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创立了儒学,为什么会周公会被称之为儒学先驱?

作者&投稿:寿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为什么最佩服周朝的周公?~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是在他创立儒家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学的是什么内容。其实他在创立儒家之前,最主要学的内容其实是《易经》。在《易经》方面,周文王创立了文王八卦,而周公作为周文王的儿子,显然在《易经》方面也有所成就,所以孔子会佩服周公也是因为学术的原因。

周公辅政
我这里说的《易经》不是武侠中的那个《易筋经》,也不是咱们现在说的《周易》。《周易》是《易经》的一部分,但是《易经》失传了很大一部分,《连山》、《归葬》这两本已经失传了。如今剩下来的就只有《周易》了。而易经是作为古代百经之首,其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含有中国文明最杰出的一些思想。

周公
诸子百家的很多经典都收入其中,其中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艺术、生活、科学、文学等的各个方方面面。有人说读懂《论语》可以治天下,这是关于政治方面的。而《易经》包含的内容显然更多。毕竟孔子当初也是学的《易经》。
而周公是什么人?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文王也就是传说文王八卦的创始人,而周公又是又是他的儿子,所以周公对于易经的造诣可想而知。对于孔子来说,周公就相当于先行者,别看现在儒家发展的特别好,其实在孔子创立儒家的时候,有家还没有现在这么完善,都是一些漏洞。是经过后人不懈的努力才完善到如今这个地步。

孔子
所以对于当时的孔子来讲,周公的文学显然比孔子自己高很多,所以孔子会佩服周公,也不足为奇。不过令人惋惜的是《易经》居然失传了很大一部分,特别是其中关于诸子百家以及各家的思想、技术之类的全部失传了,留下的只有《周易》了。

是周公,孔子尊周公为儒家奠基人。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曹操曾作诗 周公吐脯 天下归心

周公画像
周公姓姬名旦,是公元前1100年前的人物,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当时又称他为叔旦,因其封地在周,故称其为周公或周公旦。周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集大成者,他不但是当时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元圣”,是中国“儒家”先驱,是中国“儒家”第一人。对中华民族的融合、对中国疆土的扩大、对中国道德的形成无不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辅助周武王,取商代之,并很好的处理商灭后遗留下来的问题,避免了国家之乱。商朝末年,纣王当道,当时,商纣王外征东夷,内奸臣当道,宠幸后宫,并残害忠良,酒池肉林,国内政治一片混乱,全国是民不聊生。此时的商朝诸侯国中的周邦文王应运而生,观商朝气数已尽,并励精图治,试图推翻商朝。
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承了遗志,任周公为最主要助手,在召公、毕公、太公等诉辅助下,于牧野誓师,周公在阵前写下《牧誓》,号召大家推翻商纣王的暴政,全文分作两段。第一段痛斥商纣王只听妇人(妲己)的话,不祭祀祖先天地之神;连自己同祖兄弟都不进用,反而重用四方逃亡的罪人,让他们暴虐百姓,导致天怒人怨,招致殷纣王灭亡;第二段申明自己是躬行天罚,宣布作战纪律,鼓励战士勇猛杀敌。商朝因此灭亡。
商朝灭亡后,如何处理商之遗民,当时,周武王征求了三位辅助之臣的意见,姜太公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如果相反,人不值一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意思是不光杀掉殷纣,连敌对的殷人也不能保留,而要统统杀掉。周武王不同意。又找来召公商量。召公说:“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武王说:“不行。”于是又找来周公。周公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周公这种给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赞许。武王命令召公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贵族;修整商容故居,并且设立了标志;让闳夭培高王子比干的坟墓;命令南宫括散发了鹿台的钱财,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殷民。这一切措施都表明要反殷纣之道而行之,给受殷纣残害的人平反昭雪,大力争取殷人。
他东征叛国,平定三监,扩大周朝领土。原来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地方,武王把它分成三部分,邶由纣王之子武庚禄父掌管,卫由蔡叔度掌管,庸由管叔鲜掌管,史称“三监”。周灭商后,武王病重,临终前愿意把王位传给有德有才的叔旦——周公,并且说这事不须占卜,可以当面决定。周公涕泣不止,不肯接受。武王死后,太子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国家初立,尚未稳固,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复杂形势,成王是绝对应付不了的。武王之死使整个国家失去了重心,形势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干又有威望的能及时处理问题的人来收拾这种局面,这个责任便落到了周公肩上。周公便执政称王,并起到了王的作用。
但周公排行只不过是老四,周公称王后,管叔有意争权,于是散布流言:“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灭殷后的第三年,(前1024年),管叔、蔡叔鼓动起武庚禄父一起叛周。起来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如果叛乱不加以克服,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困难,周文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使周公处境十分困难。他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说服太公望和召公爽。他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形势而称王,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王季、文王。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今才有所成就。武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成王又如此年幼,我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
周公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第二年(前1023年)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事前进行了占卜,发布了《大诰》。不久,管叔、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旦奉成王命,率师东征。经3年的艰苦作战,终于讨平了叛乱,征服了东方诸国,收降了大批商朝贵族,同时斩杀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周公讨平管蔡之后,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奄(今山东曲阜)等五十多个国家,把飞廉(一个国家的王)赶到海边杀掉。从此周的势力延伸到海边,疆域东到大海。
他大行封建,以巩固周朝之统治。周公旦平叛以后,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正式建议成王把国都迁到洛邑(今洛阳)。如何统治被征服的地区,是战争胜利之后的大问题,武庚和奄国、淮夷的叛乱,表明重要地区不能再用旧的氏族首领,必须分封周族中最可信赖的成员,这和武王分封已经有所不同。周公把弟弟康叔封到原来商王统治的中心地区,以朝歌为都(今河南淇县),分给他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锖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多是些有某种手工艺专长的氏族。康叔封地不仅面积大,而且统有八师兵力,以防止殷民的再度反抗。建都洛邑后,周公旦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他先后建置71个封国,把武王15个兄弟和16个功臣,封到封国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他一心营建洛邑,为国制定统一的礼仪,以巩固天下。周公称王的第五年(前1020年),正式营建洛邑。三月初五,召公先来到洛邑,经过占卜,把城址确定在涧水和洛水的交汇处,并进而规划城廓、宗庙、朝、市的具体位置,五月十一日规划成功。第二天,周公来到洛邑,全面视察了新邑规划,重新占卜。卜兆表明湛水西和湛水东,洛水之滨营建新都大吉。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城方一千七百二十丈,外城方七十里。城内宫殿富丽堂皇,新都叫“新邑’’或“新洛邑”;因此地原有鄂邑,北有郏山,故又称“郏郫”。新都为周王所居,又叫“王城”。新邑东郊,湛水以东殷民住地叫“成周”,意思是成就周道。
东都洛邑建成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这里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谓“制礼作乐”。
为了巩固周的统治,周公先后发布了各种文告,从这里可以窥见周公总结夏殷的统治经验,制定下来的各种政策。周公曾先后给卫康叔《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告。
《康诰》的目的是安定殷民,全篇内容不外是“明德慎罚”。周文王因为“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才有天下。殷代“先哲王”也是安民,保民。“明德”的具体内容之一就是“保殷民”。“慎罚”,是依法行事,其中包括殷法的合理成分。刑罚不可滥用,有的案情要考虑五、六天,十来天,才能判定。至于杀人越货,“不孝不友”的,要“刑兹无赦”。文告中反复强调“康民”、“保民”、“裕民”、“庶民”。告诫康叔要勤勉从事,不可贪图安逸。“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能“明德慎罚”才有天命。“明德慎罚’’也不是一切照旧,而是参酌殷法,推行周法,使殷人“作新民”。
《酒诰》是针对殷民饮酒成风而发的。酿酒要用去大量粮食,这种饮酒风习在以农业起家的周人看来,简直无法容忍。周公并非完全禁酒,在有祭祀庆典的时候还是可以喝一点。群饮是不行的,不可放过,要通统捉来“以归于周”,“予其杀”。“予其杀”是我将要杀,未必杀。所以“归于周”,是不要给殷人以象“小子封刑人杀人”的印象。这同“保民”、“安民”是一致的。应该引导殷民去“艺黍稷”即种庄稼,也可“肇牵牛,远服贾”,去经商养父母。殷代先王,从成汤至帝乙都不敢“自暇自逸”,更何况敢聚会饮酒了。至于工匠饮酒,另当别论,不要杀,姑且先进行教育。在政策上区别对待是十分鲜明的。
《梓材》也还是提倡“明德”,反对“后王杀人”。至于民人之间,也不要相残害,相虐待,乃“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上上下下不虐杀而“敬寡”,而“合由以容”,自然会出现安定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要象农民那样勤除草,整地,惰整田界水沟;象维修居处那样,勤修垣墙,壁上涂泥,顶上盖草;又如同匠人治器,勤事修斯,再涂上黑漆和红漆。总之,勤用明德、保民,才能“万年惟(为)王”。
三篇贯穿一个基本思想是安定殷民,不给殷民一个虐杀的形象,处罚要慎重,要依法从事。至于改造陋习——酗酒,一是限制,二是引导,三是区别对待。做为统治者,要勤勉从事。
周公在扫平叛乱,营建成周之后的问题是,周王朝的长治久安的谋划,也就是“制礼作乐”。这在周公称王的第六年。“礼”强调的是“别”,即所谓“尊尊”;“乐”的作用是“和”,即所谓“亲亲”。有别有和,是巩固周人内部团结的两方面。
礼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尊卑贵贱的区分,即宗法制,进一步讲是继承制的确立。由于没有严密的继承制,周公固然可以称“咸王”,管、蔡也可以因争王位而背叛王室。小邦周不能不考虑大邦殷的经验教训,何况周公对夏殷历史是了如指掌的。殷代从先妣特祭和兄终弟及的人数有限看,是分了嫡庶的,是子以母贵的。殷是传弟和传子的并存,曾导致了“九世之乱”。传弟终究还要传子,这本来是生物的规律。传子和传弟有传长、传幼和传贤的矛盾。传弟更有个传弟之子和传兄之子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往往导致王室纷争,王室纷争又会导致王权衰落,国祚不久。殷代从康丁以后,历经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明显地废除了传弟制而确立了传子制。周在周公之前也没确立嫡长制,继太王的不是泰伯和仲雍,而是季历。武王有兄名伯邑考,文王却以武王姬发为太子。自周公以后,历“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除去孝王外直到幽王都是传子的,这不是偶然的,这种制度即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应归功于周公。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以后,只有嫡长子有继承权,这样就经法律上免除了支庶兄弟争夺王位,起到稳定和巩固统治阶级秩序的作用。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周公把宗法制和政治制度结合起来,创立了一套完备的服务于奴隶制的上层建筑。周天子是天下大宗,而姬姓诸侯对周天子说来是小宗。而这些诸侯在自己封国内是大宗,同姓卿大夫又是小宗,这样组成一个宝塔形结构,它的顶端是周天子。周代大封同姓诸侯,目的之一是要组成这个以血缘纽带结合起来的政权结构,它比殷代的联盟形式前进了一大步。周代同姓不婚,周天子对异姓诸侯则视为甥舅关系。血缘婚姻关系组成了周人的统治系统。到春秋战国时代暴露了它的弱点,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但在当时的具体条件下,无疑形成了一种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层次分明的政权机构,一种远较殷人的统治为进步的机构。由宗法制必然推演出维护父尊子卑,兄尊弟卑,天子尊,诸侯卑的等级森严的礼法。这种礼法是隶属关系的外在化。反过来,它又起到巩固宗法制的作用,其目的是维护父权制,维护周天子S6统治,谁要是违反了礼仪、居室、服饰、用具等等的具体规定,便视为非礼、僭越。
周天子能授民授疆土,则必以土地国有为前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在周公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时代,并非虚构。由此引申出来的“田里不鬻”;土地不许买卖,恐怕也出自周公。周公能授给姜太公以专征专伐的特权,那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恐怕是周公时代或更早确立而为周公所法定下来的。为了加强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册封、巡狩、朝觐、贡纳等制度,也很可能是周公在总结前代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
为了进一步巩固周朝政权,周公旦还“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主要有“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在殷商时,君位的继承多半是兄终弟及,传位不定。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旦还制定子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
他让位成王,做到有始有终,终扬名中国史册。周公制礼作乐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尚书·召诰、洛诰》中周公和成王的对话,大概是在举行周公退位,成王视事的仪式上、史官记下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这种无畏无私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但是,周公并没有因退位而放手不管,成王固然对他挽留,而他也不断向成王提出告诫,最有名的是《尚书·无逸》。
《无逸》,不要贪图安逸,不错,是周公告诫成王的,就是在今天读起来,我们还觉得它是新鲜的。《无逸》开头就讲,知道种地务农的辛劳,才懂得“小人”——农民的隐情。父母辛勤务农,而他们的子弟不知道种地的艰辛,就会贪图安逸乃至妄诞,甚至侮辱他的父母说:“老年人,什么也不懂。”这种不孝的话在当时是决不许讲的。《康诰》中还提到,对不孝不友的人要处以刑罚。作一个最高统治者要知道下边的隐情疾苦,否则就会做出荒诞的事情来。周公接着举了殷代名君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商汤之孙祖甲,不是庄严威惧,勤自约束,“不敢荒宁”,就是久为小人,能保惠小民,不敢侮鳏寡,他们享国都能长久。尔后的殷王,生下来就安逸,不知道务农的辛劳,只是贪图享乐,因而他们享国也都不长久。周公接下去又举有周的太王、王季的谦抑谨畏,特别提到文王穿不好的衣服,自奉节俭,参加农业劳动,能“怀保小民,惠鲜鳏寡”,从早到过午有时连饭都来不及吃,为的是团结万民。他不敢盘桓逸乐游猎,不索取分外的东西,因而享国也比较长久。周公告诫后代,不许放纵“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不能宽容自己说:姑且现在享乐一下,不能象商纣那样迷乱于酒。如果不听,就会变乱先王正法,招致民人的怨恨诅咒。有人告诉说:“小人恨你、骂你。”要说自己有错误,深自省察,不许含怒,不许乱杀无辜,乱罚无罪。不然,相同的怨忿集中到你一个人身上,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周公所说的深入底层,关心民间疾苦,以“无逸”自警或用来教育后代是对的,但是“逸”与不“逸”往往受阶级条件和生活环境所左右,存在决定意识,在没有外界强大压力的情况下,王室成员“生则逸”是必然的,由“逸”而失国也是必然的。
周公致政三年之后,在丰京养老,不久得了重病,死前说:“我死之后一定葬在成周,示意给天要臣服于成王。”死后葬于文王墓地毕,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周公为周朝制定的礼仪却流传下来了,虽然有些礼仪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但在当时对规范人民行为、告诫统治者如何治国、如何勤政为民,直到现在还有深远影响。经过孔子及后来人的传承和发展,许多礼仪还运用至今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并且被尊称为“至圣”,按理说孔子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应该是没有人能够比他还要优秀,但是孔子却十分崇敬周公,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说说周公,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而这些正是周公对于“礼”的基本诠释。孔子所创立的“儒”学也是基于“礼”的理念。孔子一生维护并致力于恢复西周的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收集整理并传播西周以来的文化,而孔子最向往的社会制度也是西周时的社会制度,而这些文化制度的总策划师就是周公,所以孔子崇拜周公,视周公为圣人,并且经常梦见他。

在某一方面来说,这种尊崇也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因为一个学说的发展必然需要国家和帝王的扶持。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古人对西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珍视,以及对周公这位伟人的真诚敬仰。儒家学派奉周公、孔子为宗,之后历代文庙也以周公为主祀,孔子等先贤为陪祀。



孔子最向往的社会制度也是西周时的社会制度,而这些文化制度的总策划师就是周公,所以孔子崇拜周公,视周公为圣人,并且经常梦见他。

主要是因为历史上的周公代政的名声为人们所称赞。行为符合儒家思想,所以被称为儒学先驱。

因为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受到了周公的影响,才这样的!

因为儒家思想很多是继承自周公的主张或者说是思想,孔子受周公影响很大。


早期儒学出现的原因
“早期儒学”是指孔子与孔子弟子共同创立的原生态儒家思想。大致时期是从春秋晚期到秦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之前)。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

儒家文化为何会成为我国古代的显学?
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对于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到,应该自我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儒家思想主张创办教育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孔子提出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针对每一个人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仍然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孟子董仲舒分别对儒家思想有什么贡献
1.概念:指在社会上形成的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2.主要流派和代表:(1)道家:老子、庄子;(2)儒家:孔子、孟子、荀子;(3)墨家:墨子;(4)法家:商鞅、韩非子。(三)历史地位和意义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2.在“...

儒家为什么在汉朝得到重视?为什么儒家却又成为当时最大的学派呢?_百度...
宋代和明朝是儒家学说发展趋势的两个高峰期。在儒家文化发展中,除开人们都耳熟能详的孔子孟子外,宋代朱子和明朝的王阳明心学,是两个里程碑式的角色。宋朝名儒王夫之,是儒家思想的大成者,这个人是“程朱理学”关键创建者,积极推动建立院校,散播儒家学说,被别人尊称为“朱子”,基本上跟孔子孟子...

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儒学为什么会定于一尊?
正是在这种综合考虑的基础上,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奠定了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显然,按这样的考虑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绝不仅仅是教育思想体系,因为这种体系中所包容的已不仅是作为社会子系统之一的教育,而是包容了人类所面对的、从主观到客观、从自然到社会的全部问题。下面就来看看孔孟所代表的先秦...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4、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5、明朝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的心学 ①创立背景:明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②目的...

为什么有人说周公旦是儒学的创始人,难道不是孔子吗?
儒家真正的创始人确实是孔子无疑,因为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而且其中有72人特别出名,也被称为七十二圣人。也正是靠着这些弟子或者是再传子弟,孔子的思想才能在中华大地上发展,甚至是控制了中华思想近两千多年,现在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面其实还是有一点儒家思想的影子的。其实那些说“儒家思想的真正创始...

孔子及其弟子为什么称为儒家思想?儒又代表什么意思?
孔子并不是平民,出生于一个很好的家庭中,从小就熟悉礼仪,但是并没有贵族的地位,因此孔子就将礼仪传授给平民百姓,通过礼仪的教化让人们能够明白事理,这一学派也就被世人称为儒者,随着时间的发展,也被称为儒家。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占据着非常重大的位置,儒学中的很多理论都能够体现统治者的意志。...

儒家思想自开创以来,对后人有哪些影响?
儒家思想对后人的影响儒家思想又被称作儒学,是由孔子所创立的一个思想体系,经过历代大儒的丰富发展,形成了一套儒家价值观的挂念体系,从古至今,这套体系对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无所不在,特别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更是主流意识,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是什么?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认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被古代大家和近代学者一致认为其...

澄海区14757021126: 为什么说周公是儒学的奠基人?
荡善宁立: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 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 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当时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 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海. 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 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他 也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论语》中曾说:“甚矣吾衰也!久 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澄海区14757021126: 周公解梦为什么叫周公?周公这个人是谁啊? -
荡善宁立: 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 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成为"周公之梦",...

澄海区14757021126: 周公是谁?为什么做梦叫作:会周公呢? -
荡善宁立: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 周公是西周初期一位政治家,他...

澄海区14757021126: 为什么睡觉叫会周公啊? -
荡善宁立: 自古都有人喜欢用"周公解梦",来解释自己做过的梦意味着什么,久而久之周公自然成了梦的代名词,你睡觉肯定会做梦塞,那就可以说成相会周公塞,简单说就是会周公!

澄海区14757021126: 介绍一下周公为什么人们会把睡觉说成去和周公下棋,去会周公之类为
荡善宁立: 周公(?-约前1095)姓姬,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因以周地(今陕西岐山北)为其封地,胡称周公,是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辅佐武王灭商.武王死后继承...

澄海区14757021126: 儒学是孔子创立的吗 -
荡善宁立: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 汉朝以后,儒学昌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我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的文献中...

澄海区14757021126: 为什么孔子的儒家学说被世人所敬仰? -
荡善宁立: 孔子首先倡导“仁”,这一点在东周末年,春秋战国战火纷飞之际,能提出是难能可贵的!简单来说就是仁慈,仁义而慈心不杀,就是我的分析! 至于“义”在孟子那里发挥的更加深刻,孟子认为义节更重要!孔孟之道,一脉相承! “礼”中...

澄海区14757021126: 周公旦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吗?
荡善宁立: 古代周公,说的是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 名旦(约前1100年),也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

澄海区14757021126: 为什么孔子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儒家? -
荡善宁立:[答案] 儒的缘起\ “儒”这个词,在中国最早的甲骨、金文中并无所见.但近人徐中舒先生以为甲骨文中的“需”即是“儒”.儒字首先出现在于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论语·雍也》:“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愚以为“儒”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