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梁和祝的字号

作者&投稿:翁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想取个像古代人的字号 我姓梁名章清 我在这里谢谢了 谁会~

梁 晏熹 、 梁梓褞(wen)

不能说“取消”,应该说现代人不太常用了。而且古代也不是人人就有呀——想想那些有字号的人不都是一些有名望人物吗?至少也是知识分子。普通劳动人民只求衣食温饱,哪有心思去弄什么字号?
相信今天仍然有人有字号——或是名家、或是狂士,只是不常见了。我认为今天中国人不太起字号的原因有三: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现代的户籍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在此之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善的户籍注册(民国时也不完整),而户籍注册限制了人们的字号——想想看,如果公安系统登记户籍的时候还要写上每个人的字号,那是多么繁杂的一件事?而且有些人字和号可能还不止一个,所以从官方的角度,字和号已经被放弃了;第二,我们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社会,社会节奏是高效、快速的,字号的使用显然不符合这一社会发展的趋势,一人只用一个名字当然来的简便的多;第三,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使得国人不再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国学素养大大退步,对于字号不甚了解,这也成为了今天中国人“有名无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祝英台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即公元377年。祝家也是由于北方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而南迁的士族,定居在山明水秀的上虞,即今天浙江北部,在一处荒僻的梅溪源头聚族而居,人们都把这里称之为祝家庄,传到祝英台已是南迁之后的第四代了。

其他各版本的梁祝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鄞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
目前有关梁祝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
(1)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2)在古邹邑西邻微山湖北岸的马坡村,有一立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墓碑,墓碑历经淤积长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发掘出来。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唯一的一块墓碑,全文843个字,与神话传说戏曲截然不同,不仅载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还点明了地方官员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作为独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到邹城峄山求学读书,自九曲村过吴桥东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峄山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一日英台思乡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门拜访,别后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东(据邹县志载此桥在明隆庆年间被淹没),英台眼见马家迎亲将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舍身取义,悲伤而死,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
根据碑文记载和实地考察,传说中的梁祝故事原地为济宁市。其理由是:在时间上马坡石碑是记录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说该碑根据外纪所记,即便是立于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于晚清时期的《宁波府志》、《宜兴志》;从地理方位来看符合实际,梁祝合葬墓位于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约三公里,而距东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约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峄山求学过吴桥与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3)江苏宜兴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长路晓农则认为,从历史记载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记载最早在宜兴。江苏学术界、史志界、旅游界的多位专家认为:从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冯梦龙的传奇小说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证据显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兴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主席麻承照说,根据他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应是鄞州人,祝英台应是上虞人。
(5)其实,“梁祝”的故事在宁波与汝南有着不同的版本。汝南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宁波传说:梁山伯是晋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阴婚”。两个传说分别在两地找到了考古证据。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6)梁祝传说产生于晋朝。现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载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张读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学性渲染,可见其大致轮廓:“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即绍兴)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7)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文中说梁山伯生于公元352年农历三月初一,死于373年农历八月十六,终年21岁,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庙(又名“义忠王庙”)修建于397年。如记载可靠,“梁祝传说”当产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这20多年内,完全形成则在宋代到清末。此后比较重要的文献记载,还有明代冯梦龙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后者出现了化蝶的结局。
(8)1997年7月,宁波的梁山伯庙出土一座晋代墓葬,墓的位置、规格和随葬器物与志书记载的梁山伯鄞县县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认为是可信的实物资料。
(9)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在创作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曾根据民间传说,考证出10处起源地: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曲阜、甘肃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间、山东嘉祥、江苏江都、山西蒲州、江苏苏州。
(10)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

梁山伯
梁山伯庙位于宁波城西5公里处的高桥乡邵家渡,内塑有梁山伯坐像,祝英台凤冠霞帔坐右侧,后殿为梁祝寝宫,内置朱木床。宫后为梁祝坟墓。
据史书记载,梁山伯东晋时任过宁波地方官。位于市区西郊5公里处的梁山伯庙、梁祝合穴冢及夫妻桥、寝宫等文化遗址,被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专家确认为梁祝故事的正宗发源地。梁山伯庙是国内唯一的纪念梁祝“爱情神”的庙宇。
梁祝美丽动人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抹去了当年凄怨的情调。为了进一步挖掘梁祝故事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1995年起,在国家旅游局及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以梁山伯庙和梁祝墓道为基础,开始兴建梁祝文化主题公园。公园毗邻余姚江,占地300亩,按梁祝故事的主线,兴建“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会”、“化蝶团圆”等众多景点,采用江南古建筑亭、台、楼、阁、榭的布局,依托山 水,取得山外有山、园外有园、移步换景的效果。
梁祝文化公园即将建成一座集旅游、怀旧、观赏、文化和学术活动于一体、全国唯一以梁祝故事为主线的爱情主题公园。
传说
话说那个祝英台遂降格以求地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到杭州负笈游学,这时她只不过是刚满十四岁而已。
正值阳春三月,一路上桃李芬芳,江南草长。祝英台与服侍她的家人缓缓前行,在一处风光明媚,杂花生树的路旁小亭中,邂逅了由贸城而来的梁山伯,双方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于是结为异性兄弟,结伴同行,不日到了杭州城外的“崇绮书院”,拜师入学,朝夕勤苦攻读诗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三年时间,弹指一挥,略嫌木讷而且长祝英台一岁的梁山伯,竟然没有发觉祝英台是个女孩。
三年时间不算短,耳鬓厮磨,日久生情。祝英台多次显示爱恋之意,又恐怕稍有一不慎便会弄得不可收拾;而梁山伯一本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恰好祝英台的母亲生病,祝英台仓促回乡,梁山伯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不久,梁山伯便风闻到祝英台居然是个红粉佳人,而且回乡后便许配给了贸城姓马的人家。人非草木,梁山伯迫不及待地赶到祝家,岂奈木已成舟、只有泪眼相向,凄然而别。真是相见莫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
三载同窗,一同切磋学问,相互照顾扶持;风姿展书读,挑灯写文章;春来花丛漫步,秋夜畅谈理想;关怀疾病,分享欢乐。点点滴滴的往事都化作刻骨的相思,一点相思,万种柔情,从记忆的深处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
怪只怪梁山伯太不解风情,怪只怪祝英台没有把自己对梁山伯的情意,适时地告诉父母,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情况下,答应了门当户对的马家求婚。既然有了婚约,便不能随意更改,当时是士族之风盛行,重门第,讲阀阅。祝、马两家都是由北方迁来的体面人家,祝家是不可能因照顾小女儿的情意而丢掉脸面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以生死相许……。祝英台明白自己是深深爱着梁山伯的,她以为梁山伯并不爱她才答应马家求婚,现在梁山伯向她一吐衷肠,她可是肝肠寸断。人世事,几圆缺。婚约!婚约是不能废的,怎么办呢?痴情的女子用上了“拖延战术”,希望借时间来改变一切。主意既定,祝英台私下派人送信给梁山伯,希望他暂时隐忍一切,努力求取功名,以图借显赫的声势来扭转一切,并表示对梁山伯海枯不烂,此情不渝。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祝英台已经是年近二十岁的人了,过去十四岁出嫁的闺女多的是,十七八岁更是公认的适婚年龄,虽然马家一再催促,父母也心急如焚,祝英台就是不肯点头答应.甚至不惜以死相胁,终于得到双方家庭的允许,婚事等到祝英台过了二十岁生日再说。
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在爱情这一伟大动力的驱使下,梁山伯终于获取了功名,又恰好被皇帝任命为贸城县令,贸城就是今日的浙江宁波。宁波在甬江与姚江汇流的地方,距海约四十里,江水清澈深泓,无滩险淤沙,便于舟船航行,到了唐代,这里成为日本人入贡和贸易的要道。东晋的时候虽然还没有与海外来往,然而商衢繁荣,舟揖辐辏,已经颇具大商埠的气势了。
梁山伯到任以后,忙着施政听讼,暂时还不便专注自己的私人事务,等到一切都就绪以后,衡情度理又不便贸然行事。贸城马家世代为官,宗族繁盛,梁山伯实在想不出什么充分的理由来横刀夺爱。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忧心如焚,闷闷不乐的梁山伯终至于一病不起,溘然而逝。
就象是晴天霹雳,祝英台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放声大哭,既哭梁郎的可怜,也哭自己的可悲,更哭梁郎的无能。这边是愁云惨雾,了无生趣;那边是催婚使者不断。祝英台的父母用尽了方法,一面好言相劝,一面苦苦哀求,祝英台万念俱灰,而且也再没有理由加以搪塞,于是心思一横,答应了择吉出嫁马家。
梁山伯死后,他的亲友遵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贸城西郊邵家渡山麓,意思是要一睹祝英台出嫁时喜船路过的风采。祝英台自然是为了情郎,非要在出嫁时经过邵家渡不可了。更提出要到昔日的同窗好友梁山伯的墓上去祭拜一番的要求。笃念旧谊,益见多情,双方家长自然也不便峻拒。
北方人结婚时,新郎骑马,新娘坐轿;南方人,特别在江南水乡,结婚时多乘舟船。祝英台的喜船经过邵家渡时,马家迎亲执事人等,原想顺风急驶,让船来不及靠岸就驶过邵家渡,如果要拜墓,等三朝过后与新郎双双前往也不为迟。谁料船至邵家渡时,忽然狂风大作,江面波涛汹涌,喜船连忙靠岸避风,祝英台也就从容上岸.前往梁山伯坟前祭拜。一声哀号,伤心欲绝,刹那间天摇地动,飞砂走石,白昼灰瞑,就在迎亲和送亲的执事人员大惊失色时,忽见坟前裂开一条一尺多宽的隙缝,说时迟那时快,祝英台一跃而入.转瞬风停地平,一切恢复正常。
其实,祝英台在答应出嫁的时候,便抱定了以身殉情的决心,她想过投江,自缢,总觉得不及亲到梁山伯的坟前撞碑为佳,本来是打算祭拜以后,一头向墓碑上撞去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料却天从人意,省去了许多周折。当时的人都认为是天意,连朝廷都啧啧称奇,如果仔细探究起来,那天大概是龙卷风加地震与祝英台拜墓的事巧凑在一起,这就叫“无巧不成书”。
不管怎么说,这事是很感人,宰相谢安奏请孝武帝,敕封该地为“义妇坟”,并立庙祀奉。
晋安帝时,国家多难,梁山伯又屡显灵异为国效劳,为地方消灾,于是被敕封为“忠义王”。后来邵家渡的山坡上,时有大蝶双飞翩翩,据说黄色的蝴蝶就是祝英台,而褐色的蝴蝶就是梁山伯。 后来梁祝的故事被写成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近代还不止一次地拍成电影。
梁山伯身世: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爱情绝唱。如果有人问你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哪里人,你会觉得这人有问题,梁山伯祝英台当然是南方人呗。近年来,古代名人之争日趋激烈,个中原由当然是以经济利益所驱动,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没幸免,梁祝究竟是哪里人,争议也越来越激烈。争夺梁祝祖籍的有: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山东济宁是最后杀入争夺的,但由于去年10月27日梁祝墓碑的出土,使济宁成为这场争夺的佼佼者。记者4月1日电话采访了济宁市梁祝文化研究会会长、济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樊存常。
济宁是梁祝传说之源
樊存常先生谈了四条证据:
第一,在济宁发现了年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翔实的梁祝墓碑。历史上,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此碑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时所立。据调查,目前全国已经发现的梁祝墓共有9处,而以微山县马坡乡梁祝墓、碑建立时间最早、文字记载梁祝故事最为翔实。碑文详细交代了梁祝故事的来源、时代背景和详细过程。祝员外“见世之有子读书者,往往至贵”,而自己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咨叹不已”。英台为解父忧,“冒为子弟“竟读书可振门风以谢亲忧。”梁祝同诣峄山先生授业,同窗三年衣不解。山伯“疾终于家,祝英台悲伤而死。”二人合葬的原因是“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以遂平生之愿,天理人情之正也。”整个故事没有神话色彩和艺术加工,就是民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济宁微山梁祝碑的发现使国内其他地方的梁祝碑相形见绌。我们把微山县马坡乡梁祝碑与年代也较早的宁波鄞县的梁祝碑作一个比较。宁波鄞县梁祝碑立于明嘉靖丁未腊月(1547年)比济宁微山墓碑晚30余年;宁波鄞县梁祝碑只有“晋奉义妇冢”短短5个字,而济宁微山梁祝碑共836个字;宁波鄞县梁祝碑是鄞县知县徐立所立,而济宁微山梁祝碑是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为钦差大臣,二品官,官位显然更高。
第二,地方志记载了梁祝家住济宁的重要历史史料。据樊存常先生考证,在《邹县旧志汇编》、清《峄山志》、《峄山新志》都记载了梁祝在峄山读书的事情和历史遗址。如清康熙11年修《邹县志》记载:“梁山伯祝英台墓城西六十里吴桥地方,有碑。”峄山上有“梁祝读书洞”、“梁祝祠”等。
第三,梁祝的故事在济宁民间广泛流传。宋元之际,梁祝故事就被编为戏文、元曲,明清时期又有多种版本的传奇问世。在山东琴书,山头花鼓等民间艺术中,都有梁祝的故事,至今还有很多人会唱。比如,《梁祝下山》是山东琴书的看家唱段,其中就有“梁山伯祝英台就在红罗峄山念文章”、“二人死后合葬在马坡泗河沿上”的唱词。
第四,梁祝故居村庄尚在,家族后裔至今在济宁居住。据碑文记载,祝英台家居济宁九曲村。经查访得知,九曲村现位于泗河南岸,因泗河从兖州至此有九处弯曲而得名,今已演变成东九、西九两个村庄。祝氏家族因避水灾,后迁居济宁市任城区岔河村,此村95%的人口姓“祝”,村中人尊祝英台为其先祖,讳与马氏通婚,严禁村中演唱梁祝戏。梁氏族人原住在马坡附近村庄,距离九曲村不远。因此,当年梁祝二人赴峄山求学途中相遇,二人柳荫下驻足相会十分自然。
专家确认济宁梁祝文化中心地位
2003年10月27日,济宁梁祝墓碑出土。济宁方面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参加梁祝墓碑出土仪式。看看沉寂地下的梁祝墓记碑被缓缓抬出,专家们很激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梁祝文化研究知名专家贺学君女士激情万分,她说:“千年等一回,我终于等到了,能够参加今天的梁祝墓记碑出土仪式,我今生无怨无悔!”专家们一致认为,济宁作为梁祝文化的中心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济宁梁祝墓记碑出土是对梁祝文化研究的一大贡献。
人们儒家思想严重制约梁祝故事在北方传播
人们接受梁祝是南方人的说法,是由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广泛传播。据樊存常考证,“南方说”实质上经不起推敲。他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梁祝故事“南方说”,最早是根据明人徐树丕《识小录》记载:“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金楼子》是南朝的,但此书已经遗失,不知其具体内容,根本不能证明梁祝故事就发生在南方。唐代关于梁祝的记载很简略,宋代出现了梁祝故事发源于江苏宜兴的观点,这说明梁祝故事的发源地问题。在宋代就没有定论。到了明代,梁祝故事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关于故事发源地的争议更大,出现了梁祝籍贯在孔孟故里的济宁说、浙江的宁波说、江苏宜兴说等不同的版本。明代作家冯梦龙在《情史》和《古今不止说》中,梁祝的籍贯都不一样,前者说“梁家会稽,祝家上虞”。而后者则说梁祝为江苏人,祝英台为江苏宜兴人,这说明冯本人对于梁祝故事源于何处也不确定。�“北方说”之所以不广为人知,按照樊存常先生的分析,主要还是因为梁祝故事在北方尤其是山东的传播遭遇了很大的障碍。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比较大,在封建社会,男女婚姻大事,要严格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梁祝私定终身大事的行为是违反礼教的,这种行为在孔孟故里更不便作宣传,甚至不准宣传。至今在祝英台的家乡,还不准说唱梁祝戏、放梁祝电影,梁祝、祝氏与马氏至今不通婚,就是这样一个明证。


历史上有没有梁祝这个人
有梁山伯和祝英台

梁山泊与祝英台双双化蝶可歌可泣,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你愿意化蝶吗...
如果我有这样的机会,我愿意化蝶,从此相依相守。我们都知道梁山伯和祝英台悲惨的爱情故事,我们有时候喜欢拿自己的爱情来形容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彼此相爱,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中的之一。在在民间流传了有一千多年,家喻户晓,没有人不知道梁山伯祝英台之间的爱...

...梁山伯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她是怎样隐瞒自己真实身份的呢?
这种时刻是个梁山伯会见面的,或者说即使见面也会为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而让对方看不出来。这种情况下才能很好的保守自己是女儿身的秘密。从而不会让梁山伯发现祝英台是女扮男装。

电视剧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有没有关于他们幕后的事
3、据山东省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济宁市梁祝研究会会长、著名的梁祝文化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梁山伯与祝英台包括马文才,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之间的故事为历史真实事件,而且他们的籍地都在孔孟之乡。马坡是祝、马的故里,在古邹邑西邻微山湖北岸,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济宁市邹县(今邹城市)马坡,有梁祝合葬墓...

...梁山伯同窗共读三年,而祝英台女伴男装三年整个尼山书院都没有...
19岁,梁山伯当时是17岁,祝英台当时是16岁,同窗三年后祝英台是19岁。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

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两个人折下亭边的柳枝,插在地上当作香烛。梁山伯十七岁,祝英台叫他“梁兄”,祝英台十六岁,梁山伯唤他“祝弟”。两人相对拜了八拜,又一起拜了天,拜了地,约定从此同生同死,要像亲兄弟一样互助互爱。 雨停了,主仆四人结伴同行,有说有笑,又在路上走了几天,来到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建在山脚下,山上有...

祝英台上学期间,朝夕相处的同学为什么没有发现她是女人?
梁山伯是在这个女侠客死了很久之后才出生,他是明代的一个县令,做官非常的清明,为百姓做了很多的事情,也深受百姓的拥护。在他死之后百姓也是准备给他建坟墓,却没想到挖到了祝英台的墓葬,感觉他们两个都是非常好的人,就把他们两个埋葬在了一起。于是事情就这样了。虽然他们生前没有见过面,但是...

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结婚,只是因为梁山伯是一个穷小子吗?
那么,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结婚,是因为梁山伯家里很穷吗?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虚构人物,他们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祝英台是浙江上虞祝家庄的一名女子,聪颖美丽,喜欢吟读诗书,羡慕才女班昭、蔡文姬的才学,因而女扮男装,到杭州的崇绮书院负笈游学。求学期间,祝英台与来自浙江会稽的书生梁山伯情投意...

求:有没有知道梁祝传说全文的?
梁山伯听了她的话,只好规规矩矩的动也不敢动。因此祝英台在梁山伯面前始终没有露半点痕迹!梁山伯对祝英台虽那样要好,却毫不疑心她是一个女人,因为他本有些书呆子气,容易被她蒙混的。别的同学,更无从知道她的底细了。祝英台虽然会瞒人,却瞒不过老师娘。一天,老师娘告诉老先生:“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婚了吗?
历史上根本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个朝代的人这么一说 资料这样记载:梁山伯是明代人,祝英台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

奉贤区13946773991: 下面的图片有人知道字体、字号和字间距吗? -
岛霞全泽: 个人推断:字体是宋体,字号26~30左右,字体间距无,字体行距30PX~50PX(PX是像素单位).

奉贤区13946773991: 三国演义里面的人名有没有三个字的,复姓的不算、字号不算? -
岛霞全泽: 《三国演义》里面有谁的名是两个字,查了一下,发现这样的人着实不少,但大多是无名之辈,统计如下:1、曹安民:曹操之侄,在宛城之战被杀;2、单子春:魏国琅牙太守,曾誉年轻时的管轲为“神童”;3、辛宪英:辛毗之女;4、尹...

奉贤区13946773991: 卫消证字 卫消字 它们的区别是什么?我买的治脚气的药上面什么批准文号都没有,就一个“卫生许可证号: -
岛霞全泽: 一、代表不同 1、卫消证字:卫消证字是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例如“(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卫消证字(发证年份)第xxxx号”. 2、卫消字:卫消字是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号,例如“卫消字(年份)第xxxx号”、“卫消进字(年份)第...

奉贤区13946773991: 现在市场上是不是同时存在王老吉和加多宝两个品牌它们现在是什么关系?两种饮料是一样的吗?仅名字不同吗 -
岛霞全泽: 王老吉 是广药的品牌,做的一直不死不活.后来被香港鸿道集团租用,做成了凉茶第一品牌.广药眼红,强行回收...

奉贤区13946773991: 初唐四杰的字号 -
岛霞全泽: 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

奉贤区13946773991: 男孩跟女孩分手,男孩分手时很绝情,在一起的时候没有珍惜她,这个女孩很爱很爱他,包容他的一切,男孩以 -
岛霞全泽: 男孩跟女孩分手,男孩分手时很绝情,在一起的时候没有珍惜她,这个女孩很爱很爱他,包容他的一切,男孩以后会不会后悔不知道,因为绝情分手就肯定有他绝情的理由.人都要会自己的行为买单 因为这感情是两个人的事,需要双向选择,只要有一方一定要分手,不管另一方如何爱如何付出,也于事无补 只是希望这个女孩能收拾好自己的心情,根本没有必要对一个自己绝情,把自己抛弃的负心人恋恋不忘,只要你自己优秀,相信肯定会找到一个真爱你自己的好男人 人要活在当下,没必要一直活在过去的人或事里不能自拔

奉贤区13946773991: 1999年一元纸币冠子号和编号是F4B7686556,和99年其他一元纸币的顺序不一样,是不是 -
岛霞全泽: 事情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国家富有了,钱越来越多了,人民币前面的字母叫做“冠字号”因为钱印的太多,两个冠字号不够用了,现在只能...

奉贤区13946773991: 北京特产在哪买最全最便宜实惠,北京有哪些地方可以购买特产 -
岛霞全泽: 1、北京有哪些地方可以购买特产在北京,要逛长城,要看故宫,要品美食,当然也要购买特产啦,北京有哪些地方可以购买特产呢?小编来给大家推荐几处北京特产购买地吧!1、秀水街北京秀水街地理位置非常显赫,交通也非常方便,秀水街...

奉贤区13946773991: WPSPPT 中如何将32号字更换为三号字,字号更换里面没有类似WORD中的一二号字体 -
岛霞全泽: 这个修改不了,与Microsoft PPT是一样的.你可以对照字号与磅数关系选用....

奉贤区13946773991: 紧急救助:诗人的字号
岛霞全泽: 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