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独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什么意思?~

意思是: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
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习惯说》 刘蓉(清) 《后汉书》中第五十六章《陈王列传》 《孟子》中也有记载。
1、原文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2、译文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
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刘蓉不禁感慨道: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3、出处
出自清代刘蓉的《习惯说》

扩展资料1、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习惯成自然,这是人人常说也人人熟知的道理。养成好习惯,一生终身受益;养成坏习惯,一辈子受害无穷。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为了告诫世人治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是通过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写的一篇文章。
2、赏析
这篇短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出了大道理。由此及彼,因小见大,发人深思。作者先写少年时代在养晦堂西侧的一间小房子里读书的情景。“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这一描述,就生动地勾勒了一个善于思考的读书人的形象。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善于思考,就很难说学有所获,更谈不上什么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以“思”为经,贯穿始末。因“思”而“绕室以旋”,从“旋”而极其自然地引渡到主题的阐发。总之,这都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书房里有一块洼地,愈来愈向外扩展。在这块地上踱来踱去,当然很不自在。可是时间久了,却习以为常了。等到填平这块洼地,却又感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经过一段时间,这才恢复到正常的感觉。洼地踩惯了如履平地,一旦填平,反而感到不适应。这是什么缘故呢?
作者深有感触地说:“习之中人甚矣哉!”这是一篇之警策,撮辞举要,统摄全文。习惯成自然,这是一个很朴素的真理。由此推论,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乃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文章最后的结论是:“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意即治学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了良好的习惯,就有了良好的开端。这一体会,不仅对育才树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做好一切事情,都有着普遍的借鉴作用。
这是一篇论说体裁的散文。只就一件小事说起,使人感到自然而亲切,从而受到启迪。可以说是语浅意深,言之有物。
3、作者简介
刘蓉(1816—1873),字孟蓉,又作孟容,号霞仙,湘乡人。咸丰四年(1854年),随曾国藩在湖北、江西与太平军作战。咸丰五年(1855年),从罗泽南由江西回援湖北。其弟战死蒲圻,送丧归籍。咸丰十一年(1861年),骆秉章督师四川,被聘参赞军事。
以知府加三品顶戴,署四川布政使,明年实授。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由滇、黔人川时,赴前线堵截,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自投清营,乃将其槛送成都后杀害。同治二年(1863年),奉命督办陕西军务,擢巡抚,率军进驻广元。
同治四年(1865年),克阶州,击灭四川地方起义军和太平军余部。不久,以泄露密折,降调革任,仍署巡抚。同治五年(1866),因病开缺,仍留陕办理军务,与巡抚乔松年不和,所部楚军三十营被西捻军张宗禹击溃于灞桥后,革职回籍,著有《养晦堂诗文集》、《思辨录疑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习惯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蓉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意思是:个房间都不去打扫以后又凭什么平定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来源: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并且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

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 陈蕃回答:“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

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扩展资料: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告诉我们,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儒家思想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了国人思维多少年,而实际上,修身讲的也是提高自己个人的综合素质,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做很琐碎的事情。

《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意思是:

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这句话告诫我们成大事者需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头顶青天,踏踏实实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小事做多了就成大事了。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寓意是: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引申义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这告诫我们成大事者需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头顶青天,踏踏实实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小事做多了就成大事了。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出处是《习惯说》。

散文赋《习惯说》原文与翻译、赏析

[清] 刘 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②。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③。室有洼④,径尺⑤,浸淫日广⑥。每履之,足苦踬焉⑦。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⑧?”命童子取土平之⑨。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⑩,如土忽隆起者(11)。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 习之中人甚矣哉(12)!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13),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14)。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15)。

〔注释〕

①本篇选自刘蓉《养晦堂文集》。②养晦堂,作者居所。③绕室以旋,在书房内环绕徘徊。④洼,坑,凹陷之处。⑤径尺,直径一尺。⑥浸淫日广,日渐向外扩展。⑦踬(zhi 至),绊倒。⑧何以天下家国为,凭什么治家治国、管理天下?⑨童子,此指家僮。⑩蹶(jue决)然,突然,急遽的样子。(11)隆起,高起。(12)习之中(zhong众)人甚矣哉,习惯一旦养成真厉害啊!中,击中。(13)适,适应。(14)“至使”二句,以至时间长了,再踩到原来的地方,则反而感到碍事、心中不自在。(15)贵乎慎始,贵在开始就要慎重(养成好习惯)。

〔分析〕

在我国的古典散文之林中不乏短小精悍而又立意深远的小品,刘蓉的这篇《习惯说》就是这类篇章。

作者从极为平常的生活琐事中悟出了某种哲理,从而形诸篇章,给人以启迪。文章先从作者少时读书的情形谈起:他在书房里埋头读书,有时仰首而思,思而弗得就起身在室中徘徊周旋;室中有一处低洼之地,开始时常使他绊跤,久而久之他也就安之若素,浑然不觉这个小坑的存在了。后来情形有了变化,有一天父亲来到书房中,笑他安于现状,不思整治,于是命童子将坑填平,他倒反而觉得脚下异常,似乎地上隆起了一块,但后来又习以为常了。作者从中悟出了积习难改、人们常常安于旧习而不思改革的道理,故而文章最后发出了“君子之学,贵乎慎始”的感慨。

文章首先要有好的立意,本文的立意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反映出他对生活观察的敏锐。在表述上,作者将大部分的笔墨用于叙事,娓娓道来,笔调晓畅,又多用短句,顿挫洗炼。最后一段的议论也就水到渠成,末句揭出题旨,犹如画龙点睛。而在上文的叙述中,特为引述父亲的一句话:“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这就将房室的整治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了起来,初步揭示出了生活琐事中蕴含的思想意义,也就为下面的议论作了铺垫。而最后的议论也仅是点到为止,读者尽可作多方面的联想与推理,来丰富其思想意蕴。作者的结论仅是落在学习问题上,意思是说学习应该有一个好的开头,应该一开始就养成好的习惯,否则将积重难返。而读者从中获得的启迪完全可以不必囿于这一点,它会使我们联想到更广泛的领域,涉及更众多的问题。

刘蓉与曾国藩同为湘乡人,又与湘阴郭嵩焘相交游,曾、郭在文学上师承桐城派,在学术思想上宗宋儒,好义理之学。刘蓉这种雅洁洗炼的文风,以及注意立意、追求言简意丰、韵味悠长的创作特色,不能不说与桐城派文学传统的浸润没有关系。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常常被引用来说明事情要从小做起。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应用场景:

在学习上,这句话告诫我们要从基础知识点开始,逐渐积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更高级的概念和技能。

在工作中,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从细节做起,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做好每一项任务,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个人生活中,这句话鼓励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保持房间整洁、做好日常的自我管理等等,逐渐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和自律能力。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个人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注重细节,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步积累经验和能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表面意思是说一个房间都不去打扫 以后又凭什么平定天下呢? 其实告诫我们成大事者需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头顶青天,踏踏实实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小事做多了就成大事了。——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前苏联革命导师列宁也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习惯说》 刘蓉(清)“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意思是:一个房间都不去打扫以后又凭什么平定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来源: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并且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 陈蕃回答:“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
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
这句话是来自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已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襦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何以扫天下的前一句是什么?
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故事如下: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平舆人。他十五岁的时候,一个人住一处院子,从来不去收拾整理,以致庭院荒芜、杂草丛生。一次,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过来看他,见此情景,便问:“你这...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什么意思
译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引申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同义句】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出 处】《习惯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习惯说》 刘蓉(清)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出自谁的名言
该语句出自薛勤名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的出处是《后汉书》中的陈蕃的故事。陈蕃十五岁时,他的父亲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看到他居住的庭院杂草丛生,便问他为什么不打扫一下屋子来迎接宾客。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反问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出处谁说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出处《后汉书.陈蕃传》,陈蕃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的原文出自《后汉书.陈蕃传》:“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业,就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小家庭,而应该关注整个天下。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告诉人们要有远大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出自何典故?
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习惯说》 刘蓉(清) 《后汉书》中第五十六章《陈王列传》 《孟子》中也有记载。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什么意思??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习惯说》 刘蓉(清) 《后汉书》中第五十六章《陈王列传》 《孟子》中也有记载。这句话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有指导意义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身边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啥意思?
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毛泽东的原话还是出自于哪个典故或哪本书_百度...
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出自《后汉书》中的典故: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他祖上是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一人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无章。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

如何理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成语的含义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汉语典故,出自《习惯说》。译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引申义:琐碎的事情不做好,怎能干好一番大事业?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谁说的?
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东汉陈蕃他父亲的一个朋友看到他的房间如此“脏乱差”,就问他为什么不收拾房间?陈藩朗声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城中区18684425108: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汉语典故) - 搜狗百科
白珊贝特:[答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屋不扫就真的不能扫天下了.儒家思想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了国人思维多少年,而实际上,修身讲的也是提高自己个人的综合素质,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做很琐碎的事情.一个人的精力...

城中区18684425108: 一屋不扫何以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白珊贝特:[答案] 译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 引申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

城中区18684425108: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意思 -
白珊贝特:[答案] 要想成就大事,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城中区18684425108: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是怎样的? -
白珊贝特: 陈蕃字仲举,在他15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和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打扫下房间来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怎么能在意一...

城中区18684425108: 请问“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由这句话你又想到了什么?(请在50字以上) -
白珊贝特:[答案]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

城中区18684425108: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意思 -
白珊贝特: 不把本分的事做好就更谈不上治理天下了

城中区18684425108: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啥意思谢谢回答
白珊贝特: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原文: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城中区18684425108: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文言文 翻译 -
白珊贝特: 原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选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