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有朋自远方来”外,论语里还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句子?

作者&投稿:龚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里有哪些著名的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译: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译: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举一反三)
译:(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译: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译: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自:从,这里指从远方来
朋:朋友;弟子;志同道合的人
乐:快乐。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论语里著名的句子: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白话释义: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白话释义: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白话释义: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扩展资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参考资料:

论语_百度百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文: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译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译文: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扩展资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参考资料:论语-百度百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扩展资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参考资料:论语—百度百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译: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译: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举一反三)
译:(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译: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译: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什么意思
前后句反差造成转折或者纯搞笑的效果,有朋友从远方来,不管从多远来都给你宰了,就是字面的意思。原句出自孔子的《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用法】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自:从,这里指从远方来 朋:同门;一同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到底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白话释义: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

有朋自远方来 虽远必诛是什么意思
前后句反差造成转折或者纯搞笑的效果,有朋友从远方来,不管从多远来都给你宰了,就是字面的意思。原句出自孔子的《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用法】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自:从,这里指从远方来 朋:同门;一同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真正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是一句著名的古代诗词,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有朋友从远方来访”。这句诗词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和欢迎客人的喜悦心情。在古代,交通不便,通信不畅,朋友之间的交往非常困难。因此,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访,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事情。这句诗词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感激和欢迎之情。除了...

有朋自远方来真正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的真正意思是:有远方的朋友来访,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友情、亲情或者人际关系中的热情和喜悦。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听到“有朋自远方来”时,往往会联想到远道而来的朋友或亲人,他们或许跨越了千山万水,只为了与我们见面。这种情感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它也...

有朋自远方来什么意思?
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出自《论语》,完整说法是:《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子曰:学到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实践它,不是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请教),不也是一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什么意思?
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表示老朋友见面很开心。自:从,这里指从远方来。朋:同门;一同学习者;弟子;志同道合的人。乐:快乐。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远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一句怎么解释?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因为:孔子说:学到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实践它,不是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请教),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有人不理解你却不和他生气,不也是君子...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什么意思
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无论距离有多远,我都会消灭他。意思是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无论距离有多远,我都会消灭他,虽远必诛这个词语出自西汉将军甘延寿、陈汤的典故,他们征讨了一直和西汉作对的郅支单于,虽然这个词语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但它的出现常常被理解为对于外来威胁的坚决反击。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啥意思
自:从,这里指从远方来 朋:同门;一同学习者;弟子;志同道合的人 乐:快乐。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远方:指遥远的未来 出处:《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惠东县19483405521: 除“有朋自远方来”外,论语里还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句子? -
本弘佳伊: 论语里著名的句子: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白话释义: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白话释义: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

惠东县19483405521: 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
本弘佳伊: 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惠东县19483405521: 《论语》中的名言有哪些? -
本弘佳伊: 《论语》中的名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诗...

惠东县19483405521: 论语的句子有哪些 -
本弘佳伊: 论语的句子有很多,如: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

惠东县19483405521: 《论语》里谈到交朋友/友谊话题的有哪些? -
本弘佳伊: 论语中关于此的话题很多,譬如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朋自远方来.君子周而不比.等等.论语乃值得终身诵读之书,我建议你还是去读一下原文.可以参考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惠东县19483405521: 出自《论语》的谚语、俗语及意思.急呀!在线等!! -
本弘佳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去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是最明智的.(最后一个“知”字读四声,同“智”.)“既往不咎”意思: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追究了.“朽木不可雕也”意思:腐朽了的木头就不能雕刻了.“不耻下问”意思: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食不语,寝不言.”意思:吃饭时不说话,睡觉时不交谈. 呵呵,还有很多.

惠东县19483405521: 有哪些话出自论语?
本弘佳伊:1、有朋自远方来 ,尚能饭否? 2、身无彩凤双飞翼,落地凤凰不如鸡. 忽略上面的 上面回答有误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

惠东县19483405521: 论语中著名的话有哪些著名的话 -
本弘佳伊: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

惠东县19483405521: 《论语》中名句5条 -
本弘佳伊: 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惠东县19483405521: 《〈论语〉十则》 -
本弘佳伊: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经常去实习(温习)它,不也是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 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