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鹧鸪天中写到的季节、时间、词人经过的地方、词人看到的景物

作者&投稿:勇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鹧鸪天词人经过的地方是从什么,什么到什么~

比较有名的就有这32首,你说的是哪一首。
1.【宋】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宋】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3.【宋】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4.【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5.【宋】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6.【宋】晏几道《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7.【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8.【宋】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9.【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10.【宋】晏几道《鹧鸪天·斗鸭池南夜不归》
11.【宋】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12.【宋】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13.【宋】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14.【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15.【宋】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16.【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7.【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8.【宋】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19.【宋】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20.【宋】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21.【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2]
22.【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23.【宋】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4.【宋】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25.【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3]
26.【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27.【宋】陆游《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28.【元】魏初《鹧鸪天》
29.【宋】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30.【宋】姜夔《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31.【宋】张炎《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32.【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确实是令人玩味无穷。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词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这首词画面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代: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
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赏析

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 ”“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词中用了反衬手法,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

词人发现和捕捉农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风光景物和生活情境,运用清新明快的笔调、素净淡雅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意象鲜活、层次清晰、生机盎然的图画, 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进而触发出心弦的共鸣。

辛弃疾

创作背景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带湖。词题是“代人赋”,表明集会时某人不善诗词,请作者代作。若按所赋的内容,则此篇所写,应当是“春日即事”或“乡间所见”,为作者寓居带湖期间的作品。随着退闲时间的推移,作者对农村的观察体验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也在逐步加深,作者已经习惯了乡居生活的恬淡,渐渐把自己融入到淳朴的农民人群之中,同时更加感到城市生活特别是官场生涯的纷扰和嚣乱,这首词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辛弃疾有很多首《鹧鸪天》诗词,每一首都有它的时间地点景物等元素,这问的是那一首呢? 最好补充一下提问内容,哪怕一句诗句也行。


率弃疾的作品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鹧鸪天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

宋词,辛弃疾李清照
《鹧鸪天·桂花》《行香子·天与秋光》《永遇乐·落日熔金》《浣溪沙·闺情》2、弃疾诗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青玉案·元夕》《清平乐·村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水龙吟...

搔白首的解释是什么
其彷徨无奈可谓与弃疾相通。作者故而劝道:“您们二位(二客)乃东南名流,腹藏万卷,胸怀大志,自不应打算像我一样归隐。但有一言还想与君等商议一下:且莫效李广那样南山习射,只可取‘富民侯’谋个安逸轻闲。”《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汉书...

20首宋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鹧鸪天·别情》---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

有关李弃疾的诗名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也称“采桑子”) 辛...

水调歌头承上启下的句子
16. 字音 17.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弃疾《鹧鸪天·送人》18.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晴。——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19.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疏柳媚晴滩。——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20.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西江月的作者是谁?
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关于四季的诗句(春、夏、秋、冬)?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___白居易《问刘十九》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___柳宗元《江雪》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王冕《白梅...

鹧鸪天的上片写了哪些事件?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气概?
回答: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此词上片忆旧,下片感今。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得意的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下片转把如今废置闲居、髀肉复生...

鹧鸪天辛弃疾上阕描写了什么样的气概
(这两句若释为:“尽管敌人戒备森严,弃疾等仍能突袭成功。”也未尝不可。)“夜娖银胡”便是这个意思。这是一段得意的回忆。作者只用四句话,就把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下片却是眼前情况,对比强烈。“春风不染白髭须”,人已经老了。但问题不在于老,而在于“却将万字平...

梁子湖区17144226593: 鹧鸪天送人是描写什么季节的 -
只泄宜邦: 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

梁子湖区17144226593: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只泄宜邦: 上片先从写景下笔:“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鸦”,点明时间是傍晚.这景,是衬情之景.太阳即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

梁子湖区17144226593: 鹧鸪天 代人赋中描写到什么时节 -
只泄宜邦: 译文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 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映入眼帘的还有远近连绵的山峦,横斜的山路. 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青旗:卖酒的招牌. 城中的桃树李树害怕风雨吹打. 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梁子湖区17144226593: 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 -
只泄宜邦: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 绿却温柔.”“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 鸦”,点明时间是傍晚.这景,是衬情之景.太阳即 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 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晚日”,又极...

梁子湖区17144226593: 辛弃疾的<<鹧鸪天>>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
只泄宜邦: 1、该诗表面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实际上寄托的是词人辛弃疾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它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优美婉约的词. 2、《鹧鸪天》 其一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

梁子湖区17144226593: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只泄宜邦: 《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

梁子湖区17144226593: 鹧鸪天辛弃疾古诗鉴赏答案 -
只泄宜邦: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

梁子湖区17144226593: 鹧鸪天 辛弃疾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只泄宜邦: 辛弃疾的词《鹧鸪天 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这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梁子湖区17144226593: 古代诗歌赏析鹧鸪天○1辛弃疾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 -
只泄宜邦: (1)上阕: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一派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野春色.下阕:意态悠闲,生活井然,牛栏边角种桑麻,新妇趁闲走娘家——一幅闲适、古朴的村居图.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或“反衬”)的写作手法.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多么希望能为国家出力,但联想到自己罢官的现实,报国无门而年齿徒增的惆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略

梁子湖区17144226593: 辛弃疾的《鹧鸪天》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诗中“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只泄宜邦: 这首词写了作者的苦闷,而在这苦闷中,表达了作者的追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