区点来关注,我将会和大家积极互动,积极讨论。

前言:如果八国联军进京,清政府不跑,全力抵抗,或许很多人认为清政府已经是强弩之末必败无疑,其实并不尽然,清政府对战八国联军有八成以上胜算,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分析:士气,军力对比,武器装备做一个全面分析:

  • 军队士气

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士气最为重要,《亮剑》电视剧里的主题,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强于你的敌人勇于亮剑,清政府也是如此。1900年的清政府,虽然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但是清政府,慈禧太后也好,光绪皇帝也罢,代表着清政府最后的士气底气,如果清政府上层不是想着逃跑,而是坚决抗击八国联军,固守京城,加上新军的帮助,民众的支持,未必会输,而且胜率不低。

  • 清政府军队包含(新军)VS八国联军

清政府军队包含(新军):编练的新军,或许是抵御八国联军的重要力量,自甲午战争开始,李鸿章编练的淮军在辽东和山东战场被日本军队打的溃不成军,刘坤一,吴大徴的湘军也在牛庄被击溃,清政府输的一败涂地。清政府痛定思痛之下,觉得八旗军,汉绿营军根本不堪重用,不堪一击。

有关史书是这么记载的:“海军无归宿,陆军无利器,各国侵凌,商人蹉怨,外患跌至,内变将出。”可见清政府是多么的失望,正因为这样决定效仿西方先进国家,编练大量的新军,包括巡防营。

1895年第一支新军编练成功,编制人数7500人,看看这支新军吧,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入选的,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招募新兵要求如下,年龄二十至二十五岁,力大可以举起一百斤重物,身高四尺八寸以上,步行每时二十里开外,吸食大烟者不收”。苛刻下的募兵要求,加上先进的西式武器,譬如:步骑兵一律使用奥匈帝国的曼利夏枪械,炮兵全数配备德国克虏伯火炮,受过良好教育的将官,在当时的清朝这么一支精兵绝无仅有。

八国联军:起初,慈禧太后想利用义和团来遏制洋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洋人们的利益遭受了巨大损失,八国联军便以镇压义和团为由,大肆入侵我国,起初八国联军只有区区数百人,随着战事的胶着,进入北京的八国联军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

清政府军队包含(新军):天津等地区的不算,光北京地区就有兵力56000名,如果算上我们假设的新编练的新军7500人参战,无论是人数上还是战力上清政府还是占优的。

  • 八国联军虽然扛着洋枪洋炮,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各国各自为战,军队都是各国东拼西凑的,没有统一调度

大家也看到了,八国联军的组成,日军,俄军,英军,都是各国凑齐的,虽然武器装备不错,扛着洋枪洋炮,但是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上面还是有欠缺的,可惜的是清政府一触即溃,甚至逃离北京,要是顽强抵抗,有机会击溃一部分联军,瓦解甚至战胜完全有可能。

综上所述:如果八国联军进京,清政府不跑,而是在光绪帝的带领下万众齐心,有了兵力上的优势,加上新军的帮助,武器装备也没有劣势,民众的支持,这场战役清政府八成胜率还是有的。可惜,慈禧太后有着她自己的盘算,加上清政府当时确实已经摇摇欲坠,各地起义不断,民不聊生,或许是为了保存刚刚组建的新军这支新生力量,又或许觉得清政府完全不是八国联军的对手,这才是慈禧带着光绪逃离北京的真正原因。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如果八国联军进京,清政府不跑,全力抗击,能有几成胜算?为什么?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一向忠诚的张之洞为何不进京勤王?
清朝在对付太平天国时已经动用了大量的军队,也在这个过程中损失惨重,在湘军势力开始渐渐崛起后,清政府就开始依赖于湘军,渐渐的湘军成为了晚清时期的顶梁柱,所以在八国联军进京时慈禧太后想要依靠这支军队来打击敌军。与此同时,张之洞和李鸿章等人也认清了局势,他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如果加入这场战争...

清朝末期,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整个过程有没有对中国平民进行过屠杀呢...
在这一场战争中,女人命运比较悲惨,根据记载: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曲老少,仅驱诸裱褙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其胡同西头,当经设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使人监管,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随意奸宿。”可以看到,国贫民弱,由于清朝国力衰微,也不能保护国人的...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只有两个地方归大清管,到底是哪两个地方?_百度知 ...
李鸿章在1990年的兵变之后,从广州调回到了北京与联军议事,李鸿章当时就居住在贤良寺。八国联军当时对外宣布,除了这两个小院,归大清朝政府管,其他的地方都有联军管辖,当时京城里的其他区域,都被八国联军军对分区占领了,而联军口中的两个小院,就是联军议事的庆王府,还有一个就是李鸿章居住的贤良...

清朝末期,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整个过程有没有对中国平民进行过屠杀呢...
这些人明明是无辜的平民百姓,最后却死于非命。八国联军,这种疯狂的屠戮就是为了让清政府妥协,整个北京城在这一场大屠杀中变成了人间炼狱。北京城的惨状也让当时的清政府不得不低头妥协。战争中还指望这些刽子手放过无辜的百姓吗?他们的枪炮不认识无辜这两个字。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满朝文武逃难...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中国收复领土了吗
,扣押了英国公使,并且折磨致死,因此八国联合讨伐清政府,据我所知,八国联军入京并没有切车到领土问题,只是最后以清政府赔偿了4.5亿两白银告终。如果你说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清政府手里丢失的土地在八国联军进京之后有没有被收复,那我就反问LZ一个问题,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归的?

庚子国变发展
大沽炮台的失守标志着战争全面爆发,慈禧在连续召开的御前会议上,态度从最初的抵抗转变为求和。6月21日,慈禧接到战况确认,正式对外宣战,发布了《宣战诏书》,但实际是对国内的动员令。战争初期,清政府试图保护外国使馆,但内部冲突和外部压力不断升级。1900年8月1日,七国联军宣布向北京进军,裕禄...

谁领八国联军进北京的?
清政府提出每个使馆所调军队不得超过30名,未获结果。5月31日至6月2日,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八国侵略军四百五十多人先后开进北京。此时驶入渤海湾和大沽口外的外国军舰已达24艘。6月上旬,各国政府授权各驻华公使相机行事,并训令本国在华舰队司令听其调遣,与各国协同作战。6月10...

八国联军进京时,老百姓都是什么态度?
您好,当时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态度可以说是淡漠,甚至有点麻木。但是清政府无能,让百姓怨声载道,结果等联军进京以后,让老百姓觉得这件事跟自己毫无关系,要打仗也是联军和朝廷,老百姓竟然成了吃瓜群众。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经过是怎样的?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法等八国于5月28日一致决定,以“保护使馆”为借口,于1900年5月底6月初,联合派兵400余人进驻北京。西方列强还分别照会清政府,不论中国政府的态度如何,各外国公使已决定调兵来北京。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慈禧太后竟下谕同意洋兵进京。从1900年4月1日英国驻中国公使...

八国联军侵华,李鸿章张之洞为何拒不勤王?
但是。两人对清政府的忠心是无法反驳的。张之洞一生为清廷效力,即使许多民众们不认可。但是清政府却授予了张之洞忠诚的评价。说张之洞廉正无私。可见,清政府有多么重用张之洞,张之洞也没有二心。同时,李鸿章也对清政府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曾亲自创办军事工业,提高军事力量。八国联军进京后...

黎平县13820507711: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是哪一天? -
仁山羧甲: 1900年8月14日 1900年8月14日 (农历七月二十),八国联军侵占北京.8月15日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八国联军侵华...

黎平县1382050771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仁山羧甲: [八国联军侵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 1900年)五月一日晚,义和团焚烧丰台火车站的消息与京津铁路轨道被拆毁的谣言传到外国公使居住的东交民巷.各国公使感到形势紧急,立即举行会议,全体同意调军队保...

黎平县13820507711: 当年决战紫禁城 - 当年八国联军有多少人,在北京保卫战中我们有多少兵力在城外与之决战?
仁山羧甲: 八国联军进北京一仗,双方兵力是多少?各自伤亡是多少?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进入中国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的八国联合军队,总...

黎平县13820507711: 为什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这么大的北京城守军才七、八万!中国当时
仁山羧甲: 楼上的都没有答到点子上. 晚清时中国军制以吃军饷的雇佣军为主,全国各种军队的总数在百万左右,以当时的财政能力这几乎是极限了. 百万军队中占大多数的绿营和八旗是根本没有战斗力的,又多驻防全国各地,是指望不上的. 装备近代武器、有一定战斗力的部队就是李鸿章淮军系统和张之洞手下的十万左右的军队.但李鸿章和张之洞搞“东南互保”,他们的军队拒不奉诏,近在山东的袁世凯部滞留在山东“剿匪”,只有淮军聂士成部在天津保卫战中丧失殆尽. 这样,所谓“七八万”北京守军,就是当时清政府所能召集到北京的全部军队了,其中多为八旗、绿营,真正有点战斗力只有马福祥人数不多的甘军. ,

黎平县13820507711: 199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华攻陷清政府首都北京,为什么历史上不说清政府亡国 -
仁山羧甲: 当然不能说是亡国了. 所谓亡国也就是灭亡了的国家,简单点说政权被推翻、国号被弃用. 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打进京城,清廷逃往西安,但是在全国各地仍是清朝在名义和实际的控制中,各地仍是以清朝为正统. 八国联军在打进北京城后,主要也是以此为要挟与清廷何谈,这也就是后面的《辛丑条约》签定. 所以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后,不能说是清朝灭亡.

黎平县13820507711: 辛丑条约与义和团运动 之间有什么联系? -
仁山羧甲: 当时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慈禧信任闭塞愚昧的守旧大臣,竟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军机大臣刚毅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因此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进入北京城内勤皇.拳民到处杀害外国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各国驻天津领事及海军将领召开会议后,决定组成英、俄、法、美、义、日、德、奥八国联军,开赴北京军事解除公使馆危机,最后清军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政府逃往陕西西安,最终与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付出庞大赔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