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并没有迫切地想要入主中原

作者&投稿:单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导读


清太宗,崇德大帝皇太极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女真为满洲、改大金为大清,推进了满洲、蒙古、乌真超哈(辽东汉人)地整合,创建了高度先进的议政会制度。迅速提升了大清国力,五入中原,每次都是大获全胜。


大清国力迅猛发展,明王朝却因已不可救药,形势却日趋恶化。


然而,皇太极却没有在他的有生之年入据中原,每次进入中原后,都会全师退还。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清初,太宗时期,并没有迫切的想要入主中原。


皇太极即位后,势力迅猛发展,而此时明王朝的形势却日趋恶化,皇太极完成东北各部女真的统一,并占有朝鲜、蒙古各部广大地区,军事上拥有满、蒙八旗军的强大武装、并拥有众多汉官僚的优势下,却没有在他的有生之年入据中原。其中的一点重要原因,是其民族意识和心理因素使他不想入主中原。

皇太极时期的天下形势


(一)满洲的形势


建州女真是属于女真族的一系。建州女真是建立金朝女真族的后裔,宋金对峙时进入内地的女真早已与汉族融合,而留在东北的女真族居住其祖先发源地并没有多大变化。元朝时对他们以“各仍旧俗”进行统治,使他们保留原来的民族风气习俗。


1588年,建州女真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完成统一,“各部环满洲而居者,比为削平,国势日盛”。1593年,努尔哈赤打败哈达等九部联军的进攻,获古勒山之战大捷,“满洲自此威名大振”。1619年灭掉叶赫,“自此满洲国形成,满洲国,自东海至辽边,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鲜鸭绿江。同一语音者,俱征服。是年,诸部始合一”。说明满洲共同体形成,并且愈战愈强。


皇太极继汗位以来,整个形势对满洲愈加有利。皇太极作为民族的领袖和国家君主,带领满洲兵各方出击,两征朝鲜,三征蒙古,五入中原,确立了在东北亚地区的最强霸主地位!


天聪十年(1636)4 月,皇太极在满蒙汉三族亲王的推举下,即皇帝位,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大清政权机构完善,国力军力都有很大增长,形成了一个与明王朝对峙的,独立的封建政权。


(二)农民军的形势

正当皇太极与明朝对抗之际,农民起义烽火四起,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日益强大,“山、陕、川、湖陷于流贼,贼半天下,兵亦半天下”。1641 年正月,李自成攻占洛阳,明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同年二月初四,张献忠攻陷襄阳,1643 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直接与明争夺统治中原的统治权,起义军对处在风雨交迫中的腐朽明王朝以猛烈的冲击。面对日益强大的农民起义军,明朝政府和官员根本没有消灭农民起义军的勇气和决心,明朝军机失误,军心涣散,这被有雄心有远见的皇太极充分利用。


(三)明王朝的形势

1. 政治腐败。自神宗至明亡,中央决策机构严重腐化,贪官污吏横行,宦官专权。神宗“晏处深宫”,好几年不上朝,导致“纲纪废弛”、“邪党滋蔓”[1]P14,官吏受贿非常严重,比如万历四十二年五月,两淮巡盐御史徐缙芳被人弹劾纳贿,“赃私计数十万”[2],官吏们通过贪污受贿,积蓄下大量财富,不少人一夜暴富,史称:“有历官四月而扛至三十九抬者,有历官旬日而积羡慕过一千者。”另外,宦官专权和党争导致危机更加严重,万历有东林和三党之争,天启有魏忠贤党专权,崇祯至永历则有两党相轧。党争毁坏明末官僚机构的政治功能,激化了危机,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2.军队腐朽。明朝中后期,军队的腐朽程度比吏治的败坏有过之而无不及,军队内部虚报战功,冒领粮饷,军官对士兵恣意剥削。军队缺少钱粮,战斗力下降。官兵不再是统治阶级的支柱,而是乘着勤王之际,抢掠民财,与盗贼无异。


3.农民赋税负担加重。在支出日益增加、财政亏空的情况下,明政府把加重赋税剥削当成摆脱困难的主要途径,在一条鞭法之外,又重复征收或多收赋税,据吕维祺《请免河南粮疏》记载,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另外,筹措军费,也加剧了对人民的赋税剥削,而结果是大量军费被贪污,军队战斗力依然不高。


皇太极未入主中原的心理原因


(一)对征服战争成本代价的谨慎心理

太宗自少年管理家事,直至成为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始终奉行用兵谨慎之道。1633 年,孔有德、耿仲明率数万军来降之际,有官员主张用这两路兵乘船从海路取天津,然后挥兵袭山海关后路,而满清铁骑出击山海关正面,这样山海关可攻下,松锦之兵可围,中原可图。然而太宗认为“如俗言取他人面以祭星辰,欲船海者,令其没水,欲攻击者令其损兵。非耶!天予我有数之兵,若稍有亏损,何以前途”。对这种建议不采纳,同时批驳“上此疏者是为敌人而损我兵,故以空言赚我而望敌人喜,此疏何益?”


(二)对征服对象族群属性的同异心理


与入中原相比,太宗更看重对蒙古各部的征服和统一。其时漠南蒙古大部分主已经投效大金,不臣服者多被击败溃逃,只有以元朝继承者自居的北元察哈尔汗廷尚未征服。朝廷为了先讨伐明朝、察哈尔还是朝鲜,征求诸贝勒意见,大多数认为征讨明朝比较有利,因蒙古各部已远遁,朝鲜已在掌握中,应专力征伐明朝。但皇太极却反对,他心目中,蒙古族与自己民族的习惯、习俗比较接近,心理上的共同素质较多,应当先进行征服统一:“得朝鲜人十,不若得蒙古人一,得蒙古人十,不若得满洲部落人一,族类同,则语言同,水土同,衣冠居处同,城郭土著,射猎习俗同”。[7]因此皇太极决定西赴宣大边外,收复察哈尔余部。这种舍近求远,不遗余力征服察哈尔余部不能说不是族群认同心理所造成的。1635 年,漠南漠北蒙古基本统一在后金的版图之中。


(三)对关内文化潜在的冲击满洲根本的担忧心理


太宗深知其祖先金的 历史 ,在12 世纪,宋金对峙时期金的兵力非常强大,连北宋都城汴梁都为之攻下,却使进入中原的女真不复存在,皆成汉俗。

皇太极认为满洲族居住最安全的地方便是辽东,一旦入据中原,数世之后皆成汉俗。故天启七年(1627),皇太极进攻锦州,曾致袁崇焕书说:


“我皇考以昔日辽金不居其国,人处汉地易世之后,皆为汉俗”,他希望“汉人居山海关以西,我们居辽河以东,满汉各自为国,故未入关。”


他从本民族实际出发,认为“满洲最好居关外,明治关内,各自成国,无意入主中原。并且他也明确地表示过,没有与明争夺统治权的欲念”,“太祖初尝必成帝之心”。

而那些汉族官劝皇太极入据中原,从大一统观念出发,如汉官胡贡明、宁完我要皇太极学汉高祖“拿出颠倒豪杰手段来”,并以“不五年间,便成一统之功”相诱;秀才黄昌要他学朱洪武“顺天应人而成大业”;书房秀才江云从皇太极祖先未竟事业入手劝皇太极入据中原,来完成天所预定的大业。

但皇太极不为所动,他认为蒙古族建立的元汉朝,入主中原一百余年后被迫退出长城是一个失败的教训,如果不能吸取教训,做好充分准备,只会重蹈元朝的覆辙。


皇太极分析蒙古族败亡的原因是习汉俗、穿汉服、弃本国语,导致覆亡。以此为鉴,皇太极努力恢复旧制,把官职的汉名称改称满洲旧称,并下谕“嗣后不许沿袭汉语旧名”,若不遵新法“称旧字旧名者,查出决不轻饶”。在他称帝后,进一步分析蒙古族亡国之因,“蒙古贝子弃本国语言,凡称呼名字,学喇嘛国言语,其国日衰”。



因此,皇太极 “命儒臣编译《三国志》及辽金元史,性理诸书,以教国人”。对金世宗恢复祖宗的衣冠制度和善于骑射风俗的改革视为楷模,他说:“朕读史,知金世宗真贤君也!”在他读“金世宗本纪”时“曾御翔凤楼,传诸王大臣,不许褒衣博带,以染汉人习气”。皇太极为了要求满洲贵族学习金世宗,禁止女真人接受汉俗,恢复旧制,在1636 年12 月集诸大臣、贝勒于翔凤楼,训示:


“朕思金太祖太宗法度详明,可垂久远,至熙宗合喇及完颜亮之世,尽废之,耽于酒色,取乐无度,效汉人陋习,世宗即位,奋图法祖,勤求治理唯恐子孙们效法汉俗,预为禁约,屡以无忘祖宗旧制为训。衣服语言,悉遵旧制 后世之君,渐至废懈,忘其骑射,至于哀宗,社稷倾危,国遂灭亡 朕发此言,实为子孙万世之业也!在朕岂有变更之理,恐后世子孙忘旧制,废骑射,故常切以虑耳。”


这段文字说明皇太极心目中,要置万世之业,必须遵本民族的旧制,金世宗恢复旧制才使金朝中兴、繁荣。后世子孙废旧制,习汉俗导致亡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意识。可以说这种民族意识和心理素质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皇太极入主中原。


总之,皇太极未入主中原,主要是民族意识和心理因素使他不想入主中原,他虽然致力于称雄关外,也会为确保关外安全而“主动出击”明朝;但从始至终,他并没有确立久居中原、代替明朝统治关内地区的愿望。




隋唐大运河
北边有五原郡。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竟比唐朝大。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

唐太宗李世民身边有那么多贤臣良将,千古贤君的用人之道是什么?_百度知 ...
然而唐太宗也是这样一个能够善于用人识人的好君主。而且在他还没有当上皇帝之前,他也仅仅是一个大臣的儿子。但是他身边却已经人才济济了,而且他的哥哥就是太子李建成身边反而就没有那么多的有才之人,如果之前还可以说是因为他是君王,所以说本来座拥人才就不是一件难事儿,那么在他还没有成为皇上...

唐太宗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华,为何中日却在唐高宗时期爆发战争?
让我们还原这场经典之战,并了解结果!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被东北和西部地区的部落称为“天汗”。就是在那一年,日本国家(公元670年后更名为日本)向唐朝派出了第一批使节。在此之前,他们曾三次派使者到隋朝。在这一时期,日本正处于从原始部落向民族形态过渡的阶段。因此,迫切需要从中国吸收更先进...

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是唐太宗还是秦始皇?`
秦代首都咸阳纵起了焚书的烈火,接着这样的烈火在全国各郡或先或后被点燃了,而且在一个月内没有熄灭...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喝石,南达会稽,在琅邪、芝朱一带留连忘返,这一切无不昭示其对仙境的迫切...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可想而知。 其实,让人不解的不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据...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都做了哪些事情?
世界上并不存在长生不老药,这是现代人的基本常识,而在秦始皇时代,许多人是真心相信有长生不老药的。而且,不只秦始皇时代如此,后来的唐太宗等人不也追求长生不老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否也算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呢?这种提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关键是,秦始皇追寻长生不老药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

马的诗有那些??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好 0% (0) 不好 100% (2)相关内容 • 马诗其五的意思 • 杜甫的《房兵曹胡马》诗的意思 • 马诗的意思 • 《房宾曹胡马》和《马诗》的诗意 • 写马的诗 更多相关问题>> 其他回答 共 4 条 房兵曹胡...

唐高宗李治为何要将妹妹以皇后之礼下葬,其背后秘密是什么?
因为李治杀害了妹妹新城公主的夫君,导致新城公主抑郁而亡,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李治下令对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礼下葬。在今天看来李治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是马后炮,人死如灯灭,在新城公主活着的时候没有尽到一个哥哥的责任,死了之后即使葬礼在盛大又有何用,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哄骗世人而已。

名人故事
帮助的人:52.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名人故事100字(通用33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我整理的名人故事1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名人故事 篇1 1862年6月,车尔尼雪夫斯基主编的...

为何童贯有20万大军,却不敌只有5万兵力的辽国萧干?
还有一点,则是宋军骄惰,童贯到了河北前线,才发现士兵训练懒惰,个个骄横,用于作战的军备也是什么都没有,甚至实际的军粮只有账面上的一半,依靠这样的军队打仗,又怎么能打得赢?最过分的是,宋军与辽军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宋徽宗和童贯却认为辽国一定会投降,于是,一条极其荒唐的命令出现了...

《三国演义》1~50集的读后感帮帮忙我给30啊,一定要帮忙!!!
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宽城区17783143118: 皇太极为什么没有入关做皇帝? -
边迫捷立: 因为他死得太早了……他的儿子顺治即位第二年,他的弟弟多尔衮就由吴三桂领着进了山海关了,多尔衮走的还是皇太极的路子,战略方针、整体布局一点都没变,就是皇太极死得早了.传说他在宁远前线收到飞报他最爱的妃子海兰珠病重,骑快马奔袭昼夜不停赶回盛京,又连夜赶回前线,折腾了两回活活累死的.

宽城区17783143118: 历史上怎么评价皇太极的? -
边迫捷立: 清太宗皇太极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君王.他继承了后金可汗努尔哈赤的大业.在横扫辽西各部族及与明朝的长年征战中,以杰出的智谋与奇勇赢得了可汗的信任,最终继承皇位

宽城区17783143118: 清太宗皇太极死前把皇位传给谁了? -
边迫捷立: 其实皇太极是毫无征兆的去世的,在他去世前并没有安排哪个皇子继位,这也导致了他去世之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皇太极的儿子们开始争夺皇位,由于大清朝贵族们的不同看法,使得各方争的面红耳赤,陷入僵局.最后只好立了皇太子的第九子福临继位,多尔衮辅政,才让各方政治势力接受.因此,皇太极死后,由福临继位.

宽城区17783143118: 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
边迫捷立: 皇太极是真正的英主级人物,当时范文程建议休养生息,十年后再进攻明朝,皇太极毫不犹豫就同意了,如此沉得住气,即便是历史上的明主也没有几个做得到,可以说,皇太极是真正奠定清朝入关的基础

宽城区17783143118: 为什么说皇太极没有入关
边迫捷立: 他死在了盛京(今沈阳),当时满清还在山海关外,其子顺治皇帝是清朝入主中原第一个皇帝

宽城区17783143118: 皇太极的故事30字内 -
边迫捷立: 您好.1、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2、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亥时),满族,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

宽城区17783143118: 清朝是由天命帝建立至宣统帝灭亡 -
边迫捷立: 清朝建国至灭国共12个皇帝. 清王朝前身是清太祖天命大汗努尔哈赤1616年创建的大金汗国.1636年天聪大汗清太宗皇太极改元崇德.改国号为大清.清朝皇帝入主中原前有两个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入主中原后10个皇帝. 时间先后: 1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2康熙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3雍正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4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5嘉庆皇帝 爱新觉罗永琰6道光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7咸丰皇帝 爱新觉罗奕宁8同治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9光绪皇帝 爱新觉罗载醇 10宣统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

宽城区17783143118: 清朝历史 -
边迫捷立:清朝黄龙旗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1],一说1616年建立[2][3],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

宽城区17783143118: 清太宗皇太极改族名和改国号为清是有什么目的? -
边迫捷立: 历史记载,努尔哈赤曾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所以取国号大金.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举行即帝一统典礼,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为什么改国号为大清?有一个传说:努尔哈赤早年征战时骑一匹大青马,情急赶路而累死,努尔哈赤难过地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就叫大清.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不必深究,但大清帝国从马背上立国却是事实.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的用意也在于改了国号有利于他对中原的统治,因为金这个国号少数民族的意味很深,不利于统治汉族众多的人口,皇太极改国号、称皇帝意在表明:自己不仅是满洲的大汗,而且是蒙古人、汉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是大清国臣民的皇帝.

宽城区17783143118: 如何评价清太宗 30字 -
边迫捷立: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温宽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