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的节日风俗

作者&投稿:宰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山西民间的节日风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月二 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不成节日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旺。一般农村,在二月二时,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

  添仓节

  添仓节,这是山西特有的节日。添仓节的具体日期是在每年旧历正月的二十五日。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是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这就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添仓节,在山西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添仓节这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并把饼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添仓。有的地方在添仓节,做“雨灯灯”,灯灯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个,小碗大小,每个灯顶端捏一个灯盏,灯盏边缘捏一个小豁口,每个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个月。灯盏蒸熟后,揭开锅先看那些月的灯盏里积的汽水最多,则证明了那个月雨涝。再根据种庄稼在那个月需雨水最多,推断这一年收什么,作为本年安排种植的依据。

  桃花节

  三月一日为桃花节,这真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这个节日是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节时,未婚女子,青年媳妇,甚至小孩子们都在衣襟上系绣花“桃子”,里面装有大蒜香草等,用桃红色布料缝成,用各色丝线缀穗子,象征青春美好,而且隐喻避灾难,因为桃的谐音“逃”,起到护身符的作用。民间说法是,有了“桃符”,就可以安全渡过这一年了。

  寒食节

  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晋中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不生火,不做饭,这一天吃冷食,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寒食节”。寒食节,已经延传了二千多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做了晋国的国君,成了晋文公。在他分封大臣时,竟把“割股奉君”的老臣介子推给遗忘了。当派人去请介子推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亲躲到当时的邬县绵山上隐居起来。重耳于是下令焚山,企图逼介子推母子出山,但事与愿违,介子推至死不出山,与其老母抱着一棵树死于林中。晋文公懊悔不已,即把绵山改为介山,邬县改为介休县,而且把放火烧死介子推的那一天,即清明节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

  走麦罢

  走麦罢,是山西晋南特有的风俗习惯,走麦罢,是新女婿在当地麦收结束后,带着丰收后的喜悦心情,用新麦磨成的面蒸成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去看丈母娘。包含有祝福岳父岳母家里幸福安康,丰收的寓意。

  乞巧节

  乞巧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每逢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民间姑娘与少妇有乞巧的风俗。由于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者是女性,人也称之为“女儿节”、“少女节”。山西,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地区,乞巧节的民间风俗也颇为盛行。在山西晋南一带,是中国历史上的古河东地区。往往在七夕这天,习惯用油面糖果蜜作成巧果和西瓜敬牛郎与织女,为之乞巧。现在民间,往往在七夕夜全家吃西瓜以示纪念。还有的,七夕夜,姑娘媳妇于自家庭院、村中祠堂、针线包随带、烧香摆供,向织女乞巧。

  敲锣儿节

  太原市娄烦县的天池川,有条小河名叫天池河,河两岸有大小几十个村庄,每逢农历七月有“过节”的风俗。初一至月底,天天都有过节的村子。遇到过节的日子,和每年过春节一样,家家户户门上贴着对联。白天,男女老少敲锣打鼓,穿着新潮的衣服扭秧歌,唱着预祝丰收的小调和祝贺天下太平的歌曲,载歌载舞,欢乐非常;晚间,如办喜事一般,家家点旺火,放鞭炮,门上挂灯笼,还有八音会挨门逐户吹奏,一直到深更半夜。因为“过节”,村村都敲锣打鼓,所以,当地人把这里的这一节日取名为“敲锣节”。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这个农历时节,已是气候转冷时。民间老百姓迷信色彩严重,把这个中元节称为“鬼节”。这时候的农村,人们扎纸絷,相继给死去的亲人送夹衣。大部分家庭,在“中元节”来临之际,要蒸制各种造型的馒头、面塑,大部分农民要在这个时节上坟、扫墓、烧钱化纸,对故人示以祭奠,这种风俗,已经延续几千年。

  过 唱

  太原郊区,有一种乡俗,老百姓称之为“过唱”。过唱时,乡里人要请城里的戏班到乡间演出。过唱一般一年一次。多选在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初八、六月初六、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左右,其他时间也有,农忙农闲错开,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过唱既是民间的传统风俗,也是乡间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还是乡间串亲戚、走朋友的节日,至今仍然“红火”非凡。

  拓展: 山西过春节的节日习俗

  山西风俗年

  地下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山西,似乎天然就注定了离不开“火”。“社火”、“生旺火”更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风俗,所以想要过个特别“红红火火”的春节,首选山西一定错不了!

  “社火”亦称“射虎”,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到山西过年,一定不能错过晋商“社火节”。现在除重大庆典活动外,每年元宵节期间为闹社火的固定日期。

  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包括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等6个县区市的重点景区,春节时有一系列特色浓郁的民间艺术活动,如抬阁、背棍、点旺火、放架火、绞活龙、挂祥灯、小花戏、八音会等。

  太原年俗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祭罢财神,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旧日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风俗。谓“吃翻身瓜”。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在古交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晒干,搅在粪内,俗言可以虫灾。正月初五为“送穷日”。于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烧香三柱,鸣放爆竹,表示送走穷气。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内供献莜麦面制成的谷穗状食品,焚香敬纸,燃放爆竹,祷告天地,祈求五谷丰登。一些地方则须先称好五谷各一份,以纸包好,同时供于院内。供后复称,如某种粮食份量增加,俗谓是年收成最好。这一风俗事象,俗称“接籽头”或“抢籽头”。到正月十五,除进行灯节活动外,还有送瘟神的习俗。各村在五道庙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垒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馒头。活动开始,敲锣打鼓,抬一筐箩逐户收集一把五谷粮食,从衣服上撕一条布或棉絮和按每户人数剪的纸人,置于瘟神牌位前。下午,将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烧香放鞭炮,以火燃烧,意谓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瓮内。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清徐县一带的习俗,于年节之前准备祭品“枣山”(用面加枣蒸熟)。灶神之前供糯米粉制作的供品,长方形,分十二格(有闰月加一格),每格栽枣一枚,俗曰“谷根”。另一种供品用小米饭一盆,上加一枚柿饼和枣,俗称“隔年捞饭”。温饱之家还供以全牲之羊、猪头以及水果、核桃、柿饼、油面(用起面炸成)、黏之类。元日迎神与他处不同。按时宪书所载明的喜神方位,用柏叶、石炭捡到长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时用红纸贴于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红纸条加十字于石炭上,两块石炭之间夹以百束香,点燃,俗称“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元宵节的文艺活动从正月十四日开始,各村踩高跷、跑旱船、推花车、舞龙灯、垒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镇还有背棍、铁棍、桌棍、抬阁,扮演各种戏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装饰华美,舞技优美动人。

  不仅都市乡村,各庙宇在过年时亦热闹非凡。晋祠各庙于五更大门洞开,张灯结彩、烧积薪、迎神,设饼饵枣梨祭祀。

  旧日过年,太原一地尚有许多风俗故事,表现出那时人们的忙乱、繁琐、迷信心态。




外国节日习俗
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每年这天都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游行。有些西方国家在这天还要举行传统的“滚鸡蛋”活动。复活 节前40天称大斋期(Lent)。3、感恩节 在风俗习惯上,美国和加拿大基本一致,食俗有:吃烤火鸡、南瓜饼、红莓苔子果酱、甜山芋、玉蜀黍;活动有:玩蔓越桔竞赛、玉米游戏、南瓜赛跑。举行化装...

高州民俗文化
高州地区的年例,被誉为粤西民间过年最盛大的节日,甚至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是茂名独特的文化盛事。据历史记载,早在光绪年间,《高州县志·风俗》就有提及,年例活动从十二月持续到农历二月,村民们会举行驱鬼仪式,唱土歌,称为“年例”。年例的兴盛历程历经明、清时期,至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最...

关于西方的礼仪,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传说,英雄等.越多越好.
降灵节 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日。 圣诞节 12月25日 节礼日 12月26日 八,意大利 1月1日元旦,亦称:新年(非宗教节日) 1月6日 主显节,亦称显现节(宗教节日) 2月14日 情人节(民间习俗节) 情人节,民间风俗节日。 2月至3月 狂欢节,亦称谢肉节(宗教节日) 狂欢节,亦称谢肉节,在大斋前一天举行。一般在3月21日...

谁知道西方的节日及习俗?
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节的由来耶稣的生日...

求各地风俗(如节日,饮食,神话传说)
六.火把节 火把节保护节日文化,不仅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与艺术风貌,更能昂扬一个民族的精神,激活一代代族群后人的民族记忆,启发广大的民俗传承爱好者对古老文化的神往,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珍视。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

中国和西方各自的过年传统习俗
圣诞节习俗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 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 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 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

不同民族的节日和风俗
不同民族的节日风俗有蒙古族、布依族、藏族、彝族的火把节、苗族、仫佬族等等。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射箭、争...

什么时候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拜姑爷 、开新街、祭罗节、巴乌节 、黑井灯会、祭秋架 、赶地母会、叫饭魂、二月七、二月八、拜主会、插花节、祭神树节、祭石神 、马樱花节、叫五谷魂、护山节、搭清节、串会节 、小火把节、鲁止、采药日 、都阳节 、底拉 、祭荞地 、大火把节 、祭稻田、祭族树节、勒苏花街 、拉...

春节习俗有哪西?具体的资料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千灯节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

关于陕西的节日风俗
以下是陕 西的部分风俗:春节:据史书记载,秦朝时以每年农历十月一日为岁首,到汉武帝时改行太初历,即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大年初一过年”这一风俗一直从汉代延续到现在。元宵节:同样源于汉代,当时叫上元节。据《汉书·汉武帝传》等史书记载,每到农历正月十五,汉武帝就会派人用灯笼祭祀太乙神,...

巫溪县14790837602: 山西的民俗 -
召虽薏芽: 山西民间婚俗:议婚、定婚、出嫁、迎娶、婚礼、拜堂、洞房、回门、太原婚俗、彩礼与嫁妆、远娶与远嫁山西民间生育民俗:得喜、添喜、报喜、坐月子、满月、抓周、奶妈、起名、开锁、抚养山西民间葬俗:初终、入殓、吊祭、出殡、祭...

巫溪县14790837602: 山西的节日风俗习惯是什么 -
召虽薏芽: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ydykzxxx山西的民风民俗 作为民俗四大类之一的“文艺民俗”,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侧面,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泉.太原的民俗文艺源远流长、丰富灿烂,社火习俗就是其中最为夺目...

巫溪县14790837602: 好玩有趣(盘点山西十大民俗)
召虽薏芽: 一、剪纸: 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代代相传,年深...

巫溪县14790837602: 山西节日习俗 -
召虽薏芽: 山西春节习俗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

巫溪县14790837602: 山西省的特色的民族风俗作文300字 -
召虽薏芽: 山西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山西,我喜欢我的家乡,爷爷和奶奶经常给我讲山西的一些民间风俗和传说,所以我了解一些山西的民间风俗,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

巫溪县14790837602: 山西的节日习俗? -
召虽薏芽: 婚嫁 朔州人婚嫁,同其他地方一样,一般都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尽管时代变迁,移风易俗,但大体仍沿旧习,特别是农村,重要礼仪程式,墨守成规,至今未变,大致都须经相亲、订婚、结婚、回门四个步骤.相亲:媒人为男女提亲,介...

巫溪县14790837602: 关于元宵节赏花灯的场面描写(风俗文化)
召虽薏芽: 一、元宵节的风俗文化: 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的时候,也就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

巫溪县14790837602: 作文:写一些山西的特色地方民俗,400字,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
召虽薏芽: 山西民风民俗 衣食住行是一个地区主要的民俗形式,亦是形成地方生活习惯和人 性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衣饰和行旅的变异性较大,而饮食则不同,比如,晋 东南人连吃三日白面,就想吃小米饭,而吃惯白馍的晋南人,恐怕连一顿高粱 面也...

巫溪县14790837602: 山西省风俗习惯有哪些?
召虽薏芽: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是流行于临汾地区的一种集体敲击表演,得名于鼓手表演时展示的各种勇猛姿态.它常常在庆祝农历新春,丰收,群众游行和其它欢乐的场合表演. 威风锣鼓最早据说是在古代尧帝时期出现.到现在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巫溪县14790837602: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故事(风俗文化)
召虽薏芽: 一、元宵节的传说由来: 一直以来,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