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为何杀严世藩而留下严嵩的性命?

作者&投稿:永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严世蕃因为“谋反”及“通倭”等各种大罪,嘉靖帝把他处死。但是对同样犯了大罪的严嵩,嘉靖帝为什么却饶过他呢?而且当朝臣要求严厉处置严嵩时,嘉靖帝还下旨说:“嵩已退,其子已伏辜,敢再言者,斩之。”嘉靖帝对严嵩为什么这么宽大呢?

咱们先说嘉靖帝为什么要严世蕃的命。严世蕃被捕后,三司最开始给他定的罪名是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大肆敛财,恶贯满盈。严世蕃确实嚣张。他借助父亲严嵩的权势,把持朝廷官员的升迁和任免,将朝廷官职按职位大小明码标价,大肆卖官鬻爵,聚敛无数钱财。搜刮来的钱财家里实在放不下了,就在花园里挖地窖,将古玩珍宝、黄金白银埋在其中。还特地请严嵩前来观赏,严嵩都面露惊色,唯恐遭来杀身之祸,但严世蕃反而不以为然。

更过分的是,严世蕃居然笑纳嘉靖帝皇子裕王朱载垕的贿赂。因嘉靖帝一直不待见裕王,严世蕃也就没有按月拨给裕王府岁赐,裕王府竟然三年没有领到户部的银子。裕王无奈,着人给严世蕃送上1500两银子,才得到了按例的岁赐。严世蕃逢人便夸耀:“皇帝的儿子尚且要送给我银子,谁敢不孝敬我?”贪婪程度无以复加。朝廷在抄没严世蕃的家产时,光是记录其财物的文书,就达6万多字。共抄得黄金三十万两、白银二百万两、良田美宅无数。

贪得无厌让人触目惊心。严世蕃妻妾成群,有史记载的妻妾达二十七个。他发明了“美人盂”,挑选姿色出众的美女蹲在地上,随时准备用嘴承接严世蕃吐出的口痰。他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每次和妻妾同房后,都要用一条新的白绢巾擦拭秽物,随手弃之于床下,到年底着人统计数目。“此秽巾,每与妇人合,辄弃其一,岁终数之”。严世蕃的荒淫到了何种地步。但这些都不足以致命。

徐阶为了置严氏父子于死地,将严世蕃的罪状改为“谋反和通倭”,指责其“多聚亡命,南通倭,北通虏,共相响应”。“谋反”是指严世蕃在一块有王气的土地上修建房屋,还密养武士,意图不轨。“通倭”是说严世蕃伙同罗龙文勾结倭寇,里通日本,欲逃亡海外。这两项罪名可谓刀刀致命,戳中了嘉靖帝的要害。嘉靖帝能容忍严氏父子贪赃枉法,骄横跋扈,但无法容忍他们犯上作乱,里通外国。于是,嘉靖帝要了严世蕃的命。严世蕃是严嵩儿子,嘉靖要了严世蕃的命,为何放过严嵩呢?

第一,严嵩极讨嘉靖帝喜欢。《明史》载严嵩的一大特点是“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说明严嵩非常善于揣摩嘉靖帝的心思,特讨嘉靖帝的欢心。嘉靖帝一生喜欢求仙问道,信奉道教。他重用方士邵元节、陶仲文等人,予以高官厚禄。邵元节官至礼部尚书;陶仲文被封为少师、少傅、少保等职。他还迷信丹药,在全国大肆收集灵芝仙草,配以宫女们采集的甘露炼制成丹,累坏了数百名宫女。宫女们不胜其烦,联手上演了“壬寅宫变”,差点将嘉靖帝勒死。严嵩抓住嘉靖帝的这一嗜好,处处迎合。

严嵩写得一手好“青词”。 青词就是道教在举行仪式时祷告上天的祝文。严嵩在青词的写作手法上狠下功夫,从内容上独辟蹊径。其青词作品深受皇上喜爱,因此落得个“青词宰相”的称号。严嵩为了写出优秀的青词文章,苦练书法,无心插柳地成就了自己的书法造诣。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上的“至公堂”三个大字,就是严嵩写的。后来,乾隆皇帝看着很是不爽,堂堂帝王考场,悬挂奸臣的书法,这算啥事?下令朝臣将其换掉,但屡次撤换均不如意。

于是乾隆亲笔御书,但和严嵩相比,仍有差距,只好作罢。严嵩充当嘉靖帝的小白鼠,为他试丹药。每次道士炼好丹药,嘉靖帝都会找人试吃,严嵩往往是不二人选。严嵩年逾七旬,屡次试尝后“至冬发为痔疾,痛下淤血二碗”,导致中毒。嘉靖帝专门下令道家方士制作了一种香叶冠,赏赐群臣,要求人人必须佩戴。当时的首辅夏言却不屑一顾:“非人臣法服,不敢当。”但严嵩不但整日佩戴,还以此为荣,逢人便说,这是御赐宝物,可逢凶化吉。

第二,严嵩是嘉靖帝的挡箭牌。严嵩在嘉靖帝身边做辅臣20多年,成了皇帝的挡箭牌,很多错误的决策都来至于嘉靖帝,但严嵩义无反顾地帮嘉靖帝背了黑锅。

沈鍊和杨继盛弹劾严嵩,罗列其十大罪状,诸如“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妒贤嫉能、阴制谏官、擅宠害政”等。甚至将严嵩的罪状和嘉靖帝颇为忌惮的边关安危、天生意象等联系在一起。嘉靖帝不胜其扰,最后下令处斩了沈、杨二人,但群臣将这笔账算在了严嵩的头上。嘉靖帝可不管这些,只要能让他专心修道,保证他能随时“斋醮”,首辅是谁其实并不重要。

而严嵩既能为他提供经济支撑,还对他鼎力支撑,随时准备为他挡箭。这样的人,嘉靖帝能不喜欢?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任由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偶尔用递纸条的方式发号施令,这期间所有失当的决策,几乎都由严嵩承担。关于这点,嘉靖帝是心知肚明的。这样好的臣子,嘉靖怎么舍得杀呢?(参考资料:《明史》)



嘉靖年间的第一奸臣严嵩,晚年落得乞讨街头,最后冻饿而死,终年八十七岁。嘉靖帝其实已经网开一面,没有判处严嵩死刑,只是将他全家免职为民。严世蕃因罪大恶极,在严嵩死的两年前,就被处决了。

嘉靖皇帝只杀了严世蕃,不论大臣如何上疏,为何没有下令杀严嵩?

嘉靖对严嵩有一定感情

嘉靖帝很聪明,要说嘉靖是明朝皇帝中最聪明的,可能有所怀疑,但论智商来说他排到前三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皇帝常年居住在宫中,接触最多的是宦官,而嘉靖对此不以为然,他在位时期,对宦官的权力严格约束,所以嘉靖年间宦官无法擅权。

史料记载"壬申,钱宁伏诛。六月戊子,江彬伏诛。乙未,纵内苑禽兽,令天下毋得进献。"

在即位之初,嘉靖就杀掉了宦官钱宁,奸佞江彬等人,放掉了内宫的朱厚照那些山猫走兽,并宣告天下不得再进献这些东西。既然不亲近宦官,接触的最多的就成了大臣,嘉靖自认为聪明绝顶,可以把所有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皆是牛人,张璁、夏言、李时、翟銮、严嵩、徐阶等等,夏言因性格秉直被废立三次。而严嵩第二次就任内阁首辅,从嘉靖二十七年干到了嘉靖四十一年,严嵩足足干了15年内阁首辅,他和皇帝共处的时间最长。

再精明的人也是有感情的,嘉靖也不例外,在严嵩的服侍下,嘉靖已经熟悉了这个老臣,习惯了他的阿谀奉承,习惯了他的谄媚之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严嵩成了嘉靖的朋友。对于朋友,那自然会手下留情,这也在情理之中。

因御史邹应龙的弹劾,严嵩被罢免,严世蕃被发配充军,在处理完这一切后,嘉靖发话:"严嵩既退,其子世蕃已伏法,敢更言者,并应龙俱斩。"

意思是严嵩已经罢免了,严世蕃已经降罪,再有敢提上疏的,和邹应龙一齐斩首。嘉靖明显是顾念严嵩的君臣情义,哪怕到了这个地步,他还是不肯下绝情。

严嵩写得一手好青词,善于揣摩皇帝心意

青词是嘉靖帝祭天仪式的祭词,这些东西写起来很复杂,也不是一般人能写的,需要相当级别的才华和水平,要想受到皇帝宠信,必须得写出一手好青词。

这其中的佼佼者有夏言、李春芳、徐阶、严嵩,夏言一方面政务能力出色,另一方就是青词写得好,只是由于夏言对此不屑一顾,才多次惹得嘉靖皇帝发怒,所以几次罢职再复职。严嵩会写青词,但他自己写得不是最好的,主要靠严世蕃代笔。

为了表示对老天的诚意,嘉靖在祭天的时候自己制作了五顶沉水香叶冠,送给了几位内阁大臣。严嵩为了展现忠诚,在皇帝召见的时候就戴上,还罩上轻纱,以示尊重,偏偏夏言对此毫不在意,不仅不戴,还经常讽刺嘉靖,于是嘉靖对严嵩更加信任,而疏远了夏言。

嘉靖一心信奉道教,想着有一天能飞天成仙,看似很荒谬,事实却是如此,只要身边人能抓住这一点,把马屁拍到位,自然可以飞黄腾达。青词写得好,马屁拍得响亮,这就严嵩的最基础的谄媚之术。

嘉靖二十一年,严嵩进入内阁,当时严嵩已经六十有余,想来现代六十岁的老人可能已经退休了,而严嵩的事业则刚刚起步。为了奉承皇帝,严嵩自己有家不回,每次都在内阁值班房休息,嘉靖帝路过的时候看到严嵩辛勤的模样,也不由得亲近一二。

严嵩的所有手段都是为了谄媚嘉靖,令人意外的是嘉靖就是受用,缘分这东西不好说,但严嵩和嘉靖也许就有些缘分。

严嵩为嘉靖背了不少黑锅

将近二十年时间内,嘉靖和严嵩朝夕相处,嘉靖除了处理重大政务,其他的所有时间几乎献给了修道,权力就像毒品样渗入嘉靖的身体,没有了权力他几乎无法存活。所以嘉靖想要长生不老,永远享受这至高无上的权力。

严嵩作为内阁首辅,朝廷的重臣,当然要替主分忧。严嵩的贪腐行为,嘉靖是很清楚的,嘉靖朝的财政收入已经入不敷出,北边有俺答的威胁,东南有倭寇作乱,加上嘉靖帝崇尚道教,这开销不是一般的大。

严嵩既要贪,也要保住皇帝的钱,嘉靖帝重用严嵩是有原因的,严嵩搜刮的钱是要给皇帝上供的,假若皇帝不高兴,那他严嵩的地位自然不保。这也是其他内阁首辅不容易做到的一点。

嘉靖的做法是遥控指挥,只要把掌控住朝廷重臣,那天下自然都在他掌握之中。嘉靖修道炼丹,疏远政务,这肯定会招人诟病的,明代言官不是吃素的,上疏的保准少不了。海瑞就是一个最强的,明代不缺不怕死的言官,哪怕你杀了他,都能名留青史。

锦衣卫沈炼就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官,别看他是臭名昭著锦衣卫的一员,却极其痛恨严嵩之流,经常上疏揭发奸臣罪责、朝廷弊端,在这其中一并把皇帝也得罪了。嘉靖皇帝比较好面子,哪怕犯下天大的错误,他也不会认错。

史料记载"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鍊是之。"鞑靼俺答汗大举入侵明境,并要求开放互贡,且言辞傲慢,重大臣都不敢多话,唯独沈炼上疏要求出兵反击。

沈炼职微言轻,嘉靖帝哪怕对此不满,也不能直接降旨废掉沈炼,于是严嵩成了最佳盾牌。沈炼先被罢职,接着再次被诬陷为白教练教徒,直言敢谏的沈大人,就这么被坑死了。这个黑锅谁来背,嘉靖是不会背的,当然落到了严嵩头上。

这种事屡见不鲜,嘉靖皇帝十分清楚,严嵩也讳莫如深,在严嵩权倾朝野的同时,也为嘉靖除掉了不少人,背上了很多"黑锅"。一个帮皇帝做脏事的重臣,嘉靖帝还是有感激之情的。

哪怕严嵩对嘉靖再恭顺,再谄媚,在大明王朝的安危面前,严嵩仍是个小角色,严嵩成为众矢之的之后,嘉靖也无法留情,毁掉了严嵩党羽,只留下严嵩的性命,为了他自己,也为国家利益。



嘉靖帝为何杀严世藩而留下严嵩的性命?

大家都知道有关严嵩的历史,严嵩是大明朝最大的奸臣,最终被拿下,但是严嵩并没有失去性命,他只是被嘉靖皇帝打发回家里去了,不过嘉靖皇帝最终还是杀了他的儿子严世蕃。也许大家觉得严嵩作为最大的奸臣,既然那么罪大恶极,居然没有被杀掉,实在是太没有天理了。但是这恐怕主要是因为严嵩当了多年的首辅,事实上和嘉靖皇帝之间已经有了非常深的感情,如果不是严世嵩做得太过分的话,即使严家父子贪赃枉法,嘉靖皇帝也不会处理他们。



严嵩作为明朝的最大的奸臣,他可谓是犯下了很多罪行,首先就是怂恿加进皇帝,杀死刚正不阿的首辅夏言,同时还杀掉了名将曾铣。由于当时朝政混乱,蒙古俺答军攻破一些地方,最后杀到京城之下,兵部尚书等人请示严嵩该如何处理,严嵩居然说不用进攻,等他烧杀掳掠过后自然就会退兵。严嵩其他的罪行还有很多,例如杀杨继胜,王世贞等人,还有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等等,家中搜集的金银财宝不计其数。


不过严嵩杀人都是经过嘉靖皇帝的批准,所以从这方面着手的话,嘉靖皇帝恐怕不会去追究严嵩的责任。所以徐阶等人收拾严嵩是采用的曲线方法,就是从他的儿子严世藩下手,甚至说严世藩勾结倭寇。严世藩既然有这么大的罪,自然是被判了死刑,而且严世藩和嘉靖皇帝之间没有多深的感情,嘉靖皇帝也不会回护他。但是嘉靖皇帝和严嵩之间的感情还是非常深的,毕竟严嵩当了20多年的首府,替嘉靖皇帝做了太多的事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嘉靖皇帝最后没有找严嵩的麻烦,只是让他回老家而已。

严嵩虽然是大奸臣,但他同时也是才华卓越之辈,真正历史上的奸臣都是相当精明的人,绝对没有糊涂蛋,糊涂蛋也当不了奸臣。严嵩19岁中举,25岁就高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在翰林院里前途一片光明。在正德皇帝时代刘瑾主政的时候,严嵩为了躲避刘瑾,所以告病回家。嘉靖皇帝即位之后,夏言受到了嘉靖皇帝的重用,而严嵩和夏言是老乡关系,所以严嵩就百般讨好夏言,最后得到了夏言的重用。

当时严嵩在礼部任职,嘉靖皇帝想给自己的亲生父亲上庙号,并放入太庙供奉,结果爆发了大礼仪之争。从刚开始的时候,严嵩也和群臣一起反对,后来见风使舵转换态度,还详细为嘉靖皇帝规划好相关礼仪,从而使得嘉靖皇帝龙心大悦。严嵩后来受到了嘉靖皇帝的宠幸,成为了首辅,严嵩本身处理正事的能力并不是很强,但是他善于猜夺人心,谄媚皇帝,他能够顺从嘉靖皇帝的心意,帮他做很多事情。事实上,他和清朝的大贪官和珅比较类似,就是深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能够为皇帝弄来很多钱。嘉靖皇帝崇尚道教,非常喜欢写青词,而严嵩也投其所好,以至于被人称为是青词宰相。

严嵩入阁的时候就已经60多岁了,到了80多岁的时候,说实话老了,体力有所不行了,因此可能越来越猜不动嘉靖皇帝的心思了,写青词方面也越来越不行。而严世藩这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他往往就能够猜中皇帝的心思,而且他写的青词比严嵩的还要好不少,非常得皇帝的喜爱。至于到了晚年的时候,嘉靖所有的旨意都是由严世藩回复。不过严世藩做的很多事都有些天怒人怨,以至于最后皇帝的看不下去就拿他问斩。

但是嘉靖皇帝和严嵩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有20多年的君臣之谊,两人的感情还是相当深的,如果不是这趟子事的话,嘉靖皇帝说不定不会拿他们开刀。严世蕃被杀之后,虽然徐阶等人也想杀严嵩,嘉靖皇帝也只是把严嵩贬为庶民,然后让他回老家,但是回到老家的严嵩根本就没有地方可去,只能够寄居在墓园的茅屋之中,同时以贡品为食,两年之后凄惨的去世。



说起严嵩、严世蕃父子,应该是整个明朝最著名的大臣“之二”了。在京剧、豫剧以及各种其他传统地方戏曲中,这对父子的形象就是祸国殃民、贪得无厌、残害忠良的大奸大恶的形象。而这对父子是戏曲舞台上的“白鼻头”,在正史中的形象也相差无几。

说起来,严嵩曾经也是三观很正,年少有为的莘莘学子之一。严嵩的父亲对他给予厚望,严嵩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进士及第,加庶吉士。但是年轻时候的严嵩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被下放到南京担任地方官,反而是比他更晚入仕的夏言风头更盛。

严嵩真正开始崭露头角,是在历史上著名的“大礼议”事件之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明武宗旧臣们要求明世宗嘉靖皇帝立自己的大伯明孝宗朱祐樘为皇考(即名义上的父皇)由此完成合法继承。没想到刚登基不久的嘉靖皇帝不答应,坚持要以自己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献皇帝”,入太庙。

当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极力反对,因为这样做在他们看来就等于“江山易主”了。嘉靖非常恼火,当场廷杖了数十个反对的大臣,甚至有些年迈的大臣被活活打死在现场,可就是不愿意松口。就在此时,时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的严嵩上表,义正言辞地支持嘉靖皇帝“小宗入大宗”。正孤立无援的嘉靖皇帝顿时喜出望外,马上任命严松主持入祀大礼,礼成后重赏了严嵩。

尝到甜头的严嵩,从此加倍的奉承讨好嘉靖皇帝,支持他炼丹、支持他崇信道教,还写得一手好青词(道教祭祀仪式上用的祝祷词),于是越来越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从此加官晋爵,平步青云,官至内阁首辅,权力近似于宰相。

而“官二代”严世蕃呢,也不是我们一般所想的酒囊饭袋,他机智敏锐,体察圣心的本事比起父亲严嵩是青出于蓝,一手青词写的更是炉火纯青,据说经常替父亲代笔。后来,严嵩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暗中“请教”严世蕃,以致民间有“大丞相,小丞相”的说法,大丞相是严嵩,小丞相严世蕃。严世蕃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但他仰赖父亲的势力在国子监读书,走“绿色通道”直接入仕,承袭严嵩的势力,官至刑部尚书。

父子二人可以说是只手遮天,叱咤风云二十年,公开卖官鬻爵,大肆敛财,奢华享乐无度,导致百姓敢怒不敢言。大臣皆侧目。在这二十年里,凡是弹劾过他们的大臣几乎都没有好下场,比如杨继盛、比如沈鍊。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纵横朝野20余年的严氏父子,终究遇到了他们的对手——徐阶。作为一个同样被嘉靖皇帝重用,同样混迹官场几十年,同样对嘉靖皇帝的性格和心理了然于胸的人,徐阶“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指使有名的道士暗示嘉靖皇帝严嵩是“奸臣”,又适时派人呈上严嵩父子的罪状,矛头直指“作乱、通敌、谋反”三个嘉靖皇帝最忌讳的话题,最终让嘉靖下定决心铲除了严氏的势力。

但是有意思的是,严世蕃因罪被斩首示众,妻子家眷被发配充军,全部家产充公。可是无论群臣怎样上奏揭露严嵩的罪行,嘉靖皇帝就是不肯杀严嵩,只是下令让他致仕(退休)。

常言道:子不言,父之过。更何况严世蕃胡作非为这么多年,根本就是仰仗父亲严嵩的势力,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为什么嘉靖皇帝杀了严世蕃,却不肯杀严嵩呢?其实嘉定皇帝杀严世蕃是因为他的野心已经太过膨胀了,不仅让未来的皇储裕王给自己送礼,并公开宣扬“天子的儿子都要给我送礼。”还在风水宝地建立规格堪比皇宫的府邸,私库更是富可敌国,富到皇帝都嫉妒了。嘉靖又怎么可能容许这种得意忘形的人存在呢?

严世蕃当然非死不可。但是严嵩不一样,他始终是清醒的,也是对皇帝保持忠诚的。皇帝之所以重用严嵩就是因为他需要一个靶子,成为文官们攻击的目标,替自己挡住所有的口诛笔伐,好让自己在恍然不觉中好好地修道,好让所有大臣虽不情愿,虽无奈却不得不小心翼翼。严嵩替他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对严嵩其实并不反感。

而且严世蕃不过是仗着父亲的势力,可严嵩是嘉靖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他宠幸了20多年。治了严嵩的罪他就是明君吗?不,恰恰相反,严嵩的罪越重,他则越是“昏聩”,他会承认自己错了吗?不可能。再说那帮大臣一天到晚没少给他添堵,他知道有不少大臣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严嵩死,他就顺了他们的意吗?他偏不。嘉靖是个极为自负的皇帝,一切大的主意必须自己定夺,大臣们希望严嵩死,他就偏要让严嵩活。

不过,嘉靖皇帝虽然没有杀严嵩,但他对严嵩的处罚其实比严世藩更狠。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严府被抄,严世蕃被斩。此时的严嵩已经是一个83岁的耄耋老人了。严世蕃是他的独生子,皇帝“天子一怒”,夺走的的不仅是他的家产,还有他的儿子孙子,他的所有亲人以及他曾经所在乎的一切。他从什么都有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只剩一副衰老的躯壳,在这世界上踽踽独行。

两年之后,严嵩就去世了。据说他是人生的最后两年是以乞讨为生,死后无人安葬,只好草草埋在乱葬岗。

一直觉得嘉靖皇帝是一个极为冷血的帝王,他恨不得用他的帝王权术将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间,忠臣、奸臣都是嘉靖皇帝手中的棋子,严嵩又有什么例外?



唯有了解“倒严”的前因后果和详细过程,才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嘉靖皇帝“杀子留父”的“矛盾”。

唐鹤徵在《皇明辅世编》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陪嘉靖皇帝玄修的道士蓝道行在为嘉靖皇帝扶乩时,假借神仙之口与嘉靖的对话,也就是“神谕”,无论是“鸾词”(扶乩者写出的词句)还是嘉靖帝的对话,都明确指出他心知肚明严嵩父子是“奸臣”。

在此事之后,就发生了内阁次辅徐阶指示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嵩父子。

邹应龙的这篇《贪横荫臣欺君蠹国疏》没有去翻之前的旧案,而是指斥严世蕃父子卖官鬻爵,每遇岁时及父子生日,中外各官俱有馈赠,还成为定例。此时时值天下水旱频仍,严嵩父子贪婪无耻引发地方效仿,百姓困苦不堪。

最后,他提出的政治目标是:臣请斩世蕃首,悬之高竿,以为人臣凶横不忠之戒。其父嵩受国厚恩,不思图报,而溺爱恶子,播弄利权,植党蔽贤,黩货败法,亦宜亟令休退,以清政本。

也就是说,他的攻击重点一直是严世蕃,要砍他的头,而严嵩则是溺爱恶子,播弄利权,植党蔽贤,黩货败法,也就是“经济犯罪”和“组织错误”,只是应该赶紧退休。

换句话说,“倒严”的第一炮,本身就是“收着”的,并没有要一次性搞死严嵩父子,更不涉及对之前20多年严嵩主政时政治路线的清算和平反。

也正因为这种有限打击,嘉靖帝下达圣旨,谴责严嵩“纵爱悖逆丑子,全不管教,言是听,计是行”,勒令致仕(退休),严世蕃及其亲信罗龙文等人,流放边远地区。

也就是说,嘉靖本身重点惩治的只是严世蕃、罗龙文等人,而对严嵩则是以教子不严为名,勒令退休。

在严嵩下台后,嘉靖帝并不希望打击严嵩父子,而是对徐阶下手谕:嵩已退,其子已伏辜,敢再言者,并(邹)应龙斩之。

翻译一下就是,严嵩退休了,他儿子也伏法了,你们不要穷追猛打了,再提这个事儿,我就连邹应龙这个挑头的人一起杀头。

在这之后,嘉靖更是每每想起严嵩的好处,比如王世贞《大学士徐阶传》中记载:上虽以御史言去嵩,然念其供奉久,怜之。而左右入其间者从容言:‘非严嵩谁为上奉玄?’上忽忽不乐。

也就是说,严嵩多年陪着他一起修玄,感情很深厚,所以和身边的人闷闷不乐的说,没有严嵩,谁陪我呢?

也就是说,严嵩虽去,圣眷仍在。在此背景下,朝廷中的严党和严世蕃并不安分,严世蕃甚至在流放广东雷州的路上就半路折回了江西分宜老家,他的党羽罗龙文也一样。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图谋复起。

而朝廷中曾经“反严”的人士则坚决不允许这个结果,严嵩老家的父母官袁州知府密告巡江御史林润,严世蕃在老家“聚众练兵谋反”。

林润本就“反严”,得报后上奏朝廷:(罗龙文)卜筑山中,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志;(严世蕃)自罪谪之后,愈肆凶顽,日夜与龙文诽谤时政,动摇人心。近者假治第,而聚众至四千余人,道路汹汹,咸谓变且不测。

其实就是说严家此时虽然没有“扯旗”,但是已经有了“聚众”的举动,距离“造反”,只剩下五十米,而“舆论”说,他要造反了。

嘉靖帝闻报,立刻命令逮捕严世蕃、罗龙文到京拿问。

归根结底在于,严世蕃的这种举动完全破坏了自己与徐党达成的政治默契,你连法都不“伏”,不是在挑战皇权吗?

所以,自此之后,实际上只有对严世蕃定罪问题的争论和争斗,严世蕃希望三法司给自己定罪的时候,把之前的旧账全部翻出来,以迫害忠良沈炼、杨继盛的罪名,要他的命。

而徐阶老奸巨猾,最终草拟的定案文书,基调却改成了严世蕃与罗龙文在被判流放后,逃离流放地,通倭通虏,聚众谋反。

嘉靖皇帝在接到奏报之后,并未提出异议,只是要求三法司确定案情事实,而徐阶又和三法司长官串通好了,根本没有核实,径直回奏:事已勘实,其交通倭虏,潜谋叛逆,具有显证。请亟正典刑,以泄神人之愤。

证据确凿,赶紧杀了,而嘉靖帝也不负众望,下旨斩首。

严世蕃死后,就是查抄严府,将已经退休的严嵩黜革为民,孙辈充军,严嵩此时只能寄食于墓舍,一年之后死去。

所以,为什么杀严世蕃而留严嵩,已经很清楚了,就是杀严世蕃是朝臣之意,嘉靖皇帝未必不知通倭、谋反为假,但是朝议汹汹,自己可以有这么个台阶下,总比与群臣对抗,重提为沈炼、杨继盛平反更加顺当。

最重要的是,嘉靖帝老了,和群臣斗不动了,否则也不会有禅让皇位给儿子,自己专心修道的说法,或者说试探。

而在此条件下,并不牵涉谋反的严嵩,已经80多岁,完全不具备现实和未来的政治威胁,生死都是个“添头”,最重要的是正值壮年的严世蕃,如果活着,就会是徐阶等人的隐患,所以必然杀之而后快。

等于说,嘉靖帝和徐阶为首的“反严”朝官达成了默契的妥协,“放下包袱”、“向前看”。




严嵩父子狼狈为奸,为什么嘉靖只处死严世蕃却不杀严嵩?
于是这些文武百官一些联合起来上书嘉靖,要求弹劾严嵩父子。不过当时的嘉靖并不想治他们的罪,但是要求弹劾严嵩父子的官员实在太多了,为了安慰群臣的义愤的心思,嘉靖帝才决定来管理这件事情。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十分讨自己欢心的臣子,嘉靖怎么舍得杀掉呢,所以为了平息众怒,嘉靖决定处死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最后...

严世蕃被处死的罪状是什么
不过从严嵩被判的罪状来看,有人称这是一起冤案,为何会这么说呢?实际上严嵩父子能在朝中兴风作浪多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嘉靖皇帝对他们太放纵。这里面牵扯到的问题太复杂,而严世蕃被处死其实是一起不需平反的冤案。1、嘉靖朝第一鬼 严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贪官,大奸臣,是可以跟和珅并列的...

嘉靖帝杀了严嵩的儿子和旗下党羽,为何不直接杀严嵩?
嘉靖帝杀严嵩的儿子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儿子并没有像严嵩这么优秀,是个十足的坏人。虽然严嵩也不是什么好人物,但是最起码他还是有为皇帝做一些事的。那时,严嵩这一对父子在朝中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朝中官员的不满。于是这些文武官员联名写奏折给嘉靖,希望嘉靖帝能够严惩这对父子。然而...

大明王朝1566严世蕃第几集死的
剧情内容显示:在第35集中,明朝财政面临严重危机,为了弥补国库空虚,朝廷在浙江施行改稻为桑政策,然而,严世蕃作为严嵩之子、内阁阁员、工部侍郎,却与罗龙文、鄢懋卿等人勾结,贪墨国帑、制造冤案,并唆使浙江官吏毁堤淹田,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嘉靖帝对严党失去耐心,下令杀严世蕃并罢免严嵩。

嘉靖年间被人称为“鬼才”的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
既然严世藩这么厉害,为何他还会被杀呢?答案非常的简单,因为他虽然厉害,但是相比于嘉靖他还是棋差一招。严世藩明白自己是和嘉靖站在一条船上的,所以他知道群臣的弹劾对于他是没有用的,因为嘉靖如果以此为由杀了严世藩,那么他自己的威望也会受到损失。面对这种情况,嘉靖选择给严世藩冠上了一个谋反的...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知道了真经来历之后为什么反而抓了严党
血经之事挖下去,还会带出裕王,严世蕃此举简直连皇帝一家也不放在眼里了。假如嘉靖保严,势必对裕王不利,毕竟是自己儿子,更重要的是,因为嘉靖已将张真人降世之说广发群臣,那就等于让嘉靖本人承认自己被欺,那就会严重损害嘉靖的声誉,所以即使嘉靖知道自己被蒙蔽也绝对不能承认。而严党作恶的消息...

大明权奸严嵩之子为何会蒙冤而死?
当时审案的三法司把严世蕃害死沈炼和杨继盛列为第一条罪状。严世蕃在狱中听闻三法司给自己定这个罪名是竟然十分高兴,认为自己死不了了。御史林润尝劾懋卿,惧相报,因与谏臣谋发其罪,且及冤杀杨继盛、沈鍊状。世蕃喜,谓其党曰:“无恐,狱且解。”为何如此?因为当年杀死沈炼和杨继盛是嘉靖皇帝,...

严世蕃是被冤死的吗?
不是,嘉靖四十三年(1564),严世蕃被御史弹劾。世宗大怒,将严世蕃逮捕下狱。第二年案结,严世蕃被斩 。严世蕃被斩的原因: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朝廷选举官员,他们进行卖官。其价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

严世蕃党羽众多都被嘉靖杀了 嘉靖为什么不干杀海瑞
胡宗宪 不过即便如此,嘉靖帝最后还是处死了严世蕃,那么他为什么不敢杀小小的六品主事海瑞呢?二:大明第一清官海瑞 总的来说,嘉靖之所以决定处死严世蕃,扳倒严家父子,是形势所逼,而之所以不敢杀海瑞,也是形势所逼。严家父子执掌朝政二十余年,把大明朝的银子都装入了自己的腰包,朝廷内忧外患,国库却...

严嵩父子的下场是什么?
1564,严世蕃被御史弹劾。世宗皇帝听完了以后大发雷霆,随即下令把严世蕃逮捕下狱。1565年结案,严世蕃被斩。1562年,有人给世宗皇帝介绍了一位道士,一天道士在与皇帝的谈话中说今天会有奸臣来向皇上禀报事情,这个时候刚好严嵩路过。世宗皇帝早已经对严嵩父子心生厌恶,最后而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

乌什县13353349668: 揭秘明朝嘉靖皇帝为什么敢杀严世藩却不敢杀海瑞 -
仁纪盐酸: 嘉靖、张居正、胡宗宪,甚至包括东厂太监,真的杀不了海瑞?其实不是,一个皇帝杀一个小官就跟捏死只蚂蚁般轻巧,尤其是权谋大师嘉靖皇帝.当年杀严嵩的罪名也是基本靠“编”,他能罗织不出一个罪名杀海瑞?一代权臣张居正也是如此...

乌什县13353349668: 《明史 - 严嵩传》原文及翻译 ①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
仁纪盐酸: 嘉靖皇帝很聪明,看问题很深刻,非常相信自己,在动刑、杀戮方面很果断,非常喜欢掩盖自己的缺点,严嵩因此能够借着事情告状,刺激皇帝发怒,害死别人,借机达成自己的意图. (嘉靖皇帝安排了一项工作,)严嵩一点也没用心考虑,完全交给礼部去办.最后皇帝完全采纳了徐阶的意见,因此有点开始轻视严嵩.

乌什县13353349668: 是谁扳倒了严家,他们父子犯了什么大错,最后嘉靖怎么惩罚他们 -
仁纪盐酸: 严嵩的倒台,幕后指使者是徐阶,直接操作者是道士蓝道行和御史邹应龙.嘉靖皇帝非常迷信,对于道士言听计从,当时的大臣徐阶想要扳倒严嵩,就窥伺严嵩的行为.那时严嵩已经82岁了,多少有点糊涂,所以嘉靖对他本身就有点不满,但是还是很重新他的.有一天严嵩向皇帝提交了一份密折,于是徐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蓝道行这个嘉靖皇帝当时非常信任的道士.蓝道行趁机在做法的时候,说今天有一个奸臣上了一道密折.嘉靖一听,就以为奸臣就是指严嵩,于是心里对严嵩就非常不满了.又有于是邹应龙趁机上表攻击严嵩.嘉靖一看,这个严嵩果然是个奸臣,要不然神仙和大臣能都说他不好么?于是严嵩就倒霉了.结果,严嵩被勒致仕,严世蕃先是发戍,后以通倭罪被杀.严嵩家被抄,四年之后,严嵩病死.

乌什县13353349668: 一代相爷潦倒饿死大奸臣严嵩的凄凉晚景
仁纪盐酸: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身为御史的邹应龙忽上奏章,弹劾严世藩贪污受贿等不法之事.但奏章当时未敢即连严嵩,只讲他“植党蔽贤,溺爱恶子”.历史上有些事,发...

乌什县13353349668: 如何辨别古钱币的真假...铜钱 -
仁纪盐酸: 1、看铜色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分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2、认锈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发掘品...

乌什县13353349668: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 -
仁纪盐酸: 如果没有最后海瑞亡命徒式的攻击的话,严嵩已经十分完美地完成了为嘉靖挡风遮雨的使命.嘉靖帝为什么会在最后成为众矢之的?因为一直为他挡风遮雨的严阁老没了,他这个终极大boss,一直将朝中大臣玩于股掌之中的帝王,必须暴露在风雨之中了

乌什县13353349668: 难道嘉靖皇帝不知道严嵩是奸臣吗 -
仁纪盐酸: 朱厚熜在明代十余位皇帝中,智商可以排在前三位,他熟练地运用着权谋,操纵所有的人,他所在的时代人才辈出,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人都是饱读诗书,久经考验,深通权...

乌什县13353349668: 严嵩上任内阁首府是谁?怎么下台的呢? -
仁纪盐酸: 严嵩上任时的内阁首辅是夏言,嘉靖四十年十一月,嘉靖的寝宫永寿宫着火,搬到玉溪宫,嘉靖找到严嵩,问重建的事,严嵩答;三大殿刚刚修完,预料不足,陛下可暂时移居南宫.严嵩就死在这句话上,这只是一个导火索,所谓南宫,就是当年明英宗朱祁镇住过的地方,他被自己的弟弟关押在哪里,这时徐阶站出来了说;陛下暂居偏殿,阴湿狭小,臣于心不忍,虽三大殿刚建成,但据臣估算,以其所剩余料,足以重建永寿宫,三月即可成功.下面就和上面那位仁兄差不多了.

乌什县13353349668: 严嵩的官职是什么?
仁纪盐酸: 严嵩(1480年-1567年),明朝时代人,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专国政达20年之久,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旋病休归里,读书8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明武宗正...

乌什县13353349668: 《大明王朝1566》结局是什么? -
仁纪盐酸: 《大明王朝1566》结局是嘉靖皇帝去世,由裕王即位,张居正担任内阁,严世蕃被杀,海瑞在监狱听到嘉靖帝驾崩后自杀身亡.《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是由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本剧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