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吴大都督完成任务就死?

作者&投稿:麻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网上曾经评过三国时最可怕的岗位,据说排在第二名的是“刘备的妻子”,因为几乎每次一有风吹草动,肯定会被刘备抛弃。如果说“伞兵就是用来被包围的”,刘备的妻子基本就是用来被抛弃的了!

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类似于大汉丞相一样的重臣之位,那就是东吴的都督!从周瑜开始,到鲁肃、吕蒙再到陆逊,几乎没有一个好死的,也几乎没有一个能享受奋斗成果的。

先看周瑜,周瑜组织全江东之力,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靠着天时、地利、人和,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使自己从大将上升到名将。本应是享受喝彩和荣华富贵的时候,却很快在征讨南郡的战斗中病死了。演义中说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反正是年纪轻轻就死了。

然后是鲁肃,鲁肃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护好孙刘同盟,以便在曹操派兵报赤壁之仇时,能够得到刘备的支持。事实上正是由于鲁肃与关羽在荆州的亲密关系,才让孙权能集中力量北上争霸。当孙权以十万大军惨败于张辽的八百铁骑之下时,他把目标转向了荆州。然后鲁肃就生病了,很快就死了。

吕蒙就更可怜了,他的作用好像除了创造“吴下阿蒙”、“白衣渡江”两句成语外,就是克死关羽,然后被关羽索命而死!当他费尽心机干掉关羽、夺占荆州之后,很快就病死了!

最后一个是陆逊,他的作用主要是抗击刘备。当东吴守军节节败退时,陆大都督出现了,他因势利导地火烧了连营,及时回军抗击了曹魏,然后就消失了,直到孙权册立太子时被杀!

细思极恐,三国各任大都督,似乎真的没有一个好死的,而且没有一个能安心享受革命成果的。为什么呢?

1.他们太辛苦,环境又太恶劣了

能文能武、出将入相是对人才的顶级要求,能达到这一点的,都能成为名将,也都将在 历史 上获得威名。比如曹操算是一个,仗打得不错,诗写得也很好;诸葛亮也算一个,打仗凑合一点,文治却算一流;司马懿也算一个,打仗水平不低,搞阴谋能力更强。

曹操身边不仅有郭嘉、荀彧这样的谋士,还有夏侯渊、曹仁这样的大将,他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写什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司马懿虽然本身就是个谋士,可他有两个同样厉害的儿子啊,无论是司马师还是司马昭,随便拿一个出来就可以独挡一面。所以他才能有时间和空间去搞什么 养生 ,把其他人都熬死!

诸葛亮就比较可怜了,仅存的能独挡一面的大将魏延他不敢信任,唯一能帮他处理军政事务的马谡被他挥泪斩掉,手下唯有廖化之样的小将,蒋琬这样的粉丝,他怎么能不活活累死!

东吴的都督们担任的都是诸葛亮这样的活,既管兵又管民,既管作战又管后勤,看上去权力是很大,可是该管的事也太多了,自然就会把他们搞得很累了。

再加上江东之地湿气很重,瘟疫流行,还有什么血吸虫病啊、打摆子病啊、拉肚子病啊等等奇怪的病状,如果长期呆在船上,还容易因为缺少维生素C而得败血病,活得短就很正常了!

陆逊之所以能活到63岁,那是因为他当大都督时是在夷陵打仗,打的基本是陆战,再加上火烧连营烧的一把火,把生病的隐患烧掉了。

打仗时因为高度紧张,所以似乎百毒不侵。取胜之后,稍一放松下来,自然就很容易一病不起了!

2.他们太能打,孙权却太不能打

江东四大督,都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争胜于两军之前,在最危险的时候领军受命,打的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战。

周瑜自不用说了,曹操所谓百万大军还未压境,带甲数十万的荆州军直接就不战而降,江东文臣也纷纷出面主降,无非因为差距太大而已。想想周瑜用于抗敌的军队规模,说是有五万,却只能先拿出来三万,另两万要等孙权扫扫地、搜罗搜罗才能赶上。

结果,周瑜硬是通过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诈降计、火攻计等等奇思妙想,将曹操玩弄于股掌之上,将曹军连烧带淹,消灭殆尽!

鲁肃看起来好像就是个忠厚老实的乖孩子,实际上却也是个能干的狠角色。他当都督期间,至少完成了三个方面任务:一是稳住了与刘备的联盟,让曹操不敢轻易地再向东吴出手;二是稳住了关羽的行动,让关羽不敢再轻举乱动,特别是在孙权出兵攻打合肥时,关羽根本就不敢出兵;三是给关羽以相应的警告,让关羽把兵锋指向北方的襄阳和樊城。

设想一下,当曹操发兵来报赤壁之仇时,如果关羽也出兵,那东吴肯定要悲剧了!

吕蒙的“白衣渡江”夺荆州、杀关羽,陆逊的火烧连营败刘备却曹丕,无论是 历史 、演义中都写得十分精彩,不需要再赘述了。我们只需要明白,四大都督都十分威武勇猛、谋略过人,基本上属于想到就能做到、做就做到最好的那一类,体现了很强的军事、政治能力。

与之相比,孙权的作战能力则相差太远了。孙权的出道之战是北上争广陵,结果被并不太出名的地方势力陈登连败数次,打得没脾气,回来了。孙策就再也不敢让他带兵了,改成让他去欺负山贼,结果要没有周泰的舍命相救,他就死在山贼手上了。

赤壁战后,信心爆棚的孙权集中了几乎所有机动兵力,北上攻打合肥。又是级别仅为省军区一级的张辽、乐进、李典等三人,凭800骑兵大破孙权十万大军,连孙权自己都差点被生擒活捉,张辽的名字居然能“止江东小儿夜啼”!又丢了一个大脸!

眼看着自己屡战屡败,大都督们却屡战屡胜,让他们出点小状况,好像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吧!

3.他们是士族,孙家本来是庶族

分析三国的故事和人物,有一个背景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三国两晋时期,正是中国的士族势力不断崛起的时期,也是士族们能影响和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时期。

很多看上去很难理解的事情,如果放到士族势力强大、士族与庶族的矛盾上来认识,就会豁然开朗了。

比如,为什么刘表不能重用诸葛亮、庞统、马良等谋士,重用黄忠、魏延、甘宁、文聘等重将,而只能依靠蔡瑁、张允、黄祖、邓先等二级将领固守呢,原因就在于蔡、黄、蒯、邓等都是荆州势力强大的士族,没有他们的支持,刘表根本不可能成事。

再比如,为什么孙坚那么能打,死后却很快就一无所有,连儿子都要投靠袁术。而孙策死后,孙权却能很快稳定江东局势呢?原因就在于孙策有了张昭、周瑜、虞翻、顾雍等江东大姓的支持,自然就能平稳过渡了。

还比如,为什么曹操明明不喜欢曹丕,最后却还是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并且在一继位后,就推出了明显有利于士族的“九品中正制”呢?原因就在于曹丕获得了司马家、陈家、王家等北方士族的支持,曹植再聪明、曹彰再能打,也只能屈居其下了!

这样看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的下场,是不是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尤其是周瑜、陆逊,明显就是士、庶矛盾的牺牲品。

吴国不是不可以有士族,但绝不可以有过于强大的士族!


东吴大都督早死的故事告诉我们: 一是过犹不及,承认顶点、看清顶点、应对顶点,才有可能走得更好更稳。二是下属的地位来自于能弥补上级的不足,下属的风险往往来自于会凸显上级的不足!三是简单的表面背后,往往有着巨大的深层次原因,想不通的情况背后,往往有着十分正常可信的理由,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找到、能不能找对!




三国时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
东吴四英杰是指在东汉末期及三国早期的孙吴重要大臣,分别为周瑜、陆逊、鲁肃、吕蒙。他们皆是吴大帝孙权的心腹近臣和孙吴政权的股肱之臣,先后为孙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功勋大业。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先后被拜为吴国大都督,因此也产生了将“四英杰”称呼为“四大都督”的说法。四人...

东吴大都督陆逊在猇亭用什么计
陆逊在猇亭之战中使用了火攻的计谋。陆逊是东吴的大都督,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重要的战役,发生在他与蜀汉将领刘备之间。陆逊的策略和技能在此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他巧妙地利用火攻战术击败了敌人。火攻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一种经典战术,尤其在干燥的地区或季节,火攻能够迅速改变战局,使敌人...

东吴最后一位都督陆逊,究竟是怎么死的
东吴大都督陆逊,是东吴第四任大都督,不是最后一任,最后一任是陆逊的儿子陆抗。东吴大都督顺序是:第一任周瑜,第二任鲁肃,第三任吕蒙,第四任陆逊,第五任诸葛恪,第六任丁奉(代大都督),第七任陆抗。如果楼主问的是陆逊,他的死是由于:孙权在审理杨竺等人参与太子和鲁王争位的问题时,杨竺...

苦肉计的故事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黄盖找到阚泽为其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

陆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了东吴的大都监?
刘备公元221年登基称帝后,意图灭亡东吴替关羽张飞复仇,率兵七十余万,接连获胜,在吴国危在旦夕时,东吴阚泽用全家性命保举孙策的女婿陆逊为大都督,孙权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对抗刘备,后来在猇亭之战中,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活捉刘备!

东吴四大都督中,谁当过真正的大都督?
3、施绩,东吴第三位大都督。公元242年,吴国皇帝孙权封三子孙和为太子,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由于鲁王孙霸颇受孙权宠爱,对其在地位的待遇与太子没有什么区别,孙霸因此萌生了争夺太子之位的想法和行为。时任大都督的施绩与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等重臣宗奉礼敬,尊崇太子孙和;而骠骑将军步骘、镇南...

三国演义中东吴的大都督都有谁
第四任大都督陆逊……曾大败刘备于夷陵~~陆逊亡后,江东一时并无大才可任,此时诸葛瑾之子诸葛恪挑起重担统领江东。诸葛恪虽颇有谋略,但刚愎自用。老将军丁奉深感忧虑,遂后期大都督无视主上。结果被丁奉使计除之、丁奉拜东吴大将军(非大都督)统领江东兵马~~丁奉亡后。才俊陆抗继任,谁知不久之后...

灭关羽破刘备,跟孔明并称的三国人物,最后是什么结局?
短短三年后,刘备亲率蜀汉精锐东征,当时吕蒙病死,东吴军无主将,孙权破格提拔了陆逊,那一年陆逊38岁。结果我们都知道,陆逊在夷陵火烧联营,大破刘备。从此以后,三国鼎足确立,长达半个世纪的三国时代正式形成。后来,陆逊被任命为荆州都督,全面负责东吴上游的军备。随后又大破曹魏大将曹休于石亭。陆...

“苦肉计”的三国故事
苦肉计故事——周瑜打黄盖 赤壁之战时,孙权命周瑜为大都督对抗曹操.为了让使曹操上当,周瑜和黄盖决定使用苦肉计.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不逊.于是周瑜大怒,下令将黄盖斩首,众将苦苦求情,周瑜便将黄盖处于杖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周瑜的蔡中蔡和看的.于是...

鲁肃死后吕蒙接替大都督的位置 吕蒙到底有什么能耐和本事
在这些读者的理解中,吕蒙无非就是一个勇武有余,但是智谋不足的“匹夫”而已,凭着什么能坐上东吴第三任大都督的位置呢?十四岁偷偷参军 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吕蒙可根本不是像《三国演义》中的那样,是轻飘飘的几句话就可以带过的。相反,真实的吕蒙不仅勇武有余,智谋也不输给演义中那些声名显赫的...

宜州市18755188294: 为什么吴国的大都督都很短命 -
茅影双香: 东吴先后7位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诸葛恪、丁奉、陆抗,并非都短命.周瑜是死的早了点;鲁肃46岁,吕蒙42岁,陆抗48岁,在当时也算正常.朱然67岁,陆逊63岁,丁奉生年不详,但...

宜州市18755188294: 三国吴国的大都督为什么都死那么早四位大都督,没一个 -
茅影双香: 这说法有很多估计还是累死的为主因为东吴大都督可是很辛苦的职业一方面要练兵打仗一方面又要对外交涉甚至还可能受君主猜忌

宜州市18755188294: 话说为什么东吴大都督都活不长 -
茅影双香: 演义里面是吕蒙推荐的话说奇袭荆州演义里貌似也是陆逊之某. 三国志里面是孙权为了符合江东人的利益才提拔陆逊的,因为陆逊是当时的江东世家大族.类似于上海以前的四大家族,地位很高.他代表了江东人的声音,毕竟老孙家本不是江东原来的主人.

宜州市18755188294: 为什么东吴的四大都督都英年早逝 -
茅影双香: 陆逊活了63岁...... 其他三个都英年早逝,大多都是因为当时荆扬一带,气候和环境不好,湿热多瘴气,西汉封王如果封到这边,除了部分好地方外,藩王也多是早逝,

宜州市18755188294: 为什么东吴的大都督都死的年轻 -
茅影双香: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首先东吴的大都督总共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位.周瑜终年36岁,鲁肃终年46岁,吕蒙终年43岁,陆逊终年64岁.古人的医疗水平比不了现在,人均寿命比较低,四十岁左右死亡的人数较多,正常来说周瑜、鲁肃、吕蒙都属于病死,陆逊则属于被孙权气死和抑郁而死.前者属于没法治好,后者属于心理疾病,而且你说的都死得年轻也是不对的,至少陆逊活的挺久的!

宜州市18755188294: 为什么三国里面东吴的几个都督都是病死的 -
茅影双香: 这个问题很奇妙啊.我无法提供确切答案,但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能:1.我认为首先要排除非科学因素(比如《三国演义》说吕蒙被关羽追魂).古代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和现代比是比较差的,人均寿命也不长,中年病死是很常见的.2.都督这职业,统管军事,也涉及政治,是比较操劳的,尤其面临着两大对手.操劳过度容易损害健康.3.当时的江南开发程度较低,经济也较北方落后,而且气候多湿热,从医学的角度讲也对人的健康有所不利.其实想的简单点,三国乱世,所有人不外乎种死法:被杀(包括战死),病死,饿死.一方高官,饿死是不可能了,既然没被杀,那就病死呗,呵呵.不光他们仨,陆逊也是病死的,呵呵.

宜州市18755188294: 为什么三国东吴的大都督都英年早逝吗??
茅影双香: 大都督还有个陆逊 堪比周郎 活的比较长 最后是被孙权逼死的 你列举的这几个周公瑾跟吕蒙都是三十六七死的 鲁肃是四十五六

宜州市18755188294: 东吴大都督为什么死的太早了 -
茅影双香: 早死原因很多,比如说医术医学不发达、自身原因.

宜州市18755188294: 三国吴国大都督吕蒙是怎么死的? -
茅影双香: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6-07 11:56 江陵一战,吕蒙立功至巨,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推辞再三,不肯接受金钱,孙权不许.封爵还未颁布,吕蒙疾病发作.孙权时在公安,就把吕蒙接来安置在内殿,千...

宜州市18755188294: 《三国演义》中东吴大都督吕蒙是怎么死的? -
茅影双香: 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城中夜里常常响起“还我头来”的呼喊,几天后在庆功的宴席上,吕蒙突然红眼跳起,抓住孙权大骂,并且是以关羽的口气,孙权和百官都吓傻了,之后吕蒙就七窍流血,死了.总之这是我曾看到过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