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的人物传记

作者&投稿:居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城南旧事是不是人物传记~

是的,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主要说的是她从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

推荐:《论语通译》《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莱特》《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谈美书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 《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

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

林海音于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的“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于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

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于1999年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扩展资料: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

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代表作有《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的“蓝眼镜蛇奖”。

1948年,林海音一家从南苑机场上机回台湾。飞机到了上空,在方方正正的古城绕了个圈,最后难忘的一瞥是协和医院的绿色琉璃瓦。“人生百岁几日春,休将黑发恋风尘,去年此地君曾至,想见莺花待故人”。从此,林海音笔下的北平,便是乡愁的味道。

如果说老舍描绘的四九城亦庄亦谐,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感悟古城的气质。那么林海音的笔下,则是从一个孩童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蒸汽腾腾的生活热度。

那萦绕不散的北平吃喝记忆,或许从单篇的作品里难以深刻体会,但如果将林海音所有儿童文学作品集结为《林海音儿童文学全集》,则一目了然。不禁让人羡慕,有一个住在味蕾上的童年,尤其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是多么幸福。对于孩子来说,又会具有多么大的诱惑力。

林海音没有在文中回忆大饭店的金碧辉煌,也没有描画老北京的宫廷琼浆,她在文中说:“北京做了八百年首都,有所谓五大名菜:烤鸭、烤肉、涮肉、谭家菜、宫廷菜。我不打算说,也不会说,我要从民间的家常菜说起”。

那些寻常的吃食藏在小胡同小巷子里,林海音却如数家珍,烧饼油条夹泡菜、酸辣萝卜条、玉泉山的汽水、糖炒栗子、四季鲜果等等,都是不可追回的记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林海音舌尖的乡愁





  林海音,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林海音的创作非常丰富,它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神的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其中,《窃读记》被选为小学语文第九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被选为初中七年级下册课文

林海音,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林海音的创作非常丰富,它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神的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其中,《窃读记》被选为小学语文第九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被选为初中七年级下册课文

林海音小传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从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散文充满乡恋、哲理、亲情,浸润着人们的心。那北京风貌、台湾民情、异国景物,以及天伦之乐、同乡之亲、师生之谊,读书心得,偶闻杂感,都令人兴起缕缕情思。而最令人感动的是:大多文字都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挚爱,对第二故乡北京的怀念。“我漫写北平,是为了我多么想念她,写一写我对那地方的情感,情感发泄在格子上,苦思的心情就会好些。”(《陈谷子·烂芝麻》)她把满腔思恋,倾诉于对昔日亲朋好友的怀念中,表现在北京特有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市场变化的描绘上。至于北京的四季美景,在作者笔下,展现的是一幅幅彩色鲜明的图画:明媚的春,欢乐的夏,红叶满山的秋,鹅毛大雪的冬。“那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去,我是多么熟悉那里的季节啊!”“然而这一切,在这里何处去寻呢?像今夜细雨滴答,更增我苦恋北平!”
(《苦念北平》)。作者的绵绵情思,真是“诉不尽,理还乱”!此外对天安门、故宫、景山公园、文津街、虎坊桥、天桥、地坛等地的深情描绘,都洒下了作者相思的泪。因为“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根一样。”人同树,没有根是无法生存的。这也是她虽然长住台湾,但她这个人,她的作品却“有浓厚的北平味儿,”“甚至比北平人还北平”的原因。

她自然也爱她的故乡台湾。那里到处可见的相思树、香花,台北的温泉,狮子山的美景,妈祖生日的热烈气氛,高山族少女的恋爱生活……都再现在她的篇章中,倾注着她的温情。而对故乡的英雄,则更是无限崇敬,如《雾社英魂祭》,洋洋数千言,从雾社山民的祖先写到今日雾社的庄严美丽,从山民的自由幸福生活写到日寇入侵后的悲惨命运,又从山民的奋起反抗写到殖民地者的残酷镇压,更从英雄的顽强战斗写到烈士精神的永垂不朽。跨越了那么漫长的岁月,描写了那样壮阔的画面,全文感情深沉而主题深刻,笔势纵横而线索明晰,处处围绕着烈士精神与山河同在这个凝聚点取材,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从而使这篇祭文成为一首缅怀英烈的颂歌。

林海音的另一些散文,则注重哲理的探求。如因“窗”的特殊作用而判“窗是有情的”(《窗》),而“门”则是“无情的东西”(《门》);作者通过对“门”的有关成语的种种解释,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得别具一格。更指出狗仗人势的可憎(《狗》),至于钱,也不是万能的东西,因为它买不到青春、生命的真理(《钱》)。只有春,才是充满希望的,“儿童,春天,希望,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春》)。这些内涵丰富、哲理深刻的散文,是林海音对人生深入观察的结晶。

林海音叙写夫妻情、母子爱、师生谊之类的散文,充满一种真挚。亲切的情趣美。如妻子为尽妇责,好心地把丈夫书桌上乱物整理好,反而引起丈夫的怪脾气,妻子据理力争,丈夫只好认输:“算你赢,还不行吗?”结尾多么风趣而亲呢!《今天是星期天》中的丈夫,为了让忙了一星期的妻子休息,不让她进厨房,他带领孩子们做饭炒菜,把他对妻子的体贴,以及他不会做家务事而闹出的各种笑话,渲染得满纸生辉。作者还常选用一些生活细节来突出这种情趣,如“丑小鸭”们“侦察出父母因熬夜写作而偷吃东西”的物证后,四张小脸冲着“我”要求“赔”的笑剧(《鸭的喜剧》);为帮助学生默默改错误,以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她又采用先叫学生一个一个走到操场,让偷球者自己去还球,小偷不敢还;后又用学生和老师一个一个走出教室又一个一个走进来,小偷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把球放回原处,虽然老师明知是谁,也不点破,这一组细节描写,显得新颖别致,更体现老师一片爱心和巧妙的工作方法。……这样描写,妙趣横生,充满诗情画意,折射出作者热爱生活的底蕴。

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林海音散文构思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设,却又不露痕迹。如《贝多芬的力》,作者既写贝多芬父亲的酗酒和母亲的早丧,又写他负担全家生活和培育两个弟弟的艰难,也写他失恋的痛苦,耳聋的打击,以及他立了遗嘱又奇迹般地活了二十五年,直到完成《第九交响乐》才在贫病中逝世。全文紧紧围绕着这位杰出人物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力”这个焦点上,从而使这篇散文凝炼、浓烈,并以它思想的光辉而使读者受到启迪。《辛酸餐馆泪》。《日落百老汇》、《诗的婚礼,诗的岁月》也体观这种构思的特点。有些篇章,用对比突出主题,如《五十两黄金·一块抹布》、《二弦》。但她大多散文,都以清新的文字和素淡的笔调,将一个短小的故事、一件普通的事物,舒徐自如地写出来,让读者得到丰富的感受。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其中,《窃读记》被选为小学语文第九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被选为初中七年级下册课文


海音寺潮五郎的人物获奖
本名末富东作(すえとみ とうさく),生于鹿儿岛县。大学毕业后,在鹿儿岛和京都等地做中学教师。28岁初次以“海音寺潮五郎”为笔名发表作品。1936年以《天正女合战》、《武道传来记》获第三届直木奖,此后专注于历史小说和传记的写作。1968年获第十六届菊池宽奖,同年,日本政府授予紫绶勋章。1969...

想了解日本战国历史可以看什么书
《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的作者千成葫芦(笔名),首创中国与日本的历史人物比较法,第一部以 张居正 和 织田信长(日本诸侯) 为主人公,第二部以 海瑞、戚继光 和 丰臣秀吉(日本诸侯)为主人公,第三部以 努尔哈赤 和 德川家康(日本诸侯)为主人公,讲述、评论这几位主人公相关的历史故事,不断...

日本战国历史的书
德川家康传~!也是司马辽太郎写的~!以上几个已经给你推荐好几本了~!!我就不在给你推荐别的书了~!!如果你想真的了解战国史的话~!!我建议你可以看看大河剧~!!《武田信玄》《织田信长》《葵德川三代》有名<幕府大将军>在优酷里就有 ...

请朋友们介绍几个日本战国的游戏
信长之野望11、12、13都是即时战略的 太阁立志传5属于角色扮演 回合制的 天下一统5也是回合制的 令旗所向 幕府将军 战国无双1、2是砍人的 武田信玄(信玄的野望)1、2、3也属于即时战略的 还有战棋类的毛利元就传和织田信长传 对了还有很经典的战国史 日本史书可不好找 战国时的历史资...

日本战国小说
菊与刀》,辽太郎的书就《宫本武藏》世俗化些,其他都偏史学性,不过武藏是战国后面的就是了。另外两本没看过不清楚。中国的人物传记建议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这本关于战场下的事描述的还是很不错的。中国自己写自己人的就只推荐《李自成传》,毕竟闯王的故事比较传奇些,以上 ...

找一本日本历史
首选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十三卷,500万字,柏杨称其为日本的三国演义.司马辽太郎的《丰臣家族》,这两本我都看过,很不错。如果你是因玩TK4或TK5之类而喜欢上日本历史,不妨从丰臣家族开始看。因为你的“基础”不太牢,《丰臣家族》是很多故事“拼”成的,有利于你看!而《德川家康》很长,你...

有没有全面的关于日本战国时期的历史小说?
《上杉谦信》,海音寺潮五郎(日),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伊达政宗》,山冈庄八(日),重庆出版集团-新世界出版社 《德川家康》,司马辽太郎(日),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丰臣家族》,司马辽太郎(日),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风林火山》,井上靖(日),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时代小说的日本时代小说简史杂谈
(注1:教养小说:如歌德的《维廉·迈斯特》,以人物传记形式传达教育意义……不知道中文准确怎么称呼。)2.关东大地震与大众小说的兴起(大正末年~昭和10年)讽刺的是,大众小说得以蓬勃发展最大原因,是大正12年的关东大地震。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让日本大众传媒原有的根底得以彻底换血,大众文学也随之向成熟飞跃。大...

希望谁能推荐几本关于日本战国时代的书??
回答:最近,市面上出了本新书叫《天下布武》,作者赤军。主要是讲信长的,内容我看过还是比较严谨的,绝不是什么演义。很值得看的一本书。

有什么写日本战国小说,写的比较好的
推荐一些日本战国的历史类小说:海音寺潮五郎《上杉谦信——天与地》,新田次郎《武田信玄——风林火山》,津本阳《丰臣秀吉——梦中梦》《德川家康——乾坤梦》《宫本武藏》,吉川英治《宫本武藏——剑与禅》,隆庆一郎《影武者》,司马辽太郎《国盗物语——斋藤道三》《国盗物语——织田信长》《...

包河区13087079372: 林海音的生平简介 -
郟图云芝: [编辑本段]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

包河区13087079372: 有关林海音的资料 -
郟图云芝: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

包河区13087079372: 关于林海音的资料 -
郟图云芝: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音,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

包河区13087079372: 有关林海音的简介 100字左右 -
郟图云芝: 林海音 (lin hai yin) (1918—2001)林海音,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包河区13087079372: 林海音的故事,快点快点... -
郟图云芝: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包河区13087079372: 林海音简介,要简洁,不超过150字 -
郟图云芝: 一、简介 林海音,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 .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

包河区13087079372: 林海音简介50字 -
郟图云芝: 林海音(1918年-2001年),林海音,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作家.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

包河区13087079372: 林海音资料 -
郟图云芝: 林海音 (1918—200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林海音作...

包河区13087079372: 林海音资料 -
郟图云芝: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包河区13087079372: 跪求林海音简介
郟图云芝: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