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则天在现在哪个省份当皇帝

作者&投稿:齐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所谓的春官侍郎是什么~

其实春官就是负责掌理礼制、祭祀、历法等事的,这是周礼的说法,后来各个朝代有时候叫春官有时候叫礼部。侍郎就是部门副官的意思。
唐朝684年曾改礼部为春官,改礼部尚书为春官尚书。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后,复原名。后世以春官为礼部的通称。宋﹑明﹑清司天官属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明太祖立春夏秋冬官﹐谓之四辅。见《旧唐书·职官志二》﹑《宋史·律历志》﹑《明史·安然传》。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 :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
  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飞骑尉
  从六品下:
  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云骑尉
  正七品下:
  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武骑尉
  从七品下:
  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义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
  正八品上:
  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文散官:给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
  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务郎 武散官:御侮副尉
  正九品上:
  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文散官: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
  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
  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
  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 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
  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
  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 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
  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
  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
  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
  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
  中央官制
  中书令(正三品)
  中书省-|中书侍郎(正四品上)
  中书舍人(正五品上) |
  侍中(正三品)
  天子-|门下省-|黄门侍郎(正四品上)
  给事中(正五品上)
  左仆射(从二品)
  左丞(正四品上)
  |尚书省-|
  |右仆射(从二品)
  |右丞(正四品下)

  【武官】
  武周时期的官职设置基本沿用唐制,
  一般内阁正三品上就相当于其他朝代的一品,
  武周时的一品二品三品都给了皇亲国戚,比如国仗,国舅等等但是都没有实权,只有虚衔。也就是说位高而权不重。
  千牛卫中郎将官职而不是官衔,也就是说千牛卫中郎将不一定是正四品上也有可能是正三品下,在上面是千牛卫大将军是正三品上的官职。就相当于现在的师长可能是上校也可能是大校或者少将。
  武官从上到下一般为:
  1天下兵马大元帅(正一品)
  2统兵大都督(正一品)
  3天策上将(正一品)
  4镇国公(正一品)
  5靖国公(正一品)
  6辅国公(正一品)
  7护国公(正一品)
  8卫国公(正一品)
  9骠骑大将军(从一品)
  10安西节度使(从一品)
  11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12神策大将军(正二品)
  13龙武大将军(正二品)
  14神武大将军(正二品)
  15镇国大将军(正二品)
  16左卫上将军(从二品)
  17右卫上将军(从二品)
  18冠军大将军(正三品上)
  19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上)
  20羽林将军(正三品)
  21骁卫大将军(正三品)
  22武卫大将军(正三品)
  23威卫大将军(正三品)
  24领军大将军(正三品)
  25金吾大将军(正三品)
  26监门大将军(正三品)
  27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
  28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
  29云麾将军(从三品下)
  30忠武将军(正四品上)
  31轻车督尉(正四品)
  32壮武将军(正四品下)
  33怀化中郎将(正四品下)
  34宣威将军(从四品上)
  35中郎将(从四品上)
  36明威将军(从四品下)
  37归德中郎将(从四品下)
  38定远将军(正五品上)
  39骑都尉(正五品)
  40宁远将军(正五品下)
  41怀化郎将(正五品下)
  42游骑将军(从五品上)
  43游击将军(从五品下)
  44归德郎将(从五品下)
  45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46骁骑尉(正六品)
  47怀化司阶(正六品下)
  48振威校尉(从六品上)
  49飞骑尉(从六品)
  50致果校尉(正七品上)
  51云骑尉(正七品)
  52怀化中候(正七品下)
  53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54武骑尉(从七品)
  55归德中候(从七品下)
  56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57宣节副尉(正八品下)
  58怀化司戈(正八品下)
  59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60御侮副尉(从八品下)
  61归德司戈(从八品下)
  62仁勇校尉(正九品上)
  63怀化执戟长(正九品下)
  64陪戎校尉(从九品上)
  65归德执戟长(从九品下)
  66军曹
  67军士
  68新兵
  69马夫
  70草民

  唐朝的官制
  1.唐朝的宰相
  唐朝的官制是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完备和健全的。从名义上说,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但因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过尚书令,所以无人敢再担任此官,遂以其副职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并为宰相。唐太宗时,因中书令、侍中位高权重,不轻易授人,于是又常以它官加“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作为实际上的宰相。后来又有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宗时改为二品)的头衔行宰相事的。这样一来,尚书仆射如不加“同平章事”,反而不能参与宰相机务了。 三省长官各有官署,但遇军国大事需共同商议。唐初他们的议事地点在门下省,称政事堂。高宗时,政事堂改设在中书省。玄宗时,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并设置吏房、机务房、兵房、户房、刑礼房等五房,分曹办事,这样原来仅是宰相议事处所的政事堂便发展成一个宰相的办事机构,以五房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肃宗以后,“中书门下”又简称“中书”与中书省不同。政事堂是朝廷的决策机关,凡全国军政机要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升降,都在这里议决。唐朝宰相一般有数人担任,多时曾达十余人,其中有一位是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安史之乱后,改为宰相们轮流担任首席,十天一更换;德宗时又改为每日一更换,想以此防备宰相专权,但实际作用有限。
  唐朝中叶以后,又有以中书令、侍中等宰相虚衔授与地方藩帅的做法,以示恩宠。这样的地方大吏如来朝廷任职,为了与真宰相区分,便在官称前加“检校”字样。
  唐朝中后期,翰林学士一职开始侵夺宰相的权力,对唐朝政治具有一定的影响。唐初曾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了一些文学之士及医、卜、棋、画等有一技之长的人,入内廷值班,随时准备皇帝召见,陪伴皇帝游居宴乐。皇帝有时也召集一些才智之士在此待诏,以备顾问。唐玄宗时,又专设翰林学士院,选文学之士以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事。这样便侵夺了中书省中书舍人的制诏之权,出现所谓“内制”、“外制”之分。翰林学士所撰诏令直接从禁中发出,称“内制”,用白麻纸写成;中书舍人所撰诏令通过宰相拟定,称“外制”,用黄麻纸写成。翰林学士因此被称为“内相”。但翰林学士并不是正式的官,而是一种职务,因此没有正式的官阶品秩,名额也无定数。宪宗时,于诸学士中选出一名资高望重的人作为学士院的首领,称“翰林学士承旨”,权任尤重。唐朝后期,皇帝也往往利用翰林学士来对付干涉朝政的宦官势力。 唐代翰林学士入院后,必须见习一年,方加“知制诰”的头衔,具有秉笔草拟诏书的资格。一旦成为承旨学士,很快便可正式拜中书舍人,然后授与宰相官职。这就形成了后世各朝拜相往往选自翰林的传统。
  唐代宗时,在内廷又设置内枢密使,专用宦官掌管奏章传递、传达诏旨,逐渐参与机密。在宦官专权的时候,枢密使可参预朝政,宰相之权多被侵夺。 唐朝也有“三师”、“三公”,同隋朝一样,是属于恩宠性的赠官。
  2.三省六部
  唐朝的三省六部体制已经十分完备,各个部门职责明确,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各种职官分工细密,职守分明。又恢复了三省的传统名称:内史省仍称中书省,内史令仍称中书令;门下省的纳言仍称侍中。三省之间的分工是:中书省制定政策,草拟诏敕;门下省审核复奏;尚书省颁发执行。如果中书省所拟诏敕有失当之处,门下省有权予以封驳,要求重拟。对于各部门呈上的重要奏章,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门下省认可后,方准送中书省呈交皇帝批阅;如认为有不妥之处,可驳回修改。由于中书、门下二省官署位于尚书省之北,所以二省合称“北省”,而尚书省被称为“南省”、“南宫”。三省及其长官名称在高宗、武后及玄宗时一度有变更,可参见表1。
  中书省 以中书令二人为长官,又以中书侍郎二人为副长官。重要的属官有中书舍人,掌参议表章、草拟诏敕及玺书册命等。中书舍人因职掌的特点,可以接触机务要政,并可以对军国大政提出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签署自己的姓名,称为“五花判事”。属官还有右散骑常侍二人、右谏议大夫四人,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事上封事(上呈书面报告)。又有右补阙、右拾遗也是讽谏建言之官。
  3.朝廷的其它事务机构
  唐代的中央职官可分为台省官和卿监官两类,前者指三省及御史台,属于政务职官;后者指九寺五监,属于事务性职官。唐代九寺是从汉代的九卿演变而来的,但其权位与职掌已经同汉代九卿大不相同了。唐代九寺是: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五监是:国子、少府、将作、都水、军器。
  寺的长官称“卿”,监的长官多称“监”。这些卿监官的政治作用都有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理寺与刑部分工不同。大理寺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和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判决后要送刑部复查,死刑则呈送皇帝批准。刑部则负责全国的司法行政和审判重大案件,凡地方的死刑案件要送大理寺复查。 此外还有秘书、殿中、内侍三省,其长官也都称“监”。秘书省掌管经籍图书之事,下领著作局和司天台。殿中省和内侍省为内廷掌管皇帝诏旨传递和衣食起居等事的机构。
  4.御史台
  唐代御史台为最高监察部门,设御史大夫1人为其首长,以御史中丞为其副。
  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台院有侍御史六人,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侍御史还有专人分管御史台官署的日常杂务。侍御史在诸御史中地位最高,职权最重。
  殿院有殿中侍御史九人,掌殿廷供奉之仪式,纠察朝会典礼失仪和随驾检举非违等事。
  察院有监察御史十五人,资历浅者称“监察御史里行”,掌监察地方官吏及尚书省的六部。唐代以“道”为监察区,唐太宗时全国划分十道,玄宗时增为十五道。每道派监察御史一人,后来也称巡按使、观察使、按察使等。
  御史台三院的设置与明确分工,说明中国封建社会的御史监察制度已经发展成熟。为了保证御史能够独立地行使弹劾权,唐代改变了过去由御史台长官选任御史的做法,而由吏部选任,有些御史还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御史除了具有监察职能外,还有一定的司法审判权,这是中国御史监察制度的一个特点。这种情况除了前面提到的小三司外,如遇有特别重大案件时,可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
  5.地方官制
  唐朝的地方官制,一般说安史之乱以前是州(府)、县二级制;至唐中后期则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唐代的州、县都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辖境大小、户口多少以及经济发达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
  州的长官为刺史。唐玄宗时一度改州为郡,长官称太守。刺史之下有别驾、长史、司马等官,称为上佐官,他们没有职权,朝廷往往以其品高俸厚安置闲散官员。但是如果刺史缺员,上佐官可以代理州事。刺史之下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等曹参军,负责处理各方面的政务,由录事参军事统领。这些官称为判司,具有实权。
  县的长官统称县令,其下有佐助之官县丞,有分判众曹、催征租赋的县尉,有掌管文书簿计的主簿等官。
  唐代的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设府,长官为牧,一般由亲王遥领,实际主持政务的是尹。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府,都以府尹主事。其下还有少尹、司录参军事等官。唐高宗及武后多居洛阳,因此那里的职官建置略同长安。虽然以后诸帝很少再去洛阳,但其职官衙署并未撤除,只是空存其名,不具实职。
  又有都督府,属于大军区性质,管十州以上的称大都督府。长官大都督一般以亲王遥领,由长史主其事。一般的都督皆兼任所在州的刺史。安史之乱后,由于地方节度使势力的膨胀,都督府实际上已不存在了,而“都督”也只成了“赠官”。
  为了加强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巩固边防,唐朝还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置了六个都护府,有大都护府与上都护府之分。长官大都护一般由亲王遥领,由副大都护主其事。上都护府长官为都护。作为边疆地区的都督府和都护府还管辖着若干羁縻府、州。羁縻是束缚、拢络的意思。唐朝为了便于控制边远的少数民族,在那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作为行政特区,大者称都督府,小者称州,以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可以世袭。这些羁縻府州有一定的行政自治权,可不向朝廷交纳贡赋,但必须接受边区都督和都护的辖制。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的羁縻府州多达856个,比内地的府州还多。唐朝实行的这种少数民族自治的羁縻府州制度有助于稳定边疆地区的局势,加强中央同边远少数民族的和睦关系,同时对于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势力大增,发展成割据一方的地方分裂势力,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唐玄宗时为了加强边防的军事力量,在沿边设置八个节度使,统辖边地军队,本是军事将领。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原用兵,于是内地也设节度使。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节度使不仅领兵,而且兼任所在州的刺史,兼理民政。后来节度使又都加京官和御史大夫头衔,又兼观察使(原为监察官员,后渐兼理民政,统管一道或数州)、营田使、度支使等,于是集军、政、财、监察诸权于一身,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中唐以后,节度使的辖区也称道,后来全国划成四十余道。这时的道已不是唐初那种单纯的监察区划,而成为实际的行政区划了。这种道也称为方镇。所以节度使对所属各官大多是自行任命的,除了设置原有的武职、文职官员外,还有一套幕僚班子。节度使把许多重要的职务委派给这些幕僚去担任,于是称他们为差遣官。这些幕职人员未经朝廷任命,有些差遣也非正式职官,无品阶,这就要向朝廷申请,授予他们郎官、御史等头衔。
  这种办法称为“检校”。检校原为查核、察看之意。东晋最早设置检校御史,掌地方监察。至唐初,为暂时代理某官的意思;玄宗以后变为加官性质,凡加“检校”之官,皆无实职。
  ]唐代三省及其长官名称变更表
  门下省 以侍中二人为长官,又以门下侍郎二人为副长官,重要的属官还有左散骑常侍二人,左谏议大夫四人,皆掌规讽过失、谏谕得失。还有给事中四人,掌审核封驳文书。又有左补阙、左拾遗,都是谏讽之官。尚书省以尚书令一人为长官,但此职例不授人,而以其副职左、右仆射为实际长官。尚书省的官署又称尚书都省、都堂。左右仆射下有左右丞各一人,主持省内事务。
  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部的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每部下辖四司,司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六部及各司职掌见表2。 唐代六部分为三等:吏、兵为前行,刑、户为中行;礼、工为后行。各部官员的升迁即按后、中、前的次序递进,这就造成中唐以后六部尚书成为官员迁转的资历,不一定能表示实在的职务。
  唐代六部及诸司职掌表

  古代武则天在现在河南省当皇帝。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力谏,李显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 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后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为奖励告密,武则天对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杀安南王李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被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

河南洛阳。。。


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是谁?在那个朝代?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正统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继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

唐朝皇帝武则天出家在哪个尼姑庵?
在感业寺。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皇李治一直藕断丝连。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公元649年,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为尼,...

武则天后代现在在哪武则天右代现有为官的吗?
武则天后代现在在哪武则天右代现有为官的吗?  我来答 7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 匿名用户 2022-03-28 展开全部 武则天立嗣之谜:揭秘武则天最满意的接班人是谁?武则天当朝期间,一直为接班人问题而头疼。一方面,她作为篡位者,一直将自己的儿子视为政敌,杀死 了两...

中国第一个女皇帝是谁?在那个朝代?
1.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 她在唐朝时期统治,具体是在唐高宗、唐中宗和唐睿宗时期。3. 武则天在67岁时登基,成为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4. 她享年82岁,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5. 在唐高宗时期,武则天被封为皇后,统治期间为655年至683年。6. 在唐中宗和唐睿宗时期,她担任皇太后,...

武则天是怎么成为一代女皇的
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身边的人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争议,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小公主的暴卒。永徽六年(655年)六月,...

武则天在哪个朝代 历史上武则天在哪个朝代
武则天在哪个朝代1、武则天属于唐代人,但是武则天创立的武周朝,后又将皇位还于李唐。且武则天在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所以也被纳入了正史之中。武则天称帝,史称“武后革命”,这里的“革命”不是革命的本意,革是动词,命是朝代,所以,革命是“改朝换代”的意思。2...

武则天属于哪个朝代的皇帝?
武则天属于唐代人,但是武则天创立的武周朝,后又将皇位还于李唐。且武则天在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所以也被纳入了正史之中。武则天称帝,史称“武后革命”,这里的“革命”不是革命的本意,革是动词,命是朝代,所以,革命是“改朝换代”的意思。武周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

武则天建立了哪个朝代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公元690年自立为帝,宣布改唐为周,建立了武周王朝。以下是 武则天原名武媚娘,原为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一名宫女。后来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由于她拥有非凡的政治手腕和才干,逐渐在朝中掌握大权。在掌握权力后,武则天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对政治的整顿、选拔官员...

武则天是哪里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乡是哪里呢?
始生后焉。”北宋的《元丰九域志》里说:“士彟为利州都督,生武后于此。”以后在《舆地纪胜》、《东舆胜揽》等书都肯定了武则天出生在广元。同时对于武则天出生长安、扬州说都没有更多的文字资料或者民间传说提供出来,所以目前最可靠的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应该就是四川广元。

深夜话题 皇波瓶抬 是哪个朝代的人 求大神解答
武则天为唐朝人武则天(624—705)名曌(zhào),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之一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705年退位。中宗复位不久后病死,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立无字碑唐朝著名皇帝李渊(566~...

崇明县19567261969: 古代武则天在现在哪个省份当皇帝 -
溥河施保: 古代武则天在现在河南省当皇帝.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力谏,李显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 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

崇明县19567261969: 武则天时代的新唐是现在的哪里 -
溥河施保: 武则天时代新唐地处现在的河北省西南部,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南距石家庄45公里,北距北京240公里.

崇明县19567261969: 武则天自立为皇帝后,定都于现在河南的哪座城市? -
溥河施保: 河南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登基的地方,她执政的15年,几乎都是在这座古都度过的.今天,我们就给您讲讲在洛阳的一处与武则天有关的遗迹,堪称国宝.据说,这处遗迹在发现时,不少当地人都说,它是武则天的“洗澡盆...

崇明县19567261969: 武则天是哪里人?
溥河施保: 武则天(624~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

崇明县19567261969: 武则天是哪里人? -
溥河施保: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她诞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啊公杨达之女.而出生于四川.按照古代的说法,是山西人.那现在来说吗,说是四川、山西都可以啊.既是古人就应按照古代的说法,武则天是山西人.

崇明县19567261969: 古代武则天是哪里人 -
溥河施保: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

崇明县19567261969: 武则天是现在中国哪个省哪个市的人. -
溥河施保: 名人姓名:武则天 出生年代:624-705 名人职称: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名人国家:中国(唐朝) 相关介绍: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杰出的女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号(周).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祖籍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四川省广元市人(在广元皇泽寺有1955年出土的后蜀主孟昶“广政碑”(公元959年),它是考证武则天出生于广元的重要依据.).她诞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崇明县19567261969: 武则天做皇帝时是在哪个省
溥河施保: 河南洛阳.

崇明县19567261969: 女皇武则天是哪里人? -
溥河施保: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

崇明县19567261969: 武则天出生于哪一年?哪个地方?
溥河施保: 武则天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正月二十三日,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三日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该日妇女游河湾,也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 武则天,名?,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 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 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是那一天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把一代王朝治理为世界强国.但在1000多年的历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