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判人死刑为什么必须用铡刀而不是将犯人斩首?

作者&投稿:关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包拯判人死刑为什么必须用铡刀而不是将犯人斩首呢?~

包青天的三口铡刀都是铡什么人的?每个铡刀之下都铡过哪些大人物
当年一部《包青天》让无数观众和读者记住了包青天这个形象。“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词,让无数人的记忆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1994年《包青天》横空出世,凭借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精湛的演技,顿时火遍两岸三地,多次夺得各大卫视的收视冠军。
金超群的包拯,何家劲的展昭,范鸿轩的公孙策,加上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这七人的组合,给无数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

在《包青天》中,包青天拥有三口御赐铡刀,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这三口铡刀是皇帝御赐,是开封府包拯的最高刑具,代表着正义和公理,史称“青天三铡刀”。
不管是王子皇孙,还是贪官污吏,抑或是强盗贼寇,只要是作奸犯科,罪大恶极者,一律难逃包青天的铡刀之刑,我们看《包青天》的时候,每次犯罪分子在公堂伏罪之后,包拯都会判处他们铡刀执刑,或是“龙头铡伺候”,或是“虎头铡伺候”,或是“狗头铡伺候”,然后严肃地站起来,一声惊堂木之后,长喝一声“开铡”。写到此处,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包拯那黝黑的带着月牙的正义的脸。接着就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将犯人压到铡刀之下,开铡。
那么我们只看包拯用铡刀处置了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有几人知道包拯的三口铡刀是如何针对犯罪分子的?换句话说,这三口铡刀分别是铡什么人的?

先看龙头铡,龙头铡铡的是犯罪的皇亲国戚,龙子凤孙。如果皇亲国戚违法犯罪,其罪至死的话,那么就可用龙头铡将其斩首,以正国法。
再看虎头铡,虎头铡主要针对的是贪官污吏,奸臣佞臣。换句话说,虎头铡针对的是犯罪的官员。如果官员犯罪,其罪至死的话,那么就可用虎头铡将其斩首,以正国法。
再看狗头铡,狗头铡主要针对的是恶霸无赖,土豪劣绅。意思是不是皇亲国戚,不是朝廷官员,而是没有功名的平常人,如果这类人违法犯罪,其罪至死的话,那么就可以用狗头铡将其斩首,以正国法。

包青天的青天三铡刀之下不知道铡了多少皇亲国戚、贪官污吏、恶霸无赖,那么这三口铡刀之下都铡过哪些出名的人物呢?我们且往下看。
先看龙头铡,前文说了,龙头铡铡的是犯罪的皇亲国戚,那么龙头铡铡的都有谁呢?新科状元兼驸马陈世美,太师庞吉之子庞昱,辽国王爷耶律梦龙,赵王爷,静山赵王府小王爷赵秋堂,庞迪。这些罪犯都伏法在龙头铡之下。
再看虎头铡,前文说了,虎头铡铡的是贪官污吏,祸国奸臣,那么虎头铡铡的都有谁呢?郭槐,文若愚,湖州文家的文仁、文义,江文海。这些罪犯都伏法在虎头铡之下。
再看狗头铡,前文说了,狗头铡铡的是土豪恶霸,地痞无赖,那么虎头铡铡的都有谁呢?恶霸胡西霸,冯均衡,妓院老鸨古长玉,采花贼花蝴蝶,烧乌盆人丁千,张三少,单正,翠翠,石国柱,九尾狐、沙千里。这些罪犯都伏法在狗头铡之下。

后记:天理昭彰,报应不爽,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达官贵人,抑或贩夫走卒,只要违法乱纪,祸国殃民,最终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奉劝天下人都知法守法,决不可为了一己之私,违法犯罪。

包拯判人死刑,直接在公堂之上把犯人就给铡了,这种情景也只是出现在演义作品中,现实是不可能的。

宋朝的律法制度比较健全,死刑执行也是非常人性化
宋朝死刑常用的执行方法主要有两种:绞刑和斩首,凌迟比较特殊,使用也很少,所以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宋朝虽然规定了死刑的标准,但执行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每年被判决死刑的人很多,最终执行死刑的人数却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其原因主要是宋朝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而且刑部对死刑的复核也非常谨慎,偶尔还会遇到大赦天下的情况,所以死刑的执行率非常低。
我们看电视电影,古代斩首的时候突然会有一位骑马的高人大声喊“刀下留人”,然后再下马宣读皇帝赦免的圣旨。实际上在宋朝,不需要别人喊这句话,只要死刑犯当场喊冤,刽子手就会乖乖放下手中的鬼头刀,停止行刑,犯人也会押会去继续审理。
宋朝对死刑谨慎,对死刑犯也是格外“关怀”
唐朝时期,《唐令》就规定对于要执行死刑的人,由官府给他们提供酒菜,安排亲人见最后一面,黄昏才执刑。死后亲人可去收敛尸体,对于无亲人的,官府出钱葬于官地。到了五代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唐朝留下来的法文就成了一张空纸,一直到宋朝才重新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刑法。

宋朝不但继承了唐朝的“临刑关怀”,还特别强调“不得窒塞口耳,蒙蔽面目”。因为唐朝时期,武则天在处决犯人的时候曾封其口耳,防止犯人临时喊冤。宋朝的这一规定又给了死刑犯喊冤的权力,以防止错杀好人而造成冤案。
包拯的铡刀是何用意?
包拯的铡刀来自演义作品,其实文学作品就是要写出那种快意恩仇的效果。大家看包青天判案的时候,大喊一声“铡”,坏人当场人头落地,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但是,人头落地就装不回去了!一个死刑犯,不需要向刑部上报,无需复核审批,更不用等到“秋后问斩”,万一是个冤案,那受牵连的可不止包拯一人了。

演义小说里,包拯的铡刀是皇帝御赐的,有“见到铡刀,如朕亲临”的效果。皇帝给了包拯定夺生死的权力,老百姓也将希望寄托于包拯,这是一种典型的“人治”,实际上宋朝的“法治”程度是很高的。
结束语
宋朝是整个封建时代死刑复核最严格的朝代,由于宋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百姓福利也不错,因此死刑案件也相对较少。
北宋的咸平三年,曾经出现整个月都没有死刑复核的案件上报,这对于封建时代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了。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戏剧和影视剧里包公用的是铡刀,而真实历史里没有铡刀,一口也没有。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那就要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在戏剧舞台上,黑脸大清官是包公光辉象的显著标志,他还有另一个显著标志,也很有代表性,就是“三口御侧”,俗称“三口铜铡”。

我们观看包公戏,每当高潮来临即将拿住奸贼时,张龙、赵虎等就抬着三口御铡出场亮相,同时抬着扒去官服的罪犯走过场,真是威风凛凛,大快人心 。

那么,历史上的包公真有“三口御铡”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包公与陈州以及江淮灾民的关系说起。

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 1044年),包公 45岁,在刚担任监察御史不久,就为陈州及江淮两浙灾民做了一件大好事。这年冬天特别冷,史载:

“京城积雪,民多冻馁”、“陈、楚之地尤甚”。

春末夏初,大小麦又遭“握脖旱”,粮食大为减收或绝收。而官府不顾百姓死活,还要加重劳役和税收剥削,搞得民不聊生,饿殍遍地。

包公访知上述情况后,希望朝廷废除苛政,救济灾民,一连上了好几道奏章,为民请命,像《请免陈州添折见钱》、《请开义仓米 赈给百姓》、《请免江淮两浙折变》等。

包公为民请命的这些奏章,朝廷采纳执行情况不详,包公是否亲往陈州查赈或赈粮,也不见正史记载。据《淮阳重建包孝肃公庙碑记》和 《陈州府志》记载:

陈州公(包公)监粜之处,锄奸革弊,民受其惠。 —— 《淮阳县志·重建包孝肃公庙碑记》

豪贵伏诛,民赖全活。 ——《陈州府志·名宦》

由此可知,陈州及江淮百姓成千上万人被救济,得以活命。百姓怀念包公恩德,不仅建立了包公庙,而且还流传了一个包公放粮的故事,同时逐渐产生了《陈州粜米》、《下陈州》、《铡国舅》等几 出包公戏,这就变成包公演义了。

据传说,朝廷接受包公建议,派庞太师之子、庞贵妃之四弟庞昱,即四国舅前往陈州赈粮。但是,这位钦命赈粮官四国舅却私自抬高粮价,米中“二八”掺沙,坑害灾民。 宋仁宗便命包公前往查赈,调查处理此事 。

包公说:“臣多大个官儿,怎能查办四国舅?”

仁宗说:“赐你三道御札(即手诏),事情就好办了。”

包公回府,心生一计,“御札”谐音为“御铡”,就找相国寺的工匠绘制了龙、虎、狗三口御铡图,献给仁宗审阅。

宋仁宗明白包公的用意,是借“札”字之音作“铡”字,做成三口御铡以威吓那些外戚,真是奇思妙想,便笑笑说:“你看着办吧!”退回给包公。

于是,包公就打造了三口御铡,带往陈州,先斩后奏,处决了坑国害民的四国舅。

三口御铡分工是:龙头铡专铡违法乱纪的皇亲国戚;虎头铡专铡贪赃枉法的文武官吏;狗头铡专铡为非作歹的无赖歹徒。

这就是包公将“三道御札”变成“三口御铡”的传奇故事。

实际上,历史上的包公没有三口御铡,一口也没有,因为宋代废除了这种酷刑。包公“三口御铡”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百姓们的美好愿望,希望包公不同凡响,威风凛凛,为国尽忠,为民除害。

特别是在戏剧舞台上,三口御铡成为包公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和亮丽风,在他惩恶扬善的过程中,有着不同寻常的震慑作用。




历史上的陈世美是什么人
时间久了,大家都觉得他很热情好客,经常为朋友们解决难题。所以前来投靠他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让他实在是应付不来,于是便开始拒绝。这时有一位在陈世美进京赶考时曾经资助过他的叫胡梦蝶的同窗来投靠他,但是遭到了管家的拒绝,胡梦蝶很生气,于是就企图报复他。因此胡梦蝶就将一些忘恩负义、抛弃妻子...

隋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对中国的影响很大,为什么?_百度...
2、创立了科举制度为后来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在没有科举制之前,秦朝时期靠的是选士、养士制,汉朝时期靠的是察举制,魏晋时期靠的是九品中正制,因此很多有才华但是没有权势的人很难入朝为官,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换句话来说就是当官的市场被垄断了。科举制...

为什么拜完菩萨回来没好运
第一、当你下判断说「人的判断不可信,唯有神的判断才可信」时,你所作的判断恰恰就是人的判断 -- 除非你不是人。 第二、当你要分辨经书所载的到底是不是「神的智慧」时,你必须依靠人的智慧 -- 除非你不是人。 第三、如果人的智慧不可能理解神的智慧,那么人类就不可能理解所谓装载着神的智慧的圣经,结...

狮子山区17828799213: 宋朝不是不轻易开杀戮之风的吗?为什么包青天老是铡、铡?
侨勤华安: 宋朝不是不轻易开杀戮,而是不屠戮士大夫,这是太祖皇帝的遗训.每个继任的皇帝都必须遵守,读书人不会因言获罪,更不会被判死刑.大宋朝享国320年一品官一共就杀了俩,一个张邦昌一个岳飞,可见这条是可证的. 再说包拯,包拯也就是楼主说包青天,我们现在看到他的所有演义故事实际上并不是在宋代流行,而是来源于元明的话本小说等等,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文人的黑暗时代,命如草芥.在这种大环境下包青天铡来铡去的也就属于合乎情理的事情了

狮子山区17828799213: 包青天为什么没有秋后处斩
侨勤华安: 大哥,那个是拍电视啦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谋反罪,都是秋后处斩的 至于原因,古人(从西汉开始)都信奉天人合一,认为秋天比较严肃,比较适合砍人

狮子山区17828799213: 为何自宋朝之后 很少死刑是用铡刀的呢?就包公可以用吗? -
侨勤华安: 铡刀只是在大堂使用,能看的百姓少,在菜市口砍头百姓可以围观,对封建王朝统治有利,因为可以震慑更多的百姓,让其对朝廷有畏惧之心.大概应该是这样吧.

狮子山区17828799213: 包拯的铡刀合法吗?宋朝的刑部可以斩立决吗? -
侨勤华安: 后代的戏本你也信啊.包拯在宋代并不出名.宋代刑狱对于平头百姓犯罪可以斩立决,对于有功名的读书人,根本不会判死刑.

狮子山区17828799213: 包青天铡刀的来历 -
侨勤华安: 历史上没有包拯的三口铡刀 这是后代的公案小说(多为明清时期)里的杜撰. 包拯从来没有做过宰相,也没有什么权威无边的“铜铡”.他最大的官职是做到御史中丞和三司使,最后升为礼部侍郎,死后追为礼部尚书.他的长相也不是什么黑...

狮子山区17828799213: 包拯的三口铜铡:—是虎头铡;二是狗头铡;三是什么铡. -
侨勤华安: 包公的三口铜铡从何而来: 无论是戏剧舞台还是民间传说,被老百姓称为“包青天”的包拯,处置贪官污吏和不法刁民的刑具都是三口铜铡.按照分工,龙头铡专铡皇亲国戚凤子龙孙,虎头铡专铡文臣武将朝廷命官,狗头铡则专铡布衣白丁平头...

狮子山区17828799213: 包拯一生杀人最多的是什么? -
侨勤华安: 包拯断案杀人,都是用“铡刀”(分为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那么,他在一生中,杀人最多的就该是铡刀咯!

狮子山区17828799213: 包青天里开封俯里的三个铡刀??? -
侨勤华安: 包青天里开封府里的三个铡刀分别为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根据犯人身份等级的不同,用的铡刀也就不同~龙头铡铡的是皇亲国戚,虎头铡铡的是封疆大吏,狗头铡铡的当然就是草民了拉~~~~~`

狮子山区17828799213: 包公铡侄用的是哪把铡刀? -
侨勤华安: 包拯包青天设"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 .狗头铡:斩杀犯了死罪的平民百姓 .虎头铡:斩杀犯了死罪的大臣官吏 .龙头铡:斩杀犯了死罪的天子贵族王侯 所以应该是虎头铡吧!

狮子山区17828799213: 包拯的铡是怎么来的
侨勤华安: 是公孙策谴人为包公铸造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