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奥战争时期的奥地利帝国军服是怎么样子的?

作者&投稿:包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普奥战争是怎么回事?~

普奥战争亦称七国战争,是近代战争史上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而进行的王朝战争。普奥双方参战总兵力分别达63万人和58.5万人。


古老的神圣罗马帝国,曾在欧洲存在800多年,它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个联合体,也是德意志多邦王公贵族不断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政治舞台,这个舞台上的两大主角历来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尽管大帝国已于1806年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威逼下宣告解体,但解体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其内部两强争霸的斗争仍然很激烈。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众多邦国之中,奥地利历来居于领导地位。1848年3月,德意志联邦的各邦代表,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召开预备会议。会上,对以谁为核心组成统一的德国问题,出现了两种意见:多数代表主张,应由奥地利领导,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称“大德意志派”;少数代表认为,应把奥地利排除在外,建立一个由普鲁士领导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称“小德意志派”。此外,也有若干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主张,在德意志境内建立一个联邦制的共和国。各派都固执己见,不肯妥协,以致争论不休。最后,虽然选出了奥地利的约翰大公担任临时的帝国首脑,但他并没有任何实权,各邦的王公根本不听他的调遣,所以这个首脑形同虚设。德意志仍然无法统一。相反,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两个大邦国即奥地利和普鲁士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则变得更加尖锐和公开化。于是,王朝战争成为德国统一之路。


1861年1月,普王威廉一世登上宝座。他为了实现兼并全德的目的,立即扩充军备,计划建立一支拥有37万常备军和13万后备部队的小型军队,并在全国储备16万人的国民预备兵。这在当时的欧洲,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同时,他任命具有新思想的人物罗恩为军政部长,毛奇为总参谋长,着手进行军事改革。1862年,又任命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这一任命,标志着普鲁士加快走上用王朝战争统一德国之路。


俾斯麦竭力推行“铁血政策”。他认为,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德意志民族矛盾,只有用铁和血。对此,俾斯麦花了巨大精力。首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同盟者或中立者支持战争。其次,积极进行财力准备,以筹备足够的军费。再次,大力加强军事工作,积极改善武器装备,改组军队并加强训练,始终不懈地进行战争准备。


普鲁士经过全面战争准备,到1866年上半年,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即寻找战争借口。6月14日,德意志联邦议会以9比6的票数通过了反对普鲁士的方案。俾斯麦立即授权普鲁士公使声明:联邦议会无权以这种方式对待它的成员,并坚决要求解散联邦议会。同时,向萨克森国王、汉诺威国王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接受普鲁士提出的《联邦改革纲要》,并且允许普军自由通过他们的国土。这些,都遭到上述国王的拒绝。至此,任何外交谈判都已无济于事。6月17日,奥地利首先发表宣战书;18日,普鲁士接着对奥宣战。20日,意大利按照意普盟约对奥宣战。普奥战争终于在俾斯麦的策划之中揭开了序幕。


这场战争的爆发,对于双方来说都不意外,而且阵线早已分明。站在普鲁士方面的,有意大利王国以及北德的一些中小邦国;站在奥地利方面的,有萨克森、汉诺威、巴伐利亚等一些德意志邦国。


普鲁士方面,战争的实际指挥者为总参谋长毛奇将军。他根据自己领导制定的作战计划,利用先进的铁路运输线实施战略输送,使用先进的电报手段进行统一指挥,从而克服了远距离机动和外线作战所带来的困难,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25万余兵力和800门火炮集结到了萨克森和奥地利的边境地区,使之在宽约420公里的正面上,完成了集结和展开。整个战争行动在南、西、北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北线波希米亚为主战场,它决定着整个战争的命运。


南线意大利战场由奥意军队交锋。战事一开始,形势就对奥地利有利。本来,意大利拥有一支人数颇多、装备精良的军队。它由国王维克多一厄曼纽尔二世亲自统率,主动向阿尔布特将军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出击。可是,6月24日两军在库斯托查发生的第一次会战中,意军竟被打得惨败,以致达到无力再战的程度。俾斯麦对自己的盟军如此缺乏战斗力感到十分恼火,但却无可奈何。意军的惨败使普军迫敌两线作战的战略计划不能实现。奥军在意大利获胜后,并没有继续发展攻势,而是放弃了威尼斯,只留少量兵力驻防,而将大部分兵力迅速调回多瑙河沿线,以支援形势紧迫的北战场作战。


西线德意志战场,由普鲁士军队与奥地利阵营中的一些成员国交战。宣战后,普军迅速开进了奥地利的盟邦汉诺威、萨克森等毗邻国家。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普军的强大威势下节节后退。萨克森军队被迫撤至摩拉维亚地区,并与奥地利的军队会合,并入贝奈德克将军指挥的北方军团。6月27日,冯·法尔肯施泰因将军率领普军5万余人,挺进朗根萨尔察附近地区,在那里大败汉诺威军队,进而围困了汉诺威城。6月29日,汉诺威王奥格尔格宣布投降。尔后在7月初,法尔肯施泰因挥师南下,准备先占领法兰克福,随后向巴登和符腾堡进军。


北线波希米亚战场由普军发起主要突击。起初,毛奇令3个军团向东移动:第一军团向尼斯河以东地区挺进,第二军团进至格尔利次以东地区,易北河军团则沿易北河南移,向第一军团右翼靠拢。6月22日,易北河军团占领了德累斯顿,随后即与第一军团会合。这时,毛奇得知奥军正由摩拉维亚向西北方向边境开进,于是当机立断,命令第二军团翻越苏台德山脉,回师向西南突进,第一军团和易北河军团则沿厄尔士山脉的隘路行进,向山南进军。这样,普军构成钳形攻势,分进合击,首先消灭贝奈德克将军统率的奥军主力,然后直取维也纳。


6月25日,普军按命令向前开进。两路大军因不知奥军的具体位置而摸索前进,指挥无法协调,因而在翻山越岭通过山隘时,行动缓慢。此时,正在朝西北方向开进的奥军,如能利用普军行军困难之机,扼守山南各隘口,本来是有把握将普军各个击破的,遗憾的是,贝奈德克将军不是高明的战略家,他坐失良机,致使普军顺利地通过了山地,进入到山南地区。


6月26日,贝奈德克率领的奥军主力,共6个军28万余人,进至亚罗默希以西地带,企图在两路普军之间选其一路,集中兵力予以打击。次日,奥军主力一部与普军第二军团相遇,结果被行军疲乏的普军打败。6月30日,贝奈德克率奥军主力向东南退却,以逃避普军的钳形攻势。7月1日夜间,奥军到达易北河上游凯尼格列茨与萨多瓦之间的高地上。贝奈德克眼见形势危急,决心在7月3日向南渡过易北河,经由帕尔杜比策向南撤退。然而,还来不及南撤,决定性的萨多瓦会战打响了。


1866年7月3日,普奥两军相会在柯尼希格莱茨附近的萨多瓦村。于是,爆发了一场欧洲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会战。当地集结的奥方兵力约23.8万,普方兵力为29.1万人,上午8时,普军第一军团自西向东对奥军发起了正面攻击。由于地形有利和炮兵的有效支援,奥军很快挡住了普军的进攻,并且展开了攻击。第一军团随之陷入危急之中,卡尔亲王极为恐慌,曾要求派预备队支援第一军团战斗,还建议第二军团立即投入交战。然而,毛奇对于自己的部署却信心十足,他拒绝改变原计划。事实上,毛奇的决策是正确的。他之所以用第一军团去作正面攻击,是要以此吸引和牵制奥军主力,而以易北河军团和第二军团攻击敌军的两侧和后方,实行南北夹击。只要奥军在第一军团正面投入的兵力越多,战斗的时间越长,普军的两面夹击就越容易成功,胜利的把握就越大。战斗发展果然如此,普军易北河军团和第二军团趁奥军主力不断向普军第一军团反击之机,迅速前进至奥军翼侧,勇猛发起攻击,很快突入奥军防御阵地,使奥军措手不及,整个阵线面临崩溃。


萨多瓦决战,以普军的胜利而告终。奥军伤亡、被俘人员虽达4.5万余人,但总司令贝奈德克率领的15万余人却安全撤退了。普军在作战中伤亡达1万人。此役决定了战争的命运,奥地利军队已无力再战。


7月22日,普奥双方代表在尼科尔斯堡进行谈判;8月23日,双方正式签订《布拉格和约》,战争至此结束。和约规定:德意志联邦议会解散,奥地利完全退出旧的德意志联邦。而普鲁士则有权建立以它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奥地利把它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管理权,全部让给普鲁士,并向普鲁士偿付一笔大的赔款;同时,奥地利还把威尼斯割让给意大利。


普鲁土赢得对奥战争的胜利,是其统一德国的关键。战争结局改变了德意志的内部面貌。普鲁士军队在普奥战争中的胜利,为欧洲近代史谱写了外线、速决的进攻战这一重要篇章。普军之所以获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治上来说,普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普鲁士新国王威廉一世和首相俾斯麦竭力推行“铁血政策”,把统一德国的事业摆在其政治措施的首位。从军事上来说,首先,普鲁士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到战争爆发前,普军在总兵力和武器装备方面都比奥军略胜一筹。其次,普鲁士重用了一位高明的统帅。毛奇将军作为普军的总参谋长,担任了普军作战指挥的实际统帅,成功地确定了战前计划、战略部署以及战略决心。再次,普军利用了现代铁路交通和通信工具,在战争中成功地实施了机动和正确及时而不间断的指挥。

奥匈帝国前身是欧洲五大强国之一的奥地利帝国,奥地利帝国本身就是欧洲一流强国,原本是德意志联邦的盟主,但由于在普奥战争中,奥地利战败,不得不与普鲁士签订《布拉格和约》,解散德意志邦联,成立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为后来德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奥地利国力在这一战后衰竭,次年,奥地利政府更迭,匈牙利人要求自治,奥地利皇帝为了维持帝国而选择与匈牙利贵族妥协,在赋予匈牙一定程度的自治权的基础上,建立奥匈二元君主国,奥皇兼任匈牙利国王,奥地利和匈牙利各自有独立的立法机关,帝国政府掌管外交、军事和财政,奥匈之间确定的贸易、税收和开支等协定每隔10年重订一次。重组之后的奥匈帝国版图就欧陆而言算得上辽阔,包括的里雅斯特、波希米亚、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加里西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以及现在的匈牙利和奥地利,一战时,它与德意志,俄罗斯,奥斯曼土耳其等国都属于帝制国家。

普奥战争,如果普鲁士军服主黑色调,那么奥地利就是灰色调:纯黑色的筒式军帽,灰色毛呢大衣,白色肩带,黑色裤子和褐色皮鞋。看着也是简单暴力的。

http://www.kaiserin-elisabeth.net/kaiserfj2.jpg
http://www.kaiserin-elisabeth.net/kaiserfj3.jpg
是约瑟夫二世的军装照,应该可以代表吧。

楼上的图片是约瑟夫二世。

这是不是啊?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此时,普鲁士又一次进行袭击:不宣而战,侵入萨克森和捷希,1744年9月16日攻占布拉格,对下奥地利构成威胁。这样就爆发了所谓第2次西里西亚战争。战争开始后最初几个月内,奥地利屡遭惨败。后来,奥军集中大量兵力对付普军,并且实施机动,破坏普军交通线,而避开决战。普军因与补给基地失去联系,于1744年...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介绍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介绍。1740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展开了长达8年的战争。普鲁士、法国等拒绝承认继承权,而奥地利、英国等则全力支持继承权。其中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是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趁奥地利王位空悬之时,率军进攻西里西亚的战役。在持久机动的作战阶段,双方企图...

奥地利是帝国吗
在维也纳革命影响下,匈牙利和捷克先后发生革命,皇帝斐迪南一世被迫逊位,其侄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即位。此后政治倒退,帝国的专制统治变本加厉。1849年起,奥地利与普鲁士为争夺德意志霸权展开尖锐斗争。奥地利在德意志联邦中的盟主地位暂时得到稳定。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奥军被击败,被迫同意解散德意志联邦,此后...

奥地利在世界近现代史几次合并与独立
1276年被神圣罗马帝国侵占,1278年,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1699年获得对匈牙利的统治权。1804年弗朗茨二世采用奥地利皇帝称号,1806年被迫辞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称。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0—1866年向君主立宪制过渡。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失败,被迫解散德意志邦...

奥地利与意大利什么时候打过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及拿破仑政权的结束,意大利地区开始发起统一运动,而最大的敌人就是奥地利。1.1848~1849,意大利地区各邦国掀起反奥战争,但由于各邦君主恐惧人民武装的发展而撤军,导致奥地利的反扑,奥地利联合法国,那不勒斯,西班牙进攻成功。2.奥地利和意大利撒丁王国于1859年爆发战争,其中撒丁王国得到...

如何评价意大利第二次独立战争时期的奥军? - 知乎
意大利第二次独立战争时期,奥军面临着严峻挑战。哈布斯堡王朝的腐朽,使得军队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法国实施义务民兵制,频繁发动战争,尽管其他国家经济条件不如奥地利,但拿破仑的军事实力却让奥地利相形见绌。法国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强大,暴露了奥地利军力的不足。撒丁王国虽然资源相对匮乏,但凭借地形优势,...

奥意法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奥意法战争的结果
其实奥军完全有大概将两部分敌军各个击破,但由于居莱优柔寡断,使撒、法军队得以在5 月中旬汇合于亚历山德里亚和卡萨列蒙菲匪拉托地域;战争爆发 直到6 月初,双方除进行过数次小战斗外,仍尚未进行过大的决战。6 月4 日,麦克马洪将军率法军第2 军团4.95 万人同居莱率领的奥地利主力集团5.3 万人...

普奥战争
波希米亚战场上的战斗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普军的胜利使奥地利无法抵挡普军的进攻,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结局。战争后期 1866年6月25日,普军按命令前进。 两路大军都是因为不知道奥军的具体位置而摸索前进,由于指挥员无法协调,跋山涉水,行动相当缓慢。这时,正在向西北方向进军的奥军,如果能利用普军...

奥土之战经过:奥土之战为何会持续三个世纪?
1788至1790年期间,根据1781年奥俄同盟条约,奥军发起进攻,1788年9月,在洛多什城附近被土军击溃。俄军在俄土战争中的获胜使奥军得以整顿兵力,重新转入进攻。1789年10月,奥军经过三个星期的围攻,攻占了贝尔格莱德,接着又攻陷谢苗德利亚、波日阿雷瓦茨等要塞。欧洲大陆的形势,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后形势的变化促使奥地利退...

普奥战争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它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个松散联合体,也是德意志各邦王公贵族不断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政治舞台。这个舞台上的两大主角,历来都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尽管大帝国已于1806年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威逼下宣告解体,但在解体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其内部斗争仍很激烈,直到1866年普奥战争结束为止。普鲁士取得对奥战争的...

九江县15644879377: 奥地利国旗上为什么有普鲁士的鹰 -
常哗枣仁: 奥地利,匃牙利,普鲁士原本为一个国家,史称奥匈帝国,战败后被肢解一分为四.

九江县15644879377: 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胸甲骑兵? -
常哗枣仁: 1.帝国胸甲骑兵 1630年当时的中欧,从荷兰到波兰之间的广袤疆土中,散布着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众多半独立联邦,一直以来听命于维也纳的君王,史称神圣罗马帝国.嫡系的士兵为了与地方部队相区别,在腰部或肩上披一条鲜红的...

九江县15644879377: 奥地利的历史沿革是什么?
常哗枣仁: 1867年,为了化解奥地利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的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对帝国内强大的匈牙利贵族做出妥协,宣布将奥地利帝国更改为所谓共主邦联奥匈帝国,匈牙利地区在理论上升级为奥匈帝国内部的一个王国,并拥有自己的国王(在奥匈帝国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匈牙利国王始终由奥匈帝国皇帝兼任),议会和海关系统等;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

九江县15644879377: 普奥战争的过程是什么?
常哗枣仁: 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经历了三次战争.在这三次战争中,普奥战争是最为重要也是 最为艰难的一次.普鲁士和奥地利作为德意志联邦当中实力最强大的两个邦国,为了争 ...

九江县15644879377: 因为普鲁士王位继承而引起的欧洲战争 -
常哗枣仁: 只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5年9月30日,奥萨联军在索尔再度与普军决战,但又被普军击败.奥地利、萨克森在衡量得失后,为免损失加剧,只得在该年圣诞日与普鲁士签订《德累斯顿和约》.奥地利以西里西亚全境割予普鲁士为代价,换...

九江县15644879377: 普鲁士与奥匈帝国的战争请教,谁能介绍一下19世纪60年代末发生的
常哗枣仁: 德国在1871年的统一本身就是一个外交和国家战略的双重奇迹,值得我们今天认认真... 当时有两个德意志民族国家,一个是奥匈帝国,一个是普鲁士,有实力统一德国. ...

九江县15644879377: 普奥战争中,奥地利于哪一年战败?
常哗枣仁: 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失败,被迫解散德意志邦联.翌年与匈牙利签订协议,成立二元制的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军战败,帝国随即瓦解.

九江县15644879377: 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
常哗枣仁: 我来帮您回答吧,本人精通欧洲19世纪史,不喜欢抄袭网络和教科书,希望您能够尊重楼上的观点过于刻板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将相同点德意志和意大利都在神圣罗马帝国后就处于长期的分裂...

九江县15644879377: 奥地利国旗的含义?? -
常哗枣仁: 奥地利国旗:旗面自上而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匈帝国时期,据说当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1786年约瑟夫国王二世把红白红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

九江县15644879377: 柯尼希格雷茨战役的历史意义?
常哗枣仁: 普奥战争(Austro-Prussian War,又名七星期战争或德意志战争),发生于1866年,原因是普鲁士王国与奥地利帝国争夺统一德意志的领导权.普鲁士的胜利使其称霸德意志,最后完成统一大业.在德国和奥地利,此战称为德意志之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