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诗词歌赋和文言文的名字

作者&投稿:佴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没有谁归纳好,小学到高中所有文言文、古诗!求~

小学古诗
第1卷 山水类
江南(江南可采莲)
敕勒歌(敕勒川)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春晓(春眠不觉晓)
鹿柴(空山不见人)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绝句(迟日江山丽)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江雪(千山鸟飞绝)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惠祟《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题西林壁(横看城岭侧成峰)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春日(胜日寻芒泗水滨)
第2卷 田园类
池上(小娃撑小艇)
悯农(春种一粒粟)
悯农(锄禾日当午)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田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田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乡村四月(绿满山原白满川)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所见(牧童骑黄牛)
第3卷 咏物类
咏鹅(鹅,鹅,鹅)
风(解落三秋叶)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4卷 过塞类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初中古诗
一 古文(20篇)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逍遥游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过秦论
屈原列传
报任安书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谏太宗十思疏
滕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赤壁赋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登泰山记
二 诗词曲(50首)
静女
无衣

湘夫人
离骚
长歌行
孔雀东南习不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白马篇
归园田居
山居秋暝
梦游天姥吟留别
越中览古
蜀道难
将进酒
登高
蜀相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
阁夜
登岳阳楼
渔翁
文言文

《童趣》 沈复 字三白 号梅逸 清代文学家

《〈论语〉十则》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 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观沧海》 曹操 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代诗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字乐天 晚号香山居士 唐朝诗人

《西江月》 辛弃疾 字幼安 号稼轩 南宋爱国词人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号东篱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山市》 蒲松龄 字流仙 别号柳泉居士、聊斋先生 清代著名文学家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南朝宋文学家

《智子疑邻》 韩非 战国末期韩国人 著名思想家

《塞翁失马》 刘安 西汉思想家、文学家

《伤仲永》 王安石 字介甫 号半山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木兰诗》 南北朝时北方民歌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字君实 号迂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口技》 林嗣环 字铁崖 明末清初人

《狼》 蒲松龄 字留仙 别号柳泉居士、聊斋先生 清代著名文学家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名潜 字元亮 私谥靖节 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陋室铭》 刘禹锡 字梦得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爱莲说》 周敦颐 字茂叔 宋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核舟记》 魏学洢 字子敬 明末散文作家

《杜甫诗三首》 杜甫 字子美 唐代诗人

《三峡》 郦道元 字善长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字通明 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药家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观潮》 周密 字公谨 号草窗 南宋文学家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字宗子、石公 号陶庵、蝶庵居士 明末清初人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名潜 字元亮 私谥靖节 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使至塞上》 王维 字摩诘 唐代诗人、画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游山西村》 陆游 字务观 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字叔庠 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史学家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名潜 字元亮 私谥靖节 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马说》 韩愈 字退之 唐代著名文学家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字景濂 号潜溪 明朝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字梦得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赤壁》 杜牧 唐代诗人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字宋瑞、履善 号文山 南宋文学家、民族英雄、爱国诗人

《水调歌头》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字希孟 号云庄 元朝散曲家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字子厚 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字希文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满井游记》 袁宏道 字中郎 号石公 明代文学家

《饮酒》 陶渊明 名潜 字元亮 私谥靖节 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行路难》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字子美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唐代边塞诗人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字璱人 号定庵 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陈涉世家》 司马迁 字子长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睢不辱使命》 刘向 字矛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隆中对》 陈寿 字承祚 晋朝人

《出师表》 诸葛亮 字孔明 政治家、军事家

《望江南》 温庭筠 字飞卿 唐代著名诗人、词人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字希文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武陵春》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宋代杰出女词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字幼安 号稼轩 南宋爱国词人

《公输》 墨子 名翟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孟子〉二章》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 名更生 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愚公移山》 列子 名寇 战国初期郑国人

人教版高一册语文古文篇目

第五单元

17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8* 勾践灭吴(节选)……………………………………………………《国语》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0*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第六单元

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22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23* 劝学……………………………………………………………………《荀子》

24* 秋水(节选)…………………………………………………………《庄子》

人教版高二册语文古文篇目

13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徵

14 滕王阁序 王 勃

15* 师说 韩 愈

16* 阿房宫赋 杜 牧

怎样学习文言虚词

第五单元

17 六国论 苏 洵

18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19* 伶官传序 欧阳修

20* 石钟山记 苏 轼

词类活用

第六单元

21 项脊轩志 归有光

22 五人墓碑记 张 溥

23* 登泰山记 姚 鼐

24*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文言常用句式

?人教版高三册语文古文篇目

第一单元
1.《诗经》三首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2.离骚(节选)…………………………………屈 原
3.*孔雀东南飞(并序)………………………
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 操 归园田居…陶渊明 其他古诗诵读篇章 湘夫人……屈 原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第二单元
5.梦游天姥吟留别………………………………李 白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近体诗六首
山居秋暝……王 维 登高……杜 甫 *蜀相…… 杜 甫 *石头城…… 刘禹锡
*锦瑟…… 李商隐 *书愤…… 陆 游
8.词七首
*虞美人……… 李 煜 雨霖铃……柳 永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
*鹊桥仙…… 秦 观*声声慢…… 李清照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扬州慢……… 姜 夔
综合性学习:解读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
其他古诗诵读篇章
渔翁……柳宗元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 稹
李凭箜篌引……李 贺 过华清宫………杜 牧
菩萨蛮……温庭筠 浪淘沙…………李 煜
桂枝香 金陵怀古……王安石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苏幕遮……周邦彦 一剪梅……李清照

第五单元
17.六国论………………………………………苏 洵
1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9.*伶官传序……………………………………欧阳修
20.*石钟山记……………………………………苏 轼
词类活用
第六单元
21.项脊轩志……………………………………归有光
22.五人墓碑记…………………………………张 溥
23.*登泰山记……………………………………姚 鼐
24.*病梅馆记……………………………………龚自珍

人教版高四册语文古文篇目

第二单元
5.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红楼梦…………曹雪芹
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7.*失街亭……………………………………罗贯中
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
古代小说鉴赏…………………………… 吴小如

第四单元
13.窦娥冤………………………………… 关汉卿
14.长亭送别……………………………… 王实甫
15.*闺塾……………………………………汤显祖
16.*哀江南…………………………………孔尚任
古代戏曲鉴赏

第五单元
17.陈情表………………………………… 李 密
18.*祭十二郎文……………………………韩 愈
19.*愚溪诗序………………………………柳宗元
20.赤壁赋………………………………… 苏 轼
第六单元
21.逍遥游(节选)……………………《庄子》
22.滕王阁序………………………………王 勃
23.* 柳毅传(节选)……………………李朝威
24.*促织………………………………… 蒲松龄

人教版高六册语文古文篇目

第三单元
9.*诉肺腑………………………………………《红楼梦》
10.宝玉挨打……………………………………《红楼梦》
11.抄检大观园…………………………………《红楼梦》
12.黛玉之死……………………………………《红楼梦》
《红楼梦》导读…………………………………白维国
第四单元
13.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4.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15.*屈原列传(节选)……………………………… 司马迁
16.*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司马迁
司马迁与《史记》……………………………韩兆琦

百度上很多啊 真要学 哪分小学初高中的。是吧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童趣
学弈
孔子学琴
将相和 .
《李白求师》
大禹治水
愚公移山
鹬蚌相争
祖冲之
画龙点睛
晏子使楚
《揠苗助长》、
《自相矛盾》
田忌赛马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掩耳盗钟》、
《画蛇添足》
苏武牧羊
劝学
石钟山记
冯婉贞
捕蛇者说
记王忠肃公翱事
口技
师说
廉颇蔺相如列传
曹刿论战
赤壁之战
送东阳马生序
石钟山记
归去来辞
鸿门宴
桃花源记
晏子使楚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战国策·周策
信陵君窃符救赵
游褒禅山记
出师表
诗歌: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子
诗经•采薇(节选)
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秋
《望洞庭》、
《望天门山》
清平乐(宋)辛弃疾
宿新市徐公店
《墨梅》
《石灰吟》
《春夜喜雨》
《春日》
《相思》、
《回乡偶书》
《夜宿山寺》、
《江畔独步寻花》
《赠汪伦》、
《游子吟》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凉州词》
《春日》
《暮江吟》、
《秋夕》
《凉州词》、
《示儿》
《春夜喜雨》、
《游园不值》
《忆江南》、
《清平乐•村居》
《宿石邑山中》、
《望洞庭》
《望天门山》、
《题临安邸》
革命烈士诗二首
《囚歌》、
《愿把牢底坐穿》
《清明》、
《惠崇春江晓景》
《望庐山瀑布》、
《题西林壁》
七律•长征

去书店买几本 文言文的书 (从小学 到高中的) 应该都有的.文言文中的各种虚词 助词,形容词等 都有详细用法和解释的.下面有些虚词用法的例子.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1.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例如: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例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例如: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例略。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1.用作代词。
(一)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二)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例如: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
2.用作连词。
(一)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例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二)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例如: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
(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1.用作连词。
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驴》)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1.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如: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采草药》)
“者”的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 ”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古之让天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五蠹》)
“者”有时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如: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者”有时放在数词后边,可译为“个”“样”之类。如: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1.用作疑问代词。
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2.用作副词。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一)“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谭嗣同》)
(二)“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
何以战?(《曹刿论战》)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
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左忠毅归逸事》)
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如:
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书博鸡者事》)
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表示感叹语气的,如: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1.用作语气助词。
(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报刘一丈书》)
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
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师说》)
此外,可作词尾。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①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②代词。相当于“之”。如: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③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疑问代词。什么。如: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⑤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
⑥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⑦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如:于我心有戚戚焉。


① 给予,授予。
与斗卮酒
② 结交。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 和、同、跟。
竖子不足与谋
④ 参加。
蹇叔之子与师
⑤ 赞许。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帮助。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⑥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来写作“欤”

http://www.pep.com.cn/

去买本资料看看

江苏的可以吗?


商丘有哪些私立小学?
1. 商丘市豫英学校小学部 2. 商丘市实验小学分校 3. 商丘市文化路小学附属小学等。商丘市豫英学校小学部 商丘市豫英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提供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服务。其小学部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一支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商丘市实验小学分校 商丘市实验小学作为一所知名的公立学校...

急求小学到中学所有的古诗词!!!
急求小学到中学所有的古诗词!!! 最好是带注解的越详细越好!!!我可以加分的有没有带注解的???有没有的???各位老师请帮帮忙急要啊~~`... 最好是带注解的 越详细越好!!! 我可以加分的有没有带注解的??? 有没有的???各位老师请帮帮忙 急要啊~~`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1994年9月1日出生的人什么时候可以上高中?
对于1994年出生的人来说,他们的学业历程可以按照中国的常规教育体系进行划分。以下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入学和毕业时间概览:小学阶段:通常,94年出生的孩子在2001年9月进入小学,至2007年7月完成小学学业,即小学阶段是从2001年至2007年。初中阶段:接着,他们会在2007年9月升入初中,至2010年7月结束初中...

从小学到高中数学公式多少个?
谢邀。作为一名数学领域的专家,我很荣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根据我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从小学到高中,数学公式的学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小学阶段:主要涉及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百分数等。这个阶段学习的公式较少,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初中阶段:...

高分求小学、初中、高中英语单词表!!!
高分求小学、初中、高中英语单词表!!! 如题~要全的~不胜感激~!!!... 如题~要全的~不胜感激~!!! 展开 4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 匿名用户 2009-09-14 展开全部 一、 学习用品 (school things) pen钢笔 pencil铅笔 pencil-case铅笔盒 ruler尺子 book书 bag包 comic book...

学历是怎么划分了 初中高中 大学 等等 中专大专 专科 本科 ?
学历,求学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是指他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一段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凭证。学历分为:小学、初中、中专\/高中、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证书有...

求从小学到高中数学中所有的“数”比如“奇数、偶数”之类的,并解释
所有的数,称为复数,可分为实数与虚数 虚数:有虚数符号i ,其中 i^2=-1。表示形式是a+bi,b≠0 实数:上述表达式中b=0,则没有了虚数符号,称为实数。可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根号2、圆周率π 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其中 整数的分法比较多,像负...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小学,初中,高中各读几年?
发布以来,主要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好处: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读书 ...

中小学指的是什么?
在认识论上,相对于小学与初中的经验倾向与主观感受,高中学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各科的基础理论后,运用这些系统的工具分析与解决相应领域稍具抽象性的问题。学生掌握了普通高中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准,毕业考试合格之后,理论上可以直接投入社会工作。同时,由于高中教育提供了许多适合深造的理论工具,便于...

求小学到高中1年级所有数学公式定理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

图木自治县市19735827390: 高中必背诗词歌赋 -
势勇舒美: 按顺序为 1.>-荀子.2.>-韩愈.3.>-苏轼.4.>-柳宗元.5.>-苏洵.6.>-杜牧.7.>-苏轼.8.>-辛弃疾.9.>-文天祥.10.>-张溥.11.>-屈原.(帝高阳.....来吾道夫先路)12.>-《左传》.13.>-魏征.14.>(节选)-司马迁.(廉颇者....刎颈之交).15.>-司马迁.16.>-庄子.(秋...

图木自治县市19735827390: 求助!人教版初中所有古诗文! -
势勇舒美: 一、童趣 二、《论语》十则 三、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西江月 天净沙秋思 四、山市 五、《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六、寓言两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龟虽寿 过故人庄 题破山寺后禅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图木自治县市19735827390: 求初中S版所有古诗(7至9年级),高分奖励!
势勇舒美: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3.钱塘湖春行 4.西江月 5.天净沙 秋思 6.龟虽寿 7.过故人庄 8.题破山寺后禅院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夜雨寄北 11.泊秦淮 1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4.如梦令 15.观书有感 七下 1.木兰诗 ...

图木自治县市19735827390: 谁能帮我找初中必背古诗词和古文,高分悬赏
势勇舒美: 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阿,朋友,这些诗词歌赋的都要靠自己的积累阿,要是需要的话baidu上搜索一下一大堆,还是靠自己吧,这样方向性明确,别恩不知道你需要哪些方面的阿!

图木自治县市19735827390: 求高考语文诗词 -
势勇舒美: 1、观沧海 曹操2、次北固山下 王湾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5、望岳 杜甫6、春望 杜甫7、石壕吏 杜甫8、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9、使至塞上 王维10、渡荆门送别 李白11、游山西村 陆游12、酬乐天扬州初逢...

图木自治县市19735827390: 高分求高中语文古诗等背诵的填空题,越多越好. -
势勇舒美: 1、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妾之美我者,___________;客之美我者,___________. 2、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3、君子...

图木自治县市19735827390: 初中语文关于古诗词欣赏((((高分悬赏)))) -
势勇舒美: 你好,我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像你这种现象在我的学生里是很普遍的 古诗词、文言文主要是考你的词汇量和你的欣赏水平 想要学好其实也很简单,但是不是这一个你就能做好的 以后多积累文言文词汇量,不要害怕,其实说白了就是古代的文章,只要我们词汇量丰富啦,就不用担心啦.我给你的建议是1、主要是书本上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把不懂或者觉得生涩和别扭的词语理解透彻,这一点很重要.2、在此基础上可以读一些课外的文言文书籍,做一些题目.现在的只有1个月的时间,你只要先做到这点,估计你的中考问题不大,其实中考很简单的.祝你成功!

图木自治县市19735827390: 中华经典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为主.约100字!要30篇!求各位认真回答,一定要写30篇, -
势勇舒美:[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 将进酒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阿房宫赋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洛神赋 群英赋 秋声赋 长恨歌 琵琶行 木兰辞 行路难 六州歌头 ……不知道多少了…… 自个儿打的,绞尽脑汁,脑子都酸了,不够再问我吧!

图木自治县市19735827390: 小学二年级赞美秋天诗词歌赋经典美文 -
势勇舒美: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尽白花煞;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图木自治县市19735827390: 求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下册的古诗文,要课本上的!不要滥竽充数ok?高分悬赏哦!3天之内给我答复! -
势勇舒美: 上 《山行》 《 枫桥夜泊》册 杜牧(唐朝) 张继 远上寒山石径斜, 月落乌啼霜满天, 白云生处有人家. 江枫渔火对愁眠. 停车坐爱枫林晚, 姑苏城外寒山寺,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