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溪笔砚"是什么,哪里产的,大约多少钱?哪里可以买到??

作者&投稿:连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宣纸徽墨湖笔端砚的产地分别是哪?~

宣纸 安徽宣城
徽墨 安徽徽州
湖笔 浙江湖州
端砚 广东肇庆

决定价格的是品质。

  是瑞溪笔砚还是端溪笔砚啊?若是端溪砚我还知道一点。在古玩市场上可以买到。
  自古以来,端砚作为天下第一名砚,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墨客和皇室贵胄的青睐。“古之著书人,必用端溪砚” 、“端溪温润石,价重百车渠。一滴无潭水,绳头万卷书”、“得之不易,藏之为宝,继我书香,子孙永保。”……这些是古代著名书法家刻在端溪名砚上的铭文。近年来,随着端砚在多场国际拍卖会上屡现天价,精品砚台已经引起收藏热潮。

  清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武德为唐高祖年号,武德元年是公元618年。根据此说,端砚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再查看唐代已经出现的许多歌咏、赞美和论述端砚的诗文,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端砚和人们的密切关系以及在文化艺术中的重要作用。《钦定四库全书端溪砚谱提要》说:“考端砚,始见李贺诗。”的确李贺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早已烩炙人口,诗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沙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乾腻薄重立脚匀,数寸秋光无日昏。圆毫促短声静新,孔砚宽硕何足云。”还有刘禹锡的《唐秀才赠紫石砚以诗答之》:“端州石砚人间重,赠我因知正草玄”皮日体的“样如金蹙小能轻,微润将融紫玉英。”(见《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陆龟蒙的露骨坚来玉自愁,琢成飞燕古钗头。”(见《袭美以紫石砚见赠以诗迎之》)唐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综上所述,可见端溪砚在唐代已经流传得相当广泛,也可知端砚在当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通过相当多人的使用,经反复实践才赢得这样的声誉。为此,“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是有根据的。这是从前人的论著中得出的结论,那么我想还要以现在遗留下来的古端砚传世品和墓葬出土的古端砚为证。

  箕形砚:1965年12月25日在广州动物公园唐墓出土的端溪箕形砚。砚长18.9厘米,宽12.6厘米,厚3.3厘米,色紫,箕形。造形古雅,线条简练、流畅,显得端庄、古朴、稳重,这是一件确凿不可多得的唐代广东砚工的佳制。现藏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箕形砚:1952年湖南省长沙七零五墓出土的唐端溪箕形砚,砚池底部鼓出,与两足同时着地,为唐代典型器物。(见《考古》1965年第4期)。唐代端砚大多数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至于唐代端砚之形制,虽说砚形较为单调,但并不是某些人所说的“皆为屐形”,就现存于世的几件唐砚来看。则有箕形(与屐形抄手砚同),八棱形、开方形、方形(石渠砚)等。至于还有没有其他形制则要等待更多的墓葬出土唐砚方可知道。就箕形砚来说,也并非一成不变,后来去足成了“凤”字砚,“风”字砚。箕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畚箕,内凹,唐代折箕形砚就像个畚箕,但有足。其实,这种形制的砚在隋唐之前就已出现了,宋米芾《砚史》中指出:“有如凤字两足者,独此甚多,所谓凤凰池也,盖以上并晋制……今人有收得右军砚,其制与晋图画同,头狭四寸许,下阔六寸许,顶两纯皆绰慢下,不勒成痕,外如内之制……又有收智永砚,头微圆,又类箕象……”说明箕形砚非始于唐代,于前已经出现。总之唐砚以箕形为多,也有别的形制出现。

  初唐的端砚,砚面上一般无纹饰,砚的形制也比较简单,式样不多,但到了中唐之后,端砚也和其它艺术品一样不断演变和发展,具体反映在砚形、砚式的不断增加,使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品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实用工艺品了。即是说端砚除了作为研墨、泚笔的器具外,还具有欣赏价值。其欣赏价值首先是石质、石品花纹,然后是砚形、砚式、雕刻工艺等,故在唐代出现了赞美端砚石质优美、砚形古雅、雕刻精致的诗歌及砚铭。如李贺诗句“暗洒苌弘冷血痕”,用春秋战国名臣苌弘不幸被希,死后血染石成碧的典故来形容端砚石中的火捺。诗人陆龟蒙藏一端砚,在砚石中的蕉叶白旁刻上一古钗,钗头上翘着一只白凤,其砚铭为:“露骨坚来玉自愁,琢成飞燕古钗头。”赞美端石和雕刻技巧为其它所不能及的。又如徐寅的题瓦砚诗:“远向端溪得,皆因郢匠成。凿山青霭断,琢石紫花轻。散墨松香起,濡毫藻句青。”

是砚台么?
去文房四宝店里问吧..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

潭上作张养文言文翻译
对风花雪月吟,有笔砚琴书伴。梦境儿也清 安,俗势利不相关,由他傀儡棚头闹,且向昆仑顶上看。 云山,隔断红尘岸;游观,壶中天地宽。 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监湖,也不学 柳子厚游南间。 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 看。 身安,倒大来无...

民间对联
下联:花气熏窗笔砚香 上联:参禅常入定 下联:补衲不生尘 上联:山深鸟语皆成韵 下联:闲翻贝叶添新藏 上联:几片白云铺草榻 下联:一轮明月浸蒲团 上联:云壑已通物外意 下联:禅堂不着世间尘 上联:谈经留夜月 下联:补衲剪春云 上联:展经猿识字 下联:听法虎知非 上联:礼罢六时飘瑞雪 ...

郑燮资料,墨竹图题诗的意思
托根数茎临严霜,虚心愿并幽溪柏。 秋深草木零落尽,此竹亭亭终不易。 雪竹 吴昌硕 吾庐独破撑风雨,修竹连山当友朋。 有郫筒数升酒,不然今夕坐愁冰。 水筒 王祯 刳竹作连筒,流泉一派通。势虽由上下,用不限西东。 远借居人便,常资泽沛功。伊谁凭好手,扶起卧龙公。 南窗 金涓 南窗不受北风寒,笔砚...

文房四友指什么?
文房四友:笔墨纸砚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毛笔字的书写用具,主要是笔、墨、纸、砚,通常称“文房四宝”...纸还有“云肪”、“云蓝”之称,如米芾《寄薛郎中》诗:“象管钿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如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诗:“判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诗:“...

关于竹子的诗
托根数茎临严霜,虚心愿并幽溪柏。 秋深草木零落尽,此竹亭亭终不易。 雪竹 吴昌硕 吾庐独破撑风雨,修竹连山当友朋。 有郫筒数升酒,不然今夕坐愁冰。 水筒 王祯 刳竹作连筒,流泉一派通。势虽由上下,用不限西东。 远借居人便,常资泽沛功。伊谁凭好手,扶起卧龙公。 南窗 金涓 南窗不受北风寒,笔砚...

文方四宝是什么
纸还有“云肪”、“云蓝”之称,如米芾《寄薛郎中》诗:“象管钿轴映瑞锦,玉麟几铺云肪”。袁枚...如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诗:“判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诗:“...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最好的文房四宝是宣纸徽墨湖笔端砚。 宣纸产于宣州(今天安徽宣城),品质纯白...

有关于笔墨的诗句
仅能记姓名,笔砚固不择,灶煤磨断瓦,荻管随手画。 稍长游名场,麤若分菽麦。 偶窥文房谱,虽慕无由获。 笔惟可把握,墨取黑非白,砚得石即已,殆可供捣帛。 从渠膏梁子,窃视笑哑哑。《陈动之秘丞挽辞二首》(王安石) 人间三十六,追逐孔鸾飞。 似欲来为瑞,如何去不归。 琴樽已寂寞,笔墨尚光辉。 空...

李商隐,我们学过他的诗《 》
李商隐的诗 1、「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3、「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请教"心源无风雨,浩气养乾坤."的出处,多谢多谢!
王开林著 书法佳联集萃 吉金乐石有真好;读书校碑无俗情。吟馀搁笔听啼鸟;读罢推窗数落花。溪畔游鱼吹柳絮;竹边啼鸟避茶烟。门掩梨花深见月;寺藏松叶远闻钟。倚剑天外;射雕云中。古琴弹夜月;淡墨画秋山。梅横画阁有寒艳;雪照书窗生夜明。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幽林听鸟语;...

鹤壁市13495492383: 辛弃疾在青平乐·村居里的词牌名是什么? -
谏启二叶: 清平乐·村居的词牌名是:清平乐(yue).

鹤壁市13495492383: "溪" 字是开口音吗? -
谏启二叶: 是.

鹤壁市13495492383: 赠从弟刘桢 三 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风声" "松枝" 各有什么含义? -
谏启二叶: 手法:托物言志(托永立于寒风中的松柏来言志:勉励堂弟应坚贞自守,不应外力而改变本性) 赏析:作者写诗勉励他的堂弟要有松柏一样的品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是古代的一句格言,这首诗就是由这句格言构思出来的.诗人想象着那亭亭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在瑟瑟凄凉的谷风中显得那样刚劲和顽强.山风愈是迅猛激热,松枝也愈显苍劲有力.到严冬季节,那凛烈的风霜冰雪一齐向青松袭来,它也一样巍然挺立,毫不动摇.最后,诗人强调指出:那不是因为青松不怕遭受严寒的袭击,而是因为它有足以抗拒冰霜的坚贞的品质.这首诗,尽管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修饰润色的功夫.还嫌少了点,但却显得很有骨气,把诗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表现得异常充分.

鹤壁市13495492383: "岁寒三友" 指的是 "梅" "松" "竹" 对吗? -
谏启二叶: 岁寒三友( suì hán sā yǒu):汉族传统寓意图案.指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由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鹤壁市13495492383: 《伤仲永》中"即书诗四句"中'即'的意思是什么? -
谏启二叶: 《伤仲永》中"即书诗四句"中'即'的意思是就是.

鹤壁市13495492383: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是出自于哪首诗? -
谏启二叶: 这是出自《史记·刺客列传》里:当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的几个朋友,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送到易水旁边,挥泪诀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鹤壁市13495492383: 求诗词解释???非常感谢 -
谏启二叶: 梦中听到丝竹轻唱的声音,看到楼外有楼,山外有山,可是楼和山之外的人还没有回到他的归宿.大雁都已再次迁徙飞回,早该过了忘川的地方了.弹琴的人盼望的眼泪落满了衣衫,杨花落满肩膀,笛声萧瑟凄冷,窗上的身影残破,烟波中桨声跌宕,找不到江南的方向. 诗词大致如此,梦中想到远在他方的人,看到飞回的大雁,可是人还没有回来,独自弹琴伤心,任凭眼泪湿了衣服,杨花落满衣襟都不再在意,只是感到萧瑟凄冷残破的景象,问何处是江南亦是问哪里才是归宿!

鹤壁市13495492383: 成语"再接再厉"还是"再接再励"?哪种写法是正确的? -
谏启二叶: 康康你复制这个答案后都没修正过啊?最后一句是 切莫把“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 不是 切莫把“再接再励”写成“再接再厉”.呵呵 :) 常发现有的同学把“再接再厉”的“厉”写成“励”,以为“再接再励”就是“再次接受鼓励”.这种解释显然是一种曲解. “再接再厉”作为一个成语,它是约定俗成的,且有一定的出处.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斗鸡游戏广为流行.“再接再厉”出自韩愈、孟郊的《斗鸡联句》中孟效的诗句.接,作“交战”讲;“厉”通“砺”,名词活用,作“磨快”讲.意思是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之前先磨一下嘴.今天,人们常用“再接再厉”来比喻工作或学习要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所以, 切莫把“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

鹤壁市13495492383: "世时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幅对联是什么意思?请大家帮帮忙,知道的告诉 -
谏启二叶: 出自《红楼梦》 清 曹雪芹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对联是儒家的传统观念,表达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入世的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标准之一.而《红楼梦》所表达的是反封建的思想,也就是反封建正统的思想,因而脂砚斋会把它评为“此联极俗”. 那么到底这对联传达的思想认识好不好呢?如果处身于曹雪芹或者鲁迅的时代,我们肯定说不好.因为当某些人自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时侯,我们要么正在为能否达到这一层次而奋斗而苦闷,要么正在象阿Q一样在饥饿线上挣扎.而现在不同了.凡是能上网来回答问题的同志们谁能和阿Q的地位相同呢,所以我们都认为对联好.是说明白事理,掌握事实规律是一种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总结出来的规律就是文章.

鹤壁市1349549238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
谏启二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赏析〕这首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