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大的战争和君王

作者&投稿:粱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在多次战争中为什么屡遭失利~

一、重文轻武
由于宋太祖本人是武将造反登基,所以告诫后世子孙防范武将。宋朝始终以来文臣压制武将,不停地调换军队主帅,导致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为了防止部下夺权,北宋设置了许多官员分权,往往一个职位养着多个官员。
北宋的名将狄青战功显赫,却被排挤出朝廷,连欧阳修、文彦博这样的名士也进谗言,可见北宋对武将防范程度之深。
二、冗官冗军
北宋时期的官员对比唐朝的情况,感慨地说“今地不广于前,而官僚数倍于唐”。军队上也是如此,军队数量庞大,但招纳的都是流民、罪犯,军队战斗力低。宋太宗时期,北宋全国登基在册的兵丁约有140多万,但对外战争基本上是一败涂地。
到了宋徽宗时,宋朝名义上还有百万大军,但吃空饷的现状已经非常普遍。金国灭辽时,北宋真正到达前线的部队只有10来万人,其余所部都是虚数。
三、守内虚外
宋朝在对外开拓上一贯被称为“软骨头”,主要是因为其对外政策太过软弱。宋太宗伐辽失败后,不久就去世了。辽圣宗携40万主力南征,到达澶州。吓破了胆的宋真宗在极不情愿的状况下亲征。最后,宋朝在自己处于优势的状况下与辽国议和,缴纳岁币。
特别是自宋真宗以后,宋仁宗、英宗等多位皇帝均是以治内政为主,从未对外进行扩张。仁宗时期接连爆发的的西夏、越南动乱,充分体现了宋朝守内虚外的状况。
四、丢失河套、长城防线
北宋王朝在地理上丢失了传统中原王朝的养马地河套,缺乏强悍的骑兵来对抗西夏、辽国。南宋的史学家认为丢失河套是造成北宋在野战上屡屡被西夏、辽国欺负的原因。宋军虽然数量庞大,但骑兵有限,只能打击溃战,打不了歼灭战。
也就是说,宋军遇到游牧骑兵,打赢了追不上,打输了跑不掉。宋太宗多次伐辽,动员数十万人,全部被辽军诱敌深入,分割歼灭。在极度缺乏骑兵的状况下,宋军不可能像汉、唐那样利用骑兵围歼敌人,只能利用步兵坚守,击溃敌人。

扩展资料:
宋朝的“积弱”是多种综合因素形成的:
1、由于中唐以来兵制变革、选官制度变革,军功集团从历史舞台上退出,那种通过军功受爵的世风被科举取士所取代,因而宋朝必然缺乏汉唐那种开疆拓土的精神。
2、宋朝自太宗朝以后奉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崇文抑武”不等于“重文轻武”,自仁宗以后宋朝国防开支要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十之七八,所以并没有轻武,而“抑武”确实是宋的国策,抑制武将专权,逐步实行文臣统兵和宦官统兵,至北宋末,举国竟无折冲御侮之将。
3、宋朝实行募兵制,人们当兵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没有争取军功的动力。
4、中唐以后中原王朝丧失了可供驯养军马的草原,难以组建骑兵部队。
从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角度而言,宋仁宗朝形成的“财匮”延续到南宋,地方财政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窘境,“财匮”之说是有充分根据的。
而从“民穷”的角度来说,宋代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与魏晋隋唐相比,不论是法律身份地位、迁徙自由以及谋生手段,都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加之宋朝的社会救济制度不仅汉唐难以企及,元明清也没有超过,而宋代大中城市里五万贯家财的富户人数众多,所以要辩证地看待宋朝的“积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对宋朝历史为何有多样解读(史家笔墨)

宋朝从赵光义征辽失利以后,采取了守势。巩固内政发展经济,且宋朝从赵匡胤黄袍加身篡位以后,对武将权利耿耿于怀。经过一系列政策,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采取更戌法,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打起战来自然攻击力一般。
宋朝之后的君主也把重心放在文化上,北宋出现了两个顶级书法家,艺术家,宋徽宗,宋钦宗。把家国大事,交给宰相处理,奸臣当道。这样的君主能不软弱失败吗?

宋朝的历次战争

宗泽东京之战

南宋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在宋金战争中,宋东京留守宗泽率军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击退金军进攻,保卫东京的作战。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灭北宋。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是为高宗,年号建炎,史称南宋。六月,宋廷根据李纲建议,以抗金名将宗泽为东京留守。宗泽到任后,募兵选将,积极联络河东、河北、陕西等地义军,实行统一指挥。制造决胜战车1200辆,督率所部加紧操练;还在东京周围以及黄河沿岸州县修筑连珠寨,互为应援,加强黄河沿线和东京的防御。正当宗泽决计保卫东京时,高宗担心京城难以固守,迁都扬州(今属江苏)。金太宗乘南宋迁都中原动荡之机,分兵三路攻宋。十二月初八,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率中路军击溃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宋军,南渡黄河,攻占汜水关(今河南荥阳西北)后,引兵东进,欲与东路右副元帅完颜宗辅部会攻东京。宗泽得知金军动向,为稳固东京外围防线,遣统制官刘衍和刘达各率兵2万、战车290辆,分赴滑州(今河南滑县东)、郑州保护河梁,以待大军北渡。二十四日,完颜宗翰军占领西京(今河南洛阳)与宗泽军相持。二年正月,完颜宗弼自郑州直抵白沙(今河南中牟西)进逼东京,京城民心震恐。宗泽为安定民心,一面下令依旧张灯结彩,庆祝元宵;一面派精兵数干,迂回金军侧后,伏其归路。十五日,刘衍率部于板桥(今河南开封西)迎击金军,宋援军从后突袭,前后夹击,大败金军,追至滑州,收复延津(今属河南)、河阴(今郑州西北)等地。二月初二,金军再攻东京,宗泽遣统制官李景良、闫中立等率兵万余至滑州、郑州,迎击金军,但为金军所乘,闫中立战死,余部溃退。初十,京城要冲滑州被金军占领。宗泽命部将张撝率兵驰援,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宗泽又令统领官王宣率兵5000救援,败金军于滑州北门。日暮,金军退兵河上,王宣度其将夜渡,令停止追击,至夜金军渡河,王宣乘其半渡,挥军猛击,斩杀金军数百,从而粉碎金军攻取东京的企图。
是役,宗泽联络广大义军,部署周密,指挥灵活,相互支援,在东京外围主动出击,保卫了东京的安全。

宋军对外战争的的胜利(历史扫盲贴)
满城之战
辽乾亨元年(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辽军攻宋,在满城(今河北满城北)被宋军击败的一次作战。
辽乾亨元年七月,宋攻辽高粱河之战后,宋太宗赵光义料辽军必将反攻,遂分兵屯守要冲之地,御辽南进。命河阳节度使崔彦进等镇守关南(今河北高阳东);以都钤辖刘廷翰、钤辖李汉琼戍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令殿前都虞侯崔翰知定州,节制缘边诸军,准其便宜从事,并授阵图予诸将。九月初三,辽景宗耶律贤果命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率兵数万自南京(即幽州,今北京)分两路南下,企图进攻镇州。东路由韩匡嗣、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等率领,沿平原开进;西路由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率领,沿山后南趋。三十日,辽军进抵满城西集结。时刘廷翰已率部列阵于徐河(今河北满城北),崔彦进率所部自关南北上黑芦堤(今河北容城西南)北转向西进,沿长城口(今河北徐水西北)潜师辽军侧后,对辽军形成夹击之势。未几,李汉琼、崔翰亦领兵抵徐河,下令按太宗所授阵图布八阵。右龙武将军赵延进登高了望,见辽军势盛,冒违诏改阵之罪,力主集中兵力对敌。监军李继隆附议,崔翰乃示形应变,改八阵为二阵,前后相副。及辽军列阵,宋遣使赴辽营诈降。耶律休哥识破宋军企图,劝韩匡嗣严阵以待,不可轻信。韩匡嗣不听,放松戒备,果遭宋军突袭。辽军仓促应战,指挥失措,大败。韩匡嗣引兵向西溃逃,又遭崔彦进伏击,死伤甚众,残部逃往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西。宋军乘胜追击,又斩杀辽兵万余,获战马干余匹。耶律休哥整兵而战,宋乃罢兵。辽西路军闻韩匡嗣败奔,亦收兵而还。

雁门;
辽乾亨二年(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辽军进攻雁门(今山西代县),被宋戍边军将潘美偕杨业率部击败的作战。
3 宋攻辽高粱河之战后,太宗赵光义因败,乃于河北、河东各要地,积粟屯兵,部署防御,以抗击辽军进攻。遂命潘美为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杨业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分领所部驻守三交口(今山西太原北古城村)、代州(即雁门),捍边御辽。乾亨元年(979年),辽攻满城(今河北满城北)战败后,继于二年三月,遣大军攻雁门。时潘美率兵巡抚至代州,即令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今山西代县西北西陉寨)出,沿小陉迂回至雁门北口;自率所部出正面,合击大败辽军于雁门北岭,斩杀其节度使、附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铠甲、革马甚众。
宋太平兴国七年四月至五月,辽军三路出兵,攻满城、雁门、府州(今陕西府谷),皆被宋军击败。端拱二年七月,辽谍知宋军护送辎重赴威虏军(今河北徐水西),耶律休哥率数万骑前往截击。宋将尹继伦率数干骑夜巡时发现辽军,蹑踪尾随辽军,乘其早膳突袭,耶律休哥受伤先逃,辽军惊溃,死亡甚众。至道元年(995年),辽以招讨使韩德威率数万骑两次攻麟州(今陕西神木西北),均被宋将折御卿率部击败。北宋太平兴国七年末至八年,西夏党项首领李继迁相继袭击夏、银、宥等州地,均为宋军所败,被迫退守地斤泽。九年七月,袭击王亭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获胜,后宋军侦知其营地,乘虚突袭,俘其母与妻,李继迁及弟逃遁。雍熙二年(985年)二月,李继迁佯与宋都巡检曹光实约降,至期,伏兵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诱杀曹光实,袭据银州,进破会州(今甘肃靖远),自称定难军留后。宋遣重兵围攻,李继迁败走,宋军乘胜进击盐州(今陕西定边)。

淳化元年(990年)十月,李继迁诈降李继捧,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大败李继捧,包围夏州,后闻宋大军将至,佯作奉表归顺,受封银州观察使。二年正月,攻取银州。五年,袭掠灵州。宋太宗令李继隆为河西兵马都部署率兵进击,李继捧叛宋,暗联李继迁,共乞援于辽。宋军于乌白池(今宁夏灵武东南)击败李继迁,毁夏州城,徙其民至银、绥等州,捕李继捧回朝。李继迁走避漠中,献马于宋,得宋缓兵。治平元年(西夏拱化二年,1064年)三月.西夏遣使祭吊宋仁宗,因其使与宋引伴为礼仪发生争执,双方出言不逊。是年秋,西夏王谅祚以宋侮辱其使为由,发兵10万,进攻宋秦凤、泾原、环庆路,宋夏战争又起,争战历时34年。宋之企图:攻取横山与吐蕃东南部地区(今青海东部与甘肃南部),以断夏左、右臂,所取方略:选将练兵,乘隙而动;剿抚兼施,就降其众;据险修垒,步步逼进。西夏企图:据堡守险,打破宋军的进攻。所取方略为诱敌深入,断其粮道,伺机袭击;对外依然坚持联辽抗宋。战争初期,西夏尚处攻势。三年秋,谅祚率兵数万围攻大顺城(今甘肃华池东北)与柔远寨(今华池)。宋军坚壁清野,夜袭其营,谅祚中流矢退走。四年正月,神宗继位后,先以战抚并举之策,占据吐蕃东南地区,尔后东西并进,深入攻夏。十月,宋知青涧城种谔率军袭取绥州。西夏为防宋进击,增兵银州。十二月,谅祚死,子秉常继位,梁太后摄政。熙宁三年(西夏天赐礼盛国庆元年,1070年),宋因西夏军频扰边地,罢互市,断绝与夏往来。西夏遂大举攻环庆路,游骑直抵庆州城下,后因附宋吐蕃首领董毡率军从侧后攻入夏境,西夏军方退。四年初,种谔谋取横山,率军袭取西夏要冲罗兀城(今陕西米脂东北),进筑数寨。从此拉开了对西夏的堡垒绞杀战序幕。

宋收复河、岷等州之战

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
熙宁五年,王韶率军大举进攻吐蕃,占据熙(今甘肃临洮)、岷、洮(今甘肃临潭)等州地。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克河州,熙河地区羌族首领木征逃走。旋诸羌集兵数千反击香子城(今甘肃和政),掠宋军辎重,侍禁田琼率700兵救援,进抵牛精谷,遭羌部袭击,兵败被杀。王韶急遣先锋将苗授等自河州回击,大败羌部兵。继苗授与钤辖奚起合兵再攻牛精谷诸部,再次获胜,还守香子城。二十四日,王韶又遣知德顺军景思立打开通道,尽夺羌部所掠辎重。王韶引军回击,木征复入河州,致使宋军首尾不能相顾。王韶先筑香子城,控扼要地,复遣军渡洮河(在今甘肃山东碌曲、岷县地区),攻克康乐城(今属甘肃),自率军破珂诺城(后改名定羌城,今甘肃广河)。四月下旬,王韶还熙州,遣军平南山之地(今甘肃临夏东)、建康乐城、刘家川堡(今甘肃广河东)与结河堡(今甘肃临洮西北),打通饷道,随而率军破踏白城(今甘肃临夏西北),转兵香子城。六月,宋诏知德顺军景思立以2000兵进筑河州。王韶率军往视,羌部兵伏南山,欲待宋军渡洮河,断其归路,集兵保天险摩宗城(俗称铁城子,今甘肃岷县东)。王韶探知,命部将王君万取捷径袭取摩宗。八月中旬,由露骨山(今临夏西南)入洮州境,因道险隘狭,下马步行。木征留部将结彪守河州,自率锐卒尾随宋军之后。王韶分兵两道,一道由部将率领进围河州,一道自率击木征。宋军连战皆胜,木征败走,结彪以城降。王韶平定河州,再克宕州(今甘肃宕昌),打通洮河路。九月十八日,宋军入岷州,该地羌族首领瞎吴叱、木令征等降。旋王韶分兵破青龙族于绰罗川(今青海东部与甘肃交界处),迭(今甘肃迭部)、洮州羌族首领钦令征、郭厮敦相继以城降。巴毡角亦以其族附宋。
)此役,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定羌城之战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定羌城(今甘肃广河)等地的作战。熙宁四年八月至六年末,王韶采取招抚与进击并举之策,次第占据吐蕃通远军、熙、洮、迭+岷、河(今甘肃陇西、临洮、临潭、迭部、岷县、临夏)、湟(今甘肃乐都南)等州地,青唐吐蕃诸部大多附宋。七年初,王韶赴京,熙河地区羌族首领木征乘机遣兵数扰河州,宋知德顺军景思立率6000兵进击,进抵踏白城(今甘肃临夏西北),被宗哥羌部首领鬼章部包围,景思立等战死,河州被围。三月初五,木征围岷州,被宋蕃将包顺击退,继复围河州。王韶闻讯,速返熙州。诸将议进攻方向,皆欲驰援河州。王韶知木征所为,系恃有外援,若直往,必遭伏击,遂率精骑2万,以“批亢捣虚”之计,出其不意,直趋珂诺城(后改名定羌城),先遣兵破结合川(今甘肃临洮北)领勒锦族兵,断吐蕃部与西夏通路,进军宁河(今甘肃和政),再遣军入南山(今甘肃临夏东)破布沁巴勒等族兵,断木征外援。木征恐断南山归路,撤围退走。王韶分兵打通至河州通路,鬼章退保踏白城。四月十四日,宋军自河州闾精谷出踏白城,击败鬼章,进抵银川(今甘肃临夏西北),连破10余堡。十六日,分兵北至黄河,西至南山,复入踏白城,回师河州,进筑定羌城,木征被迫率酋领80余人降,河、湟遂定。
宋攻交趾富良江之战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宋军反击交趾(今越南),于富良江(今越南红河)击败交趾军的作战。八年十一月,交趾辅国太尉李常杰率号8万兵大举攻宋,相继破钦(今广西灵山)、廉(今合浦)、邕(今南宁)等州,杀戮宋军民10余万人。次年二月,宋廷决计反击,命宣徽南院使郭逵为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本道经略招讨使,赵高为副使,率号10万秦晋锐卒进讨。同时诏广东、福建、江西募勇士万人赴广西。三月初,郭逵率军南下。宋诏岭南诸路置备粮草,广南东路征集舟船和熟悉水战兵员,拟届时水陆并进。七月,郭逵经潭州(今湖南长沙)进抵桂州(今广西桂林),令广南东路钤辖和斌率水军自广州沿海西进。八、九月间,宋军水陆夹击,收复全部失地,招抚左、右江(今广西邕江上游)地区诸峒部族后,自邕州进抵思明(今广西宁明东)。时因安南行营军士不习水土,患病与疫亡甚众,屯驻休整。十二月初,宋军集兵西进,为保障侧翼安全,防止交趾军从侧后袭击,郭逵先遣副都总管燕达引军攻广源州(今越南广渊),迫其观察使刘纪出降,收降5000余。十一月,宋军至决里隘,交趾军列象阵阻击,宋军持强弩猛射,以长刀砍象鼻,象回走,反践其军,交趾军溃退。宋军乘胜拔机榔县与门州(皆今越南同登西北)。交趾军设伏夹口隘,欲袭击宋军。郭逵探知,自间道兜顶岭直抵富良江。交趾军列战船400艘,据江阻击,宋军不能渡。郭逵,赵卨令将士伐木,制造攻具。依燕达建议,暗遣军设伏山间,逐步减兵,示弱诱敌。李常杰中计,倾数万众渡江出击,宋军伏兵尽发,步骑合击,以炮发石,猛击其船,趁其帆折樯摧之际,选精兵乘大筏猛攻,大败交趾军,击杀数千,毙其大将太子李洪真,俘左郎将阮根。交趾王李乾德被迫奉表求和。宋军由于冒暑涉瘴,粮草不济,兵夫20余万死伤过半。存者多病,遂议和班师。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M西夏天仪治平元年(宋元祜二年,1087年),西夏与吐蕃联合进攻宋边地的数次作战。
是年四月,西夏因与宋划分疆界发生争议,遂发兵攻掠宋泾原路。五月,西夏国相梁乙逋贿使厚礼,约吐蕃首领阿里骨同时发兵攻宋,商定所得宋地,以熙(今甘肃临洮)、河(今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三州归吐蕃;以兰州(今属甘肃)、定西城(今甘肃定西南)归西夏。旋阿里骨率吐蕃兵袭破洮州(今甘肃临潭)?梁乙逋率数万西夏军出河州,两军会合,同围南川寨(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西南),连攻8月未下。宋诏洮西守将刘舜卿、王光祖、王赡、姚兕、种谊等率军救援。寨中军民士气大振,奋力抗击。梁乙逋等屡攻不克,引兵东进,转攻定西城,设伏诱宋军兵出战,击败宋军,杀宋都监吴猛等。七月,梁乙逋再次胁监军仁多保忠进攻泾原,遣大首领嵬名阿吴入青唐(今甘肃西宁),约吐蕃阿里骨和青宜结鬼章联兵攻宋。八月,梁乙逋集中十二监军司兵屯聚天都山(今宁夏海原),直逼兰州。阿里骨发兵15万围河州,鬼章引兵2万进驻常家山(今甘肃临洮西南)大城洮州,自率军5万,约会于熙州东王家平。梁乙逋造浮桥以通兵路。宋军器监游师雄见西夏、吐蕃军势盛,建议知州刘舜卿乘西夏、吐蕃军劳师远来、立足未稳,先发制人。刘舜卿遂命都部署姚兕、知洮州种谊分兵两路,沿洮水急进。姚兕于洮水西侧,破吐蕃六逋宗城(当在甘肃临洮西南),击杀1500余众,乘胜转攻讲朱城(今甘肃夏河东北),遣兵自间道北上,焚黄河浮桥,截断鬼章救援通路,使青唐吐蕃十万大军不能渡河。种谊部沿洮河东侧南下,出哥龙谷(今甘肃岷县东北境),迎击通远吐蕃兵,断其与洮州的联系。宋主力连夜抢渡洮水,兵临洮州城下,乘鬼章不备,一举破城。擒鬼章青宜结及西蕃首领5人,杀吐蕃军数千,获牛、羊、器械、粮草万计,余众弃城溃逃,渡洮水时又溺死数千。梁乙逋见西蕃军失利,引兵退还。此战,夏蕃联军兵力据绝对优势,因缺乏统一部署和指挥,兵力分散,四面出击,不能相顾,导致大败。宋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快速出击,获得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

元丰六年二月,西夏以重兵围攻兰州,宋知州李浩集精兵潜出夜袭,夏军溃退。次年正月,夏军号称80万复攻兰州,急攻10昼夜未下,粮尽引退。元祜元年(西夏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夏崇宗乾顺继位。四年,宋夏再次议和。六年,西夏攻宋熙河、兰岷、鄜延诸路与麟、府二州。七年,攻环州,互有胜败。绍圣三年(西夏天佑民安七年,1096年),乾顺因与宋划界争地未果,率号称50万军攻宋鄜延路连陷数寨。四年,宋于沿边诸路要地增置50余寨,加强了防御,多次击败夏军的进攻,并乘胜出击,攻克夏洪(今陕西靖边南)、盐、宥等州地。元符元年(西夏天永安元年,1098年)十月,又于平夏城击败西夏号称40万大军的进攻,进取南牟会,建为西安州(今宁夏海原西),收复会州,攻取吐蕃青唐(今青海西宁)。二年,西夏因军势日衰,数次遣使向宋求和。宋允恢复和好。元符三年,青唐羌酋结聚众反宋,夏遣10万兵入援。因宋援军至,西夏军始退。后宋以湟、鄯之乱,乃任羌族首领分知两州。崇宁二年(西夏贞观三年,1103年),宋洮河监军童贯遣洮西沿边安抚司公事王厚复取湟、鄯,同时使人招纳西夏监军仁多保忠与西边羌部。西夏以宋复取湟州(今青海乐都南),威逼西夏再次遣使求援于辽。
三年,乾顺发兵攻宋泾原路,宋夏第四期战争爆发。战争历时21年,宋之企图:攻取横山,占据湟、鄯。所取方略:出塞筑垒,步步为营。夏之企图:扼守横山,遏制宋军,所取方略筑垒守险,附辽抗宋。四年,吐蕃酋领溪赊罗撒与多罗巴投夏,与夏合兵攻宣威城(今青海西宁西北),知鄯州高永年率军赴援,途中被多罗巴俘杀。政和四年(西夏雍宁元年,1114年),夏纳叛将李讹移,合军围宋定远城(今甘肃榆中西北)。宋命童贯为陕西、河东、河西经略使,发重兵反击。五年春,童贯谋取清水河(在今宁夏境内)北界与卓罗城(今甘肃永登南),遣熙河路经略使刘法领步骑15万出湟州,秦凤路经略使刘仲武领5万兵出会州,自率中军于兰州策应。刘仲武至清河界,筑城留兵屯守。刘法于古骨龙(今青海乐都北)击败夏军。九月,刘仲武、王厚会合鄜延、泾原、环庆、秦凤诸路军攻臧底河城(今陕西志丹北),大败而还。丧师万余。西夏军乘胜反击,大掠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六年春,刘法率10万军克西夏仁多泉城(今青海门源东南)。七月,知渭州种师道引军10万克臧底河城,唃厮罗旧辖地悉入于宋。是年冬,西夏以万骑破靖夏城(今甘肃平凉境)。重和元年(西夏雍宁五年,1118年),宋军克割牛城(今青海互助),改名统安。宣和元年(西夏元德元年,1119年),童贯强令刘法深入攻夏,夺取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宋军始出统安城(今陕西横山西),即遭夏崇宗弟察哥军的夹击,刘法败死,丧师l0万。四月,童贯以鄜延、环庆兵大破夏兵,平其三城,尽取横山地区。西夏失去屏障。夏崇宗被迫表示臣服,宋诏令罢兵,

宋夏间出现短暂和平。 东京之战
南宋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宋东京留守宗泽率军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击退金军进攻,保卫东京的作战。 "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灭北宋。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是为高宗,年号建炎,史称南宋。六月,宋廷根据李纲建议,以抗金名将宗泽为东京留守。宗泽到任后,募兵选将,积极联络河东、河北、陕西等地义军,实行统一指挥。制造决胜战车1200辆,督率所部加紧操练;还在东京周围以及黄河沿岸州县修筑连珠寨,互为应援,加强黄河沿线和东京的防御。正当宗泽决计保卫东京时,高宗担心京城难以固守,迁都扬州(今属江苏)。金太宗乘南宋迁都中原动荡之机,分兵三路攻宋。十二月初八,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率中路军击溃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宋军,南渡黄河,攻占汜水关(今河南荥阳西北)后,引兵东进,欲与东路右副元帅完颜宗辅部会攻东京。宗泽得知金军动向,为稳固东京外围防线,遣统制官刘衍和刘达各率兵2万、战车290辆,分赴滑州(今河南滑县东)、郑州保护河梁,以待大军北渡。二十四日,完颜宗翰军占领西京(今河南洛阳)与宗泽军相持。二年正月,完颜宗弼自郑州直抵白沙(今河南中牟西)进逼东京,京城民心震恐。宗泽为安定民心,一面下令依旧张灯结彩,庆祝元宵;一面派精兵数干,迂回金军侧后,伏其归路。十五日,刘衍率部于板桥(今河南开封西)迎击金军,宋援军从后突袭,前后夹击,大败金军,追至滑州,收复延津(今属河南)、河阴(今郑州西北)等地。二月初二,金军再攻东京,宗泽遣统制官李景良、闫中立等率兵万余至滑州、郑州,迎击金军,但为金军所乘,闫中立战死,余部溃退。初十,京城要冲滑州被金军占领。宗泽命部将张撝率兵驰援,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宗泽又令统领官王宣率兵5000救援,败金军于滑州北门。日暮,金军退兵河上,王宣度其将夜渡,令停止追击,至夜金军渡河,王宣乘其半渡,挥军猛击,斩杀金军数百,从而粉碎金军攻取东京的企图。

和尚原之战
南宋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1131年),宋军在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击败金军的一次著名战斗。
富平之战失败后,宋军秦凤路经略使吴玠与其弟吴璘奉张浚之命,收集几千散兵退保大散关东面的和尚原,抗御金军。和尚原成为金军入川的主要障碍。和尚原是从渭水流域越秦岭进入汉中地区的重要关口之一,属川陕之首要门户,位于宝鸡西南20公里,其地势之险要与大散关不相上下。和尚原对仙人关来说,有如通往四川的第一道关隘,它与仙人关共分蜀之险要,势必固守。“和尚原最为要冲,自原以南,则入川路散;失此原,是无蜀也”。金军为了打通进入汉中的门户,决定进攻和尚原。五月,金将完颜没立率部自凤翔(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岐山、凤翔、麟游、扶风等地)攻和尚原正面,别将乌鲁、折合自阶(今甘肃武都东南)、成(今甘肃成县)迂回,攻和尚原背面,企图会攻和尚原。乌鲁、折合先期到达原北,三日后,完颜没立攻箭箐关(今陕西干阳南),吴玠命令诸将列成阵势,利用有利地形,依险据守,派兵轮番战斗,屡败乌鲁、折合率领的金军,使两路金军无法会合。金军欲战不能,欲退无路。和尚原一带尽是山谷,路多窄隘,怪石壁立,金军的骑兵失去威力,只好弃骑步战。宋军在吴玠的统领下与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大败金军。退到黄牛一带的金军,立足未稳,又恰遇上大风雨,金军士气不振,无力再战,只得后退。同时,完颜没立所率金军在箭筈关方向发动的进攻,亦为吴玠部将杨政所击退,从而打破了没立与乌鲁、折合两军会师和尚原的计划。金军初战和尚原失败,使金朝大为恼怒,“谋必取玠”。十月,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为谋取川蜀,率军10万架设浮桥,跨过渭水,从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与吴玠所部宋军夹涧对峙,准备与宋军决战。其时,吴玠积极调整宋军部署,并注意侦察金军的动向。及战,吴玠率部坚守秦岭要隘,以精兵强弩阻击金军,并和义军相配合,乘金军攻势稍缓,出奇兵从两旁袭击金军背后,断其粮道,激战三日,击败金军,吴玠乘胜追击,于神坌一地设兵伏击,金军大乱,宋军星夜出击,大败金军。完颜宗弼中箭逃走,被俘万余人,缴获器甲数以万计,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和尚原之战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吴玠、吴璘仅靠富平之战后所收集的数千散卒扼守关口,敌军则有十余万,数倍于宋军。宋军以少胜多,重创金军主力,鼓舞了宋军的士气,扭转了富平战败的局势。此战对金军的打击是非常重大的,是其灭辽破宋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的惨败,史云:“金人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兀术之众,自是不振。”

金灭北宋之战

金朝天会三年至五年(宋宣和七年至靖康二年,公元1125年~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攻灭北宋的战争。

金朝天会三年,金国灭忘了辽国后,就准备攻打宋国。为了迷惑宋朝,金不断派使者到宋国,假装表示友好,使宋廷放松了戒备。然后突然兵分两路南下:西路由左副元帅(官职名)完颜宗翰率领,从西京(今中国中西部山西省大同市)攻打太原;东路由南京路都统(官职名)完颜宗望率领,从南京(今中国中北部河北省卢龙)攻打燕山府(今北京)。

战争开始,金国西路军轻松夺取朔(今山西省朔县)、武(今山西神池)、代(今山西代县)等州,然后围攻太原,遭到宋军的顽强抗击,就改为长期围困。金东路军到达燕山府,宋国守将郭药师投降。宋徽宗皇帝赵佶见形势危急,就命令各路军支援,同时派遣使者向金求和,之后的第二个月他就把皇位传给太子赵桓(即钦宗)。金军用小船渡河,攻破浚州后。宋徽宗知道了就向南逃跑。宋钦宗也想弃城西逃,经过兵部侍郎李纲极力劝说,才决定留在东京。李纲率军民日夜坚守,重创金军。不久,宋军20多万来支援。宋军偷袭金军大营失利,金乘机逼迫宋钦宗接受屈辱的和议条件后撤军。

后来金军再次大举南下,攻打宋国,而且接连得胜。宋钦宗惊恐万状,急忙答应与金国划黄河为界议和条件。金国不理会,继续进攻,终于攻破东京。钦宗投降,金军携宋徽、钦两个皇帝向北撤军,北宋宣告灭亡。

抗金战争;
宋高宗;
岳飞,刘琦,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吴氏兄弟。

楼上说的是错误的
最大战争发生在神宗时,太监李宪统帅六十万大军进攻西夏打败而归。神宗闻之,当场在中书省大哭。

北宋3次进军燕云16州,可惜失败了!大将军很多,皇帝是赵匡胤


明明是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君王,为何说没有他,中国领土即将减少一半?_百度...
公元前133年的时候,汉武帝和匈奴发生大战。汉武帝刘彻先后遣派卫青、霍去病前往攻打匈奴,到了公元前53年,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归汉,从此也是结束了汉和匈奴的百年战争,而后也是先后灭南越、灭东越、灭朝鲜等。汉朝时版图最大的时候,其中的大半的新疆,其中就有中亚的特别大的土地,辽东的区域也是到了...

作为世界上威望最大的君王,英国女王拥有何种权利?
英国女王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权、批准法律权、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众所周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经在位六十余年了,她是世界上位最长的女性君主。而英国女王一般只在比较庄重的场合出现,否则不轻易露面。英国女王享有对外宣战权。简而言之英国女王...

汉武帝对外征战44年,他是靠什么维持庞大军事开销的?
汉武帝真的是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可以很好的利用自己手中已有的条件创造最大的价值。汉武帝经过三次大规模攻打匈奴将匈奴打至漠北等地,此后匈奴再也没有侵犯过中原,而且汉武帝后来还因为自己发动大规模战争给百姓带来伤害做过自我检讨,这样的一位君王怎能不让军民爱戴呢?

古代每次改朝换代都要经历大战争,古代战争的破坏性有多大?
不管是攻城还是守城,双方都会损失惨重,尤其是攻城一方,不断的搭云梯,冲云梯,士兵可能会接连的倒下,士兵不断地死亡,就会有人不断地被抓来当士兵,直到没有人可以打仗,尤其是大的战争,不仅仅要攻打一个城堡,而是整个国家,而且并不是每支部队都有严明的纪律,在新兵入城时候,有可能对百姓,...

在历史上,哪个君王一直以征服和扩张为主要目标?
求贤令成功引起天下人的注意,商鞅也是其中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商鞅来到秦国,和秦孝公彻夜长谈。在深入交流之后,商鞅认为在秦国他可以彻底实施变法,而看到商鞅真才实学的秦孝公,也成为他的最大靠山。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余发强盛。凭借这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秦国军队和优秀...

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是谁
阿育王(又称无忧王,约公元前304~前232年),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频头娑罗王之子,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戒日王是印度戒日王朝的建立者,印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自笈多王朝在白匈奴人打击下瓦解之后,印度又恢复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在戒日王15岁的时候,国内政局发生了大变动,...

春秋战国时代,为何说诸子百家的争斗,思想不同但目的却相同?
诸子百家之家的百家争鸣,可以算是春秋战国时代最大的看点,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代,表面上来看是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是他们对于土地、人口等 社会 资源的争夺,但是背地里实际支撑的其实是诸子百家的不同思想。 因为思想其实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与其根本的治国方针,与基础政治制度是有根本联系的,一个国家奉行什么样...

在你心目中,中国最伟大的君王是谁?
从而吃下这个新的文化认同的苦果。 今后姓穆斯林的中东难民越来越多,在法国,难民后代如果成为法国选举民众的多数的话,法国还是高卢的人的法国吗? 他们缺少秦始皇的书同文。秦始皇他创造了中国自古以来第一个大一统。后续王朝也继承了他的精神,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跟欧洲相比,政哥哥牛逼。

从弱小的秦国到大秦帝国的500年中,哪一位君主贡献值最大?
秦国历代君王当中贡献值最大的当属秦始皇,他是当仁不让的。秦始皇最大的贡献是统一了六国,修筑了长城,统一了文字等等,不管是哪一件事情都对后代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他所创造的业绩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而且影响非常的深远,秦始皇是一个对中国历史有着非常深远影响的帝王。1、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在秦国历代的君主中,功绩最大的君主是谁?
功劳最大的非秦孝公莫属。秦孝公时代的秦国可以说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虽然在和魏国争夺河西之地的战争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惨胜。不仅秦国的国力都消耗在战争之中,导致国力疲敝,百姓困苦,而且自己的国君,秦献公赢师隰还在这场战争中中箭受伤,最终不治而亡。之后,...

清远市19852579127: 宋代最大的战争和君王 -
闾青止喘: 抗金战争; 宋高宗; 岳飞,刘琦,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吴氏兄弟. 参考资料:《宋高宗大传》

清远市19852579127: 宋朝打过哪些大胜仗? -
闾青止喘: 比较大的胜仗当然有,宋朝的名将也不少啊,像杨业,岳飞.,韩世忠,刘琦等人. 胜仗:雁门关之战,杨业打败10万辽军,里可以搜一下. 宋收复河、岷等州之战中略(发不上来) 此役,宋军收复唐末五代丢失的五州之地,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比如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璘都曾经大破金兵, 南宋还重创过蒙古军,在钓鱼台(不是钓鱼岛,是在今天四川)打死了蒙古的大汗. 林外,宋朝统一了五代十国,要不然它的天下怎么来的,不是白送的,在统一中原的战争中胜仗无数,宋朝的军事实力没那么弱,宋朝对吐蕃经常打胜仗,唐朝对吐蕃还丢过都城长安.

清远市19852579127: 宋代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
闾青止喘: 宋代战役 -宋夏洪德城战役宋代高粱河战役宋代永乐战役宋代“元夜夺关战役”朱仙镇历史上也是古战场,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大破金兵的战役就发生在此宋攻交趾富良江之战

清远市19852579127: 中国历史上北宋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战争历史? -
闾青止喘: 北宋三大败仗1, 北宋伐幽州战役,以步兵为主的宋军被契丹骑兵杀的大败.名将杨业战死.北宋对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同时宣告北宋军事思想里“以步克骑”战术观念的破...

清远市19852579127: 宋朝时,北方曾出现了哪些战争
闾青止喘: 有点多,大致可分为宋辽之战、宋金之战、辽金之战、宋夏之战(西北方向). 其中宋辽之战的大战相当多,赵匡胤时期的五路攻辽规模最大,赵恒时期的澶洲之盟最著名.澶洲之盟后宋辽基本无战,直至于金结盟后又与辽开战,不过雷声大雨点小. 宋金之战中金攻破汴梁最著名,再后来就到南宋时期,主战场严格来说不在北方而集中在中原地区了. 辽金之战主要是覆灭辽国的过程. 宋夏之战规模小些,赵光义时期三路伐夏估计是规模最大的了(注意,那时候西夏并未正式建立). 希望对LZ有帮助.

清远市19852579127: 宋代皇帝列表怎么办啊?
闾青止喘: 北宋皇帝庙号、名字、年号及年代表: 1、太祖 赵匡胤: 建隆 960年-963年十一月;... 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

清远市19852579127: 北宋的第三、四个皇帝是谁?
闾青止喘: 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968-1022)997年即位,在位25年 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但在军事上却无所作为,不顾寇准等反对,与辽国议和,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另外,宋真宗时,发行“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1010-1063)1022年即位,在位41年 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是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好近女色”,军事,政治均无大作为,与西夏交战战败,起用范仲淹变法也失败,但是为人宽厚,可称为仁君.死于1063年,庙号仁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