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产相近的成语故事

作者&投稿:赞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与拔苗助长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 [yà miáo zhù zhǎ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示例】: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也不能放任自流。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出 处
宋·吕本中《紫微杂说》:“揠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也。”
例 句
学习文化知识,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欲速不达 拔苗助长 适得其反 断鹤续凫
反义词
循序渐进 放任自流 顺其自然
典 故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和水滴石穿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磨杵成针、绳锯木断。


1、水滴石穿
shuǐ dī shí chuān
【解释】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褒义;用以劝勉人。一般作定语。
【正音】穿;不能读作“cuān”。
【辨形】滴;不能写作“谪”。
【近义词】磨杵成针、绳锯木断
【反义词】虎头蛇尾
【例句】没有大众努力;没有~的功夫;新的风气和作风是树不起来的。
【英译】Constant dripping wears the stone。
【成语故事】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2、磨杵成针
mó chǔ chéng zhēn
【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处】《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结构】补充式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反义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例句】没有~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英译】grind mortar into a needle
3、绳锯木断
shéng jù mù duàn
【解释】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宾语、分句。
【辨形】锯;不能写作“据”。
【近义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例句】功夫不负苦心人;只要功夫到了;定能~;水滴石穿;取得可喜成果。
【英译】perseverance will prevail

1、安然无恙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2、八仙过海解释: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又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百折不挠解释:形容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折:挫折.挠:弯曲.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4、宾至如归解释: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主人待客热情、周到,来客感到满意.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盗寇,而亦不患燥湿. 子产,即公孙侨,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曾当过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 公元前542年,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带去许多礼物.当时,正遇上鲁襄公逝世,晋平公借口为鲁国国丧致哀,没有迎接郑国使者.子产就命令随行的人员,把晋国宾馆的围墙拆掉,然后赶进车马,安放物品. 晋平公得知这一消息,吃了一惊,派大夫士文伯到宾馆责问子产.士文伯说:“我国是诸侯的盟主,来朝聘的诸侯官员很多为了防止盗贼,保障来宾安全,特意修建了这所宾馆,筑起厚厚的围墙.现在你们把围墙拆了,其他诸侯来宾的安全怎么办呢?我国国君想知道你们拆围墙的意图是什么.” 子产回答说:“我们郑国是小国,需要向大国进献贡品.这一次我们带了从本国搜罗来的财产前来朝会,偏偏遇上你们的国君没有空,既见不到,也不知道进见日期.我听说过去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自已住的宫室是低小的,接待诸侯的宾馆却造得又高又大.宾客到达的时候,样样事情有人照应,能很快献上礼品.他和宾客休戚与共,你不懂的,他给予教导,你有困难,他给予帮助.宾客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可是,现在晋国铜鞋山的宫室有好几里地面,而让诸侯宾客住的却是奴隶住的屋子.门口进不去车子,接见又没有确切的日期.我们不能翻墙进去,如果不拆掉围墙,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就是我们的罪过了.如果让我们交了礼物,我们愿意修好围墙再回去.” 士文伯把情况报告了晋平公,平公感到惭愧,马上接见子产,隆重宴请,绐了丰厚的回赠,并下令重新建造宾馆. 5、百尺竿头解释:不满足于已有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ji)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6、半途而废解释:半路上停下来不再前进.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这个成语来源于《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即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7、不耻下问解释: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耻:羞耻.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8、哀鸿遍野解释: 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9、力不从心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释义: 比喻力量不够,无法实现愿望. 故事: 东汉时,班超受明帝派遣,率领几十个人现使西域,屡建奇功.然而,班超在古西域经过了27个年头,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思家心切,于是就写了封信,叫他的儿子捎至汉朝,请求和帝刘肇把他调回.此信未见反应.他的妹妹班昭又上书皇帝,申明哥哥的意思. 信中有这样的几句话:“班超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龄最大,现在已过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头发已白,两手不遂,耳朵不灵,眼睛不亮,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淬不及防的暴乱事件发生,班超的气力,不能顺从心里的意愿了,这样,对上会损害国家的长治之功,对下会毁坏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实在令人痛心呀!”   和帝刘肇被深深地感动了,马上传旨调班超回汉.班超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因胸胁病加重而支世,终年71岁. 10、势如破竹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11、举一反三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12、士别三日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13、杞人忧天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14、水深火热出处《孟子·梁急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释义 好像掉进深水和烈火之中一样难受.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 苦 故事 战国时,燕王哙改革国政,把君位让给相国子之,将军市被 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发内战. 燕国大乱,齐国乘虚而入,齐宣王派大将匡章率兵十万攻燕.燕 国百姓对内战不满,不愿出力抵抗齐军,出现“士卒不战,城门不闭” 的局面,有些地方的燕国百姓反而给齐军送饭递水表示欢迎.匡章 只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燕国国都.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 意.匡章又不管束军队,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 这时,齐宣王向正在齐国游说的孟子请教,问道:“有人劝我不 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它,到底该怎么办?” 孟子回答说:“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反而很高兴,那就吞并 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 “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并不高兴,”孟子又说,“那就不要吞 并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 孟子举了这两个例子后指出:“当初齐军攻入燕国,燕人送饭递 水表示欢迎,那是因为燕国百姓想摆脱苦日子;而今如果齐国进而 吞并燕国,给燕人带来亡国的灾难,使他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那他 们必然会转而盼望别国来解救了! 15、马首是瞻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基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释义: “瞻”是看的意思.这则成语的本意是,作战是士兵看着主 将的马头决定行动的方向.现在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者乐于追随.  故事: 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 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 苟偃原以为十二国联军攻秦.秦军一定会惊慌失措.不料景公已经得知联军心不齐,士气不振,所以毫不胆怯,并不想求和.苟偃没有办法,只得准备打仗,他向全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晨.鸡一叫就开始驾马套车出发.各军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作战的时候,全军将土都要看我的马头来定行动的方向.我奔向那里,大家就跟着奔向那里.”   想不到苟偃的下军将领认为,苟偃这佯指令,大专横了,反感他说:“晋国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要听他的?好,他马头向西, 我偏要向东.”   将领的副手说:“他是我们的头,我听他的.”于是也率领自己的 队伍朝东而去:这样一来,全军顿时混乱起来.   苟偃失去了下军,仰天叹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执行,就不会有取胜的希望,一交战肯定让秦军得到好处.”他只好下令将全军撤回去. 16、人言可畏出处: 《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释义: “言”语言.指流言蜚语.“畏”怕.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故事: 古时候有个名叫仲子的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偷偷地上她家幽会.姑娘因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知道后,会责骂她所以要恋人别这样做.于是唱道: “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门楼,不要把我种的粑树给弄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伯父母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父母要骂我呀.” 姑娘想起哥哥们知道了这件事也要责骂她,便接着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墙,不要把我种的桑树给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哥哥们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伯哥哥要骂我呀.” 姑娘还害伯别人知道这件事要风言风语议论她,于是再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后园,不要把我种的檀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人家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人家风言风语议论我呀.” 17、如火如荼出处徐谓《路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释义: 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故事: 有一个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飞禽——天鹅,便派一位名叫缅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进贡.缅伯高抱着天鹅,走到潘阳湖边时,忽然觉得应该停下来给天鹅洗个澡,就小心翼翼地将天鹅放入水中.不料,天鹅却振翅飞走了,只掉下—根鹅毛.缅伯高没有办法去捉,只好拿着这根鹅毛面见皇帝.他害怕皇帝处罚自己,就编了一首顺口溜,大意是这样的:“我来向您朝贡,经过了万水千山,可到了潘阳湖时天鹅飞走了;我悲痛欲绝,今天上复天子,请您饶了缅伯高.再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皇帝听后,饶了缅伯高. 18、天下无双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于天下无双释义 天下没有第二个,独一无二. 故事 黄香是湖北江夏人,母亲早死了,父亲是个小官员,父子二 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黄香知书达理,对父亲十分孝敬,在 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把床上、枕上的席子扇凉,让父亲睡得舒服 些;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先钻进被窝,把被子温热一点,再请父亲睡 下.因此父亲更爱护他,帮助他学习许多知识. 黄香长大以后,做了官.在他当魏郡太守期间,有一次遭到水 灾,当地的百姓被洪水冲得无家可归,没吃没穿.黄香拿出自己的俸 禄和家产,分给了受灾的百姓.因为黄香幼年时期勤奋好学,知识渊 博,对父亲又十分孝敬,所以博得了许多人的赞美.当时在京城里流 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9、之乎者也出处: 《湘山野录》 (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 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释义: 讥讽文人咬文嚼字,不讲实际. 故事: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 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 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后来,在民间便流传一句谚语:“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20、自惭形秽出处《世说新语·容止》骡骑王武于;是卫玠之舅,隽爽有风姿,见玠叹曰:“珠玉在 侧,觉我形秽.” 释义“惭”,惭愧;“形秽”,丑陋,不体面.因为自己在某一方不如 别人而有一种惭愧的感觉. 故事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 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 在城里也颇有名声. 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玠如 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 “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 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 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 几乎哄动了全城. 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玠以外貌漂亮,学 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 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 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 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同室操戈 成语故事
同室操戈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郑国王室公孙黑与公孙楚同时看中大夫徐吾犯的妹妹。徐吾犯十分为难,就去向子产讨教。子产让徐吾犯的妹妹自己决定。徐妹看中公孙楚,两人结婚时,公孙黑不服气就全副武装冲进公孙楚的家,公孙楚拿戈相迎把他赶出家门。同室操戈 tóng shì cāo gē 【解释】同室:一家...

古代短篇成语故事:小吏烹鱼
某一天,有人把一条鲜活的大鱼送到郑国子产的府上,以表达对这位卿相的恭敬。豪门大户平时并不缺一顿饭菜,所以子产便叫一个小吏把鱼放到池塘里养起来。相府池塘里的鱼虽然很多,但并不是一个小吏所能轻易享用的。这次小吏见鱼就在手里,便悄悄拿回去煮着吃了。事后,小吏报告子产说:“我已经把...

一见如故的故事,成语故事
【拼音】yī jiàn rú gù 【成语故事】隋朝末年,羽骑尉房玄龄看不惯隋王朝的所作所为,毅然抛弃官职去投奔举义旗的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对房玄龄早有耳闻,两人一见如故,都有相见恨晚之感。房玄龄跟随李世民走南闯北,九死一生,为李世民收罗有用的人才,唐朝建立后成为尚书令。【典故】见子产,...

寓言成语故事
寓言成语故事5 宾至如归 【客人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形容客人受到很好的招待。例﹔这个宾馆的服务质量很好﹐旅客们都感到宾至如归﹐非常赞赏。】 春秋时,郑国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晋平公摆出大国架子,没有迎接他。子产就命令随行人员把晋国的宾馆围墙拆掉,把车马开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责备子产说﹔”我国...

有深意的成语故事
有深意的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许多成语故事都很有深意,以下是我收集的有深意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有深意的成语故事 1 【成语】: 各得其所 【拼音】: gè dé qí suǒ 【解释】: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有人送给郑国大夫子产一条活鱼。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 故事 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以下是我为大家成语故事精选,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成语故事精选1: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后来,子产把郑国治理得富强起来。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相关 文章 : ★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精选汇总 ★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 10个寓言故事成语 ★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020精选 ★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2020汇集 ★ 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 源于寓言故事的经典成语有...

关于孔子,孟子的故事
千古绯闻——子见南子 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南子是当时的绯闻女)。古之遗爱 郑国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唐朝名相房玄龄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房遗爱)安贫乐道 子曰:“不义而富且...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

是啥成语?
【英文】: One cannot afford to incur public wrath.【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发生叛乱,大夫尉止杀死大夫子驷,子孔与子产一起平定叛乱,杀死尉止。子孔掌权后,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从他的命令。子产劝阻他,希望他不要犯了众怒,否则国家就不会安宁。子孔当众烧掉盟书。

子洲县17628564286: 和子产相关的成语 -
宋辰达卡: 和子产相关的成语 比较常见的有这些:知人善任 成语 知人善任 发音 zhī rén shàn rèn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熟知各人的能力,分别委以胜任的职务 近义:任人唯贤 反义:任人唯亲

子洲县17628564286: 与子产有关的成语.快快快 -
宋辰达卡: 血口喷人xuè kǒu pēn rén [释义] 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或辱骂别人.[语出] 宋·僧晓莹《罗湖野录》:“含血潠人;先污其口.” [正音] 血;不能读作“xiè”;喷;不能读作“pèn”.[辨形] 血;不能写作“皿”.[近义] 含血喷人 含沙射影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用于谴责和揭露他人的诬谄.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结构] 主谓式.[例句] ①他平素为人还算忠厚老实;怎么会~?②这些人一到关键时刻;什么出卖亲友;~;没有做不出来的事.

子洲县17628564286: 与子产有关的成语.快快快 -
宋辰达卡: 状语.[结构] 主谓式.[例句]①他平素为人还算忠厚老实;怎么会~血口喷人xuè kǒu pēn rén[释义] 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或辱骂别人.[语出] 宋·僧晓莹《罗湖野录》:“含血潠人;先污其口;~.一般用于谴责和揭露他人的诬谄.一般作谓语、宾语? ②这些人一到关键时刻;什么出卖亲友.”[正音] 血;不能读作“xiè”;喷;不能读作“pèn”.[辨形] 血;不能写作“皿”.[近义] 含血喷人 含沙射影[用法] 用作贬义

子洲县17628564286: 和凿壁借光差不多的成语故事是哪个成语 -
宋辰达卡: 和凿壁借光差不多的成语故事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故事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子洲县17628564286: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
宋辰达卡: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

子洲县17628564286: 与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
宋辰达卡: 淑人君子 真龙天子 真命天子 仁人君子 千金之子 仁义君子 名流巨子 鞠躬君子 佳人才子 具体意思查看相关资料

子洲县17628564286: 与相濡以沫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意义差不多的成语?、(要经典的、有感觉的)
宋辰达卡:“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一种古老而坚定的承诺,是浪漫而美丽的传说.执手千山万水骤然缩短,执手恩怨情仇悠然消散,执手泪眼不忍相看,执手相思,相思难眠. 执手之时,冷暖两心知;执手之时,悲喜两忘.无奈的是执手后的悲哀,无奈的是分手时的凄绝. 执手因为爱. 爱的越真,心越清纯;爱的越深,情越质朴.执手时,绝不疯狂,绝不偏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生死两忘!幸福爱情,白头到老....

子洲县17628564286: 白头偕老相近的成语 -
宋辰达卡: 山盟海誓 相濡以沫 白头到老 永结同心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至死靡它 至死不逾 天长地久 琴瑟之好 两情相悦 相敬如宾,如郊似漆,举岸齐眉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头偕老 一心一意 情比金坚 至死不逾 天长地久 琴瑟之好 两情相悦 海枯石烂 天荒地老 比翼双飞

子洲县17628564286: 与 孟母三迁 相似的成语有一句成语与“孟母三迁”的故事非常接近,这个成语是什么? -
宋辰达卡:[答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即为断机教子. 其他: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画荻教子(欧阳修母)

子洲县17628564286: 和杀鸡取卵相似的成语故事 -
宋辰达卡: 涸泽而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