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和佛性有区别吗?

作者&投稿:叱干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性、自性、心性有何不同?~

心性:众生性,具有贪嗔痴慢疑,喜怒哀乐悲恐惊

自性:原生纯净无染的本质,本无三毒二邪

佛性:功德圆满、万德庄严,一切俱足,成就者

阿弥陀佛!师兄,我们学佛的最初,理解为:自性就是佛性,学佛就是为了回归自性,这个是对的。因为我们现在正是因为不识真佛性,不识本我,从而才会迷惑颠倒,妄造无量恶业,轮转六道之中,枉受轮转之苦。等到师兄通过学习佛法,逐渐深入,体悟自性佛心之时,慢慢就会明白,任何一切万行万用,皆是自性所现,包括师兄所说的这句话。但因为我们众生迷倒,不识自性,故而这句话,仅仅就是一个空洞的文字罢了。师兄,我们本具佛性,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众生,无二无别。我们从不曾失去这样的清净自性,只是被我们的迷惑颠倒障云所覆,故而我们不认识。如同一条游于大海之中的小鱼,听人家一直说大海大海,却不认识大海。小鱼问大鱼,到底什么是海?大鱼说:孩子,你的一切都是海呀!你来于海,归于海,你的身外是海,你的身内也不离海。海遍一切处,犹如佛性遍一切处,包括你这个不认识海的念头,其实都是佛性之用。成佛之后,犹如认识了大海的真相,既识不会再迷。迷者不觉,觉者不迷,正是这个道理!在下的一点粗浅见解,仅供师兄参考!建议师兄反复阅读佛陀的无上妙典《楞严经》,这部经里就有世尊对师兄这些疑惑的,非常详细的讲解!

  自性和佛性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说的是一样东西,只是在使用上针对不同的对象而有侧重点不同的差别。
  一、两者的定义:
   1、自性指自体之本性,即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纯无杂的个性,即称为自性。换句话说,自性就是一切法的本质,也就是一切法本来如此,永远如此,不能以任何方法使之改变者,称为自性。
   2、佛性又作如来性、觉性。即佛陀之本性,亦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种子、佛所证得的菩提果之本来性质。
  二、两者的本质:“自性”和“佛性”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自性”的本质是“空”,即诸法皆由因缘和合所成,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东西,即中观思想的“缘起性空”。“佛性”的本质也是“空”,“成佛”其实就是彻底证悟了这个“空性”,而自性现前,这个时候是“佛”见到了自己的“自性”,所以也叫“佛性”。
  三、两者用法上的区别:
   1、自性侧重于说明宇宙万有的本体,是从“本体”这个角度来强调“空”这个概念;针对的对象包括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其本体都是空,有情众生的“自性”叫“佛性”,无情众生的“自性”也叫“法性”。
   2、佛性侧重于说明一切有情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针对的对象一般是有情众生。从有情众生“能不能成佛”这个角度来说明,有佛性自然可以成佛,无佛性自然不能成佛。
  四、如果把“诸法皆缘起而生,无自性、无本体”改成“诸法皆缘起而生,无佛性、无本体”的话,略有不妥。
   1、“诸法皆缘起而生,无自性、无本体”,是从“诸法皆空”这个角度来描述宇宙万物的本体实质。
   2、“诸法皆缘起而生,无佛性、无本体”其中的“诸法”包括了有情众生,如果这样说,容易让人误解有情众生没有佛性,不能成佛,这与佛的教义相违背。

自性就是佛性。

无所不在的本来面目

以悠乐文讲于美国加州洛杉矶 1997.7.19

在此时此地,当我们正坐在这里交谈之时,其实我们也同时活在所有我们已知和不知道的境界,而不是只在这里做人而已,我们也是天使、圣人、上帝、佛,甚至做鬼,因为宇宙中存在着众多的境界层次。比方说,你今天烤素食巴比Q,有人给你一个竹签可以放很多东西,然后你就穿一块青椒在这儿、一块豆腐在那儿,再一块面筋,还有素火腿,各种各样。当你举着这根竹签时,你会看到所有的部分,所有的东西都在你的手中。人生也是这样,我们能够同时体现宇宙中所有本质和理解全部境界,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因为现在我们住在世界上做人,选择了过人的生活,所以我们只是关上了所有其它的门,以便能够完成这个人生。如果其它的门也开着的话,你同时会知道你也是天人、佛、上帝,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但这样你就不能完成你的使命,走完你选择的人生。所以,根本就没有第三、第四和第五界,我们就是一切;第二界、第三界是我们,第四界也是我们。

如果我们想再回到广泛了知一切的状态,那就要修光&音的法门,再度认识一切;什么时候我们修上去越高,我们越了解我们实际上是一切-—“万物同一体”。如果不修,那么我们只了解自己是人类而已;整日忙碌像例行工作一样,回家照顾配偶、小孩,然后跟他们吵架或跟丈夫吵架,除此以外不知其它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认为选择人生之旅是个错误、令我们厌烦,我们想知道更多的东西,我们就要修光&音的法门来了解更多的事,这样我们的生活自然会不一样(大众鼓掌)。怎么回事?为什么你们拍这么大声?(大众答:非常好)我讲得这么糟,你们却都懂了,你们实际上都很好,这是真的。事实上,我怕你们不懂,因为这是很复杂的事,不能那么容易就说得明白。

例如巴比Q的竹签,上面有许多东西,但当你咬那块豆腐时,你只知道豆腐的滋味。当我们饿的时候,豆腐又是我们最爱吃的,所以我们先吃那块豆腐,那时我们只知道豆腐的味道,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只选择豆腐来享受它的味道,然后我们的精神、享受只会集中在那块豆腐上,虽然我们有满满的其它食物在同一串竹签上,但我们不注意、所以不知道它们;不注意也表示我们不知道,我们只是没有注意到它们,当然我们拥有全部,但也许没注意到它或忽略它的存在。这是因为我们的头脑、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小块豆腐上,因为太好吃,所以只想着享受它的味道,无意间忘记了其它的。但不论如何,我们是知道的,我们在之前或之后都知道,同样地,当你选择享受其它东西的味道时,我们会自然回忆起来。

所以我们活在人生中,经常认为自己有第六感。回想过去,从孩童时代到现在,当我们度过人生,甚至在修光&音的法门以前,有时也有这种体验:有时坐在一个地方,突然直觉地记起什么原本并不熟悉的事,以前即使我们从没做过,但我们知道。有时,我们想将来做某件事,但突然觉得很害怕,我们称它第六感,第六感告诉我们不要去做这个事情。有时,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想:“噢!这个做不成。”结果真没做成,我们直觉早已知道了!我们怎么会在尚未做完前已经知道呢?许多人称它为第六感,另一些人说它来自于我们前世的经历。

事实上不是的!下意识、过去或未来的体验,都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其实没有什么前世、来世,而只有人生这一世。人生是一条没有起、始的延伸线,我们只是将它分别命名为过去、未来,因为我们选择这样,在这样的选择下我们会有一个个隔开的不同经历,每一个隔开的经历都不一样。像我们的家,我们把它隔成不同的房间,但在分隔之前它们是我们的家、是个开放的空间,甚至把所有的墙拆掉,它仍然是个开放的空间,我们分隔它是为了有隔间以便做自己私人的事。

同样,永恒的生命,不一定指人而已,任何众生也一样,其生命由许多部分组成,它其实是无限延伸的线条,在我们过今生时也有过去和未来,因为根本没有什么时间、空间,我们选择时间和空间只是为了做人,然后可以做我们现在想做的事。不然,如果我们在一时之间就完成所有过去、未来的工作就会很无聊,这不是我们原来想要的。我们选择下来这个世界只是为了选择成为人类,日后我们可以选择其它一段时间当天人、佛或其它等级的众生,然后,如果我们想选择当鬼或魔,我们会有其它的时间。我们关上时间和空间的门,以便选一个个别的范围去做人、做鬼、魔、天人。

事实上,任何众生的生命都是无限延伸的,所有的东西都存在这个时间的框里,没有过去、未来和现在。是我们选择某个生命的角度来完成我们的计划,或体验我们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这样做是为了要经历,就是这样而已(大众鼓掌)。唉!这很难,实际上,如果我们同时知道自己是圣人、佛,我们就不能完成人生的使命(大众鼓掌),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做什么事就要投入全部心血、精力,事成后才有完整深刻的体会。

如果我们已经知道自己是佛,要我们因为丈夫抛弃自己时坐在那儿哭,我们怎能哭得出来?即使这时哭也没有感情?(大众笑并鼓掌)如果我们不带感情的哭,我们就不会体验那种被丈夫抛弃的妻子之痛苦,我们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设计好的角色来考验自己。我们尝试,是为了知道痛苦有多深,这样当有人谈及被抛弃的人之痛苦时,我们会了解、能同情,我们会想办法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因为我们自己也走过同样的路。

如果佛只是不动的坐在一个地方,无事可做,没有悲伤、担忧;如果我们正好选择那条路,这也没问题。不过有许多人选择尝试各种痛苦的滋味只是为了好玩,因为在宇宙无垠无尽的生命中,如果我们不选择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我们会无聊死!(大众笑)今天不要丈夫,明天丈夫不要我们,那样才好玩(大众笑并鼓掌)。例如,佛坐在这儿,他选择了当人,在他当人的时候仍然认为他是佛,然后当他的妻子离开他时,他怎么反应?或当她丈夫离开她时,她怎么反应?“噢,好吧!走就走,有一天我会找到另外一个丈夫,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然生命无止境,他会看未来,然后说:“那个新的妻子快要来了!她甚至更好。”然后他会说:“好吧!走就走吧,走远一点。”所以他不再哭。

现在我们讲一个比较容易了解的事,任何一个你最喜欢的演员,或是伊丽莎白.泰勒,在她演埃及艳后克莉奥.佩德拉时,她必须投入所有的心力、精力和注意力在角色上以便能演好。如果那时她仍然记得自己是比佛利山庄的伊丽莎白.泰勒,结过婚、离开过八个丈夫,这就不一样了(大众笑),她也许就演不好那个角色了,如果她还记得刚离开现在这个丈夫,她会为她丈夫哭得死去活来,那她怎么能演克莉奥.佩德拉呢?当她在演戏时,她应该成为克莉奥.佩德拉。从这个例子,我们马上懂了!

同样,佛或上帝也如此。当选择做人时,要百分之百演好人的角色,不然,如果坐在那儿仍然还记得自己是佛、上帝,那就永远也无法演人类的角色。上帝佛菩萨很伟大、神通广大,他们不会坐在那儿因为妻子离开而哭,这永远不会发生,就是这样!(大众鼓掌)所以有时我说你们也是佛菩萨、圣人时,你们根本不懂,因为你们已经选择忘记自己的本来面目。现在你们厌倦了做人,觉得学不到什么,对所选择的这条路感到不好玩,既然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于是想回去成为圣人和佛。或你们做人已经太久了,一遍又一遍地过同样的生活、不能解脱,想一想就厌倦了,因为再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现在我们想回去成为有高等意识的众生,因此我们就应该选择修光&音的法门(大众鼓掌)。
http://yhn1.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3392.html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世尊跟六祖为我们示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这个境界是什么?就是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的记载,他开悟的时候说出了他开悟的境界,悟的就是“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自性指自体之本性,唯识家多称为自相。即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纯无杂的个性,即称为自性。换句话说,自性就是一切法的本质,也就是一切法本来如此,永远如此,不能以任何方法使之改变者,称为自性。事实上,一切法皆无自性,无自性始有可塑性,始有生灭变异。中观学派认为诸法皆由因缘和合所成,而无有一定的自性,故自性即空。所以中观学派‘缘起性空’对境不染,不住相故,无所得故的理论,即建立在一切法无自性的基础上。

佛法里头中心的理念,就是“性”,佛家讲真性、讲自性、讲法性、讲佛性,是一个性。真性、自性是总的说,法性就包括所有一切现相,我们人也包括在其中。佛性是讲法性里面的一分,佛讲自性,自性他讲本具有三种德能。第一种就是智慧,智慧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无量的智慧,这个东西不是从外头来的。讲佛性,单单讲这一分,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这是佛性。除了这一分之外还有第二分,那就是能力,我们讲万德万能,无所不能,无所不会,这是你自己的本能。第三个是讲相好,相好我们今天讲美好,大经上讲的,“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绝对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这个世间人他能够理解的,真正的相好世间人没见到,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

讲佛性只讲里面的一分,般若智慧。

自性在有情众生称佛性
自性在无情众生称法性
佛性法性是一个性,没有差别。
所以佛在《华严经》上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诸法虽然因缘起,但是诸法的根本是佛性,所以诸法实际有自性本体,就是常人所说的客观规律,只不过诸法表现为现象。

比如,盒子里锁着一颗珍珠,你想拿珠子可以叫人把盒子递给你,不能叫人把珠子递给你,因为钥匙在你手上。同理,别人可以帮助你成佛,但不能替你成佛。

成就佛法,就是常人说的发现客观规律,也即是见性、见了佛性。成就是你的成就,不是你发明了佛法(使佛法成就)。不过这种成就,也叫无所得,因为规律只能被发现利用而不能被改变,但是能利用好也能赚钱,只不过你发现的规律会过期失效,停止研究市场的话,这次赚了下次按老规律办事可能又赔了,“昨日之日不可留”,这种成就就是个空,只有那一次赚钱的过程和赔钱的过程是实在的。

有情人的存在这就是一个法,人的呼吸喘气都是一个个法,所以这些法组成一个活人,所以说人有佛性有本体,去了解道的人就是修真人。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 什么是佛性
相关记录:1.《 佛学大词典 》梵语buddha-dha^tu 或buddha-gotra。又作 如来性、觉性。即 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种子、佛之菩提之本来性质。为如来藏之异名。据北本涅盘经卷七载,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凡夫以烦恼覆而无显,若断烦恼即显佛性。2.《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

佛性是有常,还是无常?那魔性呢???
不管是佛性还是魔性,若是指性,本无差别,魔性就是佛性嘛,但魔性是因无明而有,无明去掉魔不在了,但性在!这里的佛性应该说成是“性”一个字比较确切,您的问题应该是“性是有常,还是无常?那魔性呢?”,之所以要说佛性,是相对于魔而说,魔性是被迷惑的佛性在起作用,所以与本性(佛性)...

35佛性就是人性
佛经是用来为自己服务的,比如这两部佛经,跟惠能老师的顿悟成佛论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有什么打紧呢?沾到点边,就拿来用吧。这才是惠能老师的本事,这才是真正的思想家。惠能老师的真正目的就是告诉大家,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差别就在于你有没有认识到这个清净的本心。佛性、自性、本性、...

佛性是什么?
佛指觉悟,性,意为不变。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佛性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内涵。诸家依《涅盘经》一般说有三因佛性:1、正因佛性,即中道实相、真如法性的理性;2、了因佛性,即照了二谛的般若智慧;3、缘因佛性,则是配合了因智慧开发...

请问佛性 觉性 与空性之间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这应该是宗教上的问题,怎么跑到这里了?实际在名词的“事相”上是有区别的。佛性即觉性,指的是人的自我反省觉察的本能,因此这个词针对的是具体的行为和事情,是概念的定义。空性,在佛法上是指无限和无所执著,而不是说空无或没有,是从无常、无我而推导出来的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和规律的总结,...

空性和佛性有什么异同呢??
空性,即宇宙中一切现象世界的虚幻性,它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真实性。认识了空性,便会除掉对我和法的执著,从而得到解脱。佛性,是每个众生所具备的与佛陀无二无别的“如来智慧德相”,从生因为妄想执著与分别而迷失了它,不能发挥它的神通妙用。它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自性,开发了佛性,就...

“佛性”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和法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佛性不仅佛有,一切众生都有。诸家依《涅盘经》一般说有三因佛性:1、正因佛性,即中道实相、真如法性的理性;2、了因佛性,即照了二谛的般若智慧;3、缘因佛性,则是配合了因智慧开发正因的六度万行的功德行愿。

“佛性”是什么意思?
2. 这个概念与法性、实相、如来藏等相似,虽然名称不同,但意义相近。3. 佛性的存在不仅限于佛陀,而是所有众生都内在拥有的潜能。4. 不同的佛教学派依据《涅槃经》等经典,对佛性有不同的解释,通常分为三种因佛性:- 正因佛性,指的是中道实相、真如法性的理性本体。- 了因佛性,是指照见...

常敏法师答:法性功德与佛性,空性是一回事吗
它虽然是西方极乐世界,但它是涅槃功德生起的妙用。经文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日极乐。我们所说的清净无为涅槃界,以及法性、佛性,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涅槃之德生起的妙用,以弥陀...

佛性与空性有何不同?
空性:是指一切事物的本性为空、为不实、为幻化---是指真如之用 ---一切事物皆是空性,而觉悟此“空性”的,是我们的“佛性”。---佛性譬如大海,而万事万物就是譬如海之浪花,浪花终归于海(本自性空),体用不二。

行唐县13748147163: 大家一个问题,佛性和自性是同一概念吗 -
诏妻伊达: 阿弥陀佛!师兄,我们学佛的最初,理解为:自性就是佛性,学佛就是为了回归自性,这个是对的.因为我们现在正是因为不识真佛性,不识本我,从而才会迷惑颠倒,妄造无量恶业,轮转六道之中,枉受轮转之苦.等到师兄通过学习佛法,逐...

行唐县13748147163: 自性和本性的区别
诏妻伊达: 自性和本性在佛学意义上没有区别,实际上指的都是一个概念. 自性,是佛教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中各个派别都讲自性,但赋予的内涵不一样.早期佛教...

行唐县13748147163: 佛教中的自心和自性分别指什么?是一样的吗? -
诏妻伊达: 这个问题很好,是个很值得探讨的佛学话题.末学认为,不同的宗派在对待这些名相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里主要举法相唯识宗和禅宗来做比较.这两宗代表了印度严谨的佛学系统,和传入中国后经本地化为玄学色彩的佛学.首先,在法相...

行唐县13748147163: 自性是什么? -
诏妻伊达: 简单的说 自性就是我们本来的样子佛性即自性 灵光独照 灵明洞彻 不染一尘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 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具足一切智慧 圆满一切功德福报 湛寂常恒不动不摇 常住不变 包含万物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佛...

行唐县13748147163: 请教:真如自性是永恒不变呢?还是生灭无常? -
诏妻伊达: 真如自性一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尽相同的所指. 一般来讲,中观学者认为的自性,是指以万物拥有自有、自成、永恒存在的某种本质特征或者拥有某种永恒不变的基本粒子这样的思想,因此予以批判,认为一切宇宙间有为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

行唐县13748147163: 佛教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
诏妻伊达: 这个对初学者一两句话不好解释.您可以看看楞严经、六祖坛经,还有现代大德元音老人关于自性的专著《略论明心见性》. 以下节选自略论明心见性: 那么心是什么?性又是何物呢?原来所谓心者,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对...

行唐县13748147163: 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啊? -
诏妻伊达: 意思:不须向面外求佛,你的自心即是佛. 亦作“即心是佛”.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明心见性即是成佛. 见《达摩血脉论》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祖堂集.马祖传》 ...

行唐县13748147163: 人性是什么? -
诏妻伊达: 几个概念的区别:自性(本性、真心、佛性、真如、真理、理性):是指每一个人的先天本源,自性纯善无恶.佛家修炼的目的就是回归自性.心(识):自性起作用时,外界万事万物会给自性留下印象(污染),这个时候自性就变成了心识....

行唐县13748147163: 什么是佛性?
诏妻伊达: 佛指觉悟,性,意为不变 梵语buddha-dha^tu 或buddha-gotra.又作如来性、觉性.即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种子、佛之菩提之本来性质.为如来藏之异名.据北本涅盘经卷七载,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凡夫以烦恼覆而无显,若断烦恼即显佛性.

行唐县13748147163: 佛性 觉性 与空性之间有区别吗 -
诏妻伊达: 首先要强调一下,“自性”一词在佛教里有两种常见出处,一种来自印度时期佛教中观学派里的“自性1”,一种来自禅宗里的“自性2”,这两种分歧出处的自性词意分歧.先讲传统意义上的“自性1”.自性1,指的是原来如是的第一义实体,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