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各州下辖郡,各郡下辖县

作者&投稿:仉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时期,各州郡的简介及地图是什么?~

三国基本延续东汉的州郡,只不过改刺史为州牧。
东汉的疆域基本上同西汉时疆域,只是把西汉时各部州的辖区范围变小,东汉在公元140年仍保持十二州刺史部(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其职能基本同西汉)和司隶校尉部,计有十三个中央派出监察区。另在甘肃以西仍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当地的最高权力机构。东汉的一级行政区划为郡、国(王国)、属国都尉;二级区划为县、邑、道、公国,侯国。
东汉接受西汉衰亡的教训,加强郡县的权利,削弱封国的范围和力量,采取“封列侯,奉朝请”措施,不让封国掌实权,只食租税,封域减小,兵马数量压缩到最低限度。东汉的封国,—等为王(相当郡),二等为公国,三等为列侯(列侯食县为侯国、小侯食乡、亭,关内侯无土,寄食于县),相当于县级。
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区划为司隶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长史府,各王国、属国按郡制;邑、道、侯国、公国等按县制。具体区划如下:
司隶校尉部京兆尹治长安(今陕西长安三桥)。领10县:长安、长陵、阳唆、霸陵、杜陵、新丰、蓝田、郑县、上雒、商县。
右扶风治槐里(今陕西兴平)。领15县:槐里、茂陵、平陵、鄠县、武功、美阳、郿县、雍县、杜阳、陈仓、渝麇、汧县、漆县、栒邑、安陵。
左冯翎治高陵(今陕西高陵)。领13县:高陵、池阳、万年、重泉、临晋、颌阳、夏阳、频阳、粟邑、衙县、没(去三点水加示部旁)栩、云阳。

三国时期州郡地图全图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此后的数十年内,三足鼎立的格局始终未能改变。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司隶校尉部

  京兆尹 治长安(今陕西长安三桥)。

  领10县:长安、长陵、阳唆、霸陵、杜陵、新丰、蓝田、郑县、上雒、商县。

  右扶风 治槐里(今陕西兴平)。

  领15县:槐里、茂陵、平陵、鄠县、武功、美阳、郿县、雍县、杜阳、陈仓、渝麇、汧县、漆县、旬邑、安陵。

  左冯翎 治高陵(今陕西高陵)。

  领13县:高陵、池阳、万年、重泉、临晋、颌阳、夏阳、频阳、粟邑、衙县、没(去三点水加示部旁)栩、云阳。

  河东郡 治安邑(今山西夏县禹王)。

  领19县:安邑、闻喜、猗氏、大阳、河北、蒲坂、汾阴、皮氏、绛邑、临汾、襄陵、杨县、平阳、永安、北屈、蒲子、端氏、蠖(去虫加三点水)泽、东垣。

  弘农郡 治弘农(今河南灵宝北黄河南岸)。

  领9县:弘农、陕县、湖县、华阴、卢氏、黾池、新安、宜阳、陆浑。

  河南尹 治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领21县:雒阳、平县、平阴、谷城、河南、新城、梁县、偃师、缑氏、巩县、成皋、荥阳、卷县、原武、阳武、中牟、开封、苑陵、新郑、密县、京县。

  河内郡 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桥南)。

  领18县:怀县、武德、平皋、州县、温县、河阳、野王、波县、轵县、沁水、山阳、修武、获嘉、汲县、共县、朝歌、荡阴、林虑。

  豫州刺史部

  颍川郡 治阳翟(今河南禹州)。

  领17县:阳翟、阳城、轮氏、郏县、父城、颍阳、襄城、昆阳、舞阳、定陵、郾县、临颍、颍阴、许县、新汲、鄢陵、长社。

  汝南郡 治平舆(今河南汝南射桥)。

  领37县:平舆、上蔡、灈阳、吴房、西平、定颍、召陵、洇(去因加隐)强、西华、征羌、汝阳、南顿、阳安、郎陵、北宜春、安城、慎阳、安阳、新息、弋阳、期思、原鹿、富波、褒信、新蔡、鲖阳、固始、项县、宜禄、新阳、宋国、思善、城父、山桑、细阳、汝阴、慎县。

  陈 国 治陈县(今河南淮阳)。

  领9县:陈县、新平、宁平、武平、苦县、柘县、阳夏、扶乐、长平。

  梁 国 治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城)。

  领8县,睢阳、蒙县、宁陵、鄢县、谷熟、虞县、下邑、砀县。

  沛 国 治相县(今安徽濉溪张集)。

  领21县:相县、肖县、杼秋、丰县、沛县、临睢,太丘、建平、鄼县、谯县、郸县、锧(去质加至)县、竹邑、蕲县、符离、谷阳、洨县、虹县、向县、龙亢、公丘。

  鲁 国 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领6县:鲁县、汶阳、卞县、驺县、蕃县、薛县。

  兖州刺史部

  陈留郡 治陈留(今河南开封县陈留)。

  领17县:陈留、雍丘、尉氏、扶沟、圉县、襄邑、己吾、考城、外黄、济阴、东昏、小黄、浚仪、封丘、平丘、长垣、酸枣。

  东 郡 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庆祖北)。

  领15县:濮阳、白马、燕县、顿丘、卫国、东武阳、阳平、东阿、范县、谷城、临邑、乐平、发平、聊城、博平。

  济阴郡 治定陶(今山东定陶城西北)。

  领11县;定陶、冤句、乘氏、句阳、成阳、鄄城、廪丘、离狐、成武、单父、己氏。

  山阳郡 治昌邑(今山东巨野昌邑)。

  领10县:昌邑、巨野、金乡、东缗、防东、方与、高平、湖陆、南平阳、瑕丘。

  任城国 治任城(今山东微山鲁桥)。

  领3县:任城、亢父、樊县。

  东平国 治无盐(今山东东平宿城)。

  领5县:无盐、寿张、须昌、富城、章县、东于陆、宁阳。

  济北国 治卢县(今山东长清马上附近)。

  领5县:卢县、茌平、蛇丘、刚县、成县。

  泰山郡 治奉高(今山东泰安范镇)。

  领12县:奉高、博县、梁甫、巨平、茌县、嬴县、牟县、莱芜、盖县、南武阳、费国、南城。

  青州刺史部

  平原郡 治平原(今山东平原饮马店附近)。

  领10县:平原、高唐、祝阿、漯阴、安德、鬲国、西平昌、般县、乐陵、厌次。

  济南国 治东平陵(今山东章丘枣园西北)。

  领1。县;东平陵、土鼓、历城、台县,著县、菅县、东朝、邹平、梁邹、于陵。

  乐安国 治临济(今山东高青高城镇)。

  领9县:临济、高苑、千乘、乐安、博昌、利县、寥城、寿光、益县。

  齐 国 治临菑(今山东淄博临淄区齐都)。

  领6县:临菑、西安、昌国、般阳、广县、临朐。

  北海国 治剧县(今山东昌乐尧沟镇)。

  领18县:剧县、东安平、平寿、营陵、朱虚、安丘、昌安、平安、高密、夷安、淳于、都昌、下密、胶东、即墨、壮武、挺县、观阳。

  东莱郡 治黄县(今山东龙口黄城集)。

  领12县:黄县、嵫(去山加巾)国、曲城、掖国、当利、卢乡、牟平、东牟、昌阳、长广、不其、黔陬。

  徐州刺史部

  琅邪国 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北戴城子)。

  领13县,莒县、东安、东莞、姑幕、诸县、东武、琅邪、沟曲、阳都、临沂、开阳、即丘、缯国。

  东海郡 治郯县(今山东郯城城北)。

  领13县:郯县、襄贲、兰陵、丞县、阴平、戚县、昌虑、合乡、祝其、利城、赣榆、朐县、厚丘。

  彭城国 治彭城(今江苏徐州)。

  领8县:彭城、留县、广戚、傅阳、武原、吕县、梧县、甾丘。

  下邳国 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古邳)。

  领16县:下邳、良成、司吾、下相、取虑、僮国、夏丘、徐县、睢陵、盱眙、高山、淮陵、东城、曲阳、淮浦、淮阴。

  广陵郡 治广陵(今江苏扬州城北)。

  领12县:广陵、江都、舆国、堂邑、海陵、高邮、平安、东阳、淩县、射阳、诲西、盐渎。

  冀州刺史部

  魏 郡 治邺县(今河北临漳邺镇)。

  领15县:邺县、内黄、黎阳、繁阳、阴安、魏县、元城、馆陶、清渊、平思、斥丘、曲梁、梁期、武安、涉国。

  清河国 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北)。

  领7县:甘陵、贝丘、灵县、郁(去有加俞)县、绎幕、广川、东武城。

  安平国 治信都(今河北冀县)。

  领13县:信都、扶柳、堂阳、南宫、陉县、武邑、观津、下博、武遂、饶阳、安平、南深泽、阜城。

  巨鹿郡 治庄(去土加婴)陶(今河北宁晋东陈附近)。

  领15县:庄(去土加婴)陶、杨氏、郧(去员加枭)县、下曲阳、南辔(去口去车加言)、任县、平乡、南和、巨鹿、广干、曲周、广宗、广年、斥章、列人。

  赵 国 治邯郸(今河北邯郸)。

  领5县:邯郸、易阳、襄国、中丘、柏人。

  常山国 治元氏(今河北元氏殷村)。

  领12县:元氏、栾城、平棘、高邑、房子、上艾、真定、九门、蒲吾、井陉、灵寿、南行唐。

  中山国 治卢奴(今河北定州)。

  领13县:卢奴、安熹、汉昌、蠡吾、安国、毋极、新市、上曲阳、望都、唐县、蒲阴、北平、广昌。

  河间国 治乐成(今河北泊头千户屯附近)。

  领11县;乐成、弓高、成平、中水、武垣、束州、东平舒、高阳、鄚县、文安、易县。

  渤海郡 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常庄)。

  领8县:南皮、东光、重合、高城、阳信、修县、浮阳、章武。

  荆州刺史部

  南阳郡 治苑县(今河南南阳)。

  领36县:苑县、西鄂、博望、堵阳、雉县、叶县、犨县、鲁阳、郦国、析县、丹水、南乡、顺阳、武当、冠军、鄼县、阴县、筑阳、山都、邓县、蔡阳、章陵、襄乡、湖阳、朝阳、新野、安众、穰县、涅阳、棘阳、育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随县。

  江夏郡 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岸)。

  领14县:西陵、邾县、鄂县、蕲春、下雉、沙羡,安陆、南新市、云杜、竟陵、西阳、软(去欠加大)国、郡(去君加黾)县、平春。

  南 郡 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领17县: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鄀国、编县、宜城、却(去去加己)国、中卢、襄阳、临沮、秭归、巫县、佷山。

  长沙郡 治临湘(今湖南长沙)。

  领12县:临湘、湘南、益阳,罗县、下隽、连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攸县、容陵。

  武陵郡 治临沅(今湖南常德)。

  领12县:临沅、沅南、汉寿、作唐、孱陵、零阳、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镡成。

  零陵郡 治泉陵(今湖南永州)。

  领13县:泉陵、营浦、营道、泠道、重安、湘乡、昭阳、燕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

  桂阳郡 治郴县(今湖南郴州)。

  领11县: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临武、南平、桂阳、曲江、浈阳、含洭。

  南阳郡 治苑县(今河南南阳)。

  领36县:苑县、西鄂、博望、堵阳、雉县、叶县、犨县、鲁阳、郦国、析县、丹水、南乡、顺阳、武当、冠军、鄼县、阴县、筑阳、山都、邓县、蔡阳、章陵、襄乡、湖阳、朝阳、新野、安众、穰县、涅阳、棘阳、育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随县。

  江夏郡 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岸)。

  领14县:西陵、邾县、鄂县、蕲春、下雉、沙羡,安陆、南新市、云杜、竟陵、西阳、软(去欠加大)国、郡(去君加黾)县、平春。

  南 郡 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领17县: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鄀国、编县、宜城、却(去去加己)国、中卢、襄阳、临沮、秭归、巫县、佷山。

  长沙郡 治临湘(今湖南长沙)。

  领12县:临湘、湘南、益阳,罗县、下隽、连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攸县、容陵。

  武陵郡 治临沅(今湖南常德)。

  领12县:临沅、沅南、汉寿、作唐、孱陵、零阳、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镡成。

  零陵郡 治泉陵(今湖南永州)。

  领13县:泉陵、营浦、营道、泠道、重安、湘乡、昭阳、燕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

  桂阳郡 治郴县(今湖南郴州)。

  领11县: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临武、南平、桂阳、曲江、浈阳、含洭。

  扬州刺史部

  九江郡 治阴陵(今安徽凤阳周圩西南)。

  领14县:阴陵、西曲阳,寿春,当徐、下蔡、平阿、义成、钟离、成德、合肥、浚遒、全椒、阜陵、历阳。

  庐山郡 治舒县(今安徽庐江桂元西)。

  领14县:舒县、临湖、襄安、居巢、皖县、寻阳、龙舒、六安、安丰、潜(去日加鬲)县、雩娄、阳泉、寥县。

  丹阳郡 治宛陵(今安徽宣州)。

  领16县:宛陵、芜湖、春谷、溧阳、丹阳、石城、秣陵、湖熟、江乘、句容、故鄣、于潜、泾县、陵阳、黟县、歙县。

  吴 郡 治吴县(今江苏苏州)。

  领13县:吴县、娄县、无锡、毗陵、曲阿、丹徒、阳羡、乌程、由拳、海盐、余杭、钱唐、富春。

  会稽郡 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领14县:山阴、余暨、上虞、余姚、句章、鄮县、鄞县、诸暨、剡县、乌伤、大末、章安、永宁、东冶。

  豫章郡 治南昌(今江西南昌)。

  领21县:南昌、余汗、鄱阳、郧(去员加枭)阳、海昏、历陵、柴桑、彭泽、艾县、建昌、建城、新淦、宜春、平都、石阳、庐陵、临汝、南城、雩都、赣县、南野。

  今台湾岛当时称为夷洲。

  益州刺史部

  汉中郡 治南郑(今陕西汉中)。

  领9县:南郑、沔阳、褒中、成固、安阳、西城、锡县、上庸、房陵。

  巴 郡 治江州(今四川重庆)。

  领14县:江州、垫江、安汉、宕渠、宣汉、汉昌、充国、阆中、涪陵、枳县、平都、临江、朐忍、鱼复。

  广汉郡 治雒县(今四川广汉)。

  领11县:雒县、新都、什邡、绵竹、涪县、梓潼、葭萌、臼水、郪县、广汉、德阳。

  广汉属国 治今甘肃文县。

  领3道:阴平道、甸氏道、刚氏道。

  蜀 郡 治成都(今四川成都)。

  领8县3道:成都、广都、江原、临邛、郫县、繁县、广柔、蚕陵;绵厩(去既加虎)道、汶江道、湔氐道。

  蜀郡属国 治汉嘉(今四川芦山东北)。

  领4县:汉嘉、徒县、严道、旄牛。

  键为郡 治武阳(今四川彭山城江东)。

  领9县:武阳、南安、牛脾(去月加革)、资中、汉安、江阳、符节、南广、僰道。

  犍为属国 治朱提(今云南昭通)。

  领3县:朱提、汉阳、堂狼。

  牂牁郡 治且兰(今贵州贵定县东)。

  领16县:且兰、毋敛、鄨县、平夷、夜郎、淡稿、谈指、漏卧、漏江、同并、毋单、甸町、宛温、镡封、进乘、西随。

  益州郡 治滇池(今云南橙江晋城)。

  领16县:滇池、俞元、胜休、建伶、连然、谷昌,昆泽、同劳、同濑、味县、牧靡、秦臧、挵栋、毋畷(去田加木)、律高、贲古。

  永昌郡 治不韦(今云南保山板桥)。

  领8县:不韦、博南、巂唐、比苏、柴榆、邪龙、云南、哀牢。在其西部有濮部部族居住、南部由闽濮部、鸠僚部等部族居住,西南由僳越部部族居住等。

  凉州刺史部

  武都郡 治下辨(今甘肃徽县江洛镇西)。

  领7县:下辨、河池、故道、沮县、上禄、武都道、羌道。

  陇西郡 治狄道(今甘肃临洮)。

  领11县:狄道、安故、大夏、枹罕、白石、河关、首阳、鄣县、襄武、临洮(驻南部都尉)、氐道。

  汉阳郡 治冀县(今日肃甘谷)。

  领12县:冀县、西县、望垣、上郭、陇县、略阳、显亲、獂道、成纪、阿阳、平襄、勇士。

  安定郡 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

  领7县:临泾、阴盘、鹑觚、乌氏、高平、朝那、彭阳。

  北地郡 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领6县:富平、廉县、灵州、参辔(去口、车加言)、泥阳、弋居。

  武威郡 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领13县:姑臧、休屠、显美、宣威、武威、揟次,鸾鸟、苍松、张掖、朴劓、媪围、颤(去页加鸟)阴、祖厉。

  金城郡 治允吾(今甘肃水清县平沟)。

  领10县:允吾、枝阳、金城、允街、榆中、浩亹、令居、破羌、安夷、临羌。

  张掖郡 治触(去虫加乐)得(今甘肃张掖临泽县)。

  领8县:触(去虫加乐)得、昭武、屋兰、删丹、氐池、日勒、番和、骊肝(去月加革)、

  另有张掖、居延属国,治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

  酒泉郡 治禄福(今甘肃酒泉)。

  领9县:禄福、安弥、会水、乐涫、表氏、玉门、延寿、干齐、沙头。

  敦煌郡 治敦煌(今甘肃敦煌城河西)。

  领6县: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冥安、渊泉。

  并州刺史部

  上党部 治长子(令山西长子)。

  领13县:长子、泫氏、高都、阳阿、际(去示加奇)氏、潞县、壶关、屯留、谷远、铜鞮、襄垣、涅县、沾县。

  太原郡 治晋阳(今山西大原晋源)。

  领15县:晋阳、榆次、阳邑、祁县、中都、邬县、界休、平陶、大陵、兹氏、狼孟、盂县、阳曲、虑厩(去既加虎)、京陵。

  西河郡 治离石(今山西离石)。

  领9县:离石、中阳、平周、蔺县、圜阳、圜阴、平定、广衍、美稷。

  上 郡 治肤施(今陕西榆林鱼河镇)。

  领9县:肤施、龟兹、白土、桢林、奢延、高奴、定阳、雕阴、漆垣。

  雁门郡 治阴馆(今山西朔州汴子疃附近)。

  领14县:阴馆、马邑、埒县、楼烦、广武、原平、卤城、汪陶、繁畤、剧阳、崞县、武州、平城、强阳。

  云中郡 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古城乡)。

  领11县:云中、沙陵、沙南、箕陵、成乐、武进、原阳、定襄、咸阳、武泉、北舆。

  定襄郡 治善无(今山西右玉)。

  领5县:善无、中陵、武成、骆县、桐过。

  五原郡 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哈业附近)。

  领9县:九原、河阴、临沃、五原、宜梁、成宜、西安阳、武都、曼柏。

  朔方郡 治临戎(今内蒙古磴口县坝楞)。

  领6县:临戎、沃野、广牧、朔方、大城、三封。

  幽州刺史部

  代 郡 治高柳(今山西阳高)。

  领11县:高柳、马城、道人、北平邑、班氏、狝(去尔加示)氏、平舒、东安阳、桑干、当城、代县。

  上谷郡 治沮阳(今河北怀来小南辛堡附近)。

  领8县,沮阳、居肃、涿鹿,潘县、碓(去石加句)瞀、下洛、广宁、宁县。

  涿 郡 治涿县(今河北涿州)。

  领7县:涿县、良乡、方城、范阳、遒国、故安、北新城。

  广阳郡 治蓟县(今北京西南城区)。

  领5县:蓟县、广阳、昌平、军都、安次。

  渔阳郡 治渔阳(今北京密云十里堡附近)。

  领9县;渔阳、犷平、厩(去既加虎)奚、安乐、狐奴、平谷、潞县、雍奴、泉州。

  右北平郡 治土垠(今河北唐山北新区)。

  领4县:土垠、徐无、无终、俊靡。

  辽西郡 治阳乐(辽宁北票南巴图营子附近)。

  领5县:阳乐、临渝、肥如、海阳、令支。

  辽东郡 治襄平(辽宁辽阳)。

  领11县:襄平、辽队、新昌、安市、汶县、平郭、沓氏、西安平、番汗、望平、无虑。

  另领辽东属国,治昌黎(今辽宁义县)。

  领5县:昌黎、扶黎、宾徒、徒河、房县、险渎。

  玄菟郡 治高句丽(今辽宁沈阳东陵附近)。

  领5县:高句丽、候城、西盖马、辽阳、高显。

  乐浪郡 治朝鲜(今朝鲜平壤南市区)。

  领18县:朝鲜、占蝉、遂城、让(去上加冉)邯、浑弥、增地、骊望、镂方、乐都、灞(去霸加贝)水、屯有、含资、提奚、带方、海冥、昭明、列口、长岑。

  交州刺史部

  南海郡 治番禺(今广东广州)。

  领7县:番禺、增城、博罗、龙川、揭阳、四会、中宿。

  苍梧郡 治广信(今广西梧州)。

  领9县:广信、端溪、高要、猛陵、封阳、临贺、冯乘、谢沐、荔浦。

  合浦郡 治合浦(今广西浦北石埇西南)。

  领4县:合浦、高凉、临允、徐闻。

  郁林郡 治布山(今广西桂平城西南)。

  领10县:布山、中溜、桂林、潭中、定周、领方、安广、增食、临尘、广郁。

  交趾郡 治龙编(今越南河内北宁)。

  领12县:龙编、北带、曲阳、稽徐、安定、朱戟(去早加乌)、望海、西于、封溪、娄(去女加尼)泠、苟漏、嬴队(去人加娄)。

  九真郡 治胥浦(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城西北)

  领5县:胥浦、居风、无功、无编、咸欢。

  日南郡 治西卷(今越南平治省广治市)。

  领4县:西卷、卢容、朱吾、比景。

  东汉时称今海南岛为朱崖洲。

  西域都护府

  东汉时西域都护府为少数民族居住区。都护府为郡级单位,下领县及相当县级少数民族居住区,在东汉和帝永元六年至安帝永初元年(公元94~107年)时的行政区划如下:

  西域都护府,治它乾城(今新疆沙雅县境内)。

  领县和县级单位有:

  延城、尉黎、危须、交河城、务涂谷、欢泥、且末、精绝、宁弥、西城、子合、莎车、疏勒、温宿、赤谷城、贵山城、戊部侯城、戊己校尉城、宜禾都尉城等。

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州郡划分大致如下:(天下分为十三州,另有洛阳一地称为司州或司隶。三国时期,各国为方便管理,对部分郡县又做了重新划分,下有叙述。 

因此“州”是大于“郡”的,至于“八十一州”和“四十一州”的说法,可能是演义的作者将三国时期的州与后世所谓的州搞混了,因为后来诸朝开始设“道”、“省”等行政单位,而“州府”变成了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的行政单位。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其他的称谓错误,比如州的长官,在东汉时称“州刺史”,黄巾之乱后为方便管理听刘焉建议改成“州牧”,完全掌握军政大全。而书中的某些地方却称“X州太守”,是错误的。) 

司州:分置河东、平阳、河内、弘农、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辖55县,属魏地。约于今陕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 治所——河南(今洛阳市东)

幽州:分置涿郡、代、上谷、渔阳、辽西、玄菟、乐浪、右北平、燕国、辽东属国等十郡一国一属国,下辖69县,属魏地。约于今河北、辽宁与北朝鲜。 治所——蓟(北京城西南)。

冀州:分置魏郡、广平、阳平、钜鹿、常山、安平、平原、乐陵、博陵、渤海、章武、河间、清河、赵国、中山国等十三郡二国,下辖123县,属魏地。约于今河北、山西东部、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治所——镐(hao)(冀柏乡县北)

并州:分置太原、上党、乐平、西河、雁门、新兴等六郡,下辖44县,属魏地。约于今山西省与陕西省部分。 治所——晋阳(太原市西)

青州:分置齐郡、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等六郡,下辖62县,属魏地。约于今山东省与辽宁省辽河以东之境。 治所——临锱

兖州:分置东郡、济阴、山阳、泰山、济北国、陈留国、任城国、东平国等四郡四国,下辖71县,属魏地。约于今山东省西界与河南省东北。 治所——昌邑(今鲁金乡县西北)

豫州:分置颍川、汝南、弋阳、陈郡、谯郡、鲁郡、梁国、沛国等六郡二国,下辖94县,属魏地。约于今河南省。 治所——谯(皖亳县)

徐州:分置彭城、下邳、东海、琅琊、东莞、广陵等六郡,下辖50县,属魏地。约于今江苏省、山东省南境、安徽之宿、泗二县之地。 治所——郯(鲁郯城县西南)

雍州:分置京兆、冯翊、扶风、北地、新平、陇西、天水、南安、广魏、安定等十郡,下辖70县,属魏地。约于今陕西省、甘肃省东部。 (雍州很奇怪,我查了许多资料,没有一个提到它的治所的,所以抱歉了!)

凉州: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下辖44县,属魏地。约于今甘肃省。 治所——陇(甘清水县北)

荆州:南阳、南乡、义阳、江夏、襄阳、魏兴、新城、上庸等八郡65县属魏地;南郡、宜都、建平、武昌、蕲春、武陵、天门、长沙、衡阳、湘东、零陵、营阳、始安、邵陵、贵阳、始兴等十六郡102县属吴地。约于今湖南、湖北、广西北境、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以及广东连县等地,腹地颇大。 治所——汉寿 (湘常德市东)

益州:分置蜀郡、犍为、江阳、纹山、汉嘉、朱提、越隽、牂柯、建宁、兴古、永昌、云南、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涪陵、武都、阴平等二十一郡,下辖146县,属蜀地。约于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治所——雒(四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 

扬州:淮南、庐江等二郡十四县属魏地;丹阳、新都、会稽、临海、建安、东阳、吴郡、吴兴、豫章、庐陵、鄱阳、庐江、临川、安成、庐陵南部等十四郡一都尉146县属吴地。约于今江苏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数省之地。治所——历阳(皖和县,后迁寿春

交州:分置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九真属国、南海、苍梧、临贺、合蒲、珠崖、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合蒲北部等十五郡一属国一都尉,下辖104县,属吴地。约于今广西、广东二省与越南国;后吴分南海、苍梧、临贺、合蒲、珠崖、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合蒲北部等九郡,都尉另置广州

治所——广信(桂梧州市)

在历史上,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赤壁之战后,曹、刘、孙三家共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襄阳、南郡三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夺得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借"给刘备,于 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 

江东六郡指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六郡。



司隶校尉部:治所 河南(今洛阳市东) 辖区
今陕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南西部。称为“司州”。
豫州: 治所 谯(安徽毫县) 辖区 今河南南部、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兖州: 治所 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 辖区 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和江苏西北角。
徐州: 治所 郯(山东郯城县西南) 辖区 今山东东南部,江苏北部及安徽东北角。
青州: 治所 临锱 辖区 今山东北部及河北东南角。
凉州: 治所 陇(甘肃清水县北) 辖区 今甘肃东南部。
并州: 治所 晋阳(太原市西)今陕西北部,山西大部及内蒙之一部。
冀州: 治所 高(hao)(河北柏乡县北) 辖区 今河北西南部。
幽州: 治所 蓟(北京城西南)。辖区 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各一部。
扬州: 治所 历阳(安徽和县,后迁寿春) 辖区
今江苏南部、安徽中部、南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
荆州: 治所 汉寿 (湖南常德市东) 辖区 今河南西南部,湖北、湖南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益州: 治所 雒(四川广汉县,后迁绵竹,再迁成都) 辖区
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西南部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 治所 广信(广西梧州市)</CC>

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
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也就是虎牢关,演义里把一个关两个称呼误以为两个关。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北。
祁山:在今甘肃礼县东北。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
阳平关:汉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白马河与汉水交接处,蜀汉的阳平关在在汉阳平关南,今宁强西北。
阴平郡:曹操时设立,治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后被蜀汉占有。邓艾灭蜀时经过的阴平道是指从今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赵国:即邯郸郡,治邯郸。
苍梧郡:治光信(今广西梧州),辖梧州及湖南、广东一部分。
赤壁:一般认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说武汉以南的赤矶山。苏东坡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误作赤壁,又被称为东坡赤壁。
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吴郡:治吴县(今苏州),辖今苏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内。
庐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庐江西南。
庐陵郡:孙策时设置,治庐陵(在今江西泰和)。
沛国:治相县,在今安徽,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北。
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陇西。
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
陈国:献帝时改陈郡,治陈县,即今淮阳。
陈留郡:治陈留,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
昭陵郡:吴开始设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阳。晋为避司马昭讳改邵陵郡。
青州:辖今山东东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临淄。
青溪:吴在建业城东南开运河,从钟山西南经今市区入秦淮河。
武乡:诸葛亮封武乡侯,在汉中东北。
武昌:原名鄂县,今湖北鄂城,孙权时改。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肃成县西。
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西),辖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郁林郡:治布山,在今广西桂平西。辖今广西大部。
芒砀山:在河南永城东北,分芒山和砀山,演义中张飞一度在此落草。
昌邑郡:汉昌邑郡或国、山阳郡是同一概念,治昌邑,在今山东巨野东南。山阳郡和献帝被废后居的山阳县不是一个概念。

昌黎郡:魏始设置,治昌黎,(今辽宁义县)。
金城郡:辖今甘肃兰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汉的金城县是指今兰州,不在金城郡辖内。
京城:今江苏镇江,209-211年孙权从吴移治此。东晋开始改叫京口。
兖州:辖今山东西南和河北东部,治昌邑。
河内郡:辖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河东郡:辖今晋西南地区,治蒲坂,关羽为河东人。
河间郡:有时是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河南郡:治洛阳,东汉时郡的首脑称河南尹。
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后的一段。
油口:又叫油江口。赤壁战后硫备曾驻军于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长江口。
定襄郡:治今内蒙和林格儿西北。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
房陵郡:东汉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
建业:今南京。
建宁郡:原叫益州郡,刘备时改,治昧县(今云南曲靖)。
建安郡:孙吴时分会稽设置,浙江、福建由此开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瓯。
始兴郡:孙吴分桂阳郡设置,治曲江,在今广东韶关南。
始安郡:孙吴分零陵郡设置,治始安,在今广西桂林。
沓中: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城阳郡:治莒县,即今山东莒县。
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江陵,魏治襄阳。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
南阳郡:治宛城。
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
荥阳郡:曹魏时始设置,讨董卓时尚未有荥阳郡,更无荥阳太守的称呼。

赵郡: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治邯郸。
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临渝: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
幽州: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
信都郡:又称广川国,治信都县,在今河北邢台西南。
济阴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
济南郡:治东平陵,即今山东章丘西,晋移历城(今济南)。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东北。
桂阳郡:治彬县,即今湖南彬州,辖今湘南粤北。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
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孙权在赤壁之战前驻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吴,只是把柴桑作为临时指挥部。
逍遥津:在今安徽合肥东北。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东,曹魏时移彭城。
胶东郡:有时是国,治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高阳郡:治高阳,即今河北高阳。西汉初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是高阳乡,在今河南,与高阳郡无关。
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
益州郡:治滇池,在今云南晋宁东,益州郡和益州是两个概念。蜀汉改为建宁郡。
凉州:辖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各一部分。原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琅邪国:治开阳,即今山东诸城,诸葛亮是琅邪人。
梓潼郡: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斜谷的北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清河国:治甘陵,在今山东临清东。
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淮阳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阳。
淮南国: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辖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渔阳郡:治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刘备始设置。
梁国:治雒阳(今河南商丘南)。
博陵郡:治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建安末废。曹魏时又改博陵县为博陆县。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葭荫: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
健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
街亭:在今甘肃庄浪东南。
颖川郡:辖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鲁郡: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敦煌郡:治敦煌县,在今敦煌西。
渭桥:汉时在长安附近有渭桥,中渭桥在今咸阳东十公里处,东渭桥在灞水入渭水处,西渭桥在今咸阳南。
零陵郡:辖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当时的零陵县在今广西全州。
蜀郡:治成都,辖地北到松潘,南至宜宾。
雍州:东汉末始设置,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分。
鄱阳郡:汉末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就在今江西鄱阳。
谯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国设谯郡,治谯县,即今安徽亳州市。曹操是谯县人。
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东,是古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与南岸白马津相对。
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孙吴划分了几个郡,辖地缩小。
冀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辖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东、河南各一小部分。
襄平:在今辽宁辽阳。
襄阳郡:治襄阳,即今河南襄阳。

县我无法回答, 至于具体方位你看看其他人有没有写,我困了。如果是为了写小说,我写的这么多也够了
冀州:中山国,常山郡,河间郡,渤海国,安平国,乐陵国,平原郡,清河郡,阳平郡,广平郡,魏郡,赵国,巨鹿郡。
司隶: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弘农郡。

豫州:陈郡,汝南郡,安丰郡,弋阳郡,颖川郡。

冀州:中山国,常山郡,河间郡,渤海国,安平国,乐陵国,平原郡,清河郡,阳平郡,广平郡,魏郡,赵国,巨鹿郡。

兖州: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郡,东平国,东郡,鲁郡,泰山郡,济北国。

徐州:东莞郡,琅琊国,彭城国,东海国,下坯郡,广陵郡。

青州:济南国,齐国,乐安郡,北海国,城阳郡,东莱郡。

荆州: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衡阳郡,建平郡,南郡。

扬州:靳春郡,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鄱阳郡,临海郡,豫章郡,临川郡,庐陵郡,建安郡,柴桑吡陵典农校尉部。

益州:阳平郡,武都郡,汉中郡,巴西郡,梓潼郡,巴东郡,广汉郡,东广汉郡,巴郡,涪陵郡,江阳郡,踺为郡,汉嘉郡,蜀郡,永昌郡,云南郡,建宁郡,兴古郡,朱提郡,样珂郡,越隽郡。

凉州: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陇西郡,南安郡,广魏郡,安定郡,扶风郡,京兆郡,北地郡,冯诩郡。

并州:雁门郡,新兴郡,太原郡,西河郡,乐平郡,上党郡。

交州:交趾郡,郁林郡,苍梧郡,朱崖郡,高凉郡,南海郡。

幽州:代郡,上古郡,范阳郡,燕国,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昌黎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这三个现今在朝鲜境内
上面的人摆明是剪贴下来的没诚意,连哪个郡属于哪州都没有

司隶校尉部:治所 河南(今洛阳市东)辖区,今陕中部,秦西南部及豫西部。称为“司州”。
豫州:治所 谯(qiáo,皖亳县)辖区,今豫南部、东部、皖北部、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兖州:治所 昌邑(今鲁金乡县西北)辖区,今山东西南部,豫东部和苏西北角。
徐州:治所 郯(tán,鲁郯城县西南)辖区,今鲁东南部,苏北部及皖东北角。
青州:治所 临锱 辖区,今鲁北部及冀东南西角。
凉州:治所 陇(甘清水县北) 辖区,今甘东东部。
并州:治所 晋阳(太原市西)今陕北部,秦大部及内蒙之一部。
冀州:治所 镐(hào)(冀柏乡县北)辖区,今冀西南部。
幽州:治所 蓟(jì,北京城西南)。辖区 今冀北部,辽、吉各一部。
扬州:治所 历阳(皖和县,后迁寿春) 辖区 今苏南部、皖中南部,浙、闽、赣三省。
荆州:治所 汉寿(湘常德市东) 辖区 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益州:治所 雒(luò,川广汉市,后绵竹,再成都) 辖区 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陕及鄂、甘各一隅。
交州:治所 广信(桂梧州市)。


三国各州 和每州各郡
司隶 亦称司隶校尉部,说白了就是首都直辖市。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洛阳。分置河东、平阳、河内、弘农等五郡。(算治所在内)青州 治所临淄,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分置齐郡、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等七郡...

三国时期每一个州在现在的地方
11. 青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12. 幽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13. 徐州:东汉州名。辖郡、国五...

三国时期吴国、扬州、荆州各有哪些郡?
司隶: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弘农郡。豫州:陈郡,汝南郡,安丰郡,弋阳郡,颖川郡。冀州:中山国,常山郡,河间郡,渤海国,安平国,乐陵国,平原郡,清河郡,阳平郡,广平郡,魏郡,赵国,巨鹿郡。兖州: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郡,东平国,东郡,鲁郡,泰山郡,济北国。徐州:东莞郡...

三国演义中六郡八十一州是怎么来的?
六郡指的是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六郡。六郡八十一州绝对不是三国时期真实的行政区划,是虚构的。 《后汉书·地理志》对于各个郡下面的城的数量也有记载,分别是:九江郡-14;丹阳郡-16;庐江郡-14;会稽郡-14;吴郡-13;豫章郡-21,这样算下来,一共是92县(城)。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

求三国时期各州郡县建制
三国分为曹魏、蜀汉、孙吴,这三国大致继承东汉的疆域及政区制度,为州、郡、县三级制。州设刺史或州牧。郡设太守。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三国行政区划制度与东汉末年极为相似,唯各州刺史、州牧的权利进一步增大,三国机要人物诸如刘备、曹操、诸葛亮等都曾担任州牧。州的划分,以东汉十三州为基础,...

求三国时期东汉十三部州分别下辖的郡数目与郡名?
犍为属国 凉州——陇西 汉阳 武都 金城 安定 北地 武威 张掖 酒泉 敦煌 张掖属国 张掖居延属国 并州——上党 太原 上郡 西河 五原 云中 定襄 雁门 朔方 幽州——涿郡 广阳 代郡 上谷 渔阳 右北平 辽西 辽东 玄菟 乐浪 辽东属国 交州——南海 苍梧 郁林 合浦 交趾 九真 日南 ...

三国时期各州拥有的城池
三国时期各个州的州城是指治所,具体如下:1、豫州,治所谯(qiáo,安徽亳州),所辖今豫南部、东部、皖北部、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2、兖州,治所昌邑(今鲁金乡县西北),所辖今山东西南部,豫东部和苏西北角。3、徐州,治所郯(tán,郯城县西南,后迁下邳),所辖今鲁东南部,江苏北部及...

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如何?
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岭脊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以上是对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的概述,各州的分布和名称反映了当时的地理和政治格局。

三国时期,荆州下辖几个郡?
当时的荆州,所辖地盘很大,地跨我们现在的六个省,相当于现今湖北省、湖南省大部,以及河南省、贵州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的一小部分。三国时期荆州下辖七个郡(意即现今的地级市):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和长沙郡。

三国时期的行政区划是怎么设立郡与县的?
曹魏又设王国,置相,与郡同等;孙吴丹阳郡治建业,为国都所在。另外孙吴于毗陵(今常州)设有典农校尉,管辖三县,等同郡。孙吴在一些辖区辽阔的郡下设都尉,冠以东、西、南、北部之名,并有驻所和领县,其中有不少在后期正式成为郡。县制方面:曹魏有公国、侯国、伯国、子国、男国之封,蜀**...

尼勒克县13534033290: 求三国时期各州郡县建制 -
全侮泪然: 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州郡划分大致如下:(天下分为十三州,另有洛阳一地称为司州或司隶.三国时期,各国为方便管理,对部分郡县又做了重新划分,下有叙述. 因此“州”是大于“郡”的,至于“八十一州”和“四十一州”的说法,可能是演...

尼勒克县13534033290: 三国时期所有的郡的情况!
全侮泪然: 在历史上,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于是荆州共...

尼勒克县13534033290: 三国并州郡县表就要三国并洲有什么郡和县,不要别的好的打赏
全侮泪然: 并州辖上党、太原、上郡、西河、五原、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九郡91县.约於今山西省与陕西省部分. 1、上党郡,治长子(令山西长子).领13县:长子、泫氏、高...

尼勒克县13534033290: 三国时期的东吴的州郡! -
全侮泪然: 所谓八十一州是明朝时的地域划分了..罗老夫子写书时没有注意到时代差别,所以造成了这个错误.按照东汉末年的划分应该是庐江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豫章郡、庐陵郡这六郡. 你问是否是郡下辖州,可以肯定告诉你不是.在东汉时分十三州,各有州牧刺史,而州下有郡,郡下有县,这是先秦以来的定制,郡县制阁下总该知道.所以实际上江东是六郡,郡下有九十二县而已. 自汉以后慢慢州就多了起来,不像原本只有十三刺史部.而三国后期孙权又把交州分为了交,广两部.这样就又多出一州.至于唐朝之时州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往往一州只相当与汉时一郡而已,徒有其名.而汉时一州则覆盖地域甚广,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诸侯州牧刺史等等会有很大的势力了.

尼勒克县13534033290: 三国时期中国分为多少州? -
全侮泪然: 尊敬的提问者您好,很乐意为你排忧解难.准确点,根据易中天先生分析共分为13州,还是延续汉武帝时期的分法,并不是16州或是81州.13州分别为:冀州、幽州、并州、雍州、益州、交州、扬州、豫州、青州、徐州、兖州、荆州和一个司隶部(也就是司州),还有汉献帝于兴平元年分凉州两周和三辅地区设置雍州,所以凉州改为雍州.

尼勒克县13534033290: 三国时期的魏国荆州有哪些重要的城市? -
全侮泪然: 荆州江夏郡,六黄县,襄阳郡, 襄阳县(郡治、州治),当阳县,汉津县,新城郡, 房陵县(郡治),南阳郡, 宛县(郡治),穰县,鲁阳县,邓县,南乡郡, 顺阳县(郡治),上庸郡, 上庸县(郡治),魏兴郡, 西城县(郡治),章陵郡, 新野县,义阳县

尼勒克县13534033290: 列举秦至元朝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特点(趋势).如题 , -
全侮泪然:[答案] 一、秦朝(郡县制) 秦统一后,除京师以外,将全国分为36郡,即:陇西、北地、上郡、汉中、蜀郡、巴郡、邯郸、巨鹿... 各行省设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 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略同于宋,行省下辖路,路领府、州,府、州辖县....

尼勒克县13534033290: 三国的郡是什么意思 -
全侮泪然: 汉代的“州”相当于现在的省,州设“刺史”(不同时期也叫“州牧”,如刘备曾经是“冀州牧”);“州”下置“郡”(相当于现在的“市”),郡设“太守”;“郡”下面还有“县”,大县设“县令”,小县设“县长”.三国时魏、吴、蜀都...

尼勒克县13534033290: 雍州辖五郡三国,郡国辖诸县;哪个郡国下辖县最少 -
全侮泪然: 你这个“雍州”是什么时候的? 历史上雍州区划比较稳定的是曹魏~西晋时期 曹魏时期的雍州下辖:陇西郡(6县)、南安郡(3县)、天水郡(6县)、广魏郡(4县)、安定郡(6县)、新平郡(2县)、扶风郡(10县)、京兆郡(11县)、冯...

尼勒克县13534033290: 东汉分为那几个州? -
全侮泪然: 东汉全国十三个州:司隶、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交州,幽州. 这13个州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州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乡下面是亭.(三国时期又出来很多州,例如交州太大,东吴分出块广州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