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的出处和解释?那里有书法字体“至善”或“止于至善”?

作者&投稿:诏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止于至善的出处~

出于四书里的《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至善” 上述所谓“至善”一词,取之于《大学》开篇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读音: zhǐ yú zhì shàn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例句:运动精神的最高原则为不断跨越极限,追求止于至善。
扩展资料近义词:
至善至美 [ zhì shàn zhì měi ] 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出 处: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迹’,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恶。”
反义词:
一无是处 [ yī wú shì chù ] 一点对的地方都没有。
出 处: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

  出自四书里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至善” 上述所谓“至善”一词,取之于《大学》开篇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在《大学章句》中,朱子将之称为《大学》的“三纲领”。既称之为纲领,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可以认为,朱子对三纲领的诠释,就是对《大学》总体精神的把握,至于所谓的“八条目”,不过是“三纲领”的具体推衍而已。

  我们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三纲领”的三者之间并非平列之事,朱子也承认,从工夫之大节目上看,只有“明明德”、“新民”两事,“止于至善”说的只是二者之规模。XIX 虽然《大学》总的目标是明明德与新民,在朱子看来,要使这一目标真正地得以实现,更为要紧的却是“止于至善”这一规模,XX 无论明明德还是新民,都必须“止于至善”:

  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章句》释“止于至善”)

  明明德,便要如汤之日新;新民,便要如文王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各求止于至善之地而后止也。(《语类》,卷14第119条,廖德明录)

  反之,若“略知明德新民,而不求止于至善者”,“只是规模浅狭,不曾就本原上着功,便做不彻”。(《语类》,卷17第32条,陈文蔚录)其结果只能是“安于小成,狃于近利”,(《或问》)往往失之毫厘而缪以千里,故朱子不取。由此可见,“止于至善”,实际上已经成为朱子阐释《大学》的最大关目,而在这一句中,在笔者看来,最为重要的又莫过于“至善”一词。

  就“至善”一词来说,关键又在于“至”字,如朱子说:“‘善’字轻,‘至’字重”。(《语类》,卷14第110条,甘节录)在朱子看来,所谓“至”字当训为“极”,至善也就是极好:

  至善,犹今人言极好。(《语类》,卷14第97条,李方子录)

  凡曰善者,固是好。然方是好事,未是极好处。必到极处,便是道理十分尽头,无一毫不尽,故曰至善。(《语类》,卷14第98条,沈僩录)

  至善,只是以其极言。不特是理会到极处,亦要做到极处。(《语类》,卷14第114条,陈淳录)

  “在止于至善”,至者,天理人心之极致。(《语类》,卷14第122条,程端蒙录)

  所谓的“极致”,朱子又以孝道为例说:

  仁甫问:“以其义理精微之极,有不可得而名者,故姑以至善目之。”曰:“此是程先生说。至善,便如今人说极是。且如说孝:孟子说‘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此是不孝。到得会奉养其亲,也似煞强得这个,又须着如曾子之养志,而后为能养。这又似好了,又当如所谓‘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不遗父母恶名’,使国人称愿道‘幸哉有子如此’,方好。”又云:“孝莫大于尊亲,其次能养。直是到这里,方唤做极是处,方唤做至善处。”(《语类》,卷17第31条,叶贺孙录)

  可见,“至善”在朱子的思想体系中不能当作一般意义上的“善”字来看待,大学之所以为“大”,就因为它所成就的不仅仅在于一般的“善”,而是在于要止于“至善”,如果说这一区别在《章句》与《或问》中尚只是点到为止的话,在记载着朱子与学生们相互切磋问对的《语类》中,朱子则是反复致意、叮咛再三,如:

  善,须是至善始得。(《语类》,卷14第102条,胡泳录)

  传之三章,紧要只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可谓善矣,又须当磋之,方是至善;如琢,可谓善矣,又须当磨之,方是至善。(《语类》,卷16第34条,贺孙录)

  “民之不能忘也”,只是一时不忘,亦不是至善。又曰:“‘瑟兮僩兮,赫兮喧兮’者,有所主于中,而不能发于外,亦不是至善;务饰于外,而无主于中,亦不是至善。”(《语类》,卷16第43条,董铢录)

  这一区别相当重要,我们可以认为,它实际上构成了朱子阐释《大学》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向度。然而,作为善之极处的“至善”与一般意义上的“善”,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儒学本求善之学,我们如果将《大学》的三纲领改为“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善”,若说明明德、新民要止于善,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妥,如孔颖达在《正义》中,就将“止于至善”与“止善”混称。XXI 从道学家一般的立场上看,“天命之谓性”,上天所赋于人的,本是纯粹至善之性,这可以视为人之明德,XXII 此乃万善之本,故《大学》提出明明德的要求,即彰明人的本体之明德而归于善。可见,即使是朱子所强调的“至善”之地,亦不外乎归于明德之明,而一个人若能发明其明德,诸如本着一个善良之动机,并且努力去做善良的事情,即可说是臻于善境,又何必多此一举地说要“止于至善”?XXIII “止于至善”似乎应该就是“明明德”应有的题中之义,王阳明大体上就持这一看法,如他说:

  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也。至善之发见,是而是焉,非而非焉,轻重厚薄,随感随应,变动不居,而亦莫不自有天然之中。(《大学问》,《王阳明全集》卷二六,续编一)

  就王阳明的这一看法来说,只要致其作为至善发见之良知,就可以随感随应,自然能够知是知非而有其天然之中。可以认为,王阳明这里所用的“至善”一词,只是顺着《大学》文本说而已,其“至”字大体上只是虚说,“善”与“至善”二者并没有什么严格的义理区别。而在朱子看来则不然:

  至善虽不外乎明德,然明德亦有略略明者。须是止于那极至处。(《语类》,卷14第106条,董铢录,同卷第167条同此,无“止于”之“于”字)

  可见,天命之性虽为至善,但它并不能象王阳明所说的那样,能够自然地本体洞然,随感随应而无不至善。虽然天命之性必然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时时发现,所谓“介然之顷一有觉焉”,(《大学或问》)但由于气禀与物欲之故,这一时一地之明觉(或王阳明之良知)并不意味着能像明德之本体一样也同样是至善。这也就是说,“至善”的根据虽然不外乎“明德”,但在现实中,“明德”却并不就等于是“至善”,更多人“明德”之发见可能只是“略略明者”。如朱子举齐宣王见牛之觳觫而生不忍之心为例说:“这便见恻隐处,只是见不完全。及到‘兴甲兵,危士臣’处,便欲快意为之。是见不精确,不能推爱牛之心而爱百姓。”(《语类》,卷14第82条,黄卓录)明德一时一事上之略略明者,如齐宣王所生的恻隐之心那样,其用心无疑也是善的,但却不能说是至善。在朱子看来,“若十件事做得九件是,一件不尽,亦不是至善。”(《语类》,卷14第100条,震录)更何况只是暂明暂灭之明德乎?对于朱子来说,一个人要使其明德“略略明者”并不难,因为人心之灵总有发现处,“便教至恶之人,亦时乎有善念之发”,(《语类》,卷14第83条,子蒙录)真正难做到的是将此日常生活中萌现出的善念之发推明开来? �灾掠诩�露�雌浔咎逯�鳎�獠攀恰爸褂谥辽啤敝�し颉?/P>

  明白了我们的“明德”有“略略明者”与“明到极处”的差别,也就不难理解善与至善的区别了。然而,我们不免要问,为什么常人的明德在一般的状态下(圣人不在讨论之列),其明德只会略略之明?从工夫上说,为什么说真正难做到的不是“善”而是止于“至善”?

我所知道的是: 《教学相长》里面的
虽有至善,弗学,不知其旨也


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

止于至善,是何意?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出处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示例: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

叶至善的资料
叶至善,1918年2月24日生于江苏苏州。 二十二岁开始跟着父亲叶圣陶学习写作和编辑已五十余年。一九四五年人开明书店编辑,编辑《开明少年》月刊和其他青少年读物。一九五二年编《中学生》月刊。一九五三年转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五六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任首任社长兼总编辑。曾主持编辑《旅行家》和《...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啊 "止于至善"怎么解释啊.谢谢了_百 ...
不断向前追求,在止于至善意为到了善的最高境界

"浮躁""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止于至善 zhǐ yú zhì shàn 〖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示例〗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浮躁”,词典解释为“轻浮...

请解释“达到四合,止于至善"的意思
四合:在古代汉语,有“四面围拢”、“四方配合”的意思。又作八字术语,指天、地、人、己四面相合。又作地名及曲牌名。“四合”是曲牌的原名,是多首曲牌组成的套曲结构,与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如江南丝竹中有《行街四合》。唐李白《拟恨赋》:“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

"明德志远,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要把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德),推广开去(至远),而且要精益求精,达到最完善的地步才停下来(其实语意应该是不完善不止)。

急需!!!关于"止于至善"演讲稿
止于至善 接触到这句古语已经是在大学了,却不知怎的突然感觉到莫名的欣喜。人一辈子能遇到的箴言太少,而遇到又有所感悟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了。但这句话却真诚的打动了我。在学校的铁道旁沉思时,看着延伸不尽的黑色铁轨,领悟这句话作为一个大学的人文精神主旨的深意。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包罗万象,博大...

止于至善是一种什么心态?
达到了最善良,最美好的境界,也就是不会有任何的负面有、不好的心态产生。可是这种人现在的社会还会有吗?

请问,“止于至善”是什么?请详细解释和说明。
字面意思是:精益求精,达到最完美的地步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整句话的意思是: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

盂县13868497637: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出自哪里 -
艾咏丽科: 《左传 ,宣公二年》 东汉班固 《汉书》

盂县13868497637: 多多益善 是谁说的,成语出处在哪? -
艾咏丽科: 韩信

盂县13868497637: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的\"道\"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
艾咏丽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一句古训.这个“道”乃规矩,人情,惯例,方法,途径之总称.合道之财,我们不让,不合道之财,我们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正,则财正;“道”偏则财偏.

盂县13868497637: "生活教育"出自哪本书? -
艾咏丽科: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提出的,《陶行知文集》中有.

盂县13868497637: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出处由来? -
艾咏丽科: 语出《战国策·赵策》:“晋阳之孙豫让事知伯,知伯宠之,及赵襄子杀知伯,豫让逃山中,曰:'嗟呼!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矣.'”后来,他变易姓名,漆身吞炭,使人认为不出自己,但几次刺赵襄子,都被赵襄子发...

盂县13868497637: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这句话是谁说的,意思是什么? -
艾咏丽科: 是孔子.《庄子》达生篇有一个《痀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翁在用竹竿非常熟练地黏蝉,孔子问他如何成如此技术,他回答孔子,他捉蝉时不管天地万物,只知道黏蝉的翅膀,除蝉翼之外,一切不知不管.孔子听后,对弟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意思是如果用心专一,技巧就能熟练而达到神妙的状态.

盂县13868497637: 论语中含"友"的句子并注明出处,意思,发音等 -
艾咏丽科: 给出含"友"的句子并注明出处,意思,发音简单,个别拿不准时自己查下吧 :)顺及:一般图书馆都能找到《论语》的全文检索资料,如是作学问,最好仔细些.----------------学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

盂县13868497637: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出处,含义 -
艾咏丽科: 出处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现在一般指男女之间关于对方是自己唯一的一种表态.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

盂县13868497637: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的出处,具体含义是? -
艾咏丽科: 这句话自古流传很广,有很多版本,如:“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等,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

盂县13868497637: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是出自于哪首诗? -
艾咏丽科: 这是出自《史记·刺客列传》里:当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的几个朋友,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送到易水旁边,挥泪诀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