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

作者&投稿:年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教文化有哪些?~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故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近年来,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了欧美人士的兴趣。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道教徒有两种:一种是神职教徒,即"道士"。据《太霄琅书经》,"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身心顺理,为道是从,故称道士。"他们按地域可分为茅山道士、罗浮道士等。从师承可分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宫观中教务可分为"当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种是一般教徒,人称"居士"或"信徒"。"宫观"是道家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宫观是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仪式的场所。道教另有一些经济组织(如素食部、茶厂等)、教育组织(道学班、道教经学班等)、慈善组织(安老院、施诊给药部等)。

道术是道教徒实践天道的重要宗教行为,一般认为它有外丹、内丹、服食和房中等内容。外丹,指用丹炉或鼎烧炼铅汞等矿石,制作人服后能"长生不死"的丹药。唐以后渐被内丹术所代替。内丹,为行气、导引、呼吸吐纳之类的总称,指用人体作炉鼎,使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丹而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内丹之术自金元以后逐渐盛行,其渊源上溯至战国时代,对于中国的医学和养生学有过很大的影响。服食,指用服食药物以求长生。

作为中国唯一原生宗教,道教的文化渊源除“鬼神巫术崇拜、神仙方术信仰和道家黄老学说”这三大基本源头外,还有“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学理论和阴阳学说”这四大重要文化源头,都对它的诞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为向大家提供权威答案,这里摘录中国道教首部全景式历史传记——《创道记》之《前言:与中国历史血肉相连的文化国粹》一文中的相关内容,做简要介绍。原文刊发于百度阅读网页链接

一、中国道教渊远流长,与鬼神崇拜、方术信仰和黄老学说血肉相连
作为发源于中国本土的唯一原生宗教,道教的思想渊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上古时代,人们基于人性本能的原始信仰,将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宗先贤视为神灵而加以祭祀,祈祷膜拜。其中,早在黄帝时期,中国古人就有了对于天帝的祭祀,其内容有“封禅告天”、“郊祀上帝”、“接万灵于明廷”等。此后,这种由来已久的鬼神崇拜,到周朝时形成了一个天神、地祇、人鬼构成的神灵系统和敬天法祖的信仰传统。
与此同时,和鬼神崇拜密切联系的巫术信仰也由来已久。古人认为,卜筮可以决疑惑、断吉凶;巫觋能够沟通鬼神,转告神旨;巫术可以为人们祈福镶灾、医治疾病。因此,道教不仅在承袭鬼神崇拜思想后将神灵系统纳入神仙体系,同时也将上古时代的巫术信仰纳入了自己的神学体系。
春秋时期,北方燕齐和南方荆楚等地出现了直接承袭上古鬼神巫术崇拜,宣传长生成仙的神仙方士,就此形成了诸子百家中的“神仙家(也称方仙道)”。当时,他们宣扬长生成仙信仰,把黄帝和老子作为得道成仙的楷模而奉之为神仙祖师;提出了寻求仙境、仙人和不死仙药的主张,并实践祠灶祭神、行气辟谷、导引吐纳等修炼方术;尤其是倡导炼丹术,并把服食丹药作为成仙途径。
与古代西方的原子论不同,古代中国流行的是元气论。这种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由元气或者精气组成聚在一起,就是有形的东西;散开来就成为了无形的东西。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元气和精气这两个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另外,黄老道家继承老子观点,认为万物的主宰是虚静的道,而且正因为道是虚静的,所以才能因顺万物,成为万物的主宰。
战国时期,社会竞争加剧。为了因应这种局势,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先秦学术由此摆脱了理想主义的窠臼,开始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在此基础上,黄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张,不但解决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还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另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的精华。除此之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天下为公和用法律来约束君权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专制政治的反思和批判。
此外,道教除与“鬼神巫术崇拜、神仙方术信仰和道家黄老学说”这三大基本文化源头直接相关外,还与医家、兵家、法家、纵横家有很深的渊源。其中纵横家祖师鬼谷子(公元前400~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禅、王利,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据说因其额前有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所以人称鬼谷子。)”便被道教尊奉为上古真仙。而作为与儒学和佛教一起,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共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实践信仰的方法,自先秦时期的“方士(方术之士,也称法术之士。古代信仰谶纬学说,祭拜鬼神,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周朝时被赐予同名官职,兼管刑狱。)时代开始,道教在古代天文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中医及中医药学、应用化学、心理学、预测学、数学等科技历史,及武术、书画和音乐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当前时代也有积极的发展。
二、以下四大重要文化源头深刻影响了道教的诞生
除“鬼神巫术崇拜、神仙方术信仰和道家黄老学说”这三大基本文化源头外,还有“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学理论和阴阳学说”这四大重要文化源头,都对道教的诞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方面
道教在吸收孔子、孟子以“忠孝仁义”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思想后,由此构成宗教道德观的主体,并将这种伦理道德与长生成仙思想结合,以神仙的权威驱使人们奉持践行。对此,《太平经》在提出“天地君父师”伦理体系后,又继续发展为影响深远的“天地君亲师”世俗伦理规范,并再提出以“乐生好善”实现“太平世道”的目标。同时,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阴阳灾异、天人合一的宗天神学后,道教又将其与随之而起的宣扬星象预言、经籍图箓、呼神劾鬼的谶纬神学一并吸收。
墨家思想方面
因为《墨子》曾经提倡尊天明鬼,并重申最高神天帝的意志和赏善罚恶的至上权威,以借上天来推行兼爱非攻的主张;同时他还将“鬼”的范围由“人死为鬼”扩大到“天地山川鬼神”,这也就为祭祀天地亡灵提供了依据;不仅于此,当时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立场上提倡自食其力和互助互利的观点,也被《太平经》继承发展;并且,墨家重视科学技术的精神,也被道教所继承。
易学理论方面
伏羲氏、周文王推演总结的《周易》,不仅为儒家五经之首,同时也为道家三玄之一。因此,在自古以来对《周易》所作注释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学问(《易学》)的过程中,道教也将《易经》当做基础经典而广泛探讨、演绎和应用。当魏伯阳(公元100~170年。东汉著黄老道家、炼丹理论家,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名翱,字伯阳,号云牙子。虽然他不是道士,但因其所著《周易参同契》奠定了道教丹鼎学说的理论基础,被奉为“万古丹经王”,因而后世将他奉为神仙)于东汉中期借《周易》爻象论述炼丹修仙的方法,将“大易”、“黄老”、“炉火”三者参合,针对以往养生术和炼丹术作出总结并创作完成《周易参同契》后,他强调修炼丹道和天地造化是同一个道理,正式提出了“易道”与“丹道”相通的理论依据。就此,道教在将《易经》的内容和形式吸收为宗教观点后:以《周易》中至高无上的“天”为模型塑造了“天尊”这一最高神灵,并将对玄学方术、符箓丹道、斋醮科仪等理论实践贯穿于“以易解道”的发展全过程。
阴阳学说方面
其相关概念在《周易》《老子》中都有论述。阴阳是“炁”的属性,阴阳二气具有化生万物的力量;而有关“金木水火土”是五种物质及属性的五行概念,则最早可见于《尚书•洪范》中的记载。以此,邹衍早在战国时就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即阴阳家)”,借以阐释“道家的天道”和“儒家的人道”,以给五行赋予社会属性来说明王朝更替的原因和趋势。在邹衍的思想被方士吸取后,作为神仙方术的理论基础,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阴阳五行又成为道教修炼法术理论的重要来源。

道教,是一种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它在中国古代的影响仅次于佛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的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方法。

道教的称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许多人都曾经以“道”来称呼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甚至佛教都曾经由于各种原因自称或被认为是“道教”。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词,将先王之道和孔子的理论称为“道教”。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把“菩提”翻译成“道”,因此也被称为“道教”。而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五斗米道,自称为“道教”,取“以善道教化”之意。自此,其他各家为了以示区别,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称,而成为五斗米道的专称。

现在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法术仪式,功德成神,常见的后天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

教理和教义

道教从创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其中“道”和“德”作为基本的信仰。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从“道”演化而来的。而“德”则是“道”的体现。三清尊神则是“道”最初的人格化显现,也代表了宇宙创生的三个重要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三清化生出天地宇宙和自然诸神,这些称为先天尊神(天尊),乃道所演化,先天既与道体合一,而道法无远弗届充斥无边宇宙,故道教徒祝颂语常曰“无量天尊”,人类通过某些方式可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这些人称为后天神仙,最高修为者也可以达到天尊。

道教以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为教主,也就是老子。此外道教的至尊天神在历史上的不同宗派道经中还有其他说法,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灵宝天尊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为最高天神,最后,演变成三位一体的一炁化三清的神学理论。

道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天。认为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修炼方法: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诵经。

道教神学可以说是道家思想神秘化后的宗教学说,未必完全切合,其间异同,颇值玩味。然道教既祖称老、庄,尊崇《道德经》(老子)、《南华经》(庄子)等众多道家经典,毕竟吸收继承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内容。此外,它也受到了《易》以及阴阳家、儒家、佛教以及上古方仙道的影响。

历史

渊源

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于秦汉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遥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渐形成过程中,与当时正进入中国的佛教的互动(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以及道家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发展历程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后来所谓《太平经》)出世,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陵学道于蜀郡鹄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为道教正宗。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此阶段不仅中国内部道教有所发展,更藉由迁徙与文化交流发扬至亚洲其他各处。比方东晋末,五斗米道在中国南方发动起义失败后,卢循率部逃至越南交州。越南人李脱帮助卢循进攻交州府城,失败后自尽。这是道教传入越南最早的记载。另外,诸如韩国融入坛君神话的天道教或日本结合日照天神、崇仰天皇思想、祭祀神灵的神道教。不过,除越南道教尚存其道教本质外,韩国天道教或日本神道教就其宗教内容等,与道教已大相迳庭。

金朝时,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颇受信赖,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清代开始,满族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

近现代的道教

明清以后,道教基本已经停止了发展。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道教更是衰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执行,以前的一些道教的清规戒律由于和现行法律抵触而作废。1957年,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管理中国道教内部的事务。到文化大革命时期,道教同中国其他的宗教一样经受了一场浩劫。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道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惟信仰道教人口,并不普遍。

道教神仙

道教是一个多神教,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另外道教按照人间的秩序发展出了天庭及玉皇大帝和一系列官员,吸收了佛教的地狱和海中世界的概念,作为天庭的附属,也发展出了阎罗殿和水晶宫的一系列神仙官员,再加上地方神仙系列如四值功曹、山神、城隍、土地、灶王等。还吸收了众多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八仙等作为天庭秩序之外的“散仙”。所以道教的神仙众多,还随时可以吸收地方百姓创造的任何神仙以及崇拜的名人,如妈祖、关帝等都可以纳入道教的神仙系统。但一般宫观只供奉三清神像,其他的神可以建立自己的庙宇。

此外,道教认为人身也是一个小天地,因此人身上的各种器官,例如毛发、五官等等也都有神灵驻守,而且还有相应的修持方法。

戒律

道教戒律是一些约束道士思想言行的准则。道教的戒律依照不同的教派,有着不同的内容。一般说来,全真派的戒律严于符箓派。戒律的内容主要有不得杀生,不得喝酒吃肉,不得偷盗,不得邪淫等。戒律是教徒必须遵守的,而且必须有一个受戒仪式一名道士才能算作教徒。根据规则的严紧程度,戒律可以分成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根据节律的多少有“三戒”、“五戒”、“八戒”、“十戒”、“老君二十七戒”等。

除戒律外,还有道教清规,就是道士犯戒以后的处罚手段。具体条例派别不同则规定也不同。

道教的戒律,在吸取了佛教的一些内容和儒家三纲五常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内容。道教的清规戒律也是随时事的变化而变化的,当与政权的法律相冲突时,会进行适当的调整。

道术
道教的宗教活动十分庞杂,主要分两大类,道士的自身修行(称为道术)和道教仪式,内容包括道教经法、忏法、斋、醮、符咒、禁咒、隐遁、乘蹻、驱邪、伏魔、降妖、消灾、祈禳、房中术、神仙术、辟谷、风水堪舆、占卜等。

道士的自身修行成为道术,包括内丹,外丹,服食,房中等内容。外丹是指烧炼丹砂铅汞等矿物以及药物,制作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丹丸。现代科学认为这些丹药大多有毒,古人也有很多服食致死的例子,所以后来道教也认识到由于外丹服食和配制的方法较难掌握分寸,所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后世转向较为保险的内丹修炼。外丹也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先驱。

内丹则是指通过行气,导引,呼吸吐纳,在身体里炼丹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外丹和内丹的用语相同,但是所指代的含义完全不同,比如把人体比喻为烧炼丹丸的炉鼎,不过理论上还是具有相通性。古时炼丹术的传授大多师徒相承,口口相授,外人很难了解。

此外道教还有许多道术。例如内观、守静、存思、辟谷等多种。这些现代多归为气功。另外,全真道的道教徒许多都习武术。中医理论亦源自道教。

道教的仪式统称为“斋醮科仪”,斋是清洁的意思,醮是指祈祷,又称为道场。 道教祭祀神仙,由于认为神仙清静洁高,因此祭祀前需要沐浴更衣,不喝酒吃荤,进行斋戒。进行祭祀活动称为“醮”,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许多佛教的内容,名目繁多。道教认为通过这些仪式可以去灾求福。占卜也是道术的一部分,包括卜卦、抽签、测字等。此外,道教很有特色的是使用符、箓。符是用朱砂画在黄纸上的一些符号,道教认为可以用来治病,而箓则被认为可以驱使天神。另外道教认为口念禁咒可以治病驱使鬼神,赶走野兽。这些主要都是正一道的法术。

主要典籍

道教奉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为最重要的两部经典。另外,道教模仿佛教的大藏经创制了道藏,收集历代道家著作,不仅包括哲学和道家理论,而且包括炼丹、养生、治病、气功等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正统道藏》、《道藏辑要》、《万历续道藏》等,现仅存明代《正统道藏》流传,其它版本已失传,现存历代道教经典多收录於此。道教的经书数量非常庞大,各派的主要经典也各不相同。

《周易参同契》是最早的丹经,称为丹经之祖,此外《抱朴子》也是道教丹鼎派的基本经典。《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也是道教早期的主要经典。《黄庭经》和《上清大洞真经》则是上清经箓派的主要经典,茅山派也非常重之。《度人经》和《三皇文》则是灵宝派和三皇派的主要经典。《阴符经》和《常清静经》也是道教两部非常重要的经书,是道士必须诵习的经书。此外,《玉皇经》和《心印妙经》也是道教徒的日常功课之一。

道教南宗正一派虽然以符箓、斋醮、科仪为主,但北宋以后也主张三教一理,修炼内丹,出现了《悟真经》、《金丹四百字》等经典。道教北宗全真派更主张三教合一,炼气全神,明心见性,兼融释儒,以《道德经》、《孝经》和《般若心经》三家经典为主,提倡“孝谨纯一,敦厚朴素”。

教派

泰山上的一位道士(此图非道士正统服饰表现,正统道士服不是排扣旗装样式,而是交领汉装式样)

从修行方式上来说道教主要分为两个派别——符箓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张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后者主张炼金丹求仙,分外丹与内丹二脉。

道教的分派,一般认为是开始于宋、元。道教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有5个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灵宝派,正一派、净明派
全真道: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也有很多,如龙门派,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时创立,元朝以后逐渐衰微。
太一道:金朝时创立,元末以后逐渐衰微。
净明道:南宋时创建,明朝以后衰微

明朝以后,道教分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别,其他宗派全部归纳到这两个宗派之下。现在北京的白云观藏有《诸真宗派总簿》,所列道派共有86家,实际上只有80家。
正一道:正一道即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后更名为天师道,正一道。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荤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子孙庙”。
全真道:全真道兴盛於金元时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代表人物王重阳,丘处机。全真道讲求清修,其道士必须出家、吃素。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十方丛林”。

道教文化

道教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绘画、建筑、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化学、武术、天文学、地理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它对于华人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民俗、民族关系、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等各方面也有很深的影响。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道教中一些宗派都师徒相传一些武术和气功,例如武术中很出名的武当派,据说就是武当山上的许多道士传承的武术。道教的武术也和许多武术不同,讲究圆柔、后发制人,充分体现了道教的教理。其中像太极拳这样的简单武术套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健身活动。道教气功也是中国气功中的一大流派,全真道的修炼方法基本上就是气功,对气功的探索和发展,其贡献很大。

道教的养生术还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医学《黄帝内经》中经络学等方面内容。 此外,许多道教徒研习医术,对于中医学发展颇有贡献,如葛洪、陶弘景等人,于中医药皆有所建树。

道教的炼丹术对火药的发明有着重要的影响。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受道教影响很深,他曾经游历各地,求仙访道,甚至炼过丹、受过道箓,可以说是位虔诚的道教徒。这段经历给他的个性、诗歌创作乃至一生的际遇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李白受召入长安,受到唐玄宗等许多的道士和信仰道教朋友的推荐。寻仙过程中,他游遍五岳,给他带来大量的素材。他的诗歌中也常常出现“仙人”、“羽化”等意念。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虽然讲述的是佛教徒唐僧等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但全书中使用了大量道教专有的概念如心猿、意马、姹女、元神等,还构筑了一个以玉皇大帝为核心的道教神只、神官系统。书中也出现了很多道教人物和魔怪,不过多为反面角色。

而完全以道教为核心的最著名小说则要数《封神演义》了。书中讲述的商周战争,其实质就是道教的两个派别阐教和截教的斗争。书中出现的各色仙神和宝物等,也全属于道教系统。

道教与道家

「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历史来看,这两个词指称过很多不同的内容,也曾混为一谈;现在也仍然有人主张将二者等同起来。然而,如果将道家理解为由老子、庄子开创,并在魏晋被重新发明的哲学思想流派,将道教理解为於两汉逐渐形成,后又有若干发展分化的宗教,那麼,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要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演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演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

道教神学与道家思想的异同,确实一言难尽。试举一例:道教所谓长生不老,成仙通神,老、庄并未言及,也不能视为老、庄思想的合理的引申,甚至可以说,与自然之道亦不无悖逆。

道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

道教的理想世界不同于佛教的极乐世界,也不同于基督教的天堂。道教的理想世界有两种,一种是世俗的,一种是宗教的。世俗的理想世界在《太平经》中讲的很明白,希望世界成为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没有灾祸、没有战争。而宗教的理想世界则是“仙境”,道教追求得到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不同于其它宗教的是,道教并不认为人死后才能到达仙境,而是认为人的形体通过一些形式的锻炼可以长生不死,成仙以后也可以一样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里,作“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中去生活。但是由于达到成仙的境界非常不容易,因此后来才出现了“尸解”等方式。而且所说的仙境,大多数也是处于现实当中,例如所谓的“洞天福地”中很多就是中国一些风景秀丽的地方。

大多数的宗教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不死。也因此有许多养生的方法,例如气功等在道教得到了发扬。


精髓,与其它宗教的最大的区别,天大/地大/人大。

根据封神演义里叙述,阐教和截教同属于鸿钧老祖门下,所以说,阐教和截教是同属一门的。但两者修行的指导思想却截然相反。

阐教的主导思想是推动社会进步、强调社会道德、建立更加文明的人类社会。而截教的主导思想是保持自然形态、强调个人修行、漠视道德和生命。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自然而然产生了矛盾

道教,是一种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它在中国古代的影响仅次于佛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的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方法。

道教的称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许多人都曾经以“道”来称呼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甚至佛教都曾经由于各种原因自称或被认为是“道教”。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词,将先王之道和孔子的理论称为“道教”。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把“菩提”翻译成“道”,因此也被称为“道教”。而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五斗米道,自称为“道教”,取“以善道教化”之意。自此,其他各家为了以示区别,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称,而成为五斗米道的专称。

现在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法术仪式,功德成神,常见的后天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

教理和教义

道教从创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其中“道”和“德”作为基本的信仰。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从“道”演化而来的。而“德”则是“道”的体现。三清尊神则是“道”最初的人格化显现,也代表了宇宙创生的三个重要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三清化生出天地宇宙和自然诸神,这些称为先天尊神(天尊),乃道所演化,先天既与道体合一,而道法无远弗届充斥无边宇宙,故道教徒祝颂语常曰“无量天尊”,人类通过某些方式可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这些人称为后天神仙,最高修为者也可以达到天尊。

道教以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为教主,也就是老子。此外道教的至尊天神在历史上的不同宗派道经中还有其他说法,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灵宝天尊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为最高天神,最后,演变成三位一体的一炁化三清的神学理论。

道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天。认为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修炼方法: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诵经。

道教神学可以说是道家思想神秘化后的宗教学说,未必完全切合,其间异同,颇值玩味。然道教既祖称老、庄,尊崇《道德经》(老子)、《南华经》(庄子)等众多道家经典,毕竟吸收继承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内容。此外,它也受到了《易》以及阴阳家、儒家、佛教以及上古方仙道的影响。

历史

渊源

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于秦汉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遥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渐形成过程中,与当时正进入中国的佛教的互动(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以及道家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发展历程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后来所谓《太平经》)出世,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陵学道于蜀郡鹄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为道教正宗。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此阶段不仅中国内部道教有所发展,更藉由迁徙与文化交流发扬至亚洲其他各处。比方东晋末,五斗米道在中国南方发动起义失败后,卢循率部逃至越南交州。越南人李脱帮助卢循进攻交州府城,失败后自尽。这是道教传入越南最早的记载。另外,诸如韩国融入坛君神话的天道教或日本结合日照天神、崇仰天皇思想、祭祀神灵的神道教。不过,除越南道教尚存其道教本质外,韩国天道教或日本神道教就其宗教内容等,与道教已大相迳庭。

金朝时,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颇受信赖,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清代开始,满族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

近现代的道教

明清以后,道教基本已经停止了发展。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道教更是衰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执行,以前的一些道教的清规戒律由于和现行法律抵触而作废。1957年,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管理中国道教内部的事务。到文化大革命时期,道教同中国其他的宗教一样经受了一场浩劫。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道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惟信仰道教人口,并不普遍。

道教神仙

道教是一个多神教,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另外道教按照人间的秩序发展出了天庭及玉皇大帝和一系列官员,吸收了佛教的地狱和海中世界的概念,作为天庭的附属,也发展出了阎罗殿和水晶宫的一系列神仙官员,再加上地方神仙系列如四值功曹、山神、城隍、土地、灶王等。还吸收了众多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八仙等作为天庭秩序之外的“散仙”。所以道教的神仙众多,还随时可以吸收地方百姓创造的任何神仙以及崇拜的名人,如妈祖、关帝等都可以纳入道教的神仙系统。但一般宫观只供奉三清神像,其他的神可以建立自己的庙宇。

此外,道教认为人身也是一个小天地,因此人身上的各种器官,例如毛发、五官等等也都有神灵驻守,而且还有相应的修持方法。

戒律

道教戒律是一些约束道士思想言行的准则。道教的戒律依照不同的教派,有着不同的内容。一般说来,全真派的戒律严于符箓派。戒律的内容主要有不得杀生,不得喝酒吃肉,不得偷盗,不得邪淫等。戒律是教徒必须遵守的,而且必须有一个受戒仪式一名道士才能算作教徒。根据规则的严紧程度,戒律可以分成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根据节律的多少有“三戒”、“五戒”、“八戒”、“十戒”、“老君二十七戒”等。

除戒律外,还有道教清规,就是道士犯戒以后的处罚手段。具体条例派别不同则规定也不同。

道教的戒律,在吸取了佛教的一些内容和儒家三纲五常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内容。道教的清规戒律也是随时事的变化而变化的,当与政权的法律相冲突时,会进行适当的调整。

道术
道教的宗教活动十分庞杂,主要分两大类,道士的自身修行(称为道术)和道教仪式,内容包括道教经法、忏法、斋、醮、符咒、禁咒、隐遁、乘蹻、驱邪、伏魔、降妖、消灾、祈禳、房中术、神仙术、辟谷、风水堪舆、占卜等。

道士的自身修行成为道术,包括内丹,外丹,服食,房中等内容。外丹是指烧炼丹砂铅汞等矿物以及药物,制作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丹丸。现代科学认为这些丹药大多有毒,古人也有很多服食致死的例子,所以后来道教也认识到由于外丹服食和配制的方法较难掌握分寸,所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后世转向较为保险的内丹修炼。外丹也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先驱。

内丹则是指通过行气,导引,呼吸吐纳,在身体里炼丹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外丹和内丹的用语相同,但是所指代的含义完全不同,比如把人体比喻为烧炼丹丸的炉鼎,不过理论上还是具有相通性。古时炼丹术的传授大多师徒相承,口口相授,外人很难了解。

此外道教还有许多道术。例如内观、守静、存思、辟谷等多种。这些现代多归为气功。另外,全真道的道教徒许多都习武术。中医理论亦源自道教。

道教的仪式统称为“斋醮科仪”,斋是清洁的意思,醮是指祈祷,又称为道场。 道教祭祀神仙,由于认为神仙清静洁高,因此祭祀前需要沐浴更衣,不喝酒吃荤,进行斋戒。进行祭祀活动称为“醮”,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许多佛教的内容,名目繁多。道教认为通过这些仪式可以去灾求福。占卜也是道术的一部分,包括卜卦、抽签、测字等。此外,道教很有特色的是使用符、箓。符是用朱砂画在黄纸上的一些符号,道教认为可以用来治病,而箓则被认为可以驱使天神。另外道教认为口念禁咒可以治病驱使鬼神,赶走野兽。这些主要都是正一道的法术。

主要典籍

道教奉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为最重要的两部经典。另外,道教模仿佛教的大藏经创制了道藏,收集历代道家著作,不仅包括哲学和道家理论,而且包括炼丹、养生、治病、气功等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正统道藏》、《道藏辑要》、《万历续道藏》等,现仅存明代《正统道藏》流传,其它版本已失传,现存历代道教经典多收录於此。道教的经书数量非常庞大,各派的主要经典也各不相同。

《周易参同契》是最早的丹经,称为丹经之祖,此外《抱朴子》也是道教丹鼎派的基本经典。《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也是道教早期的主要经典。《黄庭经》和《上清大洞真经》则是上清经箓派的主要经典,茅山派也非常重之。《度人经》和《三皇文》则是灵宝派和三皇派的主要经典。《阴符经》和《常清静经》也是道教两部非常重要的经书,是道士必须诵习的经书。此外,《玉皇经》和《心印妙经》也是道教徒的日常功课之一。

道教南宗正一派虽然以符箓、斋醮、科仪为主,但北宋以后也主张三教一理,修炼内丹,出现了《悟真经》、《金丹四百字》等经典。道教北宗全真派更主张三教合一,炼气全神,明心见性,兼融释儒,以《道德经》、《孝经》和《般若心经》三家经典为主,提倡“孝谨纯一,敦厚朴素”。

教派

泰山上的一位道士(此图非道士正统服饰表现,正统道士服不是排扣旗装样式,而是交领汉装式样)

从修行方式上来说道教主要分为两个派别——符箓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张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后者主张炼金丹求仙,分外丹与内丹二脉。

道教的分派,一般认为是开始于宋、元。道教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有5个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灵宝派,正一派、净明派
全真道: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也有很多,如龙门派,遇仙派,南无派,随山派,嵛山派,华山派,清静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时创立,元朝以后逐渐衰微。
太一道:金朝时创立,元末以后逐渐衰微。
净明道:南宋时创建,明朝以后衰微

明朝以后,道教分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别,其他宗派全部归纳到这两个宗派之下。现在北京的白云观藏有《诸真宗派总簿》,所列道派共有86家,实际上只有80家。
正一道:正一道即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后更名为天师道,正一道。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荤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子孙庙”。
全真道:全真道兴盛於金元时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代表人物王重阳,丘处机。全真道讲求清修,其道士必须出家、吃素。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十方丛林”。

道教文化

道教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绘画、建筑、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化学、武术、天文学、地理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它对于华人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民俗、民族关系、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等各方面也有很深的影响。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道教中一些宗派都师徒相传一些武术和气功,例如武术中很出名的武当派,据说就是武当山上的许多道士传承的武术。道教的武术也和许多武术不同,讲究圆柔、后发制人,充分体现了道教的教理。其中像太极拳这样的简单武术套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健身活动。道教气功也是中国气功中的一大流派,全真道的修炼方法基本上就是气功,对气功的探索和发展,其贡献很大。

道教的养生术还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医学《黄帝内经》中经络学等方面内容。 此外,许多道教徒研习医术,对于中医学发展颇有贡献,如葛洪、陶弘景等人,于中医药皆有所建树。

道教的炼丹术对火药的发明有着重要的影响。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受道教影响很深,他曾经游历各地,求仙访道,甚至炼过丹、受过道箓,可以说是位虔诚的道教徒。这段经历给他的个性、诗歌创作乃至一生的际遇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李白受召入长安,受到唐玄宗等许多的道士和信仰道教朋友的推荐。寻仙过程中,他游遍五岳,给他带来大量的素材。他的诗歌中也常常出现“仙人”、“羽化”等意念。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虽然讲述的是佛教徒唐僧等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但全书中使用了大量道教专有的概念如心猿、意马、姹女、元神等,还构筑了一个以玉皇大帝为核心的道教神只、神官系统。书中也出现了很多道教人物和魔怪,不过多为反面角色。

而完全以道教为核心的最著名小说则要数《封神演义》了。书中讲述的商周战争,其实质就是道教的两个派别阐教和截教的斗争。书中出现的各色仙神和宝物等,也全属于道教系统。

道教与道家

「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历史来看,这两个词指称过很多不同的内容,也曾混为一谈;现在也仍然有人主张将二者等同起来。然而,如果将道家理解为由老子、庄子开创,并在魏晋被重新发明的哲学思想流派,将道教理解为於两汉逐渐形成,后又有若干发展分化的宗教,那麼,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要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演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演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

道教神学与道家思想的异同,确实一言难尽。试举一例:道教所谓长生不老,成仙通神,老、庄并未言及,也不能视为老、庄思想的合理的引申,甚至可以说,与自然之道亦不无悖逆。

道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

道教的理想世界不同于佛教的极乐世界,也不同于基督教的天堂。道教的理想世界有两种,一种是世俗的,一种是宗教的。世俗的理想世界在《太平经》中讲的很明白,希望世界成为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没有灾祸、没有战争。而宗教的理想世界则是“仙境”,道教追求得到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不同于其它宗教的是,道教并不认为人死后才能到达仙境,而是认为人的形体通过一些形式的锻炼可以长生不死,成仙以后也可以一样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里,作“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中去生活。但是由于达到成仙的境界非常不容易,因此后来才出现了“尸解”等方式。而且所说的仙境,大多数也是处于现实当中,例如所谓的“洞天福地”中很多就是中国一些风景秀丽的地方。

大多数的宗教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不死。也因此有许多养生的方法,例如气功等在道教得到了发扬。

许多宗教都认为人的寿命是不能改变的,然而道教去不这样认为,有一句话“我命在我,不在于天”就是出自道教的《西升经》。另外,道教作为一个多神教,相信万物有灵,甚至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有神灵。

对,道法自然,行云流水

我觉得你可以去中国道教协会网去看看
那很详细的

晕那, 楼主问的太大了吧!
先读一读<老子>吧, 那是道教精典.


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传统文化与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资源,它包括了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教育则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价值观等方式,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基督教与希伯来文化的关系
从起源上来看,基督教和希伯来文化之间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简单地说,它们之间是一种母子关系或者亲体关系,也就是说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脱颖而出的。但是,当基督教摆脱了犹太人狭隘的民族主义藩篱,逐渐成为罗马人和广义的外邦人的宗教后,它就开始与犹太教相分离,而且培养出一种“不认自己的...

中国佛道两教的文化有什么相似性和差异性?300分求解 请大家多说几句...
在中国佛道两教的文化有什么相似性和差异性?3Q长篇大论者再送50分...多点字数详细些啦谢谢各位了我是为了写论文过来搜集下大家的见解...都侃侃啊呵呵... 在中国 佛 道 两教的文化有什么相似性和差异性?3Q长篇大论者 再送50分...多点字数 详细些啦 谢谢各位了 我是为了写论文 过来搜集下大家的见解......

宗教是如何定义古代文化的?
如果我们思考一下宗教对古代文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宗教(源自拉丁语Religio,根据西塞罗的说法,意思是“克制”;或者,更可能是“religem”,意思是“尊重神圣的东西”)是一种围绕或导致一种超脱的精神体验的有组织的信仰和实践体系。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种文化没有实践过某种形式的宗教。在古代,宗教与现在...

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家长可以怎么教育孩子这方面的知识?
其中,学前儿童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规律进行,必须适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一点在我国的传统家教文化中也有所体现。孔子提出了“欲速则不达”。孩子的气质、性格、兴趣等个性特征各有不同,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要因人而异。孔子在春秋时期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做传统文化的教育,...

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作者简介
以下是关于基督教思想文化演进的专家介绍:赵林,这位杰出的学者,出生于1954年,北京人,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资深教授,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他的学术生涯主要集中在西方宗教哲学和基督教思想史的研究领域。赵林先生的学术成果丰硕,已经出版了包括《黑格尔的宗教哲学》和《西方宗教文化》...

傩文化的道教渊源
傩戏孕育于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明显地受到巫、道、儒、释宗教思想的影响,就南方而言,特别是云、贵、川、渝,受道教影响最深,主要表现在傩坛掌坛师的道士化,傩坛神系的道教化和傩坛科仪的斋醮化等方面。傩坛掌坛师的道士化。傩坛掌坛师,他们大多自认为属于道门。他们说:“我们就是老君教,...

哪些国家的文化最有特色?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如儒家文化、中医药文化、传统艺术(书法、绘画、戏曲等)、独特的饮食文化(八大菜系)等。印度:神秘而丰富的宗教文化(印度教等)、绚丽多彩的舞蹈和音乐、独特的服饰和建筑风格。日本:其武士道精神、茶道、动漫文化、传统建筑(如神社)等都很有特色。意大利:以古...

禅宗文化的简况
从此,产生了一大批中国本土的高僧,像智者大师、善导大师、六祖惠能、南岳怀让、石头希迁、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法门龙象,灿若群星,薪火相传,续佛慧命,共同参与创造了中国化的佛教,也为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禅宗是中国佛教中一个重要、有特色的宗派,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紧密。赵朴老...

谈谈儒释道三教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儒、释、道。“三教合一”对中国的文化和文明起了推动作用。“三教合一论”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朱元璋对儒、释、道三教的作用都有着较深的认识,对儒、释、道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三教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在其三教合一的政策体系内,他以儒教为主,以佛、道二教为辅,将三...

思明区18739945474: 道教文化 - 搜狗百科
芮琪西迪: 1、什么是道教: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

思明区18739945474: 道教文化内涵是什么? -
芮琪西迪: 道教是以老子的道为根本信仰,以神仙思想为核心信仰,并以“道”和“德”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求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它以生为乐,重生贵术,追求长生久视.它包罗万象,内容丰富,以敬天祀祖、修道立德、教人向善、健康生命...

思明区18739945474: ***次数:9999999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道教文化:道教?
芮琪西迪: 1、“道家三清”是指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三清为道家哲... 云: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也.”作为道教尊神,是伴随着道教三洞经书说逐步...

思明区18739945474: 道教教义和思想文化 -
芮琪西迪: 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主.发源最早,始於轩辕黄帝,为中国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基信仰是“道”,故称道教.尊奉《老子》一书为《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道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

思明区18739945474: 道教的创始人是谁?
芮琪西迪: 1、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2、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3、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

思明区18739945474: ...形成道教.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据报道:2004年6月5日,由中国道教协会等主办,四川大学等承办的全国首次... -
芮琪西迪:[答案] ①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作《道德经》等.②成都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青龙山相传是道教发源地.③从经济的促进、知名度的提高、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等方面回答均可,不必求全.

思明区18739945474: 什么是道家文化 -
芮琪西迪: ■ 我想说的是:道家文化包括哪些. 一、古代中医.当然了,现代中医源于古代中医. 二、风水方术.类似于现代环境学、环境规划学. 三、武术. 四、老子李耳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哲学;庄子庄周的《南华经》思想以及文学风格. 五、中国古代科技史,可以说就是道家弟子的制器用仪史. 六、道教的教典;道教的观宇;道教的宗教仪式.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一棵烂了根的大树.

思明区18739945474: 道教简介 -
芮琪西迪: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

思明区18739945474: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是什么呢? -
芮琪西迪: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