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和明思宗是有作为的皇帝吗

作者&投稿:古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由检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他和朱由校什么关系?~

八月,朱由校在乾清宫召见内阁大臣、科道诸臣,下招说魏忠贤、王体乾对皇帝忠心耿耿可以用来商议国家大事。并且封魏忠贤的侄字魏良栋为东安侯。朱由校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
”命他继位,次日,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天召见了信王,朕心甚悦,身体觉得稍微好些了。”八月十一日,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信王朱由检随即(八月二十四日)登基,年号崇祯。同年十月,上尊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十三陵之德陵。
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1627年9月19日),明熹宗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廿四日丁巳(1627年10月2日)继承皇位,时年十八岁。次年正月初一癸亥(1628年2月5日),改年号为“崇祯”。

扩展资料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
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由检

并不是,朱由检与朱由校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二人都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其中朱由校为其皇长子。明神宗在位时期,身为皇长子的朱常洛因为不得宠的缘故一直久久未被立为太子,当时的明朝还因立储一事先后发生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事件。相比起儿子朱常洛,明神宗对孙子朱由校则要更为喜爱一些,为此他在朱由校母亲逝世之后特地让东宫选侍李氏前去照看朱由校。

万历四十八年,好不容易当上太子的朱常洛因明神宗的驾崩而正式登基为帝。而明神宗在逝世之前曾专门留下遗诏,将朱由校立为了皇太孙。明光宗朱常洛在登基后没多久便重病不起,在位仅一个月左右便驾崩。待他驾崩之后一直照顾朱由校的李氏仗着光宗生前对她的盛宠一度想要趁机垂帘听政,“移宫案”因此爆发。之后朱由校在宦官王安的帮助之下顺利即位,即为明熹宗。

因为王安迎立有功,所以明熹宗在登基之后对他十分宠信。而于万历年间入宫当宦官的魏忠贤便就是因为依附于王安以及与明熹宗乳母暗相勾通而逐渐得到熹宗的宠信。明熹宗共在位七年,这七年时间里因为他过于宠信宦官,从而致使阉党势力迅速壮大。势力壮大的阉党在朝堂上铲除异己,在民间四处敛财,明朝局势因此越发混乱。而将明朝陷于重重危机之中的明熹宗则于天启七年因过度服用“仙药”而逝世,享年二十三岁。

英年早逝的明熹宗并没能来得及留下子嗣,于是他将皇位传给了排行第五的异母弟朱由检。其中明熹宗的母亲是孝和皇后王氏,而朱由检的母亲则是孝纯皇后刘氏。于明熹宗驾崩之后登基的朱由检虽年仅十七岁却怀有一股雄心壮志,所以在位期间十分勤于政务。因知晓魏忠贤以及阉党乃害群之马,所以明思宗于登基后也是率先设法除掉了魏忠贤,以及对阉党进行了大规模清洗。

  没什么作为 不过思宗比熹宗要好点,虽然后来亡国了。

  明熹宗即位后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及六部,东林党势力较大,众正盈朝。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等许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奸臣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制稍显清明。由于杨涟等人在帮助天启帝即位时尽心尽力,因此,天启帝对这些东林党人也是非常信任,言听计从。
  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袁崇焕,天启二年(1622)下诏为张居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在澳门问题上态度强硬,还与荷兰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胜。且有罢矿监,安抚辽东的之举。但是谁知不久之后就出了事。
  这时的后宫之中,两颗毒瘤正在悄悄的生长。这两个毒瘤就是魏忠贤与客氏。魏忠贤原为一市井无赖,大字不识,却善于钻营,很快攀上了大太监王安的关系,并结识了当时还是皇太孙的天启帝,天启帝继位后,他的地位自然直线上升,升任司礼秉笔太监。客氏是天启帝皇帝的奶妈,其奸诈而贪权,客魏两人很快结成了同盟,成为了后宫不可一世的力量。王安等太监在后宫逐渐被排挤,客魏的权力覆盖了整个后宫。但魏忠贤并不满足,决心成为权倾朝野,名副其实的大太监。
  一方面,魏忠贤引诱天启帝玩乐,使天启帝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另一方面,魏忠贤与朝堂上的一些文臣如崔呈秀之流相勾结,排挤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和六部。魏忠贤常常趁天启帝在专心制作木器时启奏,这时天启帝总是厌烦地说:“朕知道了,你去照章办理就是了。”魏忠贤据此滥行赐赏,大施刑罚,造成空前的宦官专政。天启五、六年间,屡兴大狱,诬杀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并毁天下东林书院。凡正直的大臣,都被以东林党的罪名惨遭横祸,东林党人被贬、被杀不计其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六君子。天启六年,天启帝还命顾秉谦等人修《三朝要典》,为魏忠贤等歌功颂德。

  崇祯即位,正直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内有黄土高原上百万农民造反大军,外有满洲铁骑,虎视耽耽,山河冷落,风烟四起。他决事果断,雷厉风行,如处理庵党一案, 也有心细多疑,优柔寡断之一面,如关于是先攘外抑或先安内,一直那不定,遂误国家 ;既有刻薄寡恩 翻脸无情之一面,也有多情柔肠之一面,对周后互敬互爱;他自制极严,不耽犬马,不好女色,生活简朴;他也经常征求左右的意见,但刚愎自用,不能做到虚怀纳谏;他知人善任,如袁崇焕 杨嗣昌,洪承畴,具一代文武全才,任用他们时,言听计从,优遇有加,一旦翻脸,严酷无情,果于杀戮,导致用人不专,出现崇祯朝五十相局面;他悯恤黎民疾苦,常下诏罪己,但搜刮民膏,加派无度,趣百姓于水火;他励精图治,经常平台招对,咨问政之得失,与臣下论讨兴亡之道,为政察察,事必躬亲,欲为中兴之主主,但求治心切,责臣太骤,以致人心恐慌,言路断绝常谓所任非人,终成孤家寡人,至于煤山殉国,从死者唯一太监耳[1]
  明思宗是一个被普遍同情的皇帝,李自成《登极诏》也说「君非甚暗(崇祯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炀灶恒多(即便他被孤立,却颇能为人民国家做出许多打击贪官污吏好事);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思宗的性格相当复杂,在除魏忠贤时,崇祯表现得极为机智,但在处理袁崇焕一事,却又表现得相当愚蠢。如学者所言「在思宗身上,机智和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明史》说他:「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由于较之前任的神宗、熹宗,甚至明朝中后期的多数皇帝,思宗治国救国的责任感与雄心强上许多,故史家对于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明史》评价思宗说:「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历史学家孟森说:「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思宗虽有心为治,却无治国良方,以致酿成亡国悲剧,未必无过。孟森也说思宗「苛察自用,无知人之明」 、「不知恤民」。思宗用人不彰、疑心过重、驭下太严,史称「崇祯五十相」(在位十七年,更换五十位内阁大学士、首辅),却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思宗的性格相当复杂,在除魏忠贤时,崇祯表现的超乎机智,但在袁崇焕一事上却又表现的相当愚蠢,袁崇焕跟崇祯说五年之内收复辽东,简直就像个疯子。崇祯也疯,他真就相信了。直到三年后,袁崇焕终于为自己的大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学者所言“在思宗身上,机智和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史家对于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为剿流寇,明思宗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剿农民军的负责人。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但是他不断地加税,民间称呼他为“重征”以代替“崇祯”,这也使得明末农民起义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虽然明思宗期盼着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中兴”,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在众大臣的吹捧下,崇祯高估了袁崇焕,误信了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大话,以倾国之力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结果满清从蒙古绕了过来,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
  乾隆大帝亲自修订的《明史•流贼传》中说:“庄烈之继统也,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之抢攘已甚。庄烈虽锐意更始,治核名实,而人才之贤否,议论之是非,政事之得失,军机之成败,未能灼见于中,不摇于外也。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当夫群盗满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内外大臣救过不给,人怀规利自全之心。言语戆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其所任为阃帅者,事权中制,功过莫偿。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赏罚太明而至于不能罚,制驭过严而至于不能制。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则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清朝编纂的《明史》依旧承认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崇祯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拥有极强的政治手腕,心思缜密,果断干练,并且精力充沛,几乎拥有历史上所有明君的特征:崇祯的是非功过充满争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之一,“无力回天”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崇祯的一生。

总体上:明熹宗无所作为。虽说明朝亡于思宗,但明思宗还是有所作为的,可叹‘无力回天’四字基本可以概括他的一生。

纵观明熹宗的一生,固然荒唐昏聩,究竟是一个欠教育的顽童的行径,不是恶人(虽然他的昏聩对明朝造成的祸害无穷)。归根结底应归罪于天启帝的祖父万历皇帝,万历不喜长子,不关心他的教育,长子自身难保,自然导致长孙的教育更被忽视,乃至熹宗继位时据说大字不识几个,遑论朝政。熹宗终究是“凡事愦愦”(太监王体乾语)而已,对待夫妇手足的情谊不薄。病重时,信王入见,熹宗拍着榻说道:“来!吾弟当为尧舜。”熹宗对张皇后也很爱惜,使客魏终不能动摇皇后,临终时,熹宗道出心中对张皇后的歉疚,嘱咐信王要善事中宫,足见结发情意。
http://baike.baidu.com/view/87321.html?wtp=tt

明思宗是一个被普遍同情的皇帝,李自成《登极诏》也说「君非甚暗(崇祯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炀灶恒多(即便他被孤立,却颇能为人民国家做出许多打击贪官污吏好事);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思宗的性格相当复杂,在除魏忠贤时,崇祯表现得极为机智,但在处理袁崇焕一事,却又表现得相当愚蠢。如学者所言「在思宗身上,机智和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明史》说他:「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由于较之前任的神宗、熹宗,甚至明朝中后期的多数皇帝,思宗治国救国的责任感与雄心强上许多,故史家对于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明史》评价思宗说:「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历史学家孟森说:「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思宗虽有心为治,却无治国良方,以致酿成亡国悲剧,未必无过。孟森也说思宗「苛察自用,无知人之明」 、「不知恤民」。思宗用人不彰、疑心过重、驭下太严,史称「崇祯五十相」(在位十七年,更换五十位内阁大学士、首辅),却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思宗的性格相当复杂,在除魏忠贤时,崇祯表现的超乎机智,但在袁崇焕一事上却又表现的相当愚蠢,袁崇焕跟崇祯说五年之内收复辽东,简直就像个疯子。崇祯也疯,他真就相信了。直到三年后,袁崇焕终于为自己的大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学者所言“在思宗身上,机智和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史家对于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为剿流寇,明思宗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剿农民军的负责人。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但是他不断地加税,民间称呼他为“重征”以代替“崇祯”,这也使得明末农民起义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虽然明思宗期盼着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中兴”,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在众大臣的吹捧下,崇祯高估了袁崇焕,误信了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大话,以倾国之力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结果满清从蒙古绕了过来,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
乾隆大帝亲自修订的《明史•流贼传》中说:“庄烈之继统也,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之抢攘已甚。庄烈虽锐意更始,治核名实,而人才之贤否,议论之是非,政事之得失,军机之成败,未能灼见于中,不摇于外也。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当夫群盗满山,四方鼎沸,而委政柄者非庸即佞,剿抚两端,茫无成算。内外大臣救过不给,人怀规利自全之心。言语戆直,切中事弊者,率皆摧折以去。其所任为阃帅者,事权中制,功过莫偿。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赏罚太明而至于不能罚,制驭过严而至于不能制。加以天灾流行,饥馑洊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譬一人之身,元气羸然,疽毒并发,厥症固已甚危,而医则良否错进,剂则寒热互投,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清朝编纂的《明史》依旧承认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崇祯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拥有极强的政治手腕,心思缜密,果断干练,并且精力充沛,几乎拥有历史上所有明君的特征:崇祯的是非功过充满争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之一,“无力回天”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崇祯的一生。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307.htm

[编辑本段]明思宗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汉族,明朝末代皇帝,明光宗第五子,熹宗之弟。在位时间1627年-1644年共17年。年号崇祯。
[编辑本段]1.生平简介

熹宗朱由校驾崩无子,临终遗诏,以其五弟朱由检即皇位。朱由检在18岁即位后,面对著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殷切地寻求治国良方,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与前两朝相比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天启七年(1628年)十一月,崇祯皇帝在铲除魏忠贤的羽翼崔呈秀(?—1627年)之后,再将其贬至凤阳,途至直隶阜城,魏忠贤得知大势已去,遂与一名太监自缢而亡。此后又杀客氏,崔呈秀自尽,其阉党260余人或处死、或发配、或终身禁锢。与此同时,平反冤狱,重新启用天启年间被罢黜的官员。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予尚方宝剑,托付他收复全辽的重任。为剿流寇,崇祯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闯军的将领。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然皆功亏一篑。「闯王」李自成数次大难不死,后往河南聚众发展。朱由检一生操劳,旰食宵衣,每天夜以继日的批阅奏章,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天天生活在操劳、恐惧、痛苦、烦躁与焦虑之中。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因「偶感微恙」而临时传免早朝,竟遭辅臣的批评,崇祯连忙自我检讨。自崇祯元年(1628年)起,中国北方发生可怕的旱灾,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崇祯七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书吕维祺上书朝廷:「盖数年来,臣乡无岁不苦荒,无月不苦兵,无日不苦挽输。庚午(崇祯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似闻鬼哭。欲使穷民之不化为盗,不可得也」。旱灾又引起蝗灾,使得灾情更加扩大,河南于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其饥民多从李自成。崇祯朝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崇祯二年五月正式议裁陕北驿站,百姓多流离失所,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又大饥,陕西巡按马懋才在《备陈大饥疏》上说百姓争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六年,「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百姓死亡过半」。这时华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崇祯十四年七月,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北京,崇祯十六年,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江南在崇祯十三年遭大水,十四年有旱蝗并灾,十五年持续发生旱灾和流行大疫。地方社会处在了十分脆弱的状态,盗匪与流民并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明廷苦于两线作战,每年的军费「三饷」开支高达两千万两以上,国家财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饷的情况普遍,常导致明军内部骚乱哗变。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随着局势的日益严峻,朱由检的滥杀也日趋严重,总督中被诛者七人,巡抚被戮者十一人。明思宗亦知不能两面作战,私底下同意议和。但明朝士大夫鉴于南宋的教训,皆以为与满人和谈为耻。因此明崇祯对于和议之事,始终左右为难,他暗中同意杨嗣昌的议和主张,但一旁的卢象升立即告诉皇帝说:「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而已!」,明思宗只能辨称根本就没有议和之事,卢象升最后战死沙场。明朝末年就在和战两难之间,走入灭亡之途。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山、锦州失守,洪承畴降清,崇祯又想和满清议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因泄漏议和之事被处死,与清兵最后议和的机会也破灭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崇祯帝召见阁臣时悲叹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在陈演、光时亨等反对之下未能下决心迁都南京。
[编辑本段]2.国破自缢
景山的崇祯帝自缢处建有碑文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祯任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三桂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大顺军开始包围北京,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三月十六日,昌平失守,十七日,围攻北京城。三月十八日,大顺军以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诸门,守军或逃、或降。下午,曹化淳开彰仪门(一说是十九日王相尧开宣武门,另张缙彦守正阳门,朱纯臣守朝阳门,一时俱开,二臣迎门拜贼,贼登城,杀兵部侍郎王家彦于城楼,刑部侍郎孟兆祥死于城门下),农民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崇祯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又逼周后自杀,手刃袁妃、长平公主、昭仁公主。崇祯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著左脚,右脚穿著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上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三月二十一日尸体被发现,大顺军将崇祯与周皇后的尸棺移出宫禁,在东华门示众,「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梓宫暂厝在紫禁城北面的河边。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当李自成离开北京的时候,发现「皇库扃钥如故,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怅。」明思宗卒后,南明弘光年间谥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唐王谥为威宗。清廷改为庄烈愍皇帝,庙号怀宗。葬北京昌平思陵。
[编辑本段]明熹宗简介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汉族。1620年阴历九月—1627年阴历八月在位,年号天启(1621—1627年)。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明熹宗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

不是。不过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不太需要有作为,政有内阁,中央权利(即皇权)分为票拟、朱批,前者归内阁(文臣)、后者归司礼监(皇帝),只要皇帝别瞎折腾,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熹宗无为(包括阉党乱政),而大明只要外患(建奴);思宗勤政,内忧始来(流贼),最后不得不自缢于煤山。(天灾——小冰河期开始于万历中期,而农民起义始于崇祯元年,崇祯年间多有废商税、加农赋之举——官逼民反)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年号天启,是个有名的昏君,最大的爱好是干木匠活,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宠信魏忠贤,朝廷之中乌烟瘴气,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熹宗之弟。在位时间1627年-1644年共17年。年号崇祯。
关于崇祯历来的评价很复杂,他即位后,面对著危机四伏的政治局面,积极寻求治国良方,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与前两朝相比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尤其是果断铲除魏忠贤集团更让当时和后代有识之士称赞不已。最终国家灭亡时上吊自杀更是让人觉得非常壮烈。
但是作为最高领导者,他多疑善变-整个崇祯朝17年竟然出现了50个首相、手下的优秀人才无法发挥优势;而且优柔寡断,刚愎自用,虽然为人上对自己要求很严,但是依然无法算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所以综合评价的话,他是一个很想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可惜最终还是无法挽救明朝灭亡的命运。


明熹宗朱由校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继位。庙号熹宗,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又称木工皇帝。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日,刚刚做了一个月皇帝的明光宗朱常洛撒手西去。尽管他登上皇位不久就病魔缠身,宫廷内外对他的趋势也已有预感,但当死神真正降临到他身上时,无论是...

明朝十六帝,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老百姓的日子最好过?
这些是我们判断老百姓日子好不好过的具体依据。明朝和大部分朝代一样,276年间经历了创建、发展、繁荣、衰败、灭亡等几个阶段。首先、生活在明光宗、明熹宗和明思宗(崇祯皇帝)时期的老百姓不可能幸福,这三朝处于明朝灭亡阶段。明朝外有满族大兵压境内有农民起义,朝廷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为了应对...

明朝晚期皇族为何大多夭折
其中,长子朱由校与五子朱由检后来都做了皇帝,即历史上有名的明熹宗和明思宗崇祯皇帝,而其余五个儿子则都夭折了。 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六日,光宗死后五日,他的长子朱由校在奉天门即位登基称帝,改明年为天启元年,这便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是明光宗与王才人(地位较低的...

朱由榔和崇祯朱由检什么关系?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汉族,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1628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

解读林黛玉
天地间有正气,也有邪气,而这气赋予人,导致人也有正邪之分。全面说薛宝钗是妖魔鬼怪,邪气所赋之人。而林黛玉是清明灵秀之气所赋之人。薛宝钗影射满清,那么林黛玉必然影射明朝。其实林黛玉影射明朝最后一世的两个皇帝眀熹宗天启帝朱由校和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朱由校生于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

明朝哪个皇帝最昏庸
万历。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古代的皇帝都有祭拜天地、...

明实亡于神宗还是熹宗?
到了明熹宗时期,由于魏忠贤势大,东林党遭到了阉党的极力打压和迫害。当明思宗崇祯帝即位后,开始清算阉党。随着魏忠贤的倒台,东林党又再次崛起。此时的东林党,可谓是朝中话语权最重的一批人。他们提出免收商业税,表面上是为百姓谋福祉,但当时明朝内忧外患严重,他们一点都没有察觉。这一决定,直接导致...

明朝十六帝关系表,明朝16帝的年号排序是什么?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趣...

历史上明熹宗真的只是文盲吗
不是。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年号天启。朱由校在位期间,客氏与魏忠贤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

明朝皇帝顺序是什么样的?
15.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庙号熹宗,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16.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庙号怀宗,后改思宗、毅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8339514781: 崇祯是个好皇帝吗
江霞博乐: 客观看待吧.崇祯帝朱由检,即明思宗(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汉族,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8339514781: 明朝皇帝顺序表
江霞博乐: 1、明太祖朱元璋:也称洪武皇帝. 2、恭闵帝朱允炆:也称建文帝,朱元璋的孙子, 3、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第四子,也称永乐皇帝. 4、明仁宗朱高炽:成祖长子,在位时间只有一年 5、明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一个守成之主,和他老爸一样...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8339514781: 明朝有几任皇帝 -
江霞博乐: 有16位皇帝,但是在明末的时候有6位皇帝. 1.明太祖朱元璋 2.明惠帝朱允炆 3.明成祖朱棣 4.明仁宗朱高炽 5.宣宗朱瞻基 6.明英宗朱祁镇 7.明代宗朱祁钰 8.明宪宗朱见深 9.明孝宗朱佑樘 10.明武宗朱厚照 11.明世宗朱厚骢 12.明穆宗朱载后 13.明...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8339514781: 明朝嘉靖皇帝以后的皇帝的作为是怎样的? -
江霞博乐:[答案] 明穆宗朱载后,明穆宗朱载后(公元1537-1572年),明世宗朱厚骢第三子,世宗病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36岁.葬... 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母王恭妃.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 天启帝明熹宗朱由校(公元...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8339514781: 明朝天启皇帝的生平事迹 -
江霞博乐:[答案]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1620年阴历九月—1627年阴历八月在位,年号天启(1621—1627年),故又称天启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为群臣拥立继...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8339514781: 历史上明熹宗到底是怎么死的 -
江霞博乐: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光宗长子,明朝第15代皇帝.在位时间为1620年-1627年,年号天启.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于是朱由校继任.即位后,升任皇太孙时代即结识的魏忠贤为司礼...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8339514781: 木匠皇帝是谁?明朝木匠皇帝是哪位啊? -
江霞博乐:[答案]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汉族.1620年阴历九月—1627年阴历八月在位,年号天启(1621—1627年).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在位7年...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8339514781: 明朝的皇帝是谁? -
江霞博乐: 1.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年号洪武).定都南京. 2.明惠帝-朱允炆,在位4年(建文 ) 3.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永乐 ).迁都北京. 4.明仁宗-朱高炽,在位1年(洪熙 ) 5.明宣宗-朱詹基,在位...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8339514781: 明朝会做木匠活的皇帝叫什么
江霞博乐: 明熹宗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