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的来源掌故

作者&投稿:归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搜集下列词语的来源掌故~

知音——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汗青——①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才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②史册。 桃李——①桃花与李花: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②《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后因以“桃李”比喻所栽培的门生或所教的学生:桃李盈�门|桃李满天下|桃李门墙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年近~。孩提——〈书〉儿童;幼儿。桃园——1.桃树园。 2.春秋晋园名。 3.地名。即桃林。 4.指晋陶潜《桃花源记》中之桃源。 5.指桃园结义。铜臭——.铜钱的臭气。原用来讥讽用钱买官或豪富者。后常用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泰山——岳父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三不知——原意是对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局不清楚。后指装糊涂。也引申为意料不到或很突然。 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一言堂——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刘海儿——妇女或儿童额前垂覆的短发:一排刘海微微有些儿卷曲

  1.古稀:
  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自杜甫诗《曲江二首》:“人生七十古来稀。”
  2.孩提:
  孩提之童。——《孟子·尽心》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3.铜臭:
  根据《后汉书·崔烈传》记载:东汉时,一名叫崔烈的人,用500串铜钱买了个相当于丞相的司徒官职。由于司徒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是掌握军政大权、辅助皇帝的最高长官,所以,人们虽对崔烈的丑行议论纷纷,但当着他的面谁也不敢谈及此事。
  一天崔烈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意思是说,人们对我当上三公有何议论。崔钧据实相告:“论者嫌其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
  4.泰山:
  此称谓都与泰山的“封禅”有关。
  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二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丞相张说担任封禅使,顺便把他的女婿郑镒也带去了。按旧例,有幸随皇帝参加封禅者,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级。郑镒本是九品官,张说利用职权,一下子把他连升四级。唐玄宗在宴会上看到郑镒突然穿上五品官穿的浅绯色官服,觉得奇怪,便去问他。郑镒支支吾吾,不好回。这时,擅长讽刺的宫廷艺人黄醮绿嫠回答说:“此泰山之力也!”妙语双关,唐玄宗心照不宣,事情就这样混过去了。后人因此称妻父为“泰山”。
  因为泰山又称东岳,是五岳之长,所以又转而把妻父称做“岳”、“岳翁”、“岳父”、“岳丈”等。据文献记载,这种称谓大致始自宋代。妻母则称做“岳母”,在书面文献中,后来也有称做“泰水”的。
  由此可见,“泰山”称谓的出现是来自亲属关系中政治利益的关联。
  5 “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英语里专门有“SCAPE-GOAT”(替罪羊) 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10、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6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 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7 原指东路上的主人,春秋时晋秦合兵围郑,郑文公使烛之武说秦穆公,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 宋·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9 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出处 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要设法制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不民主现象。
  10、“刘海儿”亦作“刘海儿发”。相传有一位唐代的仙童名叫刘海 (见安徽凤阳府志)。在民间传说中,刘海前额总是覆盖 (垂下)一列整齐的短发,模样童稚、可爱。为此,画家画仙童肖像,便以刘海为样,前额垂著短发,骑在蟾蜍上,手舞一串钱。而后,小孩或妇女额上留的短发,便称为“刘海”。
  11 乔迁——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从深谷中迁到高树上。后以“乔迁”比喻地位升高,也用于贺人搬往新居: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今日你家乔迁之喜,理当祝贺。
  12 问津——①询问渡口;问路: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②寻访探求:后遂无问津者|寻师讲道,结友问津。
  ③探询情况:不敢问�津|无人问津。

  13 推敲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载:唐人贾岛做诗,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起初“敲”字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用手做推、敲的动作,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就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后以“推敲”比喻反覆斟酌、考虑。
  14 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5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16 下榻——1.后汉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之。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蕃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穉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陈蕃传》及《徐穉传》。后遂谓礼遇宾客为"下榻"。
  2.寄居;住宿。
  17 蛊惑——毒害;迷惑:~人心。也作鼓惑。
  18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做谦辞)
  19 端倪——①事情的眉目;头绪;边际:略有~ㄧ莫测~ㄧ~渐显。
  ②指推测事物的始末:千变万化,不可~。
  20 狼藉——狼藉(-jí) : 也作“狼籍”。①纵横散乱:杯盘狼藉|狼藉家书卧满床。
  ②比喻破败、糟糕:声名狼藉。
  21 雷同——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旧说打雷时,许多东西都同时响应)。
  22 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后指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墨守成规。
  23 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这个故事写的是真人真事,不是~的。
  24 拍马——.比喻谄媚奉承。
  25 屠龙——①《庄子·列御寇》:“朱�b045�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后因以指高超的技艺或高超而无用的技艺。
  ②比喻跟强敌作英勇斗争:椰林匕首敢屠龙。
  26 斧正——〈书〉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也作斧政。
  27 削正——.请人指正诗文的敬词。
  28 抱佛脚——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29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种口实为借口来索取财物。
  30 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岳飞被冤杀的罪名。
  31 破天荒 ——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怎么可能一句话说请!

知音: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知音: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全篇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终身不再弹。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在一次回乡途经汉水,鼓琴时遇到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见,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约时,子期已病故。伯牙于坟前祭拜后,摔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据《琴操》、《乐府解题》记载: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某天,成连对伯牙说:“我能教你弹琴而不能教你移情,我有一位叫万子春老师,住在东海的蓬莱山上,他善于弹琴也善于移情,我们一起去拜访他。”伯牙当然乐意,于是他们就一起去东海。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汗青:
那时古人记事要用“竹简”,亦即用上好的竹自记写镌刻事情和文章,此一片片的竹即称“竹简”。竹简的制作并不简单,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此“青竹”指绿色之竹),称其为“青”;然后,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方面也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
从出土的古代竹简来看,长的竹简常用于书写儒家经典;短的竹简常用其记载诸子事迹及史传。因此“汗青”代称竹简再演变,人们便地一步又将其代称竹简所记载的“史册”了。
“史册”与“汗青”是同义词,当然可以通用。不过,在正式谈论历史记载意思的时候,还是多用“史册”。在诗词中,因平仄或是押韵以及亮音的需要,常有人喜用“汗青”。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就有家喻户晓的名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桃李:
一.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象种树一样,应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
简子用比喻批评子质培养人才不当。故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提拔培养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因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就被誉为:“桃李满天下”了。
二.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栖 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黎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古稀:
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孩提:
孩提: 2~3岁的儿童。幼儿时期.
孩提之童。——《孟子·尽心》
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铜臭:
根据《后汉书·崔烈传》记载:东汉时,一名叫崔烈的人,用500串铜钱买了个相当于丞相的司徒官职。由于司徒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是掌握军政大权、辅助皇帝的最高长官,所以,人们虽对崔烈的丑行议论纷纷,但当着他的面谁也不敢谈及此事。
一天崔烈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意思是说,人们对我当上三公有何议论。崔钧据实相告:“论者嫌其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

泰山:
唐明皇要封禅泰山,命张说为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官。按照老规矩,封禅以后,自三公以下都能迁升一级。只有郑镒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赐绯服。唐明皇看到郑镒一下子升了几级,感到很奇怪,就询问原因,郑镒一时无话可答。这时黄幡绰又来调侃,他说:“这是因为靠了泰山之力”。 “泰山”一语双关,既指封禅一事,又指岳父,因为中国向来有称岳父为“泰山”的。

替罪羊:
“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英语里专门有“SCAPE-GOAT”(替罪羊)一词。世界各地都习惯于用“替罪羊”一词,比喻代人受过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献祭上帝的牺牲,还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人类“替罪”

一字师: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三不知:
“三不知”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坐大,就派大夫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东道主
春秋早期,晋国发生内讧,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难流亡各国。公元前637年,重耳途经郑国受辱。后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于是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以报复当年的无礼之举。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九月十三日,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向老臣烛之武请教,设法解围。当夜,烛之武乘着天黑叫人用粗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下会见秦穆公。
晋国和秦国是两个大国,他们之间本不和谐,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他们的矛盾,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在这里烛之武一方面陈述了秦帮晋攻打赵国的害处,揭露了晋国几代国君的贪婪本性和背信弃义,一方面说明了保留郑国的好处,郑国在东面不仅可以遏制住晋国的发展,使晋不能成为最大强国,无法与秦抗衡,还可以成为秦国向东来的东道主,向秦国出使的官员提供方便,所以秦穆公很高兴,单方面与郑国订立了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率军回国,晋文公无奈,也只得退兵了。

安乐窝:
宋·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一言堂:
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要设法制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不民主现象。”

刘海儿:
刘海儿的来历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
“刘海儿”亦作“刘海儿发”。相传有一位唐代的仙童名叫刘海 (见安徽凤阳府志)。在民间传说中,刘海前额总是覆盖 (垂下)一列整齐的短发,模样童稚、可爱。为此,画家画仙童肖像,便以刘海为样,前额垂著短发,骑在蟾蜍上,手舞一串钱。而后,小孩或妇女额上留的短发,便称为“刘海”。清朝王韬《淞滨琐话》:“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只髻簪花,如世间所绘刘海状。”清朝李伯元的《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剪刘海,下面散腿。”许多人未经考证,不知道“刘海”的来历,经常写成“留海”或“浏海”。是错误的。另外,“刘海”只有孩童和妇女才留。时下一些年轻男士装酷,故意让几绺头发垂于额前,那不能称作“刘海”。只能说是垂在额前的头发!
第二种:
人们把女子或儿童垂在前额整齐的短发成为“刘海”。古时候,女孩子15岁时便盘发插笄(簪子)表示成年。男孩子则于15岁时束发为髻,到20岁时在行表示成年的“冠礼”(戴冠)。在未成年之前,小孩子的头发都是自然下垂的,所以人们用“垂髫”、“髫年”代指儿童或童年。但男女幼童所留的头发又是有区别的:男孩子留的是额上左右两角的胎发,称之为“兆”;女孩子留的是垂于额头中央的胎发,叫做“髦”。这种孩童时代所留的头发,统称为“留孩发”。而女子待到成年以后,有时从打扮考虑,依旧让额头上的头发自然下垂(“时髦”之说就由此而来)。到了唐代,民间出现了“刘海戏金蟾”的传说故事。由于“刘海”与“留孩”古时发音完全相同,“留孩”又本为口语俗称,故书面文字就写作“刘海”。
第三种:
传说在武则天执政之时,某日破获了一个策划宫廷政变的集团。在这些谋杀者的名单中竟然有上官婉儿的名字。武则天不由得大怒,立即将上官婉儿召来行黥刑(一种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的刑罚)。武则天非常气愤地呵斥道:“昔日你的祖父(上官仪)结党谋反,被打入天牢,我念你才华出众才重用你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将仇报,竟欲谋杀于我,真是气死我了!”上官婉儿听了坦然一笑:“陛下可曾记得奴婢三次挡驾之事么?”武则天细想一下,是有几次传旨御花园摆宴,临起驾时都被上官婉儿呈奏转驾回宫,便微微颔首承认确有此事。上官婉儿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园已经是危机四伏?当时我参加谋反,正是为了暗中保护您呀!”一席话说的武则天哑口无言,深悔错怪了上官婉儿。怎奈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还要照旧执行,不过行刑时改用朱砂在额前刺梅花一朵。上官婉儿本来就颇具姿色,刚刚刺上去的那朵小巧玲珑的红梅花,恰置两道娥眉的正上方,犹如二龙戏珠,煞是好看。但这终究是个耻辱――罪犯的标记。聪明的上官婉儿就从额顶梳下一缕青丝,它刚好遮住那个朱砂记号,并称之为“刘海”。宫中妃嫔们看了,觉得竟比头发全部向后梳要秀美得多,显得楚楚动人。于是纷纷仿效,直至如今。

太累了,先这些把

1、知音: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2、“汗青”是史册的意思,。“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就有家喻户晓的名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桃李: 一.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象种树一样,应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
二.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栖 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黎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4、古稀: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5、孩提:出自“孩提之童。”——《孟子·尽心》
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6、桃园:出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7、铜臭: 根据《后汉书·崔烈传》记载:东汉时,一名叫崔烈的人,用500串铜钱买了个相当于丞相的司徒官职。由于司徒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是掌握军政大权、辅助皇帝的最高长官,所以,人们虽对崔烈的丑行议论纷纷,但当着他的面谁也不敢谈及此事。
一天崔烈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意思是说,人们对我当上三公有何议论。崔钧据实相告:“论者嫌其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
古时有个做官的人,整天花天酒地在妓院里无所事事。一次他拿起一枚铜钱放在鼻边,说道“铜钱的味道好香啊!”旁边的徐娘看不惯便说“铜乳之臭,不屑一顾。”那个人听见便让人将徐娘打死。这就是铜臭的来由。

8、泰山:语出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唐明皇要封禅泰山,命张说为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官。按照老规矩,封禅以后,自三公以下都能迁升一级。只有郑镒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赐绯服。唐明皇看到郑镒一下子升了几级,感到很奇怪,就询问原因,郑镒一时无话可答。这时黄幡绰又来调侃,他说:“这是因为靠了泰山之力”。 “泰山”一语双关,既指封禅一事,又指岳父,因为中国向来有称岳父为“泰山”的。

9、 替罪羊:“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英语里专门有“SCAPE-GOAT”(替罪羊)一词。世界各地都习惯于用“替罪羊”一词,比喻代人受过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献祭上帝的牺牲,还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人类“替罪”。

10、一字师: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11、“三不知”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坐大,就派大夫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12、东道主: 亦称“东道主人”,原指东路上的主人,春秋时晋秦合兵围郑,郑文公使烛之武说秦穆公,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事见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郑国在秦国东面,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

13、安乐窝:【出自】:宋·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14、一言堂:【出自】: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要设法制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不民主现象。”
15、刘海儿:刘海儿”亦作“刘海儿发”。相传有一位唐代的仙童名叫刘海 (见安徽凤阳府志)。在民间传说中,刘海前额总是覆盖 (垂下)一列整齐的短发,模样童稚、可爱。为此,画家画仙童肖像,便以刘海为样,前额垂著短发,骑在蟾蜍上,手舞一串钱。而后,小孩或妇女额上留的短发,便称为“刘海”。

16、乔迁: 解 释 乔迁: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祝贺用语, 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
出 处 《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17、问津: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18、推敲: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应换成“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19、点睛: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每次)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认为)诞,因(因此)点其一。须臾(过了一会),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都)在。

20、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多用“断肠”、“肠断”、“肝肠寸断”。传说东晋时有个姓桓的大官到蜀地去,船在三峡航行,手下有人捉到一只小猿,母猿沿岸哀叫,跟着船走了数百里还不肯离去,后来跳到了船上,气绝而死。剖开它的肚子,只见肠已裂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某知道此等情景后,内心十分不忍,命令把这个手下人革取不用。从此,形容悲痛到极点就用肠断或者断肠了。

21、下榻:《后汉书·陈藩列传》记载:东汉时,南昌有位太守叫陈蕃,他为人正直,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当时南昌有个人叫徐稚,字孺子,家里虽清贫,但他从不羡慕富贵,由于他品德好,学问深,所以很有名望,地方上也多次向官府举荐他。尽管这样,徐稚仍安于清苦的生活,官府召他任职,他也总是坚辞不就,当地一些人称他为“南州高士”。陈蕃听说徐稚的情况后,十分重视,诚恳地请他相见,听取他的意见。徐稚来时,陈蕃热情相待,并在家里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相当现在的床)。徐稚一来,他就把榻放下来,让徐稚住宿,以便作长夜之谈;徐稚一走,这张榻就悬挂起来。这样,人们就把陈蕃的这一做法称为“下榻”,后人就把留客住宿叫做“下榻”。多用于外交往来,只适用于书面不适用于口语。

22、蛊惑:出处:1,白居易《新乐府.古家狐》:“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23、斗胆:1. 大胆,多形容胆气豪壮。语出《三国志·蜀志·姜维传》“杀 会 及 维 ”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魏晋世语》:“ 维 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24、端倪:1.头绪;迹象。《庄子·大宗师》:“反覆终始,不知端倪。”
25、狼藉:亦作“ 狼籍 ”。 1.纵横散乱貌。《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
26、雷同:我国古时有一种说法,打雷时万物都同时响应。《礼记·曲礼》说:“毋剿说,毋雷同。”汉代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意思是说,打雷时万物都有回声,但人应该用自己的心去判断其是非,不要取他人之说以为己语,像万物闻雷声惧怕而回应那样。因而,“雷同”还有“随声附和”之义。后来,雷同被人引入文学中来,便有了今天的意思。

27、斟酌:《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28、墨守:【释义】:战国时墨子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后指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墨守成规。
29、 杜撰:宋 王茂 《野客丛书·杜撰》:“ 杜默 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然仆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说,杜之云者,犹言假耳。”
30、拍马:另外蒙古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夸他的马好。一方面是蒙古人对马钟爱有加,另一方面马也是他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夸他的马就等于是夸他。
下级见到了上司,往往要对上司的马夸赞几句,一边拍着上司的马背一边用尽天下最美的词夸赞这匹马,什么“膘肥体壮”,什么“鬃长毛亮”,什么“追风赶月”,什么“踏雪无痕”……总之是要把上司的马夸成是宝马良驹。后来,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这是因为夸赞的话是不一样的,而拍马的动作是一样的。
31、屠龙:就是杀龙。
32、斧正:《庄子·徐无鬼》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垩指白色粘土,斤指斧头,斫即砍。)
33、削正:削正——.请人指正诗文的敬词。 在书写文章中,人们常常把请别人改正自己作品,称之为“削正”,文章在定稿后,称之为“杀青”。其实,这两个词虽常用,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两词的来历。在收藏几件青铜器的过程中,我竟意外了解到了这两个词的典故。
34、抱佛脚:唐 孟郊 《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即黄庭经)。”谓年老方信佛,求佛保佑。后因称事前无准备而临事慌忙应付为抱佛脚。

35敲竹杠:敲竹杠,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
36、莫须有:莫须有,就是秦桧在下岳飞狱的时候,人家问他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他就说莫须有,意识就是大概有吧的意思,你说文学作品就可能是岳飞传了。

37、破天荒: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

知音——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汗青——①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才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②史册。 桃李——①桃花与李花: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②《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后因以“桃李”比喻所栽培的门生或所教的学生:桃李盈�门|桃李满天下|桃李门墙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年近~。孩提——〈书〉儿童;幼儿。桃园——1.桃树园。 2.春秋晋园名。 3.地名。即桃林。 4.指晋陶潜《桃花源记》中之桃源。 5.指桃园结义。铜臭——.铜钱的臭气。原用来讥讽用钱买官或豪富者。后常用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泰山——岳父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三不知——原意是对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局不清楚。后指装糊涂。也引申为意料不到或很突然。 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一言堂——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刘海儿——妇女或儿童额前垂覆的短发:一排刘海微微有些儿卷曲

知音——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汗青——①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才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②史册。 桃李——①桃花与李花: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②《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后因以“桃李”比喻所栽培的门生或所教的学生:桃李盈�门|桃李满天下|桃李门墙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年近~。孩提——〈书〉儿童;幼儿。桃园——1.桃树园。 2.春秋晋园名。 3.地名。即桃林。 4.指晋陶潜《桃花源记》中之桃源。 5.指桃园结义。铜臭——.铜钱的臭气。原用来讥讽用钱买官或豪富者。后常用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泰山——岳父替乔迁——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从深谷中迁到高树上。后以“乔迁”比喻地位升高,也用于贺人搬往新居: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今日你家乔迁之喜,理当祝贺。 问津——①询问渡口;问路: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②寻访探求:后遂无问津者|寻师讲道,结友问津。 ③探询情况:不敢问�津|无人问津。 检举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09 13:36
推敲—《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载:唐人贾岛做诗,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起初“敲”字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用手做推、敲的动作,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就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后以“推敲”比喻反覆斟酌、考虑。 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下榻——1.后汉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之。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蕃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穉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陈蕃传》及《徐穉传》。后遂谓礼遇宾客为"下榻"。 2.寄居;住宿。蛊惑——毒害;迷惑:~人心。也作鼓惑。斗胆——形容大胆(多用做谦辞)端倪——①事情的眉目;头绪;边际:略有~ㄧ莫测~ㄧ~渐显。 ②指推测事物的始末:千变万化,不可~。 狼藉——狼藉(-jí) : 也作“狼籍”。①纵横散乱:杯盘狼藉|狼藉家书卧满床。 ②比喻破败、糟糕:声名狼藉。雷同——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旧说打雷时,许多东西都同时响应)。斟酌——①倒酒;注酒:腾酒车以斟酌。 ②倒酒不满曰斟,过满曰酌,宜适中。故比喻反覆地考虑:斟酌定夺|斟酌损益|再三斟酌|请你斟酌办理。 ③品评;欣赏:斟酌嫦娥怜我老,故窥书幌照人床。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后指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墨守成规。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这个故事写的是真人真事,不是~的。拍马——.比喻谄媚奉承。屠龙——①《庄子·列御寇》:“朱�b045�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后因以指高超的技艺或高超而无用的技艺。 ②比喻跟强敌作英勇斗争:椰林匕首敢屠龙。斧正——〈书〉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也作斧政。削正——.请人指正诗文的敬词。抱佛脚——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种口实为借口来索取财物。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破天荒 ——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破天荒 ——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三不知——原意是对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局不清楚。后指装糊涂。也引申为意料不到或很突然。 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一言堂——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刘海儿——妇女或儿童额前垂覆的短发:一排刘海微微有些儿卷曲

知音——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汗青——①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才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②史册。

桃李——①桃花与李花: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②《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后因以“桃李”比喻所栽培的门生或所教的学生:桃李盈�门|桃李满天下|桃李门墙

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年近~。

孩提——〈书〉儿童;幼儿。

桃园——1.桃树园。
2.春秋晋园名。
3.地名。即桃林。
4.指晋陶潜《桃花源记》中之桃源。
5.指桃园结义。

铜臭——.铜钱的臭气。原用来讥讽用钱买官或豪富者。后常用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

泰山——岳父

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三不知——原意是对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局不清楚。后指装糊涂。也引申为意料不到或很突然。

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一言堂——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刘海儿——妇女或儿童额前垂覆的短发:一排刘海微微有些儿卷曲
乔迁——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从深谷中迁到高树上。后以“乔迁”比喻地位升高,也用于贺人搬往新居: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今日你家乔迁之喜,理当祝贺。
问津——①询问渡口;问路: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②寻访探求:后遂无问津者|寻师讲道,结友问津。
③探询情况:不敢问�津|无人问津。

推敲—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载:唐人贾岛做诗,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起初“敲”字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用手做推、敲的动作,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就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后以“推敲”比喻反覆斟酌、考虑。
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下榻——1.后汉陈蕃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之。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蕃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穉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陈蕃传》及《徐穉传》。后遂谓礼遇宾客为"下榻"。
2.寄居;住宿。
蛊惑——毒害;迷惑:~人心。也作鼓惑。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做谦辞)
端倪——①事情的眉目;头绪;边际:略有~ㄧ莫测~ㄧ~渐显。
②指推测事物的始末:千变万化,不可~。
狼藉——狼藉(-jí) : 也作“狼籍”。①纵横散乱:杯盘狼藉|狼藉家书卧满床。
②比喻破败、糟糕:声名狼藉。
雷同——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旧说打雷时,许多东西都同时响应)。
斟酌——①倒酒;注酒:腾酒车以斟酌。
②倒酒不满曰斟,过满曰酌,宜适中。故比喻反覆地考虑:斟酌定夺|斟酌损益|再三斟酌|请你斟酌办理。
③品评;欣赏:斟酌嫦娥怜我老,故窥书幌照人床。
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后指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墨守成规。
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这个故事写的是真人真事,不是~的。
拍马——.比喻谄媚奉承。
屠龙——①《庄子·列御寇》:“朱�b045�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后因以指高超的技艺或高超而无用的技艺。
②比喻跟强敌作英勇斗争:椰林匕首敢屠龙。
斧正——〈书〉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也作斧政。
削正——.请人指正诗文的敬词。
抱佛脚——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种口实为借口来索取财物。
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破天荒 ——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桃李春风同义词
问题三:下列词语的来源掌故 知音――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掌故和典故的区别
二、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的解释有三:1、典制和掌故;2、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3、泛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三、区别:掌故和典故虽然有区别,但...

掌故和典故的区别
首先,掌故原指旧制与历史人物逸事,比如古代礼乐官员的官名,后来扩展到包括文学、文化、人物、历史和地方景点等各类遗闻。典故则同样源于旧制,但更侧重于历史故事和诗文中的引用,以及具有教育意义且广为人知的人物与事件,如古代故事、词语来源等。尽管两者有时可以相互对应,例如文学掌故和历史典故,但...

有没有什么介绍汉语词语典故或来源的书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典故依据《词海》解释:1...

文史掌故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掌故是什么意思? 1、掌故,原指憨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轶事。 2、官名。汉文学官之一种,比文学掌故略高。《汉书・儒林传》:“择掌故以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二千石属。”按中二千石月俸谷...

关于掌故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掌故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写戏说 B.在历史的虚实之间,丰富历史的记忆 C.补充正史之未备 D.记录历史 正确答案:BC

典故和什么的词义相近
与掌故的词义相近。掌故:指旧制旧例、故事、史实等。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掌故的拼音
指古书中的故事或成语,常被引用作为比喻或象征。如这个词语源自古代典故,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掌故的例句 1、他在课堂上经常讲述一些有关历史的掌故,让同学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有了更生动的理解。2、她在写作中善于运用各种掌故,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引人入胜。3、这本书中收集了许多有...

最有趣的英文单词掌故目录
军事战争的故事中,词语见证了历史的烽火与战术智慧(Chapter 4: Military & War)。文化教育篇则揭示了教育理念与知识传承的独特词汇(Chapter 5: Culture & Education)。科学技术的进步,体现在那些革新词汇中(Chapter 6: Science & Technology)。天文地理篇引领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和地理名词的由来(...

典故的分类是什么?
典故---典制和掌故。还可以分为【四类】:成语典故 历史典故 文学典故 文化典故 【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如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嫦娥的女士偷吃了长生不老的药,但她吃的多了点,就不由自主地飞到月亮上去了。这...

灌南县13264395441: 查找下列词语的来源掌故 -
诗策二维: 知音——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

灌南县13264395441: 下面词语的来源掌故 -
诗策二维: 乔迁——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从深谷中迁到高树上.后以“乔迁”比喻地位升高,也用于贺人搬往新居: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今日你家乔迁之喜,理当祝贺. 问津——①询问渡口;问路:长沮、桀溺耦而...

灌南县13264395441: 谁能告诉我这些词的来源掌故? -
诗策二维: 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礼记·曲礼》说:“毋剿说,毋雷同.” 出处 宋˙刘攽《中山诗话》:“王丞相好嘲虐,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遂对曰:急则报佛脚.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客曰:'急来抱佛脚',是俗谚全语. 第三个拍马 这个是源自 蒙古

灌南县13264395441: 词语的来源掌故
诗策二维: 孩提: 2~3岁的儿童.幼儿时期.孩提之童.——《孟子·尽心》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灌南县13264395441: 搜索词语来源掌故知音 汗青 桃李 古稀 孩提 桃园 铜臭 泰山(外公) 替罪羊 一字师 三不知 东道主 安乐窝 一言堂 刘海儿 -
诗策二维:[答案] 知音——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

灌南县13264395441: 乔迁,问津,推敲,点睛,断肠,下榻,蛊惑,斗胆,端倪,狼籍,雷同,斟酌,墨守,拍马,屠龙,斧正,削正,抱佛脚,敲竹杠,莫须有,破天荒的来源掌故
诗策二维: 乔迁——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从深谷中迁到高树上.后以“乔迁”比喻地位升高,也用于贺人搬往新居: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今日你家乔迁之喜,理当祝贺. 问津——①询问渡口;问路:长沮、桀溺耦而...

灌南县13264395441: 古稀孩提铜臭泰山的来源掌故急~~~~~~~~~~~~~~~~~~
诗策二维: 1.古稀: 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自杜甫诗《曲江二首》:“人生七... 崔钧据实相告:“论者嫌其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 4.泰山: 此称谓...

灌南县13264395441: 典故一词的由来? -
诗策二维: 典故——典制和掌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专》:“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宋史·宋敏求专》:“熟于朝廷典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灌南县13264395441: “典故”一词的由来? -
诗策二维:[答案] 典故——典制和掌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专》:“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宋史·宋敏求专》:“熟于朝廷典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灌南县13264395441: 有没有什么介绍汉语词语典故或来源的书
诗策二维: 典故------典制和掌故.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