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文化苦旅》这本书?

作者&投稿:贠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余秋雨为什么要抛弃世事繁华,独身一人去苦旅中寻求中华文化?

独身一人苦旅

余秋雨最初是个宅男学者,每天蜗居在12平米闷不透风的小楼里写作,完成了三大卷戏剧学专著,在圈子里声名显赫,这些著作至今都是各大戏剧学院的首选教材。凭着这些成就,他还当上了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从世俗的眼光看,可谓人生赢家,夫复何求。但是余秋雨果断抛弃了世事繁华,毅然断舍离,孤身一人踏上了茫茫苦旅。

我在余秋雨的其他著述里,经常看到一句话:如果我停止行走,我将不会思考。这是说他走出去以后的感觉,但是能迈出走的这一步,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和自信。因为他后来是靠写文化散文名闻海内外的,但是这些散文之前他一直没写过,或者说,没有发表过。能写成什么样,会有什么反响,都是未知数。

但他走了出去

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写过这种抉择的痛苦,也曾徘徊,也曾彷徨,也曾迷茫,每天去龙华寺解悟。最终在被一位粉丝没有打麻药的情况下拔了一颗大牙之后痛下决心,不打麻药都能拔牙,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古人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孔子周游列国,李白漫游四方,苏东坡去过海南岛。

“游学”成为胸怀大志的学者们必走之路,必过之坎,必修之境。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寻求智慧的人能在长河中找到快乐,修悟仁德的人能在大山中找到快乐,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人间,就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就能生出敬畏感和谦逊感,就能体会到造物者的神奇。一个人在江河中泛舟徐行,再遇惊涛骇浪,就能生出无常感和感恩的心,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孔子就说,流逝的时间就如这流逝的河水,不舍昼夜的奔流而去。

余秋雨说,当自己坐在书桌前钻研那些线装书时,耳边经常响起一批大诗人、大学者放达的脚步声,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相比而言,自己的生活却是如此单调窘迫,生命在一天天消耗,学问在一天天枯萎。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就是在这种困惑中,余秋雨迟迟疑疑地站起身来,离开案头,换上一身远行的装束,推开了书房的门。

他不知道去哪里,也不知道怎么走,但他迈出了第一步。余秋雨走了很多地方,一直没有写作的冲动,虽然有的地方也能引起他的一些小触动,但是并未下笔成文,直至来到敦煌的莫高窟。陈寅恪说,敦煌是吾国学术之伤心史。这种感慨源自他在英国留学时,看到博物馆里陈列着很多敦煌的资料。同为文化人,余秋雨和陈寅恪在这里产生了交集,产生了共鸣,产生了悲愤感,他跪在漫天黄沙中,仰天长啸。

有了第一篇,就有第二篇。后来余秋雨慢慢发现了自己该去哪里:去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这些地方深深烙刻着中华文化的印记。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他的全身,使他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他常常像傻瓜一样木然伫立着,一会儿满脑章句,一会儿满脑空白。

他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

余秋雨每到一地,最想感悟的,就是古人的感悟,与古人时空缠绵,神交千年。比如来到庐山,马上想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还有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写道:庐山是历代文人渴望超拔俗世而达到跨时空沟通的寄托点。

当他亲眼见到庐山瀑布时,他被深深震撼了: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涌而下,气势之雄,恰似长江黄河倒挂。但是,猛地一下,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轰然震耳,溅水成雾。它怒吼一声,更加狂暴地冲将下来,没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石嶂。它再也压抑不住,狂呼乱跳一阵,拼将老命再度冲下,这时它已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亡命徒的队伍,决意要与山崖作一次最后的冲杀。

它挟带着雷霆窜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究竟冲杀得如何,看不见了。它的最后归宿如何,无人知晓,但它绝对不会消亡,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急雨般的飞水喷在我们身上,谁也没有逃开,反都抬起头来仰望,没有感叹,没有议论,默默地站立着,袒示着湿淋淋的生命。

文笔是鲜活的

余秋雨先生的文笔是鲜活的,是跳跃的,是沉浸的,是奔放的。看了上面这几百字的描述,任何一个人只要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庐山的瀑布扑面而来,震耳欲聋的声音响彻天际。看完真实的庐山瀑布,再读李白的诗,就能明白什么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想,这可能就是旅游的意义吧。旅游并非单纯地“从一个自己呆腻了的地方来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而是要从旅途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找到文化的意义,给自己迷茫的心找一个出口,给自己彷徨的心找一个归宿,给自己不羁的心找一个停留。否则的话,走到哪里都是游子,都是匆匆过客,会有什么意义呢?

在昆山周庄,余秋雨感受到了江南小镇的魅力。一条船一家人家,悠悠走着,不紧不慢,丈夫在摇船;妻子在做饭,女儿在看书,大家对周围的一切都熟悉,已不愿东张西望,只听任清亮亮的河水把他们浮载到要去的地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秋雨说,但愿有一天,能让飘荡在都市喧嚣间的惆怅乡愁收在无数清雅的镇邑间,让中国文化在人格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实现双相自立。将古人今人溶成一体,让“梨花村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的动人景象纷呈出现,使整个华夏大地上铺展出文化坐标上的重峦叠嶂。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激发了一波又一波年轻人生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江山如此多娇,见多了大山大河的人,眼界就会开阔,志向就会远大,胸怀就会宽广,为人处世就会谦和。不会因一时挫折而一蹶不振,不会因一时成事而得意忘形。人生如青山层峦叠嶂,如海浪起起落落,世事亦如此。

体会真实

大家应该明白了,余秋雨为啥要在苦旅中寻求中华文化,而不是在书斋中?因为旅途中有书斋里学不到的东西。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天地无言,却写满壮美的诗篇。山河中有着无字天书,等待我们去破译,去领悟,去思考,去琢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白的庐山瀑布写得再好,也不如亲眼去庐山看一看体验的真切。诗人笔下“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小镇写得再美,也不如亲自去走一走体会的真实。

余秋雨大火之后,流传了一个段子。孔子走了一路,写出一部《春秋》;李白走了一路,写出很多好诗;苏东坡走了一路,写出很多豪词;余秋雨走了一路,写了很多散文;很多人走了一路,拍出一堆照片,还有人在去过的地方歪歪扭扭刻了一行字:某某到此一游。

王朔说余秋雨,就是写了一些游记,算不得什么。以王朔在文坛的江湖地位,当然能说这个话。但是同为文坛大佬,贾平凹却说,余秋雨“蹈大方,出新裁”,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路子,创出了自己独有的风格。金庸也说,浙江人会写文章的,不算我,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司马迁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许多人囿于生活所迫,当然不能像余秋雨一样放下一切,去体验苦旅,去寻求文化,可是我们可以“云体验”,这种体验,便是阅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等七册文化大散文。读文章讲究“意象”,心中有意,行之以象,就能神行万里,悟道修身。




对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评价
于是他以继承文化传统、又批判文化传统的悖论,导入他的审美观照,因而生成某一种文化的与哲学的焦虑,一种浸濡历史沧桑感的困扰,以及走出困扰的使命意识,即他自己所称谓的“文化苦旅”。其实这正是余秋雨既与历史“撞击”、又与现实“撞击”,既欲走出历史、又欲走出现实的思想的“苦旅”。(吴周文《...

对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评价
从以上角度分析,《文化苦旅》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成功尝试。也许,在中国当代散文中,《文化苦旅》还称不上是问鼎之作,但它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为中国当代散文领域,开垦了一块崭新的土地,并提供了恢弘壮阔的生存空间。《文化苦旅》中,余秋雨游历山川江河,每一个名胜古迹、每一处旖旎风光, 都能...

余秋雨文化苦旅赏析
在下对岳阳楼溺爱的始末是讲不尽,道不完的,还是谈谈余先生的书文是正经。《文化苦旅》从头至尾读下来,其名为苦旅,其中必让人感到无尽的苦涩与辛酸,但可以说对我是一次穿越古今文化的游历,是一次修身养性的过程。从苦难中领悟的真谛才是铭记于心的,影响幽远的。其实任何领悟都是一段痛苦的旅程...

如何评价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这本书?
《文化苦旅》创造了一种“文化大散文“的体裁形式,用“文化“做皮,包裹着经过筛选和加工的历史,以符合大众的现代心理结构和语言方式进行讲述和抒情。这种写法降低了普通读者的阅读难度,又因恰到好处地稍微高于普通读者的知识水平,充分占据了“好吃又有营养”的性价比,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让余秋...

文化苦旅的赏析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在读书理论之中引发的对祖国山河的一种向往,在其中所表现的历史苍茫感,对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的身世忧患感源于一种生命的感喟,生命是如此博大,生命又是如此多舛;生命是如此轰轰烈烈,生命以是如此寂寞难奈。余秋雨散文有一种穿不透生命秘密的茫然感,又有一种看透生命的虚无感...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究竟“苦”在哪里?
《文化苦旅》是一本很好的作品,而文章中的“苦”也是余秋雨想要重点表达的内容。这个“苦”的可悲的之处在于,他眼睁睁的看着我们中华优秀的文化,就那样子慢慢的被摧毁了。文明得不到传承,有些人试过珍宝的东西,却被人当做垃圾,这对于学者来说是件非常令人伤心的事。一、&...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1 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文化苦旅》,展现给我的是那一处处古迹,一句句的教诲,铭记在心。 生态文明!人们走过了多少文化的弯路,终于灰头土脸、青头紫脸地重新抱住了它。山河是人类文化的基础...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1 《文化苦旅》刚读来十分深奥,对其中许多优美的句子觉得晦涩难懂。通过年龄的增长,社会的积累,越读到后来我越敬佩余秋雨,他的历史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每游到一处地方总会仔细思索,然后在其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带给我们无尽的沉思。 如今人们有哪个...

求《文化苦旅》的书评,200字左右
浅品《文化苦旅》书写,书写文化之苦旅。 描述,描述历史之盛衰。――题记 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我一直以来欣赏懂史且敢于评论批判历史的学者,而也同时认为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的...

文化苦旅书评
读了《文化苦旅》这一本书,这本书的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是,在那一处处古迹的的背后却隐藏着人们不为人知的一面,而作者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还记得新浪上这样评价过余秋雨: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

阳新县18567595601: 文化苦旅书评 -
芷泊福乃: 读了《文化苦旅》这一本书,这本书的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是,在那一处处古迹的的背后却隐藏着人们不为人知的一面,而作者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 还记得新浪上这样评价...

阳新县18567595601: 请给出对《文化苦旅》这本书的思考角度 -
芷泊福乃: 我觉得这本书很多都是对生命、历史的感叹,不妨也顺着作者的思路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看法,援引一些书中的东西,应该是篇不错的读后感. 读完那本书之后很久我都很佩服余秋雨先生,仅仅用一些文字就能左右我的情绪.我现在还能想起来的只有《莫高窟》《沙原隐泉》《风雨天一阁》《道士塔》这几篇,情节已经淡忘了,但感动还在.

阳新县18567595601: 大家来说一下对《文化苦旅》的评价. -
芷泊福乃: 《文化苦旅》是为数不多的文字优美却又言之有物的书之一.14年前出版的这一本书,毫无疑问为我们提供了一分文辞优美的范文.作为一本十分适合普及文化常识的读物(尽管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它是用同类书籍所能运用的最流畅、丰富、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在徜徉于山水、古迹和记忆之中的文字里,流淌出悠然的机敏和厚重的睿智,渗透着怡人心脾的味道.不管人们如何看待余秋雨个人,这本书是无论怎样都不应该被抹煞的.

阳新县18567595601: 余秋雨文化苦旅赏析 -
芷泊福乃: 杂文有品(现代文学院) 初识余秋雨——赏析《文化苦旅》-姜涛 我第一次接触到余秋雨先生是从《文化苦旅》一书开始.最初只是在众多书籍中随手找一本来做冲淡时间之用,就随手取了这本.见书名即为“苦旅”,我便当是游记欣然读起....

阳新县18567595601: 《文化苦旅》读后感 -
芷泊福乃: [《文化苦旅》读后感](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常考,不要过分认真,《文化苦旅》读后感.)前些时候舆论对该书及作者争议颇多,如今看过并粗略的研究一下,觉得议论是理所当然的.总体评价这本书:文化苦旅,不苦很酸,文...

阳新县18567595601: 文化苦旅 这本小书怎么样? -
芷泊福乃: 我以为《文化苦旅》似乎一人,一个平易而不浅显,时兴而不轻浮,深挚而不尖刻的人.第一次接触,寥寥数语,便会乐于其中,再次接触时,则要促膝长谈而深陷其中了.在此又要声名,我并不是搞余秋雨的小我崇敬主义,所以我以为如许的...

阳新县18567595601: 2022《文化苦旅》读后感
芷泊福乃: 2022《文化苦旅》读后感1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文化的理解,实则,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压迫,一种力量!文化是美丽的、痛苦的、感人的、悲...

阳新县18567595601: 文化苦旅的点评 -
芷泊福乃: 万事"诚"为先—读后感 -------------------------------------------------------------------------------- (李文) 这几天在网上读余秋雨老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感受颇多,读了很多篇文章,感受最深的是他那那篇反映"诚信"的《信客》,我们上次学生做作...

阳新县18567595601: 请评价一下《文化苦旅》
芷泊福乃: 这是本文化散文集.它主要通过山水风物探求文化灵魂、人生真谛、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既表现了历史的深邃荒凉,又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清新婉约;既展示中国文人的艰难心路,又不忘揭露世态人情.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同时也具备非凡的艺术表现力.

阳新县18567595601: 《文化苦旅》是怎么样的,好看么? -
芷泊福乃: 还是很多年前看的,余秋雨的散文集,文笔很好,很多思考当时也觉得让人深思,主要是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对这些方面感兴趣可以看一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