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则关于孙中山的小故事。

作者&投稿:粱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几则关于孙中山的小故事。~

一、创建黄埔军校
创建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召开国民党一大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成就。孙中山先生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国立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中山先生认为要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必须创建一支国家的军队,要建立这样一支军队,首先要有建立这支军队的干部。黄埔军校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成立的。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尔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中山先生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是这样的:“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时向他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192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黄埔军校由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驻校国民党代表,随后, 邓演达任教育部长,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学校建立后,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的军政领导干部。

二、伦敦蒙难与三民主义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起义失败后,辗转澳门、香港、日本、檀香山、旧金山、伦敦,在伦敦遭清政府使馆人员诱捕,幸得恩师康德黎发动舆论援救才得以脱险。
当时的伦敦,是世界政治的中心,是产生领导当时世界潮流思想的地方。孙中山在这里获得了大约九个月的稳定生活,在这里的政治研究和社会考察,使他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升华,三民主义更趋完整和深化。就如孙中山自己所述:“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三民主义的定型经过了长时间的孕育、实践和发展的过程,是孙中山经过考察檀岛、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的政体、社会、历史,结合诊断中国长期落后的症结,吸收转化世界上各种新的思想、学说和政治制度的优点,融会贯通而产生的。就如孙中山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古有之思想,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三民主义实在是集合古今中外的学说,顺应世界的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一个结晶。”
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改组为《民报》在东京正式发行,孙中山在发刊词里首次公开阐述了三民主义:“……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1906年12月2日,孙中山在东京演讲《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正式提出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主张,此后他的一切演讲都以三民主义为中心思想。无疑,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学说的最辉煌、最精华的部分。

三、孙中山与“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它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来的。在孙中山之前,也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像林则徐、魏源、严复、李善兰、徐寿等思想家、科学家,还有一些清朝的官员,都在想办法使中国强盛起来,但是他们大都是在清朝的“躯体”上进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孙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败和反动,认为只有推翻这个绊脚石,实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国。
1894年,孙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现属美国)创建了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顾名思义,就是振兴中华的意思。孙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确指出,成立本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后来,他又经常不断地宣传振兴中华的思想。有一次,他说:“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到了现在怎么样呢?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不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亡国亡种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还要说过:“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运命,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很多人流血牺牲,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虽然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这为祖国的富强创造了条件。“振兴中华”从此成为更多的中国人奋斗的目标。

四、孙中山与卫兵的故事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 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五、孙中山读书的故事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
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爱学习爱读书,在留学时期孙先生吃饭都顾不上了,还是买书学习。

1、 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往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孙中山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

一次许多海盗到村里抢劫。孙中山亲眼看到海盗把一户人家的门打破,抢去许多箱子,害的的那家的人大哭小喊。孙中山想:“为什么那户人家被强盗欺侮,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孙中山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决心。

长大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

2、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 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3、孙中山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孙中山还用过陈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达生、吴仲等化名,以及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南洋一学生等笔名。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不再面临满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档案均以本名“孙文”署名。

此外,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孙接受西式教育,不受传统忠君观念束缚,才敢于如此自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亦采用此说。

至于“孙大炮”这个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文的外号,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文言辞夸大不实。

清政府官方文件中,皆在其名字“文”上作文章,加上三点水部首,贬称其为孙汶。“汶汶”一词,出自《史记·屈原列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注解此文的人,或说“汶汶,犹昏暗不明也”,或说“蒙垢尘也”,或说“玷污也”。

4、孙中山临终前十七天,即1925年2月24日,知道自己病已不治,预立了三份遗嘱,这三份遗嘱是《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前两份遗嘱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笔录。《致苏联遗书》则是由孙中山以英语口授,他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等笔录。

孙中山口授遗嘱时,在场的宋子文、孙科、孔祥熙、邵元冲、吴敬恒、戴恩赛、何香凝、邹鲁、戴季陶等人都作为证明人在遗嘱上签了字。

孙中山本来也要签字的,但是,因为听见宋庆龄在邻室悲泣,他不忍心让宋庆龄伤心,这天就没在遗嘱上签字。直到3月11日凌晨一时,他自知在世不久,才在遗嘱上补签上自己的名字。

5、民国成立之初,孙中山乘军舰往福建视察。舰泊马尾,这时孙中山发现,聚集一起欢迎他的许多小船,大都悬挂着纸旗和布条,称他“万岁”。

孙中山不悦,对孙道仁说:“万岁一词,是封建帝王要臣民这样称呼他的,我们为了反抗这个'万岁’,许多革命同志抛头颅、洒热血。如果我接受这个称呼,对得起先烈吗?”

他要求撤掉这些纸旗和布条,否则决不登岸。孙道仁慌忙传达,所有小船也赶紧照办了。孙中山这才欣然换船上岸。



1、孙中山巧对张之洞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署,想见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与其谈谈治国大计。他向门官递上名片,上书“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一瞧很不高兴,问门官来者何等样人?门官回答:是一介儒生。张之洞令人拿来纸笔,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传给求见者。

孙中山一看,纸上写道:“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安敢称兄弟;”这分明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孙中山微微一笑,提笔写下一行字叫门官呈上。张之洞见纸上写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他不由暗自惊讶来者的气度和才学,急令门官大开中门,把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儒生迎接进府

2、孙中山办事公正,主张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反对铺张和腐败。他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时,以人民利益为重,决不谋私利,并反对任人唯亲的做法。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在夏威夷办农场和经商,曾资助少年时的孙中山读书及生活费用。在孙中山进行革命时,孙眉也曾多次出资帮助弟弟干革命,可以说贡献很大,功不可没。

当时同志们向孙中山建议派孙眉出任广东省都督,孙中山坚决不同意,孙中山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不任人唯亲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3、孙中山曾任民国大总统、大元帅,但他从未置私产,可谓一生正气,两袖清风。除了华侨捐赠他一座房子外,他没有任何私产。他在临终时,在留给家属的遗嘱中写道:“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所遗的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其爱,以继余志。此嘱。”

聊聊数语表明了伟人的坦然心迹,也是这位不谋私利、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光明磊落的写照。对此,毛泽东同志曾予称颂: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往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孙中山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
一次许多海盗到村里抢劫。孙中山亲眼看到海盗把一户人家的门打破,抢去许多箱子,害的的那家的人大哭小喊。孙中山想:“为什么那户人家被强盗欺侮,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孙中山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决心。
长大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1

1文章有一个字写错了。

小故事的标题什么


关于孙中山的资料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我对孙中山的看法 (包括事迹)
《二十一条》所提出的有关在满蒙的权利和孙中山的许诺大同小异,不知道为什么日本政府始终不接受他的条件,支持其革命事业。这恐怕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被我们所忽略的问题。孙中山是伟大的政治家,但对于他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许多史实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

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

孙中山是伟人吗?
孙中山是伟人。辛亥革命之所以选择孙中山担任自己的政治领袖,除开其人具备超乎常人的卓越品质之外,更主要是因为他有了解世界潮流的政治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以及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坚强意志。这些综合因素,成就了一位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2016年10月31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缅怀其...

孙中山先后起义过几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神王姜太虚 2012-06-03 · TA获得超过16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4.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十二次第一次广州起义 1895年 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等人,准备袭取广州。 但是事机泄漏,清...

孙中山为何由体制内改革转向体制外革命?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入侵,清 *** 对外妥协,不惜割地赔款以求苟安,中国人民不断掀起各种形式的斗争,以各种努力,外抗列强,内谋改革,但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则自孙中山始。他的思想,经历了从体制内改革到体制外革命的发展过程。 异域中成长的爱国者 孙中山,幼名帝象,号日新,稍长后取名文,号逸仙,1866年11...

近代历史人物小故事
“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4、鲁迅标点的稿费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

孙中山是为什么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到南京宣誓就职,担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览会小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进步。1911年,湖北1.6万名新军,参加文学社和共进会这两个革命组织的近5000人。保路...

孙中山先生早年间的生活
孙中山于1866年诞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父亲孙达成务农为生,兼作更夫。母亲杨氏,生下孙中山兄弟姊妹6人。二弟三妹不幸早天,活下来的除孙中山外,还有兄孙眉、姐姐孙妙茜及小妹秋绮。孙中山幼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 1897年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时,因经过一名为“中山”的小...

孙中山的来历
孙中山自小就参与家中农业辅助劳动,自谓本“农家子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其家无田产,佃二亩半高租田耕种,难以糊口,其父达成还在村中打更报时。孙中山6岁时便上山打柴牧牛,到溪涧捕鱼虾,随外祖父到海边打蚝,还到邻村三合会人办的武馆偷学拳术,故从小就养成勤劳勇敢的精神。10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