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经全文

作者&投稿:习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经《观音经》的全文~

观音经全文 :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 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 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 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悯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悯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即时,观世音菩萨,悯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螈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扩展资料:
《观音经》是观音信仰中重要一部经典,经文内容即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后秦弘始八年(406年)鸠摩罗什所译。“普门品第廿四”又称《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由于广受弘传,于是另行单本流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音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扩展资料: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可分为七部分:一、总纲分,二、色空分,三、本体分,四、妙用分,五、果德分,六、证知分,七、秘密分。作此七分,层次清楚,纲举目张,易于理解。

一、总纲分
此分总的摄持心经主要含义,即修甚深观照法门,照见诸法皆空,出生死苦海,证无上菩提。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从菩萨大悲济世,寻声救苦来说,名观世音;从菩萨智慧广大,观照无碍来说,名观自在。从悲德与智德立此二名。菩萨本地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为利济众生,现菩萨身。
观自在的‘观’字很重要,修心关键在一‘观’字。此观并非眼观,而是回光返照,观我非空非有、寂寂无念、了了常知的本来觉性,这是修心的总诀。所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须臾之间,摄念观心,薰成无上大菩提种。’又:‘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
观心法门在初下手时,必先放下一切妄想杂念、心身世界,直下回光观看自己当下的心念,这时定觉妄念忽生忽灭,奔驰不停,要既不随逐流浪,也不著意遣除,因妄念本空,原是无可遣除的。久观纯熟,妄想分别便能逐步歇落,达于空寂。
这是慧以资定,楞严经所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时要继续前进,时时处处从寂定的性体上,起观照妙用,这是定以资慧,久久便能达到定慧一如、寂照不二的地步。所以华严经说:‘汝等观是心,念念常生灭,如幻无所有,而得大果报。’
‘观自在’便是常寂常照,了了见性,自在无碍的意思。‘菩萨’具体称‘菩提萨埵’。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指一切众生),合称‘觉有情’。菩萨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觉觉他为行愿,功行圆满,便成为福慧具足的佛陀。
‘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行’即修行。‘深般若’是对浅而言。凡夫无明障覆,般若不开;二乘人只证我空,知五蕴假合,并无实我,但不明法空,不明五蕴诸法,也是缘生性空,并无实法,所以见理不彻;至于初发心下位菩萨,观力微薄,都是浅小智慧,不能叫深般若。
惟有像观自在这样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能以甚深智慧觉照,而证入定慧圆明,自在无碍的境界。‘时’正是寂照同时,体用不二的时候。
‘照见五蕴皆空’
‘照’即般若观照,‘见’即亲自证知。菩萨依实相般若之体,起甚深观照般若之用时,证知五蕴身心等一切诸相,无不是运动变化,幻生幻灭,其性本空。
实相之体,犹如镜体,五蕴诸法,比喻尘垢,般若妙智,正像镜光,观照功夫,则如磨镜,镜体本具光明,虽为尘垢所障蔽,光明不失,若用功摩擦,自然垢尽明生。楞严经所谓‘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凡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以及宇宙间一切物质现象,都属色法,因为是有形色、质碍之物。‘受’即感受,是五个遍行心所中的受心所,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
‘想’即想像,是想心所。‘行’即造作,是思心所。‘识’即了别,是八识心王。这四者都是心。此色、心二法,皆是因缘所生,也即各种条件和合而有,并无自性,所谓缘生性空,故曰‘五蕴皆空’。五蕴之性虽空,但体即真空,譬如波相虽幻,但体即是水,水与波是不一不异。
这里的‘照见’如渡船,‘五蕴’如大海,‘皆空’如彼岸。即依此般若渡船,渡过生死苦海,到达涅盘彼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诸相非相’即‘照见五蕴皆空’。如果照见五蕴皆空,那么自性大光明宝藏,便全体现前了。
‘度一切苦厄’
身心痛苦不安,叫苦厄。般若不开,苦厄未除,不能叫度。苦厄归根属于心,度心只有仗甚深般若。照见五蕴本空,心便得解脱自在。凡夫不明苦厄的根源,不知五蕴的实质,更不知慧照的妙用,所以长劫沉沦于烦恼此岸。
若能照见事事物物一切诸法,自性本空,就能破除我、法二种执著,不被见思、尘沙、无明种种粗细烦恼所缠缚,而能解脱分段、变易两种生死,出离世间、出世间的一切苦厄,所以说度一切苦厄。

二、色空分
此分说明五蕴诸法,与真如空性,无二无别。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所说的‘色不异空’等四句,正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佛教哲理上的反映。

三、本体分
此分说明本来之体性,实无生灭、垢净、增减等相,无相之相,正是当人的本来面目。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菩萨又告舍利子:此五蕴诸法的真空实相亦即本觉理体,是本来无生,故亦无灭;本来不垢,故亦不净;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此六字,正显示人人本具的绝对心体。
此心体离一切虚妄对待诸法——人我、是非、顺逆、得失、美丑、憎爱。分别既息,则无分别之妙智,昭然现前,非空非有,无实无虚,法尔如是,所以叫本觉,或本体。

四、妙用分
此分由体起用,空一切相。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文中有许多名相,先作一下解释。‘五蕴’的蕴是积聚的意思,亦叫五阴,‘阴’是能遮蔽真性的意思。前已讲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名十二处。‘根’是能生的意思,能生六识;‘尘’是染污的意思,能染污真性。
‘十二处’的‘处’即方所,就是说根在内,尘在外,眼对色,耳对声,各有一定方所,也叫十二入,‘入’是说根尘互相涉入。‘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即十八界。
‘界’是说各成界限。六根为内界,六尘为外界,六识为中界,六根、六尘、六识和合成十八界。此蕴、处、界三者,通常称为三科。主要为了破凡夫我执,根据对色、心所迷执的偏重,而有开合的不同。
文中‘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是简略之词,其内容即十二因缘,以前者为因,后者为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所以叫十二因缘。
‘无明’是过去世的无始烦恼;‘行’是依烦恼所作的行业;这二者是过去因。‘识’是受胎的业识;‘名色’是在胎中尚未成形,识心叫名,胚胎叫色;‘六入’即有了六根,就将出胎;‘触’是二、三岁时,不识苦乐,而能接触外境;‘受’是六、七岁时,能感受苦乐,这五者是现在果。
‘爱’是十四、十五岁时,生起强盛爱欲;‘取’是到处求取;‘有’是有种种新业。这三者是现在因。‘生’是随业受生;‘老死’是有生必有死。这二者是未来果。所以这十二因缘,包含著三世因果的道理,总不离惑、业、苦三道。凡夫是顺生死流,即从无明缘行,行缘识,顺次相缘,以至老死,是流转门。
缘觉从十二因缘悟道,知生死根本在无明,故首先灭去它。‘灭’就是尽的意思,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老死亦灭,便是还灭门。缘觉观察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二门,了脱生死,而证辟支佛果。(辟支译为缘觉或独觉。)
‘四谛’即苦、集、灭、道四种真理。就是说生死苦果,是由惑、业集合而生,所以说‘苦、集’;寂灭乐果,是由修道断惑所得,所以说‘灭、道’。‘苦、集’是世间因果;‘灭、道’是出世间因果。知‘苦’便应断‘集’,慕‘灭’便应修‘道’。
小乘弟子闻佛声教,悟‘四谛’理,断见思惑(简单说来,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与疑,叫见惑;贪、嗔、痴、慢叫思惑),而出三界分段生死,即阿罗汉(意为杀贼、应供、不生)。
今菩萨以般若观照,一切皆空。在真空实相中,不但凡夫所执之蕴、触、界,皆不可得,即缘觉所观的十二因缘法,声闻所观的四谛法,亦皆不可得;乃至菩萨六度万行,其能证的智慧与所得的理体,亦皆说无,即都不可执著,都归于空。若执著有智有得,仍不离法执、法见,仍有挂碍而非究竟。
所以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又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不应住著于一切法,而生清净心。总之,自凡夫以至菩萨,自五蕴以及智与得,都不可取著,因诸法本空,无所得故。
这正说明,此经是大乘法门,不仅破凡夫我执之病,并破二乘法执之病,乃至无智亦无得。修行到这一境界,寂照现前,了知本无生死可断,亦无涅盘可证,我法二空,一切无著,便证入大自在之境了。
经文所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此中‘无无明’及‘无老死’,是空去流转门,就是空生死,亦即我空;‘亦无无明尽’以及‘亦无老死尽’是空去还灭门,就是空涅盘,亦即法空。又经文说了许多‘无’字。此‘无’字是自性空、无所得的意思,如果作有无之‘无’解,便成断灭了。

五、果德分
此分证果。以上明体、起用、空相,而证解脱之果德。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挂碍为因,恐怖为果;颠倒为因,梦想为果。菩萨依靠般若觉照,诸法空净,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惑业究竟净尽,功德究竟圆满,名究竟涅盘。
这是菩萨证涅盘断德,断尽一切妄惑。不但菩萨,佛亦依于般若,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得无上正等正觉——果超九界叫无上,不偏叫正,生佛同具叫等,遍知一切叫正觉。这是诸佛证菩提智德。可见般若是十方诸佛共由之路。

六、证知分
此分说明由证果而明白了知。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里‘故知’的‘知’字,是证知,有亲见实相之妙!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从此自性所出,所以称般若为咒,即以密咒来表达此真空实相。
般若无所不包,所以叫大;神妙莫测,所以叫神;无所不照;所以叫明;无可比拟,所以叫无上;无与伦比,又毕竟平等,所以叫无等等。‘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二句,是说以智慧觉照,能转化、灭除一切惑、业、苦果,是真实不虚的,这与‘度一切苦厄’一句前后呼应。

七、秘密分
此分是以密咒表不思议心地。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是显说般若,这是密说般若,以咒总结全文。因心地微妙,不可用言语来表达,故以咒表达之。咒是佛菩萨的真言密语,所以一向不翻,如果至心持诵,便能灭罪生福,速成佛道。
总之,般若观照是大法门,是诸佛之母,若能当下回光返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无住而生净心,离相而证实相,自可度一切苦厄,得真实受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相因,常乐我静;

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心;

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

一切灾殃化为尘,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


观音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音经



全文: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

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 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

扩展资料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原是《妙法莲华经》里的一经品,由于观世音信仰传入中国日益盛行,所以经文从汉文译本内抽出来,成为便于受持读诵的单行经品本。经文的原本,在汉文译本如晋竺法护的《正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法师的《妙法莲华经》等中,此品全都是长行品。

直到隋代阇那崛多和笈多补译的《添品法华经》,此品才有了重颂,这和比较晚出的梵文本和藏文译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相一致(梵、藏本比隋译还要多出七个颂)。

本品主要宣说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长行叙述无尽意菩萨和佛的两番问答。初番问答观世音菩萨得名因缘。次番问答观世音菩萨为众生说法的方便。

末段特别赞叹观世音菩萨弘誓、慈力、劝当忆念归敬(《添品法华经》在偈文前,更有庄严幢菩萨问无尽意菩萨,佛子以何因缘名观世音,无尽意菩萨便遍观观世音菩萨过去愿海,告庄严幢而说偈言等文,与偈文"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语气不合,通行本已删去)。

颂文之后,以持地菩萨称赞得闻本品功德作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观音经



观音经全文如下: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

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

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扩展资料:

观自在三字是双关语;其显义是指观世音;其密意是指在入定时要观——自在菩萨(即摩尼珠)在出出入入。摩尼珠是天目前出现的极亮光团,在它具足能量时,脑中一片光亮,显出观音像来。

观自在菩萨,合起来说,就是能观照自心,不为世间或出世间的万物所动,心中常能住寂,又能慧天悯人,以大觉有情为己任,自己已经得到解脱无碍,并能使他人也得解脱无碍自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观音经

百度百科-观音心经



这个是白衣大士神咒 和十句观音经 的混合物
观世音 南无佛 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相因。常乐我静。
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心。这是十句观音经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怛垤哆,唵。伽啰伐哆,伽啰伐哆; 伽诃伐哆;啰伽伐哆,啰伽伐哆,娑婆诃。 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 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 这是白衣大士神咒

《观音经》就是《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你们说的这个是民间流传的观音经,具体的说是白衣大士经,白衣大士神咒也是民间流传,这些在《大藏经》里没有记载,属于盗版,信者也可以念,毕竟心诚则灵嘛


地藏经全文拼音是什么?
地藏经全文拼音原文如下:全文注音是:nā mó mì lì duō,duō pó yì,suō hē。原文:南无密栗多,哆婆曳,莎诃,注音:nā mó mì lì duō,duō pó yì,suō hē。将一个人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两个人,是他\\她的亲生父母,养育这个人的可能是其他人,被称作他\\她的养父母。当然养...

地藏经全文拼音版
如是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佛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涅槃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详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勋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

佛说阿弥陀经拼音全文下载
宝积部,全称“宝积经部”,是佛教大乘经典的一部分。宝积部经典以《宝积经》为主,包含多部佛陀教化故事和论述,是佛教重要经典之一。其中,《佛说阿弥陀经》是大乘宝积部经典之一,主要讲述阿弥陀佛及其极乐世界的教义。该经强调念佛、求生净土的重要性,被视为净土宗的重要经典。

地藏经全文拼音原文
地藏经全文拼音原文如下:全文注音是:nā mó mì lì duō,duō pó yì,suō hē。原文:南无密栗多,哆婆曳,莎诃,注音:nā mó mì lì duō,duō pó yì,suō hē。将一个人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两个人,是他\\她的亲生父母,养育这个人的可能是其他人,被称作他\\她的养父母。当然养...

心经拼音正确全文
《心经》全文注音版:1.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经。2. guān zì zài pú sà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观 自 在 菩 萨,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3. zhào jiàn wǔ,照 见 五 蕴 皆 空。4. sè bù ...

地藏经全文带拼音
1. 如是我闻 2. 一时 3. 十方 4. 大菩萨摩诃萨 5. 五浊恶世 6. 大智慧神通 7. 问讯世尊 8. 如来 9. 大慈悲 10. 大般若 11. 大三昧 12. 檀波罗蜜 13. 尸波罗蜜 14. 羼提波罗蜜 15. 毗离耶波罗蜜 16. 禅波罗蜜 17. 喜舍 18. 无漏 19. 狮子吼 20. 大狮子吼 21. 云...

地藏经全文 带拼音
地藏经全文带拼音如下。,chōuchánɡcuòzhǎn,yánɡtónɡɡuànkǒu,rètiě,抽肠_斩,烊铜灌口,热铁chánshēn。wànsǐqiānshēnɡ,yèɡǎnrúshì。缠身。万死千生,业感如是。dònɡjīnɡyìjié,qiúchūwúqī。cǐjièhuài动经亿劫,求出无期。此界坏shí,jìshēnɡtājiè,tājiècìhuài,zhuǎ...

三字经弟子规全文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

心经全文拼音版
《心经》全文赏析如下:此经是佛教中非常著名的经典,其内容简短扼要,但意义深刻。它强调了般若智慧在修行中的重要性,阐述了五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等概念和理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其中,般若意为智慧,而波罗蜜多则是指到达彼岸的修行目标。整篇经文旨在教导人们通过般若智慧来观察和分析...

《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
在古老的智慧宝典《道德经》中,老子以寥寥几字,道出了深邃的宇宙哲理。第一章,他揭示了"道"的奥秘,"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不可言说,但通过"无欲观妙"与"有欲观徼"的对比,展现其玄妙而深远的特性,犹如万物的源泉,是"众妙之门"。第二章则阐述了美与恶的辩证关系,"天下皆知...

仓山区17593548147: 观音经全文 -
歧侍小儿: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相因.常乐我静.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心.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观音心经全文:观自...

仓山区17593548147: 求观音经全文 -
歧侍小儿: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即《观音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

仓山区17593548147: 佛经《观音经》的全文 -
歧侍小儿: 前面两位列的是《白衣咒》,而非观音经.《观音经》,如shendahai同修所引资料,指的就是《普门品》.其全文很长,这里写不下,可点最下面的参考资料链接进入.长行文部分如下.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即《观音经》 姚秦三藏...

仓山区17593548147: 有知道观音经的朋友吗?
歧侍小儿: 南无观世音菩萨 观音经全文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相因.常乐我静.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心.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你也可以称念南无观世音圣号,要有一颗恭敬的心,消灾免难.

仓山区17593548147: <<白衣观音经>>内容 -
歧侍小儿: 观音经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众.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盘山.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会旡为舍.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日本称为白衣观音经)

仓山区17593548147: 观音经都是什么 -
歧侍小儿: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碍无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仓山区17593548147: 观音经怎么念 -
歧侍小儿:[答案] 《观音经》是观音信仰中重要一部经典,经文内容即是《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由于广受弘传,于是另行单本流通.

仓山区17593548147: 白衣观音经 具体经文是什么? -
歧侍小儿: 此神咒又称白衣大士神咒、观音菩萨的白衣神咒.神咒原文: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怛垤哆,唵.伽啰伐哆,伽啰伐哆; 伽诃伐哆;啰伽伐哆,啰伽伐哆,娑婆诃. 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 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

仓山区17593548147: 谁传篇 观音经给我 就是开头是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菠…要全文勒 -
歧侍小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