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是怎么来的?

作者&投稿:郎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曲剧的来源有什么历史背景?~

明清时期在农村盛行民歌,后来人们在民歌基础上经过艺人加工形成了小曲,这些小曲词情雅丽,曲韵动人,深受城乡人民的喜爱。明代开封唱小曲之风尤盛。
明代文学家沈德符《顾曲杂言·时尚小令》记载:
元人小令行于燕、赵后,侵淫日盛。自宣、正至化、治后,中原又行琐南枝、傍妆台、山坡羊之属。李崆峒先生初自庆阳徙居汴梁,闻之,以为可继《国风》之后。
自此之后,又有耍孩儿、驻云飞、醉太平诸曲,然不如三曲之盛。嘉、隆间乃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荷叶、粉红莲、银绞丝之属
比年以来,又有打枣杆、桂枝儿二曲,其腔调约略相似,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溅,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心肺其谱不知从何而来一一真可骇叹!
明清俗曲最初是以单曲清唱的方式演唱的,演唱时,三五人自执檀板击节,一反以前的三弦伴奏形式,需要帮腔处就一起帮腔。每一曲目,均按一定的曲牌顺序来演唱,人们称之为“鼓子曲”。
大约到了清代末期,出现了一个名叫朱万明的人,他自幼爱拉爱唱,尤其酷爱鼓子曲。朱万明的父亲会“海参戏”,也会拉弦伴奏,是清代末期郑铁炉一带有名的艺人。“海参戏”是坐摊戏,活跃于当时的民间。
朱万明受父亲感染,耳濡目染,大脑里的戏曲细胞就格外活跃。朱万明成年后,一面在家里玩曲子,一面农闲时和玩友外出应酬,为了区别于“下九流”的戏子,他们就创造性的把鼓子曲与“踩高跷”结合起来,自称“玩友”。
朱万明非常注意民歌和民间戏曲吸引进小调曲子,也注意从生活中吸取艺术营养。
一次,他们夜行至汉江边,忽闻一妇女痛哭亡夫,哭声哀伤而富韵味,朱万明根据这哭声的音韵,创造了曲牌“小汉江”。
另一次,朱万明乘船过黄河,艄公摇橹的声音触发了他的灵感,由此创造了曲牌“慢舵”。
朱万明还重新组织了高跷曲子的“十八板”,他把原仅有开首,增添了“状元游街”、“过街俏”等曲调,使重新组织的“十八板”欢快活跃、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朱万明在器乐伴奏方面还发明了坠胡,坠胡是将琴杆拉长,琴筒加大,使其声音更洪亮、高亢。
朱万明就和一群玩友走街串巷的演奏,到了1920年前后,出现了有简单化装和粗略的行当分工的高跷曲,多数演出鼓子曲中,大多有人物故事的民间传说脚本,如《小姑贤》、《打皂》、《小打鱼》等。
在1926年农历四月初七,由河南省临汝县大张村关云龙和朱万明率领剧社“同乐社”,一行共16人前去河南登封县颍阳乡三里李洼村演出,因为天下雨,多天不能踩高跷演出,李洼村的李祖白提出让他们去掉高跷站在台子上唱曲子。
观看演出的农民将运载庄稼的牛车搭成高台,同乐社去掉高跷拐子登到台上演唱,演了《许状元祭塔》、《杨八姐闹酒店》剧目,这使高跷曲走上了舞台。
两个月后,李洼村这天为龙王庙唱庙会戏,就在庙门前垒个0.5米高的一个小台子,上面搭了棚,后面挂了一大块红布,做遮堂布。
伊川的耿庚辰、孔海东、刘金水、郭太超和登封的王天水、范随林、李圪嗒等20人在舞台上唱了曲子戏,模仿当地的越调和河南梆子,又加上了小铜器唱了起来。
“同乐社”唱的有《丁郎认父》、《天河记》、《刘全进瓜》、《武松杀嫂》、《书馆会》等。这种新的表演方式收到了出人意料的好效果。从此,高跷曲走上了舞台,百姓们称它为“河南曲子”,后又命名为“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在李洼村正式诞生了。庙会戏后,消息传得很远,来邀请他们助兴演唱的人不断,同时也招来了各地名演和本村演员外出演出。“同乐社”又在红布上写了“醒民剧团”4个大字,从此组成了我国第一个曲剧团。
1927年开始,“醒民剧团”到外地演出谋生,很快影响到附近县乡。附近的乡县又有了多家演唱组织,这种去掉高跷在舞台上演出的形式,遍布了周边的乡县地区,也影响到了“醒民剧团”。
“醒民剧团”1928年在洛阳看了文明戏的演出后,受到相当大的启发,思想有所转变,便与玩友结伙进城,在洛阳老集演出《戒大烟》、《放足》、《李豁子离婚》等时装戏,受到欢迎。
20世纪30年代起,曲剧逐渐向兄弟剧种学习表演程式,戏剧的伴奏乐器也逐渐增多,逐渐发展成为健全的“文武场”,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地方戏曲,向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刚开始,曲剧的伴奏乐器只有两种,一根坠胡,一副手板,多时另加三弦、四弦,没有铜器七铙、八镲等武场打击乐。
后来,朱万明与其他曲友一道改进伴奏器乐,增加了打击乐,如鼓、锣、镲等,文场增加了笙、唢呐、古筝等,根据演唱伴奏需要丰富了管弦乐,并且剧目也渐渐由演家庭生活戏而偏向于演历史戏,由演中小型戏而演大戏,各行当也逐渐完善起来。
到了1937年左右,曲剧的发展犹为迅速,遍及了全省的主要县市,直至安徽省的临泉一带也都有河南“曲子戏”的演出痕迹。在周口、淮阳、界首等地开始出现半职业性剧团,知名演员有杨德富、李金波、陈万顺、陈玉佩等。陈玉佩是曲剧最早的女演员,唱戏细腻,表演传神,深受百姓的喜爱。
1943年前后,曲剧中别有特色的黑头唱腔出现了。当时,由朱六来、朱双奇、兰辑吾、耿庚辰、温如意、李运成、张桂林、张光旭、张八子、吴魁及琴师马铁良组成的曲子班在陕西咸阳演出时,排演曲剧第一个连台本《呼延庆打擂》。
那时的曲剧仍以生、旦戏为主,从未出现过黑头行当,更无粗犷响亮、刚正豪迈的黑头唱腔。朱六来、李运成、张桂林、温如意、耿庚辰研究认为,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势,就连他的说话也一定要语气重、有分量,唱腔自然也和一般角色不同,既要响亮,还要带点“钢音”。
经过试唱,他们在豫剧“脸子”唱腔的基础上,用曲剧的扬调过门演唱,形成了基本唱法。接着,由耿庚辰在《呼延庆打擂》中试演包拯,马上受到观众喜爱。这样,曲剧“黑头”唱腔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20世纪40年代中期,洛阳成立了曲剧班,由张光耀演包拯,张光耀琢磨其师傅耿庚辰的唱腔,同样用扬调唱出了“黑头”唱腔。
1952年,谢禄调入偃师县曲剧团。因他天赋极高,声如洪钟,由他扮演《呼延庆打擂》中的包拯,他想借鉴梆子戏爨金声的黑头腔来演包拯,可爨金声亡故多年,谢禄只好步行10多千米去找熟悉爨家声调的人请教,又去京剧团观摩学习花脸唱法,反复研究各种调门,一字一句细心揣摩。
经过长期研究,谢禄终于摸索出了曲剧和梆子黑头唱腔的潜在规律,在阳调基础上进行改革创造,使音调高亢挺拔,明亮生辉,研制出了带有爨家韵味的曲剧黑头唱腔,轰动豫西,惊动省垣。
张广耀的黑头腔只有撩子、阳调两个曲牌,谢禄又将诗篇、慢舵采用转调唱法,将一般的诗篇上移五度转演唱,使音调刚劲明亮。
演唱慢舵时,谢禄提高二、三、四句的落音,过门由C调转为G调演奏,把这些优美抒情、文雅缠绵的曲牌唱出了虎劲吼音的新韵味,成功研制出曲剧黑头行当的一套风格独特的唱腔。
后来,谢禄又排演了《秦香莲》,该剧的主要难题就是拿下以唱功为主的包公戏。剧组研究认为,应当把握住包公的性格,突出“黑头”唱法上的“宏”、“壮”、“刚”、“豪”等特点,唱腔要有刚劲雄浑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力度。
谢禄研究吸收了偃师著名的“大脸”黑头演员“大金声”、“二平”的唱法优点,充分发挥自己刚亮的嗓音、真切的吐字和有力的喷口长处,不仅成功地唱了大段扬调,还创造出了“黑头”的“撩子”唱法。戏一上演,即获得广泛赞誉。
1959年谢禄调入河南省曲剧团,他继续研究各种剧种的“黑头”唱法,博采众长,对自己的“黑头”唱腔加工改进,如使用“脑后音”发音,增强“喷口”吐字,加速表现黑头性格特点的“吔”行腔衬字等,特别是结合“丹田劲”弹出来的笑声,增强了表现力。
后来,谢禄又创造出了“反调诗篇”、“飞极阴阳”调门的唱法,更加完善了“黑头”唱腔。谢禄成了曲剧舞台上独树一帜的“黑头”演员,也为曲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你好!我和你一起哼哼吧: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晚上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黄梅戏.《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仅代表个人观点。不...

曲剧是在河南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起初的形式是由表演者边踩高跷边唱曲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高台曲。

曲剧是在河南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起初的形式是由表演者边踩高跷边唱曲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高台曲。鼓子曲是一种曲牌联缀体式的说唱艺术,演唱时,三五人自执檀板击节,一反以前的三弦伴奏形式,需要帮腔处就一起帮腔。每一曲目,均按一定的曲牌顺序来演唱。约于清末民初,出现鼓子曲与踩高跷相结合的形式,称为“高跷曲”。它最初出现的时候,既不化装,也不分行当,只是由数人踩高跷唱有故事情节的曲子,以三弦等乐器伴奏,走街串坊。发展至1920年前后,才出现了有简单化装和粗略的行当分工的高跷曲,多数演出鼓子曲中大多有人物故事的民间传说脚本,如《小姑贤》、《打皂》、《小打鱼》等。 “高跷曲”去掉高跷拐子并登上戏剧舞台,是它由一般的民间歌舞演变为正式的“高台曲”这种戏曲形式的标志性事件,形成曲剧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早在民国15年(1926年)农历四月初七,由河南省临汝县郑铁炉村朱万明和大张村关云龙所率领的剧社“同乐社”(由高跷曲“玩友”朱万明、马清波、陈书奇、李富生、郑君等组成)一行共16人前去河南登封县颍阳乡三里李洼村演出,因为天下雨,多天不能踩高跷演出,李洼村的李祖白(保长,哄过戏)提出去掉高跷站在台子上唱曲子。由观看演出的农民将运载庄跷的牛车搭成高台,而去掉高跷拐子登到台上演唱,演唱了《许状元祭塔》、《杨八姐闹酒店》剧目。这使高跷曲子走上了台子曲子。二个月后,农历六月十三日,李洼村这天年年为龙王庙唱庙会戏,就在庙门前垒个0.5米高的一个小台子,上面打了棚,后面挂了一大块红布,叫遮堂布,这就像舞台了,由伊川的耿庚辰、孔海东、刘金水……登封的王天水、范随林、李圪嗒……等二十人在舞台上唱了曲子戏,模仿当地的越调和靠调(河南梆子)又加上了小铜器。唱的有“丁郎认父”“天河记”“刘全进瓜”“武松杀嫂”“书馆会”等。新的表演方式收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从此,台子曲子走上了舞台曲子,叫河南曲子,后来叫河南曲剧。河南曲剧正式诞生了。庙会戏后,消息传的很远,来邀请为他们祝兴演唱的不断,就招来了各地名演和本村演员外出演出,又在红布上写了“醒民剧团”四个大字。这是国内最早的曲剧团。在1927年开始到外地演出谋生。很快影响到附近县乡,又有了多家演唱组织。这种去掉高跷在舞台上演出的形式,在20年代后期已较普遍。也影响到了朱万明,他们在1928年,又在洛阳看了文明戏(通俗话剧)的演出后,受到相当大的启发,思想有所转变,便与“玩友”结伙进城,在洛阳老集的一个炕院(“胜利舞台”原址)演出《戒大烟》、《放足》、《李豁子离婚》等时装戏,受到欢迎。30年代起,舞台曲子逐渐向兄弟剧种学习表演程式,戏剧的伴奏乐器也逐渐增多,逐渐发展成为健全的“文武场”,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地方戏曲,向正规化的方向发展。曲剧在吸收了豫剧、京剧等戏曲剧种的打击乐,并根据演唱伴奏需要丰富了管弦乐,剧目也渐渐由演家庭生活戏而偏向于演历史戏(袍带戏),由演中小型戏而演大戏,各行当也逐渐完善起来。
但在30年代前期,一般曲剧戏班还是停留在业余性质:农忙务农,农闲从艺,一个班社也仅十余人。他们在演出时也不讲戏价,只求管吃。若收到馈赠钱物,则全班社平均分配。当时,在汝南、周口、信阳、南阳等地,都先后出现了高台班。

曲剧时间并不长,来源于建国以后由老舍先生所写的戏曲《柳树井》。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曲剧正式登上了艺术的舞台。



曲剧是主要流传于河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 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曲剧音乐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今汝州市)农民组成的同乐社在登封县首次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2006年5月20日, 曲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剧是河南省的传统戏剧。 曲剧是主要流传于河南地区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曲剧音乐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农民组成的同乐社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2006年5月20日,曲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剧是在河南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起初的形式是由表演者边踩高跷边唱曲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高台曲。鼓子曲是一种曲牌联缀体式的说唱艺术,演唱时,三五人自执檀板击节,一反以前的三弦伴奏形式,需要帮腔处就一起帮腔。每一曲目,均按一定的曲牌顺序来演唱。




“剧本”属于哪种文学形式?“剧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剧本:属于一种文学的形式,它主要是代言体的方式,所说的代言体就在剧本里没第一人称的故事人物肯定要名字,拿展现故事的情节样式,由舞台与台词暗示一块组成。美国有著名的剧作家费悉德。他在去讲剧本的概念时就提醒:“它既不属于小说也不属于戏剧而属于由画面去讲述出的故事。记得小时候的剪纸...

电视剧是怎么拍的
问题一:电视剧是怎么拍摄的? 电影电视剧都是通过剪辑来完成的 以一场简单的对话场景拍摄为例:如果是用一台摄像机来拍摄的,那么会将A角色在这场景里的所有对话全部拍完,然后再拍摄B角色的全部对话。意思就是所丁段对话至少就拍摄了两次。 正常情况下,还会拍摄下AB两角色对话的全景,这样一来对话就完成了三次。

电视剧是靠什么赚钱的?
权销售收入。就是把拍好的电视剧买个各大卫视,或者是各类视频网站,例如爱奇艺、腾讯、优酷等。一般的电视剧拍摄出来以后,通常都是几十万一集卖给各大卫视。大家也许会想,各大卫视又是怎么通过电视剧挣钱的呢,依然是广告费用。电视上播广告,费用都是按秒算的,通常都是一秒几万或者十几万,甚至...

京剧里的“走边”与“起霸”是什么意思?它们是怎么来的?
七把是昆曲《前进记》中的一个转折点,与《连环记》中的七步风格相同。这是一个介绍人物的“小折页”。根本没有阴谋。最早的京剧班通常在一开始就表演。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让观众欣赏,而且是为了通过一门考试课程来识别多姿多彩的演员。在过去,京剧花莲演员的体形必须在八英尺以下,七英尺以上...

古装剧中,“哀家”一词是怎么来的,什么叫“哀家”?
然而剧本就是剧本,真正历史上皇后、太后都不会自称“哀家”。古代对称谓是很忌讳的,谁敢在皇帝没死,丈夫没死的时候自称自己为“哀”的?电视剧中的“哀家”都用泛滥了。已经不分老幼,只要是后位上的人,都称“哀”。那么古代皇后、太后都怎么自称呢?强悍的,有手腕的、临朝听政的皇后或太后会...

港剧里特有的“TVB”腔是怎么来的?前TVB国语配音员叶清为您揭秘_百度...
而香港影视剧配音中,那独特的“港味”又是怎么来的呢? 1973年,叶清在上海出生,90年代初就跟父母从上海移居香港。在几乎纯粤语环境的香港,叶清刚开始因为说不好粤语,还有点小懊恼。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台湾著名配音演员王蕙君。两人有一次在茶楼喝茶。王蕙君对叶清说,“你的普通话很好,不是科班训练过的那种,...

...上帮人下载手机mp3、电影、电视剧的小摊他们的这些资源怎么来的?
这个渠道问题可就复杂了,当然以现在的网络环境来说,完全有可能自己下载,但是也不排除他们在其他的服务商那里买的可能性,你上面所说的那些网上的资源有很多,各种下载软件比如迅雷,网际快车,电驴,而且现在很多播放软件都是带资源的,慢慢找吧,推荐(快播)...

如何看待现在中国的电视剧?
我们知道现在的影像科技也比较发达,出片儿效率也高,所以有很多电视剧仅靠几个月的时间就拍出来了。不过对于这些电视剧来说,他们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看点,或者是在其中的环节上都很容易出现做,我只不过是靠着一些比较热门的流量小生或者是美女当主角,因此才受到了大家的追捧。我作为一个90后,虽然...

警察破案类型的电影电视剧警车是怎么弄来演戏的?
【警车属于道具】一般来说救护车和警车就是拿普通车装警灯贴个制式贴条就成了,警灯是用双面胶粘的,很容易拿下来,救护车稍微复杂一点,后面货舱全部贴白色墙纸还放了移动担架和氧气瓶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弄来的。香港警匪剧中有时会出现隐形战车(就是没有制式涂装但拥有全部警务装备且警灯藏在仪表台上...

近年来网剧质量攀升,但是电视剧却少有优秀的作品,这是怎么回事?
而且一旦发现只能在某几个吸引人的题材上做文章以后,比如谍战,那就大做特做,狂轰滥炸,引起观众审美疲劳,就更不要说那些主妇们爱看的婆媳剧了。所以,在网络剧领域,除了一贯的搞笑风或者正常的偶像剧之外,那完全是题材奇葩甚至邪门,到了几乎是只要不触底线,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地步。

瓮安县15054975179: 曲剧是北京的地方戏吗
白包欧特: 北京曲剧是建国初期由曹宝禄、尹福来、 魏喜奎、孙砚琴等老艺术家创造的新剧种,是北京特有的地方戏.1952年演出老舍先生的剧作《柳树井》,得到群众的承认与好...

瓮安县15054975179: 什么是曲剧? -
白包欧特: 曲剧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受到其他剧种的交叉影响发展而成的. 曲剧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农民组成的同乐社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瓮安县15054975179: 什么是曲剧词牌 -
白包欧特: 从1925年登上棚台演唱成为曲子戏,迄今不足80年.是我省一个历史短、发展快、流布广的年轻剧种. 洛阳曲子渊源于明代弘治年间(15世纪后期)开封的俗曲.这种俗曲汇集了里巷歌谣和南北曲的零星曲牌,后又融汇人江淮俗曲,由开封传...

瓮安县15054975179: “河南曲剧”是何时正式冠名的?
白包欧特: 1951年.此前则通称“曲子戏”“曲剧”或“河南曲子”,农民叫它“高台曲”,一些地方的市民还称它是“文明曲子”,以有别于登台以前“粗俗”的“高跷曲”.若以地域划分,豫西一带又称“洛阳曲子”,豫西南一带称“南阳曲子”,广大群众对之则通称“河南曲子”.

瓮安县15054975179: 什么是元曲剧 -
白包欧特: 元曲分:散曲,元杂曲.结构:一本四折一楔子.角色:末.旦.净.丑.杂.剧本构成:唱.科.白或科.白.宫调.曲牌.曲词.只有正末和正旦能唱.元杂剧四大悲剧:赵君祥《赵氏孤儿》.白朴《梧桐雨》.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元曲四大家:郑光祖.白朴.关汉卿.马致远.

瓮安县15054975179: 北京的剧种是 -
白包欧特: 【京剧】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剧种.它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它从产生到现在约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北京曲剧】北京曲剧是解放后在单弦等曲艺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剧种.单弦是北京广泛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用第三人称说唱故事过去有时用两个以上演员化装演唱,便叫彩唱牌子曲.今天的曲剧就是脱胎于牌子曲的戏曲形式.1950年曲艺演员魏喜奎等人首先演出了《新探亲》叫做新曲艺,以后改称曲剧,陆续演出了《柳树井》、《罗汉钱》、《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骆驼祥子》等剧目.

瓮安县15054975179: 曲剧是哪个地方戏? -
白包欧特: 曲剧和豫剧当然是河南的地方戏喽.至于说北京曲剧的,只能说北京也有曲剧而已,但是不能说是北京的地方戏,众所周知,京剧才是北京的地方戏.

瓮安县15054975179: 豫剧和曲剧的区别是什么?曲剧和豫剧该怎么区分? -
白包欧特: 豫剧和曲剧是两个剧种,豫剧是板腔体,而曲剧是曲牌体.不过随着一些作曲者将曲剧和豫剧进行结合,导致很多的作品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曲剧还是豫剧.

瓮安县15054975179: 河南的戏叫什么 -
白包欧特: 河南戏大概三种比较有名,分别是豫剧、曲剧和越调.豫剧不用说了,提起一代大家常香玉的代表作“谁说女子不如男”无人不晓. 曲剧在形成台子戏前是种流行性很强的民间调子,又称“高跷戏”,意为都踩着高跷唱.现在在南阳一带,过春...

瓮安县15054975179: 戏曲的由来? -
白包欧特: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马列偏爱的“劳动说”)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