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阳明先生四句教

作者&投稿:钊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无善无恶心之体(体)——世界观

有善有恶意之动(相)——人生观

知善知恶是良知(用)——价值观

为善去恶是格物(修)——方法论

                          ——王阳明

  《传习录》中:“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第一句话即体(不易),心之本体即性(空性、佛性、自性或道等),宇宙的源头,本来面目,不生不灭。

    第二句话即相(变易),心中生(意)念,念念成相,就形成“心世界”。

    第三句话即用(简易),良知是能判断是非的心,即心具备“知”功能。

    良知对于内心所起意念的善恶之别,其实我们内心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判断,这种认识和判断的内在标准即是大公无私之心——良知,无私利他即是善,损人利己即是恶。良知对此能够清楚地认知和辨别,这种良知良能既有先天的纯良本心为基础,又深受后天道德教化所影响。因此这里的良知,其实是带有儒家特色的良知。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知行合一就是利用良知的“觉”的功能,克倒刚要发动不善的念头(恶念),把它控制在“中”的状态。

    阳明先生向学生解读知行合一。阳明先生言:“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妄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念起即断,念起不随;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第四句话 即修(功夫),关键在于那个格物,关键是格除己发的情绪,通过做格物的功夫,回归爱、喜悦、平和之状态。《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善恶全不在物,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这句话的解读在于心的状态,道出了疗愈清理情绪是核心。疗愈清理情绪就是为善去恶,也就是格物致知。

  外面很多读这句话错解成,为善去恶就是让你去做好事不去做坏事,这是小乘解读。大乘解读是是从疗愈情绪入手。

  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让自己疗愈情绪,让自己回归到心的本体(无善无恶),明心见性是在你见到自己那个本自清净的心,能生万法的心,本自具足的心。

  任何事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中性,是没有任何意义。是你的起心动念赋予了这件事的的意义。每一件事情都同时包含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乐观的人看到好的一面;悲观的人看到坏的一面;智者同时看到两面,因势利导。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是件好事,这件事就向好的方向发展;你认为这件事是件坏事,这件事就向坏的方向发展。意识决定了情绪,情绪决定了能量,能量决定物质。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致良知的第二重境界:良知
良知,就是知善知恶。阳明先生四句教中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知善知恶是致良知的第二重功夫。心学的学习,致良知的修行,都要在知善知恶方面狠下功夫,方能得到真正的精进。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步,是从黑暗走向光明,是从野蛮走向文明,是在为善去恶中走向止于至善的境界。

天泉证悟出自哪里?
既然心、意、知和物皆为一件事物的不同状态,那么心之本体既是无善无恶,那意、知、物却又如何能论个有善有恶、知善知恶呢?由此出发,四句教本身便看似与心学的其它观点相矛盾了。于是在后世阳明学派的分支中,王畿一派的学术观点中便可以看出,王畿虽不曾否认阳明先生四句教的观点,但却认为四句...

如何理解知行合一?知难还是行难?
对于知行合一的理解,以及知难还是行难这个问题,这里我讲一下自己的看法。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得真切,知得笃实,便是行;行得明觉,行得精察,便是知。知的过程与行的过程是相终始的,知行本是合一的,但是因为私欲的遮蔽导致知行不一。知行合一的知就是致良知,致良知的...

保持个性的重要性
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智力水平、健康水平等,都会影响到这个人未来所适合从事的职业。有的职业适合服从性,有的直接适合创造性。阳明先生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正是对教育中,保持个性重要还是服从管理重要的最好阐述。因地制宜,因...

花不在己心外是什么意思?
阳明先生说“花不在你的心外”定然是对的,所以心内自有乾坤,花花草草不过是心内之物而已,因为自己念及此花,此花此时方有颜色,自己若不念,此花便与心同归于寂,但是花如何开,花又如何寂灭,并不知晓。上面这句名言出自《传习录》。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

王阳明的思想是儒道合一吗?
阳明学上承孟子心性之学,一改宋明以来程朱理学向外驰求的风气。近读阳明先生《传习录》,其中四句教是阳明一生学问的精义。这四句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的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下略为阐述,与各位探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 首句“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指...

王阳明龙场悟道
我个人的理解是:第一句表明,心灵本体如同初生的婴儿,没有善恶之分;第二句说明,随着年龄增长,心灵可能受到外界干扰,产生不合逻辑的欲望;第三句指的是发现良知,能够辨别善恶;最后一句强调通过知行合一来实践良知。7. 四句教简洁地涵盖了心学的核心理念,并体现了阳明先生将学说从本体论延伸到实践...

阳明先生经典语录
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

心学 王守仁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因他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

知行合一是谁提出的?
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其弟子亦开始讲学,传播知行合一说。同年,原配夫人诸氏去世,王守仁续娶张氏,并于次年喜得一子。 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在赴广西平叛前夜,他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

达拉特旗19389983976: 王阳明四句教是哪四句?怎么理解?
弭宇敏使: 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阳明心学最精华四句话,一般视此四句为王对其大半生学术思想的概括性论述. 作为阳明心学研究专家,度阴山老师称这四句话为王阳明心学的路线图,就是关于心学的概念和理论,他曾经1508年在贵州农场提出一个第一个概念就是心静止,他所谓的心静止是什么呢?所有的天理、所有的道理、所有的真理都在我心里,而不在我心外,一旦在我心外了,这个理无论有多少人视为公正的,它都不是理...... 想要了解更多,建议你添加微信服务号参加众筹活动,面对面与度阴老师聊聊.

达拉特旗19389983976: 王阳明的四句教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四句话王阳明说是王门心学?
弭宇敏使: 第一句——————————— 王阳明认为,“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没有善恶就是心的本体,...

达拉特旗19389983976: 王阳明思想主张 -
弭宇敏使:[答案] 主要是唯心主义! 思想主张 心外无理: 王守仁秉承陆九渊的学说,使陆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因此他们被称为“陆王学... 此说被称为“新四民论”. 四句教: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

达拉特旗19389983976: 王阳明有哪些思想? -
弭宇敏使:[答案]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 此说被称为“新四民论”.四句教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

达拉特旗19389983976: 王门四句教的翻译 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 -
弭宇敏使:[答案] 王阳明的哲学体系最重要的是“四句教”,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这就是说,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人的本性.于是,王阳明就有了“良知”这个概念.经历过百死千...

达拉特旗19389983976: 王阳明有哪些思想? -
弭宇敏使:[答案]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 此说被称为“新四民论”. 四句教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

达拉特旗19389983976: 王守仁(王阳明)的学说,概括来说有那些观点? -
弭宇敏使:[答案] ♀梦£茹′☆ 是正解.但是不要忽略了四句教,其实理解阳明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四句教融会贯通.这是我在别处写过的解释,再复制一遍:(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自己的理解;第一句,心的本体如...

达拉特旗19389983976: 王阳明的四句教及其每一句含义分别是什么? -
弭宇敏使: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意思个人理解,各有不同.我个人理解:心的本体是没有善恶的;有了善恶区别之心,就是有了意识分别;明白了善恶本质,就是有了良知;发扬善,去除恶,就是对事物的正确区分和认识(格物的解释更是五花八门).

达拉特旗19389983976: 王阳明修心方法之"四言教"() - 上学吧继续教育考试
弭宇敏使: 王阳明晚年教人的定本“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因对四句教的理解不同,王阳明的高足王畿(汝中)和钱德洪发生了争执,于是就有了“天泉证道”这段公案的发生: “是月初八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