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矮子,不是拿破伦,好象是教皇的红人,叫什么来着?

作者&投稿:邢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法国发展史(详细点的)~

法国发现的最早人类遗迹大约200万年以前。公元前1000年,凯尔特人在法国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
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国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
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0年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
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扩展资料法国作为欧洲五大强国之一,与其的历史根源性有很大关系,法国有着欧洲交通枢纽的优越地理位置,让它能快速的发展变强,但是由于法国的面积并不太美好,又被欧洲其它五大强国包围,所以实力一直很一般。
当欧洲逐渐从罗马崩溃的阴影中走出,当时阿拉伯帝国也在东方崛起,在近东重创拜占庭帝国,沿着北非攻占西班牙,入侵法国。
由于阿拉伯军队在普瓦提埃战役中败给法兰克王国,最终入侵欧洲的核心区的理想没有实现,攻占西班牙已经是阿拉伯帝国对欧洲扩张的极限了。
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为欧洲带去沉重的灾难,同时也给欧洲人带来了适合他们的重骑兵技术。
但是当时的重骑兵的昂贵开销,让法兰克帝国难以承受,于是分封土地分摊成本的封建主义在法兰西渐趋流行,以至于封建主之间相互争斗,弱化了中央权威,此时的法国分崩离析,而这种时刻更大的灾难在等待着法国,法国周边的群狼正在等待法国的自相残杀,而后进行吞噬。
法国这个欧洲枢纽的位置早有多人贪慕,这次恰好给了这些国家机会,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在此刻发生了,当一个国家内部分裂外部入侵的时候,往往国家会放弃私仇选择大义法国就是这样,法国的统一也由此开始;
一个叫做勃艮第的态度影响了当时法国的统一,勃垦第是第一个愿意在英法战争中鼎力相助的诸侯,而后更多的诸侯加入进来,一起为法国而战,那一刻法国是统一的,是一心对外的。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重骑兵在英国长弓、火药、防御工事面前极其脆弱,而更强大的军事投入需要中央集权对资源的统一调度,这再一次让法国看到统一的必要性,这次法国的统一势在必行,因为法国人面对的外敌不仅仅是英国人。
由于法国兼具陆地与海洋国家的地缘属性,在维持一支海军抗衡英国人的同时,也要有一支庞大陆军面对来自欧洲大陆的竞争,法国面临的是多线作战,这种情况也迫使着法国政治朝着集权化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国历史

An XII是法国共和历12年的意思。共和历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所采用的历法,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都是用共和历记载的,所以会把共和历日期写在公历后面吧。
Prairial - 牧月
Messidor - 获月
Thermidor - 热月
An和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年”的意思(现代法语里的年也是an)。有关系才麻烦了,共和历就是为切断与宗教的关系才被发明出来的。

  就是丕平。。

  加洛林王朝第一任国王丕平三世
  丕平三世 Pippin Ⅲ(714—768年),加洛林王朝第一任国王(751—768),绰号”矮子”丕平
  国王不理政事,而真正大权在握的人却不是国王,这合理吗?——丕平三世向教皇要求得到法国的王冠
  丕平三世,绰号“矮子”丕平。741—751年任宫相,751—768年为国王。作为法国加洛林王朝的开国者,他留下的历史遗产不仅仅是为儿子查理曼打下了称霸西欧的基础,而且还有一个延续了1100多年的教皇国。
  丕平三世的成功,与他有能干的爷爷和伟大的父亲是分不开的。他的祖父赫斯塔尔·丕平,排挤了众多凶狠狡诈的敌手,成为墨洛温王朝宫廷唯一的宫相。他的父亲“铁锤”查理,进一步将墨洛温王朝的“懒王”玩弄于鼓掌之上,并慑服了法国各大诸侯,他在732年率领最早的十字军,击败了企图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欧洲腹地的阿拉伯军队,更使他名声大噪,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英雄。“铁锤”查理登上国王大位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他像中国的曹操一样,将这个任务留给了儿子。
  但矮子丕平与曹丕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还有一个有实力的哥哥—卡洛曼。丕平兄弟俩瓜分了父亲的领地之后,曾一度亲密合作,拥立了墨洛温家族后裔一个隐士为王,成为末代“懒王”,并一同清除了忠于墨洛温王朝的大贵族。但他们的合作并非出于手足情深,而是因为利益交关。最后,兄弟两人都不愿同对方分享整个国家,在746年的决斗中,弟弟大获全胜,卡洛曼被迫循入修道院。
  至此,独揽大权的宫相矮子丕平下一步想作什么已经是“丕平之心,路人皆知”了。但欧洲的篡位比较麻烦,并非原国王的一纸禅让书就可以搞掂,还必须经过罗马教皇这一关。幸运的是,他碰上的是不断被北方的蛮族伦巴第人(日耳曼人的一支,来自斯堪的诺维亚半岛)侵扰,本身几如风中之烛的罗马教皇。教皇需要一位强有力的世俗统治者的支持,而矮子丕平需要的则是只有教皇才能给予的名份。双方一拍即合,也成为意料中事。
  751年,矮子丕平遣使晋见教皇札哈里亚斯,说:“法兰克国王虽属王族和称王,可除在公文上签名外实际没有任何权力。换言之,他们无权,只会照宫相的吩咐办事。”教皇心领神会,为换取法兰克的支持以反对伦巴第人的威胁,便回答道:“有实权的人应当称王,比徒有国王虚名的人称王更好。”于是,丕平在苏瓦松召开大会,隆重宣布教皇的“决定”,正式篡位称王,开创了加洛林王朝(751—987年)。丕平被贵族们高举在盾上,以示他们的拥护,红衣大主教卜尼法斯为丕平涂膏油、戴王冠,将墨洛温王朝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囚禁在修道院。按传统,国王只需要由红衣大主教加冕就可以了,但作为篡夺者和开国者,若由教皇亲自加冕更能服众,这一美事很快就自动送上门来了。
  753年,伦巴第人再次威胁罗马,新教皇斯蒂芬二世冒着风雪,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前往法国,亲往基尔西向丕平救援,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并宣布禁止任何人从别的家族中选立教皇,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在754和756年,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此事件就是被基督教世界称颂了千余年的“丕平献土”,从此在意大利的中部,一个政教合一的教皇国存在了1100多年。
  丕平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士和征服者,他的军事行动达到今日的法、意、德、西等国。在748、753年两度平定萨克森叛乱,为其子查理曼最后征服这个地区打下了基础。749年镇压巴伐利亚人的起义。他还占领了比利牛斯山以南的塞普提曼尼亚,和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纳尔榜,768年在征服阿基坦人后回国途中,因水肿病去世。
  按照法兰克人的传统,丕平将打下的江山平分给两个儿子查理和卡洛曼。卡洛曼早逝之后,查理继承了全部领土,即为一代雄主查理曼。
  矮子丕平对历史的影响,首先在于创造了教皇国。中世纪罗马教皇风头很旺,为影响欧洲政治力量平衡的重要一极,甚至还出现了“卡诺莎雪地求饶”这样的事件,除了教皇身上的一层神光之外,“教皇国”这个物质基础更为重要。而且,由于丕平献土缔造了教皇国,此后历代法国君主都以教皇的世俗庇护人自居(当然,这也有丕平的儿子查理曼的一部分功劳),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阿维尼翁之囚,也有了后来教皇国以法国为后台,阻挡了意大利统一的步伐。
  当然,矮子丕平被列入有重要影响的帝王行列中,还因为他开创了加洛林王朝,他的南征北战为其子查理曼称霸西欧打下了殷实的基础,查理曼的影响,已经在他本人的传记中讨论,这里不再累述。丕平三世在本排行榜中列第68位。
  小提示:矮子丕平与罗马教廷的结合,是当时最有实力者与最有名望者的结合,是新兴军事霸主与传统精神权威的结合,从而在当时纷繁错乱的欧洲政治秩序中脱颖而出。日耳曼蛮族文化与罗马基督教文化的结合,构成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底色。

矮子丕平
丕平三世 加洛林王朝第一任国王丕平三世
丕平三世 Pippin Ⅲ(714—768年),加洛林王朝第一任国王(751—768),绰号”矮子”丕平
国王不理政事,而真正大权在握的人却不是国王,这合理吗?——丕平三世向教皇要求得到法国的王冠
丕平三世,绰号“矮子”丕平。741—751年任宫相,751—768年为国王。作为法国加洛林王朝的开国者,他留下的历史遗产不仅仅是为儿子查理曼打下了称霸西欧的基础,而且还有一个延续了1100多年的教皇国。
丕平三世的成功,与他有能干的爷爷和伟大的父亲是分不开的。他的祖父赫斯塔尔·丕平,排挤了众多凶狠狡诈的敌手,成为墨洛温王朝宫廷唯一的宫相。他的父亲“铁锤”查理,进一步将墨洛温王朝的“懒王”玩弄于鼓掌之上,并慑服了法国各大诸侯,他在732年率领最早的十字军,击败了企图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欧洲腹地的阿拉伯军队,更使他名声大噪,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英雄。“铁锤”查理登上国王大位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他像中国的曹操一样,将这个任务留给了儿子。
但矮子丕平与曹丕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还有一个有实力的哥哥—卡洛曼。丕平兄弟俩瓜分了父亲的领地之后,曾一度亲密合作,拥立了墨洛温家族后裔一个隐士为王,成为末代“懒王”,并一同清除了忠于墨洛温王朝的大贵族。但他们的合作并非出于手足情深,而是因为利益交关。最后,兄弟两人都不愿同对方分享整个国家,在746年的决斗中,弟弟大获全胜,卡洛曼被迫循入修道院。
至此,独揽大权的宫相矮子丕平下一步想作什么已经是“丕平之心,路人皆知”了。但欧洲的篡位比较麻烦,并非原国王的一纸禅让书就可以搞掂,还必须经过罗马教皇这一关。幸运的是,他碰上的是不断被北方的蛮族伦巴第人(日耳曼人的一支,来自斯堪的诺维亚半岛)侵扰,本身几如风中之烛的罗马教皇。教皇需要一位强有力的世俗统治者的支持,而矮子丕平需要的则是只有教皇才能给予的名份。双方一拍即合,也成为意料中事。
751年,矮子丕平遣使晋见教皇札哈里亚斯,说:“法兰克国王虽属王族和称王,可除在公文上签名外实际没有任何权力。换言之,他们无权,只会照宫相的吩咐办事。”教皇心领神会,为换取法兰克的支持以反对伦巴第人的威胁,便回答道:“有实权的人应当称王,比徒有国王虚名的人称王更好。”于是,丕平在苏瓦松召开大会,隆重宣布教皇的“决定”,正式篡位称王,开创了加洛林王朝(751—987年)。丕平被贵族们高举在盾上,以示他们的拥护,红衣大主教卜尼法斯为丕平涂膏油、戴王冠,将墨洛温王朝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囚禁在修道院。按传统,国王只需要由红衣大主教加冕就可以了,但作为篡夺者和开国者,若由教皇亲自加冕更能服众,这一美事很快就自动送上门来了。
753年,伦巴第人再次威胁罗马,新教皇斯蒂芬二世冒着风雪,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前往法国,亲往基尔西向丕平救援,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并宣布禁止任何人从别的家族中选立教皇,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在754和756年,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此事件就是被基督教世界称颂了千余年的“丕平献土”,从此在意大利的中部,一个政教合一的教皇国存在了1100多年。
丕平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士和征服者,他的军事行动达到今日的法、意、德、西等国。在748、753年两度平定萨克森叛乱,为其子查理曼最后征服这个地区打下了基础。749年镇压巴伐利亚人的起义。他还占领了比利牛斯山以南的塞普提曼尼亚,和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纳尔榜,768年在征服阿基坦人后回国途中,因水肿病去世。
按照法兰克人的传统,丕平将打下的江山平分给两个儿子查理和卡洛曼。卡洛曼早逝之后,查理继承了全部领土,即为一代雄主查理曼。
矮子丕平对历史的影响,首先在于创造了教皇国。中世纪罗马教皇风头很旺,为影响欧洲政治力量平衡的重要一极,甚至还出现了“卡诺莎雪地求饶”这样的事件,除了教皇身上的一层神光之外,“教皇国”这个物质基础更为重要。而且,由于丕平献土缔造了教皇国,此后历代法国君主都以教皇的世俗庇护人自居(当然,这也有丕平的儿子查理曼的一部分功劳),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阿维尼翁之囚,也有了后来教皇国以法国为后台,阻挡了意大利统一的步伐。
当然,矮子丕平被列入有重要影响的帝王行列中,还因为他开创了加洛林王朝,他的南征北战为其子查理曼称霸西欧打下了殷实的基础,查理曼的影响,已经在他本人的传记中讨论,这里不再累述。丕平三世在本排行榜中列第68位。
小提示:矮子丕平与罗马教廷的结合,是当时最有实力者与最有名望者的结合,是新兴军事霸主与传统精神权威的结合,从而在当时纷繁错乱的欧洲政治秩序中脱颖而出。日耳曼蛮族文化与罗马基督教文化的结合,构成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底色。

丕平(Pippin,714年-768年9月24日),又称丕平三世(Pepin III),矮子丕平(Pepin the Short),是公元751至768年在位的法兰克国王,是查理曼大帝的父亲,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

公元741年,查理·马特去世,权力转移给儿子丕平和卡洛曼。747年,卡洛曼退休到修道院做僧侣,宫相位置移交给丕平。768年因水肿病死在巴黎。

与教皇的关系
丕平请问教宗,由于国王不理政事,他这个宫相应该怎么办。当时教宗也急需强有力的支持,于是表示“谁为法兰克操劳,谁就是它的主人”。这个回答正合丕平的心意。丕平把墨洛温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希尔德里克逼进了修道院,名正言顺地结束墨洛温王朝,开创了卡洛林王朝。

751年,教皇扎加利派大主教来到巴黎为丕平加冕。这意味着世俗政权需要来自教皇的批准。这一事件为后来神权与君权的斗争留下了争执的根源。

为了报答教皇,丕平随即占在教皇一边,反对伦巴底人。751年,由于伦巴底人攻占拉温那,教皇斯蒂芬三世亲自到法兰克王国向丕平求救。

754年,丕平进军意大利,强迫伦巴底国王埃斯托答应将拉温那及其新近占领的土地交给罗马教皇。756年丕平打败并俘虏了伦巴底国王。自此,从拉温那到罗马的大片领土便划为教皇辖区,形成了一个“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但教皇所居土地是由世俗政权奉献的,这又似乎显示了君权高于神权。

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西北角的一块高地上有个“梵帝冈城国”,它是天主教教皇的驻地,是一个以教皇为首的政教合一的国家。面积仅0.44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人,其中85%是意大利人;四周有高墙与罗马城分隔,惟东面的圣彼得广场向外敞开,步行环绕一周只需45分钟。公元4世纪,教皇康斯坦丁为控制基督教,在这块教会所称谓的耶稣门徒彼得的殉难处建立了教堂,称君士坦丁大教堂。公元15世纪起改建为圣彼得教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教堂前面有可容纳10万人的圣彼得广场,两翼的回廊有240根大理石巨柱,回廊顶端屹立着140座雕刻巨像。别看它如今占地不过0.4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数,上溯1000年,它可是中世纪历史舞台上一个颇为重要和显赫的角色呢!

那末,教皇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教皇拥有自己的领土又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故事还得从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献土说起。

公元7世纪至8世纪上半期,在意大利半岛上存在东罗马帝国的、伦巴德的和教皇的三种势力。751年,伦巴德入攻陷中东罗马帝国控制的意大利拉文那总督区,直接威胁教皇统治的罗马公国。此时,东罗马帝国的注意力集中于东方,且远离罗马,无力为教皇提供保护。于是,教皇便不得不在“蛮族”国家中寻求支持力量,他转向了当时比较强大的法兰克王国,要求与法兰克王国结成政治和宗教联盟。宫相丕平、法兰克王国的实际独裁者就成为罗马教皇争取的对象。

丕平的家世颇为显赫。当年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之后,法兰克人在高卢地区定居建国,最初的统治者乃是墨洛温王朝诸王。但是这些克洛维的子孙远远没有其先祖的胆识才能,不学无术、贪图安逸、慵懒懈怠,顶多选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乘坐牛车巡游一番,国家大事是一概不管,文治武功半点也无,直搞得国家四分五裂、干戈扰攘。史书上记载:“王室久已失去了一切权力,除了国王的空洞称号以外,什么都没有了,因为国家的财富和权力都入于宫廷长官——宫相之手,他们操纵全权。”宫相一职,原来不过是国王的大管家,负责宫廷财务和王室地产。后来随着诸“懒王”的衰败,宫相权力日重,逐渐掌管了王室法庭、官员任免、土地封赏等事务,甚至能统帅军队,将“懒王”作为傀儡操纵,到七、八世纪之交,宫相俨然已是国家实际统治者。

公元741年,矮子丕平继承父位,担任了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掌握了实权。但他并不满足,还想获得王国最高荣誉,篡夺王位。丕平不想使篡位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惹起他人反感,他也需要勾结教皇,寻求教皇方面的支持,使自己篡位称王披上合法的外衣。公元751年,矮子丕平派出使臣去见罗马教皇扎恰里(公元741—752年),切实了解教皇对丕平夺取墨洛温王朝的王位的态度,然后决定对教皇的取舍。使臣来到罗马谒见教皇,并向教皇提出了如下问题:“是徒有虚名的人做国王好,还是让真有实权的人做国王好?”教皇面对使者的提问,自然懂得矮子丕平的用意,于是讨好地答复道:“在我看来,让真有实权的人当国王要好些,掌权者应为王。”得到教皇的认可,矮子丕平便马上动手,在法兰克贵族及其附庸的苏瓦松会议上,“根据全体法兰克人的拥戴,众主教的奉献和贵族的宣誓”,废黜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把他关进修道院作僧侣,终于在这年11月达到篡位称王的目的,建立起了加洛林王朝。新即位的教皇斯提芬三世(公元752—757年)则亲自到高卢为新国王举行宗教仪式。教皇模仿圣经上所载以色列——犹太国家创始人大卫国王(公元前1013——前973年)的榜样,将丕平和他的妻、儿涂上圣油。这一仪式使新王朝的国王具有一种神圣的色彩,表示国王是“蒙上帝之恩当选”的神权国王,从而使丕平担任的国王成为上帝在世间统治的代表,反对国王就是反对至高的神。

丕平如此顺利地实现了称王的心愿,自然对教皇满怀感激。公元754年,伦巴德人入侵罗马,威胁到教皇领地,教皇亲往法兰克,向丕平求援。丕平出迎教皇于庞帝翁,让教皇乘马,自己徒步行走,装出一副恭谦的样子。教皇赐给丕平以“罗马贵族”的头衔,使加洛林王朝的君主成为罗马教皇的武力支持者。公元756年6月,法兰克王丕平应教皇的请求,出兵征服了伦巴德人,并把从伦巴德人手中夺回的土地——罗马城及其原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拉文那总督管区划归教皇管辖,这便是教会史上称谓的“丕平献土”。也是教皇国的起始。

作者:语锋2007-7-24 08:28 回复此发言

--------------------------------------------------------------------------------

2 矮子丕平献土

“丕平献土”后,东罗马帝国曾要求收回在意大利的这些失地,但是却遭到矮子丕平的严词拒绝。他的理由是:他来意大利是“出于爱圣彼得,而不是出于爱拜占廷皇帝之情。”向法兰克王国求援的教皇,虽然称矮子丕平是“意人利的摄政和保护者”,但又感到从“蛮族”国王那里接受献土,终归不光彩,于是又杜撰了一段所谓发现了“君士坦丁的恩赐”的档案文件,来为“丕平献土”一事蒙上较为光彩的法理根据。这个伪造的文件说,早在四世纪,罗马君士坦丁皇帝就把拉特兰宫、罗马以及帝国的西部交给教皇塞尔维斯特(314—335年)统治,而他自己在希腊旧城拜占廷建立新都,号为新罗马,定名君士坦丁堡。这个伪造文件暴露了罗马教皇渴望扩张领土的野心。为了给自己的领土野心和世俗权力辩护,历代教皇都把这个捏造的故事作为护身符、遮羞布。

丕平献土以后,罗马教皇因掌握土地,所以他既是天主教会的领袖又是教皇国的世俗君主,权势日增。11世纪时在发动十字军东侵中教皇势力逐渐强大,13世纪时达到鼎盛,罗马成为西欧教会和政治生活中心。往后随着西欧各国民族教会的兴起,罗马教皇的势力才逐渐削弱。14世纪初,教皇受法王腓力四世控制,教廷设在靠近法国南部的阿维农。1377年,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将教皇驻地迁回罗马。

19世纪中叶,教皇的领土曾扩展到4万平方公里。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统一运动兴起,教皇的驻地仅限于罗马城内,受拿破仑三世军队的保护。1870年,普(鲁士)、法(国)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的军队撤回巴黎。意大利王国于当年9月20日下令占领了罗马。1871年,意大利政府发布对教皇的《保障法》。但当时的教皇庇护九世拒不投降,坚持认为意大利的暴力占领和《保障法》都是非法的。他认为,教皇受基督的委托,不必由任何国家认可,也不受任何约束。他及其后继者,在几十年中,既不承认《保障法》,也不进入被占领的区域,自称“梵蒂冈囚徒”。教皇还规定,凡信奉天主教的外国元首,如果要到罗马来晋见教皇,不得与意大利国王和意大利政府发生任何关系。此外,教皇还禁止意大利天主教徒参加意大利国会。意大利政府针锋相对,解散了几千个修道院,没收了他们的财产,禁止在学校内进行宗教教育等等。意大利政府和教皇之间的这个对峙局面一直相持到墨索里尼上台。

墨索里尼本是一个极端的反教权主义者。但是他上台后,觉得搞好与教皇的关系有利于推行法西斯主义。因此,于1926年开始与教皇进行秘密谈判。1929年2月11日,在双方互相妥协的情况下,签订了《拉特兰条约》。

1929年7月,新的梵蒂冈城国正式成立。现在,教皇有130余个“外交代表”,分别驻在各国或国际组织中,同时有100多个国家在这里驻有外交代表。根据《拉特兰条约》,梵蒂冈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教皇拥有“充分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梵蒂冈有自己的国旗、国徽、行政机关、法庭;有自己的机关报《罗马观察家报》和官方通讯社《国际费特通讯社》。

据教会的说法,罗马教皇共有266任,不包括被打入另册的对立教皇。其中任期最长的是第257任庇护九世,从1846年6月至1878年2月,任期达32年之久;而任期最短的是第230任乌尔班七世,从1590年9月15日至9月27日,一共才13天。在罗马266个教皇中,有30余人死于非命。据教会说,1517年一些红衣主教企图毒死利奥十世,事败后,这些红衣主教或被处死,或被监禁。按规定,新教皇必须由选举产生,但事实上一般都逃脱不了受世俗政权控制的命运。如在位将近20年的教皇维吉利(公元537—557年)是由东罗马帝国皇后狄奥多拉扶立的。维吉利原是教皇西尔维驻君士坦丁堡的代表,因与皇后发生了暧昧关系,故被立为罗马教皇,而原教皇西尔维则被废黜,并发配充军。约翰十世(公元898—900年),和塞吉阿斯二世(公元904—911年)都是由在罗马掌握实权的情妇扶立的。教皇也废黜过几个国王,并把他们革除出教门。如11世纪中叶,德意志公国国王亨利四世就被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逐出过教门。

教皇的权力象征是三重冠、权戒和权杖。权杖与一般主教教杖相同,但在杖的上端有一个横条,象征教皇三种权力:司训(对教徒教诲)、司祭(行祭礼)、司牧(为上帝放牧教徒)。现在梵蒂冈城墙、庭院仍由瑞士卫兵守护。

“矮子”丕平?

丕平三世 Pippin Ⅲ(714—768年),加洛林王朝第一任国王(751—768),教皇斯蒂芬二世冒着风雪,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前往法国,亲往基尔西向丕平救援,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并宣布禁止任何人从别的家族中选立教皇,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在754和756年,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此事件就是被基督教世界称颂了千余年的“丕平献土”,从此在意大利的中部,一个政教合一的教皇国存在了1100多年。

丕平

丕平


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战例:宋金采石之战
800多年前,在安徽省长江沿岸的采石矶,发生了一场令人震惊的水陆大战。交战一方是南宋,另一方是金。结果,宋军以少人弱的兵力,打败了比自己强得多的金军,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2世纪颜良大举进攻,中国女真族在东北崛起,建立了金朝。金朝继续向南扩张,于公元1127年灭了北宋。同年,称帝,与林定都安...

中国历史上的十圣分别是谁?字,号分别是什么?
1、文圣孔子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汉以后,孔子的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后世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号称“至圣先师”,后世尊称为文宣王。2、亚圣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

介绍一个中国的历史人物
统一六国

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农民起义有哪些?
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虽然在9个月内被镇压,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央军权的下放,减缓了东汉的覆灭。同时也使得地方将领官员私自培养兵力,为后期军阀混战埋下了伏笔,拉开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序幕。2、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赋税严重,据史料记载,当时的...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采花大盗到底是谁?
历史上的最著名的采花大盗是明代的桑冲,因为其在明朝时期采取扮演女相、设计骗局等手段和方法,疯狂作案上千次,奸淫良家妇女一百八十二名的惊人记录,其行径之猖狂,被誉为最著名的采花大盗当之无愧。桑冲,原来姓李,他小时有一个不幸福的童年,曾经被拐卖到陕西,被山西的桑茂收为义子,于是追随桑...

中国著名的发明家有哪些,发明了什么
1、造纸术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

我国历史的女名人
1、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

历史上著名战役名称
1、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

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十三太保”中,最能打的是哪一个?
作为唐朝末年晋王李克用的十三个义子所构成的十三太保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武艺高强,能够以一敌百的存在,在当时的江湖上,很少有人是他们的对手,而他们可以说是当时江湖上最顶尖的几位存在之一了!而提到十三太保,最不得不提的当属当时晋王李克用的义子李存孝了,在很多人看来,李存孝可以说是十三太保中...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朝有哪些名将?
能以一已之力,以少胜多,驱逐五胡返回故土,挽救了北方汉族的命运,也消灭了后赵,结束了羯族人的残暴统治。 三、岳飞 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只可惜被高宗和秦桧陷害。否则南宋必定收复北方。岳飞所...

额尔虎市13342822246: 法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矮子,不是拿破伦,好象是教皇的红人,叫什么来着? -
桓叶克非: 丕平

额尔虎市13342822246: 哪位历史著名的将军的个子矮,速度快的?(最好是外国的) -
桓叶克非: 拿破仑

额尔虎市13342822246: 为什么历史上法国国王大多都是矮子 -
桓叶克非: 矮子肚里三把刀,个都让心眼拽住了,法国厉害的矮子有丕平、拿破仑、还有那个总统叫什么忘了,没血缘关系.

额尔虎市13342822246: 中外历史上的矮子名人有那些?
桓叶克非: 贝多芬和纳尔逊都只有1.63米高.但是他们和只有1.52米高的英国诗人济慈及哲学大师康德相比,已经算高大的了. 当然还有一位最著名的矮子是拿破仑.好些心理学家说,历史上之所以有拿破仑时代,完全是拿破仑的身材作祟.他们说,他因为矮小,所以要世人承认他真正是非常伟大的人物,失之东隅,藉此收之桑榆.

额尔虎市13342822246: 西方历史上有没有像曹操一样的枭雄人物………… 法西斯不要……最好有实例…… -
桓叶克非: 铁血俾斯麦位置相同,同为铁血宰相,威名赫赫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生于1815年4月1日,殂于1898年,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剔除奥地利)的代表人物.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699.htm

额尔虎市13342822246: 拿破仑个子到底矮不矮,听说一米七零,也不矮啊!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说拿破仑个子矮? -
桓叶克非: 拿破仑是矮个子实情:英国人算错账 我们所知道的拿破仑身高是矮个儿(157厘米),但拿破仑实际身高为5英尺7英寸,约170厘米,在当时的法国算是中等身高.在美国纽泽西州的夜总会里,经常有人拿他说事,把他说成是“矮人综合症”的榜样和源头.这个混乱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法国的尺寸比英制的尺寸要长,所以当时英国人就认为拿破仑只有大约1.57米,而这个误解英国人也十分乐意去大为宣传.

额尔虎市13342822246: 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著名人物,至今让人们不能忘记.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拿破仑的主要活动的是 &nbs -
桓叶克非: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拿破仑的相关史实,此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选不属于拿破仑的活动,可以用排除法.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中登上舞台,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加冕称帝,作为君主皇帝.没有当选过总统,故此题选择答案B.

额尔虎市13342822246: 法国的皇室姓什么? -
桓叶克非: 首先,问题用了“皇”,而不是“王”.在法国历史上,只有一个皇朝,即波拿巴皇朝,所以法国的皇室姓波拿巴;包括了两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拿破仑一世(就是我们熟知的拿破仑)和拿破仑三世(前者的侄子).他们统治了法国达37年....

额尔虎市13342822246: 世界上钢琴界最著名的侏儒是哪国人?叫什么? -
桓叶克非: 他是天生的侏儒,终生100厘米. 7岁那年,他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黑白,父亲就买来一架钢琴.他要别人抱着上下钢琴座,父亲又在钢琴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辅助器来控制踏板,使他的脚容易牵动钢琴踏板. 痴狂地练了五年. 13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