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好几本《三字经》为什么有的里面写的是“苏老泉”,有的写的是“苏明允”呢?

作者&投稿:徒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老泉是谁?~

苏老泉是苏洵。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诗作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在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的苏洵著作,原版本大都散佚,今存的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嘉祐集》《15卷、《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谱学
苏洵在谱学领域贡献巨大,他创造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的苏氏谱例,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谱范例。其体平列,世序直陈,用表格的形式记述先祖世系。在表中人名下注出其仕宦、行迹、配偶、死葬、享年并依次书写子孙后代,各代标明辈分。
其谱例以五世为表,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尊近而贬远,主张睦族、恤族、化俗。其特点是篇幅大,记载内容多。苏氏谱例与欧阳修创立的另一谱例一道,被世人称为“欧苏谱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洵

《三字经》中把苏洵称作“苏老泉”,有一定证据,且已广为流传。然而许多学者指出,其实它应是苏轼晚年的别号,证据也更为确凿。后人为其父子俩争一个别号,而大打笔墨官司,也颇为稀奇。
南宋末年出现的《三字经》载:“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激。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此书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或说是宋末广东人区适子所作,后由广东人黎贞续编加注。其注曰:“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轼之父。”《三字经》作为孩童的启蒙读物,流传很广,“苏洵号老泉”的说法也被普遍接受,“苏老泉”几乎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学者,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生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卒于治平三年(1066),享年五十八岁。据说,他年轻时“游荡不学”,有谓“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其父亦不强之,甚至“纵而不问”,乡党亲族都觉奇怪,或问其故,其父笑答:“非尔所知也”。果然,从二十七岁开始发愤为学,闭门苦读。欧阳修《苏明允墓志铭》记:苏洵“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而这时,苏洵也颇自信:“吾自视,今犹可学。”此后熟读儒家经典,还通晓百家之说,“专志于学,卒成大儒”。
然而,其科举之路还是走得十分坎坷,几次应试不中,于是“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在益州知州张方平的推荐下,嘉祐元年(1056),苏洵送二子入京应试,拜访了欧阳修、韩琦等诸位名臣大家,呈上自己的文章。欧阳修大加称赏,并立即将其文章呈献朝廷,一时士大夫争相传阅,名动京师。后朝廷任命他为试秘书省校书郎,又以文安县主簿的身份参与《太常因革礼》的编纂。晚年主要从事政论与学术著述,笔力雄健,议论畅明,世人将他与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后人又将他们一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苏洵大器晚成的故事,通过《三字经》,数百年来一直激励着少年学子们。
不过,自明清以来。不断有学者指出,“老泉”应是苏轼的别号,《三字经》张冠李戴地将它误加到苏洵的头上,是作者的疏忽。最早提出质疑的是明代学者郎瑛,他在嘉靖年间所著的《七修类稿》中指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苏轼谪黄州,号东坡居士,以其所居之地也。晚又号老泉山人,以眉山老茔有老翁泉,故用此号。又,梅圣俞有老人泉诗,东坡自注说:家有老人泉,公作此诗。并称曾在卷册间见“东坡居士老泉山人”八字之印。而其友有东坡画竹,下用“老泉居士”朱文印章。据此,“老泉”实为苏轼的别号。叶、苏同时,当不会有错。如果说苏洵号老泉,难道有子犯父号之理吗?欧阳修与张方平为苏洵所作墓志,也都言人称“老苏”,而没有“老泉”之号。由此,郎瑛断定,是后人误将“老苏”改成了“老泉”。
古人讲究避讳,不但避名,也要避号,父子决不会同号。既然苏轼有“老泉”之号的明证,那么其父苏洵决不会有此号。郎瑛拿出的史料颇为可信,推断也较为有理,明清时不少学者赞同此说。如明万历间学者张燧所编《千百年眼》一书,赞同郎瑛的观点,断定“老泉”是苏轼的别号。清袁枚《随园诗话》,考证后认为“老泉”是苏东坡的别号。戚牧《牧牛庵笔记·东坡别号》说,原版《晚香堂帖》尾有“东坡、老泉”二印,钤苏轼名下,此其明证。吴景旭《历代诗话》引苏东坡《老翁泉》、《老人泉》诸诗后指出,如果父亲号“老泉”,东坡是不会如此作诗讽喻的,“老翁泉”或“老人泉”是苏淘之墓茔地,东坡晚年为纪念先人而自号“老泉山人”。到清末民初,章太炎在增修《三字经》时,就把其中的“苏老泉,二十七”改为“苏明允,二十七”,似乎已成定论。
其实,坚持旧说的仍大有人在。如明末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所编著的《醒世恒言》第十一卷《苏小妹三难新郎》中,仍说苏洵别号“老泉”。有关故事改编成评话、戏曲,在民间广为传播,所以“老苏即老泉”之说久盛不衰。再如王文诰在《苏诗总案注》中,还是把“老泉”之号加在苏洵的头上。近数十年来,许多出版的论著和工具书在介绍苏洵生平的时候,还是袭用“号老泉”的说法。如《历代文选》、《三字经》等,曾枣庄《苏轼评传》也取此说。甚至有人旧话重提,学术界又为此打了几场笔墨官司。
持“老泉”为苏洵别号的学者,也能拿出宋人笔记《瑞桂堂暇录》为依据,此书称:“老泉携东坡、颖滨谒张文定公(张方平)……文定语老泉,皆天才,长者尤明敏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这样看来,宋人也有称苏洵为“老泉”的了。似乎两说旗鼓相当,都有宋代文献为证,真让人有点越搞越糊涂了。
不过,目前倾向于“苏轼为老泉”的人较多一些。他们又提出进一步的辩论理由:《瑞桂堂暇录》的作者不详,应该是南宋时人。而与苏洵同时代人的文章中,人们从未见过有称苏洵为“老泉”者,如果苏洵确有此号,同时代人不会不知,也不会不用,因称人字号为古人的习惯。苏洵夫妇葬于老人泉,苏氏子孙就以“老泉”称其墓地,而南宋文人不察,遂出现以墓地名称苏洵的情况,甚至又讹为其别号。这一点又可从苏轼行文从不避讳“老泉”二字为证,如其诗《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中有“却有老泉来唤人”之句,其“老泉”纯属戏呼。在避讳之制颇严的宋代,儿子行文不避父亲之号,是难以说得过去的。所以,“老泉”是苏轼晚年因思念故里先茔所给自己取的别号,这时他作画毕或书“老泉”之号,或钤以“老泉山人”、“老翁泉”等印章,由于这时已是东坡晚年,所以知之者甚少,以至造成后世的谬误。
看来是“苏轼说”占上风,但真相的显现,仍有待更为清晰的证据。

因为苏老泉和苏明允是同一人啊。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老泉,bai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du。”这是过去在我国zhi民间广泛流传的《三dao字经》中的一则故事。讲的就是北宋大文学家、《六国论》的作者苏洵青年时代的事。



苏洵 号老泉,明允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希望帮到你。

苏老泉,他是一个通常的称呼,苏明允是他的真正的名字呀,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说苏老泉的呀

其实这些很正常,
因为有时候流传下来的,
可能就有一些差别
最好是查询一下最原始的版本


《三字经》读后感
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字经》读后感1 利用学习的空余时间,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书里面的道理真的很令人感触,道理很中肯,很有教育意义。就说说开始部分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

《三字经》
三字经易解前言: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人之初 性...

读《三字经》有感
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读《三字经》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三字经》有感1 有一本书,它深深影响了我,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转变成一名有知识、有思想的小学生。那本书就是——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别看这就短短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

《三字经》读后感
通过读《三字经》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很多知识,也为以后的生活学习有了打算。 从这本书,我懂得了从小要养成好习惯,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我还懂得了:年少时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不会有作为。我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待人的礼仪和做人的原则。看了黄香和孔融的故事,我非常的感动,我要...

读三字经有感
由于我太小了,在背到一半的时候就累的口水流到了我的下巴上,湿乎乎的,听我读的人们都夸我记性好,前途无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喜爱背《三字经》,因为我觉得它枯燥乏味,所以渐渐的遗忘了它。 去年寒假,老师要求我们读《三字经》,我极不情愿的找出那本沉睡了六年的《三字经》,谁知拿起来竟一眼不眨的看了...

读《三字经》有感
我要跟更多的好朋友分享这本书。 读《三字经》有感300字4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读本,大家对它也十分熟悉,“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私塾里的学童正咿咿呀呀的诵读声,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

《三字经》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字经》读后感1 春假在家休息的日子,回味着三字经带给我的无穷快乐,让我受益无穷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三字经读后感
我要长期坚持下去,养成好的习惯,为成功努力。 三字经读后感6 寒假期间,学校要求背诵《三字经》,我想:背《三字经》有什么用?我极不情愿地向书店走去。谁知拿起这本内容丰富,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的《三字经》,我竟一眼不眨地看了两个多小时,直到肚子唱起了空城计,我才匆匆付完钱,兴高采烈地向家里奔去。

三字经读书笔记
【精】三字经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三字经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读书笔记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

《三字经》读书笔记
我看了《三字经》这本书有一些感想,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吧。 我看了一篇三字经的内容上面说到: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从字面理解,意思就是: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千到万。而我读完这句话的理解是:做事不能一下子做好,要慢慢来,争取做到最好。 我还看了一篇,上面说到:...

巴马瑶族自治县17012116017: 三字经为什么有好多不同版本? -
将贴安中: 因为历史朝代的变换(里面涉及了历史),所以在《三字经》的内容上,不同时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像宋朝的就没有宋后的故事啦.现在所见的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

巴马瑶族自治县17012116017: 为什么《三字经》有这么多不同的“版本”? -
将贴安中: 三字经》以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最为流行,此版本共1140字. 《三字经》,古代童蒙读物最有代表性的教材之一,一卷,相传为宋儒王应麟所作,书中有关元明清部分为后人所加.从南宋起就被广泛用作蒙学教材,直到清末明初. 王应麟...

巴马瑶族自治县17012116017: 为什么《三字经》的各个版本差异这么大? -
将贴安中: 因为各个朝代的思想不一样 当朝的政策不一样 所以下面的人也就为了迎合当朝的口味修改

巴马瑶族自治县17012116017: 为什么宋朝人写的三字经里有明朝的内容 -
将贴安中: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所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三字经》的内容上,不同历史时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为止所见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经》增订本,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

巴马瑶族自治县17012116017: 为什么三字经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
将贴安中: 古书流传至今当然会有个别地方不一样的,红楼梦不也有好多版本吗

巴马瑶族自治县17012116017: 为什么有两种版本的"三字经"? -
将贴安中: 三字经网之初,性本善;打打字,聊聊天.玩游戏,发邮件;进社区,上论坛. 文字聊,语音侃;灌灌水,拍拍砖.上网者,不得闲;家里忙,单位看.进大网,逛小站;天天上,不间断.公开聊,视频见;悄悄话,心里甜.时间长,心态变...

巴马瑶族自治县17012116017: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500字
将贴安中: 《三字经》以少儿启蒙读物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

巴马瑶族自治县17012116017: 有关《三字经》的疑问? -
将贴安中: 楼主说的极是.三字经确实有诸多版本,尽管每个版本都大同小异,但仍有些地方不太一样.你举出的这是其中一例.其中这种情况在古代诗文中,是比较常见的.苏轼,李白,杜甫等人的诗词,也存在很多不同的版本,尽管大体相同,但也不乏个别字句有出入的.我个人的意见是:与高齐,更为合理一些.因为此句的意思是: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若作兴,那么兴字就讲不通了.因为宇文周和兴高齐或与高齐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如果改成了兴,意思讲不通.个人见解,欢迎探讨交流.

巴马瑶族自治县17012116017: 三字经读后感 -
将贴安中: 我对《三字经》非常感兴趣,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以前,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

巴马瑶族自治县17012116017: 《三字经》读后感(作文) -
将贴安中: 《三字经》读后感 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买了一册《三字经》.那时,我喜欢看漫画,这样的书我一拿起就头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开书,哎...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爱看《三字经》,只不过觉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