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 《短文两篇》课后练习第二题

作者&投稿:郝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二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后第二题答案~

1.《陋室铭》的全篇主旨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的,作者以此截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含义已经含在全文中,略去后才有回味。

2.正直豁达、大度、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拥有美好姿质、生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

3.①弹素琴是音乐、丝竹也是音乐,而素琴之音、是研讨音乐之声,丝竹乱耳、是官僚寻欢作乐之声。相比之下、素琴之音远远比丝竹之悦耳更多,“我”住的这个地方、正好可以防止丝竹之音乱耳,也是对官僚寻欢作乐的批判。
②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可以不同、但从“宜乎”一词看出、作者对贪图富贵、贪图享受的人以及对世风的鄙视。


以上绝对是本人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绝无抄袭!

第一大题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第二大题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体”,“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这种意境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3
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二题:不同之处:《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的愉悦之情和得意之感,而《记承天寺夜游》则抒发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
第三题:
1、消散
2、争相跳出水面
3、考虑,于是到了
4、只是。

0分!不予回答。

1.《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
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种种美德,我们无法尽知,而只能通过莲的形象来探求。因此,在讨论前应当指出,这是一种艺术概括方式,要善于运用联想把莲的形象跟君子的形象融为一体,不要搞机械的“对号入座”。本题切忌搞统一答案,重在培养同学们的联想力。
3.
①可以先回答:作者是否不喜欢听音乐?(从“调素琴”可以得出否定的回答。)“调素琴”跟“丝竹之乱耳”有什么区别?由此逐步引导到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态度上来。
②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为了引起讨论的兴趣,无妨先读读白居易的《买花》诗,此诗浅显易懂,费时不多。


泸县13732491737: 初二语文 《短文两篇》课后练习第二题 -
贰香护康: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

泸县13732491737: 初二上册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答案如题 -
贰香护康:[答案] 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第二题的答案长得赶上一篇短篇小说了,抄起来很烦的 你没语文...

泸县1373249173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短文两篇》的课后题怎么做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联系上下... -
贰香护康:[答案] 一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

泸县13732491737: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8课《短文两篇》的研讨与练习的答案是什么?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8课《短文两篇》研讨与练习的问题一、作者写“日”,却用... -
贰香护康:[答案] 1.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泸县13732491737: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8课《短文两篇》的研讨与练习的答案是什么?(急需) -
贰香护康: 1.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

泸县13732491737: 七年级课文第7课短文两篇的研究于练习答案急! -
贰香护康:[答案] 课文研讨 行道树 一、整体把握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是一个人生哲理,这篇短文就是表达这...

泸县13732491737: 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27课短文两篇答案 -
贰香护康:[答案] 一、1.C 2.(1)入 见 (2)将歇 (3)欲颓 竞跃 3.(1)介词,到;动词,到 (2)介词,从;连词,如果 4.(1)参与 共同、一起 和 (2)找 不久 5.(1)步履维艰 (2)门当户对 (3)废寝忘食 6.(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2)自/康...

泸县1373249173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短文两篇》的课后题怎么做 -
贰香护康: 一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

泸县13732491737: 七年级语文上第三课短文两篇课后题详解
贰香护康: 练习说明 一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题旨在了解作者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现的主题.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

泸县13732491737: 初二上册短文两篇的课后答案 -
贰香护康:[答案] 27.短文两篇 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三.解释下列剧中加点的词 1,歇:消散 2.竞:争着;跃:...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