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地方戏曲(100字)

作者&投稿:蒲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京剧简介100字以下~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 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京剧,曾称平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拓展资料: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

还有宗璞的《彩虹曲社》
秦腔
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 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 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正如长 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见其风格,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 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 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于是,便 有柔弱女子,常在戏台下以绒堵耳,又或在平日教训某人:你要不怎么怎 么样,今晚让你去看秦腔!秦腔成了惩罚的代名词。所以,别的剧种可以 各省走动,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严重的乡土观念,也使其离 不了窝:可能还在西北几个地方变腔走调的有些市场,却绝对冲不出往东 南而去的潼关呢。
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 使多少人在大惑而 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坐车 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 扶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 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 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 的旋律维妙维肖的一统!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 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 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 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 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 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那晚霞烧起 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五里一村,十里一镇, 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 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 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八百 里秦川,以西安为界,咸阳,兴平,武功,周至,凤翔,长武, 岐山,宝鸡,两个专区几十个县为西府;三原,泾阳,高陵,户县,合阳, 大荔,韩城,白水,一个专区十几个县为东府。秦腔,就源于西府。在 西府,民性敦厚,说话多用去声,一律咬字沉重,对话如吵架一样,哭丧 又一呼三叹。呼喊远人更是特殊:前声拖十二分的长,末了方极快地道出 内容。声韵的发展,使会远道喊人的人都从此有了唱秦腔的天才。老一辈 的能唱,小一辈的能唱,男的能唱,女的能唱;唱秦腔成了做人最体面的 事,任何一下乡下男女,只有唱秦腔,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大凡有出息 的,是个人才的,哪一个何曾未登过台,起码不能吼一阵乱弹呢!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 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 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 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 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若与那些年长 的农民聊起来,他们想象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生活,首先便是这五大要素。 他们有的是吃不完的粮食,他们缺的是高超的艺术享受,他们教育自己的 子女,不会是那些文豪们讲的,幼年不是祖母讲着动人的迷丽的童话,而 是一字一板传授着秦腔。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 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 别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 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 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 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在中天的庄 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 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却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 么伟大的永恒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
我曾经在西府走动 了两个秋冬,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 清唱。在黎明或者黄昏的时分,一个人独独地到田野里去,远远看着天幕 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土, 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 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猛然发现了自己 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的肌肉疙瘩一起产生了。
每到农 闲的夜里,村里就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 都集合起来,到那古寺庙里去。吹,拉,弹,奏,翻,打,念,唱,提袍 甩袖,吹胡瞪眼,古寺庙成了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导演是老一辈演 员,享有绝对权威,演员是一定几口,夫妻同台,父子同台,公公儿媳也 同台。按秦川的风俗:父和子不能不有其序,爷和孙却可以无道,弟与哥 嫂可以嬉闹无常,兄与弟媳则无正事不能多言。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 前人人平等,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寺庙里有 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夏天蚊虫飞来,成团成团在头上旋转,薰蚊草 就墙角燃起,一声唱腔一声咳嗽。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火当中架起, 一出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排演到什么 时候,什么时候都有观众,有抱着二尺长的烟袋的老者,有凳子高、桌子 高趴满窗台的孩子。庙里一个跟头未翻起,窗外就哇地一声叫倒好,演员 出来骂一声:谁说不好的滚蛋!他们抓住窗台死不滚去,倒要连声讨好: 翻得好!翻得好!更有殷勤的,跑回来偷拿了红薯、土豆、在火堆里煨熟给 演员作夜餐,赚得进屋里有一个安全位置。排演到三更鸡叫,月儿偏西, 演员们散了,孩子们还围了火堆弯腰踢腿,学那一招一式。
一出戏排 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年 十二个月,正月元宵日,二月龙抬头,三月三,四月四,五月五日过端午, 六月六日晒丝绸,七月过半,八月中秋,九月初九,十月一日,再是那 腊月五豆,腊八,二十三……月月有节,三月一会,那戏必是上演的。戏 台是全村人的共同的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集款,买上好的木石, 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一演出,半下午 人就找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 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 地覆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一个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 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一声短一声叫卖不绝。锣鼓还在一声 儿敲打,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 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台下就乱 了,后边的喊前边的坐下,前边的喊后边的为什么不说最前边的立着;场 外的大声叫着亲朋子女名字,问有坐处没有,场内的锐声回应快进来;有 要吃煎饼的喊熟人去买一个,熟人买了站在场外一扬手,“日”地一声隔 人头甩去,不偏不倚目标正好;左边的喊右边的踩了他的脚,右边的叫左 边的挤了他的腰,一个说: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一个说:猪年还没 到,你便拱开了!言语伤人,动了手脚;外边的趁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 挤,里边向外扛,人的旋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根儿不动,头身一 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喊声,骂声,哭声一片;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 出来方觉世界偌大,身体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大幕又一 挑,站出戏班头儿,大声叫喊要维持秩序;立即就跳出一个两个所谓“二 干子”人物来。这类人物多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却十二分忠诚于秦腔, 此时便拿了枝条儿,哪里人挤,哪里打去,如凶神恶煞一般。人人恨骂 这些人,人人又都盼有这些人,叫他们是秦腔宪兵,宪兵者越发忠于职责, 虽然彻夜不得看戏,但大家一夜满足了,他们也就满足了一夜。
终 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 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 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 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 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 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 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 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 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他们不喜欢看生戏,最 欢迎看熟戏,那一腔一调都晓得,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 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要纠正。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 只图过过瘾。
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 的观众,秦腔 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得的。如 果是冬天,那风在刮着,像刀子一样,如果是夏天,人窝里热得如蒸笼一 般,但只要不是大雪,冰雹,暴雨,台下的人是不肯撤场的。最可贵的是 那些老一辈的秦腔迷,他们没有力气挤在台下,也没有好眼力看清演员, 却一溜一排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吸着草烟,慢慢将唱腔品赏。一声叫 板,便可以使他们坠入艺术之宫,“听了秦腔,肉酒不香”,他们是体会 得最深。那些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却占领了戏场周围所有的高 空,杨树上,柳树上,槐树上,一个枝杈一个人。他们常常乐而忘了险境, 双手鼓掌时竟从树杈上掉下来,掉下来自不会损伤,因为树下是无数的 人头,只是招致一顿臭骂罢了。更有一些爬在了场边的麦秸积上,夏天四 面来风,好不凉快,冬日就趴个草洞,将身子缩进去,露一个脑袋,也正 是有闲阶级享受不了秦腔吧,他们常就瞌睡了,一觉醒来,月在西在,戏 毕人散,只好苦笑一声悄然没声儿地溜下来回家敲门去了。
当然,一 次秦腔演出,是一次演员亮相,也是一次演员受村人评论的 考场。每每角色一出场,台下就一片嘁嘁喳喳:这是谁的儿子,谁的女子, 谁家的媳妇,娘家何处?于是乎,谁有出息,谁没能耐,一下子就有了 定论。有好多外村的人来提亲说媒,总是就在这个时候进行。据说有一媒 人将一女子引到台下,相亲台上一个男演员,事先夸口这男的如何俊样, 如何能干,但戏演了过半,那男的还未出场,后来终于出来,是个国民党 的伪兵,还持枪未走到中台,扮游击队长的演员挥枪一指,“叭”地一声, 那伪兵就倒地而死,爬着钻进了后幕。那女子当下哼一声,闭了嘴,一 场亲事自然了了。这是喜中之悲一例。据说还有一例,一个老头在脖子上 架了孙孙去看戏,孙孙吵着要回家,老头好说好劝只是不忍半场而去,便 破费买了半斤花生,他眼盯着台上,手在下边剥花生,然后一颗一颗扬手 喂到孙孙嘴里,但喂着喂着,竟将一颗塞进孙孙鼻孔,吐不出,咽不下, 口鼻出血,连夜送到医院动手术,花去了七十元钱。但是,以秦腔引喜的 事却不计其数。每个村里,总会有那么个老汉,夜里看戏,第二天必是头 一个起床往戏台下跑。戏台下一片石头、砖头,一堆堆瓜子皮,糖果纸, 烟屁股,他掀掀这块石头,踢踢那堆尘土,少不了要捡到一角两角甚至三 元四元钱币来,或者一只鞋,或者一条手帕。这是村里钻刁人干的营生, 而馋嘴的孩子们有的则夜里趁各家锁门之机,去地里摘那香瓜来吃,去谁 家院里将桃杏装在背心兜里回来分红。自然少不了有那些青春妙龄的少男 少女,则往往在台下混乱之中眼送秋波,或者就悄悄退出,相依相偎到黑 黑的渠畔树林子里去了……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凡是到这些村庄去 下乡,到这些人家去做客,他们最高级的接待是陪着看一场秦腔,实在不 逢年过节,他们就会要合家唱一会乱弹,你只能点头称好,不能耻笑,甚 至不能有一点不入神的表示。他们一生最崇敬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国家领 导人,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即是在任何地方,这些名角没有在场,只要 发现了名角的父母,去商店买油是不必排队的,进饭馆吃饭是会有座位的, 就是在半路上挡车,只要喊一声:我是某某的什么,司机也便要嘎地停 车。但是,谁要侮辱一下秦腔,他们要争死争活地和你论理,以至大打出 手,永远使你记住教训。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 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 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 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美的教育,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 术。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 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 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特区等地以及台湾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他如服装、化装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合肥成立。安庆地区十三县也先后成立了专业剧团;1954年黄梅戏《天仙配》参加了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成功,该剧还曾二度被摄制成电影,轰动海内外。一批新创作、改编的优秀剧目如《女驸马》、《砂子岗》、《火烧紫云阁》等陆续上演。这一时期黄梅戏还影响到不少外省地区,如湖北、江西、江苏、福建、浙江、吉林、西藏等省区也相继成立了黄梅戏剧团。香港、澳门还出现了用普通话和粤语演唱的黄梅戏。在表演艺术上,通过排演新戏和拍摄影片,吸收了话剧和电影的表演形式,在人物塑造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解放后的几十年黄梅戏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演员,除了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贡献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如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出他们精湛的演技,博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特区等地以及台湾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特区等地以及台湾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特区等地以及台湾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我喜欢,他是中国的传统戏曲,四大戏曲之一,今天我们在上课时讲了


用上面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两句话,介绍你熟悉的一种事物。 拜托了!_百度...
牵牛花长的很独特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喇叭。虽然它不像玫瑰花那样艳丽,也不像牡丹花那样高贵,可它的美还是有灵性的

贵州旅游热门地点打卡攻略
去的贵州旅游攻略算是最难做的,景点分散,山路多,时间充足的话,做好提前规划,一路领略山川秀丽,美丽风光。但如果时间紧凑,那你就会发现发现贵州景区相隔距离太远,真不适合自己去,不然时间全花在了路上,我后面就找了的贵州本地的导游,对贵州比较熟悉,让她全程安排,行程规划的很好,全程没走冤枉路,吃住,出行安排的...

怎么用上列数据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你熟悉的一个事物一百字_百度...
初夏的阳光并不像盛夏那样酷辣,而是给人像春天般的暖意,金黄色的阳光透过白灰色的云朵,呈现出谈红色的朝霞与火红色的云彩,化无穷,美伦美幻。我痴痴地仰着头想欣赏得更多,天穹实在是太大太大。还没等我欣赏尽兴,落在朱红的屋檐上;落在凹凸的石板上。落在翠绿的枝叶上。

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民间技艺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

请你介绍一下你最熟悉的人的性格特点。
我最熟悉的人是我的好友小明。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年轻人,充满了阳光和热情。小明的面庞呈现着一种天生的灿烂笑容,总是带着一双明亮而懂事的眼睛。他的眉毛修长而略带弯曲,给人一种自信和独特的气质。小明的头发浓密而黑亮,总是整齐地梳理着。他的嘴唇微微上翘,似乎随时准备迎接生活中的快乐和挑战...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你熟悉的一种事物300字左右
躺”在直尺上,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在直尺上“甜睡”。在它们的房子以西,还有一个格,它是我的文件夹,专门用来放通知单,“小数据”等一些物品。啊!文具盒,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保管着我的学习用品,为我服务。谢谢你,愿你伴我共度的美好时光,你永远都是我的好朋友。

南京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推荐
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 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民俗文化...

运用本学期所学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写两篇说明文: ①【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说明你最熟悉的一种事物的特征,不少于150字】 ②【写作思路:可以运用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写,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 正文: 自古以来,小草是一种很容易...

介绍一种生活物品说明文5篇
介绍一种生活物品说明文5:苹果是一种大家都熟悉的水果,它胖乎乎的, 全身有一种丰收的红色。把它拿在手里它会轻轻地贴着你的手掌,当你从千千万万棵苹果树中选择了它时,这对它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它能给人们带来甜美的滋味,这就是它最大的幸福,苹果,是生长在北方的一种水果。 成语 "硕果...

武侯祠景点介绍
来成都还有谁不来武侯祠的,这里很安静的,很适合那些喜欢三国历史的人来的,如果对这段历史不太熟悉的话,可能就需要一个导游了哟。 景点介绍: 1、武侯祠是1961年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同批次全国范围内明清代遗迹也就十几处。其中就有故宫、天坛、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等耳熟能详的历史地标。 2...

横峰县19827353855: 爱好者都知道(安徽地方戏曲大全)
闻生银黄: 一、徽剧: 徽剧,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 四、池州傩戏: 池州傩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被誉为戏曲活化石.以其古朴...

横峰县19827353855: 介绍一种地方戏曲. -
闻生银黄: 【越剧】1、简介: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越剧仅次于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亦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之称.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

横峰县19827353855: 7. 地方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你的家乡或许就有地方戏,请写出你家乡的地方戏或者你所熟悉的某一个地方戏的名称,写出其代表作品的名称,并对这... -
闻生银黄:[答案] 7. 略(合理即可)

横峰县19827353855: 介绍著名地方戏曲 300字以内 -
闻生银黄: 通剧是南通地方戏曲剧种.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所谓“僮子”即民间职业巫师,发源于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觋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觋的另一个分支──南通僮子.僮子...

横峰县19827353855: 京剧的简介~~(100字) -
闻生银黄: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

横峰县19827353855: 汉族有什么传统的地方剧种
闻生银黄: 京剧号称国粹,是国剧,不属地方戏,故不列入“中国十大地方剧种”之列.1、越剧剧种介绍:越剧是浙江省的主要地方戏,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之称.越剧长于抒情...

横峰县19827353855: 请你通过各种方式再介绍一种地方戏曲地方戏曲名称:由来:特点:优秀剧目: -
闻生银黄:[答案] 湘剧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 《夫子戏》、《观音戏》等.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

横峰县19827353855: 我喜欢的戏曲作文写一篇 -
闻生银黄: 我家乡的地方戏——川剧 我的家乡,在中国也算是有名的,川菜的发祥地——四川.这个四川啊,不光有好吃的川菜,优美的景色,还有我们富有特色的川剧. 川剧的历史,也算比较悠久了,据记载,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

横峰县19827353855: 请你通过各种方式再介绍一种地方戏曲. -
闻生银黄: 湘剧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

横峰县19827353855: 介绍一种戏剧 -
闻生银黄: 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角色可分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须生、小生、大净、毛净,丑角等十几种.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经秦,汉,隋,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