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特殊语言现象指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卞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什么是语言现象~

:《文言文语言现象入门》免费教学案
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

例如:黑板上

4、“的”字短语

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

5、复指短语

例如:司机老王

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

例如:调查研究

2、偏正式(状语+动词)

例如:立即动身

3、动宾式:

例如:挖地道

4、动补式

例如:变得更美丽

5、连动式

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

6、兼语式

例如:请你参加(“你” 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

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

例如:坚韧和刚强

2、偏正式

例如:非常生动

3、形补:漂亮极了

D、主谓短语

例如:春天来了

E、介宾短语

介词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表方向,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对象等。一般充当状语或补语。

例如: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补语)

我们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坐着(状语)

F、固定短语

包括:主要是成语

二课时

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过程:

一、展示例子,思考

在现代汉语中,

1、名词能否做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充当。

2、名词能否做状语?一般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

3、形容词动词能否做主语、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

4、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一般是由及物动词充当

请看例句:二月草已( )

请分析成分。空处应是谓语,必由动词充当。空处是“芽”,今天看,是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发芽。

明确:处在这个位置上,得有这个词性。语言环境决定词性。

二、明确几个规则:

1、分析句子成分可判断词类活用。

2、名、形、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具备了使动、意动的条件。

3、名词直接作状语,翻译为介宾短语。

4、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怎么样”“以······为”“把······当作”

三、活用原因

古代汉语实词不丰富,句法不严格,分工不细,不明。

思考下面的句子,看那些词性变化了,为什么?

1、名词活用

(1)活用为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学习文言文必须了解古汉语中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兼词”就是一种。所谓兼词,就是一个单音节词由两个字快读而合成,同时兼有两种词性,常见的有“诸”、“盍”、“叵”、“耳”等。【诸】用在句中,有时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于”是介词。例如: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一一把土石投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②穆公访诸蹇叔。(《肴之战》)—一秦穆公就这件事向蹇叔征求意见。以上两例中的“诸”都是“之于”的合音,例句①中的“之”代“土石”,“于”作介词“到”讲;例句②的“之”代秦师袭郑这件事,“于”是介词,作“向”讲。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疑问语气词。例如:③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王曾把爱好音乐的事告诉给庄子,有这回事吗?”④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昭公八年》)——“听说高强要用兵攻打你,你听到这件事了吗?””上面两句中的“诸”都在句末,肯定是“之乎”的合音,“之”代前半句所说的事,“乎”是疑问浯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盍】“盍”(hé)是“何不”的合音,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作“为什么”、“怎么”讲;“不”是否定副词。例如:①“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为什么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②“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史记·楚世家》)——伍奢有两个儿子,不杀掉的话,就要成为楚国的祸患,为什么不用免他父亲罪的办法召唤他们来?”要注意的是,“盍”后面如果紧跟“不”字,则“盍”相当于“何”,就不是合音词了。如:“盍不出从乎?”(《管子·戒篇》)”——“为什么不跟着出去呢?”【叵】“叵”(pǒ)是“不可”的合音词,表示否定,多用于贬义。例如:①“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新唐书·尹情传》)一—“我学生很多,尹子不可推测啊!”②居心叵测。(成语)——存心险恶,不可推测。“叵”:—般用在“测”字前,“叵测”即不可推测。早期白话中还有“叵耐”一词,意为“不可容忍”。如“叵耐这厮无礼”等。【耳】“耳”是“而已”的合音词,意为“罢了”,表限制语气。例如:①“盖向来不过笼络耳。”(《谭嗣同》)——原来他一向不过是笼络(慰帅)罢了。”②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采草药》)——八月茎叶还没有枯死,采药的人容易辨认罢了。要注意,“耳”还可表肯定语气,可不译。如: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察今》)——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在这件事情上。)④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焉:从这里面。)⑤不复出焉。(焉:从这里。)要注意,“焉”除兼词以外,还有比较复杂意义和用法。

  “兼词”是一种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所谓兼词,就是一个单音节词由两个字快读而合成,同时兼有两个字的字义,。见的有“诸”、“盍”、“叵”、“耳”等。
  【诸】用在句中,有时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于”是介词。
  例如: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投诸 = 投之于
  【诸】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疑问语气词。
  例如: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有诸 = 有之乎?
  【盍】“盍”是“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为什么”、“怎么”;“不”是否定副词。例如:“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史记·楚世家》)
  【叵】“叵”(pǒ)是“不可”的合音词,表示否定,多用于贬义。
  例如:“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新唐书·尹情传》)
  【耳】“耳”是“而已”的合音词,意为“罢了”,表限制语气.。
  例如:“盖向来不过笼络耳.”(《谭嗣同》)
  【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文言文妆语前置句例句
中学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及物动词+宾语(名词性语言单位)=动宾短语,及物动词与后面的宾语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可是,在文言文中,时有将宾语放在动词前面的语言现象,即“宾语前置”.现将常见的几种类型归纳于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常见的疑问...

如何学好文言文
、“那些”、“其中的”,如: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x0d\\x0a④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揣测、期待、命令等语气。如:其孰能讥之乎?“其”字表示的就是一种反问语气。\\x0d\\x0a第三,古今结合,中外对照,在联系中学习。通过对古今中外语言现象的广泛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主谓式文言文
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是语文学习之必需,更是学习古汉语尤其是解决古汉语中特殊语言现象的钥匙。只有掌握了这把钥匙才能灵活解决古汉语问题。 5. 急求~~关于文言文 之 主谓间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四、介宾短...

初一考试中文言文怎么做
在文言字词的认读中,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比如,文言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义,由于时代的发展,在现代汉语中发生了变化,认读时要注意这些词的古今词义差别...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的考察在 “ 难易程度上 ” 应属于 “ 易 ” 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 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 能正确...

解读文言文
1、文言文的分析一般就是关键字词的翻译,还有名词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句式。 2、分析文言文还必须能根据上下 *** 出确切恰当的解释,是读懂文言文、弄通文意最重要的一步。 3、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备考中应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假借义等语言现象。只有掌握了这些古汉语知识...

文言文解读
2、分析文言文还必须能根据上下 *** 出确切恰当的解释,是读懂文言文、弄通文意最重要的一步。 3、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备考中应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假借义等语言现象。只有掌握了这些古汉语知识,才能对文言文中一些语言现象做出正确的理解,也才能准确的翻译出一篇文言文。平时在多读...

《学弈》这篇课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解。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语文文言文中的知识!
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如: (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 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 ...

文言文分析
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文言(语言形式)详细资料大全
“白话”是与“文言”相对的语言形式,简单理解就是:文言即文雅的口语表达形式,白话即平常的口语表达形式。“白话”追求直白易明,适用性是全体的,平常的使用更方便。白话不仅是“写”的,也是“说”的。写出来是“语体文”,说出来是“文体语”,写和说的统一就是“言文一致”。白话跟白话文是汉族与全民族和中国...

咸阳市17291727415: 文言文中的特殊语言现象指的是什么 -
钱鲍复方: “兼词”是一种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所谓兼词,就是一个单音节词由两个字快读而合成,同时兼有两个字的字义,.见的有“诸”、“盍”、“叵”、“耳”等. 【诸】用在句中,有时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于”是...

咸阳市17291727415: 文言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特殊文言现象指,如 通假字,多义字==你帮我找 15个单个也快点啊 -
钱鲍复方:[答案] 比如: 又数刀弊之 的刀 名词表动词

咸阳市17291727415: 文言文中什么是语言现象 -
钱鲍复方: :《文言文语言现象入门》免费教学案 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例如:黑板上4、“的”字短语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5、复指短语例如:司机老王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1、并列式例如:调查研究2、偏正式(状语+动词...

咸阳市17291727415: 文言文的六大文言现象都有什么?我只知道有通假字和古今异议我这是假期作业,实在是搞不懂啊 -
钱鲍复方:[答案] 文言文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一、古今异义[1]1、基本词:这类词古今词义没有什么变化,容易理解.如人、马、日、月、山、水等. 2、一般词(这是记忆的重点)(1)...

咸阳市17291727415: 文言文<狼>中的特殊文言现象 -
钱鲍复方: 比如: 又数刀弊之 的刀 名词表动词

咸阳市17291727415: 文言文中什么是语言现象
钱鲍复方: 字:通假字,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句:文言句式(判断、省略、被动、倒装),使动、意动用法.

咸阳市17291727415: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指的是什么? -
钱鲍复方: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指的是与现代汉语语序不一致,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是倒装的一类句子.除了楼上所说题目里面出现的宾语前置,还有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

咸阳市17291727415: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
钱鲍复方: "使人遗赵王书",这种句式在文言文中比较特殊,应该叫"补语前置句",其中还省略了介词"于”,把介宾短语"于赵王”提到了宾语"书"之前,正常顺序应该是"使人遗书于赵王”. 译成:派人送文书给赵王或派人给赵王送一封文书.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咸阳市17291727415: 文言文中四种特殊句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
钱鲍复方: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他们的特点分别为: 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2,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

咸阳市17291727415: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的译文?特殊文言现象有哪些? -
钱鲍复方: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我解开衣服打算睡觉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坐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样空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