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秦国“封君”与“封侯”的区别,重塑你对白起之死的认知!

作者&投稿:犹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

想必只要是秦迷,应该对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的典故都很熟悉,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再做历史知识的普及而是与大家一起探究一些更深入的问题:那就是秦昭襄王为什么一定要赐死白起而白起又为何一定要逆秦昭襄王的意?我不愿拾人牙慧,玩历史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就很没有意思,所以我尝试从另外一个新的角度去探寻白起死亡的真相。为了更好的解读白起的死亡真相,我们得先从秦国的“封君”与“封侯”说起。

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爵位便与军功挂钩。《史记·商鞅列传》记载:“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从这段史料我们可以知道即使是秦国宗室子弟,如果没有立下军功,照样不能列入贵族名册。商鞅把军功爵分为了二十个级别,最高级别为彻侯,也名列侯。 很多人都认为秦国的列侯与封君是一个意思,如果以此论,那么武安君白起也应该是武安侯白起,即白起达到了军功爵的顶点。 不过根据个人的考据,秦国的“封君”和“封侯”完全是两件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下面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的封侯情况和封君情况,从史料中来寻找答案。



在秦国封侯难吗?很难!王翦在出征楚国之前曾就向秦王嬴政抱怨:“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王翦此语虽有打消嬴政空国中甲士伐楚之疑心,却也折射出了在秦国封侯不容易。我们要知道,王翦在灭楚之前已经战功赫赫且有灭赵之大功,但是居然还没有被封侯。我们更要知道从秦孝公开始,《史记》明确记载被封为列侯的人也屈指可数, 只有商鞅、魏冉、范睢、吕不韦、嫪毐、王翦、王贲七人而已 (因为蜀国的特殊情况,所以先后担任蜀侯的公子通、公子辉、公子绾不在此列)。以下是《史记》中的材料: 商鞅, 《史记·秦本纪》记载:“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昂。封鞅为列侯,号商君。” 魏冉, 《史记·穰侯列传》记载:“其明年,烛免,复相厓,乃封魏厓於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范睢,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秦封范睢以应,号为应侯。” 吕不韦,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嫪毐,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王翦与王贲,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列侯武城侯王离(应作王翦)、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

在秦国封君难吗?从人数上看相对封侯容易。我们熟悉的秦国封君应该有商君卫鞅、严君樗里疾、武信君张仪、华阳君芈戎、武安君白起、安国君嬴柱、刚成君蔡泽、长安君成蟜、及参加过平乱的昌平君和昌文君。除此以外还有秦昭襄王的兄弟,泾阳君公子市和高陵君公子悝。更有一个有实无名的封君,就是做大生意的乌氏倮,秦始皇令他位比封君。《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我们可以看出封君的人数明显超过封侯的人数,而且以王室成员居多。再从可以让商人位比封君而不是位比封侯,可以得出在秦国 侯比君地位更重 的结论。



只有商鞅一人,即是封侯也是封君 。但不能就此说封侯与封君是一回事。因为《史记》中对秦孝公以来的侯与君标注得很清楚。例如,穰侯魏冉在每一次被提及时都是被称为“穰侯”,而不是某一次被称为“穰君”。对吕不韦、范睢也是同样如此,你在《史记》中找不出文信君吕不韦或者应君范睢的说法。反之亦然,武安君就是武安君,你在《史记》中找不到有“武安侯”的记载,严君就是严君,《史记》中从不见有“严侯”之说。 因此,如果封君与封侯是一回事的话,司马迁不可能做到如此的泾渭分明。 至于商君,《史记·秦本纪》中的“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昂。封鞅为列侯,号商君”这句话解释得很清楚。商鞅凭借军功被封的是列侯,不是封君,因为只有列侯与军功挂钩。但秦孝公或许又结合商鞅对秦国的变法之功,同时授予了商鞅封君的称号,故“号商君”。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封侯和封君是两套不同的体系。

 

商鞅变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让爵位和军功挂钩,这就是军功爵制度,最高爵位就是列侯。但是商鞅留了一个后门,就是没有明确废除战国时期的流行的封君制,相当于保留了秦君的例外授赠权力。 战国时期封君盛行,最出名的是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当然更有龙阳君、阳文君、平阳君、马服君等大量封君。只是秦国的封君不同于六国的封君,权利被限制得很小。比如秦国的封君只能享受封地的税赋,而不能像信陵君一样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根据商鞅之法,秦国宗室子弟没有军功不能入贵族之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绝对”,绝对和相对永远是辩证统一的,商鞅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刻板。对于一些特殊的宗室人员,即使没有军功也必须在体制外开设出另一条通道让其进入贵族阶层,否则容易物极必反。 商鞅变法可以得罪绝大多数秦国宗室,但不能得罪所有秦国宗室,特别是最核心的那一撮宗室人员。 泾阳君公子市和高陵君公子悝虽然在《史记》中找不到任何有关于他们的军功,但不影响其进入贵族阶层,因为他们是秦昭襄王的一母同胞,是最核心的那一撮宗室人员。在《史记》中也很难找到安国君赢柱的军功,但也不影响其封君,因为他是秦昭襄王的太子,也是最核心的那一撮宗室人员。 商鞅不会刻板到非要让一个国之储君冒着生命危险去战场夺军功。 因此想进入贵族阶层,正常情况就是靠军功爵。例外情况,就是由君主直接封君。



我们通过前面的材料可以看出,封君的人大多数都是最核心的宗室子弟,因此当非宗室人员的商鞅、张仪、白起、蔡泽等能被封君,也是莫大的荣耀。而且封君并非只是一个虚封,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仪礼·丧服》曰:“君谓有地者也。”郑玄注曰:“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可见封君必会获得土地,有了土地便有了相应的税赋福利。但我个人认为封君所获的福利一定小于封侯的福利。因为封君通道只是作为军功爵的灵活补充,而不是去损害正常的军功爵制度。如果封君所得的利益远超于军功爵所带来的利益,那么必然会打击军功爵的激励性。另外,封君制度也只是控制在很小的范围,而军功爵是全民普及。因为如果封君制度是随心所欲或者全民普及,那军功爵就完全成为了摆设。 所以秦国的爵位体制应该是以军功爵制为主体,以封君制为补充。但军功爵制的最高阶位(列侯)所能享受到的地位和福利一定高于封君。

有人会说,像嫪毐这样的人都能封侯,岂不是笑话。根据专家考证,人家嫪毐还曾参与过平定成蟜之乱,有一定的军功。相比泾阳君公子市和高陵君公子悝,嫪毐在床上床下都还算得上努力。如果说武安君白起不服嫪毐封侯,那或许更不齿与泾阳君和高陵君为伍。不过话说转来,什么样的功劳才能在秦国封侯?是否有相应的量化标准?据我个人推测,或许这还真没有。如果通过军功量化封侯,范睢和嫪毐都不应该榜上有名。 可见,在军功爵制的最高阶位评定时,主要是依据君王的个人意志进行裁定,所以这才有了白起之死。



从王翦对嬴政说的话以及封侯的数量来看,秦国君主对列侯这一个阶位的授予持保守吝啬的态度。 这个不难理解,如果最高阶位的授予是开放的,大方的,那么秦国将满朝都是列侯。说到这里,可以来谈白起之死了。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被封为列侯的七个人:商鞅、魏冉、范睢、吕不韦、嫪毐、王翦、王贲。其中纯武将出身而封侯的只有王氏父子二人, 说明在秦国封侯难,但是武将封侯更难。 这个道理也不难,武将的破坏性大,更难以驾驭。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白起在封君之前的爵位,《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 左庶长 ,将而击韩之新城。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 左更 ,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 国尉 。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明年,白起为 大良造 。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 武安君 。”白起的爵位上升路线是从左庶长、左更、国尉再到大良造。 这个上升线路当中时间很值得玩味。白起从左更到大良造,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左庶长位列军功爵中第十位,大良造位列第十六位,也就是白起三年时间上升了六个阶位。但是在白起成为大良造后,在长达的九年时间里面,白起一直没有任何的爵位提升。直至伐楚大胜之后,白起获得了嘉奖,被赐予武安君。但是这个嘉奖很奇怪,并没有继续按照军功爵前进,而是转为了特殊的封君制。

通过秦国武将难封侯以及白起长达九年没有爵位晋升而伐楚之功转以封君的事实,可以充分说明白起和秦王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白起为何在长平之战后急于进攻邯郸,除了军事上的考虑以外,白起还急于建功,想以灭国之功拿下军功爵上的列侯阶位。范睢对秦昭襄王的进言固然有效,但秦昭襄王让白起退兵却不一定是范睢所说的理由。范睢的进言反而应该是提醒了秦王另外一个事情:不能让白起过于做大,让白起的军功威胁到自己的君权。 作为一代雄主的秦昭襄王,不可能轻易地被范睢以兵疲理由说服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但紧接着秦昭襄王又发动了对邯郸的攻势,但是主帅却换成了五大夫王陵。虽然《史记》上说是白起因病未能挂帅,但也可以理解为秦王曾劝慰他好好休息,长平之战让他辛苦了,现在赵国势如危卵,杀机焉用牛刀。这时的白起一定还想挂帅,因为此时白起并未提出不宜再战的论调。只是因为秦王想平衡军中势力,有意扶持王陵而打压白起而已。当然,这个时候的秦王也认为有王陵攻赵足矣。

后面的情势发展就是王陵攻赵不利,损失了五校的兵马都还未能攻下邯郸。这个时候秦王在考虑灭赵和限制白起军功的天平上作了一下权衡,觉得当下还是以灭赵为主,故而请白起挂帅。而此时的白起有军事方面的考虑,不愿意挂帅,但更多的是心怀不满,以此摆谱。接下来就是谱越摆越大,让自己完全骑虎难下。当秦王夺取他的爵位,降他为士兵之时,估计白起还在忿忿不平地抱怨自己的军功没有得到相应的爵位,而且还说了一些秦王打压他的话。 白起把和秦王的矛盾由心知肚明挑到了明处,势必影响秦军将领军心,破坏团结大局,因此秦王务必要结束他的生命,以儆效尤。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



白起与秦王的矛盾说到底就是军权与君权平衡的问题。 秦王不给的东西,你可以想,但不能主动伸手要。要不到更不能口出怨言,把矛盾摆出台面,让秦王的心思大白于天下。相比白起,王翦就聪明很多。司马迁说:“鄙语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 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先不论王翦灭国之军功是否胜过白起之军功理当封侯,就 察言观色、揣摩圣意、见风使舵、不触逆鳞的政治本领而言,王翦完全碾压白起。

 

白起是一名纯粹的军人,不熟政治,只有军事思维。可惜秦王易怒,白起难封。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意思很明了,其一,否定了吕不韦所有的功劳;其二,否定了自己与吕不韦的关系。这对于吕不韦来说是致命一击。 论功劳论能力,吕不韦都不在秦王之下。吕不韦在位期间,为秦国开疆拓土。在靠近齐国的魏地设立东郡,让秦国和齐国变成了邻居,将...

秦国最出色的国君排名
秦国最出色的国君排名是:秦始皇、秦孝公、秦穆公、秦襄公、秦非子。有历史评价在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这样说:非子息马,厥号秦嬴。礼乐射御,西垂有声。秦非子是上古部族首领颛顼的后裔,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

大秦帝国历代大王列表
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2、秦侯 秦侯,嬴姓赵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子,秦国第二位国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侯之子。仅在位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

大秦帝国时期,历代大王列表中都有哪些人?
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2、秦侯 秦侯,嬴姓赵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子,秦国第二位国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侯之子。仅在位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

秦始皇渭文君是谁?
秦国做到封君的还有不少人,都是因为军功获取的,比如武安君白起,也有不靠军功靠关系获得封君称号的,比如宣太后的另外两个儿子泾阳君嬴芾和高陵君嬴悝。但这些封君称号都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存在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力排众议,实行严格的郡县制,没有任何人可以分封,包括秦始皇自己的儿子,全部没有分封...

战国封君有哪些
赵主父欲封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这几例都可说明大臣对封君有议论之权。战国时期的封君有“君”、“公”、“侯”等称号。君与公、侯称谓虽有不同,但对于封君可置换使用。如楚平王之孙鲁阳文子封为阳文君,又称鲁阳公。孟尝君又称薛公。卫鞅被秦封为彻侯,又号商君。范睢封于秦国的应...

秦国的第一任国君是谁?
秦国是自公元前770年才成为诸侯的.而之前则不是,它只是周的附庸,是大夫级别,连畿内诸侯也算不上.所以秦国的第一任国君应当自秦襄公算起,而不是从非子.秦国最后一任国君应当为秦始皇,这一点没错.秦始皇既是第一位秦朝皇帝,也是秦国的最后一任国君.秦国在灭掉了六国之后,完成取代周朝的过程,秦成了一...

在秦灭六国以后,秦国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楚国,楚国是六国中最难啃的骨头,该国地大物博,君主死了,封君们找个地方再立一个君主就能卷土重来,秦国派出6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楚国,楚国国君负刍战败被俘,被贬为庶人,不知所终。楚将项燕等人拥立昌平君为王在淮南与秦军作战,昌平君原是楚国在秦国的一个质子,秦将王翦与蒙武率领秦军猛烈...

秦王嬴政为什么要杀吕不韦?
是谁把一代权臣逼得走投无路? 据司马迁先生说,吕不韦是在收到一封信后“饮酖而死”的,这封极具恐吓力的死亡信件来自于他一手扶持辅佐、甚至有传说与他有血缘关系的当今秦王嬴政。 这位昔日曾与他绕膝承欢、亲热无比的秦王嬴政在信中已经没有了一丝往日温情,他责问吕不韦:“君何功于秦?秦封君...

侯和君的区别
2、君(拼音:jūn)古字形从口、从尹,尹代表掌握权力者,口表发号施令。二、出现时间不同 1、侯:最早见于甲骨文。2、君:此字始见于商代。三、用法不同 1、侯在商代和西周时“侯”字的用法主要有:(1)指殷代外服诸侯的一种;(2)通指方国或封国的诸侯;(3)用为时候之候, 《广雅·...

河东区13580495331: 秦国的君爵跟侯爵是什么情况?秦国二十爵里面没有君爵跟侯爵,但有这样的爵位啊.比如应侯范雎,武安君 -
毛蓓尼目: 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仪礼_丧服》篇讲:“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贾公彦又疏道:“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这里指出了称君的...

河东区13580495331: 秦国,楚国的封君是名义上的还是有实权的 -
毛蓓尼目: 你过你是指战国时期那种封君,那实际上是一种侯爵的尊称,周天子还在各国国君理论上都是公爵,当然后来都称大王了.

河东区13580495331: 秦孝公商鞅以后,秦国有几人封君?几人爵封大良造? -
毛蓓尼目: 很高兴又看见一个喜欢秦国历史的人了.至商鞅以后,爵封大良造的就只有白起了.因为“大良造”是战国初期,秦国的最高官职.而至商鞅变法以后,以赏军功,共分二十级: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

河东区13580495331: 战国四贵都是秦国人吗? -
毛蓓尼目: 没有所谓战国四贵这一名词,有战国四公子、秦国四贵.秦国四贵不都是秦国人,他们分别是:魏冉,战国时楚国人.秦昭王母宣太后的异父弟.华阳君即芈戎.战国中期秦国封君.楚国贵族出身,宣太后(昭王之母)之弟.泾阳君即公子...

河东区13580495331: 有一年研究生初试(中国通史)试卷中的一道简答题.封君制度与分封制有什么不同?这里的封君制度到底是指战国的还是指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题目也没... -
毛蓓尼目:[答案] 西欧的封君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在百度上直接查封君制就行,我就不复制了.至于战国的封君制和分封制,战国的封君制,封君的土地往往不能世袭,而且国内的“相”往往是由中央任命,不是封君自己册封,封君在自己的领土内必须统一执行中央法令...

河东区13580495331: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推行变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
毛蓓尼目: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推行变法的直接原因:为了增强国力、称霸天下的欲望. 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产生了土地私有制,贫富差距加大,掌握政权的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条件,各阶层的思想家门开始提出自己的构想...

河东区13580495331: 襄公封侯建秦主要内容55字 -
毛蓓尼目: 秦襄公封侯建秦主要内容:秦襄公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发生的外族入侵时,率兵勤王作战非常有力,立下了赫赫战功.周平王进行东迁时,分封秦襄公为诸侯.

河东区13580495331: 秦襄公勤王 -
毛蓓尼目: 秦襄公这一次勤王,很了不得,这时秦国在崛起之路上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次勤王至少说明两点,一是秦襄公有政治眼光,他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机遇.再一个,他有政治魄力,敢于带兵来救.秦襄公是一个极有政治眼光,又有政治魄力的...

河东区13580495331: 龙阳君与战国四公子什么关系 -
毛蓓尼目: 龙阳君生活在战国年间,是当时的剑术高手,具有一定政治手段.也是魏安厘王的男幸,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是为战国四公子. 他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战国...

河东区13580495331: 苟捐杂税是什么意思 -
毛蓓尼目: 是“苛捐杂税”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以土地税(包括依附于土地的户税与丁税)为主,以商税(包括关税与市税)为辅的税收制度.这一税制,初步形成于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已渐趋完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在均田的基础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