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原子放大,里面都有一个星球,住着智慧生物,是这样吗?

作者&投稿:允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把原子放大无数倍就是另外一个宇宙吗?~


把原子放大到无数倍会不会发现另一个宇宙?现在网络上充斥着这种问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本来是佛教中蕴含的一种哲学观点,里面有辩证法的成分,就是说再小的事物,也有世界的缩影在里面,可以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不要忽略小的地方,全满思考问题。
这些哲学观点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一定程度的知道我们认识世界。但一些人哲学没学好,倒把这些属于方法论的说法强加在了自然科学里面,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一直这样的钻牛角尖下去,就会变得神神叨叨,害己害人。
比如这个问题,本身就既不眼睛又不科学。
把原子放大无数倍,这个无数倍是多少倍?我们知道当把一个物质放大到若干倍时,就可以看到物质结构、分子,在放大若干倍就看到了原子,而看不到分子;在放大很多倍就看到了原子的内部结构更小层次,那时候就不是原子了。
把原子放大无数倍,会不会发现一个世界,与把一座山、一个星球放大无数倍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因为“无数”这个词就很不严谨。无数是多少?这个世界有可以用无数衡量的事物吗?
生活中可以这样随意夸张,什么无数、无限、无穷呀。但对于科学来说,这种事物在自然界是极少的。
因为宇宙也不是无限无穷的,而是有限的、有始有终的。
现代科学早就摒弃了静态宇宙观,大爆炸宇宙模型已经成为科学界公认的标准模型。
静态宇宙观认为宇宙从来就是这个样子,无始无终无边无际。
自从发现了宇宙膨胀,一系列的证据表明,宇宙一直是在膨胀的,宇宙从很早之前是由一个零点开始的,到现在年龄约138.2亿岁,而且宇宙终有老时,尽管还有很多亿年。
这就说明宇宙也是有始有终,有大有小的。
这就是大爆炸宇宙模型。

既然宇宙都不能用无限,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无穷无数的事物吗?有,就是宇宙没有开始前,还没有我们认知的时空之前,一个奇点。
这个奇点体积无穷小,曲率无限大,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
这个无穷和无限就是无数的意思。说这个奇点是无数的,是因为奇点不是我们这个世界能够解释的,我们现在已知一切物理理论到奇点处都失效。
现代量子力学认为奇点是从另一个时空膨胀突出过来的,是突然出现的,从一个没有体积的量子泡沫中出现的。
既然“没有”,只能用无穷小来描述。
而本问题把原子放大无数倍,是多少被?难道要放大到比宇宙还大?
宇宙现在的可观测直径约930亿光年,还有不可观测宇宙目前人类无法了解,到底多大不知道。
但不知道并不能用无数或者无限去形容,理论推断的结果只能是有限。有始有终就是有限。

亚原子级的微观世界是完全与宏观世界不一样的世界。量子力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发现微观世界完全与人类的生活常识不一样,如果用生活常识或宏观规律去套、去理解亚原子领域,是错误的。
这个错误已经经历了百年的验证。
这个错误爱因斯坦也坚持了几十年,一直到它去世依然坚持着,但现在被证明是错的。
量子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薛定谔是爱因斯坦的同盟军,也反对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定律和不确定性原理,弄了一个“薛定谔的猫”来讽刺哥本哈根派的这些理论,结果讽刺了自己。
“薛定谔的猫”是薛定谔1935年提出的,一个有关猫生死叠加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一个推演。
这只倒霉的猫被关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里面有一个装有毒药的小瓶子,有一个锤子有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元素控制,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就会触动开关,敲碎毒药瓶子,毒死这只猫。
但放射性元素衰变是有概率的,有50%机会衰变或不衰变,因此从外面人看来,猫是被毒死了呢,还是活着呢,就不知道了。
这样这只猫只能处于既死又活的叠加态,只有打开盒子,才能够知道猫是死是活。
这个实验告诉人们,除非观测,否则一切都无法确定。

道理很简单,但解释却完全不一样。对于“薛定谔的猫”实验的解释,形成了科学界两个派别的大争论。
以波尔、海森堡为代表的的哥本哈根派认为,量子力学才能够完美的解释微观世界运动规律。在量子世界,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只能够用波函数来描述。
在没有打开盒子前,猫只能是概率波的方式存在,只有打开盒子观测时,量子波函数才会瞬间坍塌,出现了猫的本证态。
这就是微观粒子具有的波粒二象性,是不确定性原理和测不准定律的体现。当不观测时,猫是以波的叠加混沌状态存在,一旦观测,就以粒子的状态存在。
注意,不是观测“知道”了猫的死活,而是“决定”了猫的死活。这就是所谓观测导致了“波函数突然塌缩”。
而反对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的爱因斯坦、薛定谔等人,认为“上帝不会掷骰子”,猫这种不死不活的状态在没有打开盒子前就已经决定的,而不是观测才突然确定的,不承认这种非本证态的“猫”说法。
他们认为宏观领域的客观规律不以人意志为转移,而这个猫既死又活的状态违背了宏观的逻辑思维。量子力学之所以具有这些随机状态,是因为理论还不完备,一些“隐变量”没有被发现,随着发现的深入,就会避免掉这些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这种争论一直到这一代科学家都去了天国,也没有结束。但毫无疑问,这种争论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量子力学根据这些反对派提出的问题,不断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量子特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撑,由此,哥本哈根派成为正统量子力学理论一脉。
说了这么多历史争议,就是为了说明微观世界不是用宏观世界的一些规律来解释的,更不是凭着吃饭拉屎的一点常识就能够扯淡的。
现代物理学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为中性不带电荷,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质子的正电荷数与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因此原子呈现出电中性。
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子和质子又是由夸克组成,在进一步研究,发现夸克是无法单独存在的,处于强相互作用力限制的“夸克禁闭”状态。
那么物质还可以分下去吗?目前的理论是夸克无法从质子中分离出来,那以后会不会还能够分下去呢?谁也不知道。

但这些已经是量子力学的研究范畴。早期原子模型是行星模型。
何谓行星模型?就是像太阳系一样,原子核就是太阳,围绕着原子核的电子就像一颗颗行星,在不同轨道上公转。
这也是很多人至今以为原子就是小的天体系统,所以一直放大下去,会有一个个天体系统出来,一个原子就是一个世界的想法就是从这而来,也是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
量子力学的发展,越来越证明微观亚原子世界完全与宏观世界不一样的规律,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样子。
现代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10亿倍,就能够看到原子的样子,就是说一个个球样,根本不像太阳系可以一眼望穿看到太阳那样的看到原子核。
量子理论的不确定性原理认为,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无法确定其真实的位置,因此电子在原子核外是以弥散性云雾态存在,它们随机的出现在轨道层面的任何地方。
微观世界是组成宏观世界的根本,但与宏观世界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虽然现在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弄清楚,但量子力学已经发现和揭示了很多亚原子世界内在机制,科学技术人员正在把这些发现和规律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提升产生了重要作用。
事实证明,一切胡思乱想毫无根据的臆断,都对社会发展不但无益而有害。相信科学,才能减少愚昧,促进社会进步,也会更让自己幸福。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谢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请勿侵权抄袭,感谢理解合作。

有人说,一个原子放大1亿倍就是一个宇宙,现在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原子里。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根据,但代表了不少人的想法,有必要正本清源地说一说。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科学问题,而是心灵鸡汤的延伸。许多人崇信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佛学境界。其实这里面蕴含的是一些哲学道理,它告诉人们在小的事物中,同样可以看到大事物的一些规律。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到这些道理,可能对人生有点好处,但如果滥用,就堕入阿鼻地狱了。
就如哲学中解剖麻雀的道理一样,叫麻雀虽小,五脏齐全。
就是说,我们解剖一个麻雀,也能够看到其内脏是个啥样子,从而推演到类似的鸟类都差不多。但有人一定要推广到所有的动物都差不多,就成为谬误了。
总不能认为解剖了一只麻雀,就知道了整个世界吧?比如麻雀的五脏会与老虎、大象一样吗?会与蚂蚁蚯蚓一样吗?会与细菌病毒一样吗?世界之大,超乎想象,一花就是一花,一叶就是一叶,不能划等号。
原子放大后的样子
现在我们来说说科学问题。宇宙是我们所有事物存在的时空物质总和,我们所指的一切事物,都包含在宇宙中,而宇宙一切常见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单位。什么样的原子就能够组成什么样的物质,不同的原子组合会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状态。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在一个原子中,质子所带正电数与电子所带负电数相等,因此原子在一般情况下呈中性。一个原子失去部分电子时,就成了离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呈中性不带电,在原子核中起着稳定平衡作用。

中子和质子并非基本粒子,而是由3个夸克组成。但夸克已经是基本粒子,是无法独立处在,也是不可再分的。
我们解剖一个原子,可以联想到其他原子也差不多。但联想到分子就已经越界了,联想到一叶一花这种复杂的物质,甚至还拿它比喻宇宙,就无法理喻毫无道理了。
即便简单按大小来比,一个原子直径约10^-10m,也就是约0.1nm,1000万分之一毫米。如果按照原子的直径放大1000万倍,这个原子就有1mm大小,放大1亿倍,就有1cm大小。1个1cm大小的原子就能够与宇宙比?太夸张了吧。
能不能与宇宙比还在于其复杂程度和运行规律完全不一样。
可观测宇宙缩小后的样子
首先说说宇宙之大。科学界现在认为宇宙有465光年可观测半径,这还是可观测宇宙,也就是从理论上来说,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范围。而宇宙有两个不可观测范围,这就是过去视界和未来视界。
所谓过去视界是指在宇宙大爆炸开始的38万年内,无法观测到的世界。
大爆炸初始阶段,由于极端高温高压,宇宙处于不透明状态,电磁波也无法脱耦。啥叫脱耦?文绉绉的说就是“将抽象同现实之间的强关联关系变为弱关联关系”,通俗点说就是电磁波还无法从宇宙的高温高压中形成并溢出来,而人类是依靠电磁波观测世界的,既然那个时候宇宙还没有电磁波,对于人类来说就是黑暗的,看不到的。

这个过去视界的宇宙有多大呢?谁也不知道,不过科学界有一个估计,就是在大爆炸发生后的10^-35s时,发生过一次暴涨期,虽然时间只经历了10^-33s,但加速却达到100次加倍,2^100次加倍。这个膨胀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我们简单算一下,如果宇宙在暴涨前已经达到了1mm直径,经历10亿亿亿亿分之一秒第一次暴涨后,宇宙就膨胀到了直径为1340亿光年,比现在的可观测宇宙大多了。
或许暴涨前宇宙还没有1mm,或许不止1mm,都是未知数。但至少可以说,过去视界的宇宙不会是一个很小的范围,或许是一个比可观测宇宙还要大的空间也未可知。

而人类现在观测到的宇宙样子,是宇宙大爆炸38万年后的样子,这就是上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38万年后,可见光依然没有脱耦,人类还不能直接看到宇宙的样子,但通过电磁波可以探测到微波背景辐射,就是宇宙大爆炸冷却下来后的余烬。
那么,未来视界又是一个什么东西呢?这是基于科学家们发现,宇宙膨胀依然在加速。埃德温·哈勃根据星系光谱红移,发现了宇宙膨胀规律,膨胀速度是与距离呈线性提升,而且各向同性,由此得出了哈勃定律,表达式为:Vf = Hc x D,其中,Vf表示宇宙膨胀速率,Hc表示哈勃常数,D为星系距离。测得哈勃常数,根据这个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宇宙膨胀速度。

根据这些年测得的宇宙常数约为75km/s·Mpc计算,在可观测宇宙半径465光年的边际,宇宙膨胀叠加速度超过光速3倍多,这样在距离我们130多亿光年,宇宙膨胀超过光速的地方,就会形成一个未来视界,人类的目光所及只能到达那里为止,再远一些的星光就永远也到达不了我们的视网膜。
因此宇宙不但可观测宇宙达到465亿光年半径,还有两个无法看到的不可观测宇宙,这两个不可观测宇宙很可能大于现在宇宙,这岂是一个原子能概括的?别说放大1亿倍,再怎么放大也不可能与宇宙相比。
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宇宙极深场照片,里面包含1万个星系
我们再来说说宇宙复杂性。上图是哈勃空间望远镜曝光200万秒,用2000张照片合成的宇宙极深场照,只占天区的12700000分之一,里面就藏着10000个星系,每一个最小的亮点都是一个星系。
宇宙的复杂性与原子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原子和宇宙万物运行所遵循的都是四种基本力,但原子与宇宙遵循的力侧重是不一样的,原子层面,更多的是遵循强力、弱力和电磁力;而宇宙万物宏观层面,遵循更多的是引力、电磁力,当然也包括强力、弱力。因为原子本身就是宇宙的组成部分。

宇宙天体多种多样,如奇点、黑洞、中子星、白矮星、恒星、星云、星团等等,天体结构有星系、本星系团(群)、超星系团、宇宙大结构等等,每一种天体类型里面又包含了很多种类的分支结构,而这些所有看得见的天体结构,只占宇宙质能总量的4.9%,95.1%的宇宙质能是看不见的暗物质暗能量,而且后者主导着整个宇宙的生与死,也就是膨胀和收缩的博弈。
即便一个小小天体,也由复杂的物质组成。比如地球上就有118中元素,有亿万种生物,每种生物都有不同的结构,有着不同的生长死亡规律。
而原子是一个最简单的基本单元,虽然对于深层次量子问题,还有许多奥秘没有解开,但原子这么简单的事物,怎么能够与复杂的宇宙相比呢?难道解剖了一个原子,就可以了解宇宙,就不需要观测和研究宇宙了?

实际上,这种类比犹如网络上的心灵鸡汤。实质是把科学研究和发现简单化、庸俗化、虚无化。这让我想到网络上一些人,常常打着什么古代先贤知道了阴阳五行、无中生有等哲理,就宣扬先人早就洞悉了宇宙奥秘,说什么如今的宇宙科学发现,不过是证明了他们的理论而已等等。
其实这些古人说法只不过是对世界的一些领悟和看法,是一些大道理,有一定的逻辑性而已。但这些大道理可以指导人树立某种看待世界和做人做事的方法,决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有人把这这些等同于科学研究,甚至认为只要学好这些就什么就知道了,这实际上是背道而驰。

如果按照这种思维,现在所有的科学都无须研究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乘坐的飞机高铁,用的手机看的电视,都是依靠具体科学发现和研究得来的,绝不是知道了这些古人说法就自然而然得来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看朋友圈发的许多心灵鸡汤,说得多么大义凛然和高尚,但不同场合相互充满了矛盾,根本就是唱高调。对比一下所谓儒家千年追崇的一些语录,以及一些大人物、国学大师的演讲,与这些心灵鸡汤何其相似和契合。
事实上我们今天享受的幸福生活,都是科学发现发明推动下赋予的,与这些心灵鸡汤毫无瓜葛。希望有这种情结的朋友想一想,可能就会大梦初醒,知道要真正的去养鸡才会有鸡汤喝。
就是这样,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佛语出自《华严经》,也是佛经中对世界本质的认知!随着二十世纪初对原子内部的认识,每一个原子内部都是一个小的“行星系”,因此也有人据此认为佛教早就洞察了宇宙的本源,那么将原子无限放大,真会看到一个我们这样的世界吗?

原子内部的“行星世界”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时代,他仔细探讨了物质结构的问题,提出了原子论的思想,但当时的原子论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真正的原子认识要到19世纪初的道尔顿提出原子论来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当然道尔顿也只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JJ汤姆逊发现电子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根据我们现在了解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这已经发现行星了!那什么时候发现太阳呢?要到1909年卢瑟福的学生在做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α粒子绝大部分都“穿墙而过”,只有极小一部分被挡了回来,因此发现了原子核,这就是太阳所在!

此后卢瑟福提出了那个著名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不过很快就遭到了科学界的反对,因为电子带负电荷,而原子核带正电荷,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模型,那么电子会在瞬间坠入原子核,原子结构崩溃!因为电子和质子中和后变成中子,然后15分钟左右后中子又将衰变(质子要到1920年被卢瑟福发现,中子要到1932年才被查德威克发现)。

量子力学下的原子模型

从卢瑟福发现原子核之后提出原子行星模型开始,量子力学也开始发展了,普朗克在更早一些时候因为解释黑体辐射而提出了最小能量子的概念,爱因斯坦则光电效应解释,此后的量子力学发展,就围绕着原子核外电子的性质展开!

泡利在1925年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避免了电子坠入原子核造成世界毁灭!

1925年,艾伦费斯特的两个学生乌仑贝克和古德施密特和德国物理学家拉尔夫·克勒尼希一起发现电子自旋,如果把电子当成行星的话,自转也发现了,不过电子是非常特殊的1/2自旋,也就是转两圈才能看到同一面!

1927年海森堡在《论量子理论运动学与力学的物理内涵》论文中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也就是电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同时获知!

根据薛定谔方程,电子不仅具有不确定性原理,出现的方式还是概率云模式,也就是说电子会在它的能级上随机出现在任何位置,所以想要确认电子的位置不可能,只能确定它出现概率,比如我们只能知道它在这个位置上出现的概率是90%,即使99%它仍然是概率,不可能100%。

电子出现的方式

如果原子是一个微观版的行星系,那么行星具有哪些特性?

早期的原子模型都是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中心是一个原子核,外围是环绕原子核的电子,非常直观,连小孩子一看都能理解,在八十年代国内出版的科普刊物中都是这样的描述,但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的原子模型是薛定谔的电子云模型!

假如把电子当成行星,那么它有哪些特性?

电子是第一个发现的基本粒子,它已经无法再分,如果把它当成行星,那么将会有很多有趣的性质,比如我们这个宇宙的能量释放形式,大都是通过电子的能级跃迁和跌落进行的能量释放,而且这个能量的释放是电子能级的整数倍出现的!

简单的说比如地球会在自己的轨道上吸收能量后突然跑到火星轨道上,然后那个轨道不稳定,又会跌落回自己的轨道上,并且释放出一个光子!

还有一个特性则是它的不确定性原理和电子云模式,比如地球上要发射一个探测器到火星,那么它只能出去,再也无法回来,因为出去后再也无法确定电子的位置在哪里,速度如何同步?因为这两个无法同时获知,而且即使确定了位置,也只是一个概率,因此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要返回地球时候,再也找不到地球了,因为整个地球轨道上都是概率模式出现的地球!

当然还有个奇怪的现象,比如飞船好不容易返回了地球的轨道,要溅落大西洋,但这轨道如何计算?因为1/2自旋要自转两圈才能看到一次大西洋,这是什么鬼?估计阿姆斯特朗就懵逼了!

所以微观和宏观是无法等同的,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规律的世界!

延伸阅读:刘慈欣的《微观尽头》

《微观尽头》是刘慈欣发表在1999年6月第6期《科幻世界》上的一个短篇,尽管字数不多,但揭示了一个轮回的宇宙,大意说的是 人类制造了一个150千米周长的加速器,将粒子加速到了10^20GeV,试图击碎夸克,结果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天空变成了乳白色,星星则成了小黑点,宇宙反转成了负片!

走到微观尽头时,就会回到宏观,击碎了人类发现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基本单位费米子夸克,其力量将会反作用到最大的结构宇宙上!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刘在科幻小说中的描述,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开创性的思维,但它却无法用来指导科学研究,微观就是微观,它可以影响宏观,但它却不会和宏观形成循环!



纯数学计算,一个原子放大一亿倍远不是一个宇宙,原子直径大约0.1纳米,放大一亿倍就是1厘米,也就相当于一个玻璃珠大小,怎么可能是一个宇宙呢?

问题的本意或许是想表达“任何小的事物放大之后就很像一个宇宙”,或者说“把原子放大到太阳系那么大,原子内部就会和太阳系内部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经常会说“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很像”的原因。

如果站在我们人类的角度,这原子放大1亿倍显然不能和宇宙划等号。比如一个氢原子,0.1纳米,放大1亿倍后,也不过直径1厘米,大小相当于一个玻璃弹珠——然而你应该看不到它的,因为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外围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的直径只有原子的十万分之一,电子就更小了,这就意味着它们形成的原子放大1亿倍你也根本看不到。然而,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电子是同时出现在轨道上所有位置的,是一片电子云,所以我就假设你看到了这颗原子吧,然而一厘米大的一坨云,就能成为一个宇宙?

显然不能,所以题主的意思其实应该是,把原子放大到和太阳系一样大,把我们人类放到围绕原子核周围运行的,像地球一样大的巨大电子上,整个微观世界是不是就变得像宇宙一样了?

从科学上来说,不能如此简单的类比。上世纪初卢瑟福发现原子结构后,人们实际就是这样想的。但后来人们计算后发现,如果原子是太阳系这样的结构,电子就根本不可能维持在轨道上,要么很快坠入原子核,要么瞬间就飞走了。之后量子力学逐渐发展起来,人们才发现,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遵循不一样的规律,这就是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分别定义的世界,而且这两大支柱还互不相让,由此也引发了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之间的对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没有人知道,你要是知道你就已经超越爱因斯坦,解决了大统一的问题了。所以只能有一些猜想,比如我们看微观世界,实际只看到了空间的缩小,却看不到、感受不到时间上的变化,如果你到了电子上,时间感受也快了上万亿倍的话,说不定原子就和太阳系差不多了。量子力学说我们无法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哪个地方,只能知道它出现在某处的几率,原子核周围形成的是电子云,电子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的。但如果电子在你的眼前像地球一样大,你就在站在电子上,你还会觉得它是一坨云吗?显然就不会了。这叫: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当然,这只是猜想,不是科学,如果你想生活在其中,完全可以海阔天空天马行空地畅想,但要想从科学上获得确切的解答,目前还不行。



不是这样的,首先原子很小,我们通过肉眼并不能看见他们。以现代科学研究来说,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甚至还有更小单位夸克。目前并没有发现原子中存在智慧生命。

任何一个原子放大,里面都有一个宇宙,有智慧生物,我认为是的。用数学的说法就是:正数无穷大负数也无穷小,没有最大的数字也没有最小的数字

不是。因为原子放大之后,只有原子核和围绕着它转的电子,所以里面没有星球和智慧生物。


任何一个原子放大,里面都有一个星球,住着智慧生物,是这样吗?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佛语出自《华严经》,也是佛经中对世界本质的认知!随着二十世纪初对原子内部的认识,每一个原子内部都是一个小的“行星系”,因此也有人据此认为佛教早就洞察了宇宙的本源,那么将原子无限放大,真会看到一个我们这样的世界吗?原子内部的“...

假如将原子放大到一亿倍的话,可以看到另一个宇宙吗?
将一个原子放大到一亿倍之大,会不会能够看到另一个宇宙,这也就是说每一个原子都是一个宇宙,完全打破了宏观和微观的界限,将极大和极小放在一起,让它们相互联系。这一说法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因为这一说法和平时我们认识的宇宙观有很大区别。很多科学家表示,宇宙本身的存在和运行都遵循着特殊规律,...

如果把原子放大10亿倍,将会看到什么?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人们很难把原子放大十亿倍,就算是世界上最高尖端的显微镜,也不过只能把原子放大到百万倍而已,如果要把原子放大到十亿倍的话,是远远做不到的。总而言之,把原子放大到十亿倍,就会形成一种小型的宇宙,内部的结构和我们所见的宇宙结构相似,或许在其他外星生物看来,我们所处的宇宙可...

把原子放大无数倍,是否可以看到一个“微观宇宙”呢?
因此,不论是把原子放大可以看到一个微观宇宙,还是宇宙本身是一个细胞,这两个角度都是不正确的。一个从微观入手,一个从宏观入手,都像我们表示了人类知识的匮乏。不论是无限放大还是无限缩小,到了一定的限制后,我们的知识体系都会失效,这个时候就只能依靠猜测了。可以确定在原子中确实会存在一些结构...

如果原子可以放大到我们用肉眼就能看到的程度,它会是什么样子?
基于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答案是最接近的。但还有另一种方法来考虑这个问题:最接近于“放大”原子的可以想象的方法是用更短波长的光来观察它,并放大探测到的信号。可见光的波长在半微米左右。根据定义,最大的原子(包括电子云)直径约为0.4纳米,约为可见光波长的1000倍。为了看到任何结构,我们需要使用...

假如把一个原子放大1亿倍后会不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宇宙?
如果站在我们人类的角度,原子放大1亿倍显然不能和宇宙划等号。比如一个氢原子,0.1纳米,放大1亿倍后,也不过直径1厘米,大小相当于一个玻璃弹珠——然而你应该是看不到它的,因为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外围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的直径只有原子的十万分之一,电子就更小了,这就意味着...

将原子放大1亿倍,真的就可以看到一个微观世界吗?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也许在高维生物看来,我们的宇宙是一个细胞;在微生物看来,原子也就是一个宇宙。有人说,将原子放大一亿倍,就可以看到一个微观世界。这句话属实吗?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也许我们生活的宇宙,就是在一个庞大生物的细胞中,或者在高维空间的一个原子里。我们都知道...

假如把原子放大到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那么与原子核就像运动场内的什么...
原子核与原子相比,相当于一只蚂蚁与体育场的大小之比。不同的原子,它的原子核大小会有所不同(因为构成原子核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不同),但差不多是几千亿倍原子核半径小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体积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而且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量分布不同,如金原子就是1:几千亿。

把原子放大十亿倍,人类会发现什么?
假如把原子放大十亿倍,乃至一百亿倍,我们将会发现什么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实际上,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而言,最高尖端的显微镜,也不过能放大百万倍而已,放大“十亿倍”,是远远做不到的。但是随着我们生物研究越来越深入,很多学者都逐渐意识到了,原子和宇宙,确实有千丝万缕的...

如果把原子放大到无数倍,会发现另一个宇宙吗?
如果我们把原子放大到无数倍的话,的确可能会因为发现一个崭新的宇宙。说不定,我们苦苦追寻的外星文明,就处在微观宇宙当中。我们都知道,宇宙广袤无垠,无边无际,一直以来,都是无数人类前仆后继探索的目标之一。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有了现代科学诸多突破的加持,人类探索宇宙的能力,有一次得到了...

尉犁县18621853864: 一个原子中存在一个宇宙吗 -
枕明派丽: 原子中电子围绕旋转,卫星围绕行星旋转、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太阳围绕、太阳围绕银河核心旋转.这种相似的结构让人们产生联相,猜测在更大的尺度上,银河系可能围绕某超级天体旋转,在更微小的尺度上可能还有更微小的结构.进一步联想,很多科幻小说引入所谓的异次元空间,宗教(如佛教)引入了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但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说,当前科技能给出的答案只能是:不知道.因为当前无法观察更大尺度和极微小尺度,更没办法给出科学的结论.

尉犁县18621853864: 假如把一个原子放大到太阳系那么大,不知里面会是什么景象?同样,我们现在所谓的宇宙会不会就是一个原子 -
枕明派丽: 一个极重的的原子核和围绕在他旁边的电子云,感觉更像一个星球.如果你将宇宙看成一个原子.很不幸这不太现实,除非你那个原子和普通意义上的原子不同,宇宙更像一个超级大分子或一个物体. 在量子的世界里,也许有一种生物生活在原...

尉犁县18621853864: 每一个原子里面是不是都含有一个世界 -
枕明派丽: 每一个原子里面是不是都含有一个世界 不是的原子有很多种不是都一样的就算是同一种元素 但中子也有不一样的

尉犁县18621853864: 假如把一个原子放大到太阳系那么大,不知里面会是什么景象?同样,我们现在所谓的宇宙会不会就是一个原子望极尽想象畅所欲言!如果原子放大到太阳... -
枕明派丽:[答案] 一个极重的的原子核和围绕在他旁边的电子云,感觉更像一个星球.如果你将宇宙看成一个原子.很不幸这不太现实,除非你那个原子和普通意义上的原子不同,宇宙更像一个超级大分子或一个物体. 在量子的世界里,也许有一种生物生活在原子核上,...

尉犁县18621853864: 原子是另一个宇宙吗? -
枕明派丽: 越微观,空间就越洪大,因为像原子这样的粒子,是遍布宇宙中任何角落的,人看到的最大的粒子是星球,星球也一样遍布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再微观还有更微观的粒子,那个粒子也一样遍布宇宙间任何角落.人现在认识到的最微观的粒子是夸克吧,但那离物质的本源差了十万八千里还不止,早在两千五年前释迦牟尼佛祖就讲过“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意思就是说,站在他如来的层次上,他向上看,就是往宏观、大粒子看他看不到头,向微观看,他也看不到底.他还讲过一粒砂中含有三千大千世界,就是说,在一粒小小的沙子中就有三千个和我们人类社会一样的大千世界,那它那个微观世界里也有江河湖海吧,那个江河湖海里也应该有沙子吧,它那个沙子里面是不是也有三千大千世界?再向下追查下去呢?

尉犁县18621853864: 是不是把一个原子放大10的N次方倍,又是一个宇宙? -
枕明派丽: 不是.原子内的微粒(包括原子核、电子)是带电的, 现在的宇宙里的星体不是明显地带正电或带负电. 另外,原子内的微粒的运动并不是圆周运动或椭圆运动等,而是按一定几率在空间里出现,和宏观物体有一定的运动轨迹不同,微粒的运动是没有轨迹的.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 把一个原子放大10的N次方倍,是一个新型宇宙!

尉犁县18621853864: 夸克星和中子星是不是整个星球都是一个超级原子? -
枕明派丽: 不是. 中子、原子、夸克都是粒子. 原子决定物质种类与性质.中子、质子、电子构成原子,夸克构成中子、质子. 在地球上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如同太阳系,一个很重的核带着许多小电子.密度不高.原子核占原子质量的99%但很小. ...

尉犁县18621853864: 原子里有没有宇宙 -
枕明派丽: 可能就是.我们的宇宙可能也就是人家一个原子.

尉犁县18621853864: 原子再放大1万倍会是什么样子 -
枕明派丽: 这不是我的猜想,而是推理的结果,推理过程如果描述的话,需要大约五万字,我在这里先告诉你结果,你从结果中就能断定我不是在猜测,虽然说猜测的结果,你也想参考一下,但是我最不喜欢通过猜想回答人家的问题,因为任何猜想都是以...

尉犁县18621853864: 如果原子不断扩大会不会形成宇宙? -
枕明派丽: 首先这个问题现在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因为谁也没有试过将电子不断扩大,而且现在谁也不能办到. 但是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类比,似乎让我们觉得原子的确很像一个小型的宇宙,而我们的宇宙又像另一个宇宙之中的“小球”或者“原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