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田、课田制的施行,产生了什么影响?

作者&投稿:计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占田课田制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西晋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战国、秦汉以来“名田”制度和限田政策的产物。名田,即以名占田,人民向国家登记户口并呈报所占田亩数。名田制度导致土地兼并发展,于是西汉中叶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
占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没有年龄限制,原则上任何男女都有权按此标准占有土地。这种土地不是由政府授与或分配,而是规定人民可以占有土地的法定数量和最高限额,但政府没有任何措施保证人民占有足够数量的土地。

相同地方:都是古代中国土地分配制度,都产生于社会动荡时期,均田和屯田都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占田加剧了土地兼并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屯田制最大功劳就是使经济发展,人民不在挨饿,而北方民族也因此更加团结了.屯田制和以前的田制最大的不同就是军队的加入,这使规模更大,农民负担减少,军民关系也变得融洽了。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渊源于西汉,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西汉前元十一年(前 169),汉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汉武帝调发大批戍卒屯田西域。但当时屯田主要集中于西、北部边陲,主要方式为军屯,且规模不大。东汉末年,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建安元年(196),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今河南许昌)附近进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耕牛、农具是镇压黄巾起义中掳获的,有一部分劳动力号称为招募其实是被迫而来的。据说当年屯田收获谷物百万斛,缓解了社会矛盾。“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 50 人为 1 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 6 民 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日,60 人为1 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曹魏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但屯田制的剥削较重,屯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身分不自由,屯田士兵则更加艰苦。三国时期,吴、蜀也都实行过屯田,只是规模和成就都不及曹魏。曹魏后期,屯田剥削量日益加重,分配比例竟达官 8 民 2 的程度,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屯田土地又不断被门阀豪族所侵占,于是屯田制逐渐破坏了。咸熙元年(264)政府宣布废除民屯。兵屯虽然继续存在,但作用已经不大了。 占田制与课田制为西晋并行的两种土地制度。太康元年(西元二八○年)平吴後,制户调之式,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即一夫一妇得占田一百亩。所谓「占」,即汉时习称的「自占」或「占著」,有办理登记之意,土地办理登记後表示占有便用权。占田令对於人民占有土地亩数,设定一限额,因此,占田制的作用就是限民占田。不过实际上,占田制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阻止土地集中的发展,相反的,使大土地所有者,获得法律上的保障。因为法令对於占田逾制的豪族没有处置的办法,表示默认其既得利益,而且式令中对官僚占田,另有明白的规定,依照官位的高卑占田:一品官占田五十顷,二品官四十五顷,依次递减,每差一品减五顷,至九品官犹得占田十顷,就是最小品官,也可由得比一夫一妇所占多十倍的土地。晋朝的世族门阀在九品官人法的荫庇下,均有入仕做官的机会。占田法中依官品占田的规定,使官僚家族能够合法的占有相当可观的土地。当时既然尚未出现土地还授的办法,已占的土地可以遗传子孙,因此官僚贵族都累积广大的田产,世族大姓的经济由此得到合法的基础。(刘显叔)
均田制,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在经历了长期的纷乱和战争后,政府掌握了大量的无主荒地,大批农民又离开土地流亡四方的情况下,国家为了吸引劳动力回到土地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为了抑制豪强对土地的兼并而推行的.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十月,北魏推行均田制。均田制是北魏政权在奴隶制残余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补充形式。同时,均田制使游离的劳动力重新和士地结合起来,扩大了自耕农的数量和政府的纳税面,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唐朝后期国有土地减少,均田瓦解

屯田制与占田制的区别 首先占田制并不是像屯田制那样由官府授田,强迫农民在土地上耕作,更不是将地主的田地授与农民,而是在屯田制破坏的前提下,允许农民自己占垦荒地。
其次占田制农民与屯田制下农民相比,占田制下农民的负担显然有所减轻,农民人身更自由,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最后两者实行的背景不同,屯田制是在战争时期实施的,而占田制是在西晋统一全国后实行的。

什么是屯田制 屯田制最早并不是曹操发明的,汉后历代政府就实行了屯田制.最早应该是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由于连年的战争,汉初期为了恢复生产,稳定国家,就大力进行农业的生产,而屯田在当时就有了一定的规模.当曹操推广屯田制的时候,田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而屯田制的产生一方面是曹操迫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所做出的改革,另一方面也是他想一统天下,要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所至.就这样屯田制就在魏发展起来了.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商屯亦称盐屯,明盐商为了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而办的屯垦.这是在明朝了,而民屯和军屯就是所说的屯田.而屯田制就是以屯田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由曹操建立.

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曹操在许下屯田.由典农官募民耕种,为民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曹操为了更好的屯田,就推广屯田制,为此还设置了“屯田都尉”这一官职,进行行政的专人管
理.>中有这样一段话:“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可见这一官职设立所需了.而屯田的农民也有的新的称呼,当时曹操所募的农民,称为客,亦称屯田客,这里也有一段文字介绍:“当兴立屯田,时议者皆言当计牛输谷...如抵议,于官便,于客不便.....”.语出>注引>.当曹操设立专人管理,屯田就大大发展了,屯田制也就建立并向前发展着.

当提及为什么魏可以统一天下的时候,有一个原因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曹操的经济改革,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屯田制的实行.这不仅使魏的粮食得到了积累,社会生产力也大步的发展了,使魏的经济走在其他各国的前头.正是这种物质和经济的双重保障,为后来魏一统天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屯田制最大功劳就是使经济发展,人民不在挨饿,而北方民族也因此更加团结了.屯田制和以前的田制最大的不同就是军队的加入,这使规模更大,农民负担减少,军民关系也变得融洽了.当田够是国家的,即官田,这使农民利益并没有真正得到保障,这是封建社会必然的.

北魏均田制的与西晋占田制的比较
占田制-- 也就是国家把国有土地,按一定比例分给农民。按一定比例分给各级官吏。以 稳定流民,增加户籍,增加户税,增加财政收入。

它和均田制 除了在分配 土地的多少,比例问题外,有区别和联系的.

占田制
曹魏推行的大规模屯田制度,到魏末已逐渐遭到破坏。到264年,魏元帝下诏罢屯田官,将典农官分别改为太守、令长。次年,晋武帝又重申前令,民屯制度正式废除。
民屯废止以后,贵族、官僚争相侵占田地,隐匿户口。原来的屯田客或投依豪门,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农业荒废,国库空虚,百姓穷困。针对这种情况,灭吴以后,西晋采取两项重大措施:罢州郡兵以归农;颁布占田制。 占田制包括下列内容:
其一,户调式:凡是丁男(男、女16岁以上至60岁为正丁)立户的,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男女15岁以下至13,61岁以上至65为次丁)立户的,纳半数。边郡民户的户调,纳规定数目的三分之二,更远的纳三分之一。
其二,农民的占田和课田: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这是应种土地的限额,不是实际授与的地数额。在占田之中,丁男有五十亩、次丁男有二十五亩、丁女有二十亩要课税,这叫课田。每亩课田谷八升。不管田地是否占足,均按此定额征收。
其三,士族地主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从一品官到九品官还可以荫佃客十五户到一户,荫衣食客三人到一人。

均田制
北魏初年,在宗主督护制下,官府对辖区内的户籍、田数都无从掌握,徭役、赋税也无从征调。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实行均田制,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到唐建中元年(780年)始废弛。均田制是由代北实行的计口授田演变而来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官;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至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亩。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头,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
均田制实施初意为按口授田,平均地权,但由于地主拥有大量私属奴婢,加上他们又多隐瞒土地,以致所分的田土超过了法令所限,分到农民手中的土地达不到应受的额。但均田制在当时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如规定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规定不准买卖,这些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大族兼并土地。国家公开授田,可以招徕流民和豪强大族控制下的依附农民,有助于开垦荒地,发展生产。自耕农增多,户口滋殖,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

占田、课田制的施行,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制颁布后,出现了太康年间(280~289)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太康元年西晋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余,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余;到太康三年有户三百七十七万,增加一百三十多万户。表明在占田制实行后,许多流民注籍占田,使国家户籍剧增。史称当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安居乐业,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牛马被野,余粮栖亩”,农村经济自汉末破坏之后,一度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占田、课田制的施行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占田、课田制的施行,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制颁布后,出现了太康年间(280-289)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太康元年西晋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余,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余;到太康三年有户三百七十七万,增加一百三十多万户。表明在占田制实行后,许多流民注籍占田,使国家户籍剧增。史称当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

什么是西晋的占田课田制?
1. 西晋实施的一项土地与赋税制度,名为占田课田制。2. 该制度源自战国、秦汉时期的“名田”制度和限田政策。3. 名田制度允许人民向国家报告所占田地,但导致了土地兼并问题。4. 为应对兼并,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政策,但未实施。5. 东汉末年,战乱导致大量土地无主,曹操推行屯田制以...

中国古代田制占田荫客制
西晋时期的田制,源于战国秦汉时期的“名田”制度和限田政策,旨在应对晋初社会经济的扩张和土地兼并现象。随着国家统一的实现,太康元年(280年),西晋政府为了调控自耕农数量,抑制土地过度集中,确保赋税和徭役的稳定征收,推行了占田课田令。该制度的核心是官吏按照品级划分,被允许占有一定面积的土地。...

课田制是什么
课田制是一种对自耕农征收赋的税收制度,在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由中国西晋政府推行实施。西晋政府通过课田,一方面征收了赋税;另一方面达到“寓劝于课”的效果,通过征收实物的种类与数量来规劝农民种田。课田制的具体内容为,男子1人有权占田70亩,女子30亩。这是应种上地的限额,不是实际授...

占田、课田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占田、课田制是封建国家为保证赋税剥削而制订的一套完整的土地、赋税制度。统治者允许人民占田是为了课田,课田建立在占田基础上,两者密不可分,没有占田,则无从课田,没有课田,则占田也就落空,失去意义。西晋占田、课田制总结了古代土地、赋税制度的经验,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和课田的最...

什么是占田课田制?
名田,即以名占田,人民向国家登记户口并呈报所占田亩数。名田制度导致土地兼并发展,于是西汉中叶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西汉末年,大司空师丹曾主持制订“限民名田”的具体措施,但未贯彻执行。东汉末年战乱蜂起,人民大量流亡,造成“土业无主,皆为公田”的情况,曹操在这种条件下推行屯田制度。...

西晋的土地制度是怎么样的?详解西晋的土地制度
其中,西晋的占田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户调式:凡是丁男(男、女16岁以上至60岁为正丁)立户的,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男女15岁以下至13,61岁以上至65为次丁)立户的,纳半数。边郡民户的户调,纳规定数目的三分之二,更远的纳三分之一。二、农民的占田和课田:...

占田课田制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西晋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战国、秦汉以来“名田”制度和限田政策的产物。名田,即以名占田,人民向国家登记户口并呈报所占田亩数。名田制度导致土地兼并发展,于是西汉中叶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占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没有年龄限制,原则上任何男女都有权按此标准占有土地。

占田课田制的占田、课田令规定
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减半,次丁女不课(男女年十六以上至六十为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一以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官吏以官品高卑贵贱占田,从第一品占五十顷,至第九品占十顷,每品之间递减五顷。此外规定,依官品高低荫亲属,多者九族(一说指本姓亲属,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一说...

均田制是在哪个朝代的哪个改革实施的?
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实施的。一、均田制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实施范围一说始终仅实施于北中国...

海陵区17790605493: 西晋占田制的实行与意义 -
侯荷长龙:[答案] 占田制 曹魏推行的大规模屯田制度,到魏末已逐渐遭到破坏.到264年,魏元帝下诏罢屯田官,将典农官分别改为太守、令长.次年,晋武帝又重申前令,民屯制度正式废除. 民屯废止以后,贵族、官僚争相侵占田地,隐匿户口.原来的屯...

海陵区17790605493: 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对封建国家繁荣的影响 -
侯荷长龙: 均田制的施行与作用均田令,一方面通过奴婢、耕牛受田(隋以前)或依照官品授永业田(隋以后)等方式,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但限制他们占田过限.一方面又规定授田时先贫后富,以及限制民户出卖应受份额的土地,以期农民也能拥有...

海陵区17790605493: 井田制的影响有哪些?
侯荷长龙: 秦、汉以后,实行井田制的社会基础已不复存在,但其均分共耕 之法对后世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历代鼓吹井田思想者不乏其人.汉时 董仲舒、师丹等提出的限田制,王莽...

海陵区17790605493: 唐朝的均田制对唐朝农业,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
侯荷长龙: 均田制的推行,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海陵区17790605493: 井田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
侯荷长龙: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海陵区17790605493: 西晋初占田令实施的特点? -
侯荷长龙: 西晋实行占田制.占田制包括下列内容: 其一,户调式:凡是丁男(男、女16岁以上至60岁为正丁)立户的,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男女15岁以下至13,61岁以上至65为次丁)立户的,纳半数.边郡民户的户调,纳规定...

海陵区17790605493: “井田制对中国历史起到发展作用或阻碍作用井”田制是中国封建社
侯荷长龙: 它是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而实行的 不过在商鞅变法中废除了,阻碍并不是很大的

海陵区17790605493: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的的原因及弊端 -
侯荷长龙: 1.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许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

海陵区17790605493: 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对封建国家繁荣的影响急 -
侯荷长龙:[答案] 均田制的施行与作用均田令,一方面通过奴婢、耕牛受田(隋以前)或依照官品授永业田(隋以后)等方式,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但限制他们占田过限.一方面又规定授田时先贫后富,以及限制民户出卖应受份额的土地,以期农民...

海陵区17790605493: 西晋统一后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 -
侯荷长龙: 废除屯田制,实施占田制及荫客制,并以课田法课税.户调制即征收户税的制度.户调不分贫富,以户为单位征收租税.兴修水利.冶炼业得到了发展,灌钢技术的发明,纺织业用麻织成的布,马钧改良纺织机,品种及品质皆提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