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殿试,皇上主持,皇上会亲自来吗?

作者&投稿:漕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有殿试,由皇上主持,那么皇上会不会亲自到场?~

皇帝一般不会参加会试的。至于殿试,其实这都看皇帝的心情。。。比较负责任的皇帝会自己出卷,然后亲自参加监考,当然一般会试在主殿上进行。三甲是皇帝点的,所谓的天子门生也就来源于此。会试的话,只是选拔进士,而殿试才是定名次,皇上亲自出题,然后定名次,可以说所有的进士都是皇帝的学生。这在各种师生关系网复杂化的古代,特别是宋以后,皇帝把握好这一点,在新进官员中就有归属感,这很重要。是维持其统治的基础,一般皇帝都会参加。至于你问的在古装剧中看到的那些不要那么相信,中国这种古装剧不知道坑害了多少年轻人,作为传播度高的文化节目中,篡改历史是很不负责的!
无用的输入,导致无用的输出,这句话不仅限于你吃的东西,也是在说你的所见所闻。

古代科举每场考试不超过两个半小时。而古代乡试是连考三场,每场考试的时间长达三天,在这期间是不允许出考场的。
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历史上“科举”一词相符合的,只有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扩展资料:
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京和地方担任高官。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每年贡士3人,后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选拔人才,就是以应策取士。分科取士就是科举的前身。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朱熹《四书集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皇上不一定会亲自来,有的时候会来,有的时候不会,不过最后录取前三甲的时候一定是皇帝亲自批阅点头。

一、殿试

殿试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考完就可以分发到全国各地成为官员。古代考中秀才就相当于现代考高中,考中举人就相当于现在考上大学。但古代的举人含金量更高,古代考中以后,基本上就可以运作一下做一个小官。戏文里经常说的那些乡绅很多都是举人。在往上就是贡生,考中贡生以后就相当于一只脚踏入了官场。之后全国各地的贡生就会到京城去参加殿试,由考官将他们排定名次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是他们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就是进士,三甲则是同进士出身。

二、殿试的由来

殿试从晋朝就有过差不多的雏形,到了唐朝的时候有好几个皇帝做了类似的事情,等到了宋朝的时候殿试就已经定下来了。等到了明清时期,就发展成了我们所熟悉的样子。

三、殿试皇帝会来吗

殿试之所以叫殿试,是因为他的考试地点在皇宫之中,而且和皇帝密切相关。最后的前三名判定必须要经过皇帝之手。古代科举考试被谁敲定录取的就可以算作是谁的学生,而最后的殿试环节与皇帝密切相关,所以最后的那一批人又叫做天子门生。

殿试出题监考,批阅,排定名次,等各个环节,总有一个和皇帝有关。除了最后环节以外,前面的环节有的时候会有皇帝出现,而有的时候则没有。一些比较勤奋的皇帝可能会自己出题,然后亲自监考,最后批阅,而有一些则是最后排个前三名次就行。所以有没有皇帝出现还是要看皇帝的心情。



会亲自来的,因为这个殿试是最高等级的考试,对皇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皇上会亲自来的。

已经说明是皇上主持的,皇上是会亲自来的,如果说皇上不来也是会派他心中最亲近信任的大臣来参加。

在隋朝之后,科举选仕就成为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而在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就是殿试了。一般来说,殿试都是由皇帝亲自选定题目,然后根据皇帝个人的决定是否进行监考的。不过不论是否皇帝自己亲自监考,但是在殿试的所有考生的前三名都会是由皇帝亲自选定的,所以科举殿试,不代表皇帝自己会亲自主持

那个时候有的皇帝是会亲自到科举考试的考场,当中。有的皇帝还会亲自出题,让考生来解答。因为皇帝想看到当时社会的考生是否有真才实学。


北京贡院:古时科举考场
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院试,由府、州、县的长官监考,考试通过后为秀才,然后是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就成了举人。再高一级 的是会试,由礼部主持,考取的叫贡士,如果能考过这一关,就有资格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也就是殿试。殿试又叫廷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凡能...

科考三元,是古代状元的考试吗?
殿试 殿试是皇上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与殿试的是贡士,取之后统称为举人。殿试分三甲录用。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举人出生,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用三名,第一名别名状元,第二名别名状元榜眼,第三名别名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别名传胪。拓展材料 三元及第:表明在科举制...

殿试见皇帝下跪吗?
殿试见皇帝时必须下跪,这个礼仪既显示对皇帝的尊重,也是对皇帝安全的保护。

“花钱眼儿”里看古代科举中的考试情结
以致有学者把宋代称作科举社会。 自太祖朝起,宋代就实行解试,省试与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士子先在地方解试中取得举人资格,再赴中央省试去考进士。省试录取后还有皇帝殿试环节,旨在将取士权收归入主,杜绝唐代那种座主考生的私门关系。惟其如此,宋代殿试虽流于程序,一干仪式却庄重荣耀,让中举进士亲身感受到皇恩浩荡。

古代科举考试按顺序排列需要经过
3、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中者称贡士;3、经皇上亲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中者为进士,前三名为鼎贾三元,考中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其他进士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相关资料补充:古代科举考试一年有两次,称为“春闱”和“秋闱”。

自从开设科举以来,有多少能够在乡试、会试、殿试均夺得第一名连得解 ...
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考中...

关于科举考试
在州立书院毕业时要参加院试,院试时省里还会派学政大人来主考,考上后称为秀才,考上秀才后才能参加省里的乡试,考上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考上举人之后再上京城参加礼部的会试,会试过关的称贡生,第一名称会元,会试之后就是参加皇上主持的殿试,殿试分三甲,第一甲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称进入出身,...

古代科举之后皇帝怎么给考生封官?
以清代而定,会试(每三年在京都的考试) 中举的贡生(地方儒学生员(秀才)升入京师国子监就读的称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钦定即“状元”,二、三名为“榜眼”、“探花”。这头三名合称为“一甲进士”,可以得到皇帝赐的“进士及第”,“二甲...

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是
4、乡试(一省范围内,参加者必须为“秀才”,考试及格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5、会试(全国范围内,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北京贡院即如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会试考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员”);6、殿试(地点在故宫保和殿,由皇上亲自主考,考试者必须是贡士,考中...

古代科举考试中状元为何叫“独占鳌头”?
因为在科举考试之中,状元的位置只有一个,而独占鳌头中的鳌头,那就是传说中神龙的头部,因此我们用鳌头来比喻这些状元,说明他们就如天上下凡的真龙天子一样,他们可谓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能够在众多的竞争之中取得第1名的位置,这也因此来使用他们科举考试之中取得成绩的含金量以及他们的厉害之处。因...

大丰市17524855253: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有殿试,由皇上主持,那么皇上会不会亲自到场? -
乐正泽口服: 皇帝一般不会参加会试的.至于殿试,其实这都看皇帝的心情...比较负责任的皇帝会自己出卷,然后亲自参加监考,当然一般会试在主殿上进行.三甲是皇帝点的,所谓的天子门生也就来源于此.会试的话,只是选拔进士,而殿试才是定名次,皇上亲自出题,然后定名次,可以说所有的进士都是皇帝的学生.这在各种师生关系网复杂化的古代,特别是宋以后,皇帝把握好这一点,在新进官员中就有归属感,这很重要.是维持其统治的基础,一般皇帝都会参加.至于你问的在古装剧中看到的那些不要那么相信,中国这种古装剧不知道坑害了多少年轻人,作为传播度高的文化节目中,篡改历史是很不负责的! 无用的输入,导致无用的输出,这句话不仅限于你吃的东西,也是在说你的所见所闻.

大丰市17524855253: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名次 -
乐正泽口服: 宋代殿试,一般分为五甲.第一、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明、清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

大丰市17524855253: 古代科举制度,解元是举人中的第一名,是如今的全国状元还是省状元? -
乐正泽口服: 在古代科举制度中,解元是乡试的第一名,相当于省状元.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举行的考试,由本省的举人参加,考取第一名叫解元.由于乡试是在各省举行的,所以解元是省状元.而全国的最高级别的考试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取第一名叫状元,因此状元是殿试的第一名,是全国状元.

大丰市17524855253: 什么是连中三元? -
乐正泽口服: 【解释】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连中三元第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

大丰市17524855253: 古代的连中三元 指的是什么啊? -
乐正泽口服: 连中三元是古代科举的说法. 古代想要参加科举就必须经过3场考试:乡试 会试 殿试. 乡试是最低级的. 一般每个读书人都能参加. 如果考中了就叫"举人" "举人"中的第一叫"解元" 所有举人可以去当时的首都参加会试,只有举人能参加. 考中了就叫"贡生" "贡生"中的第一叫"会元" 所有的贡生又可以当着皇帝的面考试,叫殿试.殿试只有"贡生"能参加. 考中了就叫"进士" 第一就叫"状元" 所谓的"连中三元"就是在乡试 会试 殿试中都得第一. Ps:这种人.很好很强大=.=~``

大丰市17524855253: 唐宋科举考试中榜称呼的顺序?速回! -
乐正泽口服:[答案]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

大丰市17524855253: 科举制度的三试 -
乐正泽口服: 考试的程序分为地方考试、省级考试和中央考试 地方考试称为"院试".考生先后参加由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取录后再应由中央派往各省的学道(或称学政、学台)所主持的院试.院试录取者即成为所在地县学(州学或府学)...

大丰市17524855253: “连中三元”是哪“三元”? -
乐正泽口服: 连中三元第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

大丰市17524855253: 古代科举考试,由童生到状元要经过哪五个阶段? -
乐正泽口服: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殿试由唐代武则天首创,宋太祖时成为定例).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 童生 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院试 由省学政...

大丰市17524855253: 古人科举考试殿试 -
乐正泽口服: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