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朝庭,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这句对联写的是谁?

作者&投稿:兀有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功在朝庭,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是谁写的~

诸葛亮.
心在汉室,原无分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不敢开罪当地豪绅,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湖北襄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官署联多指旧社会悬于朝府县衙等各级官府门庭的楹联,这类对联多有施政演说的味道。因官员的处世态度不同,所撰楹联内容也迥然不同。有装点门面的,有沽名钓誉的,也有警世言志的。

诸葛亮.


心在汉室,原无分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不敢开罪当地豪绅,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湖北襄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官署联多指旧社会悬于朝府县衙等各级官府门庭的楹联,这类对联多有施政演说的味道。因官员的处世态度不同,所撰楹联内容也迥然不同。有装点门面的,有沽名钓誉的,也有警世言志的。

心在朝迁,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有何辩襄阳南阳
据传此联为清代咸丰年间南阳知府顾嘉衡所作。原来,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两地对诸葛亮的隐居地多有争议。南阳人说,诸葛亮曾隐居南阳卧龙岗,襄阳人说,襄阳隆中是诸葛亮的隐居地。顾嘉衡是襄阳人,却在南阳任知府,襄阳和南阳两地的人均要他表态:诸葛亮的隐居地是南阳还是襄阳?顾嘉衡十分为难,既不能得罪襄阳家乡父老,又不能失民心于为官之地南阳,于是便撰写了此联。意思是说既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功绩扬名天下,又何必去为诸葛亮隐居地这一小事而争论不休呢?

卧龙岗的正规名字叫武侯祠,人们一直叫卧龙岗,大概是其中存有对诸葛孔明先生亲近的意思。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在古戏中,诸葛亮又唱道:我本是卧龙岗散淡之人。在南阳史志中,往往说的是,南阳城西八里卧龙岗。实际上现在卧龙岗早已被包进了城中,拿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里哪能是躬耕的地方?

时世沧桑,原有的建筑不知被天灾和人祸毁掉了多少次,南阳人凭着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又不知重修了多少次,才保留成现在的样子。

每次陪客人参观卧龙岗,必看的有三个地方,一个是顾嘉衡写的那幅对联:身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功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从这里引出了南阳与襄阳争论了数百年的官司。另一个是岳少保书武侯出师二表,除了岳飞将军书法上的豪气外,这位身经百战的英豪挥涕走笔的场景又很富于人情味。再一个就是三顾茅庐的地方。刘备与诸葛亮在畅谈天下大事,张飞与关云长在前面破房中耐不住

寂寞,作出吹胡子瞪眼的架式,极有些戏剧性色彩,让人感到亲切。尤其是门口那目无魏吴四个字因“魏”字少了一点而让人解气。

卧龙岗的一草一木也许早已不再是诸葛亮躬耕那个时候的了,但是人们还是将两者建立起直接联系。睹物思故人,诸葛武侯出山后建立的所有伟业,他那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品格,分明是南阳的灵山秀水浸润而成,分明是南阳古老的文化积淀蕴育而成。因此,一有机会,就会向客人介绍诸葛亮是躬耕于南阳,而非襄阳隆中。只有南阳,才能造就出诸葛亮这样的人才。

诸葛亮
字孔明

智圣诸葛亮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辩襄阳南阳。"
先主:刘备;后主:刘禅。刘备、刘禅为三国时蜀汉的两代皇帝,刘备为父称先主,刘禅为子称后主。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所以说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分南阳襄阳是后来的事,两地为到底谁为诸葛亮的躬耕地而存在异议,至今仍未分明。《前出师表》(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谁写的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辩襄阳南阳。"_百度...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

根据对联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
1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2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 )3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诸葛亮 )4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诗中提到的人物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诗中提到的人物是诸葛亮。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蜀相》【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

三国演义第44回相关资料
后人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

诸葛亮的资料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

诸葛亮介绍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

古有诸葛孔明,草船借剑借东风,下一句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0bea8d0 1 分钟前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

谁了解诸葛亮啊?急!!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

诸葛亮 一生概括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

定边县18350014644: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洋. -
大季沿京必: 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

定边县18350014644: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辩襄阳南阳." -
大季沿京必: 先主:刘备;后主:刘禅.刘备、刘禅为三国时蜀汉的两代皇帝,刘备为父称先主,刘禅为子称后主.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所以说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分南阳襄阳是后来的事,两地为到底谁为诸葛亮的躬耕地而存在异议,至今仍未分明.《前出师表》(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定边县18350014644: 阅读下列对联答题``1.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了在心头第1副对联的人物是---,其中的"后主... -
大季沿京必:[答案] 诸葛亮,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阿斗.o(∩_∩)o... 范仲淹

定边县18350014644: 草船借箭故事的经过 -
大季沿京必:[答案]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 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歇后语 草船...

定边县18350014644: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句话从内容和形式上的妙处、 -
大季沿京必:[答案] 内容上:⒈高度肯定了诸葛亮的忠心和名望. ⒉表达了希望襄阳南阳两地着眼于人物大节、平息纷争的意愿,符合 顾嘉衡的特殊身份. 形式上:⒈对仗工整 ⒉平仄协调

定边县18350014644: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这副对联描写的对象是谁 -
大季沿京必:[答案] 诸葛亮诸葛亮当年究竟隐居于河南南阳卧龙岗还是湖北襄阳古隆中,从明代开始一直争论不休,直至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南阳郡守顾嘉衡是个湖北人,写了一副对联,才有所停息.对联曰:“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

定边县18350014644: 鞠躬尽瘁的历史人物 -
大季沿京必:[答案] 诸葛亮介绍: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 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

定边县18350014644: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 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崔灏诗,范相记”分别指何诗?何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 -
大季沿京必:[答案] 《黄鹤楼诗》《岳阳楼记》《滕王阁 序》 诸葛亮

定边县18350014644: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是写哪位诗人 -
大季沿京必: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的.倘若想知道具体的,请到下面那个地址看看.

定边县18350014644: 对联有什么??? -
大季沿京必: 对联,就像律诗里的“对仗”,是文学形式之一,很高档的.讲究多一点儿. 1,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词性: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3,意境:崇尚朴实无华,避免矫揉造作; 4,字数:字数越少,创作越难;字数很多尤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