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张先在词史上的贡献

作者&投稿:贝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述张先在词史上的贡献~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词坛丛话》)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柳永对宋词创新的贡献
柳永生卒年不详,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世称柳屯田,因排行第七,亦称柳七.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乐章集》.
1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2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词坛丛话》)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李白和苏轼在诗词创作上各有哪些艺术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什么梗?
他的词作情感丰富,题材多样,尤其在表现男女爱恨和封建士大夫闲适生活方面颇具特色。他的作品中,《一丛花令》尤其为人称道,其中“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新颖而富有情趣,因此他也有了“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张先的词作在两宋婉约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以其朦胧美和...

《唐诗与宋词》国学经典解读
词是曲子词之简称,即有歌谱的歌词,兼有文学与音乐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唱的诗。一般认为,词产生于隋代,经唐五代文人的加工创作,至北宋前期末,曲调大盛,众体兼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并峙的另一座高峰。 北宋前期,词的创作经历了从沿袭到发展、再到变革的历程。晏殊、欧阳修、张先、晏几...

古代诗人雅称大全
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曾说:苏,诗之神也。确实,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在诗与词中转换自如,佳作频出。其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独树一帜,称其“诗神”也不为过。诗魂:屈原(战国)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中华诗祖”、“辞赋...

宋词产生的历史背景
1. 宋词的早期阶段由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词人开启,他们继承了晚唐及五代时期的词风,为宋词的形成起到了过渡作用。2. 柳永、苏轼在词的形式与内容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创作带动了宋词的多样化,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也纷纷效仿,进一步丰富了宋词的艺术表现。3. 周邦彦的词作集前人艺术之...

宋代诗歌的演变过程(包括:主要人物及其代表词作)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

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宋朝的文学作品在北宋初期禀承了晚唐风格,用词浮艳,常作唱和酬答之用。随著王禹偁关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学,文学作家开始注重儒家说教功能,但成就不高。直到欧阳修带起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文人才以平实的语言来创作,加上内容多反映生活时弊,雅俗共赏,文学创作进入了高峰期。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

简述:北宋词的发展演变
北宋词的发展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直接说情,为“花间”与“尊前”的继续;第二阶段,说情、布景,互相配合,柳永与张先的开拓;第三阶段,在情景之外,渗入故事,周邦彦的特别贡献。

北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以描写艳情为主。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艳思恋情的专门文体,“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都是宋词这种创作主流倾向的归纳。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

为什么说苏轼的词开创了词创作的新阶段?
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豪...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682446871: 简述张先在词史上的贡献 -
巨章苦参: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682446871: 如何评价北宋著名词人张先 -
巨章苦参: 文学上:其词语言工巧,情韵浓郁,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男女之情和相思离别,真实描述了当时的都市社会生活.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大功臣,意蕴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在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生活上:张先年轻时,与一小尼姑相好,严厉的老尼姑把她锁在池塘中的一阁楼上,每次夜深人静时,张先便划船过去,与之相见,但二人后来被迫分手,张先依依不舍,写下《一丛花》寄意.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682446871: 宋代词人被称为"张三影"的是谁 -
巨章苦参: 是北宋词人张先 绰号来历:宋代词人张先善写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称赞他:人们都叫你'张三中'哩!因为你的《行香子》写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张先不以为然地说:“那倒不如叫我'张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682446871: 在宋代诗人中、谁因写词善用“影”字,且被人称“张三影”?他的三“影”指的是哪三句诗?
巨章苦参: 张先,字子野,是与欧阳修、晏殊同时代的词人.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一丛花令》中有「沉思细想,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生动.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诗歌在当代也享有盛名.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682446871: 柳永为什么又叫柳三变,张先为什么又叫张三影? -
巨章苦参: 柳永(?-约1053), 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 字景庄. 后改名永, 字耆卿, 排行第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元年(1034)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 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尤长于抒写羁旅...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682446871: 说说你对宋代词人的了解 -
巨章苦参: 晏殊与欧阳修生当承平之世,二人喜爱南唐冯延巳词,而又无冯延巳的经历与感慨,其所作词,或“风流蕴藉”“温润秀洁”而多带“富贵气”,或“疏隽”“深婉”而兼有“鄙亵之语”,与西蜀“花间”并有许多共通之处.晏殊的《珠玉词》...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682446871: 张先的词有什么特点?在北宋词坛有什么样的地位? -
巨章苦参: 张先是北宋年寿最高的词人.他往往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他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诵之,好'张三影”'.张先词中...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682446871: 写出对宋代词人的了解 -
巨章苦参: 宋代词人列表:王禹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7682446871: 关于宋代词人张先的完整研究资料? -
巨章苦参: 《唐宋词人年谱》——《张子野年谱》,夏承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东坡集》卷三五《祭张子野文》,西冷印社出版社2004年版. 《宋史翼》卷三六,赵铁寒主编,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 《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 《张先集编年校注》,沈松勤、吴熊和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张先著有《安路集》一卷、《张子野词》二卷传世.《全宋诗》卷170辑其诗25首.《全宋词》唐圭璋著卷1录其词165首,57至85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