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营养(6-7岁)

作者&投稿:笪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曾有心理学家说,把你的孩子给我6年,等于我就拥有了你的孩子。

可见,孩子在学龄前的那几年有多重要。0-7岁,是孩子需要各种心理营养的关键期。

之前,我们已经了解了0-3岁、4-6岁阶段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那么,孩子到了6-7岁,这个时候的他们又需要什么样的心理营养呢?

一、6-7岁阶段的心理营养是什么

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和大脑都在快速地发育。 如果身边,有着对于他们来说的重要他人,那他们的大脑就会开始大量地吸收那个重要他人的信息。比如语言、行为、态度等,来作为他能够去学习、模仿和认知的对象。

也就是说,生活中永远有一个摄像机在拍着你,把你的一言一行记录下来, 这听起来有些吓人,实际上孩子就是这么做的。

孩子就像是我们的监视器,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那儿的反应是被准确地拍下来的,然后被记住,还会被经常回放。

父母的言行在家里的影响是如此重大。

每当孩子在遇到问题或困难,自己不知道如何应对时,他们就会在大脑中快速地搜索那些重要他人的语言、行为等,来指导他去如何面对或解决问题。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孩子的半认知功能就开始了。

所以说, 6-7岁阶段孩子的心理营养是,需要寻找重要他人来作为自己的模范。

这本身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内在需求,也跟我们整个身体、大脑的机能是有关系的。我们一定要储存一个重要他人的许多信息,来作为参考和模仿。

一般来说,家庭中的重要他人可以是爸爸、妈妈。如果家庭中长期看不到爸爸、妈妈,那孩子就会去向外找,比如去学校找某一个老师等来作为他的重要他人,作为他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记得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身边会有很多同学会去追偶象,比如体育明星、娱乐明星等。

我们会发现,那些心中没有重要他人的孩子,或者说跟自己爸爸妈妈关系不是太融洽的孩子,更容易疯狂地崇拜偶象。

二、谁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以及影响

1、小家庭和老人合住

现在,有部分小家庭会和老人一起合住,比如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方便生活上的照顾。

在这样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孩子白天一般由家里老人带的多。

那么,有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就会担心,由于老人和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同,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呢?

其实,这个我们不需要太担心。 因为在亲子关系里面,最主要的不是孩子由谁带,而是谁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

如果爸爸妈妈是孩子的重要他人,我们不用太在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孩子的影响,因为 孩子只会去模仿他的“重要他人”。

2、孩子托负给老人或保姆抚养

一些父母长期出差或打工,很少在家,会把孩子托负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抚养。

那么,这种情况, 孩子有可能会选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来作为他的“重要他人”,也有可能会去外面找一个人来影响他的人生观,模仿他们的行事为人。

反之,如果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做不到去接纳他、重视他,给他安全感,给他赞美、肯定、认同。

同时他又不把那个养育他的人作为他的“重要他人”,那么孩子就如在一个缺少阳光、空气和水的环境下生长,自然,养份是不够的。

所以说,如果我们父母真的不放心孩子,真的关心和爱我们孩子的话,最好还是让我们自己来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

任何的选择权,都在于我们自己。

三、什么是模范

模范是什么? 让孩子看得见的才是模范,看不见的则永远都不是模范。

这里所说的 “看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行举止、行事为人的态度等都必须在孩子面前展现,让他们可以实实在在地看见,并学习和模仿,而非一个虚假的印象。

比如,有一些名人爸爸,他们特别忙,在外面展现的形象也都很好,比如做各类演讲、慈善等,很多人会把名人作为他们的重要他人。

但名人爸爸却很少有时间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孩子在生活中很少能见到爸爸,印象很模糊。

那么,虽然孩子也把他爸爸作为他的“重要他人”,但他却不曾看见,那这个模范作用则是无效的。

四、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模范

父母必须 以身作则 ,不仅从语言上,而是从具体的行为上,让孩子去学习和模仿。

1、重要他人处理问题的态度、能力和方法。

孩子会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当父母遇到问题、有压力时,他们是如何应对的?是勇敢尝试、积极进取,还是惊慌、怨天尤人、抱怨放弃呢?

比如,父亲不幸因病去世了,孩子还小,只能跟随妈妈两个人一起生活。

妈妈遇到此事虽然很难过,但忍着悲痛,选择了坚强,每天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照顾好孩子。

慢慢地,妈妈做到了经济独立,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她从过往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母子俩也回到了之前充实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那孩子就会永远记得,当妈妈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她是如何走过这个坎的,是如何从挫折中走出来,重新开始,让生活充满阳光的。

2、重要他人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冲突、被拒绝等)。

人际关系包含很多,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各种关系都会有冲突和矛盾。

在这种冲突里,孩子能否看到父母是如何处理的,比如善于倾听,接纳别人的不同,还是比较独断、固执己见?

每个人都有不同,当遇到有冲突或被拒绝时,我们可以把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处理好,并告诉孩子,怎样让大事化小来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3、重要他人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小孩子小的时候,没办法去控制情绪,但慢慢地会从爸妈的身上去学到。

当父母生气、难过时,父母是大吼大叫、发脾气,还是接纳事实,通过说出来、运动、游戏、唱歌等方式来把情绪抒放出来,并积极改变?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父母在教导孩子时会说:“爸爸的脾气不好,你长大了可千万不要学我啊……”这教导有用吗?当然没用,因为孩子只会参考那些他能看得见的内容。

心理营养的给予,是需要付出时间的。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需要的时间也会逐渐减少。

平时,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一些专注的个人时间,比如听他说话、陪他一起玩,让孩子知道,原来他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重要的。

如是这些心理营养不满足,孩子有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偏差行为产生等情况。

抽空多陪伴孩子。 未来孩子长大了,他的很多为人处事,就是在0-7岁这个阶段形成的。

无论是否看见自己,你的孩子始终在观察你。

让我们自己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并努力以身作则,成为一个好模范吧。


家长给予男孩子哪几种心理营养,能让孩子变得更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给予孩子的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于家有男孩的父母,养育一个男孩,也许要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男孩调皮捣蛋,似乎总在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令父母头疼不已。在男孩的成长中,父母给予男孩三种"心理营养",更有利于男孩的成长。01、在男孩难过时,...

6.缺乏心理营养的影响和应对方法-林文采-笔记
人类也是这样,除了在生理上追求吃饱穿暖以外,人类必然在心理上是需要心理营养的。这就有一个问题了,如果我的心理营养没有得到的话,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呢? 缺少无条件接纳和被重视,对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 0-3个月里面的心理营养,无条件接纳和被重视,如果我缺乏,我在整个的成长过程中里面就会有一种饥渴,就会一直...

五大心理营养,喂出健康孩子 - 草稿
0-21岁的心理营养随着不同的年龄阶段去满足最合适。在0-3个月,孩子最需要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在4个月-3岁,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在4-5岁,孩子需要的是肯定、赞美和认可。在6-7岁,孩子需要的是学习、认知和模范。在7-11岁,孩子需要的是认同和尊重。在12-21岁,孩子新一轮独立自主的争取,...

孩子7岁前的心理需求
对一个男孩子,他会觉得作为一个儿子,作为一个男性,自己是个很好的男孩儿。在性别的认同上,父亲的作用更大。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很多男同性恋,很多都是与父亲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导致的结果。让父亲肯定他,赞美他,孩子就会顺利走过这段时期。 6-7岁 孩子需要学习的模范 6-7岁的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

心理营养理论之论述—-王伟
心理营养大概是这样表述的,就像植物需要阳光空气与水,人的成长需要心理营养的滋养才能健康的成长。心理营养就跟生理营养一样,孩子的很多成长,只要给到营养就能实现,如孩子三个月翻身六个月坐起来、学会说话走路,都只需要生理营养到位,孩子就能做到;与此相类似,只要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孩子就能够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六大因素
在家庭教育的同时,家居环境的舒适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为您精选了一系列优质家纺产品,旨在为您的孩子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您可以访问我们的家纺官网 https:\/\/www.87dh.com\/jd2\/,探索更多适合您家庭的优质家居用品。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六大因素一、家庭生活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

如何补充孩子精神营养剂
6-7岁的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这个时期,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告诉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他需要学习,而这份学习来源于一个模范。

从“心理营养”视角看“家庭教育的关键点”
3. 4——6岁的心理营养。 这时的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他们很在乎自己是谁,自己可爱吗。这时的孩子也要完成与母亲的分离。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需要得到肯定和嘉许,尤其是父亲的肯定和嘉许,因为父亲的爱和母亲的不同,母亲的爱不用争取就有,而父亲的爱是可以被孩子争取的,所以,父亲对孩子一句肯定要比母亲100...

我为什么要推荐《心理营养》这本书
因为好的亲子关系,先于教育。我们与孩子之间是 “先有关系,后有教育” 。而关系亲密的核心在于“心理营养”。当孩子的心理营养足够了,她生命的五朵金花才能绽放。如同种子一样,生命本来就在其中,但是如果没有阳光、空气和水,藏在其中的生命就无法展开。那我们是不是得好好看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给孩子“心理营养”系列之父亲养育
心理学科普 在20世纪初的美国,每个家庭的男人都要承担非常繁重的工作,很多人经历了战争,养成了脾气暴躁...和父亲关系恶劣、冷淡的女孩子,在青春期更容易叛逆,并且出现极端行为。因为缺少父亲的关心和关注,缺失...适合场景: 2.5-6岁,父亲与女儿或儿子的亲子共读绘本,可以作为睡前读物。即便目前与父亲的亲子关系有些...

桑植县18127507555: 6,7岁孩子需要怎样的心理营养 -
仰静香连: 6岁—7岁 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相处,起到家庭模范作用,具体包括:①如何处理生活上的难题,方法及态度.②如何处理人际关系.③如何处理情绪.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告诉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他需要学习,而这份学习来源于一个模范.

桑植县18127507555: 0到6岁幼儿的心理需要有哪些 -
仰静香连: 0-3个月的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叫做“没有条件的接纳”.刚刚出生的婴儿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生活的一切都需要爸爸妈妈来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只不过他不会讲话,有很多内心的想法只会用哭来表...

桑植县18127507555: 怎么给6岁儿童进行心理教育,6岁儿童心理教育 -
仰静香连: 其实对儿童的心理教育,就是一种正常的教育,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举一反三,把问题给他分析的更透彻一些,多举一些例子.如果说想让孩子学心理学,要看儿童有没有心理学的天赋?假如说有天赋,教起来就更容易一些,可以把话说的阳光积极,真诚.想从小给他灌输心理学,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在无形中让他接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要让孩子学会控制欲望和理性.要培养她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思维方式.心理学是一个繁杂的学科,它可以延伸到文学,伦理学,地理,历史,宗教等等.说白了,你把他辐射的范围越广,你得到的造诣也就越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父母的心理健康,儿童的心里也自然而然就健康啦!希望对你有帮助.

桑植县18127507555: 如何维护幼儿的身心健康 -
仰静香连: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这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

桑植县18127507555: 0 - 7岁孩子,父母应当如何心理教育? -
仰静香连: 有很多父母由于不了解孩子身心发育的规律,而对孩子本是正常的自我主张、调皮捣蛋等表现以打骂相向,这样做的结果是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创伤.因此,为了更好地塑造孩子的心灵,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孩子心灵的发育过程.0岁-3个月建...

桑植县18127507555: 心理营养在线读后感 -
仰静香连: 读《心理营养》有感 看书的感觉,兴奋,愉悦,总想知道下一刻作者要写什么.整本书清清亮亮,就那么两部分,深入浅出,只要理解心理学的几个名词,这一本书无论谁都能读懂. 想写的东西挺多,真正写又不知道,从哪入手.看到时...

桑植县18127507555: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依赖性太强,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会找大人解决. -
仰静香连: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1、不要强迫孩子学不需要的东西 0-6岁孩子在每个阶段的确是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但是孩子在每个阶段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心理营养,我们该如何给他补充心理营养,鲜于凉认为,在这...

桑植县18127507555: 如何关注幼儿身心健康 -
仰静香连: 当今世界上,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人应该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幼儿的衣食方面.一、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

桑植县18127507555: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仰静香连: 在我国,不少家长对孩子呵护较多,尤其是对婴幼儿,家长更是事事包办,平时很少给 他们独立做事的机会,致使许多孩子日后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这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一大弊 端,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孩子长到大就要...

桑植县18127507555: 如何练就孩子强大的内心和高情商? -
仰静香连: 让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颜媛表示,3岁前,家长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规范等.“有些家长会认为1岁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现在教孩子这些太早了,不是的,1岁的孩子已经学会了怎么坚持和放弃.当孩子做出乱开冰箱、翻柜子、把桌子上的东西全挪到地上这些事后,你要告诉孩子'你的玩具就在你的玩具区,只能在这个区域内玩玩具,水杯、茶壶这些东西是你不能碰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