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时汉人称满洲人为鞑子,这个名称究竟有何来历?

作者&投稿:斋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时期汉人为什么称满洲人为鞑子?~

鞑由明代蒙古鞑靼部转意,北游牧民族(蒙古)称呼词义扩展而来的,泛指北边少数民族。
一般说来,鞑虏,鞑子,鞑靼,指的是塔塔儿人,就是鞑靼人。他们是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后与蒙古民族融合,并随成吉思汗西征。蒙古人是将“鞑靼”此名继承下去的民族。在蒙古西侵时,俄罗斯的王公们依然不称之为蒙古人,而叫鞑靼人。
元朝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候,对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进行了残酷的民族镇压,通过把人分为四等,把汉族看作是最卑贱的奴隶。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还把十家老百姓编连在一起,而且规定这十家只许用一把切菜刀,不允许汉人有任何自由。这些士兵,胡作非为,无恶不作,大家恨之入骨,都叫他们“鞑子”或“管家公”。
清代汉人反抗满族统治时,“鞑子”成为专指清朝统治者的蔑称。从清末兴中会成立到辛亥革命时期,许多反清的文告都用“鞑虏”指清廷。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兴中会,誓词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得到了普遍落实。那些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的词汇,如“杀鞑子”等,不再使用。此时重新出现的传说故事,也被以平淡的笔调来处理。又经过多年的洗涤净化,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就渐渐淡出了。

扩展资料: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缢身亡。旋即,满蒙八旗铁骑入关,席卷大江南北,彻底推翻了统治疆域比元代大为缩小的明朝,建立起辽阔的大清帝国。清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也是统治时间最长久的少数民族中央统一政权。直至1911辛亥革命,持续了260多年。
清朝是满洲人建立,“首崇满洲”,其次是蒙古、汉人。“首崇满洲”,又分“旧满洲”和“新满洲”,“旧满洲”归附时间更早,南征北战,功劳更大,地位更尊贵,是统治者最为信任、倚靠的核心团体,“新满洲”只能排在“旧满洲”外围,在统治圈层结构中较为边缘,被歧视并不意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鞑虏

满族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非汉民族,一个是女真族建立的和契丹族建立的西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藏族建立的吐蕃、蒙古族建立的蒙古汗国并列的金朝;另一个是以建州女真为主体,皇太极于1635年建立的大清,也即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清朝。满族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上溯到距今约6000-7000年前的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1][2],我国考古学界认为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当于西周时期,当是肃慎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猪、陶狗、陶熊。猪的饲养,说明古时民族部落已经过着相对稳定的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兼渔猎的原始生活。陶猪、陶狗、陶熊是作为陪葬品埋入坟墓的,是对死者灵魂崇拜的一种有力的证明。满族的先民肃慎自公元前22世纪的舜禹时便见诸史籍。《山海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竹书纪年》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即肃慎)来朝,贡弓矢。”禹定九州时,周武王、成王时,肃慎均派使来贡,最著名的贡品为“楛矢石砮”。周人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公元前夏商周时的肃慎王国、汉至两晋时的挹娄、北魏时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北宋至明时的女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大致上西迄贝加尔湖、叶尼赛河、勒拿河一线,南至山海关,东临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个亚洲东北部海岸线,包括楚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的广阔地区是满族先民(肃慎族系)的发祥地。
虞舜、夏商周满族先民肃慎人,汉代至三国,又称挹娄人。南北朝时,称勿吉人。勿吉,为女真语“窝集”之音转,乃是“森林”之意。隋唐时期,满洲族先民又称靺鞨,散布在以吉林为中心的为粟末靺鞨,散布在以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地区的为黑水靺鞨。公元669—926年,粟末靺鞨建立渤海国。渤海国历经15代国王,后被契丹所灭。至宋辽时期称女真,辽朝将女真分为两部,开原(今辽宁开原)以南称“熟女真”,开原以北称“生女真”。12世纪初,生女真的完颜部崛起,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一些部落后,于1115年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12世纪中国北方蒙古族兴起,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元朝,统一了中国。女真人从此置于元朝统治之下。
元亡明兴,女真人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努尔哈赤的祖先就属建州女真。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甚至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各部纷争,仇杀无止。因此,统一女真各部不仅仅是女真社会经济发展强烈要求,更是女真民族发展的强烈要求。
清代满洲侍卫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始了民族统一大业,并吸收大量汉族,蒙古族,组成了满族共同体,完成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建设。
满族自称“满洲”,满洲一词音译自满语manju,早在公元9世纪这个词即被用于对部落首领的称呼,《隋书、勿吉传》中记载“其渠帅曰:大莫佛瞒诎”到15世纪以后该词又称为“满住、曼楚”等,意义类似于今天汉语的“贵人、尊者”之意,到清太宗时期该词被用于民族名称。1911年辛亥革命后官方将“满洲族”简称为“满族”。
满族人在先秦时期称肃慎、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辽、宋、元、明时称女真。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则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镶蓝、白、镶白”八旗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在文化方面,满族对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圣祖玄烨主持编纂的《音韵阐微》、《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书,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早期满文著作,除《满文老档》、《满洲实录》和图理琛的《异域录》等,还有大量学习满文必备之书,如《清文启蒙》、《清文典要》以至《清文鉴》等等。《清文鉴》经多次增订,编纂成5种不同民族文字的满文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对满、汉、蒙、藏、维吾尔等各民族相互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一种重要参考资料。译书也很普遍,主要汉文名著,大多有满文译本。除官书不计外,民间说部如《三国演义》、《西厢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都有满文译本。其中以扎克丹译的《聊斋志异》译文最好,文字水平很高。同时,涌现出一批满族文学家。早期著名的词家纳兰性德著的《侧帽集》和《饮水集》,清新婉约,生动自然,足与当时词坛上负有盛名的汉人朱彝尊和陈维崧媲美合称“三大家”。乾隆中期,曹雪芹著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艺术推到空前高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满族人,老舍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还是杰出的曲艺家。他的作品众多,而且脍炙人口。不愧为当代的“人民艺术家”。
满族崇尚理学,满族大儒曾将《大学》《中庸》《论语》《孝经》等书译成满文,以教旗人,其书圆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境地。从皇帝、王公到一般满族文人有大批人寄情于绘事,出现了许多著名画家。镇国悫厚公高塞,自号“敬一道人”,工诗画。《池北偶谈》评他的小景“笔墨淡遗,摆脱畦经,虽士大夫无以蹄也”。慎郡王允禧,他“所作山水花卉,能合石谷、南田为一手,本朝宗藩第一”。另外,象瑶华道人、唐岱、布颜图、麟庆的夫人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画家。铁保、永理是满族著名的书法家,与翁方纲、刘镛齐名,并称四大家。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书法,至今为书家称道。当代的书法大家启功也是满族。全国人大常委溥杰的书法也别具风格。
满族文化非常发达。大量的神话、传说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萨满教的精神核心及概括性展示。既有口耳相传的,又有经文记载的。按内容,满族神话可分为:①起源神话。包括人类起源、万物起源、文化事物起源等。②宇宙关系神话。在萨满族神话中,宇宙是一个喧嚣的多层的立体世界,即所谓“登天云,九九层,层层都住几铺神”,每层天中都有人和动、植物、有恶魔和善神,各层间互通。③灵魂神话。满族神话的特点,是动、植物神话、祖先神话,自然神话共融一处,并有图腾崇拜的遗迹。
《满文老档》:中国清代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档册)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共180卷。主要记述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宫廷生活、习俗、天文、地理等等。《满文老档》史料原始,记事广泛,内容丰富,对《清实录》等书的校订补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清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和满族语言文字演进史提供了较系统而翔实的资料。
《八旗通志》:由鄂尔泰等奉旨撰写。雍正五年(1727年),鄂尔泰等奉命修《八旗通志》初集,250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铁保等奉赦续修。至嘉庆四年(1799年),历时12年完成。该书分八志、八表、八列记叙清太祖努尔哈赤至清世宗时八旗沿革、社会及军事组织、人物传略等项。对研究八旗制度十分有价值。
《御制五体清文鉴》:清代官修满、藏、蒙古、汉、维吾尔五种文字对照辞书。成书于乾隆末年。内容丰富,是中国少数民族辞书中的巨著。
《尼山萨满》:史诗《尼山萨满》也叫《音姜珊蛮》。满族著名史诗。流传于黑龙江流域。讲的是一个女萨满为从阴间救一少年的魂,经历重重难关的故事。有多种手抄本流传。
满族剪纸:十二生肖满族剪纸艺术剪纸:满族喜欢贴窗花。用各种彩纸剪成各种鸟兽花卉,古今人物,贴在窗户上,栩栩如生,充满活力。还有另外一种剪纸艺术,就是挂笺,或称挂钱。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用五色彩纸,剪成长约40厘米,宽约25厘米不等的纸块,中间髅刻云纹字画,如丰、寿、福字,下端剪成犬牙穗头,悬挂于门窗横额、室内大梁等处,五彩缤纷,喜气洋洋。最早挂笺是祭祖场所的装饰品,一般都是单数。传闻自家宗族祖先是从长白山几道沟来的就挂几张。黑龙江宁安、海伦等地的剪纸艺术在全国艺坛上享有盛誉。
满族补绣:满族民间工艺。或称“钉线”,主要流行于东北地区农村。以家织布和棉线为原料剪缝而成,黑白色为主调,间用他色。纹饰以榴开百子、吉庆有余、葫芦盘长、福寿长春、八宝等吉祥图案为主,多配以较粗重的黑色边饰,常绣于枕顶、荷包、幔帐、坐垫之上。
满族人能歌善舞。其先世株褐人的舞蹈具有战斗风格。女真人的习俗,“以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大金国志》卷39)明代女真人乘兴起舞,并有琵琶伴奏,大家拍手而歌,特别是在节庆宴会上,主客男女轮番起舞,节奏和谐,一人领唱,众人皆呼:“空齐”相和。进入辽、沈后,更多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歌舞形式。久居东北的满族人,经常举行群众性的歌舞活动。曾盛于北京,流传到东北的“子弟书”始创于八旗子弟,为满族人所喜爱的文艺形式。晚清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满族曲艺表演艺术家。驰名艺坛的有赵星垣、双厚坪、金万昌、谢芮芝、品正三、常澍田、程树棠、荣剑尘、常宝馥、连阔如、侯宝林、关学增等。这些曲艺表演家,其表演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隆兴舞和九折十八式是本民族的传统舞蹈。舞蹈的特点,多由狩猎、战斗的动作演变而来。如隆兴舞,要选一些身体强壮的人,穿豹皮唱满族歌,伴以箫鼓。舞者一半人扮在虎、豹等兽,一半人骑假马追射,称作“隆庆舞”,逢喜庆宴会,主、客男女轮番起舞,举一袖于额,后一袖为背,盘旋进退,一人唱歌,大家呼“空齐”相合。九折十八式,姿势复杂繁多,有打渔的姿势,穿针、织网的资势,欢庆的资势,单奔马,打猎姿势;双奔马、出征的姿势;大小盘龙、龙戏水的姿势,怪蟒出洞,龙蠕动的姿势。十八式,即十八个舞蹈动作。
满族秧歌秧歌舞:又称“鞑子秧歌”。多于上元夜表演。舞者十数人或数十人不等。表演者各持尺把长两圆木,边 击边对舞。常由三四人扮妇女,三四人扮参军及扮持伞灯者,饰卖膏药者为前导。以锣鼓伴奏,“舞毕乃歌,歌毕乃舞”。是化妆的歌舞表演。有徒步、高跷之分。若两秧歌队于路相遇,即行抗肩礼互敬。
莽式舞:中国清代宫中宴会上表演的满族舞蹈。莽式分男莽式和女莽式。跳莽式必有歌唱和,一人领唱,众人以“空齐”之声相和,加强节奏,故也有人称之为莽式空齐舞。舞蹈粗犷有力,动作幅度较大,多是骑士步,这与满族先民尚武有关。
腰铃舞:满族民间舞蹈。由数名腰系铜铃男子表演。表演时打着响板,扭动腰铃,使板声、铃声相和。源于满族早期骑射生活。
庆隆舞:庆隆舞是在丰收年景和庆祝大典中进行的一种场面性舞蹈,是清朝宫廷舞蹈中最具满族特点的舞蹈,留有民间舞蹈的深刻痕迹。庆隆舞喜起舞和扬烈舞,源于莽势舞。乾隆年间命此名。用于宫廷内元旦、万寿节、除夕及皇帝大婚等所举行的盛大筵宴上,多由王公大臣与司舞者共同表演。舞蹈规模颇大,包括乐器伴奏多达百人。
大五魁舞:又称“五魁舞”,是满族民间一种庆贺舞蹈。源于满族早期的狩猎生活,多于丰收、狩猎归来时表演。该舞蹈由五人分别头戴虎、豹、熊、鹿、狍的面具做拟兽的跑跳动作,欢快有趣。
单鼓腰铃:单鼓腰铃系艺人们口头的称呼,亦称“打单鼓子 ”或“耍腰铃”。是一种腰缠许多小铃,手持“单鼓”(或“抓鼓”)而舞的祭祀舞蹈。满族信仰萨满教并尊奉“鹰神”、“蟒神”、“乌鸦神”等。逢年过节,祭祖之日先将“佛头妈妈”请上神位,后由“查玛”开始起舞,他们头戴帽,身扎腰铃,手持抓鼓边跳神舞边唱神歌。他们先在屋里跳,然后到院外跳。祭祖内容一是悼念祖先功德,二是保佑天下太平,三是祝愿风调雨顺,四是祈祷病除灾消。
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满族的服饰,男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流行。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时见长辈行“打千”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习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2314.html#7

​一般说来,鞑子,鞑虏,鞑靼,指的是塔塔儿人,就是鞑靼人。他们是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后与蒙古民族融合,并随成吉思汗西征。

在蒙古兴起之前,这是蒙古草原上所有游牧民族的总代称。塔塔儿人生活在大兴安岭西,阿尔泰山杭爱山以东,在欧亚民族大迁徙时西迁。 蒙古人是将“鞑靼”此名继承下去的民族。在蒙古西侵时,罗斯的王公们依然不称之为蒙古人,而叫鞑靼人。后来在此地蒙古残存政权叫做喀山,其主体民族还是鞑靼人。以至南俄的一片草原叫做鞑靼草原。

之后,鞑靼人一直成为蒙古的代称,在明初反元时,一般蔑称叫蒙古鞑子。同时之后,这也成为了其他游牧民族的代称。

鞑虏,鞑子,鞑靼,是宋朝时期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一个游牧民z,叫做塔塔尔,也叫鞑靼人,当然都是音译。后来这个部族与蒙古人融合消亡。蒙灭宋之后,宋遗民就称蒙古人为鞑子、鞑靼,以表蔑视他们没文化,到现在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大部分还知道中秋节的来源是“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

16世纪后期,后金兴起,与蒙古贵族通婚成为女真贵族的时尚。满人入住中原后,“鞑子”又成了受压迫的汉族人民对满清统治者的蔑称。

总之,鞑靼族和中国历史上的犬戎、匈奴、乃蛮、东胡、濊貊、羯人、突厥等,从里面的“鞑、犬、蛮、奴、胡、厥”等字眼可以看出来,有辉煌文化的汉人,给予他们这些游牧人的民族名称可谓是轻蔑至极。

一般说来,鞑虏,鞑子,鞑靼,指的是塔塔儿人,就是鞑靼人。他们是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后与蒙古民族融合,并随成吉思汗西征。
在蒙古兴起之前,这是蒙古草原上所有游牧民族的总代称。塔塔儿人生活在大兴安岭西,阿尔泰山杭爱山以东,在欧亚民族大迁徙时西迁。 蒙古人是将“鞑靼”此名继承下去的民族。在蒙古西侵时,罗斯的王公们依然不称之为蒙古人,而叫鞑靼人。后来在此地蒙古残存政权叫做喀山,其主体民族还是鞑靼人。以至南俄的一片草原叫做鞑靼草原。
之后,鞑靼人一直成为蒙古的代称,在明初反元时,一般蔑称叫蒙古鞑子。同时之后,这也成为了其他游牧民族的代称。

鞑子是古代汉人对少数民族的统称蔑称,元朝时期蒙古灭亡南宋,那时候就叫他们蒙古鞑子,后来的杀鞑子据说就是中秋节在月饼里边包的起义暗号,所以蒙古人不过中秋节。满清入住中原建立政权,中原汉人依然对他们称呼为满洲鞑子。多有蔑视之意

不是吧,鞑靼 也称鞑子!是唐朝时期蒙古高原上的说突厥语的白种人,和说蒙古语的黄种人。也指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


清朝十二个皇帝中哪两个是纯满洲人?
康熙的生母慈和慈禧太后是汉族和大臣童图来的女儿。所以康熙皇帝是满蒙汉血统的皇帝,其中汉族占一半。八帝之后,都是康熙皇帝的直系后裔。他们也有满族、蒙古族和汉族三种血统,但由于生物氏族不同,他们的血统略有变化。其中,雍正、甘龙、道光、咸丰、叶童、光绪、宣彤等七位皇帝的母亲都是满族人。特别...

满族的来历(据说有一些人是通古斯人,是吗?)
满族的祖先是女真人,女真人在商朝甚至以前,就住在今天中国的东北(包括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叫做肃慎。东汉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汉人称他们为挹娄。南北朝刚刚对峙的时候,又改称其为勿吉,隋朝时称靺鞨。自秦朝到西晋永嘉之乱,也就是所谓的五胡乱华之前,中国中样征府,北部边境,最远也就到辽河,...

清朝汉军八旗人和满洲八旗人的地位是否完全平等呢
其实当时是分为在旗和不在旗,汉人也可以在旗。从严格意义上讲满足人和汉族人是可以通婚的,只是这个汉族必须是在旗的。严格的讲在旗的汉人比不在旗的满人地位高。

清朝的满洲人呢
很多金姓,如果还是上三旗,有80%可能是爱新觉罗的人;还有的不用爱新觉罗,直接用名代替,启功老先生就是爱新觉罗姓;其他的不少满人被汉化,基本上分不出满汉的区别了,大兴安岭林区还有老满人,人数都不多了,年轻一代很少有会说满语的,服饰等传统还有保留 ...

清朝的旗人是什么人?是满洲贵族吗?那什么是满人?
满人即满族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满族历史悠久,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为什么清朝的时候是一个小小的满洲满簇人当了汉人的皇帝?
因为清朝是由满族人创立的 。 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

满清鞑子是什么意思
满清鞑子是是历史上汉人对北方的少数民族满族的称呼。鞑子(或鞑虏)的最初称呼是专指鞑靼人。辽金之纪又称“塔塔尔”,成吉思汗时期并入蒙古,元以后译称鞑靼,后泛指东蒙古各部。鞑子这个词在明朝也就成了蒙古人的代名词。明朝以后,将从蒙古人通称为鞑靼人,出于民族间历史和现实仇恨、经济优势、...

满清朝族对汉人开旗什么意思?
题主可能想问的满清推行的“抬旗”制度吧?所谓“抬旗”是用来提升投靠满清的汉人的地位的,因为当时所有的满族人都被编入了八旗,享有很多特殊的权力,即使满清入关后,很多重要官职也优先选用满人,而要加强自己统治,又必须引入汉人中的人才,于是针对这些既有忠心又有才能的汉人、就把这些人录入八旗...

清朝时满族有多少人
清末时满洲八旗总数壮丁21万,满族人口一共105万,入关260多年人口额外增长了将近3倍,是原来的近4倍,而同一时期的清末汉人有4亿。从1911清灭建立民国到现在2011年,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满族人口为9,846,776人,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现在2011年估计有1200万左右,100年增加10倍,...

金国是不是清朝的祖先,金国,女真族和清朝,满族是同一个民族吗?_百度知 ...
帮助的人:2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金国,女真族和清朝,满族是同一个民族吗? 众所周知,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清朝的前身是后金国,被认为是金国的再生,这在教科书是明白无误铁板钉钉的说法,可是当我们认真思考就会发现存在着巨大差异,金国皇族姓氏完颜和后面的爱新觉罗感觉...

荆门市15858139903: 清朝时为什么汉人要叫满人鞑子 -
将宗齐斯: “鞑子”是汉族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蔑称,来源是蒙古的别称“鞑靼”——大概是一个模拟马蹄声的形声词.到明末时鞑子这一称呼也被用到满族身上.

荆门市15858139903: 满清鞑子是什么意思 -
将宗齐斯: 满清鞑子是历史上汉人对北方的少数民族满族的称呼.最初,“鞑子”这一称呼特指鞑靼人,即今天的蒙古族.自辽金时期起,鞑靼人逐渐成为东蒙古各部的统称.至明朝时期,鞑靼人普遍被汉人称为鞑靼人,这一称谓在明朝以后逐渐带有贬义...

荆门市15858139903: 鞑清什么意思 -
将宗齐斯: 鞑,是古代中原对北方游牧族群的称呼.鞑清则是满清. 鞑字并非表现汉人的民族主义,而是文化至上主义.实际上古代对非中原族群的称呼并不是绝对的蔑称.而是站在一定的文明高度的基础上对较低族群的区别对待. 对待对等文明,中原则以平等待之. 比较明显的是明代在对西方科学的态度上:如徐光启的“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 在区分华夷的华夷之辨中也以文明为判断依据:夷入夏则为夏,夏入夷则为夷. 相反到了满清由于对华夏文明的错误理解,加上以野蛮占据文明的征服者心态,满清时期才以一种绝对的态度盲目的蔑视外来的一切(甚至是华夏本身,尽管它不自觉的正在其中接受浸润和同化).

荆门市15858139903: 什麽叫鞑子? -
将宗齐斯: 恩,鞑子是对北方民族的蔑称,应该是鞑靼人,蔑称鞑子.但蒙古人和满洲人却是不同的民族. 元朝时蒙古人称南宋汉人叫蛮子,南宋叫蛮子国.就连地图上都标明南宋为蛮子国.也是对南方汉族的蔑称~

荆门市15858139903: 鞑子是东北人吗
将宗齐斯: 不是,鞑子是历史上汉人对北方少数民族如蒙古族和满族的蔑称.在蒙古兴起之前,鞑子是独立一个民族,生活在大兴安岭以西,阿尔泰山杭爱山以东,在欧亚民族大迁徙...

荆门市15858139903: 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什么满人叫鞑子.满人会自称?
将宗齐斯: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鞑虏,鞑子,鞑靼,指的是塔塔儿人,就是鞑靼人.在蒙古兴起之前,蒙古草原上所有游牧民族的总代称.塔塔儿人生活在大兴安岭西,阿尔泰山杭爱山以东,欧亚民族大迁徙时西迁. 蒙古人是将“鞑靼”此名继承下去的民族.在蒙古西侵时,罗斯的王公们依然不称之为蒙古人,而叫鞑靼人.后来在此地蒙古残存政权叫做喀山,其主体民族还是鞑靼人.以至南俄的一片草原叫做鞑靼草原. 鞑靼人一直成为蒙古的代称,我们反元时,也是叫他们蒙古鞑子, 同时鞑子也成为了其他游牧民族的代称.具有讽刺的意味在其中. 既然这个词有很重的贬义色彩,那么满族同胞自然不会用它来自称.

荆门市15858139903: 北国达子是那个朝代 -
将宗齐斯: 明朝、清朝.汉人称满人为鞑子! 希望采纳!谢谢!

荆门市15858139903: 蒙古人为何称之为鞑子
将宗齐斯: 明朝时分中原人和蒙古人 蒙古人为了生存就会去中原抢东西 鞑就是抢掳的意思 后来中原人就称蒙古人鞑子

荆门市15858139903: 介绍鞑靼人的分布和风俗习惯?
将宗齐斯: 塔塔尔是蒙古族的部落之一,又称鞑靼,两者均是“Tatar”的音译. 塔塔尔族主要... 和鞑子(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清末特指清朝统治者). 塔塔尔族有自己的语言,...

荆门市15858139903: 满清鞑子和日本鬼子有区别吗?
将宗齐斯:满清鞑子是明朝想复国的人说出的,指的是满洲人,有骂人的意思,现在满汉和所有少数民族都是一家人,神州大地各民族人们都是同胞兄弟,除了偶有玩笑,再也没人这么称谓了. 日本鬼子,是国人对当年侵华日军的叫法,在中国人心里,“日本鬼子”这个名字,意味着侵略、邪恶、代表着烧杀抢掠、国恨国耻和仇恨.“日本鬼子”,也时刻提醒国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但是当年的鬼子,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对当年犯下的滔天罪行,至今为止还是死不认账,侵略之心不死,所以即要不忘国耻,又要警钟长鸣,还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积极建设强大的祖国,抓紧现代化的国防建设,让我们的国家和军队更加强大,是颠扑不破的硬道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