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真菌的分离培养与菌种保藏是什么?

作者&投稿:寇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生物养生学方面的论文。~

研究中医养生学,如果与西医的个体保健医学相比,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它的超稳定性,一个在《老子》、《内经》等古籍中已基本构成的体系竟沿用了两千多年而无重大的改变和发展,而在这两千多年中我们跨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数种社会形态。更让我们奇怪的是,当代中医养生文献对这种现象没有引起丝毫的关注和讨论,似乎社会变化对中医养生学不产生任何影响,或者说,中医养生学对一切社会通用。
  如果我们认为社会环境对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的话,那么无需过分寻找根据,我们就可以肯定上述影响必然存在,而且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更为显著。《养心要语》的养生观点是:"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在营养匮乏的古代,胖是健康和幸福的象征,而在今天,人们却为如何减肥而发愁。因此,研究现代社会对古老的中医养生学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中医养生学如何适应这种影响而发展,肯定是必要和非常有用的,对中医养生学研究来说,它应该是以后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本文的内容,正是作者对这一主题的初步探索。   一、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诸因素的变化   从医学革命角度来说,现代社会是指处于第二次卫生革命阶段的社会。在我国,第一次卫生革命虽未彻底完成,但从总体情况、从城市、从农村的长远趋势来看,完全可以说已进入第二次医学革命时期。
  从中医养生学产生的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与人体养生保健有关的诸因素有如下变化:
  1.病因和病种:病因:从生物、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病种:从贫困病(传染病、寄生虫病)─→文明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退行性病变、肥胖病、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等)。
  我国城乡的前三种死因(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已与发达国家相同,而这三种死因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分别为47.6%,43.2%,45.2%。
  2.心理状态:从弛缓─→紧张。与古代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脑力劳动增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性加强、信息量变大、生活和交通空间拥挤,人际关系复杂,这些都是造成现代人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根源。
  3.体力活动:从多─→少。随着工业革命、城市化、信息革命的发展,人们在生产、办公、交通中的繁重体力劳动被代之以"按钮式工作",过着一种"惯于久坐的生活"。
  4.营养:从不足─→过剩。加上体力劳动减少造成的营养消耗减少,使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维生素过多症等有关疾病明显增多。
  5.健康要求:从无病、长寿(生物学观点─→"不仅没有躯体的缺陷,而且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WHO 定义)这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结果。
  6.养生保健对象:从老年人为主─→老年、中青年并重。因为中青年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地位提高、现代生活方式在中青年人身上最为突出、心身疾病年龄前移、同时老龄社会已成普遍现象。
  7.欲望观:从禁欲─→享乐。对物欲、肉欲、情欲、精神欲望等的追求和享受已不再被看成是罪恶,而认为是应该的。与健康有特殊关系的烟、洒、毒品嗜好也泛滥成灾。
  8.自然观:从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现代社会对大自然的改造成绩,一方面给人类创造了不受自然因素干扰的良好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改造过于快和激烈,人类难于很快适应而影响健康,如电视病、空调病、电脑病、噪音和电磁危害、高楼恐惧症、星期一综合征、办公室综合征等。   二、社会变化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诸因素的变化,使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发生重要改变,在认识这种改变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方针,可使中医养生学避开劣势,发挥优势,以固有的特点在现代社会的个人保健中产生更大的作用。
  1.病因病种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对中医养生学是有利的。中医养生方法有如下各类:调适四时、起居有常、慎七情、节欲、动功、静功、药物养生、食品养生、玩物养生。显然,这些方法都属于生活方式范畴,恰好针对了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现代疾病。实际上,中医养生方法对古代社会的主要病种(传染病、寄生虫病)反而作用不大,因为它们主要是由环境,生物因素引起,必须以公共卫生来预防。
  中医养生学必须:第一,发扬优势,致力于研究现代行为,如:看电视、狭小居住空间、求职、求学、办公室、竞争、出差、旅游等等。第二,改变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行为养生法,如《内经》:"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现代发式和居住空间都不适于此。第三,研究中医养生法对现代疾病的作用。
  2.心理状态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是有利不利并存的。中医养生学主张精神应该弛缓,《道德经》:"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系字底)儡兮,若无所归"。《内经》:"喜怒不节则伤脏"。一方面,这种养生法能对现代心理起调节平衡作用;另一方面,这种养生法在中医养生体系中是与生活态度联为一体的,这在现代社会中又行不通。
  所以,第一,作为一种技术,中医养生学应对精神弛缓方法加以完善和扩大运用,如对运动员施以静功,使其加快恢复;在工厂中设精神松弛室,平衡工人的神经张力。第二,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中医养生学不应对此加以提倡。
  3.体力活动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对中医养生学是不利的。因为一般的中医养生体育方法都是低运动量的,如五禽戏、易筋经、气功、太极拳等,运动量大的武术则不列入中医养生学范畴,所以难以预防由运动量过少带来的现代疾病。
  在不影响其它特色的情况下,可尽量加大中医养生体育的运动量。
  4.营养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对中医养生学也有和有利不利两方面。中医养生学是主张抑制食欲的,《饮食箴》:"人身之贵,父母遗体,以口伤身,滔滔皆是,……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孙真人枕上记》:"侵晨一碗粥,晚饭莫教足。"第一,这种观点方法对减少现代人的食量有正面作用。但第二,这种观点方法以牺牲人的饮食享受为代价,难以为现代人所接受。第三,它的典型表现--素食对健康弊大于利。第四,中医养生方法运动量的不足又加剧了营养相对过剩。
  必须寻找既能满足人的饮食享受而又减少营养摄入的饮食方法,同时加强中医养生体育的运动量。
  5.健康要求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对中医养生学不利。中医只强调心理平衡、忍让、无欲的消极一面,不提倡积极的心理,而且强调"出世",把世俗之事看成妨碍健康的一大根源,《庄子》:"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内经》:"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
  中医养生学应提高自己的健康标准,把社会中的人和人在社会中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并把消极的心理状态看成健康心理状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
  6.养生保健对象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对中医养生学有有利和不利两方面。中医养生学的主要对象是老人,这从中医养生方法的保守心理、慢节奏、低活动量上可看出来,专门的寿老论述在其体系中占有一半以上篇幅,对养生好坏的最主要标准是看其是否长寿,是否出现衰老征象。《内经》:"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又说,养生最好的真人,"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其次至人,也"益其寿命而强者。"其次圣人,"亦可以百数。"其次贤人,"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这在社会老龄化的今天是极为有用的,但对中青年养生就不甚适合。
  中医养生学应结合现代老年人的特点如年龄更大,退行性病变多,子孙少,单独生活多,渴望参与社会等进一步完善老年养生方法。同时加强对中青年养生方法的研究。
  7.欲望观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对中医养生学有有利和不利两方面。中医养生学是全面禁欲的。《内经》:"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所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这虽对现代人的某些过度纵欲有规劝作用,但以牺牲欲望享受代价来求得健康,难以为现代人所接受。其次,过度的禁欲实际上有碍健康。
  中医养生学应该:第一,把禁欲看成是享乐的必要补充,而不是全部。第二,寻找有益享乐来代替不良纵欲。第三,研究对特殊不良嗜好如烟、毒、洒的戒除方法。
  8.自然观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对中医养生学有有利和不利两方面。中医养生学主张顺应自然。《道德经》:"人道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吕氏春秋》:"故古之治身与天下者,必法天地也。"这种方法能为人类在自然环境急剧受到改变,难以迅速适应的情况下,提供心、身的平衡。但同时,改造自然对人类健康利多于弊,它是必然的进程,而须应自然只起补充、调节作用。
  中医养生学应研究各种适应不良病症,用顺应自然方法加以预防;同时,改变"自然"一词的含义,对新的自然──人造环境进行研究。并摒弃那些由于环境改变而变得不切实际的顺应自然养生法。
  如果要对中医养生学的特征做出概括的话,消极和封闭是恰如其分的词汇。古代社会文化也是消极、封闭的,现代社会文化则是积极、开放的。这样,中医养生学与古代社会文化、古代健康要求是同一的,是相互相成的关系,养生方法、观念可用于做人、学问、政治之中。而中医养生学与现代社会文化、现代健康要求是互补的,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养生方法、观念不能用于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在保健中也不占主导地位,只是起平衡作用。这就是中医养生学在现代社会中总的地位。
  中医养生学要在现代社会中适应新的地位,主要是靠发挥固有优势,而不是靠变缺陷为新的优势。这是因为能够克服中医养生学缺陷的新养生学──西医的个人保健学已在迅猛发展。这种情况下,中医养生学只能追求与西医个人保健学的互补而不应追求自身完备。  本文的主题是,中医养生学"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是应该改变,我们研究的对象应该是社会现实而不是古籍,在这里,只出世不入世的养生观点是不适用的。至于具体的观点,本文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参考文献 【1】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 开拓健康之路(上卷) 1987
【2】林乾良等 养生寿老集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2 还有一些参考的http://www.docin.com/p-11096969.html

挺出名的,在保健食品行业还可以,不错的。

(冉砚珠)

一、纯菌种的分离培养

为了得到某种药用真菌的纯菌种,必须将它从其周围的其他生物或微生物中分离出来。分离工作要根据药用真菌的特性,从分离方法、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条件的控制以及在培养基中是否添加某种抑制剂等等综合考虑,否则达不到分离菌种的有效目的。纯菌种的分离方法大致有三种:组织分离、孢子分离及寄主分离。

(一)组织分离法

利用幼嫩组织中的菌丝,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培养基上,重新恢复为没有组织分化的菌丝体,这种方法分离得到的菌种生命力强,菌丝生长快,得到纯菌的生活率较高。此法适应范围较广,特别是对有些孢子不易萌发或萌发速度不一致的种类以及菌核、菌索等组织,采用此法为宜。

进行组织分离,事先要对分离材料进行选择,要求材料必须是品系纯正,品质优良,幼嫩肥壮而无病虫害,然后进行表面消毒处理。先用清水洗净外面沾附的泥土或杂物,放入无菌操作室(柜)中的无菌器皿内,用表面消毒剂(如0.1—0.2%升汞、10%漂白粉、70—75%酒精、5%来苏儿或2%甲醛等)溶液浸泡一定时间。消毒时间要根据消毒剂的特性和菌体组织的质地、大小而定。一般如菇类(香菇、蜜环菌)鲜嫩的组织,消毒时间要短,控制在0.5—1.0分钟,这样既不会伤害组织又能达到组织表面杀菌的目的;像表皮组织比较厚的猪苓菌核,在5%的来苏儿溶液中泡半小时以上,不致影响生活力。升汞溶液杀菌力较强,组织经表面消毒后,必须再经无菌水冲洗,去掉附着的残留药物,以免影响菌体萌发生长。无菌水冲洗后要用灭菌滤纸吸去沾附的水分,用无菌刀将组织切割成约0.5cm2小块,分别放置在预先灭过菌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或试管中,一般每皿5块左右,排开保持一定间隔,试管内仅放1块为宜。培养时将皿底朝上,置24—28℃恒温下培养数天,组织块周围就可长出新的菌丝,再经纯化即可得到纯菌种。

表面消毒时,如方法掌握不当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往往会造成污染,消毒过度则菌体本身生活力丧失而分离不出纯菌种,分离多孔菌类或菌肉较肥厚的伞菌类真菌,也可不用药剂浸泡,只要用70—75%酒精棉涂擦外皮后,去掉表皮,挑取内部组织块直接进行分离。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可将要分离的组织小块用0.1—0.5%金霉素(或链霉素)浸蘸一下再移置。为防止培养基上污染细菌可在每毫升培养基内加入0.125mg氯霉素,因它较前两种稳定、耐高温,可与培养基一同高压灭菌。

分离药用真菌时,通常使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

马铃薯(去皮) 200g(切碎煮沸半小时过滤去渣)

蔗糖 20g

磷酸二氢钾 3g

硫酸镁 1.5g

维生素B1 10mg

琼脂 18g(加水至1000ml)

除上述培养基外,也常用沙氏培养基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二)孢子分离法

这是利用药用真菌的菌褶或菌孔中着生的孢子,使其在无菌条件下弹射在适合生长的培养基上,并萌发生长成菌丝而得到纯菌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香菇、银耳、茯苓等药用真菌中分离应用。

药用真菌的有性孢子,都是由异性的细胞核,经核配后形成的,具双亲的遗传性,变异性大,生命力强,适于育种工作采用,为防止杂菌感染,分离材料要严格消毒,对于子实层未外露的子实体,可浸入0.1—0.2%升汞溶液中2—3分钟进行表面消毒。子实层外露的如香菇,为避免孢子杀伤,需用70—75%酒精对菌盖、菌柄进行表面消毒,把子实体切去菌柄,插在金属丝制成的支架上,一并放入培养皿中,外面套以玻璃缸或钟形罩,经数小时后在培养皿内就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孢子。此外也可以采取悬挂法。如银耳,将耳瓣用清水洗净后,放入无菌三角瓶或大试管内,以无菌水振荡冲洗三次,取出放于无菌玻皿内,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剪一片耳瓣在灭过菌的细铁丝钩上,然后悬挂在倒有一薄层培养基的三角瓶中,耳瓣距基面2—3cm。在24—26℃下,经1—2天培养,就可在基面上隐约可见到白色孢子。再继续培养2—3天就可以形成乳白色糊状突起菌落。即银耳芽孢菌种。由于这样得到的菌种在木屑上菌丝不能萌发,故不能直接作为瓶栽的菌种。

茯苓菌担孢子分离是在其子实体发射孢子云时采用。用空中捕捉法,以试管口对准孢子云,使孢子落入试管培养基上。或用附着法,即使上升的孢子云附着在培养基上面,在25℃下培养。

如果以杂交育种为目的,要采用单孢子分离法。利用单孢子分离器进行单孢子分离,是目前先进手段,但设备昂贵,国内只有少数单位使用。较为广泛应用的是菌液连续稀释法。其方法是用无菌水把孢子冲散,最大限度地降低孢子在无菌水中的分布密度,最后使每滴水中只含1—2个孢子。然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入孢子悬浮液,滴在斜面基表面,转动试管,菌液便均匀分布在斜面上,经适温培养,选优良菌落进行纯化。异宗结合担子菌的单孢子分离物,虽然可繁殖菌丝,但不会形成子实体,故不能用于栽培生产。

(三)寄主分离法

此法也称基内菌丝分离法。这是利用生长某种药用真菌菌丝的基质做分离材料而获得纯菌种的一种方法。一般只有在上述两种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情况下应用。被选做种子的子实体,若孢子已释放完毕,子实体开始干枯或腐烂,菌丝失去活性,难以用孢子分离及组织分离法得到纯菌种,或某些品种子实体的质地为胶质(银耳、木耳)、革质(云芝)、木栓质(灵芝)、木质(针裂蹄)等类群均可采用此法。

选择菌木的标准:生长的子实体性状优良,基内菌丝发育旺盛,菌木未腐烂无杂菌污染。为防止细菌污染,除使用酸化培养基或加入抗菌素外,应使菌木风干失水。如耳木、菇木及苓木。以银耳为例,选好耳木后,在子实体生长的部位,削下1—1.5cm厚的菌木一片,去掉树皮,把菌木片放入0.1%升汞液中浸泡几分钟表面消毒,冲去药液,吸干表面水分,放入无菌室(柜)的培养皿内,切去木片外层,将中间生长菌丝的部分,用无菌刀切成0.5cm2大小小块,放入培养基表面进行适温下培养和纯化移植。

由于药用真菌种类不同,所形成的菌落外观及结构也各有差异。因此鉴定所分离的菌种,除根据经验外,更确切的是经过一段培养,待形成一些特殊结构,如菌丝束、菌核、菌索,尤其是子实体和孢子后方可判断。

二、菌种的保藏与复壮

药用真菌菌种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与天然财富。也是药用真菌生产与科研的基础。药用真菌的“种”不同,其药用价值及培养条件也不同,就是同一“种”的不同菌株,也同样有差异。在生产实践中要选用符合生产要求的菌种,应具备药效好,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生活力强等特点。对有效成分明确的,应选用含量高的菌株,对有效成分未确定的,应选药理作用显著,无毒性反应及临床疗效好,产量高的菌种。生产上也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应用菌体的自然变异加以选择,不断巩固其特性育成新菌株或人为的定向培育改良菌种特性。如通过杂交或诱变育种选择优良菌株,使生产或有效物质含量达到新的水平。

一个品系纯正、品质优良的菌种,常由于管理不善和传代过多以及贮藏方法不当等原因,而引起优良性状的退化,这种现象称为菌种退化。为防止菌种性状的退化或恢复已经发生退化的菌种原有性状,应采取科学的保藏方法与有效的复壮措施。

(一)菌种的保藏方法

药用真菌菌种在干燥低温、冷冻或减少氧气含量等条件下保藏,使其代谢强度降低,维持菌种的休眠状态,就可防止菌种退化。

1.斜面低温保藏

除草菇等个别属高温型菌种,适于在15℃左右条件下保藏外,绝大多数种类都适合于低温保藏。即把保存的菌种放于4—5℃左右冰箱中,经3—6个月转管传代一次。为恢复菌种的生活能力,需在使用前1—2天从冰箱中取出,置于常温下进行活化转管,不能直接使用。

2.矿物油封藏法

将上述斜面菌种,灌注一层灭菌的液体石蜡油,在三角烧瓶中灭菌时由于有蒸汽进入,会影响所保存菌种的质量,因此需要放在40℃温箱中使水蒸气蒸发后再使用。冷石蜡油用无菌吸管注入,注入量要足够覆盖整个斜面并高出培养物1cm,试管口棉塞用玻璃纸或塑料布包紧,放置冰箱或室温保存。这种保存方法可以防止培养基失水及外界空气进入,可降低新陈代谢,保持菌种活力,从而起到延长菌种使用寿命的效果。从石蜡管中挑取菌丝移置到新斜面上活化培养,以后可供生产用。此法可保存菌种1—2年不丧失活力。

3.冷冻干燥法

此法是采用真空、干燥和低温三结合保藏菌种的方法,保存期可长达10—20年。具体方法:将保存真菌的孢子制成悬浮液,装入安瓶管中,然后骤然降温冷冻,并抽出空气成真空状态,使培养物以固体状态升华脱水,熔封瓶口后,在低温或室温下保存。

4.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超低温能使代谢机能降低到最低水平而菌种不发生变异。实验证明,采用这种新技术可以保藏所有的微生物菌种。液氮超低温冰箱内的温度可达-196—-130℃。超低温保藏菌种具高效、使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仪器价格昂贵,应用尚不普遍。

除上述几种保藏菌种方法外,还发现灵芝菌(赤芝、薄盖灵芝)在麦麸及小米斜面上,于低温(4℃左右)保存一年多仍具有生命力。若保存管的棉塞换以橡皮塞则可保存达4年以上。

(二)菌种复壮

药用真菌的种类繁多,生物特性各异,任何一个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都常因多次传代培养,长期进行人工培养或长期保藏而不进行转管以及保藏条件不适等,菌种就会发生自然变异,出现退化现象。

菌种退化的主要表现有,菌丝体生长缓慢,子实体性状变坏,产量下降以及有效成分降低等。过多次传代,会由于菌丝长期处在活跃的营养生长状况,生命繁衍受到抑制,因此传代次数应控制在2—3次之间。已经产生退化的菌种,有必要继续保留和应用时,则必须进行菌种复壮。进行菌种复壮时,除应改善培养条件外,对已驯化的栽培种类,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进行有性繁殖(孢子分离)。

银耳菌丝菌种,经多次传代后会出现生活力弱,出耳率低的退化现象。可利用加入芽孢的方法复壮菌种。即取芽孢试管1支注入10ml无菌水,将芽孢悬液接入锯木屑菌种中,这样菌种出耳率会得到提高。芽孢菌种在木屑基中不能萌发菌丝,如加上1—2%过磷酸钙和1—2%骨粉则可萌发菌丝。用重新接种原寄主的方法也可起复壮作用。




药用真菌培育的一般设备和基本操作技术是什么?
培养基除了满足药用真菌的营养条件外,还要注意调节适宜的酸碱度。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固体及液体两种。 (三)消毒灭菌 为了分离得到所需要的药用真菌,并进行纯培养,所用的器皿及培养基都必须严格的消毒灭菌,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1.干热灭菌 主要在烤箱中进行。适合于玻璃器皿如吸管、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等,灭菌前器皿...

做真菌分离纯化,到培养基时,发现平板会有很多水汽,非常影响观察。 又...
在板子冷却至室温之前就不要动他们了,冷却到室温后分开,放4度去,倒着放。如果你的菌菌不怕培养基表面干,你也可以等板凝固以后尽快在超净台内打开盖子,大风吹它半小时,不过我不推荐吹板子。培养的时候千万别倒过来,真菌是要正面培养的啊~~培养的时候别封封口膜,应该不会有太多哈气了。接种前...

从土壤中分离真菌的方法步骤,具体一点!谢谢!!
一般取25g土壤加225ml水(十倍稀释),然后混匀(可根据样品中目标菌的数量大致范围确定合适的稀释倍数,如果不确定,可以多做几个稀释倍数。否则浓度太高长的菌落都集中在一起无法分离)。吸取1ml稀释液放在平板中,倾注灭菌好并凉至45度左右的真菌培养基15ml左右,水平摇晃混匀,置25-28度培养7天,...

真菌常用培养基汇总
货号:L8300 主要成分:蛋白胨(10g\/L),葡萄糖(40g\/L)用途:用于真菌、酵母菌增菌(GB标准)。2、沙氏琼脂培养基(sabourand’s agar medium,SDA),又称为沙堡弱培养基 货号:S9710 主要成分:蛋白胨(10g\/L),葡萄糖(40g\/L),琼脂(20g\/L)用途:是常用的分离或保存菌种用培养基。3...

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分离技术的异同点 急求,谢谢啊
异: 1.实验材料: PDA平板(真菌) NA平板(细菌)2.实验方法: 组织分离法(真菌) 划线分离法(细菌)3.分离后培养时间: 5-7天(真菌) 2-3天(细菌)4.操作步骤: 灭菌水清洗后滤纸吸水(真菌) 不吸水制悬液(细菌)同: 都是取病健交界处,70%酒精漂洗,...

分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有哪些类型
真菌培养基如,马丁氏培养基 察氏培养基、土豆培养基。固体培养时,由于霉菌菌落大,可以容易地淘汰掉酵母和细菌。可加链霉素等原核抗生素抑制细菌类。酵母分离采用麦芽汁培养基,一般可以淘汰掉霉菌。万一长了霉菌,可采用过滤方法除去霉菌菌丝,再培养获得酵母。

为何叫蔡氏琼脂培养基?与察氏培养基有什么区别?
蔡氏培养基中按15-20g\/L左右的量加入琼脂糖,就是蔡氏琼脂培养基了。以下是蔡氏琼脂培养基具体情况:用途:用于培养能以硝酸盐作为唯一氮源的真菌和细菌,及青霉和曲霉等霉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鉴别(GB\/T4789.28-2003,GB\/T4789.16-2003中4.77)。原 理:硝酸钠提供氮源;磷酸氢二钾是缓冲剂;...

培养真菌最常用的培养基是
琼脂培养基。培养真菌最常用的培养基是琼脂培养基。琼脂培养基是一种以琼脂为凝固剂,含有营养成分的固体培养基,广泛应用于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琼脂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琼脂、蒸馏水、糖类(如葡萄糖、蔗糖等)、有机氮源(如蛋白胨、酵母粉等)以及微量元素等。琼脂是使培养基凝固的主要成分,提供菌...

细菌和真菌用什么选择性培养基分离
分离未知菌,因为细菌不确定是哪一种,而且有的细菌代谢条件、营养条件要求都不一样,所以这样总的说来是很难说的。如果是临床标本,那么为了保证能尽可能地分离出目标菌,则应该使用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这样的高营养培养基(真菌也是),如果怀疑是厌氧菌感染则还需要提供其厌氧环境,如果是怀疑某些特殊的...

真菌的形态学鉴定方法优缺点
快速,简单,实用;不易观察到菌体,无法确定真菌种属。1、真菌鉴定是对真菌分离培养后的纯培养物根据菌落特征、镜下形态和结构确定菌种的过程,真菌的形态学鉴定法优点是快速,简单,实用。2、缺点是不易观察到菌体,无法确定真菌种属。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

梧州市19662161679: 什么是菌种的载体保藏法?
重维组织: 将药用真菌孢子附着在某种基物上进行干燥,然后加以保藏.其原理是利用菌孢子具有较厚的细菌壁,对干燥环境有很强的抵抗 能力,干燥保存后的孢子遇到适宜的条件,还能萌发生长的特性而进行保藏.因附着的载体种类很多,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1) 砂管保藏法该法是药用真菌孢子保藏在干燥的无菌砂土中.保藏用的砂土需先处理,应不含有机质及有害物质、PH值近中性、砂和土有一定的比例和细度,保藏用的砂土要无菌. (2) 滤纸保藏法以滤纸条为保藏基质,使药用真菌孢子吸附在滤纸条上,然后装人安瓿瓶或试管内,密封后保存于低温处.这种方法保藏时间长,菌种不易退化,可以保存数年,制作方法简单.

梧州市19662161679: 怎样鉴定真菌菌种?
重维组织: 1.试管培养: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将标本接种在琼脂斜面上,每个标本接种两支琼脂斜面,一支放37℃,另一支放于22℃~28℃,需氧培养.2.玻片小培养:主要用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和结构及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可用于真菌菌种的鉴定.3.平皿培养:表面较大可使标本散布,便于观察菌落形态,但水分易蒸发,只能培养生长繁殖较快的真菌.

梧州市19662161679: 什么是孢子分离法?什么是孢子分离法,如何进行孢子分离?
重维组织: 孢子分离法也称为孢子弹射分离法,是利用某些药用真菌子实体成熟后自行弹射孢子的特性,在无菌条件下,使弹射的孢子落到适宜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孢...

梧州市19662161679: 如何进行菌种自然基质简易保藏?
重维组织: 利用药用真菌自然生长的基质作培养基来保藏菌种的方法称自然基质保藏.自然基质很多,常用的主要有麦粒基质、木屑基质、树枝、发酵粪草等. (1) 麦粒保藏法挑选籽...

梧州市19662161679: 为什么要进行菌种保藏?
重维组织: 为了使所获得的药用真菌菌种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生活力、优良种性及纯正性,降低退化速度、防止污染,则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加以妥善保藏.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

梧州市19662161679: 什么是母种接种?什么是母种接种,如何进行母种接种?
重维组织: 母种即为原始菌种,也称作一级菌种,是从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所获得的纯菌丝体.母种的扩大培养也称作继代培养,或称移植、转接、转管等.自行分离或引进的原始菌...

梧州市19662161679: 菌种的收集方法 -
重维组织: 各菌种保存方法的优缺点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

梧州市19662161679: 药用真菌菌种制作如何配制母种培养基?
重维组织: 母种培养基也称为斜面培养基.(1) 马铃薯半合成培养基①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简称PDA培养基):马铃 薯(去皮)200克,琼脂16〜20克,葡萄糖20克,加水...

梧州市19662161679: 药用真菌菌种制作培养基有哪些种类?
重维组织: 培养基按其营养成分、形状或用途可分多种类型.通常按物理性状、营养物质两方面分类. (1) 根据物理性状分类根据培养基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将其分为液体培养基、半...

梧州市19662161679: 怎样分离特定菌种 -
重维组织: 菌种分离就是用无菌操作技术将所需的食用菌与其他杂菌分开,让其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而得到纯种.分离通常是在无菌条件下经分离技术进行的,是菌种制作程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其菌种质量的好坏,菌性的优劣与它有直接关系.菌种分离一般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菇(耳)木分离法3种,其中组织分离法操作简便,能保持菇种特有的优良性状,一般不必做出菇实验,所以采用较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