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位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皖籍女作家的姓名和简介?

作者&投稿:宿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冰心奶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冰心奶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七岁时就开始读(读完)《三国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聊斋志异》,虽然读得一知半解,但还是越读越有兴趣,从白天到晚上,到了晚上还不肯放下,每天都要由奶娘哄着才肯上床睡觉。

张姞民是一位作家,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它的主要作品有《讲卫生》,《谈谈维生素》,《空气的故事》,《太阳》等。
1927年发表小说《莎菲女士日记》等作品,引起文坛反响。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在解放区创作《我在霞村的时候》等作品。1948年完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7年被错误定为“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派集团”主要成员。1979年平反后重返文坛。
扩展资料
相关代表作品简介
《讲卫生》1955年 主要介绍一些农村的卫生知识
《太阳》讲述了太阳和地球及人类的关系
编辑于 2020-10-24
查看全部28个回答
打造名校标准作品集_获取高额留学奖学金
值得一看的留学专业相关信息推荐
「ACG国际教育」14年专注留学作品集辅导,10000+成功案例,85%以上奖学金获取14年经验留学作品集机构,作品集选「ACG国际教育」留学更放心!
北京环球艺盟国际教育咨询股份...广告
专著出版_优选国家一级出版社_书号可查
值得一看的专著相关信息推荐
学术专著出版 出书费用低,正规出版单位,快速出版,一书一号,总署可查!图书出版 ①出书周期短 ②价格透明 无隐形收费
北京华图致胜教育咨询中心广告
17条评论
热心网友17
它写错了
查看全部17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求一位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皖籍女作家的姓名和简介?
求一位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皖籍女作家的姓名和简介 这位皖籍女作家叫苏雪林 简介如下: 苏雪林(1897年2月 24日 —1999年4月21日)女,作家、文学家。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笔名有绿漪、灵芬、老梅、天婴等。1897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自嘲为半个浙江人,原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岭下村。三十年代初,苏雪林曾被称为阿英“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其散文除若干写景外,多为记人叙事抒怀的随笔小品。其文语言明快,文白夹杂而多见理趣,虽然未必十分深刻,但也已颇具学者散文风范。只是她曾撰文攻击过鲁迅、郭沫若等左翼作家及发表过反共言论,因此在大陆不为人所喜。
22赞·1,998浏览2016-04-16
中国现当代文坛上的女作家简介
迟子建1964年出生,黑龙江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
2赞·1,602浏览
中国女作家张爱玲的简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中文名:张爱玲 外文名:Eileen Chang 别名:张煐(原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静安区 出生日期:1920年09月30日 逝世日期:1995年09月08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圣约翰大学(皆辍学) 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等 血型:O型 丈夫:胡兰成;赖雅(美国) 笔名:梁京 祖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
176浏览2016-04-09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简介
姓名:张晓风 生年:民国 30 年 3 月 29 日 籍贯:江苏省铜山县 笔名:晓风、桑科、可叵 学经历: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教东吴大学、香港浸会学院,现任阳明医学院专任教授。 写作风格:以散文创作为主,散文天地的广阔如人生,淡有淡味、浓有浓情,怀旧的固然动人温情,探新的也能动人激情。 够吗?
7赞·1,696浏览
张姞民简介
张姞民是一位作家,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它的主要作品有《讲卫生》,《谈谈维生素》,《空气的故事》,《太阳》等。 1927年发表小说《莎菲女士日记》等作品,引起文坛反响。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在解放区创作《我在霞村的时候》等作品。1948年完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7年被错误定为“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派集团”主要成员。1979年平反后重返文坛。 扩展资料 相关代表作品简介 《讲卫生》1955年 主要介绍一些农村的卫生知识 《太阳》讲述了太阳和地球及人类的关系 《太阳》节选 我们看到的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呢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782赞·15,091浏览2020-02-16
张晓丽明德集团董事长 个人简介
本月1763人已申请相关服务
咨询
北京明德乾坤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告
11.11拼多多狂欢钜惠书画无套路,直接底价!
值得一看的书画相关信息推荐
点击下载了解更多详情
下载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Q我吧是什么意思?
热词课代表
上百度知道,你想要的热词都在这里
关注
14,300播放
特朗普入驻TikTok竞品,这意味着什么?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TikTok的竞争对手--Triller上开通了自己的认证账号
4条回答·100人在看
“中国没有航母,我死不瞑目”,刘华清为何发出这个声音?
中国没有航母我死不瞑目。这是刘华清将军在人生即将结束时发出的肺腑感叹
7条回答·48人在看
扩词是什么意思?
热词课代表
上百度知道,你想要的热词都在这里
关注
88,932播放
特朗普骂佩洛西是“坏女人”,这是为何?
因为佩洛西想要弹劾特朗普,像特朗普这样一点小事就喜欢昭告天下的人,当然要在第一时间对她进行反击,所以
7条回答·53人在看
奥巴马在当总统之前,是做什么的?
奥巴马是特朗普前一个美国的总统,那么想要当总统就必然要通过选举,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其他国家也好都是这样
8条回答·110人在看
对于韩国来说,建造航母有意义么?
对于韩国来说,建造航空母舰的象征性意义大于实战意义。而且我个人认为,韩国不会建造非常大型的航空母舰,
5条回答·30人在看
游戏史上最难玩的游戏有哪些?
游戏大盘机
贡献了超过533个回答
关注
140播放
正在加载
评论

皖籍女作家 苏雪林

苏雪林(1897年2月 24日 —1999年4月21日)女,作家、文学家。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笔名有绿漪、灵芬、老梅、天婴等。1897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自嘲为半个浙江人,原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岭下村。三十年代初,苏雪林曾被称为阿英“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其散文除若干写景外,多为记人叙事抒怀的随笔小品。其文语言明快,文白夹杂而多见理趣,虽然未必十分深刻,但也已颇具学者散文风范。只是她曾撰文攻击过鲁迅、郭沫若等左翼作家及发表过反共言论,因此在大陆不为人所喜

半生“反鲁”
苏雪林性格中常常显露出“善争辩”的特点,她曾几次主动在现代文坛上展开论争。从三十年代开始,她撰文参与关于李金发象征派诗的争论,与覃子豪先生展开了几个回合的讨论。接着又在《鸠那罗的眼睛》出版后,与向培良先生关于戏剧的布景和舞台上的表演等问题展开讨论,写了《演剧问题答向培良先生》(1935年4月16日《武汉日报》)。这些讨论和论争主要是集中在如何看待和评价文艺作品问题上,限制在文艺本身的范围内,可以说是学术之争,并且是双向的,有来有往。而苏雪林对鲁迅的论争与上述情况则迥然不同,从表面上看似笔墨形式,但内容的实质却完全脱离学术,成为一种政治上的对立状态,而且是单向的,有来无往。因鲁迅已于1936年10月19日病逝,而苏雪林对鲁迅的敌对态度,却是在鲁迅病逝后的一个月内开始的。苏雪林反对鲁迅的时间之长,发表文章之多,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她对鲁迅的看法从赞颂到反对也是众人皆知、举世瞩目的。早在二十年代苏雪林与鲁迅并无积怨,1928年她曾与鲁迅共同参加过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举办的宴会;1929年5月苏雪林在《写在(现代作家)前面》一文中称鲁迅是“中国最成功的乡土文学家”。以后在《周作人先生介绍》中对鲁迅及其《阿Q正传》的评价是:“对中华民族病态具有深刻研究的”,“立下了许多脉案和治疗之方”。1934年冬,她发表了《阿Q正传》及《鲁迅创作的艺术》(《国文周报》11卷14期),对鲁迅小说的创作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鲁迅的两本小说集《呐喊》和《彷徨》评价说:“两本,仅仅的两本但已经使他在将来中国文学史占到永久的地位了”。该文中将鲁迅小说的艺术特点概括为三:“第一是用笔的深刻、冷峻……;第二是句法上的简洁峭拔……;第三是体裁的新颖独到……。”直到六十年代后期,苏雪林写作的《我对鲁迅由钦敬到反对的原因--鲁迅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收入《文坛话旧》)一文也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她对鲁迅的钦佩之情:《阿Q正传》可真把我们闹疯狂了,大家抱着读这一篇,读后又互相批评。当时我们欢喜的只是文章里的幽默与风趣,……我读了周作人的评价,对《阿Q正传》始获得深一层的看法,更觉得这篇小说的价值之高。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苏雪林对鲁迅突然由钦敬走向反对,乃至敌对的态度呢?她在同一篇文章中说:“什么时候对他观感幡然转变呢?那就是女师大风潮以后。由于苏雪林与鲁迅对女师大校长杨荫榆女士在女师大风潮中的所作所为看法截然相悖,继而牵涉到对支持杨荫榆的教育部长章士钊的态度也产生分歧。随着时局的变化,苏雪林与鲁迅在政治上的分歧愈来愈大,其言辞也愈来愈激烈,真可谓“嬉笑怒骂,兵戈相见”。苏雪林于1936年11月12日写了《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拉开了她“半生‘反鲁’的序幕”。第二天她写了《理水和出关》,对鲁迅进行冷嘲热讽。又过了四天,即11月18日,她写了《与胡适之先生论当前文化动态书》(发表于1937年《奔涛》创刊号)。苏雪林在该文的《自跋》中写道:“以鲁迅一生行事言之,二十四史儒林传不会有他的位置,二十四史文苑、文学传,像这类小人确也不容易寻出”。从1936年秋末至1937年春,苏雪林连续写了多篇文章《说妒》《富贵神仙》《论偶像》《论诬蔑》《论是非》《过去文坛病态的检讨》《对(武汉日报)副刊的建议》《论鲁迅的杂感文》等,发表于成都《军中文艺》(署名“野隼”)《武汉日报·鹦鹉洲》《文艺》民族专号、《奔涛》等刊物上,无论从内容及语言上看都十分激烈,较之前两篇有逐步升级之势。 1949年,苏雪林到台湾后,国共两党处于敌对状态,苏雪林对鲁迅的态度便可想而知了。从五十年代开始,不停地撰文,继续她的“‘反鲁’事业”,写了《对战斗文艺的我见》《琵琶鲍鱼之成神者--鲁迅》《新文坛四十年》《鲁迅传论》上、下等,于1967年将大部分文章结集出版《我论鲁迅》(爱眉出版社)。该书出版时,苏雪林称“半生的‘反鲁’事业,……以后我不高兴再理会了”。《我论鲁迅》加上附录共收集十八篇文章,她在《自序》中谈到了出版此书的目的。我为什么要在这时出版这本集子?其一、人家想必都知道苏雪林是反对鲁迅的。“反鲁”几乎成了我半生的事业,但为什么要反?究竟是怎样反法?则好像是没有人能知道清楚。……因为这本书代表我个人对鲁迅的“观察”、“感想”、“评价”。其二、今年十月十九日是鲁迅逝世三十周年,……我既是反鲁的人, 也应该写一点,所以一口气竟写了一篇两万七千字的《鲁迅传论》和《我对鲁迅由钦敬到反对的原因》。其三、我见台湾论坛近年“捧鲁”有渐成风气之势,已有人呼喊在台湾重印鲁迅著作了。但我担心鲁迅偶像又将在台湾竖立起来,鲁迅崇拜也将在台湾日益推广。语言清楚、明白、毫无遮掩,苏雪林与广大读者也算是坦诚相见,从中不难看出她的“勇气”和“胆量”。
从梁实秋、苏雪林攻讦鲁迅的一条“罪证”谈起
枫泾杏花坊 蔡宏伟
鲁迅活着的时候,一般的操觚之徒是不敢与之对垒的。有着清华及留美资历的梁实秋算是一般之上的,故而有幸在鲁迅活着的时候与之走上几个回合,结果弄得心有余悸,到1964年写《关于鲁迅》时还有些忐忑不安。直至梁去世,他对先他去世的鲁迅的评价,始终保持在当日论战时的态度,并无变本加厉的言辞。从这一点来说,梁不失为一位君子。
苏雪林就不同了。鲁迅活着的时候,她似乎怯于挑战,更无机会应战。毕竟她只是一个诞生于温州瑞安县衙里的安徽女人,留洋时尽顾谈些不着边际的恋爱,回国后自家婚姻又有点问题。虽是胡适的学生,有块金字招牌挂着,但在社会上混毕竟有些力不从心。一旦真的让鲁迅揭了画皮,那后果真不堪设想!所以苏雪林攻讦鲁迅的话,几乎都说在鲁迅去世之后。鲁迅听不到,也无法反击。故而让这个安徽女人“风光”“胜利”到了百岁之后翘辫子。与梁实秋比,苏是一个十足的小人!
不过,梁实秋、苏雪林在攻讦鲁迅的言辞中,有一条“罪证”却是不约而同加以援引的,那就是鲁迅的工作环境的多变。换句话说,他们异口同声地认为频繁“跳槽”说明鲁迅的性格有问题,与同事关系搞不好。梁实秋还只是提到鲁迅性格的缺陷,认为他为人偏激,易感情用事,易被人利用。弦外之音,尚有怜惜之意。苏雪林则上升为人身攻击,说鲁迅人品有问题,故不为周围环境所容纳。
的确,在鲁迅短暂的一生中,他先后从绍兴到南京,到日/本,到杭州,到北/京,到厦门,到广州,到上海一路生活过。进过不少单位(包括政府机关、大学、中学等),与不少同事有龃龉(包括顾颉刚这样的学者)。如果凭此就能说明一个人的性格或人品有问题的话,那株守一地的山民、尸位素餐的蹲坑族岂不成了圣人!苏雪林们赖以吃饭的杜甫岂不成了人品极有问题的“流浪猫”?杜甫的“跳槽”经历可比鲁迅惨多了!
不仅如此,鲁迅一生由吃公家饭到做个体户,在中国知识分子为独立人格而努力抗争的历史画卷上,书写了浓浓的一笔。惟有经济独立,方有言论之自由。鲁迅达到了这个目的。结果生活在体制内的梁实秋、苏雪林反而借此嘲笑鲁迅的丢了“饭碗”。这其实就是“人”与“奴”的区别!
梁实秋忠于职守,一生教书治学,勤勉有成,其译莎成绩及《远东英汉大辞典》编辑工程均能泽被后世,算得上是体制内的好“奴”;苏雪林就不同了,至多是个劣“奴”!她炮制的大量文字垃圾,有时让她的老师胡适也觉着臭气熏天,实在闻不下去。胡有一次写信告诉苏雪林,叫她别去“研究”《红楼梦》了!因为苏的学力实在太浅,功利心实在太急切。我有次硬着头皮翻翻她的《唐诗概论》,结果实在看不下去。真不明白她是在怎样教育别人家的子弟的!
由此,我们看到了鲁迅的可贵,梁实秋的可敬以及苏雪林的可鄙。
2007年9月3日于甬之南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 感觉比较像……

苏雪林(1897年2月 24日 —1999年4月21日)女,作家、文学家。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笔名有绿漪、灵芬、老梅、天婴等。1897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自嘲为半个浙江人,原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岭下村。三十年代初,苏雪林曾被称为阿英“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其散文除若干写景外,多为记人叙事抒怀的随笔小品。其文语言明快,文白夹杂而多见理趣,虽然未必十分深刻,但也已颇具学者散文风范。只是她曾撰文攻击过鲁迅、郭沫若等左翼作家及发表过反共言论,因此在大陆不为人所喜。(宇慧撰写)
苏雪林的祖父在清朝末年当过县令,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出身于士宦之家,素以贤慧著称,给苏雪林以较大影响。她幼时富有男性特点,好动、爱玩,凡男孩所爱的一些玩艺儿,抡刀、舞棒、扳弓射箭,以至去郊外捉蟋蟀、放风筝、钓鱼、捕鸟等她都爱玩,整日和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小叔叔、大哥哥们厮打在一起,玩得很开心。而同样年龄女孩子所喜欢的--擦脂抹粉、穿针引线之类的事情,却毫无兴趣,偶尔做一两件这样的事也是笨手笨脚,不像样。人们都说:苏雪林是一个男性化的女孩,被称之为“野丫头”。 由于祖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世俗偏见,苏雪林不能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她七岁开始,才跟着叔叔及兄弟们“名不正、言不顺”地在祖父衙署所设的私塾里跟读,只是不解其意,囫囵吞枣地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女四书》《幼学琼林》等。在私塾里只跟读一二年,男孩子们都纷纷去学校读书了,她不得不辍学。跟读辍学后,闲着无聊,便利用在私塾里学得的一二千汉字,从叔叔和哥哥那里借一些通俗小说当作课本自读。久而久之,她不仅能读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也能粗读文言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之类的书,整日埋头于书海,自得其乐。从此,一颗寂寞的心找到了新的寄托。后来,苏雪林的叔叔、哥哥们都先后进入上海新式中学或大学,每年寒暑假回家都要带回一些新旧图书和当时流行的报刊,苏雪林便借机有挑选地阅读起来。《史记》《汉书》,她读过一些选本;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以及历代名家的专集也都涉猎个大概,连当时流行的译作《天演论》《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十字军英雄记》等,也都读得着迷。这一段童年和少女时代的苦读史,为她后来的创作及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4年,父亲为工作方便而迁居安庆。一位叔叔曾留学日本,思想比较开明,对他父亲进行劝说,苏雪林才得以进入当地一个基督教办的小学读书。其间模仿写作古典诗词,仅半年,便又随母亲迁回岭下村,停止学业。不久,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登报恢复招生,苏雪林得知消息后,“费了无数眼泪、哭泣、哀求、吵闹”,终于说服了祖母和乡里顽固长辈。苏雪林回忆说:愈遭压抑,我求学的热心更炽盛燃烧起来。当燃烧到白热点时,竟弄得不茶不饭,如醉如痴,独自跑到一个离家半里,名为“水上”的树林里徘徊来去,几回都想跳下林中深涧自杀,若非母亲因对女儿的慈爱,战胜了对尊长的服从,携带我和堂妹至省城投考,则我这一条小命也许早已结束于水中了。(《我的生活》,1967年,台北文星书店出版)
1915年苏雪林考入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在校期间能诗善画,引人注目。1919年毕业后即留在母校附小教书。在这段极短的教书生涯中与庐隐女士相识。苏雪林不甘于做一辈子小学教师,以了此生。于是,再一次向家长提出继续升学的要求,祖母以婚嫁为由进行阻挠,后因苏雪林大病而停止逼婚,还满足了她的升学愿望。这一年,她与庐隐结伴同行,离开安庆,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在系主任陈钟凡先生的帮助下,很快从旁听生转为正科生。 苏雪林在北京高等女子师范读书期间,正值“五四”运动发生不久。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一股蓬勃、新鲜的空气,弥漫北京;加之苏雪林受教于胡适、李大钊、周作人、陈衡哲等知名教授、学者,同学中又有庐隐、冯沅君、石评梅等追求女性解放的才女,在师友的影响下。她的思想也深受震动,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她在《已酉自述--从儿时到现在》(1969年4月15日《国语日报》)中所说:“……我便全盘接受了这个新文化,而变成一个新人了。”同时,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用白话文写作,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国风日报》副刊“学汇”及《晨报》“副镌”等处发表政论性文章,参加社会问题的论争。
1921年秋,求知欲十分旺盛的苏雪林,抱着去大千世界闯一闯的梦想,前往法国留学,为了顺利成行,她瞒着家庭,直到临行当天的晚上,才告知母亲。她考入吴稚晖、李石曾在法国里昂创办的海外中法学院,先学西方文学,后学绘画艺术。赴法三年,由于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加之不断收到家中来信,父亲病故,母亲生病,婚姻问题也困扰、煎熬着她,只好辍学,于1925年提前回国。苏雪林在法期间患了一次很严重的病,躺在医院里,医院里一些天主教修女细心照顾,使她的病逐渐好转并恢复健康,苏雪林深受感动。在一位外国好友的劝说下,皈依了天主教。 回国后,遵照母命,与从未谋面的五金商人的儿子张宝龄完婚。张宝龄原籍江西南昌,肄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赴美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理工课程。婚后不久,母亲病故,她便随丈夫去苏州安家。其夫在苏州东吴大学执教,苏雪林则应苏州基督会所创办的景海女师之聘出任中文系主任,并由陈钟凡先生介绍在东吴大学兼授古典诗词课。苏雪林是一位新女性,但在婚姻问题上受传统思想约束,不能自主。在法国期间,她曾和未婚夫通过几次信,已发觉性情不合,便写信给父亲要求解除婚约,但父亲在回信中对她大加申斥,母亲在病榻上也托人写信劝说,甚至哀求女儿,为了父母双亲,她只好“认”了这门亲。在法国读书期间,不乏多情男子的追求,其中有一位曾大胆向她求婚,苏雪林也为之动情,甚至倾倒,但为了父母亲的面子,只好拒绝一切爱与不爱的求婚者。她的身上依然保留着古老的中国封建传统女性的道德。1927年苏雪林随丈夫返回上海,翌年,经人介绍在沪江大学教书,后又和丈夫一起重返东吴大学。苏雪林婚后不过几年,两人便分手,婚姻以悲剧结束。
1931年她接受安徽省立大学校长杨士亮先生之聘,赴安徽大学教授文化史课;同年受聘于武汉大学教授,直至1949年。在武汉大学执教期间,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基本国文和新文学研究。在武汉大学,她生活在珞珈山的湖光山水之中,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和平静的独居生活,使她赏心悦目,心广体胖,事业有成。她勤奋刻苦,一方面以爱心、耐心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一方面又在教书之余,努力著书立说,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学者。与凌叔华、袁昌英一起被戏称为“珞珈三剑客”。抗日战争爆发后,苏雪林随武汉大学师生迁往四川。此时,她虽潜心写作,但难以控制自己对民族遭难--“国将亡”的忧虑和担心,她同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一样,愿将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去抵御侵略者的炮火。抗战一开始,她便将自己多年积蓄的薪金、版税和稿费拿出来,买了五十两黄金,献给危难中的国家。还不断地拿起笔记述侵略者的血腥罪行,如《乐山敌机轰炸记》、《敌人暴行故事》等,激发同胞们对侵略者斗争的决心。在抗战后方,人民生活极其艰苦,苏雪林和其它教授们也不例外,每天粗茶淡饭,维持温饱;穿的是旧衣、棉布;住的是潮湿的老式民房,每天晚上老鼠、跳蚤与之做伴;行的是十几里乃至几十里也“安步以当之”。艰苦的生活,使她不得不利用屋边两亩左右的空闲土地种菜、栽瓜,自己买了锄头、镰刀、扁担,肩挑、手搬,挖地、松土,播种、施肥、锄草,终于开出了一片菜园。她种芥菜种类繁多,长势良好,此外,还种了莴苣、苋菜、萝卜、蕃茄和葱、蒜。外部世界是熊熊燃烧的抗日烽火,个人的生活环境却是一派田园风光,苏雪林也怡然自得。她在《灌园生活的回忆》(收入《归鸿集》,1955年8月,畅流出版社)中写道:我本是一个用脑的人,忽然改而用手;又是一个一向安坐书斋的人,忽然跑到土地里去,生活完全改变,觉得别有一番从未尝过的新鲜滋味,于是兴趣大为浓厚。田园生活对她来说,一方面聊以自慰,可事情过后却又十分悔恨:我那时脑力在一生中为最强,若专心研究学问,也许可以获得几种专门知识;若全力来写作,两年内也许可以写出二三十万字的文章,但因为我的愚妄无知,太受兴趣的支配,把大好的光阴精力都白费了。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苏雪林也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当消息传到嘉定时,她与袁昌英、凌叔华等人抑制不住激动和兴奋,举着小旗,高呼口号,加入了游行队伍的行列。苏雪林在武汉大学执教历时十八年,1949年到了台湾,离开了她为之奋斗半生的土地。离开大陆后,苏雪林先去香港,在天主教真理学会任编辑。1950年第二次赴法国,为的是去海外搜集关于楚辞的研究资料,探讨屈赋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在巴黎,她依靠从国内带去的工薪节余,省吃俭用,但为时不久,便因经济拮据,身体欠佳,又由于与之朝夕相处的姐姐病重,只好于1952年春乘船回到台湾,应聘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1957年赴台南成功大学任教授,1974年退休。
苏雪林赴台后,长期患眼疾,视力极差,严重时濒于失明,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1968年是她在大学执教的四十周年,台湾“教育部”向她颁发了奖金。1978年,是苏雪林执教五十周年和八十诞辰,在台的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师范大学、成功大学校友代表前来为她祝贺,并出版《庆祝苏雪林教授写作五十周年暨八秩华诞纪念专集》。全书分甲、乙、丙、丁四集,共收录一百一十多篇文章,其中包括对她生平的记述和浩瀚著作的评价。既有热诚的祝贺,也有久别重逢的真情。
她的作品之一《溪水》已被编入七年级新教材第二学期语文第二课。

这一位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皖籍女作家名叫苏雪林,百度上有介绍,网址如下:http://baike.baidu.com/view/89328.htm

苏雪林(1897年2月 24日 —1999年4月21日)女,作家、文学家。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笔名有绿漪、灵芬、老梅、天婴等。1897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自嘲为半个浙江人,原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岭下村。三十年代初,苏雪林曾被称为阿英“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其散文除若干写景外,多为记人叙事抒怀的随笔小品。其文语言明快,文白夹杂而多见理趣,虽然未必十分深刻,但也已颇具学者散文风范。只是她曾撰文攻击过鲁迅、郭沫若等左翼作家及发表过反共言论,因此在大陆不为人所喜。(宇慧撰写)
苏雪林的祖父在清朝末年当过县令,父亲受过高等教育,母亲出身于士宦之家,素以贤慧著称,给苏雪林以较大影响。她幼时富有男性特点,好动、爱玩,凡男孩所爱的一些玩艺儿,抡刀、舞棒、扳弓射箭,以至去郊外捉蟋蟀、放风筝、钓鱼、捕鸟等她都爱玩,整日和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小叔叔、大哥哥们厮打在一起,玩得很开心。而同样年龄女孩子所喜欢的--擦脂抹粉、穿针引线之类的事情,却毫无兴趣,偶尔做一两件这样的事也是笨手笨脚,不像样。人们都说:苏雪林是一个男性化的女孩,被称之为“野丫头”。 由于祖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世俗偏见,苏雪林不能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她七岁开始,才跟着叔叔及兄弟们“名不正、言不顺”地在祖父衙署所设的私塾里跟读,只是不解其意,囫囵吞枣地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女四书》《幼学琼林》等。在私塾里只跟读一二年,男孩子们都纷纷去学校读书了,她不得不辍学。跟读辍学后,闲着无聊,便利用在私塾里学得的一二千汉字,从叔叔和哥哥那里借一些通俗小说当作课本自读。久而久之,她不仅能读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也能粗读文言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之类的书,整日埋头于书海,自得其乐。从此,一颗寂寞的心找到了新的寄托。后来,苏雪林的叔叔、哥哥们都先后进入上海新式中学或大学,每年寒暑假回家都要带回一些新旧图书和当时流行的报刊,苏雪林便借机有挑选地阅读起来。《史记》《汉书》,她读过一些选本;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以及历代名家的专集也都涉猎个大概,连当时流行的译作《天演论》《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十字军英雄记》等,也都读得着迷。这一段童年和少女时代的苦读史,为她后来的创作及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4年,父亲为工作方便而迁居安庆。一位叔叔曾留学日本,思想比较开明,对他父亲进行劝说,苏雪林才得以进入当地一个基督教办的小学读书。其间模仿写作古典诗词,仅半年,便又随母亲迁回岭下村,停止学业。不久,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登报恢复招生,苏雪林得知消息后,“费了无数眼泪、哭泣、哀求、吵闹”,终于说服了祖母和乡里顽固长辈。苏雪林回忆说:愈遭压抑,我求学的热心更炽盛燃烧起来。当燃烧到白热点时,竟弄得不茶不饭,如醉如痴,独自跑到一个离家半里,名为“水上”的树林里徘徊来去,几回都想跳下林中深涧自杀,若非母亲因对女儿的慈爱,战胜了对尊长的服从,携带我和堂妹至省城投考,则我这一条小命也许早已结束于水中了。(《我的生活》,1967年,台北文星书店出版)
1915年苏雪林考入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在校期间能诗善画,引人注目。1919年毕业后即留在母校附小教书。在这段极短的教书生涯中与庐隐女士相识。苏雪林不甘于做一辈子小学教师,以了此生。于是,再一次向家长提出继续升学的要求,祖母以婚嫁为由进行阻挠,后因苏雪林大病而停止逼婚,还满足了她的升学愿望。这一年,她与庐隐结伴同行,离开安庆,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在系主任陈钟凡先生的帮助下,很快从旁听生转为正科生。 苏雪林在北京高等女子师范读书期间,正值“五四”运动发生不久。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一股蓬勃、新鲜的空气,弥漫北京;加之苏雪林受教于胡适、李大钊、周作人、陈衡哲等知名教授、学者,同学中又有庐隐、冯沅君、石评梅等追求女性解放的才女,在师友的影响下。她的思想也深受震动,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她在《已酉自述--从儿时到现在》(1969年4月15日《国语日报》)中所说:“……我便全盘接受了这个新文化,而变成一个新人了。”同时,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用白话文写作,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国风日报》副刊“学汇”及《晨报》“副镌”等处发表政论性文章,参加社会问题的论争。

苏雪林(1897-1999),原名功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天婴、杜苦等,安徽省太平县 人,生于浙江瑞安。曾留学法国学习艺术,后回国在几所大学任过教授。1949年赴香港任职于真理学会,次年至法国研究神话。1952年转台湾做教授,1973年退休。苏雪林在台湾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兼写小说、剧本、传记和散文,所著甚丰,计有散文随笔集十七本,除四十年代的《青鸟集》、《屠龙集》外皆为在台湾完成,曾获台湾“教育部”文艺奖、“文复会”第三届中正最优写作奖、中山文艺创作奖、第六届“国家”理论奖。1999年4月21日,皖籍居台著名老作家苏雪林先生在台南逝世,享年102岁。

   三十年代初,苏雪林曾被称为阿英“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其散文除若干写景外,多为记人人叙事抒怀的随笔小品。其文语言明快,文白夹杂而多见理趣,虽然未必十分深刻,但也已颇具学者散文风范。

只是她曾撰文攻击过鲁迅、郭偏沫若等左翼作家及发表过反共言论,因此在大陆不为人所喜。

这是图片



求一位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皖籍女作家的姓名和简介
这位皖籍女作家叫苏雪林
简介如下:
苏雪林(1897年2月 24日 —1999年4月21日)女,作家、文学家。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笔名有绿漪、灵芬、老梅、天婴等。1897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自嘲为半个浙江人,原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岭下村。三十年代初,苏雪林曾被称为阿英“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其散文除若干写景外,多为记人叙事抒怀的随笔小品。其文语言明快,文白夹杂而多见理趣,虽然未必十分深刻,但也已颇具学者散文风范。只是她曾撰文攻击过鲁迅、郭沫若等左翼作家及发表过反共言论,因此在大陆不为人所喜。


谁被称为现代文学鼻祖
施蛰存 施蛰存(1905 200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现代派文学的重要开创者。1922年考进杭州之江大学,次年入上海大学,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等创办《璎珞》旬刊。1932年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1952年后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950年...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1918年5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杂志。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由13则日记组成,记录了“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深刻揭露了集权专制社会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彻底反对集权专制社会的战斗精神。在艺术上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老舍写过哪些作品
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老舍被誉为什么?代表作品有那些?
1、《骆驼祥子》 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歌剧版《骆驼祥子》是国家大剧院第五部原创中国歌剧,创作过程用时三年,是国家大剧院联手作曲家郭文景、编剧徐瑛、新锐导演易立明,集成创作打造的一...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梳理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全书简介 :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后改名为《朝花夕拾》。《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

艾青的个人简介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

哪部现代小说被称为新儒林外史?
《围城》被称为新儒林外史。《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

许地山简介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u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

巴金是现代著名的有
巴金是现代著名的有 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

语文老师在假期期间留了一项作业:搜集10个事实论据(写议论文用的那种...
郭沫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字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著的著名学者。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提出了在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意义的“文学革命”的主张。《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一系列拉学论著,创造性地把古文字...

昌吉回族自治州15073669106: 当代有哪些著名的女作家? -
说褚益气: 安如意: 安意如,原名张莉,女,80后自由写作者,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宣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5年9月,出版传记文学《看张·爱玲画语》.2006年8月,出版文学随笔《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当时只道是寻常》.2006年10月,出版文学随笔《思无邪——诗三百》.先天轻微脑瘫,身残志坚.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 飞天宝贝猫

昌吉回族自治州15073669106: 冰心资料? -
说褚益气: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喜爱. 她是最早写作“问题小说”的作家,也是...

昌吉回族自治州15073669106: 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什么著称?她的作品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 是对什么的歌颂,2是什么... -
说褚益气:[答案]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昌吉回族自治州15073669106: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有哪些? -
说褚益气: 这样的名家简直就是浩如烟海,在这里为你奉上最有代表性的十四个人,请你参考: 第一讲 中国现代最苦痛的灵魂:鲁迅 一、“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二、《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与高峰 三、《阿Q正传》:...

昌吉回族自治州15073669106: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的《繁星》《春水》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
说褚益气: 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自然、、童真、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昌吉回族自治州15073669106: 第一位女作家 -
说褚益气: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是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昌吉回族自治州15073669106: 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 ”著称 -
说褚益气: 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昌吉回族自治州15073669106: 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家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场"( )"著称. -
说褚益气: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永恒的主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