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七佛”

作者&投稿:漳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的上古七佛叫什么?~

上古七佛就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关于七佛的记载:
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出于《长阿含》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有《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
《长阿含·大本经》曰:“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复次,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复次,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来。复次,此贤劫中有佛名拘楼孙,又名拘那含,又名迦叶,我亦今于贤劫中成最正觉。”
《增一阿含》十不善品曰:‘毗婆尸如来、式诘如来、毗舍罗婆如来、拘那含牟尼如来、迦叶如来。及我也。’
《药王经》曰:‘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七佛八菩萨神咒经》一曰:‘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大悲经》三曰:‘阿难!我灭度后此贤劫中当有九百九十六佛出兴于世,拘留孙如来为首,我为第四,次后弥勒当补我处,乃至最后卢遮如来,如是次第汝应当知。’
《四分律比丘戒本》曰:‘毗婆尸如来,尸弃如来,毗叶罗如来,拘楼孙如来,拘那含牟尼如来,迦叶如来,释迦牟尼如来。’
《智度论》九曰:‘贤劫之前九十一劫,初有佛名鞞婆尸(秦言种种见)。第三十一劫,中有二佛,一名尸弃(秦言火),二名鞞恕婆附(秦言一切胜)。是贤劫中有四佛,一名迦罗鸠飧陀,二名迦那伽牟尼(秦言金仙人也),三名迦叶,四名释迦牟尼。’此中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之最后三佛,次四佛为贤劫之出世者。

扩展资料:
七佛的简介:
1、毗婆尸佛
毗婆尸佛,巴利语 Vipassi, 梵语 Vipaśyin,汉语音译毗婆尸,意译为观,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佛之首也。
据说其出世时间,距今有九十一劫,(佛教的说法,一劫为13.4亿年)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六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十万,第三次八万。
又见《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称佛名号品第九:...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2、尸弃佛
巴利语 Sikhī,梵语 Shikhin,汉语音译尸弃,意译为火,又云持髻。谓无分别智最为尊上,处于心顶也。过毗婆尸佛三十劫后,而成正觉。(无分别智者,即根本智,谓为众智之本也。)
过去七佛之第二佛。又作式、式诘、式弃,或式弃那;译作顶髻、持髻、有髻,或火、火首、胜、大及最上。
3、毗舍浮佛
毗舍浮佛,巴利语 Vessabhū,梵语 Viśvabhū,汉语音译毗舍浮,意译遍一切自在。谓烦恼断尽,于一切处无不自在,而为庄严劫中千佛之最后一佛也。(烦恼者,无明也。)
毗舍浮佛又译作毗湿婆部、毗湿波浮、毗舍婆、毗怒沙符、毗锁婆浮、毗舍罗婆、鞞恕婆附、毗摄浮、毗摄罗、毗舍符、毗舍毗、毗舍婆、必沙部、毗叶罗、毗叶婆、比叶婆、毗锁浮、随叶、鞞舍、毗舍等,意译为遍一切自在、一切胜、一切生、能变现、遍现、广生、胜尊。
依据巴利文《大史》所记载,毗舍浮佛是以燃灯佛为首的二十四佛中的第二十一佛。
4、拘留孙佛
拘留孙佛,巴利语 Kakusandho,梵语 Krakucchanda,汉语音译拘留孙,意译所应断。谓断一切烦恼,永尽无余。于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减至六万岁时,出世成佛,为千佛首。
据《长阿含经》卷一记载,在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拘留孙佛出现于世,为婆罗门种姓,姓为迦叶。父名为记得,母名为善枝,子名为上胜。时国王名为安和,王城名为安生城。
他在尸利沙树下成道,曾有一会说法,度化弟子四万。上首弟子有萨尼、毗楼等,执事弟子名为善觉。
在《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中说:“拘留孙佛亦放光明住行者前,其佛身长二十五由旬,圆光三十二旬,通身光五十旬,相好具足如紫金山。见此佛者,常生净国,不处胞胎,临命终时,诸佛世尊必来迎接。”
5、拘那含牟尼佛
巴利语 Konāgamano,梵语 Kanakamuni,汉语音译俱那含牟尼,意译金色仙、金儒、金寂,谓金则明现,寂则无碍也。《大智度论》云,又名迦那迦牟尼,华言金仙人。谓身金色故也。人寿减至四万岁时,于阎浮提出世成佛。(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据《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记载,拘那含牟尼佛于人寿三万岁时出生于清净城,为婆罗门种姓,姓为迦叶,其父名为大德,母为善胜,佛陀于乌暂婆罗树下成道,曾有一会的说法,度化弟子三万人。
上首弟子有舒般那多、郁多罗等。其执事弟子名为安和。《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中说:“拘那含牟尼佛放大光明住行者前,其佛身长二十由旬,圆光三十由旬,奉身光长四十由旬,光相具足。见此佛者,即得百亿诸三昧门无数陀罗尼。”
因为拘那含佛、拘留孙佛、迦叶佛等,都是于现在劫出世,所以印度有诸佛遗迹的佛说。据《高僧法显传》记载,舍卫城东南十二由旬的那毗伽邑,为拘留孙佛的出生处,由此向北减一由旬,即拘那含佛的出生处。
6、迦叶佛
迦叶佛,巴利语 Kassapo,梵语 Kāśyapa,汉语音译迦叶波,简称迦叶,意译饮光。谓身光显赫,能饮蔽一切光明故也。人寿减至二万岁时,出世成佛。
迦叶佛名于现世界人寿,二万随行时,出世而成正觉,释迦佛以前之佛也。过去七佛之一。见法苑珠林八,佛祖统纪三十。又菩萨名。涅槃经三曰:“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本是多罗聚落人也,姓大迦叶,婆罗门种。
年在幼稚,以佛神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绕百千匝,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欲少咨问。
7、释迦牟尼佛
巴利语 Sakyamuni,梵语 Shākyamuni,汉语音译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以寂默故,不住生死。以能仁故,不住涅盘。悲智双运,利物无穷,故立此号也。人寿减至一百岁时,出世,为贤劫中第四佛。
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文:Gotama Siddhattha;梵文: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佛教创始人。
成佛后的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我佛如来。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教鼻祖释迦牟尼佛诞辰日。(汉语读音释迦牟尼shì jiā móu ní,牟为多音字,在这里读móu。)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佛

南无阿弥陀佛

百度百科---

过去七佛,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位佛,
释迦牟尼佛是最后一位,俗名悉达多,
释迦牟尼佛之前的六位佛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三佛,现在贤劫中四佛。(劫,梵语 kalpa,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贤劫者,谓此劫中,皆为贤人。只是名称而已,不必执著。)
  〔一〕、毗婆尸佛,巴利语 Vipassi, 梵语 Vipaśyin,汉语音译毗婆尸,意译为观,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佛之首也。
  〔二〕、尸弃佛,巴利语 Sikhī,梵语 Shikhin,汉语音译尸弃,意译为火,又云持髻。谓无分别智最为尊上,处于心顶也。过毗婆尸佛三十劫后,而成正觉。(无分别智者,即根本智,谓为众智之本也。)
  〔三〕、毗舍浮佛,巴利语 Vessabhū,梵语 Viśvabhū,汉语音译毗舍浮,意译遍一切自在。谓烦恼断尽,于一切处无不自在,而为庄严劫中千佛之最后一佛也。(烦恼者,无明也。)
  〔四〕、拘留孙佛,巴利语 Kakusandho,梵语 Krakucchanda,汉语音译拘留孙,意译所应断。谓断一切烦恼,永尽无余。于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减至六万岁时,出世成佛,为千佛首。
  〔五〕、俱那含牟尼佛,巴利语 Konāgamano,梵语 Kanakamuni,汉语音译俱那含牟尼,意译金寂,谓金则明现,寂则无碍也。《大智度论》云,又名迦那迦牟尼,华言金仙人。谓身金色故也。人寿减至四万岁时,于阎浮提出世成佛。(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六〕、迦叶佛,巴利语 Kassapo,梵语 Kāśyapa,汉语音译迦叶波,简称迦叶,意译饮光。谓身光显赫,能饮蔽一切光明故也。人寿减至二万岁时,出世成佛。
  〔七〕、释迦牟尼佛,巴利语 Sakyamuni,梵语 Shākyamuni,汉语音译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以寂默故,不住生死。以能仁故,不住涅盘。悲智双运,利物无穷,故立此号也。人寿减至一百岁时,出世,为贤劫中第四佛。
  (出翻译名义集)
  【七佛】
  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出于《长阿含》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有《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
  《长阿含·大本经》曰:“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复次,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复次,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来。复次,此贤劫中有佛名拘楼孙,又名拘那含,又名迦叶,我亦今于贤劫中成最正觉。”
  《增一阿含》十不善品曰:‘毗婆尸如来、式诘如来、毗舍罗婆如来、拘那含牟尼如来、迦叶如来。及我也。’
  《药王经》曰:‘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七佛八菩萨神咒经》一曰:‘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大悲经》三曰:‘阿难!我灭度后此贤劫中当有九百九十六佛出兴于世,拘留孙如来为首,我为第四,次后弥勒当补我处,乃至最后卢遮如来,如是次第汝应当知。’
  《四分律比丘戒本》曰:‘毗婆尸如来,尸弃如来,毗叶罗如来,拘楼孙如来,拘那含牟尼如来,迦叶如来,释迦牟尼如来。’
  《智度论》九曰:‘贤劫之前九十一劫,初有佛名鞞婆尸(秦言种种见)。第三十一劫,中有二佛,一名尸弃(秦言火),二名鞞恕婆附(秦言一切胜)。是贤劫中有四佛,一名迦罗鸠飧陀,二名迦那伽牟尼(秦言金仙人也),三名迦叶,四名释迦牟尼。’此中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之最后三佛,次四佛为现在贤劫之出世者。
  《增一阿含·四十二》云“阿难白佛:‘言如来亦说过去恒沙诸佛取灭度者,如来亦知当来恒沙诸佛方便来者,如来何故不记尔许佛所造,今但说七佛本末?’佛告阿难:‘皆有因缘本末,故如来说七佛之本末,过去恒沙诸佛亦说七佛本末。将来弥勒之徒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师子膺如来出世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柔顺佛出世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光焰佛出现世时,亦当记七佛之名号。若无垢佛出现世时,亦当记迦叶之本末。若宝光佛出世时,亦当记释迦文之本末。由此因缘故,如来记七佛名号尔。’”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三佛,现在贤劫中四佛。(劫,梵语 kalpa,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贤劫者,谓此劫中,皆为贤人。只是名称而已,不必执著。)
  〔一〕、毗婆尸佛,巴利语 Vipassi, 梵语 Vipaśyin,汉语音译毗婆尸,意译为观,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佛之首也。
  〔二〕、尸弃佛,巴利语 Sikhī,梵语 Shikhin,汉语音译尸弃,意译为火,又云持髻。谓无分别智最为尊上,处于心顶也。过毗婆尸佛三十劫后,而成正觉。(无分别智者,即根本智,谓为众智之本也。)
  〔三〕、毗舍浮佛,巴利语 Vessabhū,梵语 Viśvabhū,汉语音译毗舍浮,意译遍一切自在。谓烦恼断尽,于一切处无不自在,而为庄严劫中千佛之最后一佛也。(烦恼者,无明也。)
  〔四〕、拘留孙佛,巴利语 Kakusandho,梵语 Krakucchanda,汉语音译拘留孙,意译所应断。谓断一切烦恼,永尽无余。于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减至六万岁时,出世成佛,为千佛首。
  〔五〕、俱那含牟尼佛,巴利语 Konāgamano,梵语 Kanakamuni,汉语音译俱那含牟尼,意译金寂,谓金则明现,寂则无碍也。《大智度论》云,又名迦那迦牟尼,华言金仙人。谓身金色故也。人寿减至四万岁时,于阎浮提出世成佛。(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六〕、迦叶佛,巴利语 Kassapo,梵语 Kāśyapa,汉语音译迦叶波,简称迦叶,意译饮光。谓身光显赫,能饮蔽一切光明故也。人寿减至二万岁时,出世成佛。
  〔七〕、释迦牟尼佛,巴利语 Sakyamuni,梵语 Shākyamuni,汉语音译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以寂默故,不住生死。以能仁故,不住涅盘。悲智双运,利物无穷,故立此号也。人寿减至一百岁时,出世,为贤劫中第四佛。
  (出翻译名义集)
  【七佛】
  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出于《长阿含》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有《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
  《长阿含·大本经》曰:“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复次,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复次,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来。复次,此贤劫中有佛名拘楼孙,又名拘那含,又名迦叶,我亦今于贤劫中成最正觉。”
  《增一阿含》十不善品曰:‘毗婆尸如来、式诘如来、毗舍罗婆如来、拘那含牟尼如来、迦叶如来。及我也。’
  《药王经》曰:‘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七佛八菩萨神咒经》一曰:‘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大悲经》三曰:‘阿难!我灭度后此贤劫中当有九百九十六佛出兴于世,拘留孙如来为首,我为第四,次后弥勒当补我处,乃至最后卢遮如来,如是次第汝应当知。’
  《四分律比丘戒本》曰:‘毗婆尸如来,尸弃如来,毗叶罗如来,拘楼孙如来,拘那含牟尼如来,迦叶如来,释迦牟尼如来。’
  《智度论》九曰:‘贤劫之前九十一劫,初有佛名鞞婆尸(秦言种种见)。第三十一劫,中有二佛,一名尸弃(秦言火),二名鞞恕婆附(秦言一切胜)。是贤劫中有四佛,一名迦罗鸠飧陀,二名迦那伽牟尼(秦言金仙人也),三名迦叶,四名释迦牟尼。’此中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之最后三佛,次四佛为现在贤劫之出世者。
  《增一阿含·四十二》云“阿难白佛:‘言如来亦说过去恒沙诸佛取灭度者,如来亦知当来恒沙诸佛方便来者,如来何故不记尔许佛所造,今但说七佛本末?’佛告阿难:‘皆有因缘本末,故如来说七佛之本末,过去恒沙诸佛亦说七佛本末。将来弥勒之徒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师子膺如来出世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柔顺佛出世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光焰佛出现世时,亦当记七佛之名号。若无垢佛出现世时,亦当记迦叶之本末。若宝光佛出世时,亦当记释迦文之本末。由此因缘故,如来记七佛名号尔。’”

佛教认为的佛是无限的。

早先,佛仅是佛陀的简称。这个词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觉悟者”。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觉悟的人,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印度话称这种人叫“佛陀”。所以,按照小乘佛教的观点来看,佛陀不是神,是一个真正得到究竟圆满觉悟的人。

大乘佛教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佛,而且世界所有生命的最终归宿都是成为佛。有的教派认为可以即心即佛,立地成佛。只要心中没有妄想、分别、执作,处处都是极乐世界。在佛看来,这个世界是不空不有的,与凡夫所见的世界有山有水不同,凡夫执着于有,所以《金刚经》以空来破有。佛,比如如来,《金刚经》里说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其缘由是如来是一个理体,也就是仅仅是一个概念,他也是不空不有的,是无法探测到的,不要说不同于一块铁可以以铁的相示现于人,他比磁场更为虚无飘渺,是为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之缘由。

以下是列举的佛的介绍:
1、如来:
如来本是佛的代号,实际上佛有十种不同名称,如来是一种,佛是一种,世尊也是一种。不过,中国人搞惯了,经常把他们连起来,所以我们常常听到如来佛的称法。如来及佛是通称,等于我们中国称圣人,孔子是圣人、周公也是圣人、文王、尧舜都是圣人。圣人就是通称,而孔子、周公就是特称。所以一切佛皆称如来,像药师如来、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如来等等,如来是通称,药师、释迦牟尼、阿弥陀等都是特称。

但在许多小说中,一般都把释迦牟尼佛称为如来佛,尺寸想这大概是因为如来佛叫着顺口些,不像释迦牟尼这几个梵文译音那么叫着咬嘴。虽然这于佛经不符,但中国人叫惯了都不愿意深究,所以尺寸在《孙悟空之死》中也是这么安排的。

《金刚经》中佛自己对如来下了一个注解:“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无来也无去,换句话说,不生也不灭,不动也不静,当然无喜亦无忧,不高也不矮,都是平等,永远存在,这个道理就是如来。用现在的观念说,他永远在你这里,永远在你的前面,只要有人一念虔信,佛就在这里。

2、五方佛:
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这就是极为有名的“五方佛”的来历!

【注:密宗把释迦牟尼称为毗卢遮那佛,意译即为大日如来。梵文“毗卢遮那”为“日”的别称,即把释迦牟尼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

3、混沌邪神

许多人都认为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还有一个混沌神,也就是生养盘古的天地混沌的本位神,尺寸也已经发现许多小说中都出现了混沌神的身影,但我国并没有关于那个被盘古劈开的混沌之神的记载。唯一一个记载了混沌的资料是《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

“南海之帝为儵(音shu)北海之帝 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但这个混沌显然不是盘古劈开的那个宇宙混沌,只是一个有着混沌特征的人——没有七窍,混沌一团。而且这两个混沌显然都是不幸的:一个被强大的盘古用斧子劈成了两半(就算是有混沌神恐怕也被劈死了);另一个更倒霉了,他好心招待儵和忽两个朋友,结果却被这两个朋友给凿死了,虽然人家也是好心想帮他凿开人人皆有的七窍,但毕竟是被害死了,而且死的还挺窝囊!

4、竖三世佛:
过去佛燃灯古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即中国俗称的如来佛;未来佛弥勒佛,弥勒意为“慈氏”,这是佛教菩萨名,《阿弥陀经疏》解释道“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名慈氏。修慈最多,名无能胜”。弥勒佛本是如来的弟子,为弥勒菩萨,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在那里讲经说法,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他又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即下一辈子即可替补成佛的菩萨。由于他将来必定成佛,因此也被称为弥勒佛。

最初的弥勒信仰基本上完全照搬印度佛教,尤其表现在上生信仰上,基本上全是依照印度佛教经典;在造像上,最初的弥勒多为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的菩萨装,姿势基本上是交脚坐式,其造型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晚唐五代之后,以游方僧人契此为原型的“大肚弥勒”流行起来,成为长期流传和普遍欢迎的中国弥勒佛。

契此,生活在唐末五代,是一个下层游方僧人,由于经常被着一个布袋,又被称为布袋和尚。他的形貌很有特征,“形裁腲脮,蹙頞皤腹”,皱鼻梁,大肚子,身体十分肥胖。作为一个游方僧人,契此是十分贴近民间的,因而很受普通百姓的喜爱。他的形象和蔼可亲,虽然不象金身弥勒那样庄严肃穆,却增加了一种亲和力。他虽然显现神通,却又只是暗示于人,更不以此为己谋利,直到临终,他才暗示自己就是弥勒的化身。

以契此为原型,后人又加上了笑口常开的特征,从而形成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典型的弥勒佛的形象。

5、横三世佛:
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药师佛全称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佛,他手下有十二神将。又与左胁士日光菩萨及右胁士月光菩萨并称为“东方三圣”。

释迦牟尼佛以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左右侍肋。娑婆意为“堪忍”,即能忍,这是释迦牟尼进行教化的世界,实为现实世界。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的左右胁士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西方极乐世界(又名安乐国、净土)位于此娑婆世界(银河系)的西方,距此世界有十万亿佛国土之遥,彼土自成就以来至今十劫。佛在《阿弥陀经》中告诉我们:“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故名极乐”。

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前三尊为过去庄严劫中三佛,后四尊为现在贤劫中四佛






我们
他们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药师佛?
因经中谓求生极乐者,命终有八大菩萨示路,又东晋译本云,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见弥勒者,亦当礼敬药师琉璃光佛,如是弘一则范围甚广。可以群机并育矣,略陈拙见,敬乞有以教之幸甚。二、印光法师(净土法门的第十三祖师)《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佛与众生心体是一,而心之相用则天渊悬殊,由相用悬殊故,其所受用者...

请问三世佛和七世佛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来(释伽)既属前者又属后者?_百 ...
明王像:在密宗中,明王像是佛、菩萨由于大悲而示现的威猛忿怒像。明王像一般多臂,手持各种法器。常见的有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六足尊、金刚药叉、孔雀明王等。罗汉像:罗汉是小乘教所修最高果位。常见的罗汉像有迦叶、阿难、十大弟子、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形象一如现实的僧人...

孙悟空说了什么,破解了号称七佛之师的菩提祖师身份之谜?
要追风说啊,观音在佛教中的地位肯定是远远比成佛后的孙悟空和唐僧高的。其实在西游记里,菩萨和佛的区别在于,菩萨是帮助佛教在地上各地传教的,而所有佛都是灵山的坐镇的。而在取经路上,孙悟空刚被带上了紧箍咒,观音来收服小白龙,孙悟空对观音大叫着透露了一个信息: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

为什么灵山第一佛、七佛之师都要跪在如来面前?
因为如来乃是如今佛教的教主,更是佛门公认的“治世之尊”,法力举世无双。即便是地位,资历都更胜如来的灵山古佛燃灯,七佛之师观音,都只是如来的下属而已。谈及《西游记》中的第一高手,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非书中出手表现最具说服力,战绩最彪炳的西天如来佛祖莫属。那些不可一世的妖王...

是念药师佛还是药师七佛
是念药师佛。药师佛指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趋入解脱,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

七世父母是指哪七世?
释迦牟尼佛在成道前历经三阿僧劫的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他的成就与七佛的传承密不可分,形成了深厚的佛法联系。《长阿含经》进一步揭示了这七佛与娑婆世界的紧密关系,每一世的佛陀都是对前一世的延续,也是对众生未来的启示。在佛教的宇宙观中,每个减劫中的七佛代表了佛法的光耀和历史的轮回,这七...

为什么观音号称七佛之师?
在四大菩萨之中,当属观音菩萨的戏份最多,经常代表如来佛祖传达命令。而事实上观音菩萨号称七佛之师,实力不输如来佛祖!悟空见到他要磕头。观音菩萨 孙悟空对观音菩萨一直表现的都是非常尊敬的,一方面是因为观音菩萨是西天取经的主要负责人,很多事务都是观音菩萨代表如来佛祖前来处理的,从西游记中的...

【略教偈】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亦名:七佛略教偈 , 子题:毗婆尸如来偈、尸弃如来 偈、毗叶罗如来偈、拘楼孙如来偈、拘那含牟尼如来偈、迦叶如来偈、释迦牟尼如来偈 , 含注戒本‧七佛略戒:「若更有余佛法,是中皆共和合,应当学。 此谓略教之别序也。创佛利机,未劳麤显,直 举纲要,闻皆会道。 (...

佛教中有哪些有名的菩萨?
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又称为慈氏、无能胜等。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后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化,授记为菩萨。他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所谓补处,是此菩萨可弥补佛陀位置的意思。弥勒菩萨在民间的形象是袒露大腹的和尚,笑容可掬;但在胎藏界的形像是,左手当胸,手掌张开,右手执莲花,所戴宝冠中有宝塔,塔...

佛教的八大菩萨和五大明王
1.般若理趣经说的八大菩萨是金刚手菩萨、观自在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发心转法输菩萨、虚空库菩萨、摧一切魔菩萨。2.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的八大菩萨是文殊、虚空藏、观世音、救脱、跋陀和、大势至、坚勇、释摩男。五大明王-介绍 他们是:①不动明王。他是明王之中最...

秀英区18352277120: 佛教中的“七佛” -
廖阮晴达: 【七佛】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三佛,现在贤劫中四佛.(劫,梵语 kalpa,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贤劫者,谓此劫中,皆为贤人.只是名称而已,不必执著.)〔一〕、毗婆尸佛,巴利语 Vipassi, 梵...

秀英区18352277120: 佛家曰:静有万佛朝礼,东有七佛随身.七佛指什么?? -
廖阮晴达: 七佛是指这七尊佛:南无多宝如来 南无宝胜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离怖畏如来 南无甘露王如来 南无阿弥陀如来

秀英区18352277120: 何为佛教的“过去七佛” -
廖阮晴达: 汉传佛教认为过去佛就是指燃灯佛. 即"燃灯佛"为过去佛,"释迦牟尼佛"为现世佛,“弥勒佛”为未来佛. 藏传佛教认为如来佛前尚有几位过去佛,过去七佛似乎应该是: 1、毗婆尸佛 2、尸弃佛 3、毗舍婆佛 4、惧留孙佛 5、俱那含牟尼佛 6、迦叶佛 7、燃灯佛 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七位佛,为过去在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佛.

秀英区18352277120: 佛教中的往生七佛都是谁 -
廖阮晴达: 南无阿弥陀佛百度百科---过去七佛,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位佛, 释迦牟尼佛是最后一位,俗名悉达多, 释迦牟尼佛之前的六位佛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

秀英区18352277120: 佛教的七王佛是哪七个 -
廖阮晴达: 什么七王佛??是小说中虚构的吧?七佛倒是有,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三佛,贤劫中四佛.(劫,梵语 kalpa,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贤劫者,谓此劫中,皆为贤人.只是名称而已,不必执著.)又称过去七佛.指释迦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现之佛,共有七位.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

秀英区18352277120: 过去七佛指哪七佛
廖阮晴达: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对过去佛的理解上有所区别,汉传佛教认为过去佛就是指燃灯佛.即"燃灯佛"为过去佛,"释迦牟尼佛"为现世佛,“弥勒佛”为未来佛. 而藏传佛教认为如来佛前尚有几位过去佛,过去七佛似乎应该是毗婆尸佛、尸弃佛...

秀英区18352277120: 过去七佛指哪七个?
廖阮晴达: 应该说贤劫七佛.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秀英区18352277120: 在佛教中有过去现世和未来有哪些佛 -
廖阮晴达: 过去七佛 1毗婆尸佛 2尸弃佛 3毗舍婆佛 4拘留孙佛 5俱那含牟尼佛 6迦叶佛 7释迦牟尼佛未来佛是弥勒佛 以上是著名的佛不知名的无量无边

秀英区18352277120: 佛教中关于“七”这个数字有什么特殊意义 -
廖阮晴达:[答案] 七在佛教中为小圆满的含义,所以在佛教中有很多七这个数字的存在.比如说【七佛如来(七宝如来)】【过去七佛】【药师七佛】等等.末学处免费结缘,师兄可以浏览末学空间浏览礼拜【七佛如来(七宝如来)】【过去七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