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的散文

作者&投稿:斋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小时候我家墙上挂着一件蓑衣,棕褐色的,跟普通衣服不同的是没有袖口,也没有衣袋,上面是坎肩,中间是一排棕榈丝带,代替纽扣。别看外面毛刺刺的,但里面非常平整,即使与皮肤接触也不太觉得刺痒。这件蓑衣是父亲分家时的一件家什,到父亲手里已经有些年月了。当时二叔也喜欢这件蓑衣,见爷爷把蓑衣分给父亲有些不太情愿。爷爷说,你一个教书的,要蓑衣干什么,不吉利。二叔那时在村小做民办老师,一心指望着能转正。

  那时没有雨披,伞倒是有,黑布伞,黄褐色的油纸伞,没谁会撑着伞干活。撑伞到田头的只有“干部”,他们是吃“国家饭”的,一只手用来撑伞,另一只手用来指指点点。他们站在田塍上,用一只空出来的手,指点流过农民汗水的国。一指,一点,然后用那白净的手领取工资。农民不行,心眼可以闲,手脚不能闲,闲了那是败业。一件蓑衣能帮助农民免去败业的可能。再者,雨点一到伞上,声音夸张的大,淅沥淅沥可以转换成滴嗒滴嗒。雨滴落到蓑衣上,一律悄无声息,似乎雨声全被吸进了蓑衣里。从田里回来,家人惊呼这么大的雨怎么不早点回家。雨很大?是吗?蓑衣下的人一脸困惑。

  聪明的先人早就发明了蓑衣,穿着它既不会被雨淋湿,也不会被雪飘湿。雨雪落到蓑衣上,雨迅速钻到蓑衣里,而雪搁在蓑衣上,一抖,纷纷坠落。我一直纳闷,那些雨都到哪儿去了?我们时常在下雨天看到大人穿着蓑衣在耘田、拔秧、插秧,在平镜似的水田上像一个个标点符号,这时倒真像给庄稼指指点点。庄稼似乎得了某种要领,一寸一寸往上长。后来我在课文里念到柳宗元的《江雪》,在空旷的江面上,白雪皑皑,一个钓鱼翁披着蓑衣,头戴斗笠,手持钓竿坐在船头。老师说这是境界,这是空灵的美丽。我一边跟着老师念诗,一边无可救药地联想到村里的那位田翁,一个能够向大地指点的田翁。

  我不知道他那时的年纪有多大,我跟村里的娃娃们都叫他蓑衣爷爷。不过,我们很少有机会叫他,他不常来,他住在另外一个村。他的家特别好找,屋后有一大片棕榈树。别人都不愿种棕榈树,认为是阴树。他一种就种了二十几年。一件蓑衣通常他一个星期就能做好,去取时挑100斤谷,作为蓑衣的工钱。100斤谷也不是每户人家都能随便拿得出,在他那儿赊账的并不少,他从不让人打欠条什么的,蓑衣拿走,谷子慢慢还。别看他花一个星期可以换成100斤谷,之前他得准备很长时间,仅剥下来的棕榈皮在缝制前还需要做许多的加工活,如晒干、浸泡等。

  他做蓑衣往往在晚上,一把竹椅子,一盏煤油灯,还有一张小木桌,一根针和一团棕榈绳。他往煤油灯盏里注入小半碗煤油,拔一拔灯芯,然后开始做活。晚上村里一户人家一盏灯,家里人全凑在灯下,各自做事,一起说话。这样的夜晚,这样的一些人,与其说取一点光,不如说是沾点光。他家是村里唯一点两盏煤油灯的。他做蓑衣时不喜欢旁边有人,一定要在清清静静的环境下才能让针线活动起来。独自守一盏煤油灯不是浪漫,而是奢侈,他是那个时候村里最奢侈的人。油灯下穿针引线,一片片的棕榈轻轻发出“蓑蓑”的声音。此刻,静夜无边。

  他像细心的婆娘,一针来,一针去,结实而匀称的针脚既是他手艺的体现,更是他心灵静修的注脚。他把夜晚的幽静缝进蓑衣,也把自己的沉静扎进棕榈片中。我们当然无从知晓他在缝制蓑衣的时候会想什么,或想到什么,可很多人却有这么一种感觉,他做的蓑衣穿在身上比张裁缝做的衣服更舒服。张裁缝的嘴跟他手中的剪刀一样,什么话到了他嘴都是尖尖的。张裁缝心眼并不坏,手艺也不赖,就是嘴巴子太厉害。村里人大多不喜欢请张裁缝到家里做衣裳,主要是张裁缝一边做活一边像个长舌妇样东家长西家短的,一天下来嘴巴似乎没停歇过。村里的婶婶们一直怀疑衣服这么容易磨损,是不是张裁缝的嘴巴在啃?

  据说蓑衣爷爷的祖上是我们这里方圆几十里唯一的大户人家,整个村的房子他家就占了一半。到了父辈家道开始中落,到土改时他家的房子与田地差不多都变卖完了,也因这个帮他逃过了一劫。所以,他一直觉得自己的命还不错,虽然没有享受到祖辈的福,也没有从父辈那儿继承家产,留给他唯一的好处是曾让他念过几年的私塾。学做蓑衣,有的说是曾做过他家长工的一个老人教会他的,也有的说是他自己偷偷跟人学的。有的话传来传去会变得越来越离谱,甚至掺和进去一些是是非非,但对于他的一些话,一年前是这样,一年后也是这样,十年后还是这样。不多不少,只有那么几句话。似乎没有人舍得给他添加进去一些不属于他的内容。

  他常说他记性很差,见过几次面后还是叫不出名字,可他一看到某人穿着他做的蓑衣,一定能叫出那个人的名字,而脱下蓑衣后,他又认不出来了。这是非常奇怪的事。刚开始别人不太相信,以为他故意的,只是他故意这样做似乎又没有理由,他的性格可是很好的,从不与人计较,说他好,呵呵几声,说他不好也呵呵几声。后来,大家发现他真的是这样。不管这个人多少年未见,只要一见蓑衣,他准能直呼其名,一点不会出错。大家认为他肯定在蓑衣上作了记号,但没有人在自己的蓑衣上找到一丁点信息,规规矩矩的针眼,严严密密的缝合,除了型号有些异同外,几乎一模一样。

  蓑衣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慢慢有些落寞,雨天干活的情形不如六七十年来得紧密,村里人虽然还是靠天吃饭,可很多人已经不在乎雨天那些辰光。田翁的形象被头戴草帽肩扛锄头所取代。蓑衣退出了人们的视线,雨披和漂亮的花折伞出现在村道上,那样子确实比厚重又毛刺刺的'蓑衣来得好看、轻便。

  有一天,门口来了一个人,问我父亲有没有蓑衣,他想收购。父亲觉得很奇怪。他说,他受人之托,买几件蓑衣放到农具博物馆。说这话时,眼睛一直往墙壁上瞟,上面挂着一件蓑衣。父亲没有把蓑衣卖给他,不管这个人怎么磨嘴皮。但从他的嘴里知道了一个信息,邻村那位做蓑衣的老人已经作古,做了大半辈子的蓑衣却一件也没有留下。老人的儿子建议这个人去周围的村子打听打听,可能有的家里还有蓑衣。父亲一听,更加坚定要留下这件蓑衣。可惜,这件绝版的蓑衣在打井的时候,垫到了井底。据说,有蓑衣垫底,井水又清又甜。的确如此。不知道井底的蓑衣还在不在。我有了一种怀念。

  给燕子留个门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先秦散文·韩非子·说林下(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韩非子·说林下(节选)》原文鉴赏 杨朱之弟杨布①,衣素衣而出②。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③,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予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④,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注释】 ①杨朱:战国初哲学家,魏国人。 ②素:白色。 ③缁(zi音资):黑色。 ④...

毕淑敏散文集故事梗概
毕淑敏散文 白云剪裁的衣服 十七岁的女中学生从北京来到西藏,在雪山上学习医学、射击和独立生活。她曾背负武器、干粮、行军帐篷独自跋涉在无人区,也曾独自骑马渡过冰河为藏民送药。她曾在冰川上席地露营,也曾为牺牲的20岁战友换过尸衣,清理流出腹腔的肠子,偷偷在他的衣兜里塞上几块水果糖。她在高寒...

白衣飘飘的岁月散文
白衣飘飘的岁月散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日本哪些首相被刺杀身亡?吃瓜小能手17 2022-07-21 · TA获得超过36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不同寻常的一刻 那年我十七岁,上太谷师范二年级。那一年的那一天是...

母亲的羽衣散文
作家张晓风说,每一个母亲,都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换上了人间的粗布,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这样的话语,在自己成为母亲之前,怎能理解?但是,自从儿子上小学后,我开始...

蔌蔌衣巾落枣花的散文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繁盛的枣花。那小枣花密密麻麻,挤挤挨挨,紧匝叶柄,让你根本见不到叶柄的影子,只见一串串枣花的串串,擎起那绿的玛瑙与宝石的一枝枝。原来读到苏轼的“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的词句,心里颇为怀疑,因为,我所见过的枣树从来都是稀稀疏疏开着零零...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散文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好一个“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这样的春寒料峭,前几日还好端端的天,今儿就下起了雨,冷冷的打湿了阶前的栏杆。抬眼望,远方迷迷茫茫的样子,烟雨楼阁若隐若现,柳枝条儿...

...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出自张爱玲的散文《更衣记》 这句话如何赏析...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这句话,百度上都说是出自《更衣记》,这是错误的。其实是出自《童言无忌》。对于我们来说,说话能够表达出我们的整个内心世界,而不会说话的人总是需要某一些东西来表现出自己,所以衣服能够展示出我们自己的性格,身份,品味,以及心理,其实...

张晓风散文摘抄
个新驿站,你有权利再穿昨天的那件,旅人是没有衣橱没有衣镜的,在夏天,旅人可凭两衫一裙走天涯。 假期结束时,我又回到学校,牛仔长裙挂起来,我规规矩矩穿我该穿的衣服。 只是,每次,当我拿出那条裙子的时候,我的心里依然涨满喜悦,穿上那条裙子我就不再是母亲的女儿或女儿的母亲,不再是老师的学生或学生的...

苏轼 浣溪沙 第一句是蔌蔌衣巾落枣花的 改散文 谁帮帮我啊 急求_百度...
你看,枣花仿佛迫不及待的簌簌落下,像花瓣似的,不一会,衣巾上沾满了枣花,美极了。村南村北,想起了什么声音。如此悦耳动听,哦!原来是缫车飞快的转动的声音,飞快转动的缫车如一个失了控的转盘。我走在路上,那一片片绿意在大地上覆盖着,像一件华丽的翠衣,一派凉意。农民在田地中来回穿梭,...

写亲情的散文,要名家名篇,除了背影
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2、《母亲的羽衣》——张晓风 《母亲的羽衣》是一篇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创作的散文,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此文收录于《张晓风散文集》中。生命和生存本体论...

源汇区18281929173: 《流泪的蓑衣》到底要说明什么? -
钊雁高德: 《流泪的蓑衣》是一篇散文,它通过讲述蓑衣的故事,说明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解人意、感情深沉的人.附:《流泪的蓑衣》原文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

源汇区18281929173: 关于江南的蓑衣 -
钊雁高德: 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起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平和.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与安详. 满目烟云,缭绕着江南的三月...

源汇区18281929173: 朱自清散文春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中的静默的赏析 -
钊雁高德: 静默 既写出了房屋,又写出了春雨的细密连绵和可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源汇区1828192917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流泪的蓑衣 余君才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
钊雁高德: 1.①从久远的古代就倍受重视;②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经常感受着父亲的温暖(若答“与父亲相依 为命,为他遮风挡雨”也可以. )2.①自古至今倍受重视的喜悦自豪;②与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③感受父亲温暖的感动;④被闲置的无趣和寂...

源汇区18281929173: 阅读《流泪的蓑衣》一文,回答问题(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
钊雁高德: 1、自古至今倍受重视的喜悦与自豪2、与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3、感受父亲温暖的感动4、被闲置的无趣与寂寞5、被遗忘的失望与伤心

源汇区18281929173: 把渔歌子写成一篇八十字以内的小散文 -
钊雁高德: 在西塞山前,有一队白鹭在自由的飞翔.正值桃花落下的时节,一瓣瓣桃红色的花瓣随风飘下,落入河水中.在河水中不只有美丽的桃花,还有头小身肥的鳜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有一只鳜鱼就被一位渔翁设尝常佰端脂得拌全饱户下的鱼饵迷住了.只见渔翁用钓绳一钓,鳜鱼就被提了起来.渔翁见了,略微一笑,就又开始垂钓.天空上有许多丝小雨降了下来.不过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翠绿的蓑衣,哪用怕这毛毛雨呢?斜风拂面,春雨如丝,正好垂钓,用不着回家 你可以删减

源汇区18281929173: 急需一篇《竹》的咏物抒情散文 -
钊雁高德: 咏竹 美丽的你穿着一件绿蓑衣,你生活在我心里,你生活在我梦里 看着你美丽的光环,观望着你的蓑衣 我想对你说:爱你,爱你的顷高,爱你的蓑衣 ,我想对你说爱你,爱你,爱你....... ...咏竹 春雨润湿大地,细芽绽露新生,让翠绿折转朝气,让挺拔展现坚强,节节杠杠的身躯,有着强韧的精神 尖尖细细的绿叶,犹如锋利的剑芒,即使千钧之力加在身上,也曲而不折,不到最后,决不露出胸膛 而最深里的内涵,是深邃与宽广 ...

源汇区18281929173: 渔歌子gai 成150字的散文 -
钊雁高德: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正肥美.渔夫戴上青色的箬笠,披上绿色的蓑衣,斜风拂面,春雨如丝,正好垂钓,用不着回家.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

源汇区18281929173: 把渔歌子写成一篇80字以内的小散文 -
钊雁高德:【Q】春天,西塞山山明水秀,白鹭正伸展着洁白的羽毛展翅飞翔在西塞山前.娇艳的桃花伴随着微【Q】波,慢慢飘落下来,白的,红的,粉的,五颜六色,真像“桃花雨”,活蹦乱跳的鳜鱼顽皮地跃上跃【8】【3】下,似乎有无穷的,旺盛的活力,一会儿打个圈,一会儿露出小脑袋,一会儿又躲起来. 【1】【7】头顶青箬笠,身披绿蓑衣,这些就是渔翁全部的装备.在摇摇晃晃的小船上,静静地坐着,等待【1】【1】着鱼儿上钩.绵绵春雨在不停地下,丝毫没有感染到渔翁的情绪,反而更不想回去了. 【6】【2】青山白鹭,流水游鱼,斜风细雨是一幅秀丽的水乡山水画;青山,碧水,白鹭,红桃则是这幅画中最美丽的颜色,一切都笼罩在春江烟雨迷蒙之中.

源汇区18281929173: 求一篇600字左右优美且又是抒情的散文,急需!!!!!!!!! -
钊雁高德: 江南的烟雨,是水墨画中的渲染,层层渗透,而不淤积.看江南的的雨,就是在欣赏意境高远的八大山人的水墨,沐浴江南的烟雨,人又置身于黄滨虹的山水之中.江南的烟雨,是一枝神奇的彩笔,在春寒依然料峭的季节里,它会点绿河岸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